第七章 青少年自我的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机是指个体对于与自己密切相关的问题,诸如社 会角色、职业、理想、政治信念等是否有过茫然或 迷惑不解的时期,个体需要在许多有意义的选择中 做出抉择(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危机并不等于危 险)。 自我投入是指为认识自己、实现自我并达到某一目 标而倾注全力,表现为对将来要做的事情进行个体 性的探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同一性状态
同一性对同一性扩散是青少年期的核心任务。 埃里克森认为,这一阶段任务的解决既受前些 阶段任务解决状况的影响,又为成年期的任务 解决奠定了基础。 埃里克森的人格或自我发展结构强调了所有阶 段的相互依赖,为理解自我同一性以及生命周 期的不同阶段所必须解决的其他心理社会任务 提供了一个颇有帮助的模型。
自我的发展是复杂和多侧面的
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
第五阶段是青少年期(12~18岁) 该阶段发展的基本任务 是建立自我同一感(identity),防止同一感混乱(identity confusion),个体体验着忠实的实现。 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18~25岁) 该阶段发展的基本任务 是建立亲密感(intimacy),而避免孤独感(isolation),个 体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第七阶段是成年期(25~65岁) 该阶段发展的基本任务是 获得繁殖感(generativity),避免停滞感(self-absorption), 个体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第八阶段是老年期(65岁直至死亡) 该阶段发展的基本 任务是获得完善感(integrity),避免失望(despair),个体 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随着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发展,他们对于 理解自身人格的兴趣与日俱增,对于为 什么他们会以现在的方式行事,也有更 大的兴趣。
讨论
虚假自我在约会情境中出现的最多,同 父母在一起时次之,而和好朋友在一起 时出现得最少。你如何来解释这一情况 呢?
三、青少年的自尊
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一种肯定 或否定的态度,这种态度表明个体相信 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 价值的。 简言之,自尊就是一种个人的价值判断, 它表达了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 (Coopersmith, 1967)。
(一)自我的终生发展观
个体自我的发展是一个终生发展的过程 。 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埃里克森对自 我的终生发展进行了最为细致的描述。在古典 精神分析的“磐石”上创立了以自我同一性为 核心的心理社会发展或自我发展的八阶段生命 周期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的发展开始于童年期并在 整个生命周期中继续着它的发展历程,其中, 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青少年期的中心任务 (Erikson, 1968)。
自尊与自我概念的区别
自尊和自我概念是自我系统的两个不同 的成份或结构。 如果说自我概念是个体对有关自我的描 述或认知,那么自尊则是指个体自我评 价的结果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张文新, 1999)。
青少年期是自我发展的关键期或转折期, 青少年自尊的发展对个体整个自我系统 及其心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青少年在自我评价中出现的问题,被认 为是青少年期压力的一种外在表现。
在青少年期,个体的生理、认知机能和 社会期望的变化第一次聚合在了一起, 使其整个自我系统的发展表现出了明显 的阶段性特征,这尤为显著地体现在青 少年自我概念和自尊的发展上。 同时,青少年期的个体也面临着新的人 生发展课题——同一性的发展,解决同 一性对同一性扩散成为这一时期个体所 面临的主要心理社会任务。
2、同一性状态
埃里克森的研究者马西亚认为(1966),在 埃里克森的同一性发展理论中包含着四 种同一性状态(或同一性地位)(identity status),即个体解决同一性行为危机的 方式:
同一性扩散 同一性早期完成 同一性延缓 同一性形成
2、同一性状态
青少年的危机(crisis)和自我投入(commitment)
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婴儿期(0~1.5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信 任感(trust),克服不信任感(mistrust),个体体验着希望的 实现。 第二阶段是儿童早期(1.5~3岁) 该阶段发展的基本任务是 发展自主感(autonomy),克服羞耻感(shame)、怀疑感 (doubt),个体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是游戏期(3~5岁) 该阶段发展的基本任务是获得 主动感(initiative),克服内疚感(guilt),个体体验着目的的 实现。 第四阶段是学龄期(5~12岁) 该阶段发展的基本任务是获得 勤奋感(industry),而克服自卑感(inferiority),个体体验着 能力的实现。
当这三种自我同一性的意识在自己心中确实产生的 时候,我们称之为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或确立(张日昇, 2000)。
同一性的不同成分
职业/事业同一性(vocational/career identity) 个体愿意
从事的事业和工作。 政治同一性(political identity) 个体是保守的,自由主 义的还是中间派。 宗教同一性(religious identity) 个体的精神信仰。 关系同一性(relationship identity) 个体是单身,结婚 还是离婚等等。
(三)影响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因素
主体因素
外表吸引力 性别 自我知觉的不一致 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 师生关系 同伴关系 青少年的学业成就
家庭因素
学校因素
四、青少年同一性的发展
如果有一个概念可以普遍地来描述青少年期的 自我发展,那它就是同一性发展。 自我概念和自尊分别构成了青少年期自我发展 的认知维度和情感维度,同一性的发展则涉及 到了在过去、现在、未来这一发展的时间维度 中青少年对自我的整合。 同一性的形成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埃里克森对自我的终生发展的描述主要 体现在两个方面:自我形成的过程和自 我发展的阶段。
1、自我的形成过程
自我的产生: 心力内投,投射
自我的发展: 自居作用
同一性形成
2、自我形成的阶段
埃里克森提出了自我发展的八阶段生命 周期理论,并确认了在生命全程的不同 发展阶段所要解决的主要心理社会任务 (Erikson, 1968)
本章主要内容
一、青少年期自我发展概述 二、青少年的自我概念 三、青少年的自尊 四、青少年同一性的发展
一、青少年期自我发展概述
青少年期又被称为“自我的第二次诞 生”、“自我的发现”时期。 青少年期自我的发展对于个体的一生来 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整个生命全程中,个体看待和感知自 己的方式一直是处于变化之中的,个体 自我的发展是一个终生发展的过程。 在自我的发展的终生发展过程中,青少 年期自我的发展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 注。一般认为,青少年期是自我发展的 关键期和转折期。 为什么????
第一,在青少年期所出现的自我同一性 的变化包含着个体第一次对自我感觉进 行实质性的重新组织和重新建构,而个 体唯有此时才首次具备足够的智能来充 分理解这种转变有多么重要。 第二,与青少年期颇具特色的生理过渡、 认知过渡和社会角色的过渡有关。
生理过渡:外貌巨变引发自我意象波动; 认知过渡:可能自我,未来取向; 社会角色过渡:新的选择问题和决策问题。
“心理延缓期”
心理延缓偿付期
即在这一时期内,青少年可以合法地延缓在 社会中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在承继儿童期之后的青少年,自觉没有 能力持久地承担各种任务,因此需要在 做出某种决断的时候先要进入一种“暂 停”的时期,以尽可能地避免同一性提 前完结的内心需要。
“心理延缓期”
通过心理延缓期的方式可以鼓励青少年 延长在校学习的时间,从而使他们能够 认真地考虑将来的计划,而不用做出一 些无可挽回的决定。 青少年可以利用这一时期,触及各种人 生观、思想态度、价值观,尝试着从中 选择一些,再检验一下是否是符合自己。 经过多次反复循环,从而最终确立自我 同一性。
(二)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差异性
不同个体之间自尊的发展变化是否具有 差异性? 不同的个体在自尊的不同维度之间是否 具有差异性?
青少年既可能在整体意义上评价自我,也会从 学业、运动、外表、社会关系与道德品行等几 个不同的方面评价自我。因此,对于一个青少 年而言,很可能在学业能力方面拥有高自尊, 在体育运动方面具有低自尊,而在身体外表、 社会关系或道德品行等方面具有中等水平的自 尊。 既使是在自尊的同一维度上,他们的自尊也可 能具有很大差异。
第七章 青少年自我的发展
赵景欣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回忆一下你的青少年期,令你感到最烦 恼或最为激动的体验是什么? 自己到底是谁? 我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青少年期,个体看待和感受自我的方 式会发生或者渐进或者突然的转变。
自我的两个特征
一是区别于他人的“分离感”,即意识 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和心 理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这同时这 也使个体能够更好地认识他人; 二是跨时间、跨情境的“稳定的同一 感”,即一个人知道自己是长期持续存 在的,不随环境及自身的变化而否认自 己是同一个人(张文新, 1999)
(一)同一性的基本问题
1、同一性的内涵
第一,同一性是指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对“自 己是谁?”“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自己自身 是同一实体的存在”等问题的主观感觉或意识。 第二,同一性意味着以社会性存在确立的自我,也 就是说被社会认可的自己、所确立的自我形象。
第三,同一性是一种“感觉”。
(一)青少年自尊发展的稳定性 与变化性
不同的研究者对于青少年自尊发展的稳 定性与变化性的看法也不一致。
一种观点:儿童期具有高自尊的个体在青少 年期也会具有高自尊。并且,在青少年期, 个体的自尊水平不会降低。 一些研究却支持了青少年期个体自尊的波动 性。
前青少年期个体与早期青少年在自尊方面的差异 要大于青少年中期和青少年晚期之间的差异。 自我意象的最显著的波动发生在由儿童向青少年 过渡的时期
对于青少年期个体的自我如何发展这一 问题,研究者和理论家采用了三种不同 的方法来加以探讨,关注了青少年自我 发展中的不同方面:
自我概念 自尊 同一性
二、青少年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关于自己的能力、 外表和社会接受性等方面的态度、情感 和知识的自我知觉(Byrne, 1986),即个体 把自己当成一般的客观事物所做出的知 觉和评价。
最初会带来困扰,但是从长期效果来看,它可 能有多种好处。
当个体意识到自身错误和弱点的时候,发展出一种 对于自身更为复杂的看法,有助于应对这一意识, 而这种看法则源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 青少年能够分辨他或她的真正自我(实际上是怎样 的人)、理想自我(想要成为的人)以及恐惧自我 (最怕成为的那种人)。 分辨真实自我和虚假自我
同一性的不同成分
成就,智力同一性(achievement, intellectual identity) 个体追求成功和增强智力的动机程度。 性同一性(sexual identity) 个体是异性恋,同性恋还是 双性恋。 文化/种族同一性(cultural / ethnic identity) 个体来自 世界的哪个地方或哪个国家以及个体对他或她的文化 遗产的认同强度如何。 兴趣(interest) 个体喜欢做的事情,包括运动,音乐, 业余爱好等等。 人格(personality) 个体的人格特征(如内向或外向,焦 虑或平静,友好或敌对等) 身体同一性(physical identity) 个体的身体形象。
如何来整合这些不同的研究结果 呢?
两类自尊
基线自尊:不可能随时间而发生很大变化的自尊; 浮动自尊:是指个体感觉到自己的情感不时地迅速 转变和波动的程度。
那些报告青少年期的自尊具有高度稳定性的研 究测查的可能是个体的基线自尊; 那些发现了早期青少年的自尊或自我意象具有 波动性的研究可能关注于青少年的浮动自尊
(一)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青少年自我概念的抽象性和理想化 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在结构上更加分化 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组织性和整合性增强 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存在年龄差异 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存在性别差异
一名15岁女孩的多重自我,有些相反的特质使她感受到了冲 突(用带箭头的连线表示),而其他相反的特质则没有
认识到一个人的人格是多侧面的,甚至相 互矛盾,会带来怎样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