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滢《实验心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2章~第14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章意识

一、多项选择题

1.关于意识,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意识是一种觉知

B.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C.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D.意识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

【答案】ABCD

2.属于无意识现象的是()。

A.盲视

B.对刺激的无意识

C.催眠状态

D.白日梦

【答案】AB

二、简答题

1.意识与无意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答:意识是人特有的心理反映形式,是个体对环境刺激及自身感受、记忆和思维的觉知以及对自身的行为和认知活动产生、维持和终止的监控;表现在能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性和事物间的内部联系,能依据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来指导自己的行

动或调整自身的内部状态;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能动性。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觉察不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包括大量的观念、愿望、想法等,这些观念和愿望因为和社会道德存在冲突而被压抑,不能出现于意识中。大部分的心理活动或过程是无意识的。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意识与无意识概念的区别

①意识更多的是通过组成现实的第二信号系统的词来实现的,而无意识反映的是大脑皮层较弱兴奋部位,第一信号系统没有和语词自觉联系起来的一种活动。

②意识活动是自觉地、有目的性的,具有自控性等特点,而无意识更多的是一种不知不觉地内心体验和认识功能。

③意识更多具有社会性、更具有理性、受外界现实制约。无意识则具有更多的不自觉的冲动性,体现了人作为自然界的产物的动物性的一面。

(2)意识与无意识概念的联系

①意识和无意识都是大脑产生的,二者并存于大脑中,二者都是以大脑作为其生理机制的。

②意识和无意识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意识是主体对客体所意识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无意识也并不是人们对客观现象根本没有一点认识的反映,而是对某种对象的不自觉地、未加注意的、不由自主地、不知不觉地、模糊不清的反映的认识。

③意识和无意识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都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不可缺少的形式。

因此,意识和无意识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执行不同的职能。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讨论无意识的实验者偏差以及实验情境的要求特征问题。如何在实验情境中将这些问题的影响降至最小?这些问题在各种研究中出现的概率相同吗?

答:(1)要求特征和实验者偏差是实验中研究者最容易忽视的两种偏差来源。实验者偏差是由实验者本人造成的偏差,是所有科学中一个潜在的普遍性问题。要求特征指被试在实验过程中,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他们总是以某种动机、态度来对待实验的,被试可能会自发地对主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的现象。

(2)采用单盲实验或双盲实验可以将实验者偏差和要求特征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单盲实验指当被试不知道自己所接受的实验处理,或主试不知道被试所接受的实验处理的情况。对实验进行单盲,可以减小实验者偏差,而对被试进行单盲,则可以减少要求特征。当实验者和被试均不知道被试所接受的实验处理时,称为双盲实验。双盲实验既可以控制实验者偏差也可以控制要求特征。

(3)无意识的实验者偏差和实验情境的要求特征在研究中出现的概率不一定相同,这很难精确的数量化,因为实验者和被试他们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主观意识,会受到他们本身的身体状况、情绪、动机、态度等方面的影响,而各种研究的实验目的和设计也不尽相同,被试兴趣可能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总之,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使得这些问题对各种研究中出现的概率有差异,要在研究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控制这些问题。

第13章眼动实验法

一、名词解释

1.眼—脑加工模型[首师大2006研]

答:眼—脑加工模型由Just&Carpenter提出,该模型认为只要阅读者在大脑中对所读内容进行加工,那么眼睛就正在注视着这些大脑加工的内容。眼睛注视某一内容的时间,就代表了大脑加工该内容的时间。如果眼睛没有注视某一内容,那么大脑就没有对其进行加工。这个模型得到许多实验结果的支持:①有关阅读时注视广度的研究表明,阅读者每一时刻的注视广度很小。一般平均在2~3个单词。这说明阅读者对位于注视点较远的词不能注视到,因此也就不能被大脑所加工。被加工的也正是注视到的内容。②注视的持续时间随注视内容的难易及特点而变化:组成单词的字母多,注视持续时间长;低频词比高频词的注视时间长;对句子中的关键词注视时间长;对句尾词的注视时间长等。

2.视觉缓冲加工模型

视觉缓冲加工模型由Bouma和de Voogd提出。其基本观点包括:①该模型认为阅读课文的局部特征不直接影响阅读者的眼动过程。在阅读课文时,眼睛是以固定的速度向前移动的,因此注视时间的长短不能反映该注视点所注视的内容的难度。②在每次注视时,阅读者先将提取的视觉信息存储在工作记忆的缓冲器中。阅读时,眼睛的注视点迅速移动到课文的下一个地方,而大脑对前面存储在缓冲器中的信息的加工则仍然还在进行之中。③当所加工的内容难度过大时,缓冲器中存储的信息则会来不及加工。为此,眼睛移动的速度就会降低下来。但这只会影响阅读的总时间,而每个注视点的时间与所注视的课文内容没有关系。在阅读中,阅读者的眼动过程同认知加工过程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二、简答题

1.EVM3200是我国心理学研究和心理学教学领域从国外引进最早、数量最多的一种眼动仪,其中EVM3200型眼动仪的性能先进,使用方便,比较适合于心理学的眼动实验。请问该眼动仪由哪些部分构成?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2.举例说明图形认知的眼动研究。

答:图画观看研究主要考查人在观看一幅图画时,眼睛先看什么地方、后看什么地方、眼动轨迹怎样、图画内容与眼动有何关系等。

(1)信息量与眼动

①Buswell认为,人在观看图画时,大部分注视点都集中在感兴趣的区域上。他在实验中要求被试观看一幅教堂的图画,并记录其眼动。结果表明,他们的眼动轨迹与教堂的圆柱和拱形结构基本吻合。

②Mackworth和Morandi研究表明,眼睛注视的位置大都集中在被评为信息量大的区域。Loftus和Mackworth的研究还证明,被试对信息量大的区域注视时间早,注视次数多,注视持续时间长。

③Yarbus(1967)在一项实验中,记录被试观看表现人物群像图画时的眼动轨迹,结果表明:人脸是被注视最多的地方。在观看人脸时,注视点相对集中在眼睛和嘴上。当观看一幅雄狮头部图片时,被试的注视也集中在狮子的眼睛和嘴上。Yarbus认为,人的眼睛和嘴是脸部最富于表情功能的部位,信息量大。所以被注视的次数较多。

(2)图画观看与扫描轨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