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3 中国通史(1)A卷答案
《中国通史》习题与答案
《中国通史》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禅让制:古代中国的一种权力传承方式,指部落联盟的首领在选择继承人时,不是根据血缘关系,而是根据才能和品德,由部落联盟会议推选。
2. 科举制: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始于隋朝,终于清朝末年,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为社会下层人士提供晋升通道。
3. 黄巾起义:东汉末年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由张角领导的黄巾军发动,标志着东汉王朝的衰落。
4. 郑和下西洋:明朝时期,郑和率领船队七次远航,到达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促进了中国与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5. 戊戌变法:清朝末年的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试图通过改革挽救清朝的危机,但最终失败。
二、填空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______,巩固了中央集权。
答案:郡县制2. 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分别建立了魏、______、吴三个国家。
答案:蜀3.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被誉为“______”。
答案:盛世4.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统治者是______族。
答案:蒙古5. 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推翻了明朝,建立了______政权。
答案:大西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秦始皇的功绩?()A. 统一六国B. 实行郡县制C. 开凿灵渠D. 创立科举制答案:D2. 西汉的都城是哪个城市?()A. 洛阳B. 西安C. 南京D. 北京答案:B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唐朝的灭亡?()A. 安史之乱B. 黄巢起义C. 朱温篡唐D. 陈桥兵变答案:C4. 下列哪个朝代没有实行过科举制?()A. 隋朝B. 唐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C5.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清朝的结束?()A. 辛亥革命B. 八国联军侵华C. 中日甲午战争D. 抗日战争答案:A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人物是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关羽E. 张飞答案:ABCDE2. 下列哪些事件是发生在唐朝的?()A. 开元盛世B. 安史之乱C. 黄巢起义D. 靖康之耻E. 靖难之役答案:ABC3. 下列哪些事件是发生在明朝的?()A. 郑和下西洋B. 戚继光抗倭C. 李自成起义D. 康熙平定三藩E. 鸦片战争答案:ABC4. 下列哪些事件是发生在清朝的?()A. 康熙平定三藩B. 雍正设立军机处C. 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D. 鸦片战争E. 辛亥革命答案:ABCD5. 下列哪些制度是秦朝创立的?()A. 郡县制B. 科举制C. 察举制D. 世卿世禄制E. 九品中正制答案:A五、判断题:1.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进行的一次重要改革。
2023年全国卷1 历史试卷以及答案
2023年全国卷1 历史试卷以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人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A. 孔子B. 刘备C. 武则天D. 韩信答案:D2. 这次革命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A. 五四运动B. 辛亥革命C. 反右派斗争D. 文化大革命答案:B3. 长城是哪个朝代修建的?A. 唐朝B. 秦朝C. 明朝D. 元朝答案:B二、问答题1. 简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它源于唐代,持续了一千多年,直到清朝末年被废止。
科举制度的核心是通过考试选拔才能出众的人才,进入官僚体系从事政府工作。
这种制度使得科举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流动性最大的机会之一。
2. 简述二战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二战对中国的影响非常深远。
首先,二战改变了中国的地缘政治格局,美国的介入使得中国成为了反法西斯阵营的重要一员。
其次,二战加速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在战争爆发后,中国起义,最终取得了全国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最后,二战使得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因为战争破坏了一些国家的工业基础,中国在战后成为了世界工厂。
三、论述题请简述中国古代的著名历史事件之一:辛亥革命。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它发生在1911年,以推翻清朝统治为目标。
辛亥革命的成功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制度,打破了外国列强在华的统治。
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成为了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
辛亥革命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
四、解释词语1. 太平天国答案:太平天国是19世纪中国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它是以教教义为基础的反清起义。
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自称是的弟弟,他创建了一个政权,试图推翻清朝的统治。
太平天国战争从1850年持续到1864年,造成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员伤亡。
2. 南京大答案:南京大是二战期间日本军队在中国南京进行的一系列战争罪行。
1937年,日本占领南京后,对当地平民进行了大规模、强奸和抢劫。
2023年6月全国统考(新课标卷)文综地历史试题答案解析卷
2023年6月全国统考(新课标卷)文综地历史试题答案解析卷一、选择题1.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A.公共墓地出现B.农业的产生C.贫富分化加剧D.文字的使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时期时代晚期(中国)。
据本题材料“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晚期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引发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促使新时期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C项正确;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们有了比较固定的农业聚落,开始出现氏族的公共墓地,氏族墓地的出现是氏族血缘观念的集中体现之一,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农业的产生意味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排除B 项;汉字的产生首先是为政治和宗教服务的,文字的使用不是新时期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排除D项。
故选C项。
2.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体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
据本题材料“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出自荀子的《性恶》,意为对人民施以教化,使其明礼,用礼仪规范对其起到教化的作用。
在礼仪教化的同时制定法律,对于违反礼仪教化的人予以制裁。
用重刑法来禁止人们犯罪。
使天下人能够符合治理要求,做守法良民。
中国通史1答案
中国通史1期末考试试题答案一、简答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1.(1)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集权利于中央。
长官由王侯直接任命,听从于中央王侯。
2)在中央实行封建官僚制,官员由王侯任命,集权利与王侯。
(3)官僚俸禄制的建立。
国君控制官吏。
(4)玺符制度的实行。
行政权与军事全都集中于国君手中。
2.189年,灵帝驾崩,刘辩继位被立为少帝。
董卓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
经过激烈的混战以后,到196年时,全国形成许多割据区域: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操占据兖、豫二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瓒氏辽东,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士燮占据交州。
此外,张鲁以道教的组织形式保据汉中地区,置祭酒以治民。
建安元年,曹操把献帝迁到许县,取得了挟天子以令不臣之势;屯田续资。
200年,曹、袁两军进行官渡之战,操以弱胜强,全歼袁军主力;相继占领青、冀、幽、并四州之地,统一了北方大部。
208年,曹军南下,攻占刘表之子刘琮所据的荆州。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水师于赤壁,迫使曹军退回中原。
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3唐末,籓镇之祸,宦官之乱,黄巢起义,朋党之争令光辉灿烂的唐帝国终告崩溃。
起而代之的是中国继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的另一次大分裂时期。
自唐末朱全忠篡唐自立,改国号为梁,建都於开封。
朱梁以后,继起的朝代,分别是唐、晋、汉、周,与梁合称为五代。
除五代外,当时中国南方境内还有许多其他的割据势力,即吴、楚、闽、吴越、前蜀、后蜀、南汉、南唐、荆南、北汉等十个王朝,统称为十国。
史称五代十国,但实际的国却不止十个4.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
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
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
中国通史(1,2)的答案
3.为什么说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地民族英雄。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189页(五)-9.
六、论述题
试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作用。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161页(六)- 2
试述明朝中后期和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并分析其缓慢发展的原因。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190页(六)- 4
3、八王之乱:
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108页(四)-5.
4、开元盛世:
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131页(四)-5.
五、简答题
1.简述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99页(四、典型例题分析)
2.士族门阀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110页(五)-3.
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91页(五)-3.
六、论述题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92页(六)-1.
试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措施和作用。
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93页(六)-3.
作业3
一、填空题
1、赤壁、三分天下;2、诸葛亮;3、唯才是举;4、国子学、门阀制度;5、长安、隋文帝;6、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7、贞观之治;8、安史之乱、藩王割据;9、杨炎、资产、田亩;10、藩王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11、天补平均大将军、黄巢、冲天大将军;12、史通、通典。
二、单向选择题
1、D 2、A 3、D 4、A 5、A
三、多向选择题
1、A C 2、B E 3、A D 4、B C 5、A E 6、B C 7、B C 8、A E 9、C D10、A D
2023年高考真题——文综(新课标卷)历史部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3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课标卷〕历史局部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4×12=48 分〕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 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四周集中居住。
这说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消灭严峻分别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稳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玩耍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深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从前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格外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进展造成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进展导致了社会构造的变动C.财宝安排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进展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见重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照旧葫芦样,要把葫芦认真看。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专制官员惟命是从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进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中国通史》习题答案
《中国通史》习题答案中国通史参考资料1.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
因1928年首先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而得名。
主要分布于鲁、豫、陕、晋、冀和皖北等地区。
陶器多是轮制,少数手制,器形复杂,种类繁多,盛行三足、圈足或平底,常见器有盆、豆、杯、盘、罐、鼎、鬲等。
黑陶是最早发现的龙山文化的典型陶器,质地细腻,造型美观,过去又有“黑陶文化”之称。
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居住主要是半地穴式的圆形房屋,也有长方形,单间居多。
墓地多在住地附近,多单人仰身直肢,亦有少数男女合葬。
龙山文化经历时间长,分布辽阔,各地区有不同特点与类型,一般分为山东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等,又各分为若干类型。
龙山文化的人们已处于父系氏族社会,已出现城堡,到晚期又出现铜器。
2.良渚文化:江浙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
因1936年最先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阵而得名。
距今约四、五千年左右。
主要分布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市,还有杭州水田畈、吴兴钱山漾和邱城、嘉兴双桥等。
陶器以夹沙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普遍采用轮制。
种类繁复,圈足器、三角器和平底器较多,常见有簋、鬶、豆、盆、盘、罐、碗、壶等,器表有时施以种种刻划纹饰,还有少数漆绘陶器。
生产工具有石、骨、木等制作的。
石质工具种类多,制作细,专用性强,主要有磨制精细的大型三角犁形器、扁薄长方形穿孔石斧、半月形石刀和石镰、有段石锛和石镞等。
玉器种类很多,工艺水平甚高形较大的有玉琮、玉璧等礼器。
手工编织发达,出土有竹编和丝、麻织品。
据研究,良渚文化应是马家浜文化的继续和发展。
3.二里头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青铜时代早期文化,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发现于1959年。
其年代,大体介于河南龙山文化与郑州二里岗早商文化之间。
主要分布于豫西、晋南,由于两地遗存的文化面貌有一些差异,前者是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类型”,后者被称为“东下冯类型”。
狭义的二里头文化应专指二里头第一、二期遗存。
中国史A参考答案
中国历史试题A参考答案(要点)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元谋2、洛邑3、水经注4、文章和为事儿做5、儒家6、类书7、甲午中日战争8、第二次鸦片战争9、儒学 10、杨柳青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11-15 A C C A D 16-20 B A D D B三、列举题(共5道题,每题6分,共30分)21.代表人物流派主张孟子儒家王道韩非子法家霸道庄子道家无为22.人物朝代作品顾恺之东晋《女史箴图》吴道子唐朝《送子天王图》郑燮清朝《兰竹图》23.不平等条约列强侵略社会危害《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开始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甲午战争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24.(典型)人物朝代主要风格颜真卿唐朝颜体气势开张王羲之东晋书圣飘若浮云赵孟頫宋元冠绝古今25.史学著作作者主要成就史通刘知几第一步史学理论著作通典杜佑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通志郑樵宋元典章制度专著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26. 简要述评: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主要内容、进步性及局限性)(答:)内容:主要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要求中国民族解放,各民族平等,反对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民权主义,建立民国。
要求主权在民,建立法制国家,人民拥有政权,政府只拥有治权,实行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分立;民生主义,要求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评价: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这个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暴露了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中国革命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
27. 综述:中国明清时期古典小说创作的历史社会背景、创作风格、主要代表作品(名称、作者、类型及内容提要)。
中国通史1答案
试卷代号:5131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国通史(1》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1年7月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1.军事民主制2.诗歌总集3. 司母戊4.建藩卫5.《甘石星经》6.尽地力之教(尽地力)7. 百越8.贾谊9.台湾 10.匈奴 11.进士科 12.五代十国 13.王安石 14.市舶司 15.改土归流 16.更名田二、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单项和多项选择混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写在括号内)1.B 2、A 3. A 4.C 5.D 6.C 7.C 8.AD 9.AC 10.A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丝绸之路: 汉武帝时,中原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同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交往发展起来。
从长安通往葱岭以西各国,有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沿昆仑山北,一直到大秦;北路从敦煌沿天山南,到安息,再到大秦。
这两条交通要道都以运销中国的丝织品而著名。
安史之乱: 755年,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及其部将史思明以讨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叛唐,叛军的烧杀抢掠,激起各地军民的抵抗,叛乱持续8年。
它使北方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唐朝中央政权的力量日益削弱,逐步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从此由强盛走向衰落。
行省制: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管理全国政务。
大都及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称“腹里”。
除吐蕃外,其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行省的组织仿中书省,设丞相、平章政事、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以处理一省的政务,军、民、财无所不统。
各省下设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历史上地方政权机构的一项重要改革,这一制度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对以后有深远影响。
元朝以后,行省的名称一直沿用下来。
改土归流:明清时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一项进步措施,即把永久世袭的土官改变为可以随时任免的流官,以加强中央集权。
明朝已实行这一政策,但集中地、较大规模地、有计划地实行,是在清朝雍正时期,这一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大大加强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的联系以及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历史(统编版A卷)(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历史·参考答案(1)影响: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城市自治削弱了封建割据势力,有助于王权的强化和早期民族国家的形成;打破了教会对文化的垄断,促进了世俗文化的发展;城市复兴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转型。
(8分)(2)特点:自发性;发展速度快,规模大;城市发展区域不平衡,影响人口和经济布局;不同类型的城市分工出现,各具特色。
(8分)原因:殖民扩张提供了资金积累;工业革命的推动;交通的进步。
(4分,任答两点即可得4分)26、【答案】(14分)(1)是必须的。
材料一出自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属于一手史料,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可以用于研究工业革命对生产组织形式的影响以及工业革命对阶级关系的影响。
(6分)(2)材料二从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角度进行研究,反映了工业革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材料三从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角度进行研究,通过曼彻斯特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人口的增加反映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通过议会改革中产阶级有了选举权可以反映工业革命推动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完善。
(6分)(3)原则:类型多样;一手优先;多元互证;去伪存真。
(2分)27、【答案】(18分)(1)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的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
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
(每点1分,共4分)(2)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
(任答一点得2分,共2分)原因:地形限制。
(2分)(3)精神内核:理性。
(2分)理解: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4分)(4)特征:文明多样,文明平等、文明共存,人类共荣。
(4分)。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文综试题试卷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A.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B.戏剧开始由愉悦达官显贵转向民众
C.戏剧成为宣传革命 手段D.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
A.促进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
C.扩大了陕甘宁边区阶级基础D.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
9.共和之前的古罗马部分诉讼中,败诉方须将用于担保的牛羊祭神,以赎伪誓之罪。担保的牛羊多超出诉讼物价值,且影响农牧生产。共和国早期,败诉方改向国家缴纳罚金,到公元3世纪末,罚金已无足轻重。这一变化表明罗马共和国时期( )
11.有学者认为,巴黎公社工人制造了一个断裂,历史 途贯件步伐在这里戛然而止,它宣告了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来缔造一个新的世界。这里的“断裂”是指( )
A.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则被颠覆B.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人们生活
C.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次尝试D.封建保守势力复辟梦想破灭
12.1952年,美国对菲律宾启动了蔬菜种子项目,次年升级为“民主种子”项目,该项目将募集或低价购买的蔬菜种子在菲律宾农村分发并给予种植指导,同时将西方观念传播给受助的菲律宾民众。美国“民主种子”项目的实施( )
A.早晨 家喝红薯玉米粥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
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
4.明代很多熟读儒经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秉持“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的信条。尽心于实践“圣人之学”。与这种社会行为最契合的思想观念是( )
A.“百姓日用即道”B.“心外无物”C.“存天理,灭人欲”D.“工商皆本”
7.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这反映出当时( )
大学选修课《中国通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通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我国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 C )A.三四千年B.四五千年C.五千年D.六七千年2.商、周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C )。
A.陶文B.甲骨文C.金文D.小篆3.我国铁器开始应用于农业是在( A )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西周晚期D. 西汉时期4. 公元前342年,孙膑攻魏救韩,置魏大将庞涓于死地的著名战役是( C )A. 城濮之战B. 桂陵之战C. 马陵之战D. 长平之战5.康熙帝率兵粉碎了噶尔丹分裂祖国的活动后,清朝控制了( A )。
A、漠北蒙古B、漠南蒙古C、漠西蒙古D、新疆地区6.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的是( C )。
A、陈胜B、吴广C、刘邦D、项羽7. 713年,被唐玄宗册封为渤海郡王的是( D )。
A、骨力裴罗B、皮罗阁C、尺带珠丹D、大柞荣8.南朝末年,士族势力衰弱的根本原因是( D )。
A、皇帝起用庶族B、皇帝利用佛教C、士族庶族通婚D、士族极端腐朽9.隋朝大运河的中心点是( C )。
A、涿郡B、余杭C、洛阳D、江都10.黄巢在长安称帝,建立政权,国号是( D )。
A、大蜀B、大顺C、张楚D、大齐11. 1856年,英国向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 A )A.亚罗号事件B.马嘉理事件C.马神甫事件D.曹州教案12. 1895年2月,北洋舰队在威海卫全军覆没,自杀殉国的北洋水师提督是:( C )A.邓世昌B.刘步蟾C.丁汝昌D.林永升13.在《辛丑条约》中被划为外国使馆区,由列强派所驻守的地方是北京的:( D ) A. 西什库B. 紫禁城C. 宣武区D. 东交民巷14.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集团分裂为直、皖、奉三派,其中直系军阀的首领是:( C )A.黎元洪B.段祺瑞C.冯国璋D.张作霖15. 1926年蒋介石为篡夺军权,制造了( A )A. 中山舰事件B. 马日事变C. 整理党务案D. “四一二”政变16.红军在遵义会议后完全跳出敌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的壮举是( B )A.飞夺泸定桥B.巧渡金沙江C.强渡大渡河D.翻越夹金山17.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的解放军部队是( A )A. 刘邓大军B.陈谢大军C. 陈粟大军D.陕北部队18. 1953年7月,中朝两军代表与“联合国军”代表签署《朝鲜停战协定》的地点是( C )A.仁川B. 平壤C.板门店D. 汉城19.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写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是在( A )A.1965年11月B.1966年5月C.1967年1月D.1968年10月20.1979年3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理论工作会议上提出,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坚持( B )A.以阶段斗争为纲B.四项基本原则C.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D. 走群众路线1.我国奴隶制鼎盛时期是( D )A、春秋B、商朝C、夏朝D、西周2.南朝时在数学方面为世界科学作出伟大贡献的数学家是( C )。
2023年6月全国高考山东省历史试题答案解析卷
2023年6月全国高考山东省历史试题答案解析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A. 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B. 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C. 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D. 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
据所学可知,人类早期生产力水平较低,过着集体生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归贵族所有,材料中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说明当时贫富差距已经出现,私有制产生,C项正确;仅凭遗址出土的陶器无法证明当时人类出现私有财产,因为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究竟属于个体所有还是集体所有,材料没有明确告知,排除A项;多人合葬墓主要反映当时人类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差距,排除B项;D项说明当时人类的陶器制作具备一定的水平,但是不能证明当时出现私有制,排除D项。
故选C项。
2. 先秦贵族尚马车,贱牛车,此风秦汉犹存。
及至东汉晚期,天子至士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一种风尚。
这种“风尚”反映了()A. 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B. 戒奢尚俭的社会风气C. 重农崇耕的思想观念D. 豪强势重的政治现实【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
根据材料“天子至士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一种风尚。
”可知,东汉后期,天子至士乘坐牛车之所以成为一种风尚,是因为牛车稳而宽敞,是沉迷于享受的表现,由此体现了当时政治的衰颓,A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在东汉后期是否是戒奢尚俭,排除B项;天子至士喜乘牛车是为了享受,而不是重视农耕和农业,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乘坐车辆的变化,没有体现豪强势重信息,排除D项。
6073中国通史(1)A卷试题
6073中国通史(1)A卷试题中国通史(1)试题第1页(共6页)中国通史(1)试题第2页(共6页)试卷编号:6073 座位号浙江⼴播电视⼤学2006年春季学期开放教育专科期末考试《中国通史(1)》试题2006年7⽉⼀、填空题(每⼩题1分,共16分)1. ⼈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是。
2. 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形式是,也叫分⼟封侯制。
3. 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实⾏制,这个时期实际上就是军事民主制时期。
4. 战国时期,秦蜀郡守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韩国⽔⼯在秦主持开凿了著名的郑国渠。
5. 汉武帝时曾两次派出使西域,扩⼤了古代中国⼈民的视野,促进了东西⽅经济⽂化交流。
6. 宋末元初史学家马端临,写成《⽂献通考》,这是⼀部着重叙述历代制度的史学巨著。
7. 公元780年,唐德宗根据宰相杨炎的建议,以地税、户税为主,统⼀各项税收,创⽴颁⾏。
8. 唐朝后期,出现了全国经济重⼼开始南移的趋势;对峙时期,南⽅经济发展超过北⽅,从⽽完成了我国经济重⼼的南移。
9.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0. 公元1409年,明朝政府设,管辖西起鄂嫩河,东⾄库页岛,北⾄外兴安岭,南临⽇本海的⼴⼤地区,这是明朝在整个流域⾏使有效管辖的机构。
11. 清朝雍正统治时期,为加强中央的权⼒,消弭⼟司之患,集中地、较⼤规模地、有计划地实⾏了政策。
12. 明末清初有三⼤思想家,就是黄宗羲、、王夫之。
13. 成书于清乾隆时期,我国古代最⼤的⼀部丛书是。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单项和多项选择混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A.北京⼈ B.蓝⽥⼈ C.丁村⼈ D.⼭顶洞⼈ E.资阳⼈ 2. 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开始于:()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475年 C.公元前771年 D.公元前841年 3. 下列⼏项措施中,哪⼀项不是商鞅变法的内容()A. 废井⽥,开阡陌B.设县制C.奖励耕战和军功D.释放奴婢4. 中央机构正式实⾏三省六部制开始于: ()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5. 建⽴西夏的少数民族是:()A.契丹B.党项C.⼥真D.突厥6. 唐朝西南边疆居住的少数民族有:() A.吐蕃 B.回纥 C.靺鞨 D.南诏 E.突厥7.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地点是: ( ) A. 陕北 B. 河北 C. 河南 D. ⼭东8. 从西汉到清朝我国赋税制度演变趋势是() A.征收标准由以⼈丁向以⼟地为主转变 B.随着⼈⾝依附关系的减弱,封建剥削逐渐减轻中国通史(1)试题第3页(共6页)中国通史(1)试题第4页(共6页)C.⼈头税在赋税中的⽐重越来越⼤D.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税⽇益减轻 9. 我国对外贸易,逐步由汉唐的以陆路为主转到宋元的以海外贸易为主,其主要原因有: ()A.我国经济重⼼已经转移到南⽅ B. 南北⼤运河开通便利了南北交通 C.造船技术的提⾼和指南针⽤于航海 D.北⽅战乱频繁,严重影响陆路交通10. 明清时期的⽂化,与以往相⽐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它表现为:()A.产⽣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B.出现了追求⾃由民主的⽂艺作品C.统治者对教育的控制进⼀步加强D.史学著作在史书体裁上有重⼤创新E.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三、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1. 甲⾻⽂:2. 九品中正制:3. 开元之治:4. ⼟⽊之变: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 列举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物、主要著作。
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和参考答案(新课标全国1卷)
2023 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课标全国1 卷〕一、选择题〔共12 小题,每题4 分,总分值48 分〕1.〔4分〕春秋战国时期消灭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
富民思想的消灭说明〔〕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统治者留意对私产的保护C.社会阶级冲突得到有效缓和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2.〔4分〕《续封泥考略》所收汉朝齐鲁封泥〔古代用泥团制作的印章〕中,有“左市”“右市”“南市”“西市”等封泥。
由此可知,汉朝〔〕A.城市建设有明确的设计规划B.各地城市的布局规格完全全都C.对商业活动进展区域化治理D.政府限制商业活动的进展空间3.〔4分〕下表是宋代对广州市舶使的嘉奖统计表〔局部〕有奉献的广州市舶使杨克让萧汝谐华中师、李穎、陈颖嘉奖及殊荣诏升殿慰劳,面赐金紫被荐升台谏列名县志和府志这表达出宋代〔〕A.加大了国家对市场监管力度B.完善了市舶司的治理职能C.营造了良好的对外贸易环境D.拓展了市舶使的升迁途径4.〔4分〕《姑苏志》中说:“民居所聚谓之村,商贾所聚谓之镇。
”如图显示了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市镇数量增加状况,对此解读正确的选项是〔〕A.万历年间中国市镇开头兴起B.乾嘉年间资本主义萌芽消灭C.同光年间市镇进展得益于世界市场D.明清时期中国市镇模式与西方一样5.〔4分〕1898年初,清政府以田赋、盐税为担保发行昭信股票,公布章程规定,以二十年为归还期,准其自由流通,到期还本付息。
各地始则劝购,既而演化成官府强令捐输,受到各界抵抗。
8 月,朝廷下旨停办。
这说明〔〕A.清政府借发行股票掠夺百姓财宝B.清朝官员和百姓都反对发行股票C.清政府用财政手段应对经济困难D.昭信股票顺应资本主义进展潮流6.〔4分〕五四运动时,北京上海的学生派代表去找国民党,期望国民党能组织领导这场运动,但国民党领导人以“无力参与”为由拒绝了学生的恳求。
202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新课标I卷)解析版
2023 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课标 I 卷〕解析版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异;在经济兴盛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异明显。
这说明A.经济进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领先消退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答案】C【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力气,材料中“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异”说明战国时期分封制在秦国已遭破坏,集权统治模式根本建立起来,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进展是分封制瓦解的根本缘由,A 项说法错误,分封制是地方分权模式而非君主集权B 项说法错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等级差异明显并不能说明严格遵循分封制度,其实分封制在东方六国也遭到破坏,D 项表述错误。
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C【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气,宋代朱熹首次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一起合称为“四书”并给其作出注解,随着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四书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中对儒家经典解读的标准答案,孟子地位快速提高,“孔孟之道”成为儒学精神的核心表达,答案选 C,A 项表述错误,B 项是孟子地位提高的重要条件但仁政理念深入人心发生在汉代之后,D 项与题意无关。
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首领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
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冲突缓和的反响C.频繁改革的结果C.思想文化富强的表达【答案】A【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力气,演说家生动的演讲易于煽动雅典公民,由于雅典实行直接民主政治模式,公民的拥护就将演说家的主见变为公民大会的决策,最终影响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走向,因此演说家能成为政治首领是雅典政治体制的产物,答案选A。
2013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新课标ⅠⅠ卷及答案
2 013年普通高等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合历史试题解析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解析】考点:史论。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记述内容不一”,“常遇人传颂黄帝事迹”,“择其言尤雅者”。
A项与题干“记述不一甚至荒诞”矛盾;史著作历史文献记录没有要求说“一定”(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排除项;历史文本记录具有主观性,排除D项。
答案:B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B流民问题严重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解析】考点:中国古代农业。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宋代“不抑兼并”,即放任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严重,必然导致自耕农手中的土地减少。
(土地是一定的,集中在地主手中的多,自耕农手中的土地就少。
小题,呵呵!)B项中的流民问题严重,不能从材料中直接得出(不过,该项推测也属合)。
A、与材料及史实不符,项公然与题干冲突。
答案:D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千。
”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解析】考点:中国古代商业。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北货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悉盐铁粗重之类,南北互通有无。
B、从材料中无法体现,且与史实不符。
材料可以体现岭南地区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但仅从南北运输量,无法直接体现南北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排除A项。
中国通史1(作业与评价)解析概要
中国通史1(作业与评价)中国通史(1)作业1(第一~二编)一、填空:1.距今( 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已知我国境内最早的直立人。
2.氏族公社分为(原始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
3.黄帝以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传说先后有(尧)(舜)(禹)等。
当时部落联盟首领由推举产生,叫(禅让制)。
4.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是(夏朝)朝,建立于公元前( 21 )世纪,建立者是(启)。
5.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的(夏)、(商)五朝,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二、单项选择:1.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原始人是( C )。
A.北京人B.蓝田人C.半坡人D.山顶洞人2.半坡氏族的婚姻形式是( C )。
A.族内婚B.族外群婚C.对偶婚D.一夫一妻3.大汶口文化遗址在今天的( C )。
A.陕西B.山西C.山东D.河北4.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 C )。
A.陶文B.甲骨文C.金文D.小篆5.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的主要不同是( C)。
A.实行王位世袭制B.强化国家机器C.大规模实行分封制D.压迫奴隶和平民三、双向选择:1.我国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南北代表文化遗址是(B)( D )。
A.周口店遗址B.河姆渡遗址C.龙山文化遗址D.半坡遗址E.大汶口文化遗址2.原始社会解体的标志主要表现为( B )( C )。
A.教育的萌芽B.私有制的产生C.贫富分化D.制陶业的发展E.弓箭的发明和使用3.夏、商、西周三代的共同点有( A )( B )。
A.都是以原部落名称命名B.统治的中心地区都在黄河中下游C.都是被自己属国灭亡的D.统治时间都大约500年E.都实行了国野制度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C )。
A.井田制是西周时期才出现的B.井田制分为公田和思田C.公田是由劳动者共同耕种,收获物部分上交D.私田分配给劳动者耕种,定期进行轮换E.井田名义上书宇周王所有,不得买卖四、名词解释:1.北京人:答题思路:首先回答距今时间,然后回答发现地点,再回答使用工具,发现意义。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_历史学科_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历史1.C2.B3.B4.A5.C6.D7.C8.B9.B10.C 11.A12.D13.(1)[参考答案]背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欧洲主要国家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掠夺财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启蒙运动兴起;新航路开辟,航海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和贸易往来日益密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2)[参考答案]依据:地图的内容使用中国古代绘画手法,使用汉字标注;采用中国传统上北下南的方位标注,有关明朝的内容最为丰富;以中国南海为中心;航线网络以中国的泉州和漳州港为起点。
意义:有助于了解中国明朝后期的对外经贸往来;为了解当时中国和东亚、东南亚甚至其他地区的地理状况提供了较为翔实的资料;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对于世界的认知;有利于研究当时的中外交往,加强了中外交流。
14.【参考示例】论点:新中国的“国家记忆”之经济体制变革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第一次发生在新中国成1978年之后,逐步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特别是在邓小平南行谈话之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快车道。
20世纪50年代初,面对本国工业落后的现状,为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于1953年至1957年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其特征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同期,为了配合一五计划,我国又进行了三大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的确立。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拉开了我国经济体制引入市场机制的帷幕。
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传统观念,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完善计划经济体制,第一次使市场调节在经济体制中取得了一席之地。
中国通史试题及答案小学
中国通史试题及答案小学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A. 甲骨文B. 金文C. 隶书D. 楷书答案:A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哪种文字?A. 甲骨文B. 金文C. 小篆D. 隶书答案:C3. 唐朝时期,中国与哪个国家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A. 日本B. 印度C. 波斯D. 阿拉伯答案:A4. 明朝时期,中国著名的航海家是谁?A. 郑和B. 张骞C. 玄奘D. 马可·波罗答案:A5. 清朝末年,中国发生的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是什么?A. 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
答案:《诗经》2. 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建造者是________。
答案:李冰3.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________。
答案:秦朝4. 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进行文化交流的使者是________。
答案:鉴真5. 明朝时期,中国著名的医学家是________。
答案:李时珍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主张“仁”和“礼”,强调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道德观念和社会制度。
2. 描述一下唐朝的盛世景象。
答案: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
唐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城市规模宏大,人口众多。
文化艺术方面,诗歌、绘画、音乐等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同时唐朝还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吸收了外来文化,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编号:6073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06年春季学期开放教育专科期末考试《中国通史(1)》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6年7月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原始群
2.封诸侯,建藩卫;
3.禅让
4.李冰、郑国;
5.张骞
6.典章
7.两税法
8.宋金
9.交子
10.奴儿干都司、黑龙江;
11.改土归流
12.顾炎武
13.《四库全书》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单项和多项选择混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1.AB
2. D
3. D
4. A
5. B
6.AD
7. A
8. A
9.AC
10.AC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甲骨文:商朝的文字。
19世纪末,在殷墟发现了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内容多为占卜文辞,反映了商朝后半期的宗教、经济、政治、军事、天文历法等,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九品中正制:三国时魏国曹丕为了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实行的选官制度。
规定,各州郡设立中正官,负责察防本地的人士,按品德和才能优劣评定为九个品级,政府根据品级高低,任命他们担任官职。
助长了世家大族势力的增长。
3.开元之治: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
唐玄宗在开元年间,励精图治,能够任用贤能,进行一些改革。
因而这个时期,政局比较稳定,经济继续发展,被称为开元之治。
4.土木之变:1449年,瓦剌也先率军南下,直逼大同。
明英宗在宦官王振怂恿下,率50万
大军仓促亲征,抵达大同。
王振见前线形势不利,急忙决定退兵。
明军退至土木堡,被跟踪追击的瓦剌军包围,全军溃败。
英宗被俘,王振被乱军杀死。
史称“土木之变”。
从此,明朝由强盛转向衰落。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列举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主要著作。
主要流派有儒、道、墨、法、名、阴阳、兵、纵横、农、杂家等,影响最大的是前四家。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代表作《论语》;孟子,代表作《孟子》;荀子,代表作《荀子》。
(2分)
墨家代表人物有墨子,代表作《墨子》。
(2分)
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代表作《道德经》;庄子,代表作《庄子》。
(2分)
法家代表人物前期有李悝、商鞅,后期有韩非,代表作《韩非子》。
韩非主张把法、术、势三派法家思想结合起来,实现君主的专制统治。
(2分)
2.试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政权形式及其影响。
要点:确定最高统治者为皇帝,总揽国家大权。
(2分)
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称为三公。
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部门的政务。
(2分)全国推行郡县制。
郡县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2分)
在全国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体系,强化了地主阶级的国家机器,这种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以后的各个朝代,基本上都沿袭了这套制度。
(2分)
3.简述北宋城市经济发展的概况。
宋代的城市,商业活动已突破了“坊”、“市”的界限,到处可以开设店铺。
东京还有天亮前营业的晓市和半夜才散的夜市。
(4分)
成都、建康、杭州等地商业也很繁荣。
(2分)
在城市周围还有定期的集市,有些已经形成市镇。
(2分)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试述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为巩固统一国家而进行的重大斗争及其意义。
主要有平定三藩:1673年,吴三桂等发动叛乱,康熙采用集中力量打击吴三桂,对其他叛乱力量实施剿抚并行的方针,经过8年战争,平定了三藩之乱。
雍正年间,在云南、贵州、广西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
意义在于:清中央政府实现了对云南、贵州、两广、福建等地区的有效管理,财政情况开始逐渐好转。
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在此基础上,清政府开始致力于解决边疆问题。
(5分)
第二,是在清朝统一大陆后,台湾的郑氏政权的存在妨碍了全国统一事业的实现。
1683年,清政府派施琅率领水军在澎湖歼灭郑军精锐,郑氏政权投降清朝,台湾归入清朝版图,清朝设立了台湾府。
意义: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开发了台湾,加强了台湾各民族的融合。
(3分)第三,16、17世纪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领域,康熙皇帝于1685、1686年指挥清军在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军队,1689年,双方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意义:确定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沙俄势力受到遏制,双方的正常贸易也有所发展。
(3分)第四,1690-1697年,康熙皇帝率军在乌兰布通和昭莫多大败噶尔丹叛军,平定准葛尔首领叛乱;1733年,清朝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
意义,挫败了噶尔丹分裂势力,清朝控制了漠北地区。
(3分)第五,乾隆皇帝,平定了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
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伊犁将军。
意义,重新统一新疆,清朝西北边疆得到巩固。
(3分)
第六,在西藏地区,从康熙册封达赖、班禅,到雍正,设立驻藏大臣,乾隆时期,清朝正式建立了西藏地方政府,由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意义:清朝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地方的管辖,减少了西藏的混乱和纷争,有利于我国西部边防的巩固。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