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doc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doc](https://img.taocdn.com/s3/m/fb1f9cd865ce0508763213d0.png)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总分:187.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1.比较下列四种方法,更有利于提高有氧代谢供能能力的方法是 ( )(分数:1.00)A.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B.间歇性循环训练方法C.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D.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2.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主要适用于以下哪种供能系统条件下的运动技术、战术、素质的训练工作 ( )(分数:1.00)A.无氧磷酸原供能系统B.无氧糖酵解供能系统C.无氧、有氧混合供能系统D.有氧供能系统3.相对来说,提高足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训练方法是 ( )(分数:1.00)A.重复训练法B.持续训练法C.变换训练法D.循环训练法4.为了提高运动员适应环境的能力,乒乓球教练员改变了训练场地,这种方法属于 ( )(分数:1.00)A.负荷变换训练方法B.内容变换训练方法C.方法变换训练方法D.形式变换训练方法5.在篮球复杂战术的初学阶段,教练员常常采用 ( )(分数:1.00)A.循环训练法B.完整练习法C.重复训练法D.分解练习法6.中长跑训练常用的一种手段——“法特莱克法”的练习手段是一种 ( )(分数:1.00)A.重复性练习手段B.间歇性练习手段C.持续性练习手段D.比赛性练习手段7.武术套路运动员高级训练阶段采用的训练手段多属于 ( )(分数:1.00)A.固定性组合练习手段B.变异性组合练习手段C.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D.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8.采用间歇训练法时,两次组练习中间歇时间的依据是,开始下一次练习时每分钟心律应降至( )(分数:1.00)A.80次左右B.120次左右C.150次左右D.200次左右9.提高乳酸供能能力的主要训练方法是 ( )(分数:1.00)A.重复性循环训练方法B.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C.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D.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10.跳推杠铃练习属于 ( )(分数:1.00)A.全身周期性练习B.局部周期性练习C.全身混合性练习D.局部混合性练习二、{{B}}判断题{{/B}}(总题数:12,分数:12.00)11.分解练习法多用于简单动作的训练,而完整训练法则更多地适用于复杂的技术动作。
运动训练学第五章
![运动训练学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815ee5bfbd64783e08122b96.png)
10.06.2020
.
1
主要结构与知识点分析
使学生了解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掌握训练方法的概 念和具体操作方法的应用;掌握运动训练的常用方法及手段
学习重点
运动训练法的概念、体系和训练手段的概念; 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 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 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 学习难点
10.06.2020
.
3
(二)运动训练手段
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竞技运 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运动训练手段的基本结构及其分类
动力特征:力的支点、大小、方向 动作构成:动作姿势、轨迹、时间、速度、速率、 力量、节奏 动作过程: 开始、进行、结束
10.06.2020
大于30秒 最大
相对充分 走步、按摩
中时间重复训练法
30秒——2分钟 次大
相对充分 走、坐、按摩
长时间重复训练法
2——5分钟 较大
相对充分 走、坐、卧、按摩
供能形式 磷酸盐代谢供能为主 糖酵解为主混合供能 有氧无氧混合供能
负荷性质 速度素质、爆发力 速度耐力、力量耐力 速度耐力、力量耐力
10.06.2020
.
18
四、间歇训练法
1. 概念: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 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 练方法。
2. 制约要素:每次练习的时间和距离;练习重复的次 数和组数;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每次练习的间歇 时间;间歇式的休息方式。
10.06.2020
.
19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10.06.2020
.
16
三、重复法
《运动训练学》十大训练方法
![《运动训练学》十大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def170f0b4e767f5acfceb9.png)
《运动训练学》十大训练方法1.模式训练法含义: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基本结构:模式训练法由训练的目标模型、检查手段、评定标准和训练方法四种构件组成。
模式训练法的特点:模式训练法具有信息化、定量化特点。
模式训练法的应用:模式训练法的应用过程是一种闭环式的运行过程。
教练员通过正向控制通道,运用训练模式、训练手段控制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方向;通过反馈调控通道,运用评定结果了解运动员现实情况,修正训练计划的相应环节或教练员的指导方案,经过如此多次闭环式的控制过程使运动员的训练结果科学地逼近训练模式指示的预定目标。
2.程序训练法含义: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基本结构:程序训练法由训练程序、检查手段、评定标准和训练方法四种构建组成。
基本特点:程序训练法具有系统化、定性化、程序化特点。
程序训练法的应用:程序训练法的应用过程是一种闭环式的过程。
在现代运动训练的过程中,程序训练法应用的精髓之处是:教练员通过正向控制通道,运用训练程序、训练手段控制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方向;通过反馈调控通道,运用评定标准、检测手段了解运动员的现实情况,以便修正教练员的指导方案或根据训练程序指出的内容继续实施程序训练。
经过如此多次闭环式的控制过程,使运动员的训练结果科学地逼近训练程序指示的预定目标。
3.分解训练法含义: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类型:单纯分解训练法、递进分解训练法、顺进分解训练法和逆境分解训练法。
应用特点:①应用单纯分解训练法,需首先把训练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分别学习、掌握各个部分或环节的内容,再综合各部分进行整体学习。
②应用递进分解训练法,需把训练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先训练第一部分;掌握后再训练第二部分;掌握后,将一、二两部分合成起来训练;掌握两部分后再训练第三部分;掌握后,将三部分合成起来训练。
运动训练恢复再生训练方法和手段(群众健身篇)
![运动训练恢复再生训练方法和手段(群众健身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3ddd2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6.png)
运动训练恢复再生训练方法和手段(群众健身篇)运动训练恢复及再生训练方法和手段是指通过特殊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来促进肌肉的恢复和再生。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帮助身体更快地恢复,提高身体的适应性和耐力,减少运动伤害的风险。
运动训练恢复及再生训练方法和手段可以包括热身、拉伸、冷却、恢复和补充营养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可以帮助身体更快地恢复和再生。
热身热身是运动训练恢复及再生训练方法和手段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热身可以帮助身体逐渐进入运动状态,提高身体的适应性和耐力,减少运动伤害的风险。
热身可以包括轻松的慢跑、跳绳、做关节活动和拉伸等,这些都可以帮助身体逐渐进入运动状态,准备进行正式的训练。
热身的具体步骤如下:1. 轻松慢跑:慢跑可以帮助身体逐渐进入运动状态,提高身体的适应性和耐力。
慢跑的速度应该适中,不要过快或过慢,保持舒适的呼吸节奏即可。
2. 跳绳:跳绳可以帮助身体逐渐进入运动状态,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耐力。
跳绳的速度应该适中,不要过快或过慢,保持舒适的呼吸节奏即可。
3. 做关节活动:关节活动可以帮助身体逐渐进入运动状态,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耐力。
关节活动可以包括颈部、肩部、背部、腰部、臀部、腿部和脚部等部位的关节活动。
4. 拉伸:拉伸可以帮助肌肉恢复,提高肌肉的弹性和柔韧性,减少运动伤害的风险。
拉伸可以包括全身拉伸、局部拉伸和静态拉伸等,这些都可以帮助肌肉恢复,提高肌肉的弹性和柔韧性。
拉伸拉伸是运动训练恢复及再生训练方法和手段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拉伸可以帮助肌肉恢复,提高肌肉的弹性和柔韧性,减少运动伤害的风险。
拉伸可以包括全身拉伸、局部拉伸和静态拉伸等,这些都可以帮助肌肉恢复,提高肌肉的弹性和柔韧性。
拉伸的具体步骤如下:1. 全身拉伸:全身拉伸可以帮助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拉伸,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耐力。
全身拉伸可以包括颈部、肩部、背部、腰部、臀部、腿部和脚部等部位的拉伸。
2. 局部拉伸:局部拉伸可以帮助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拉伸,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耐力。
篮球运动中速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篮球运动中速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https://img.taocdn.com/s3/m/5e0f84bc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6b.png)
篮球运动中速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篮球运动中速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篮球是一项需要高速度、灵活性和敏捷性的运动项目。
在比赛中,速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能够帮助球员更快地穿过防守球员,更好地完成进攻和防守。
因此,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提高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篮球运动中提高速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一、基础训练1. 健身训练健身训练可以帮助球员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从而提高速度。
其中包括负重训练、爆发力训练、耐力训练等。
2. 核心稳定性训练核心稳定性是指躯干肌肉对身体平衡和姿势控制的能力。
通过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帮助球员更好地控制身体平衡和姿势,从而提高速度。
3. 柔韧性训练柔韧性是指肌肉组织的可伸展程度。
通过进行柔韧性训练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从而帮助球员更好地完成各种动作,提高速度。
二、技术训练1. 跑步训练跑步是提高速度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可以通过进行不同形式的跑步训练来提高速度,如短距离冲刺、长距离耐力训练等。
2. 敏捷性训练敏捷性是指在短时间内快速改变方向和速度的能力。
通过进行敏捷性训练可以帮助球员更好地完成各种转向和突破动作,提高速度。
3. 爆发力训练爆发力是指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加速的能力。
通过进行爆发力训练可以帮助球员更快地起步和加速,提高速度。
4. 技术动作训练技术动作包括各种运球、投篮、传球等基本技能。
通过进行技术动作训练可以帮助球员更快地完成各种技能动作,提高速度。
三、比赛中的应用1. 加强意识在比赛中,加强意识可以帮助球员更好地把握机会,更快地完成进攻和防守。
2. 提高反应速度提高反应速度可以帮助球员更快地做出反应,更好地完成各种技能动作。
3. 加强协调性加强协调性可以帮助球员更好地控制身体平衡和姿势,从而提高速度。
4. 调整节奏在比赛中,适当调整节奏可以帮助球员更好地把握机会,更快地完成进攻和防守。
总结:篮球运动中提高速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包括基础训练、技术训练以及比赛中的应用。
背越式跳高专项身体训练方法与手段
![背越式跳高专项身体训练方法与手段](https://img.taocdn.com/s3/m/0ab0387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0.png)
背越式跳高专项身体训练方法与手段背越式跳高是田径项目中的一项项目,要求运动员以背越式的方式跳过高度架,跳越高度越高则成绩越好。
为了能够达到较好的成绩,运动员需要进行专门的身体训练。
下面将介绍背越式跳高专项身体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背越式跳高需要较高的爆发力和柔韧性。
力量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力量训练:1. 腿部训练:腿部是运动员取得爆发力的关键部位。
可以进行深蹲、踏步和弹跳等训练来加强腿部力量。
2. 核心训练:背越式跳高需要稳定的核心肌肉来支撑身体的平衡。
可以进行仰卧起坐、平板支撑和单腿卷腹等训练来加强核心肌肉的力量。
3. 上肢训练:上肢力量对于完成动作的稳定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进行引体向上、俯卧撑和哑铃推举等训练来增强上肢力量。
柔韧性的训练也是非常关键的。
以下是柔韧性训练的方法:1. 拉伸训练:可以进行全身的拉伸训练来增加肌肉的柔软度和关节的灵活性。
可以选择静态拉伸或动态拉伸的方式进行。
2. 平衡训练:平衡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可以进行单腿站立、侧平衡和跳台平衡等训练来提高平衡能力。
3. 柔韧性活动:可以参加瑜伽、舞蹈或体操等柔韧性训练活动来增加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技术训练也是背越式跳高身体训练的重要一环。
运动员需要熟练掌握单腿跳跃、转体和运动起跳等技术动作。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技术训练:1. 分解动作训练:将跳高动作分解为多个小动作进行训练,逐步掌握每个动作的要领,最后合并为整体动作。
2. 形成惯性训练:通过多次重复同一动作来形成肌肉的记忆和惯性,提高动作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3. 视频分析训练:通过观看和分析自己的跳高动作记录,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饮食和休息也是背越式跳高专项身体训练的重要方面。
运动员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来支持身体的训练需求。
充足的休息时间也是肌肉恢复和生长的重要保障。
以上就是背越式跳高专项身体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跳高水平,达到更好的竞技成绩。
运动训练学课程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运动训练学课程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https://img.taocdn.com/s3/m/4bbf0fb5a58da0116c1749fa.png)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17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高强度性间歇训练
强化性间歇训练 A型 B型
发展性间歇训练
负荷时间
大于40秒
40—90秒 90—180秒
大于5分钟
负荷强度
第五章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1
主要结构与知识点分析
使学生了解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掌握训练方法的概 念和具体操作方法的应用;掌握运动训练的常用方法及手段
学习重点
运动训练法的概念、体系和训练手段的概念; 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 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 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
学习难点
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概念 运动训练具体操作方法的应用 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异同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2
第一节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
(一)运动训练方法
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 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依据不同训练方法的基本作用和适用范围,运 动训练方法可分为:
一般地说,程序训练中训练内容的逻辑性、 训练过程的时序性越清晰、越细致,则越有 利于程序训练的组织实施,科学编制训练程 序是实施程序训练法的重要前提。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9
程序训练法的结构与基本特点: (1)程序训练法的结构
程序训练法由训练程序、检查手段、评定标准、训练 方法四种构件组成。训练程序由训练内容、时间序列和联 系形式三个要素组成。 (2)程序训练法的基本特点
体育锻炼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体育锻炼的主要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7b5736c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5.png)
体育锻炼的主要方法有哪些体育锻炼的方法是指根据人体发展规律,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自然锻炼。
达到锻炼目的的手段和途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体育锻炼方法有哪些,希望你们喜欢。
体育锻炼的方法(一)重复锻炼法重复锻炼法是指按一定负荷标准,重复进行某项练习的方法。
重复的次数和时间,是决定健身效果的关键。
因此,应根据项目的特点和个人的身体情况,来确定和调节重复联系的次数和时间,防止机械的重复而产生的厌倦情绪,影响锻炼的效果。
(二)间歇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是指重复锻炼之间有合理的休整。
间歇锻炼法间歇时间的长短,应以运动负荷值阈为依据,一般来说,运动负荷超过上限(每分钟心率超过150次)时,间歇时间应长些,避免运动负荷继续增加,造成过多地消耗体力;运动负荷在下限(每分钟心率110次以后下)时,间歇时间应短些,密度应加大。
下次练习应在前次锻炼效果为减退时进行,若间歇时间过长,在前次锻炼效果消失之后再进行锻炼,就失去了间歇的意义。
(三)变换锻炼法变换锻炼法是指在锻炼过程中,采取变换环境、条件、要求等因素,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
采用变换锻炼法可以有效地调节运动负荷,克服疲劳和厌倦情绪,提高锻炼的积极性。
运用变换锻炼法还常采用各种辅助性、诱导性和转移性练习,配合乐曲及利用自然条件等。
(四)综合锻炼法综合锻炼法是指各种体育锻炼的方法,在体育锻炼中的综合运用。
综合锻炼法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循环锻炼法。
循环锻炼法是把各种不同类型的动作,组成一组锻炼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循环往复进行锻炼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综合锻炼的效果。
循环锻炼法所布置的各个练习点,内容要搭配合理,以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提高练习密度,达到健身的目的;应选择已经掌握和简单易行的、锻炼价值较大的动作,明确规定各点的练习次数、规格和要求,应强调动作质量,防止单纯追求运动密度和运动负荷。
以上各种锻炼法,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相互补充,交错结合,但应有主无从。
无论采用哪种体育锻炼的方法,都应从体育锻炼的目的出发,一般人的体育锻炼,应以有氧代谢为主,中等强度为宜。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https://img.taocdn.com/s3/m/03300330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8.png)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1、运动训练方法: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2、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身体活动方式,是运动训练方法的具体体现。
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一、模式训练法模式训练法是一种高度代表行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其操作程序为:▪解析影响运动竞技水平的各种因素;▪获取各种因素的指标参数;▪建立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因素结构模型;▪以因素结构模型的评价标准数值为评价标准,对运动员竞技水平变化的结构状态进行检查性评定;▪将检查评定的结果反馈于运动训练过程的各个环节,以找出产生偏离状态的原因;▪对运动训练过程相应环节的组织实施发出调节指令;▪改进训练工作,是训练的阶段结果不断逼近模式目标。
二、程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一)程序训练法的应用:1、程序训练法的应用过程:程序训练方法的应用过程是一种闭环式的过程。
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一、分解训练法:1、分解训练法解释: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者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2、分解训练的类型▪单纯分解训练法▪递进分解训练法▪顺进分解训练法▪逆进分解训练法二、完整训练法:1、完整训练法解释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2、完整训练法的应用(略)三、重复训练法:1、重复训练法解释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构成重复训练法的主要因素有:单次(组)练习的负荷量、负荷强度及每次(组)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
2、重复训练法的类型依单次练习时间的长短,可将重复训练法分为:▪短时间重复训练法▪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表1-1重复训练法基本类型及其特点四、间歇训练法(一)间歇训练法解释: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背越式跳高专项身体训练方法与手段
![背越式跳高专项身体训练方法与手段](https://img.taocdn.com/s3/m/d6451f0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e0.png)
背越式跳高专项身体训练方法与手段【摘要】背越式跳高是一项需要全面身体训练的运动项目。
在这篇文章中,将介绍背越式跳高专项身体训练方法与手段。
基础体能训练是跳高训练的基石,包括耐力和速度训练。
柔韧性训练对于提高身体灵活性和扭转能力至关重要。
力量训练则是增加跳高高度的关键,需要注重核心力量和下肢力量的提升。
爆发力训练可以帮助选手在起跳时迅速发力,并达到更好的高度。
技术训练是跳高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来提高技术水平。
背越式跳高专项身体训练方法与手段需要综合利用基础体能、柔韧性、力量、爆发力和技术训练,才能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关键词】背越式跳高、专项身体训练、基础体能、柔韧性、力量、爆发力、技术、总结1. 引言1.1 背越式跳高专项身体训练方法与手段介绍在基础体能训练中,运动员需要通过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结合,提高自身的耐力和速度,以保证比赛中的持久力和爆发力。
柔韧性训练则是通过拉伸和瑜伽等方法,增强运动员的关节灵活性,使其在起跳和落地的过程中能够更加自如地控制身体。
力量训练是背越式跳高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重量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运动员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腰腹部的稳定性,从而在跳高过程中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身体。
爆发力训练则是通过快速爆发运动和爆发力训练器械的运用,提高运动员在跳高动作中的爆发力,使其能够更高效地完成跨越动作。
技术训练是背越式跳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反复练习起跳姿势、运动姿势和落地姿势,运动员可以逐渐完善自己的跳高技术,从而在比赛中做到更加规范和稳定的动作。
背越式跳高专项身体训练方法与手段是一个系统且综合的过程,需要运动员在各个方面的训练中不断努力提高自己,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出色的成绩。
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和坚持不懈的训练,运动员才能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实现更高更远的跳高目标。
2. 正文2.1 基础体能训练基础体能训练在背越式跳高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针对性的训练,跳高运动员可以提高身体的基本素质,为后续的技术训练和比赛表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六章 运动训练方法手段
![第六章 运动训练方法手段](https://img.taocdn.com/s3/m/698815b4f121dd36a32d82bd.png)
三、CAD训练法
第一节 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 一、运动训练方法概述 (一)运动训练方法释义
1.运动训练方法释义 运动训练方法是指在运动训练活动中,为提高竞技运动水平、 完成训练任务所采取的途径和办法的总称。运动训练方法是教练 员和运动员在双边活动中共同完成训练任务的方法,是对训练过 程中各种具体训练方式和办法的概括,是对各种具体训练方法的 集中表述。 2.运动训练方法作用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训练方法是教练员进行训练工作、完 成训练任务、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应用工具。现代竞技运动发 展历史表明:一种科学训练方法的诞生既是科学训练原理的具体 体现,也是科学训练实践的高度总结。因此,正确地认识和掌握 不同训练方法的功能和特点,有助于顺利完成运动训练过程不同 时期的训练任务;有助于有效控制各种竞技能力的发展进程;有 助于科学提高不同项目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
二、完整训练法
(一)完整训练法释义 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 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二)完整训练法的应用 完整训练法可用于单一动作的训练,也可用于多元动作的训 练;可用于个人成套动作的训练,也可用于集体配合动作的训练。 用于单一动作的训练时,要注意各个动作环节之间的紧密联 系,注意逐步提高训练的负荷强度,提高完整练习的质量;用于 多元动作的训练时,在完成好各个单个动作的同时,要特别注意 掌握多个动作之间的串联和衔接。 用于个人成套动作的训练时,可根据练习的不同目的而有不 同的要求。在着重提高动作质量时,可在成套动作过程中,及时 中断练习,指出问题,重练改进;在着重发展全套动作的技巧时, 则强调流畅地演示全套动作。 用于集体配合战术的训练时,应以一次配合的最终战术效果 为训练质量的评价标准,更密切地结合实践要求,灵活地组织完 整的战术训练。
体育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考核试卷
![体育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考核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ab0ea15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66.png)
A.心肺功能
B.肌肉耐力
C.遗传因素
D.训练方法
2.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来提高运动员的柔韧性?()
A.静态拉伸
B.动态拉伸
C.爆发力训练
D. PNF拉伸
3.以下哪些训练原则是运动训练中必须遵循的?()
A.针对性
B.系统性
C.适度性
D.个体性
4.以下哪些方法适用于力量训练?()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B
3. D
4. A
5. D
6. D
7. A
8. C
9. C
10. D
11. B
12. A
13. C
14. D
15. B
16. D
17. D
18. C
19. C
20. D
二、多选题
1. ABC
2. ABD
3. ABCD
4. ABC
5. ABCD
6. ABC
7. ABCD
A.训练强度
B.营养补充
C.睡眠质量
D.心理压力
11.以下哪些是周期性训练计划的特点?()
A.训练强度逐渐增加
B.训练量逐渐减少
C.包括准备期、竞赛期和恢复期
D.根据运动员的状态调整训练内容
12.以下哪些是运动训练中的有氧训练方法?()
A.慢跑
B.快跑
C.游泳
D.自行车
13.以下哪些训练方法可以用来提高运动员的协调性?()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 PPT课件-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 PPT课件-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https://img.taocdn.com/s3/m/6d267c3faf45b307e8719769.png)
(三)专项训练方法
研究适用于专项训练活动需要的指导性 的理论问题以及具体的可应用的训练方 法,它一直是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研究中 的重点问题。
专项训练理论与方法研究中 存在的主要矛盾
专项训练实践更需要应用成果与训练研 究成果多为理论形式的矛盾; 专项训练实践的超前性与理论研究的滞 后性之间的矛盾; 本专项训练理论、方法往往不能满足自 身专项训练实践需要的矛盾。
现代训练方法与现代科技的发展紧密结合。 (新的训练体系——专门训练法) 从宏观上看,现代训练方法在系统科学的指导 下正在以系统工程方法为依据,逐步完善模型 化训练方法,并形成以模型化训练法为先导的 新的运动训练方法新体系。 从微观 上看,现代训练方法正在更广、更深的 方向发展。
运动训练方法创新的途径
第五章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
一、运动训练方法概述 运动训练释义 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 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 的途径和方法。
运动训练方法的作用
有助于顺利完成运动训练过程不同时期 的训练任务; 有助于有效地控制各种竞技能力的发展 进程; 有助于科学地提高不同项目运动员的整 体竞技能力。
现代运动控制理论与运动训练实践高度 组合而广生的,旨在为科学控制运动训练过程 而形成的具有控制作用的训练手段的统称。
对训练过程具有较大控制作用的主要有 模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模拟训练法、 人—机辅助训练法等方法。
运动训练基本方法:
是指在现代运动训练具体活动中,对提高 运动员机能、素质、技术、战术等训练水平具 有普遍作用的基本途径及手段的总称。
二、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分类
1、依发展竞技能力的目的 体能训练方法 技能训练方法 战术训练方法 力量训练方法练法 完整训练法 变换训练法 循环训练法
力量素质训练的手段和方法
![力量素质训练的手段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7dd88c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e.png)
力量素质训练方法现代运动训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是训练方法,手段和训练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作为一名教练员或运动员熟悉、掌握这些方法、手段,并且能结合训练实际及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合理地运用之,才有可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力量素质练习的基本手段(一)负重抗阻力练习这种练习可作用于机体任何一个部位的肌肉群。
这种练习主要依靠负荷重量和练习的重复次数刺激机体发展力量素质。
负重抗阻力练习的方式多种多样,负荷的重量及练习的重复次数可随时调整,它是身体素质练习中常用的一种手段。
(二)对抗性练习这种练习的双方力量相当,依靠对方不同肌肉群的互相对抗,以短暂的静力性等长收缩来发展力量素质。
如双人顶、双人推、拉等。
对抗性练习几乎不需要任何器械及设备,也容易引起练习者的兴趣。
(三)克服弹性物体阻力的练习这是依靠弹性物体变形而产生阻力发展力量素质,如使用弹簧拉力器、拉橡皮带等。
(四)利用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如在沙地、深雪地、草地、水中的跑、跳等。
做这种练习要求轻快用力,所用的力量往往在动作结束时较大。
(五)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这种练习主要是由人体四肢的远端支撑完成的练习,迫使机体的局部部位来承受体重,促使该局部部位的力量得到发展。
例如引体向上、倒立推进、纵跳等。
(六)利用特制的力量练习器的练习这种特制的练习器,可以使练习者的身体处在各种不同的姿势(坐、卧、站进行练习。
它不但能直接发展所需要的肌肉群力量,还可减轻心理负担,避免伤害事故发生。
二、速度力量的训练由于速度力量具有速度和力量的综合特征,一般都用提高肌肉用力的能力及提高肌肉收缩的速度来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力量。
其中,发展运动员肌肉用力的能力是发展速度力量的基础,而提高肌肉收缩的速度是发展快速力量的决定“力量”。
体育运动项目绝大多数是在快速节奏下或爆发用力的情况下完成的。
各种情况下的起动速度、投掷中的鞭打速度、体操的团身、转体速度等都要肌肉的用力能力和肌肉的收缩速度。
表现在体育运动中为起动力量、爆发力、反应力等。
体育运动的运动技能与训练方法
![体育运动的运动技能与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40991ec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7.png)
体育运动的运动技能与训练方法教案主题:体育运动的运动技能与训练方法一、引言体育运动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锻炼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教案旨在介绍体育运动中的运动技能与训练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运动技能的重要性,并掌握一定的训练方法以提高自身水平。
二、基本运动技能的类型及训练方法1. 灵巧技能a. 羽毛球——羽毛球是一项需要灵活敏捷、协调性强的运动。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练习基本拍法,定期参加比赛等方式提高灵巧技能。
b. 篮球——篮球是一种需要迅速反应、准确投篮、过人的团队运动。
学生可以通过基本技巧的反复练习,参加团队训练和对抗赛来提高灵巧技能。
2. 力量技能a. 举重——举重是一项强度较大,需要爆发力和核心力量的运动。
学生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重量、正确的举重姿势和科学的训练计划来提高力量技能。
b. 排球——排球是一项需要爆发力和爆发力转化为力量的运动。
学生可以通过增加力量训练时间,进行器械和自身重量训练等方式来提高力量技能。
3. 耐力技能a. 跑步——跑步是一种锻炼心肺功能和提高身体耐力的基本运动。
学生可以通过逐渐增加跑步距离和时间、进行间歇训练和长跑训练等方式来提高耐力技能。
b. 游泳——游泳是一项全身运动,对心肺功能和身体耐力的要求较高。
学生可以通过增加游泳时间、改变游泳方式和频率等方式来提高耐力技能。
三、运动技能的培养方法1. 规律性训练运动技能的培养需要通过规律性训练来提高,学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安排每周的训练计划,保持训练的连贯性和持久性。
2. 循序渐进在运动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学生应从简单到难、从易到难的顺序进行训练。
先掌握基本技巧,逐渐增加难度,并在掌握前一个技能的基础上拓展新的技能。
3. 综合训练运动技能的培养应综合运用多种训练方法,包括独立练习、对抗训练、模拟比赛和心理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技战术水平。
四、提高运动技能的注意事项1. 身体保护在进行运动技能训练时,学生应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避免因过度训练或不正确的动作而引发伤病。
运动训练基本方法总结
![运动训练基本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102a6bcb4daa58da0114ab0.png)
运动训练基本方法总结一、分解训练法(略)二、完整训练法一)释义:二)应用:单一动作的训练,多元动作的训练等。
特点:便于运动员完整的掌握技术动作。
三)注意事项:1.当技术动作简单时,练习形式应多种多样性和具有竞争性,是运动员提高练习热情。
2.当技术动作不易分解或不能分解时,教练员应采取手段:1)降低难度2)突出技术核心环节3)逐渐提高练习目标4)给予适当的保护帮助三.重复训练法一)释义:多次重复统一练习,组件休息时间充分的练习方法。
通过同一动作的多次练习,不断强化条件反射过程,有利于掌握巩固技术动作,还有利于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等。
二)类型:1.段时间重复训练法 2.中时间重复训练法 3.长时间重复训练法三)应用及特点:1短时间重复训练法:应用:普遍适用于磷酸原系统功能条件下的技术和素质的训练等。
特点:一次性负荷时间短,约15秒内,负荷强度大,动作速度快,间歇时间充分,间歇多采用肌肉放松方式,有效提高运用熟练性,规范性和技巧性,有效提高运动员磷酸元功能系统等。
2.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应用:普遍适用于糖酵解功能条件下的运动技术、战术和素质的训练等。
特点: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应较长,通常为30秒~2分钟,符合强度应较大,心率每分钟180次以上,间歇时间应当充分,间歇方式采用按摩或慢跑,以便快速清除乳酸等。
有效提高糖酵解功能系统,提高运用熟练性,规范性和稳定性等。
3.长时间重复训练法:应用:主要使用于无氧、有氧混合功能系统条件下的运动技术、战术、素质的训练工作。
特点:一次性负荷时间通常在2~5分钟之间,符合强度和时间呈负相关,一次练习完毕后,间歇时间应十分充分。
有效提高无氧与有氧混合代谢供能的能力,以及各种技术运用的熟练性和稳定性。
四.间歇训练法一)释义:练习过程组间间歇时间严格规定,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训练的练习方法。
实践证明通过间歇训练法可使运动员心脏供能明显增强,提高机体适应能力,可使各种代谢能力增强,并且有利于运动员在复杂的比赛环境中稳定和巩固技术动作,还可使机体抗乳酸能力加强,是运动员在较高的强度下也能保持持续运动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班级人数时间教学任务与要求:了解训练方法整体分类;正确理解各个运动训练方法的概念、类型和特点;掌握各种训练方法在训练实践中的正确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什么是训练方法、训练方法是怎样分类的?各个训练方法的概念、特点?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各个训练方法的实质,如何在训练实践中正确应用各种训练方法。
教学步骤第一节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一、运动训练方法概述(一)运动训练方法释义及作用1、运动训练方法释义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种办法。
运动训练方法在教练员的“训”和运动员的“练”的过程中被予应用,是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双边活动中共同完成训练任务的方法。
2、运动训练方法的作用正确地认识和掌握不同训练方法的功能和特点,有助于顺利地完成运动训练过程不同时期的训练任务;有助于有效地控制各种竞技能力的发展进程;有助于科学地提高不同项目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
(二)运动训练方法体系1、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结构构成运动训练方法的主要因素是练习动作及其组合方式、运动负荷及其变化方式、过程安排及其变化方式、信息媒体及其传递方式、外部条件及其变化方式等要素。
2、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分类运动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对任何事物进行类别划分与体系建立,均需首先确定分类标准,依不同分类标准可建立若干不同的分类体系。
此外,还可以列出许多种不同的关于运动训练方法的分类标准和体系。
考虑到理论上的相对完整和实践应用的方便,我们依不同训练方法的基本作用和适用范围,将它们分为整体控制方法和具体操作方法两大类。
前者包括模式训练法和程序训练法两种具有整体思维特征的训练方法;后者则包括完整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以及比赛训练法8 种具体的直接操作的训练方法。
二、运动训练手段概述(一)运动训练手段释义及作用1、运动训练手段释义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身体活动方式,是运动训练方法的具体体现。
2、运动训练手段的作用有助于科学地完成运动训练过程不同时期的具体训练任务,有助于科学地提高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的各类竞技能力。
(二)运动训练手段体系1、运动训练手段的基本结构训练手段的基本结构可从身体练习的动力特征、动作构成和动作过程三个层面予以解析。
它的动力特征包括力的支点、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三种要素。
动作构成包含动作的姿势、轨迹、时间、速度、速率、力量及节奏七种要素。
动作过程包含动作开始、进行和结束三个阶段。
由于动作的动力要素、构成要素和过程要素的变化,又组合出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
2、运动训练手段的基本分类身体练习又是指各种各样的具体动作,因此,以手段的动作结构特点为分类依据相对来说较为科学。
3、运动训练手段的分类依练习的目的,可将运动训练手段分为发展体能的训练手段,改进技术的训练手段,提高战术能力的训练手段,改善心理状态的训练手段;依训练手段的效果对专项能力的影响,可分为一般训练手段和专项训练手段;依在训练活动中的应用价值,可分为基本习练手段和辅助训练手段;依练习手段的动作结构特点,则可以分为包含周期性练习和混合性练习的单一结构训练手段和包含固定性练习及变异性练习的多元结构训练手段两大类。
在运动训练实践中,教练员通常根据不同的训练任务,采用不同的分类体系去选择具体的练习手段。
在本书中,以动作结构特点为基本依据,介绍常用运动训练手段的基本知识 (表5-1)。
第二节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运动训练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为了提高训练活动的科学化水平,教练员不仅需要掌握进行某一训练内容方面的具体“工艺”方法,还必须掌握科学控制运动训练进程的“工程”方法。
现代运动训练控制理论的产生,不仅为现代运动训练的理论宝库提供了具有时代意义的科学指导思想,同时也为现代运动训练实践提供了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控制方法。
模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控制方法。
一、模式训练法(一)模式训练法释义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其操作程序为:1、解析影响运动竞技水平的各种因素;2、获取各影响因素的指标参数;3、建立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因素结构模型;4、以因素结构模型的评价标准数值为评定标准,对运动员竞技水平变化的结构状态进行阶段性检查评定;5、将检查评定的结果反馈于运动训练过程的各个环节,以找出产生偏离状态的原因;6、对运动训练过程相应环节的组织实施发出调节指令;7、改进训练工作,使训练的阶段结果不断逼近模式目标。
(二)模式训练法的结构与特点1、模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模式训练法由训练的目标模型、检查手段、评定标准和训练方法四种构件组成。
训练的目标模型给出了未来运动训练过程目标发展的指标体系,检查手段是采集运动训练现实状态的信息工具,评定标准是甄别现实状态与训练模式间差异性质和程度的鉴标体系,训练手段是根据训练模式所提出的发展目标以及评定结果的反馈信息所提出的练习方法。
2、模式训练法的特点(1)模式训练法具有信息化特点。
(2)模式训练法具有定量化特点。
(三)模式训练法的应用1、模式训练法的应用过程模式训练法的应用过程是一种闭环式的运行过程 (图5-1)。
由图5-1 可见,教练员通过正向控制通道,运用训练模式、训练手段控制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方向;通过反馈调控通道,运用评定结果了解运动员现实情况,修正训练计划的相应环节或教练员的指导方案,经过如此多次闭环式的控制过程,使运动员的训练结果科学地逼近训练模型指示的预定目标。
2、模式训练法的应用范例我国青年女排将模式训练运用于发展弹跳力的训练,如表-2-5 所示(胡亦海,1999)。
由表可见,模式训练法的应用至少需经三个步骤:首先,按的要求测验,并对照评分标准找出与检测成绩对应,同时按照“综合性、均衡性、适应性”的计算方法评诊出运动员现实的基本状况;其次,根据训练模型阶段训练过程的发展目标,并根据差距,确定训练重点,选择训练手段,实施严格的模式训练;最后,在预定的时间按照检测项目的要求测验,以检查模式训练的结果,并对照评分标准找出问题,继而又进入新的一轮应用过程。
二、程序训练法(一)程序训练法释义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二)程序训练法的结构与基本特点1、程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程序训练法由训练程序。
检查手段、评定标准和训练方法四种构件组成。
编制训练程序要求将庞大、繁杂的训练内容按照系统分解成小训练内容单元(步子),并由其编制出具有相关性、逻辑性特点的训练内容体系。
例如:田径运动中跳高项目的技术训练是该项目整体训练内容中的一项内容。
从动作结构角度来看,跳高技术训练内容可分解为若干基本环节,即准备、助跑、踏地、起跳、腾空、过杆、落地的训练内容。
其中任何基本环节的训练内容都可视为一个小训练内容单元(步子)。
而且,其中各基本环节的训练内容又可进一步分解。
例如助跑环节,可分解为助跑距离、助跑弧线、助跑节奏、助跑速度及助跑重心等子因素的训练。
时间序列通常是指训练过程训练单位时间的有机排序与衔接,要求将整个训练过程分解成有机相连的时间段落,以便将特定的小训练内容单元(步子)置于特定的时空之中,使不同的训练内容通过时间序列有机相联。
2、程序训练法的基本特点(1)程序训练法具有系统化特点。
(2)程序训练法具有定性化特点。
(3)程序训练法具有程序化特点。
(三)程序训练法的应用1、程序训练法的应用过程程序训练法的应用过程是一种闭环式的过程。
由图5-2 可见,在现代运动训练的过程中,程序训练法应用的精髓之处是:教练员通过正向控制通道,运用训练程序、训练手段控制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方向;通过反馈调控通道,运用评定标准、检测手段了解运动员的现实情况,以便修正教练员的指导方案或根据训练程序指出的内容继续实施程序训练。
经过如此多次闭环式的控制过程,使运动员的训练结果科学地逼近训练程序指示的预定目标。
程序训练法亦可用于具体技术动作的教学与训练。
胡鸿飞(1984)在对三次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创造者朱建华进行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训练时,设计了包括14 个小步子的程序训练计划,取得了满意的训练效果(图5 一3)。
第三节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运动训练的基本操作方法主要包括:分解、完整、重复、间歇、持续、变换、循环及比赛等训练法。
本节主要对这些方法的各自含义及作用、类型、特点、应用与要求进行阐述,为选用运动训练的基本操作方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分解训练法(一)分解训练法释义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运用分解训练法可集中精力完成专门的训练任务,加强主要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环节的训练,从而获得更高的训练效益。
(二)分解训练法的类型分解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四种,即单纯分解训练法、递进分解训练法、顺进分解训练法和逆进分解训练法(表5-6)。
(三)分解训练法的应用1、单纯分解训练法的应用应用单纯分解训练法,需首先把训练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分别学习、掌握各个部分或环节的内容,再综合各部分进行整体学习。
这种方法在技术和战术的学习与训练中被广泛采用。
分解训练法对练习的顺序并不刻意要求。
单纯分解训练法的应用特点是:分解的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相对复杂,分解后的各个部分可以独立训练。
练习的顺序不必特别要求,便于教练员安排训练。
2、递进分解训练法的应用应用递进分解训练法,需把训练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先训练第一部分;掌握后,再训练第二部分;掌握后,将一、二两部分合成起来训练;掌握两部分后,再训练第三部分;掌握后,将三部分合成起来训练。
如此递进式地训练,直至完整地掌握技术或战术。
3、顺进分解训练法的应用应用顺进分解训练法,需把训练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先训练第一部分;掌握后,再训练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掌握后,再将三个部分一起训练;如此步步前进,直至完整地掌握技术或战术。
4、逆进分解训练法的应用逆进分解训练方法与顺进分解训练方法相反,应用时把训练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先训练最后一部分;逐次增加训练内容到最前一部分;如此进行直至掌握完整的技术或战术。
二、完整训练法(一)完整训练法释义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运用完整训练法便于运动员完整地掌握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保持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完整结构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完整训练法的应用完整训练法可用于单一动作的训练,也可用于多元动作的训练;可用于个人成套动作的训练,也可用于集体配合动作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