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题1(含答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生物与环境(一)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生物与环境(一)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生物与环境(一)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

A.阴暗、潮湿B.阳光、干燥C.任何环境2.下列现象能说明动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A.青蛙冬眠B.北方的苹果远销南方C.企鹅来到杭州动物园3.稻田里的几种生物如图所示,由它们构成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A.小飞蛾青蛙蛇水稻B.青蛙小飞蛾蛇水稻C.水稻小飞蛾青蛙蛇4.在制作生态瓶时,先放植物后放动物的原因是()。

A.植物的存活率更高B.没有植物,动物会很快饿死C.先放植物可以使水中溶解更多氧气D.先放动物会影响植物生长5.一片森林里的所有生物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了()。

A.食物链B.食物网C.生态系统6.绿豆种子的萌发需要()。

A.空气、水分、阳光、土壤、适宜的温度B.土壤、空气、阳光、水分C.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D.阳光、土壤、适宜的温度7.像“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水草”这种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通常被称为()。

A.食物网B.食物链C.食物圈8.菜市场卖的绿豆芽一般是在黑暗的环境中培养的,这种绿豆芽与阳光下培养的绿豆芽相比较,()。

A.叶子是黄色的,茎又细又长、白色B.叶子是黄色的,茎短小粗壮、绿色C.叶子是绿色的,茎又细又长、绿色D.叶子是绿色的,茎短小粗壮、白色9.小明在研究完蚯蚓后,应该如何处理这些蚯蚓更为合适呢?()A.放回大自然B.放入垃圾桶中C.随丢掉10.在制作生态瓶时,最好选用()。

A.消过毒的自来水B.干净的小溪水C.泥坑里的雨水D.烧过的茶水11.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为止B.食物链描述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合作关系C.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整个生态系统就越稳定12.下列实验步骤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含答案【典型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含答案【典型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34分)1.王宁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三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实验:花盆光线情况温度水分甲向阳处20°C 充足乙向阳处20°C 不充足丙背阴处20℃充足(1)排除种子本身的原因,如果有一盆种子没有发芽,你认为最有可能是。

(2)假如三个花盆中的大豆种子都发芽了,一段时间过后,花盆中的大豆生长得最好。

(3)甲和乙相对照,可以得出影响大豆生长的因素是;甲和丙相对照,可以得出影响大豆生长的因素是。

2.下列动物属于肉食动物的是( )A.金丝猴B.鸡C.蚕3.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小兰同学依据此生态系统,书写了三条食物链,正确的是( )A.鹰→草→鼠→蛇B.草→鼠→蛇→鹰C.鼠→草→蛇4.生态瓶中的小鱼数量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

A.减少B.没有变化C.增多5.生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

下列不能体现光对动物行为影响的是()。

A.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B.刺猬的身上长满尖刺C.夏季的夜晚利用灯光诱捕昆虫喂鱼6.小玲想要做一个“种子的发芽是否需要阳光”的对比实验,可是连续几天都下雨没有阳光。

终于等到了晴天,小玲取20颗相同的蚕豆种子分成两组,将10颗放在地面下3厘米处无阳光照射,另外10颗放在地面上,阳光照射一周后,小玲刨开地面,发现地面下的10颗种子全部发芽,而地面上的10颗种子全部未发芽。

由此小玲得出:蚕豆种子必须在没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才能发芽(1)小玲每组取10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的目的是:。

(2)请问小玲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并说明理由。

7.在一个美丽的草原上,生活着老鹰、兔子和各种各样动物喜欢吃的草,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草原上鹰、兔和草之间的食物链。

(2)①鹰大量减少,会发生什么现象?②兔子大量减少,会发生什么现象?③草大量减少,会发生什么现象?④草原上的鹰、兔子和草三者应达到平衡,任何一方出现大量减少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模拟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模拟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34分)1.下列描述中,属于群落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B.一个池塘里的全部动物C.一个池塘里的全部生物2.靠腹部贴地爬行的动物是( )A.猫咪B.蛇C.金鱼D.蜻蜓3.下列关于杂食性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只有发达的犬齿B.长着能伸缩的利爪C.既吃植物又吃动物4.下面是小明在“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哪些是不合理的?用“”划出来。

小明准备了两个不漏水的盆子,在盆子里垫上餐巾纸,各放两粒绿豆种子。

为了防止水分对种子发芽实验的影响,小明决定在实验过程中都不给种子洒水。

他把1号盆子放在冰箱里,2号盆子放在阳台上。

并每隔3天作一次观察记录。

一星期以后,两盆绿豆都没有发芽,小明得到了一个结论:温度对种子发芽没有影响。

请修改此实验方案。

5.常在夜间活动的动物是()。

A.猫头鹰B.老鹰C.羚羊D.老虎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食物关系为()。

A.蝉→螳螂→黄雀B.黄雀→螳螂→蝉C.树→蝉→螳螂→黄雀7.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实验器材:一次性水杯,纸巾、纸盒、完好具有活性的种子实验步骤:①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②将若干相同数量的种子放入洞中③6个水杯中,1号杯不加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④3号杯加水至完全淹没种子。

⑤将5号杯放入冰箱中,用纸箱罩住6号杯,放在温暖处。

⑥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号杯中种子不发芽,种子发芽。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需要、和。

8.奇奇制作生态瓶时,下面做法合适的是()。

A.把生态瓶放置避光处B.植物可以供氧气,所以瓶子里的植物越多越好C.瓶子内的水用消毒过的自来水D.瓶子内的生物数量和种类要平衡9.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除光照以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其他条件(如温度、水等)( )。

A.必须相同B.可以不同10.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少它就会死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含答案【突破训练】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含答案【突破训练】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6分)1.用一些沙子、金鱼藻和小鱼做成生态瓶,瓶中这些沙、金鱼藻、小鱼之间( )A.有的存在食物联系B.它们构成食物网C.只有食物联系2.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B.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C.光照、水分、温度和空气3.人们在金鱼缸中种植水生植物,主要是为了()。

A.给金鱼提供食物B.给金鱼提供氧气C.给金鱼提供二氧化碳4.在研究昼夜交替现象时,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对研究对象直接进行实验,我们可以采用()的方式开展研究。

A.对比实验B.模拟实验C.控制变量5.小草、老虎、狐狸、野兔等生物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1)请写出这条食物链:。

(2)其中是生产者,、、是消费者。

(3)如果狐狸被大量捕杀,这个生态系统会发生什么变化?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B.种子发芽一定要有阳光C.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能发芽7.对种子发芽说法正确的是( )。

A.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会发芽B.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芽C.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空气8.蚯蚓通常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但雨后会爬到地面上。

这是因为()。

A.蚯蚓喜欢干燥的环境B.蚯蚓喜欢明亮的环境C.蚯蚓需要到地面呼吸空气9.小玲想要做一个“种子的发芽是否需要阳光”的对比实验,可是连续几天都下雨没有阳光。

终于等到了晴天,小玲取20颗相同的蚕豆种子分成两组,将10颗放在地面下3厘米处无阳光照射,另外10颗放在地面上,阳光照射一周后,小玲刨开地面,发现地面下的10颗种子全部发芽,而地面上的10颗种子全部未发芽。

由此小玲得出:蚕豆种子必须在没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才能发芽(1)小玲每组取10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的目的是:。

(2)请问小玲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并说明理由。

10.有关绿豆发芽实验,下列叙述正确对是( )A.绿豆发芽必须有土壤B.绿豆发芽时先长叶后长根C.绿豆芽的根朝着有水的方向生长二.填空题(共10题,共40分)1.喜欢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动物有( );喜欢生活在树枝上的动物有( );喜欢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有( )。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42分)1.我们研究生态系统。

(1)下面适合做生态瓶的是()瓶子。

A.透明的B.黑色的C.彩色的(2)请你选择合适的生物和非生物放入你选择的瓶子做成生态瓶。

()A.小鱼、水、金鱼藻、小虾、泥沙B.小鱼、金鱼藻、小虾、泥沙C.小鱼、水、小虾、泥沙(3)做生态瓶时也要注意生物与非生物的放入顺序。

下面放入顺序正确的是()A.先放入非生物,再放植物,植物存活后放入小动物B.先放入小动物,再放入非生物,最后放入植物C.先放入植物,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动物,最后放入非生物(4)在这个生态瓶中,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动物的粪便为植物提供了,非生物泥沙为动物提供了栖身之所。

A.食物B.养料C.阳光2.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B.水质污染造成鱼虾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C.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3.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小兰同学依据此生态系统,书写了三条食物链,正确的是( )A.鹰→草→鼠→蛇B.草→鼠→蛇→鹰C.鼠→草→蛇4.奇奇从宣传板上还了解到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比如有一种鸟喜欢白天休息,晚上出来觅食,影响它的这种习性的因素是()。

A.空气B.温度C.光照D.水5.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物群落的是( )。

A.灵湖里所有的鱼B.灵湖里所有的生物C.一片农田6.把两组生长良好的绿豆芽放在同一个温室内,同时加适量的水。

让其中一组接受光照,另一组用不透明的东西罩住。

这个实验设计中改变的条件是( )。

A.光B.温度C.水7.在一个美丽的草原上,生活着老鹰、兔子和各种各样动物喜欢吃的草,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草原上鹰、兔和草之间的食物链。

(2)①鹰大量减少,会发生什么现象?②兔子大量减少,会发生什么现象?③草大量减少,会发生什么现象?④草原上的鹰、兔子和草三者应达到平衡,任何一方出现大量减少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完整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完整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32分)1.当研究空气是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时,需要使( )成为对照组、实验组显著不同的条件。

A.水B.空气C.温度2.下列关于冬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冬眠是动物适应大自然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B.所有的动物都要冬眠C.冬眠时,动物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会大大减少3.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是()。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4.田野里的蝗虫,( )A.只是生产者B.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C.既吃植物也被其他动物吃5.认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是通过茎里的导管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的实验过程:()→()→()→()→()⑴在其中一个容器加入一药匙红色色素,搅拌均匀使水染色。

⑵分别取出浸泡在液体中的植物,截取一段茎,将茎纵向剖开,观察现象并将发现记录下来。

⑶取两个透明容器,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

⑷选取两条带花的枝条,分别插入两个容器中。

⑸准备一种开白花的植物。

6.对种子发芽说法正确的是( )。

A.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会发芽B.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芽C.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空气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食物关系为()。

A.蝉→螳螂→黄雀B.黄雀→螳螂→蝉C.树→蝉→螳螂→黄雀8.学习了《生物与环境》单元后,你认为维护生态平衡最好的方法是()。

A.进行人工饲养和培育B.保护适合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少人为影响C.人为地把更多种类的生物组合在一起,为生物搭建复杂的食物网9.小草、老虎、狐狸、野兔等生物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1)请写出这条食物链:。

(2)其中是生产者,、、是消费者。

(3)如果狐狸被大量捕杀,这个生态系统会发生什么变化?10.( )会把卵生在其他鸟巢中,靠其他鸟来孵化喂养。

A.杜鹃B.喜鹊C.麻雀二.填空题(共10题,共34分)1.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 )。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预热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预热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44分)1.在研究昼夜交替现象时,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对研究对象直接进行实验,我们可以采用()的方式开展研究。

A.对比实验B.模拟实验C.控制变量2.制作的生态瓶应该放在( )地方。

A.阴暗B.阴暗、有阳光都行C.阳光3.如图是小明在研究“种子发芽的条件”中的实验计划。

实验计划问题: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吗?推测: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

相同条件:水分,空气,数量和大小相同的两组绿豆种子等不同条件:……实验方法:一组种子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组种子放在黑暗的地方。

(1)实验计划中,不同的条件是________。

A.阳光B.空气C.水(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组种子不能少于_________。

A.1粒B.3粒C.50粒(3)如果本次实验成功,小明可以发现_________。

A.种子发芽需要水分B.种子发芽需要阳光C.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4)小明又做了其他实验,总结出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_________。

A.水分和空气B.水分、空气、温度C.水分和阳光4.研究问题: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还是干燥的生活环境?(1)我的猜想:。

(2)要改变的条件:。

(3)不改变的条件:。

(4)试验方法:(5)我的发现:。

(6)我的结论。

5.对种子发芽说法正确的是( )。

A.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会发芽B.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芽C.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空气6.在饮料瓶、小鱼、水草、沙和水构成的生态瓶中,如果水量减少到1/4,容易观察的现象有( )A.小鱼伏在沙层附近不动B.小鱼浮到水面附近的次数变多C.水草死去并腐烂7.人们在金鱼缸中种植水生植物,主要是为了()。

A.给金鱼提供食物B.给金鱼提供氧气C.给金鱼提供二氧化碳8.在一个美丽的草原上,生活着老鹰、兔子和各种各样动物喜欢吃的草,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草原上鹰、兔和草之间的食物链。

(2)①鹰大量减少,会发生什么现象?②兔子大量减少,会发生什么现象?③草大量减少,会发生什么现象?④草原上的鹰、兔子和草三者应达到平衡,任何一方出现大量减少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30分)1.每个食物链中的生产者一定是() 。

A.植物B.动物C.植物和动物2.奇奇从宣传板上还了解到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比如有一种鸟喜欢白天休息,晚上出来觅食,影响它的这种习性的因素是()。

A.空气B.温度C.光照D.水3.某同学在校园里发现了一种小动物,为了研究这种小动物的生存环境,他四(1)通过观察记录,我们可以知道最适宜这种小动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A.阳光充足B.土壤干燥C.阴暗、潮湿(2)如果这种小动物怕生存的环境突然变得十分干燥,那么这种小动物会( )。

A.迅速适应干燥的环境B.生存得很健康C.生病或死去4.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A.互惠互利的关系B.吃与被吃的关系C.相互竞争的关系5.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少它就会死亡。

这是因为(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改变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6.下列描述中,属于群落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B.一个池塘里的全部动物C.一个池塘里的全部生物7.负鼠靠()防御敌害。

A.用盔甲保护B.放臭气C.放“墨汁”D.假死8.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遮住,加很少的水。

这个实验设计()。

A.是科学的B.是不科学的C.我不知道9.(1)这是(填“草原”或“海洋”)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

(2)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以表示为: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3)由于人类大量捕猎狐,短时间内会使兔和鼠数量,造成这个生态系统的破坏。

(4)下列既有消费者又有生产者的一组生物是()。

A.蛇鼠B.草树C.草兔10.下列动物中,喜欢昼伏夜出的是( )A.老鼠B.羊C.舵鸟D.鳄鱼二.填空题(共10题,共48分)1.书面形式有( )、( )、( )。

2.种子的萌发需要( )、( )和适宜的( )。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模拟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模拟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36分)1.对于种子发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能发芽B.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空气C.在任何温度下种子都能发芽D.种子的发芽一定需要阳光2.如图是小明在研究“种子发芽的条件”中的实验计划。

实验计划问题: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吗?推测: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

相同条件:水分,空气,数量和大小相同的两组绿豆种子等不同条件:……实验方法:一组种子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组种子放在黑暗的地方。

(1)实验计划中,不同的条件是________。

A.阳光B.空气C.水(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组种子不能少于_________。

A.1粒B.3粒C.50粒(3)如果本次实验成功,小明可以发现_________。

A.种子发芽需要水分B.种子发芽需要阳光C.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4)小明又做了其他实验,总结出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_________。

A.水分和空气B.水分、空气、温度C.水分和阳光3.种子萌发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光照、温度、水、空气、土壤B.光照、温度、水、空气C.适宜的温度、水、空气4.( )被称为“沙漠之舟”。

A.华北赤狐B.骆驼C.鸵鸟D.金鱼5.小科同学进行“种子发芽实验”的研究。

请根据下表请完成答蚊小题:1.如果要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应该选择()A.甲组和乙组B.甲组和丙组C.乙组和丙组2.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这种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A.需要B.不需要C.不知道3.在种子发芽实验过程中,首先钻出种皮的是()A.胚根B.胚芽C.子叶4.甲组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可以推测:最有可能的是()A.在①这边浇水B.在②这边浇水C.在培养皿中均匀浇水5.我还知道,如果把种子完全浸泡在水中,也不容易发芽,其原因是缺少()A.阳光B.土壤C.空气6.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A.互惠互利的关系B.吃与被吃的关系C.相互竞争的关系7.如图所示,把生态瓶中的水减少很多,瓶中动物最有可能会( )A.经常浮到水面B.钻到水底不动C.没有变化8.( )会把卵生在其他鸟巢中,靠其他鸟来孵化喂养。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带答案(培优a卷)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带答案(培优a卷)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40分)1.( )被称为“沙漠之舟”。

A.华北赤狐B.骆驼C.鸵鸟D.金鱼2.小科同学进行“种子发芽实验”的研究。

请根据下表请完成答蚊小题:1.如果要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应该选择()A.甲组和乙组B.甲组和丙组C.乙组和丙组2.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这种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A.需要B.不需要C.不知道3.在种子发芽实验过程中,首先钻出种皮的是()A.胚根B.胚芽C.子叶4.甲组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可以推测:最有可能的是()A.在①这边浇水B.在②这边浇水C.在培养皿中均匀浇水5.我还知道,如果把种子完全浸泡在水中,也不容易发芽,其原因是缺少()A.阳光B.土壤C.空气3.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除光照以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其他条件(如温度、水等)( )。

A.必须相同B.可以不同4.(1)这是(填“草原”或“海洋”)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

(2)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以表示为: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3)由于人类大量捕猎狐,短时间内会使兔和鼠数量,造成这个生态系统的破坏。

(4)下列既有消费者又有生产者的一组生物是()。

A.蛇鼠B.草树C.草兔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食物关系为()。

A.蝉→螳螂→黄雀B.黄雀→螳螂→蝉C.树→蝉→螳螂→黄雀6.关于光照下的绿豆芽与黑暗处的绿豆芽的生长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黑暗处,绿豆芽不能生长B.在黑暗处的绿豆芽,叶的颜色更绿C.光照下的绿豆芽,叶的颜色更绿7.有关绿豆发芽实验,下列叙述正确对是( )A.绿豆发芽必须有土壤B.绿豆发芽时先长叶后长根C.绿豆芽的根朝着有水的方向生长8.用箭头标出下图中生物的食物关系。

9.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草原之一,那里牧草丰茂,牛羊成群。

可是,历史上由于这里野狼成群,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人畜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野狼活动,使野狼的数量锐减,剩下为数不多的野狼统统搬到深山老林里去了。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含完整答案【全国通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含完整答案【全国通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奇奇制作生态瓶时,下面做法合适的是()。

A.把生态瓶放置避光处B.植物可以供氧气,所以瓶子里的植物越多越好C.瓶子内的水用消毒过的自来水D.瓶子内的生物数量和种类要平衡2.蚯蚓又叫“地龙”,它喜欢生活在( )的土壤里。

A.干燥、明亮B.黑暗、潮湿C.干燥、明亮3.在研究昼夜交替现象时,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对研究对象直接进行实验,我们可以采用()的方式开展研究。

A.对比实验B.模拟实验C.控制变量4.把浸泡一夜的绿豆种子各10粒分别放在两个相同玻璃瓶中密封,其中一只瓶中抽出空气,另一只瓶中不抽。

把它们放在箱子中保持20℃,观察种子发芽情况。

这个实验操作可以用来研究种子发芽是否必需( )A.水B.空气C.土壤5.生态瓶中水量的减少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应该()A.少些B.多些C.不变6.下列几个环境因素中,对于蚕豆种子萌发有较大影响的是()。

A.光照的强弱B.土壤的肥沃程度C.温度的高低7.种子发芽时,下列条件不是必需的是( )。

A.土壤B.温度C.水8.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遮住,加很少的水。

这个实验设计()。

A.是科学的B.是不科学的C.我不知道9.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这说明( )。

A.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B.种子萌发需要土壤C.种子萌发需要空气10.生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

下列不能体现光对动物行为影响的是()。

A.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B.刺猬的身上长满尖刺C.夏季的夜晚利用灯光诱捕昆虫喂鱼二.填空题(共10题,共38分)1.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片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 )。

2.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 )生物。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中蕴含的一条食物链是:4.我们在课堂上,在蚯蚓与环境的实验中发现,,蚯蚓喜欢生活在( ) 、 ( )的环境里。

教科版五下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五下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五下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20分)1.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_________关系,叫作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作_________,直接或间接消费其他生物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作_________。

2.食物链通常从_________开始,到凶猛的_________终止。

3.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隐含的食物链是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空气是一种混合物,_________和_________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二、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1.种子发芽不需要的条件是( )。

A.空气B.温度C.光照2.在探究种子发芽对光的需要对比实验中,小科是这样设置条件的: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遮住,加更多的水。

此实验设计( )。

A.是不科学的B.是合理的C.是科学的3.要想使花盆里的绿豆芽生长得更好,我们不应该做的是( )。

A.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B.让土壤保持合适的水分C.用不透明的罩子盖上,免受阳光照射4.在鹰、小麦、鼠、蛇组成的食物链中,表示正确的是( )。

A.小麦→蛇→鼠→鹰B.小麦→鼠→蛇→鹰C.鹰→蛇→鼠→小麦5.研究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时,需要改变()条件。

A.水B.光照C.温度6.我们预测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主要是因为( )。

A.在草丛边可以找到蚯蚓B.在给潮湿的土壤翻土时可以找到蚯蚓C.蚯蚓的颜色比较暗7.香蕉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的叶子形状不同,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植物的根系不同B.土壤中的养料不同C.生长的环境不同8.下列关于食物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物链通常是从小动物开始的B.生物之间只有食物关系,没有相互依赖关系C.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在一起,形成食物网9.假定在一个由草原、兔、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兔群的数量将会( )。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完整答案【夺冠系列】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完整答案【夺冠系列】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6分)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B.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C.光照、水分、温度和空气2.( )会把卵生在其他鸟巢中,靠其他鸟来孵化喂养。

A.杜鹃B.喜鹊C.麻雀3.下列动物中,喜欢昼伏夜出的是( )A.老鼠B.羊C.舵鸟D.鳄鱼4.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老虎→狼→草B.阳光→狼→老虎C.草→昆虫→青蛙5.(1)小华在三个盘子里分别放人等量的棉花,并将数量和品质相同的豌豆种子放在棉花的上面,然后在下面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数日后发芽情况如下表所①要研究“空气对种子发芽是否有影响”,在实验设计上可选组和组。

②根据实验现象,你认为豌豆种子发芽空气。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③甲组种子没有发芽的原因是缺少( )。

A.光照B.水分C.温度(2)小玲想要做一个“种子的发芽是否需要阳光”的对比实验,她取20颗相同的蚕豆种子分成两组,将10颗埋在地下,另外10颗放在地面上。

阳光照射一周后,小玲发现地面下的种子全部发芽了,而地面上的种子全部未发芽。

因此小玲认为:蚕豆种子必须在没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才能发芽。

请问小玲的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6.下列几个环境因素中,对于蚕豆种子萌发有较大影响的是()。

A.光照的强弱B.土壤的肥沃程度C.温度的高低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A.互惠互利的关系B.吃与被吃的关系C.相互竞争的关系8.温州流传很多包含科学道理的谚语,其中解释错误的是()。

A.“有水才有谷,无水守着哭”——指的是水稻的生长离不开水分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指的是食物关系,包含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C.“少食多滋味,多吃坏肚皮”——指的是平时饮食要适量,吃太多会增加消化负担9.下雨天,经常能够看到地面上有很多蚯蚓,这是因为( )A.蚯蚓喜欢明亮的环境B.蚯蚓喜欢多水的C.土壤的空隙被雨水占据,氧气含量降低,蚯蚓需要爬到地面上来呼吸10.常在夜间活动的动物是()。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套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套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34分)1.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B.水质污染造成鱼虾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C.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2.制作的生态瓶应该放在( )地方。

A.阴暗B.阴暗、有阳光都行C.阳光3.生态瓶中水量的减少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应该()A.少些B.多些C.不变4.小科同学进行“种子发芽实验”的研究。

请根据下表请完成答蚊小题:1.如果要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应该选择()A.甲组和乙组B.甲组和丙组C.乙组和丙组2.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这种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A.需要B.不需要C.不知道3.在种子发芽实验过程中,首先钻出种皮的是()A.胚根B.胚芽C.子叶4.甲组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可以推测:最有可能的是()A.在①这边浇水B.在②这边浇水C.在培养皿中均匀浇水5.我还知道,如果把种子完全浸泡在水中,也不容易发芽,其原因是缺少()A.阳光B.土壤C.空气5.生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

下列不能体现光对动物行为影响的是()。

A.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B.刺猬的身上长满尖刺C.夏季的夜晚利用灯光诱捕昆虫喂鱼6.小草、老虎、狐狸、野兔等生物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1)请写出这条食物链:。

(2)其中是生产者,、、是消费者。

(3)如果狐狸被大量捕杀,这个生态系统会发生什么变化?7.在生态瓶中,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的是()。

A.微生物B.土壤C.植物8.制作生态瓶的正确顺序是()①在瓶中种上水草,在水面放上浮萍②植物存活后,放入小鱼、小虾等小动物③找一个透明的大塑料瓶,洗干净后减去上半部分④在瓶的底部铺上一层干净的沙子,再装入大半瓶水。

A.④②①③B.③④②①C.③④①②9.生态瓶中的小鱼数量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

A.减少B.没有变化C.增多10.(1)什么是沙尘暴?沙尘暴的起因是什么?(2)为了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人类应该禁止的行为有哪些?(至少写出3条)二.填空题(共10题,共34分)1.水分是( )的基本需求之一。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含答案(巩固)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含答案(巩固)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32分)1.常在夜间活动的动物是()。

A.猫头鹰B.老鹰C.羚羊D.老虎2.王宁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三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1)排除种子本身的原因,如果有一盆种子没有发芽,你认为最有可能是。

(2)假如三个花盆中的大豆种子都发芽了,一段时间过后,花盆中的大豆生长得最好。

(3)甲和乙相对照,可以得出影响大豆生长的因素是;甲和丙相对照,可以得出影响大豆生长的因素是。

3.蚯蚓又叫“地龙”,它喜欢生活在( )的土壤里。

A.干燥、明亮B.黑暗、潮湿C.干燥、明亮4.奇奇从宣传板上还了解到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比如有一种鸟喜欢白天休息,晚上出来觅食,影响它的这种习性的因素是()。

A.空气B.温度C.光照D.水5.种子萌发最不可缺的一组条件是()。

A.阳光、适宜的温度、水分B.土壤、充足的空气、水分C.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6.在饮料瓶、小鱼、水草、沙和水构成的生态瓶中,如果水量减少到1/4,容易观察的现象有( )A.小鱼伏在沙层附近不动B.小鱼浮到水面附近的次数变多C.水草死去并腐烂7.人们在金鱼缸中种植水生植物,主要是为了()。

A.给金鱼提供食物B.给金鱼提供氧气C.给金鱼提供二氧化碳8.每个食物链中的生产者一定是() 。

A.植物B.动物C.植物和动物9.下列动物中,喜欢昼伏夜出的是( )A.老鼠B.羊C.舵鸟D.鳄鱼10.如图是小明在研究“种子发芽的条件”中的实验计划。

实验计划问题: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吗?推测: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

相同条件:水分,空气,数量和大小相同的两组绿豆种子等不同条件:……实验方法:一组种子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组种子放在黑暗的地方。

(1)实验计划中,不同的条件是________。

A.阳光B.空气C.水(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组种子不能少于_________。

A.1粒B.3粒C.50粒(3)如果本次实验成功,小明可以发现_________。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姓名______ 总分______一、填空题1.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充足的和适宜的,植物的生长还需要,它们是植物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条件。

2.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阳光进行,把二氧化碳和水转换成和。

3.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4.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5.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

二、判断题6.在探究土壤水分变化对蚯蚓的影响时,不需要考虑蚯蚓的数量,用一条还是多条都可以。

7.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得出实验结论。

()8.对比实验是常用科学研究方法,一次可以研究两个以上的变量。

9.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它的茎总是会向着太阳光的方向。

10.动物的羽毛的颜色是不会随着环境而改变的。

()11.在动物进化史上,动物为了适应环境,身体形态发生了变化。

1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构成一条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

1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故事其实是向我们展示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14.食物链断裂后,人们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

15.改变生态瓶中的条件,生态瓶中生物的生存状态不会受影响。

16.建造生态瓶其实就是建造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三、单选题17.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B.水质污染造成鱼虾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C.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18.如图所示,把生态瓶中的水减少很多,瓶中动物最有可能会()A.经常浮到水面B.钻到水底不动C.没有变化19.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这说明()。

A.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B.种子萌发需要土壤C.种子萌发需要空气20.某同学全家出去旅行了一周,回到家,发现放在客厅里的橘子发霉了。

下列操作中最可能帮助该同学找到发霉原因的是()。

A.准备两个新鲜的橘子,一个放在冷藏室,一个放在常温下B.准备两个烂水果,一个烂苹果,一个烂橘子,都放在常温下C.准备两个新鲜的橘子,一个浸没在水中,一个放在干燥的地方21.奇奇发现旁边的黑豆芽有的叶子翠绿且茎粗短,但有的叶子发黄且茎细长,可能是因为()造成的。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培优b卷】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培优b卷】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4分)1.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说法,我们可以写出食物链:( )A.螳螂→蝉→黄雀B.蝉→螳螂→黄雀C.树汁→蝉→螳螂→黄雀2.下列描述中,属于群落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B.一个池塘里的全部动物C.一个池塘里的全部生物3.种子发芽时,下列条件不是必需的是( )。

A.土壤B.温度C.水4.下列关于杂食性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只有发达的犬齿B.长着能伸缩的利爪C.既吃植物又吃动物5.关于光照下的绿豆芽与黑暗处的绿豆芽的生长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黑暗处,绿豆芽不能生长B.在黑暗处的绿豆芽,叶的颜色更绿C.光照下的绿豆芽,叶的颜色更绿6.( )会把卵生在其他鸟巢中,靠其他鸟来孵化喂养。

A.杜鹃B.喜鹊C.麻雀7.奇奇也体验了制作生态瓶的活动,奇奇制作生态瓶的步骤正确的是()。

A.准备玻璃瓶--种水草--放鱼虾B.准备玻璃瓶--铺沙装水--种水草--放鱼虾C.准备玻璃瓶--铺沙装水--放鱼虾--种水草D.准备玻璃瓶--种水草--铺沙装水--放鱼虾8.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A.互惠互利的关系B.吃与被吃的关系C.相互竞争的关系9.小草、老虎、狐狸、野兔等生物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1)请写出这条食物链:。

(2)其中是生产者,、、是消费者。

(3)如果狐狸被大量捕杀,这个生态系统会发生什么变化?10.在生态瓶中放置动物和植物时,应先放()。

A.植物B.动物C.动物植物一起放二.填空题(共10题,共40分)1.在生态瓶里放植物的作用是能为动物提供( )A.食物和二氧化碳B.食物和氧气C.二氧化碳和水分2.完全浸泡在水中的种子比半露在空气中的种子发芽( )。

A.快B.慢C.相同3.草、田鼠、老鹰这些生物构成了田野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请写出这条食物链:4.本学期初我们研究了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b卷)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b卷)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8分)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食物关系为()。

A.蝉→螳螂→黄雀B.黄雀→螳螂→蝉C.树→蝉→螳螂→黄雀2.常在夜间活动的动物是()。

A.猫头鹰B.老鹰C.羚羊D.老虎3.“身穿黑缎袍,尾巴像剪刀,冬天去南方,春天又来到。

”谜语体现燕子的生活习性是( )。

A.冬眠B.迁徙C.洄游4.下列关于冬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冬眠是动物适应大自然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B.所有的动物都要冬眠C.冬眠时,动物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会大大减少5.下雨天,经常能够看到地面上有很多蚯蚓,这是因为( )A.蚯蚓喜欢明亮的环境B.蚯蚓喜欢多水的C.土壤的空隙被雨水占据,氧气含量降低,蚯蚓需要爬到地面上来呼吸6.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说法,我们可以写出食物链:( )A.螳螂→蝉→黄雀B.蝉→螳螂→黄雀C.树汁→蝉→螳螂→黄雀7.认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是通过茎里的导管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的实验过程:()→()→()→()→()⑴在其中一个容器加入一药匙红色色素,搅拌均匀使水染色。

⑵分别取出浸泡在液体中的植物,截取一段茎,将茎纵向剖开,观察现象并将发现记录下来。

⑶取两个透明容器,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

⑷选取两条带花的枝条,分别插入两个容器中。

⑸准备一种开白花的植物。

8.把两组生长良好的绿豆芽放在同一个温室内,同时加适量的水。

让其中一组接受光照,另一组用不透明的东西罩住。

这个实验设计中改变的条件是( )。

A.光B.温度C.水9.奇奇到参观区,宣传板上介绍了蚯蚓可以帮忙松土,它适宜生活在()。

A.干燥的土壤里B.潮湿的沙堆里C.草堆下的湿土壤里D.潮湿的草堆上10.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实验不属于对比实验的是( )。

A.研究茎的作用B.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C.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二.填空题(共10题,共38分)1.科学探究的流程包括:( )、作出假设、( )、进行实验、( )和表达评价。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培优a卷)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培优a卷)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6分)1.人们在金鱼缸中种植水生植物,主要是为了()。

A.给金鱼提供食物B.给金鱼提供氧气C.给金鱼提供二氧化碳2.奇奇到参观区,宣传板上介绍了蚯蚓可以帮忙松土,它适宜生活在()。

A.干燥的土壤里B.潮湿的沙堆里C.草堆下的湿土壤里D.潮湿的草堆上3.(1)什么是沙尘暴?沙尘暴的起因是什么?(2)为了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人类应该禁止的行为有哪些?(至少写出3条)4.土壤中,蚯蚓的主要作用是( )A.给植物提供盐分B.生产氧气C.疏松土壤5.过了许久,生态瓶里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增加了,原因可能是()。

A.小鱼数量较少B.水草数量过少C.瓶内水量较多D.瓶内沙子较多6.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这说明( )。

A.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B.种子萌发需要土壤C.种子萌发需要空气7.负鼠靠()防御敌害。

A.用盔甲保护B.放臭气C.放“墨汁”D.假死8.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因其长相可爱,神态温驯,给人以优雅、活泼的感受,深受人们的喜爱。

大熊猫属杂食性动物,主要以箭竹为食,偶尔捕食竹鼠。

在四川、甘肃等地生存着野生大熊猫。

(1)根据对大熊猫的描述,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箭竹→大熊猫→竹鼠B.大熊猫→竹鼠→箭竹C.箭竹→竹鼠→大熊猫(2)假如大熊猫栖息地中的箭竹大量死亡了,对这条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有什么影响?(3)大熊猫有时会“光顾”周边小山村觅食,造成庄稼受损,有些村民建议把这些“不速之客”送到动物园中饲养,对这个建议,你赞同吗?你的理由是什么?9.当研究空气是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时,需要使( )成为对照组、实验组显著不同的条件。

A.水B.空气C.温度10.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实验不属于对比实验的是( )。

A.研究茎的作用B.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C.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二.填空题(共10题,共40分)1.在研究光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时,受到光照的这组为( )组,不受到光照的另一组为对照组。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含答案【达标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含答案【达标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4分)1.下列关于冬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冬眠是动物适应大自然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B.所有的动物都要冬眠C.冬眠时,动物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会大大减少2.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一般是改变()条件。

A.一个B.两个C.三个3.生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

下列不能体现光对动物行为影响的是()。

A.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B.刺猬的身上长满尖刺C.夏季的夜晚利用灯光诱捕昆虫喂鱼4.小草、老鼠、兔子、狐狸、蛇、老鹰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

A.食物链B.食物网C.生态系统5.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除光照以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其他条件(如温度、水等)( )。

A.必须相同B.可以不同6.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遮住,加很少的水。

这个实验设计()。

A.是科学的B.是不科学的C.我不知道7.在饮料瓶、小鱼、水草、沙和水构成的生态瓶中,如果水量减少到1/4,容易观察的现象有( )A.小鱼伏在沙层附近不动B.小鱼浮到水面附近的次数变多C.水草死去并腐烂8.王明同学自己做了一个生态瓶;用一个500毫升的透明玻璃瓶,里面加入400毫升的水、少量的土壤和石块,放入新鲜的水草,2~3条小鱼和几个螺蛳。

用软木塞塞住瓶口,观察生态瓶中生物的生活情况。

(1)生态瓶中的生物有;非生物有。

放入水草的作用是;放入土壤和石块的作用是。

(2)王明同学的生态瓶应该放在。

(3)生态瓶上部留有一定空间的目的是。

9.种子萌发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光照、温度、水、空气、土壤B.光照、温度、水、空气C.适宜的温度、水、空气10.下列关于杂食性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只有发达的犬齿B.长着能伸缩的利爪C.既吃植物又吃动物二.填空题(共10题,共38分)1.像鸟类的( )、鱼类的( )这样的习性都可以称为动物的迁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复习题精选高频考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如图为某树林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虫→鸟→细菌B.若图中加入阳光、空气等非生物部分,就构成了一个群落C.虫的体色与栖息环境相近,这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图中的细菌、真菌能把无机物分解为有机物2.分布在黑龙江流域的雷鸟冬天换上以白色为主的羽毛,以逃避敌害。

有一年,冬季天气特别暖和,迟迟不下雪,结果雷鸟减少了许多,与这有关的生物学现象为()①警戒色②拟态③保护色④适应⑤适应的相对性⑥竞争A.①④B.③⑥C.③⑤D.②③3.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特点是( )①四肢底部有厚皮②驼峰内贮有脂肪③有三个胃④身体表面长毛⑤身体高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⑤D.③④⑤4.如图所示,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A.雨后彩虹B.嫦娥飞天C.流星划破夜空D.大雁南飞5.下面可以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C.一片麦地D.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6.自然界中的生物都表现出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冬天,槐树的叶片都已落下,而松树却郁郁葱葱,从两者对寒冷环境的反应情况而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槐树比松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B.松树比槐树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C.两者都适应寒冷的环境D.两者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7.图示为杭州滨江长达7.4公里的沿江樱花大道,樱花盛开时,美不胜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樱花树属于被子植物B.一朵樱花属于一个营养器官C.大道上所有樱花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D.樱花可用嫁接或扦插进行繁殖,这属于有性生殖8.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从草开始的B.鹰和蛇的生物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C.该生态系统中,对鼠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因素是兔D.若大量捕杀狐,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增多9.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

这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C.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D.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10.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此食物网中()A.共有四条食物链B.草的数量最多,位于第一营养级C.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中包含四个营养级D.使用农药DDT后,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狐11.生物体内残留有毒物质的情况如下表: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A.B→A→C→D B.A→C→D→B C.A→D→B→C D.C→A→B→D 1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C.系统内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13.兔子吃草,红狐吃兔,狼吃红狐构成的食物链中,红狐所处的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别依次是( )A.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B.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C.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D.三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14.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A.阳光→草→兔→狐B.草→兔→狐狸→细菌C.植物→鹿→羚羊→狮子D.植物→鼠→蛇→山鹰15.食物链的正确表示方法是 ( )A.草←兔←狐B.兔→狐C.草→兔→狐D.兔←狐16.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树木C.同一地带全部的麻雀D.同一地带全部的蛇17.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狐、蛇、鹰等多种生物。

图1是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2 中的甲、乙、丙各表示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三类生物中的一类。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1方框中的生物可能是老虎B.图2中乙对应的生物类别是植物C.若人类大量捕杀鹰,短时间内蛇会减少D.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1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列叙述中,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是( ) A.推广生物防治方法,减少环境污染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C.开发森林资源,多使用一次性木筷D.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19.荣获“浙江省最美生态景观”荣誉称号的开化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内,瀑飞潭碧,林茂树古,下列选项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A.该森林公园内全部鸟B.该森林公园内全部鲤鱼C.该松林公园内全部蝌蚪D.该森林公园内全部树木20.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同时环境又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C.峨眉山上的所有生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影响生物的生物因素21.农谚说“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燕子低飞要下雨”.这些现象体现了()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22.泰安郊区近年来在蔬菜种植方面,出现了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的热潮,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大棚种植技术主要解决了作物生长的什么限制因素(A.光照B.空气C.水D.温度23.路桥中央山公园是一个绿色健康的游憩生态之园,整个中央山公园可以称之为A.生物群落B.生物种群C.生态系统D.生物圈24.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有5条食物链B.食物链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动物有2种C.生态系统受到污染,那么鹰体内毒素最多D.蛇和鹰之间只有捕食关系25.任何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环境与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界中每种生物都必须适应环境,否则就会被淘汰.分析以下生物的特性,可能会被环境淘汰的是()A.根系发达的旱生植物B.能用巧妙的方法把自己隐藏在环境中的变色龙C.竹叶虫的形状像竹叶或树枝D.生活在干燥环境中的蚯蚓26.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动物的行为与气温有关,下列描述中和动物与气温变化无关的是( )A.随着气温的升高,狗的呼吸频率要明显加快B.冬天蛇要冬眠,一直到春天才出来活动C.人体最舒适的气温为22度,有许多人喜欢在夜间工作D.海参在夏天高温的时候,也会选择夏眠27.下列现象属于保护色的是()A.南美洲鲈鱼形如败叶B.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熊毛色纯白C.生活在热带的树蛙有很醒目的暗棕色,带蓝色斑点D.竹节虫多分布热带、亚热带地区,极似树木的细枝28.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是由共同祖先繁衍而来的,现在两者差异很大(如图所示),它们对各自生活环境的适应情况是( )A.非洲鸵鸟能适应环境,美洲鸵鸟不能适应环境B.美洲鸵鸟能适应环境,非洲鸵鸟不能适应环境C.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都能适应环境D.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都不能适应环境29.大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人类的粮食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

袁隆平院士培育杂交水稻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A.遗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生物栖息地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30.如果有两个小群体的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相近,它们必须具备下列哪一特征才能归为一个物种()A.它们的食量要相同B.它们必须分布在同一地理区域内C.它们的毛色一定相同D.能相互交配繁殖并产生能育后代31.小宁同学发现,附近超市里,一年四季均可买到任何季节生长的“时令”鲜蔬,这就是反季节蔬菜。

这个现象说明了()A.蔬菜的适应能力很强B.不同气候类型的地区形成不同生活和生产方式C.人类活动可以改善局部气候条件D.人类活动对气候的不利影响32.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

投放塑料瓶、铝制易拉罐的垃圾箱应贴以下哪个标识()A.可回收物B.有害垃圾C.易腐垃圾D.其他垃圾33.读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关于地形对区域生产生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修建大坝,对乙村不利影响大于甲村B.丙丁等地种植果树比种植水稻合适C.村落沿河流分布,航运条件好D.两条引水路线中④比③更合理34.每年的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19年的主题是“我们的生物多样性,我们的粮食,我们的健康”。

生物多样性不包括()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基因的多样性C.营养物质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35.母马和公驴能交配产生幼骡,并发育成成年骡,但骡不能繁殖后代。

说明() A.马和驴是同一物种B.马和驴是两个物种C.骡也是一个物种D.无法判断36.科研人员在云南省高黎贡山确认了一新物种,命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这是目前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

生活在该山区的所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构成一个A.生物圈B.生态系统C.群落D.种群37.如果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强,那么()①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③营养结构越复杂;④营养结构越简单;⑤生态平衡越容易被破坏;⑥生态平衡越不易被破坏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38.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有加罩的草地反而生产良好,造成这种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是()A.昆虫过多B.鸟类减少C.光线不足D.食物链被破坏39.达尔文环球航行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时,发现这里仙人掌非常丰富,地雀的喙也与其他岛屿地雀的喙不同,大多为尖而长(如图)。

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繁殖能力强B.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凶猛C.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高等D.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存40.在一个由草、兔、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假如把狐全部杀灭,图中可以正确表示兔数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B.C.D.4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B.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C.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组成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42.沙漠地区的植物通常有很发达的根系和较小的叶片,与此相关的主要生理因素是()A.水B.阳光C.土壤D.温度43.棉红铃虫成蛹前结茧保护自己,以抵御不良环境,这是一种保护性适应。

但当环境条件变化时,如金小蜂前来产卵,结果就成了“作茧自缚”,原来的适应变得极不适应了。

棉红铃虫的“作茧自缚”和下列何种现象体现同一原理()A.非洲肺鱼在干旱季节夏眠B.响尾蛇遇到敌害时尾部发出响声C.雷鸟在降雪前换上了白色的羽毛D.震动枝条,竹节虫跌落僵直不动44.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许多生物都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以适应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