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中医辩证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主要特征是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红肿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证”范畴,主要表现为“风湿痹痛”,属于“风邪侵袭”、“湿浸筋骨”,“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等证型。
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会采用针灸、推拿、草药等治疗方法,从而达到缓解炎症、改善症状的效果。
以下是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具体方法。
一、辨证分型1、风寒湿痹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手脚发冷等症状,疼痛感较重,多在天冷加重。
舌质胖大,苔白滑。
脉象偏缓、沉紧。
2、风湿湿痹型此型病变多见于寒湿外侵而引起的风湿湿痹。
病变多累及肢体关节,其特点是疼痛多于肿胀,疼痛酸痛或楚痛较多。
有时疼痛之处可见有红肿,不大,常有厌风怕冷,口舌粘滞,大便不解,小便清长等症状。
舌质胖大,舌苔白腻或黄腻,脉象浮缓。
3、湿热湿痹型此型病变多见于湿热客于经络而致的湿热痹痛。
病变病变伴有关节疼痛、肿胀,疼痛剧烈,热重,热痛凶猛,红肿明显。
舌质红、苔黄腻或黄干,脉象滑数。
4、血瘀湿痹型主要表现为关节变形、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多在天气湿重时加重。
舌质暗紫或青,苔紫黯或白腻,脉象沉细。
二、中医治疗方法1、针灸疗法(1)风寒湿痹型治疗重点在于祛风散寒,舒筋活血。
常用穴位有风池、大椎、太冲、阳陵泉等,主要配伍取穴配伍为大椎、风池、太冲、阳陵泉。
(2)风湿湿痹型特点是抑制风湿、舒筋活络。
常用穴位有风池、曲池、阳关、养老等,主要配伍取穴为曲池、风池、阳关、养老。
2、推拿疗法通过推拿按摩,调理气血、舒筋活络,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炎症,改善关节功能。
适用于风寒湿痹型、风湿湿痹型。
3、草药疗法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会配制不同的中药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常用的中药有羌活、细辛、川芎、桂枝、桑枝、乌药、乌梅、当归、川芎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中医会选择不同的中药组方来调理身体,促进疾病康复。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可以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的疾病,中医通过针灸、推拿、草药等治疗方法,可以调理气血、舒筋活络,缓解炎症,改善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
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⒈引言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
中医学认为,风湿病是由于外邪(包括风、湿、寒等)入侵人体,导致经络堵塞,气血循环不畅所致的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包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
⒉风湿病的病因风湿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主要包括外感风寒湿邪、内因虚损、脾胃湿浊等。
外感湿邪是最为常见的病因,通常由于过度受寒潮湿环境、不合理的生活饮食习惯等引起。
内因虚损是指人体正气不足、阳气虚弱等内在因素引起的风湿病。
脾胃湿浊则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湿气停留于体内而引起的病理变化。
⒊风湿病的病机中医认为,风湿病的病机主要表现为风寒湿邪侵袭经络,阻碍气血的正常运行。
湿邪容易导致气机不畅,从而影响关节和身体其他部位的正常功能。
同时,风湿病也有一定的内因,如脾胃湿浊导致的体内湿气积聚,进一步加重病情。
⒋风湿病的症状风湿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具体症状可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有些患者还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中医将风湿病根据症状和发病部位分为寒性风湿和湿性风湿两种类型。
⒌风湿病的辨证论治中医辨证论治风湿病,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脉象、舌象等综合判断。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祛风、祛湿、活血化瘀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可以选择针灸、中药煎汤、推拿按摩等治疗方式。
⒍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相关研究论文、临床案例以及中医方剂的制备方法等。
⒎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事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文中标注有注释说明。
风湿病中医辩证
04
风湿病的日常护理与预防
饮食调理
01
02
03
饮食宜清淡
风湿病患者应保持饮食清 淡,避免食用过于油腻、 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病 情。
增加营养摄入
风湿病患者应保证摄入足 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 物质,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避免食用过敏食物
患者应避免食用可能引起 过敏的食物,以免诱发或 加重风湿病症状。
针灸治疗
针刺疗法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达到缓解疼痛和恢复 关节功能的目的。
艾灸疗法
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炷,在特定穴位上进行熏烤,以温 通气血、散寒止痛。
推拿治疗
手法按摩
通过推、拿、揉、捏等手法,对患处 及周围肌肉进行按摩,以缓解关节僵 硬和肌肉疲劳。
拔罐疗法
利用罐具吸拔患处,以排出体内湿气 和瘀血,达到通络止痛的效果。
触诊
触摸患者的皮肤、肌肉等部位,了解温度、湿度、弹性等情况,判断体内是否 有热、湿等病邪。
03
风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中药内服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用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化瘀等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如独活寄生汤、身痛逐瘀汤等。
中药外敷
将中药制成膏剂、药酒等外敷于患处,以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如狗皮膏、麝香 追风膏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可以发 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全身症 状,缓解疼痛,减轻西药副作 用。
中医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 方法可以缓解关节疼痛、僵硬 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西药治疗风湿病过程中可能产生药物 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急促等症状。
手术治疗的局限性
手术治疗风湿病适用于病情严重、 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但手术风
风湿病的中医诊断与西医诊断有何不同
风湿病的中医诊断与西医诊断有何不同在医学的领域中,风湿病是一类常见且复杂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痛苦和生活上的不便。
对于风湿病的诊断,中医和西医有着各自独特的方法和体系,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医学体系在理论基础、诊断思路和方法手段上的不同。
中医对风湿病的诊断,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部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当人体受到外界的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或者自身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时,就可能导致风湿病的发生。
中医诊断风湿病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苔、脉象等。
例如,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可能提示正气不足;舌苔厚腻可能反映体内有湿邪。
闻诊则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以及嗅其身体散发的气味来获取信息。
问诊是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比如询问关节疼痛的性质、发作时间、加重缓解因素,是否伴有发热、出汗等其他症状。
切诊中的脉诊尤为重要,不同的脉象如弦脉、沉脉等可能反映出不同的病情。
中医还注重辨证论治,将风湿病分为多种证型,如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痰瘀痹阻证等。
辨证时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整体的身体状况。
以风寒湿痹证为例,如果患者关节疼痛剧烈,遇寒加重,得热则缓,舌苔白腻,脉象弦紧,多诊断为风寒湿痹证。
西医对风湿病的诊断,则依靠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病史方面,了解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发展过程、家族病史等。
体格检查重点关注关节的红肿、疼痛、活动受限情况,以及皮肤、肌肉、心脏、肺脏等其他系统的异常表现。
实验室检查在西医诊断中起着关键作用。
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血沉、C 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核抗体等。
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往往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有抗核抗体阳性等。
此外,影像学检查如X 光、CT、磁共振成像(MRI)等,可以直观地观察关节的结构变化、骨质破坏情况等。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风湿病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风湿病简介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炎症和功能障碍。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风湿病治疗方法,通过辨别患者的症状和体质,将患者分为不同的辩证类型,并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辨证分型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中医可以将风湿病分为不同的辨证类型。
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1. 寒湿型: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舌苔厚白,脉沉弦。
治疗时应重点祛寒湿、活血化瘀。
2. 湿热型: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时应重点清热湿、利湿通腑。
3. 痰湿型: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困重,舌苔白腻,脉滑。
治疗时应重点祛痰湿、健脾化痰。
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风湿病治疗。
1. 寒湿型治疗:采用温络、祛寒湿的中药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防风、姜黄、当归等。
此外,适当的温热理疗也有助于缓解症状。
2. 湿热型治疗:采用清热利湿的中药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黄连、白芍、车前子等。
此外,饮食上要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喝水有助于利湿。
3. 痰湿型治疗:采用祛痰湿、健脾化痰的中药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陈皮、半夏、茯苓等。
此外,饮食上要避免寒湿食物,多吃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健脾化痰。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风湿病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不宜自行选择药物和治疗方法。
2. 治疗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受凉感冒,保持合理的作息和饮食惯。
3. 治疗过程中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师,并遵循医师的指导进行调整。
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风湿病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进行辩证施治,能够针对性地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障碍。
但治疗期间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并注意个人卫生和遵循医师的指导。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关节疼痛、红肿、僵硬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主要与风寒湿邪侵袭关节引起的气滞、血瘀、痰浊和肝肾亏虚等因素有关。
在中医治疗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以达到疏风散寒、活血化瘀、化湿通络、益肝肾等治疗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辨证论治。
一、辨证1.寒湿偏盛型特点:患者关节肿痛,疼痛剧烈,且多以手、腕、膝关节为主,疼痛部位较局限,且伴有寒凝、肿胀、关节活动受限,身体不适,舌苔白腻,脉沉紧。
治法:祛风散寒、祛湿利湿。
选用温阳祛寒药物,如制附片、独活、防风等进行治疗。
2.湿热夹蒸型特点:患者全身疼痛,关节肿胀红热,疼痛剧烈,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除湿、活血化瘀。
中药方可选用黄芪、白术、赤芍、炮麦芽、地丁等药物进行治疗。
4.痰浊阻络型特点:患者肢体麻木、重肿、关节疼痛,舌苔腻厚,脉濡缓。
治法:祛痰通络、化浊利湿。
中药方可选用海藻、海藻藻、半夏、陈皮等药物进行治疗。
二、治疗1.中药治疗(1)温经理气、化湿通络选用草乌、细辛、防风、桂枝等药物清散肝风,祛风散寒,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温经理气,化湿通络,以消除痰浊、湿气,达到止痛、消肿的目的。
(2)活血化瘀、益气活血选用当归、川芎、白芍、灵芝、黄芪、人参等药物活血化瘀,益气健脾,以改善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3)清热除湿、益肝肾选用黄芩、黄连、知母、白术、山药、桑椹等药物清热除湿、益肝肾,以清肝热、益肝肾、除湿利水,调节机体的内环境,增强侵抗能力。
2.针灸治疗(1)主治穴位:风池、大椎、肩髃、阳陵泉等穴位。
(2)调理经络:选取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刺激,以舒缓患者的肌肉疼痛,恢复受损的关节功能,增强体质,改善免疫功能。
3.推拿按摩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适当的推拿按摩手法,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其特点是以多发性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全身症状,如疲乏、失眠等。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证”范畴,其病机主要为风寒湿邪侵袭关节,阻滞经络,引发气滞、血瘀,导致关节功能受限、疼痛不适。
在中医的治疗下,除了常规的调理身体、舒筋活络的治疗方法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疗效最佳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介绍一下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一、辨证分型1. 风寒湿型主要症状: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疼痛较重,病情反复加剧,乏力,喜温喜按。
舌质:舌苔白腻,脉象沉紧。
治疗原则:祛风散寒,活络舒筋。
2. 湿热瘀阻型主要症状:关节红肿热痛明显,局部渗出,腻腻不渴,病情重,易出现皮肤溃疡,口腔溃疡等。
舌质: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祛瘀通络。
二、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和病情特点,中医医师会进行个性化的中药处方,常用的药物包括:防风、羌活、红花、当归等,用于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还会根据患者的辨证情况加减药物,以达到最佳疗效。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方法,通过针刺穴位,调理经络,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从而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常用的穴位包括:四神聪、风池、合谷等,搭配适当的针刺手法和灸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通过按摩治疗来调理气血、舒筋活络的方法,适用于轻度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患者。
按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法和力度,既可以缓解疼痛,又可以起到舒筋活络的作用。
三、饮食调理在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过程中,饮食调理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一般来说,患者应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易于消化的清淡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大豆制品、海鱼等,对于帮助康复也非常有益。
四、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对于改善关节炎症状,增强身体免疫力有着重要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的全身性滑膜炎为主要病变,侵犯多关节和软组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复杂,可由于风、湿、寒、湿、虚火、痰等内外因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关节失养,痰火互结而致关节疼痛、变形。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病因,结合中医辩证理论来进行治疗,以达到调理气血、祛风湿、温经通络的目的。
下面将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医辨证中医辨证是中医治疗的核心理论之一,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结合病史、症状以及脉象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病因,进而进行具体的治疗方案。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病机、辨证施治,深刻理解疾病的本质,找出穴位疗法和药方。
1.辨证类风湿关节炎的辨证主要表现为:(1)气血瘀滞:关节肿胀,红热、麻木和疼痛剧烈。
(2)痰湿互结:患处中度肿胀,压痛,活动受限,受寒则痛加重,患部局部有肿块。
(3)肝肾不足:患者乏力、无力,气短、畏寒,手足发凉,脉沉弦。
2. 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1)疏风祛湿:因风湿邪气侵袭引起的相关症状,如关节疼痛、肿胀等。
(2)活血祛瘀:类风湿关节炎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局部气血瘀滞引起的疼痛、肿胀等症状。
(3)温经散寒:针对寒湿侵袭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4)益气养血: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气血往往偏虚,需要通过调理气血来改善身体状况。
二、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中药治疗是主要方法之一。
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主要通过疏风祛湿、活血祛瘀、温经散寒、益气养血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气血,改善患者的症状。
具体的用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来定夺。
常用的中药有桂枝汤、活血化瘀汤、温经散寒汤、四逆散寒汤、益气养血汤等。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方法之一。
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选取相应的穴位,通过针灸来调理患者的气血,改善患者的症状。
中医风湿病学
中医风湿病学风湿病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可表现为关节疼痛、肌肉僵硬、红肿热等症状。
中医风湿病学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针对风湿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学科。
一、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中医认为,风湿病主要由外邪侵袭、体内湿邪滞留、气血运行障碍等多种因素引起。
其病机表现为风寒湿邪犯及经络、筋骨、肌肉等部位,导致局部痛痹、淤血肿胀等症状。
中医风湿病学以辨证为核心,通过辨证施治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疾病的康复。
二、中医辨证施治中医风湿病学在辨证施治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将风湿病分为风寒湿三种类型,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类型有所不同。
1. 风型风湿病风湿病中的风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肢体麻木、舌苔薄白等症状。
治疗时重点解表祛风、活血化瘀,常采用温散风寒的药物配合推拿、艾灸等物理疗法。
2. 寒型风湿病寒型风湿病主要病机为寒湿侵袭,患者常感寒冷、关节肿痛、舌质淡白等。
治疗上注重温经散寒,常使用温热药物进行治疗,如独活寒丝、羌活、细辛等。
3. 湿型风湿病湿型风湿病以湿邪内蕴为主,症状多见于关节、骨骼、胸腹部等区域。
治疗时需祛湿化痰,通利气机,常选用半辅料、白芍、泽泻等药物进行调理。
三、中医风湿病学的药物治疗中医药物在治疗风湿病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些药物包括中药方剂、单味草药等,在辨证施治过程中使用。
1. 中药方剂中医方剂用于治疗风湿病能够综合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起到疏风解表、祛湿化瘀的作用。
例如《桂枝汤》能够解表发汗,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而《四逆散》则能够温经散寒,缓解关节疼痛。
2. 单味草药中医风湿病学中的单味草药可以根据辨证而选择使用。
如独活可以祛除风寒湿邪,熟地可以调血益肾,桑叶通过活血化瘀来舒缓疼痛等。
总之,中医风湿病学通过辨证施治和药物治疗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风湿病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中医风湿病学在临床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风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与解释
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与解释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与解释引言: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可以引发关节疼痛、肌肉僵硬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中医对于风湿病的认识与解释有着独特的观点和方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与解释。
一、风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中医认为,风湿病的发病与外邪侵袭、体内阴阳失衡、气血循环不畅以及痰湿滞留等因素有关。
其中,外邪的入侵主要表现为风邪,容易伴有湿邪。
通过引起气血运行障碍,外邪会导致湿热内生、气机郁滞,进而形成风湿病的病理变化。
二、中医对风湿病的诊断方法:中医通过四诊法来诊断风湿病,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
通过望诊病人的面色、舌苔等表现,闻诊病人的气味,问诊病人的症状与体感,切诊病人的脉搏等,中医可以得到风湿病的综合信息,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指导。
三、中医对风湿病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风湿病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
药物治疗常常使用草药,如羌活、秦艽等,以温通经络、祛风祛湿为主要作用。
针灸疗法则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和经脉,改善气血循环,缓解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四、中医的预防与调理:中医注重预防与调理,对于风湿病也不例外。
中医认为,保持适当的运动和活动是预防风湿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中医还推崇饮食调理,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进食习惯,改善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身体的康复。
总结回顾: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与解释注重病因与发病机制的分析,通过四诊法来诊断疾病,并提供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等多种方法。
中医还强调预防与调理,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运动和饮食的调整。
这些综合的治疗方法和调理措施,为风湿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观点与理解:在中医看来,风湿病是外邪入侵和体内阴阳失调的结果,其治疗不仅仅是缓解症状,更要从根本上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
中医的综合治疗方法,强调个体差异和整体观念,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个体化的治疗服务。
然而,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改进,以提高风湿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质量。
中医治疗风湿热(完整版)
中医治疗风湿热(完整版)(一)辩证分型治疗1.风热痹证:主症:风热侵袭,温邪上受,发病多急骤易变。
初期为多见发热,咽喉肿痛,口干口渴等风热上攻症状。
继而出现肌肉关节游走性疼痛,局部呈现红、肿、热、痛及伴见全身发热或湿热蒸腾胶着之象。
其热偏盛者,关节红肿疼痛,灼热感明显,发热亦甚,皮肤可见红斑,舌质红、苔黄干,脉滑数。
其风邪偏盛者,肌肉关节呈游走性疼痛,或汗出恶风,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通络。
方药: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15g,连翘15g,薄荷6g,炒牛蒡子9g,板蓝根30g,芦根30g。
加减:咽喉肿痛者,加射干10g,杏仁10g;发热重者加葛根15g,柴胡15g,黄芩10g,生石膏20g;关节红肿疼痛时显者,用白虎桂枝汤加减:生石膏、知母、桂枝、白芍、忍冬藤、炒桑枝、丹皮、老鹳草等;热毒炽盛者,酌选清瘟败毒饮或化斑汤加减,兼湿邪者,可酌加用藿朴夏芩汤;风邪偏盛者,加用防风15g,秦艽15g,威灵仙15g。
本症属风湿热初起,起病急,变化快,很快出现皮肤红斑及关节红肿热痛诸症,并可能有败血症出现。
若及时治疗可以治愈或阻遏病情发展,处方遣药不能纯用寒凉,易致寒闭邪热,透达之品不可不备。
2.湿热痹症证:主症:身热不扬,周身困重,肢节烦痛或红肿疼痛,或风湿结节,皮下硬痛,或红疹融合成不规则斑块,或有身肿,小便黄赤,大便粘滞,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化湿清热,宣通经络。
方药:宣痹汤、二妙散加减化裁。
苍术20g,黄柏9g,防己10g,杏仁10g,薏苡仁20g,滑石30g,茵陈15g,蚕砂15g.川牛膝10g,茯苓10g,泽泻10g。
加减:关节肿胀,明显疼痛者,加鸡血藤15g,当归15g,同时可用地锦草200g,马鞭草50g,桑枝100g水煎局部浴洗。
3.寒湿热痹证:主症:体内蕴热,复感风寒湿邪,致热痹兼挟寒湿,关节局部红肿热痛,兼见有恶风畏冷,得温则舒,关节晨僵,活动后减轻。
舌质红、苔白或黄白相兼,脉弦紧或滑数。
风湿、类风湿等骨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风湿、类风湿等骨病的中医辨证论治西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疾病以肢体痹病为临床特征者,可参照本内容辨证论治。
痹病指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届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痹病在文献上有许多名称,或以病因、或以症状、或病因与症状结合命名,如风痹、寒痹、风湿、行痹、痛痹、着痹、历节、白虎历节、痛风等。
《内经》最早提出了痹病名,并专辟“痹论”篇,对其病因、发病、证候分类及演变均有记载,为后世认识痹病奠定了基础。
如论病因说:“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论证候分类说:“其风气甚者为行痹;寒气甚者为痛痹;湿气甚者为着痹也”。
仲景在《伤寒论》里对太阳风湿,在《金匮要略》里对湿痹、历节风进行了辨证论治,所创立的桂枝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等至今仍为治痹的常用效方。
隋·《诸病源候论》不仅对痹病的多种临床表现进行了描述,而且在病因学上提出了“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
唐·《千金要方》已认识到有些痹病后期可引起骨节变形,收集了许多治痹方剂,而且有药酒、膏摩等治法。
金元时期,《儒门事亲》对相似的风、痹、痿、厥、脚气等病证进行了鉴别。
《丹溪心法》提出了“风湿与痰饮流注经络而痛”的观点,丰富了痹病的病机理论。
明清时期,痹病的理论有较大发展和日臻完善。
《医门法律》对痹病日久,主张治疗应“先养血气”。
清代温病学的形成,对热痹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有更充分的论述。
痹病久病人络在这一时期受到重视。
.《医宗必读》对痹病治疗原则作了很好的概括,主张分清主次,采用祛风、除湿、散寒治疗,行痹应参以补血,痛痹应参以补火,着痹应参以补脾补气。
《医学心悟》《类证治裁》等医籍也赞同这一观点。
【病因病机】1.正气不足正气不足是痹病的内在因素和病变的基础。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炎和全身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在中医中属于“痹证”范畴。
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时,主要从疾病的病机、病情表现、辨证依据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辨证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型:1. 湿热蕴结型:特点:关节红肿疼痛明显,经常伴有发热、口干、口苦、尿黄等湿热症状。
舌质偏红,苔黄腻。
治疗:清热利湿为主,可选用黄柏、藿香等清热利湿药物。
2. 瘀阻阻络型:特点:关节疼痛较为剧烈,活动受限,疼痛可在不同的关节间转移,伴有瘀血倾向,常见瘀斑、瘀点等皮肤症状。
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苔黄腻。
治疗:活血化瘀为主,可选用桃红、三七等活血化瘀药物。
3. 寒湿凝滞型:特点:关节疼痛较为重,活动受限,经常伴有寒湿症状如关节僵硬、胀痛、感觉怕冷等。
舌质淡白,苔白腻。
治疗:温经散寒为主,可选用肉桂、附子等温经散寒药物。
4. 肝肾不足型:特点:关节肿痛不明显,多表现为晨僵、活动后缓解。
常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肾虚症状。
舌质淡红或无光泽,苔白薄。
治疗:补肝肾为主,可选用何首乌、淫羊藿等补肝肾药物。
以上仅是四种常见的辨证类型,实际上类风湿关节炎的辨证可能会混杂多种类型,因此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剂有很多,常用的有清热利湿方如五苓散、两气解毒方如金银花汤,活血化瘀方如祛瘀胺、三七颗粒,温经散寒方如四逆汤、温经丸,补肝肾方如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等。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中医辨证论治需要根据具体个体的病情综合判断,选用适合的方剂和治疗方法,同时结合中西医综合治疗,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断为“痹病”,认为是因为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据此辨证:
1.风-行痹:主要表现为游走性关节肿痛,或兼有发热、恶风寒等表证(感冒症状),处方可选桂芍知母汤:桂枝汤去大枣加麻黄,加白术、防风、知母、附子,用于治疗寒热夹杂,寒邪化热。
2.寒-痛痹:主要表现为疼痛较剧,活动受限,遇冷痛甚,得热则减,中药方可选乌头汤:制川乌、麻黄、芍药、甘草、黄芪、蜂蜜
3.湿-着痹:关节疼痛重着、酸楚,伴肌肤麻木,手足困重,苔白腻,脉濡缓。
中药方选薏苡仁汤:薏苡仁、苍术;羌活、独活、防风;川乌、麻黄、桂枝;当归、川芎、生姜、甘草。
4.热-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得冷则舒,日轻夜重,多兼有发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中药方选四妙散加减。
也可用宣痹汤:连翘、栀子、滑石、防己、薏苡仁、杏仁、半夏、蚕沙、赤小豆皮
久病多瘀、多出现肾虚,治疗以补肾祛寒,活血通络为法:川续断、补骨脂、骨碎补、淫羊藿;制附片;熟地;桂枝、独活、威灵仙;白芍。
本人认为此类病人首辩寒热,其次为肾虚、血瘀,治疗以通经络为主,加虫类药搜风通络,往往可获良效。
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
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
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
一、引言
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
中医对风湿病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认为骨节与气血、经络有关,内外因素的影响可导致风湿病的发生和发展。
二、中医对风湿病的病因分析
⒈内因
●痰湿内蕴:由于湿气聚集在体内,阻滞气血运行,导致关节痛。
●湿热蕴结:体内热毒与湿气相互融合,造成关节红肿疼痛。
●脾肾阳虚:脾肾功能失调,影响气血产生,导致关节炎症。
⒉外因
●风湿侵袭:寒湿或湿热侵入人体,引发风湿病症状。
●外伤引发:外部刺激或损伤导致关节炎症。
三、中医对风湿病的辨证施治
⒈辨证分型
●湿热型:关节红肿,疼痛剧烈,口苦口渴,便秘等。
●寒湿型:关节肿胀,疼痛隐隐作痛,不耐寒,喜温,尿少等。
●气血虚弱型:关节痛缓慢发作,疼痛不甚剧烈,易乏力,面
色苍白等。
⒉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选择温化寒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
药进行治疗。
●针灸疗法:采用针刺激活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关节疼痛。
●推拿按摩:利用推拿按摩手法,调理气血,舒缓关节症状。
四、附件
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疾病发病率统计数据、中医治疗案例以
及相关研究论文。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和发布的
法律法规,对中医医疗活动进行规范和监督。
⒉中医执业许可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执业许可证,是中医师合法从事中医诊疗工作的必备证件。
黄帝内经中的风湿病症诊断与治疗
黄帝内经中的风湿病症诊断与治疗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在中医中,风湿病被归类为“风湿痹症”,并在《黄帝内经》中有详细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黄帝内经中关于风湿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内容。
一、风湿病的诊断1.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风湿病的病情。
黄帝内经中提到,风湿病患者面色苍白,舌苔白腻,脉象浮数。
2. 闻诊: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来判断风湿病的病情。
黄帝内经中提到,风湿病患者常有关节摩擦音、骨骼杂音等。
3. 问诊: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等来判断风湿病的病情。
黄帝内经中提到,风湿病患者常有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4. 切诊:通过按摩患者的穴位来判断风湿病的病情。
黄帝内经中提到,风湿病患者常有寒湿、瘀血等病理变化。
二、风湿病的治疗1. 药物治疗:黄帝内经中提到,风湿病的治疗应以祛风湿、活血化瘀为主。
常用的药物有桂枝、川芎、红花等,可以通过煎煮、研磨等方式制成药剂。
2. 针灸治疗:黄帝内经中提到,风湿病的治疗可以通过针灸来调理经络、活血化瘀。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合谷、曲池等,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
3. 推拿治疗:黄帝内经中提到,风湿病的治疗可以通过推拿来调理经络、活血化瘀。
常用的手法有揉、捏、推、拿等,可以通过按摩来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
4. 运动治疗:黄帝内经中提到,风湿病的治疗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活血化瘀、增强体质。
常用的运动有太极拳、气功等,可以通过舒展关节、增加血液循环来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
5. 饮食调理:黄帝内经中提到,风湿病的治疗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祛风湿、活血化瘀。
常用的食物有姜、蒜、红枣等,可以通过煮汤、炖煮等方式食用。
三、风湿病的预防1. 避免受凉:黄帝内经中提到,风湿病的发生与寒湿有关,因此要避免受凉,保持身体的温暖。
2. 适度运动:黄帝内经中提到,适度的运动可以活血化瘀、增强体质,有助于预防风湿病的发生。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为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类风湿关节炎被归为“风湿痹痛”范畴。
中医辨证论治认为,风、湿、寒、热等因素侵袭人体造成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会采取不同的辨证施治方法,从根本上调理患者的体内平衡,缓解症状,并防止病情恶化。
在中医中,对待任何疾病都是根据患者体质、病情的轻重缓急来进行个性化治疗。
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辨证论治主要包括辨证施治和食疗调理两个方面。
中医辨证施治是根据患者的舌苔、脉象、症状等综合情况来判断患者的病机,以此为依据进行治疗。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见的辨证有风寒湿热证。
在实际治疗中,中医医生会通过辨证论治选择适当的方法,包括针灸、按摩、中药煎剂等手段,帮助患者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畅通。
对于风寒湿证,中医医生会选择适当的温热的治疗方法,如艾灸、温针等,帮助驱寒散寒、祛湿理气;对于湿热证,中医医生则会采取清热利湿的治疗方法,如选用清热利湿的中药方剂等。
这些方法旨在调和患者的气血,缓解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还包括食疗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是调理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建议患者应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酒等,以免刺激关节,加重病情。
适量食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祛湿通络作用的食物,如黑豆、红糖、山药等,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
中医还强调保持适当的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
但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站立,以免加重关节的负担,导致病情恶化。
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强调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煎剂、食疗等,综合调理患者的体内平衡,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辨证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舌 象、脉象等,确定患者的 证候类型,制定针对性的 治疗方案。
结合
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综 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证候 类型,制定更为精准的治 疗方案。
脏腑辨证与气血辨证
脏腑辨证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判断病变 脏腑,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气血辨证
根据患者气血运行情况,判断气血 失调类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与家人和朋友沟通:分享心情和困惑,获得支持和理解。
保健建议:情志调理与起居调理
• 采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情 绪。
保健建议:情志调理与起居调理
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病情控制 。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长时间坐或站,应定时活 动关节,缓解压力。
起居调理
分类
风湿病包括多种类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 。
风湿病的病因与症状
病因
风湿病的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有关。
症状
风湿病的症状多样,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发热、疲 劳等,严重时可累及内脏器官,如肾脏、肺等。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思路
风寒湿痹证
关节疼痛,遇寒加重,得温则减,伴有关节 肿胀、僵硬,舌淡苔白,脉弦紧。
寒热错杂证
关节疼痛,局部红肿,得温则减,伴见寒热 往来,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湿热痹证
关节红肿热痛,活动不利,伴见发热、口渴 、心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肝肾不足证
关节疼痛反复发作,伴见腰膝酸软、眩晕耳 鸣、舌淡苔白,脉沉细。
02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方法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01
02
03
辨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感六淫邪气
23
按临床表现分类
1.行痹 2.痛痹 3.著痹 4.周痹 5.历节
6.鹤膝风 7.漏肩风 8.顽痹 9.尪痹
外感六淫邪气
24
1. 行痹
• 行痹“ 风气胜者为行痹 ”。 • 临床症状特点是疼痛部位走串不定。
外感六淫邪气
25
2. 痛痹
• 痛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 ”。 • 临床症状特点是以疼痛为著 。
外感六淫邪气
3
风湿病的分类
• 按病因分类 • 按病位分类 • 按临床特点分类 • 按证候分类
外感六淫邪气
4
按病因分类
1. 风痹
2. 寒痹
3. 湿痹
4. 热痹
5. 燥痹
6.风寒湿痹
7.湿热痹
外感六淫邪气
5
1. 风痹
1. 以感受风邪为主 , 外邪侵犯肌肤、关节、 经络
2. 症状特点:疼痛走串 , 游走不定。 多发于上肢、肩背等处 , 伴有恶风、 汗 出之表现。
五脏痹
心痹 肺痹 脾痹 肝痹 肾痹
外感六淫邪气
13
五体痹
1. 皮痹
• 皮痹是指风寒燥湿等邪气侵袭皮腠 而引发的痹证 。
• 临床症状以皮肤麻木不仁 , 或肤紧发 硬 , 兼有关节不利为主要特征
外感六淫邪气
14
五体痹
2. 肌痹
• 肌痹为风寒湿邪滞留于肌腠之间 , 肌 肉失于濡养 而引发的痹证。
• 临床症状以肌肉疼痛酸楚 , 麻木不 仁 ,渐至肢体萎软无力 , 关节活动不 利为主要特征
• 临床表现以 肢体拘挛、屈伸不利、关节 疼痛 ,兼少腹胀满、夜卧易惊、胁痛 腹胀、 腰痛足冷等症为其特点。
外感六淫邪气
22
五脏痹
5. 肾痹
• 肾痹乃骨痹不已 , 复感于邪 , 内舍 于肾 , 引起肾气虚衰 , 腰脊失养 , 水道 不通的病证。
• 临床表 现以严重的关节变形 , 四肢 拘孪疼痛 ,屈伸不利,步履艰难 ,,或有 面色黎黑、水肿尿少 等症为其特点。
• 临床表现以筋脉拘孪、屈伸不 利、肢节疼痛等症为主要特征。
外感六淫邪气
17
五体痹
5. 骨痹
• 骨痹是指风寒湿热之邪深入于骨 , 阴阳不
和 , 骨失所养而引起的痹节变形主要特征。
• 多影响到肾, 严重者出现 " 尻以代踵 , 脊 以代头 " 的症状。
1. 风寒湿邪兼夹而至 , 为 “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 而为痹 ” 之本义。
2. 临证常见有以风、湿为主者,称为 “ 风湿 痹 ”; 有以寒、湿为主者,称为 “ 寒湿痹 ”; 若风寒湿三气兼重,则以 “ 风寒湿痹 ” 名之。
3. 临床表现风寒湿三邪致病特点兼有。
外感六淫邪气
12
按病位分类
五体痹
皮痹 肌痹 脉痹 筋痹 骨痹
外感六淫邪气
8
4. 热痹
1. 因感受热邪或温热之邪 , 或风寒湿邪入 里化热 。
2. 临床特点:‘肌肉关节的红肿热痛 , 伴 有身热、汗出、口渴、舌苔黄腻、脉象 滑数。
常兼有红斑、结节 , 口渴便干。这种风湿 病疼痛显著 , 关节不能屈伸。
外感六淫邪气
9
5. 燥痹
1. 以感受燥邪为主 , 或由于阳热之邪化燥 伤阴 , 引起肌肉筋骨关节失于濡养而致 的一类痹证。
2. 临床表现特点;肌肉酸削 , 关节不利 , 口鼻干 燥 , 双目干涩等症为主。
外感六淫邪气
10
6. 湿热痹
1. 湿热痹属于热痹。 2. 临床表现以关节或肌肉局部红肿、热痛、
有重着感。 伴发热 , 口渴不欲饮 , 溲黄 , 烦闷不安。 舌质红 , 苔黄腻 , 脉濡数或滑数。
外感六淫邪气
11
7. 风寒湿痹
外感六淫邪气
6
2.寒痹
1. 以阳气不足 , 感受寒邪为主因 。 2. 表现以肢体关节疼痛, 固定不移 , 遇寒
加重 , 得热痛减或缓解。 常兼恶寒、肢体拘挛、屈伸不利、脉弦 紧等。
外感六淫邪气
7
3. 湿痹
1. 以感受湿邪为主 , 湿邪留滞于肢体、关 节、肌肉之间 。
2. 临床表现以上述部位肿胀疼痛、重着麻 木为特征。 多兼头沉而重、胸闷纳呆、腹胀身倦、 苔腻、脉濡缓等。
外感六淫邪气
15
五体痹
3. 脉痹
• 脉痹是指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于脉 络之中 , 引起血络痹阻 , 脉道不通, 而引发的痹证。
• 临床症状以皮肤黯紫、麻木不仁、 肢体疼痛等,并可兼有心悸气短为 主要特征
外感六淫邪气
16
五体痹
4. 筋痹
• 筋痹是指风寒湿热之邪滞留于筋 脉 , 使筋失所养 ,脉络痹阻而引发的 痹证。
外感六淫邪气
26
3. 著痹
• 著痹" 湿气胜者为著痹 "
• 著痹即着痹 ,“ 着 ” 言其症状以重 着难去为特点。
外感六淫邪气
27
4. 周痹
• 表现为全身肢节疼痛的痹证。
• 临床特点:疼痛走串,无定处,休 作更替,无有终时。
外感六淫邪气
28
5. 历节 ( 历节风)
• 表现为周身关节皆痛。
• 临床特点:关节肿痛,疼痛难忍 , 游 走不定 , 昼轻夜重 , 甚则肿大变形 , 屈伸不利 , 活 动受限。
外感六淫邪气
20
五脏痹
3. 脾痹
• 脾痹为肉痹不已 , 复感于邪 , 内舍于脾 , 而致脾气虚衰 , 失其健运的病变。
• 临床表现 肢体疼痛麻木,脘痞腹胀 , 饮 食不下 , 四肢怠惰 , 或肢体废软无力、 恶心呕吐等症是其特点。
外感六淫邪气
21
五脏痹
4. 肝痹
• 肝痹为筋痹不已 , 复感于邪 , 内舍于肝 , 出现肝之气血不足 , 疏泄失职的病证。
外感六淫邪气
18
五脏痹
1. 心痹
• 心痹为脉痹不已 , 复感于邪 , 内舍于 心 , 引起心脉痹阻的病变。
• 临床表现心悸, 气短而喘 , 肢节疼痛 , 脉象细弱或结代等症是其特点。
外感六淫邪气
19
五脏痹
2. 肺痹
• 肺痹为皮痹不已 , 复感于邪 , 内 舍于肺 , 而引起的肺气闭阻的病变。
• 临床表现除了关节肿痛、皮肤 麻木等外 , 出现胸闷气短、咳嗽喘满 之症是其特点。
风湿病中医辩证 施治
1
内容题要
• 定义
• 常见证候
• 分类
• 治则与治法
• 病因病机 • 常用方剂
• 常见症状 • 常用中药
外感六淫邪气
2
中医风湿病定义
风湿病是由于人体营卫气血失和, 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肌肤经络筋骨经脉, 邪正相搏,气血痹阻,出现的以肢体关 节疼痛、肿胀、重着、麻木、变形、僵 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为特征,严重时累 及脏腑功能失调的一类疾病,包括了中 医传统的各种痹症。
外感六淫邪气
29
6 .鹤膝风
• 鹤膝风属于风湿痹证发展到一定阶 段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