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疾病筛查

合集下载

新生儿疾病筛查人员职责

新生儿疾病筛查人员职责

新生儿疾病筛查人员职责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对新生儿进行各种检测和评估,早期发现和预防儿童常见遗传代谢疾病、听力障碍和心脏疾病等。

新生儿疾病筛查人员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地进行各项检测和评估,并及时向医生报告有关结果。

下面是新生儿疾病筛查人员的职责:1.收集新生儿相关信息:新生儿疾病筛查人员在接触新生儿时,需要收集相关的家族史、孕期史、分娩史等信息,以了解潜在的遗传风险和其他可能的疾病因素。

2.进行新生儿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人员需要使用专业设备对新生儿进行各项筛查,包括代谢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和心脏筛查等。

他们需要熟练掌握使用设备的操作和技巧,确保筛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评估筛查结果:根据筛查结果,新生儿疾病筛查人员需要评估儿童可能存在的疾病风险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他们需要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或治疗。

5.协助医生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如果筛查结果显示可能存在问题,新生儿疾病筛查人员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协助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他们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提供准确的筛查结果和相关的信息。

6.记录和报告:新生儿疾病筛查人员需要准确地记录筛查过程和结果,保留相关的资料和文件。

他们需要及时、准确地向上级报告筛查结果,并在需要时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关的统计和报告。

7.持续学习和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人员需要持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最新的筛查方法和技术。

他们需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术会议,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总之,新生儿疾病筛查人员承担着对新生儿健康的重要责任,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地进行各项筛查和评估,并及时向医生报告相关结果。

他们的工作对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严谨认真地完成每一项工作,确保筛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新生儿疾病筛查知识问答

新生儿疾病筛查知识问答

新生儿疾病筛查知识问答1、什么是新生儿疾病筛查?是用快速、敏感的实验方法对新生儿进行一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检查,以便能在婴儿发病前得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防止脑部、肝、肾的发育受到损害,是预防智力低下的有效措施。

2、是否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都要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鼓励每一个新生儿都进行筛查,这项检查倩、全世界都在开展,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很多地区都控制了这项检查,并实行了新生儿筛查制度。

3、新生儿基本筛查是查什么基本?主要是筛查两种先天性、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即苯丙酮尿症和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婴儿体内如果缺乏新陈代谢所需要的酶,以至无法制造必要的物质,而有害物质却因新陈代谢的失常而残留在婴儿体内,因而造成婴儿脑部损害。

其共同特点是不及时治疗常常会出现智力低下。

4、据说这些疾病是非常罕见的,为什么还要鼓励每一个新生儿都要进行检查?(1)、因为一旦通过筛查发现这些疾病,患病的新生儿即可接受治疗,使患儿不发病或病情明显减轻,智力不受到损害,可以与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这是筛查最大的好处。

如果不进行筛查,等到病情表现出来,脑发育已经受到损害。

而脑损害是不可逆的,再治疗为时已晚。

(2)、虽然是罕见的疾病,但哪个家庭遇到了,都是百分之一百的灾难;因此只有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才有可能避免。

5、新生儿疾病筛查主要是检查哪些疾病?怎样防治?筛查疾病的种类与国家、地区、种族、经济及教育水平、科技水平等有关。

目前我国主要筛查两种疾病:即苯丙酮尿症(PKU)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

(1)、苯丙酮尿症(PKU):是由于苯丙氨酸的代谢酶缺陷所致,体内苯丙氨酸发生异常累积,导致脑细胞受损,造成脑部发育异常、智力障碍。

苯丙氨酸是蛋白质食品中的基本氨基酸之一,因此应给患儿喂去除苯丙氨酸的特殊牛奶作为智力手段,在出生后三个月内开始治疗,智力发育可保持正常。

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2)、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该病是由于甲状腺素水平不足造成的,婴儿由于大脑缺乏甲状腺素的刺激,出现智力发育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儿童的生长发育、智力等将受到影响。

新生儿疾病筛查活动方案

新生儿疾病筛查活动方案

新生儿疾病筛查活动方案背景介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发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活动逐渐成为保障婴儿健康的重要措施。

新生儿疾病筛查活动通过对新生儿进行早期的疾病筛查,能够及早发现和治疗有关的疾病,降低疾病带来的风险和对家庭的负担,对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阐述新生儿疾病筛查活动的方案和重要性。

一、新生儿疾病筛查活动的目标新生儿疾病筛查活动的目标是筛查出可能存在的先天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以便及早诊断和治疗,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疾病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

二、筛查项目2.1 先天性疾病筛查先天性疾病是指胎儿在早期胚胎发育阶段或妊娠期间就出现的疾病,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脊柱裂等。

通过对新生儿进行超声、心电图、核磁共振等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和诊断此类疾病。

2.2 传染性疾病筛查传染性疾病是指通过病原体的传播,引起一定范围的流行性传染的疾病。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乙肝、艾滋病、梅毒等。

通过对新生儿进行血液检测和抗体检测,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传染性疾病,避免疾病的扩散和传播。

2.3 遗传性疾病筛查遗传性疾病是由基因突变或遗传物质缺陷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遗传性疾病有唐氏综合征、先天性耳聋等。

通过对新生儿进行遗传学检查和咨询,可以早期发现和处理遗传性疾病,降低疾病对新生儿的危害。

三、筛查方法3.1 身体检查法通过对新生儿进行身体检查,如观察皮肤变化、听诊、触诊等,可以初步判断新生儿是否存在疾病的风险。

3.2 实验室检查法通过对新生儿采集血液、尿液、唾液等生物样本,进行化验、分析和检测,可以进一步明确疾病的诊断和判断。

3.3 遗传学咨询与检查通过对新生儿及其家人进行遗传学的咨询和检查,可以判断和分析是否存在遗传性疾病的风险,提供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四、注意事项4.1 新生儿筛查应在出生后尽早进行,一般在出生后48小时内进行,以尽快发现潜在的疾病。

4.2 新生儿疾病筛查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确保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计划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计划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计划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通过血液检查等手段,对新生儿进行某些严重疾病的早期检测和诊断,以便及时干预和治疗,减少疾病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

为了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质量和效率,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权益,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1、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确保本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到98%以上。

2、降低漏筛率,将漏筛率控制在 05%以下。

3、提高筛查阳性病例的召回率,确保召回率达到 95%以上。

4、缩短筛查结果报告时间,将报告时间缩短至 15 个工作日以内。

5、提高家长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知晓率和满意度,知晓率达到95%以上,满意度达到 90%以上。

二、工作内容1、宣传教育(1)制作新生儿疾病筛查宣传手册,内容包括筛查的目的、意义、方法、流程、常见疾病种类、治疗效果等,发放给孕妇及其家属。

(2)在医院产科、儿科、孕妇学校等场所设置宣传栏,张贴新生儿疾病筛查宣传海报。

(3)利用医院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宣传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相关知识。

(4)组织医务人员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宣传水平和服务能力。

2、筛查流程优化(1)完善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系统,实现筛查信息的实时录入、传输、统计和分析。

(2)优化采血流程,加强采血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采血质量和效率。

(3)建立筛查标本冷链运输机制,确保标本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4)加强与筛查实验室的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筛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阳性病例管理(1)建立阳性病例召回制度,对筛查阳性病例及时通知家长,并告知其复查的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

(2)设立专门的阳性病例随访小组,对复查结果进行跟踪和管理,为确诊患儿提供治疗和康复指导。

(3)建立阳性病例档案,记录患儿的基本信息、筛查结果、治疗情况和随访情况,为临床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4、质量控制(1)制定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控制方案,明确质量控制指标和评价标准。

(2)定期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的选择标准

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的选择标准

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的选择标准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通过检测新生儿体内的生化指标或遗传学指标,早期发现一些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

选择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病种时,通常会考虑以下标准:
1. 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筛查的病种应该是对婴儿健康有重大影响的严重疾病。

这些疾病可能会导致智力障碍、器官损伤、甚至婴儿死亡。

因此,对于那些需要早期干预和治疗才能避免严重后果的疾病,应该优先进行筛查。

2. 可治疗性:筛查的病种应该是存在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

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可以防止或减轻疾病的临床症状和并发症,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3. 筛查方法的可行性:选择的病种应该能够通过相对简单、经济和可行的筛查方法来检测。

筛查方法应该具备高度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以确保尽可能减少漏诊和误诊的风险。

4. 流行病学数据支持:选择筛查的病种应该在目标筛查人群中有一定的发病率或携带率。

流行病学数据可以提供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播特征,有助于确定筛查的必要性和效益。

5. 社会伦理和法律因素:筛查病种的选择还需要考虑社会伦理和法律因素。

这包括对家庭知情同意的尊重、隐私保护、疾病知识传播等方面的考虑。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国家可能会有不同的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和标准。

筛查范围和病种的选择会根据当地的医疗资源、经济状况和疾病流行情况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因此,具体的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和标准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专业指南来确定。

新生儿疾病筛查课件PPT

新生儿疾病筛查课件PPT
内容
筛查内容包括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常见先天性代谢异常和内分泌异常。 根据地区和医院的不同,筛查项目可能有所不同。
2023
PART 02
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方法与 技术
REPORTING
血液检查
总结词
通过抽取新生儿足跟血进行检测,是筛查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新生儿常见疾病与筛查
REPORTING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定义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 成或分泌不足导致的疾
病。
症状
新生儿可能会出现喂养 困难、嗜睡、便秘、生 理性黄疸延迟消退等症
状。
筛查方法
通过足跟采血,检测 TSH(促甲状腺激素)
水平。
治疗
一旦确诊,需立即开始 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症状
新生儿可能出现皮肤青紫、呼吸急促 、喂养困难、发育迟缓等症状。
筛查方法
通过心脏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
治疗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治 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 手术治疗等。
其他常见疾病
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 种疾病,可导致呼吸困难、咳嗽 、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呼
吸衰竭和死亡。
VS
详细描述
听力筛查是通过听力测试评估新生儿的听 力状况,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一种方法 。听力障碍可能会影响宝宝的言语和语言 发展,进而影响其认知和社交能力。通过 听力筛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干预,帮助宝 宝在语言和认知发展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果 。
视力筛查
总结词
通过视力测试评估新生儿的视力状况,是早 期发现视力障碍的有效方法。
2023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制度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制度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制度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制度是为了保障新生儿健康成长,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和遗传性疾病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程序。

它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新生儿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率,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

以下是一份1200字以上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制度范文:一、背景和目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是我国卫生部门倡导和推广的一项重要公共卫生措施。

其目的是通过对新生儿进行早期的疾病筛查,尽早发现和诊断部分遗传疾病或潜在的疾病,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减少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

二、范围和内容1.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范围包括遗传性代谢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地中海贫血等常见疾病。

2.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内容包括血液筛查、听力筛查、心脏筛查等。

3.血液筛查的项目包括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听力筛查的项目包括耳聋、听力缺损等。

心脏筛查的项目包括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三、工作流程1.正常新生儿在出生后72小时内进行疾病筛查。

如果有早产或低体重儿,要在出生后尽早安排筛查。

2.疾病筛查由医疗机构的相关专业人员负责进行。

负责疾病筛查的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并获得相应的资质证书。

3.疾病筛查采用标准化的筛查工具和方法,保证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所有筛查结果要进行记录,并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和家庭。

4.对于出现阳性结果的新生儿,要及时转诊和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同时,要积极开展家庭健康教育,引导家长积极配合治疗和管理。

四、质量控制和监督1.设立专门的质控中心,负责疾病筛查工作的监督和质量控制。

定期开展各类筛查工作和质量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

2.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和交流,提高筛查工作的技能和水平。

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借鉴和推广先进的筛查方法和经验。

3.建立新生儿疾病筛查档案,对筛查结果进行长期的跟踪和分析。

定期总结和评估筛查工作的效果和成果,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新生儿疾病筛查》课件

《新生儿疾病筛查》课件

筛查结果的告知与沟通
结果告知
筛查结果出来后,医疗机构应及时告知 家长,对异常结果进行解释说明,并提 供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建议。同时,应 向家长说明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和注意事 项。
VS
沟通技巧
医疗机构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用通俗 易懂的语言向家长解释筛查结果,避免使 用专业术语,以免引起家长不必要的恐慌 和误解。
详细描述
先天性听力损失是由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听力器官发育不全或功能障碍。新 生儿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并采取干预措施,通过佩戴助听器、语言训练等手段,可以帮助
宝宝建立正常的语言能力。
其他遗传代谢性疾病
总结词
除了上述疾病外,还有许多其他遗传代谢性疾病需要关注。
详细描述
遗传代谢性疾病是一类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其种类繁多,表现各异。新生儿筛查可以发现多种遗传代谢性疾 病,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疾病对宝宝的影响。
苯丙酮尿症
总结词
这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 导致苯丙氨酸代谢障碍。
详细描述
苯丙酮尿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苯丙 氨酸不能正常代谢。新生儿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并限制苯丙氨 酸摄入,通过特殊饮食和补充维生素等治疗,可以预防智力 障碍等严重后果。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提高治愈率
早期诊断和治疗某些疾病可以提高治 愈率,减少疾病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 。
筛查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新生儿疾病筛查起源于20世纪60 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 成为全球范围内普遍开展术的不断进步,筛查 的指标和疾病种类不断增加,筛 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不断提高
目的
新生儿疾病筛查旨在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治疗,以降低疾病对婴 幼儿健康的影响,提高治愈率,减少家庭和社会负担。

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

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

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一项重要的健康保障措施,旨在早期发现婴儿可能存在的遗传性、代谢性等疾病,并及时进行干预治疗,以确保其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筛查的意义、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筛查的意义婴儿时期是人体发育最快的阶段,也是各类疾病可能发生的高风险期。

通过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可以及早发现并预防这些潜在的疾病问题,为婴儿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

及早发现与预防不仅可以避免或减轻患儿和家庭的痛苦,还能够节省医疗资源、减少社会经济负担。

二、常见的新生儿疾病1. 遗传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是指由父母遗传给子代的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如地中海贫血、遗传性耳聋等。

这些疾病通过新生儿疾病筛查可以及早发现,并在早期进行治疗,以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

2. 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是指婴儿体内某一种代谢物质的合成、分解和转化等过程异常,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

例如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这些疾病如果没有及时干预治疗,会给婴儿带来严重的身体和智力损害。

3. 免疫性疾病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健全,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

一些重要的免疫早期干预如卡介苗接种、乙肝疫苗接种等,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感染发生。

三、预防措施1. 宣传教育对于准父母来说,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性是十分关键的。

相关机构可以通过家庭医生、医院和社区等多样化宣传途径,向准父母普及相关知识,提高筛查的认知度,以便婴儿能够尽早接受筛查。

2. 健康指导针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医生可以给准父母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

这包括了解孕期的重要营养需求、危险因素的避免、生活习惯的调整等,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患病风险。

3. 家庭监测定期进行儿童身体健康检查,并密切关注孩子是否出现疾病的症状。

如果家庭有遗传性疾病史,特别是近亲结婚,更应该密切监测婴儿的身体状况,及时做好应对措施。

结语: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保障婴儿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及早发现潜在疾病并进行干预治疗。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制度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制度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制度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对新生儿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测试,以早期发现和诊断潜在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其他慢性病。

这项工作的目的是尽早发现患病儿童,及时给予治疗和干预,以减少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和对患儿的影响。

对于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来说,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要建立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规定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范围、内容和要求。

同时,明确医疗机构、医生和护士的职责和义务。

只有在法律法规的保障下,才能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执行和管理的规范性。

其次,建立统一的疾病筛查项目及技术规范。

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

这些项目应覆盖常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脑外伤、听力障碍等,并结合国内外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确保筛查项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同时,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明确操作流程、质量控制要求等。

通过统一的项目和技术规范,可以提高筛查工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患儿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还应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材料,向广大孕妇和家庭普及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加强医生和护士的培训和专业知识更新,提高他们的筛查技巧和诊断水平。

只有通过宣传和教育,大家才会重视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从而提高筛查工作的覆盖率和准确性。

最后,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监督和评估。

相关的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通过对医疗机构和专业团队的考核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责任和专业素质。

同时,要加强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的监测与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不断完善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制度。

总之,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制度的建立是保障新生儿健康和减少疾病的重要途径。

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统一的项目和技术规范、健全的机制、宣传和教育以及监督和评估的加强,可以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每个新生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新生儿筛查的名词解释

新生儿筛查的名词解释

新生儿筛查的名词解释
新生儿筛查是一种旨在通过检测婴儿体内的特定物质或特征,以早期发现并预防一些遗传病、代谢性疾病和其他潜在健康问题的方法。

这项筛查通常在婴儿出生后的前几天或几周内进行,以便尽早识别并治疗潜在的疾病,以确保婴儿获得最好的治疗和管理。

新生儿筛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遗传病筛查:通过检测婴儿的基因或染色体异常,以发现一些遗传性疾病。

例如,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通过检测婴儿的血液中苯丙酮酸的水平,可以早期发现并进行治疗。

2. 代谢性疾病筛查:通过检测婴儿的血液或尿液中的特定物质的含量,以发现一些代谢性疾病。

例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通过测量婴儿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以及早诊断并治疗。

3. 听力筛查:通过对婴儿的听力进行评估,以发现潜在的听力障碍。

例如,通过使用听力筛查仪器,医生可以检测婴儿对声音的反应,以确定是否存在听力问题。

新生儿筛查的目的是尽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在病情发展之前进行干预和治
疗。

这样可以提供更好的健康管理和治疗,以确保婴儿能够顺利成长和发育。

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

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

随访与管理
定期随访
对确诊患儿进行定期随访,了解 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为后续治
疗提供指导和支持。
健康管理
建立健康档案,对患儿进行系统 的健康管理,包括饮食、运动、
药物治疗等方面的指导。
预防措施
向家长宣传相关疾病的预防知识 和措施,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03 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病种与 标准
筛查的病种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新生儿苯丙酮尿症
隐私保护
新生儿及家庭的隐私信息应当严格保 密,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法律问题
立法保障
规范操作
国家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新生儿疾 病筛查的管理办法、责任主体和法律责任 。
筛查过程应遵循医疗规范,确保筛查结果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误诊和漏诊。
侵权责任
执法监督
因筛查导致的医疗损害,医疗机构应承担 相应的赔偿责任。
听力障碍
筛查的病种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神经管缺陷
筛查的病种
01
02
21-三体综合征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03
地中海贫血
04
其他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听力障 碍
筛查的标准与流程
01
02
03
04
采集足跟血
新生儿出生72小时后,由专 业医护人员采集足跟血样。
检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荧光法等检 测技术进行血液样本检测。
制作通俗易懂的内容
02
将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公众更好地理解新生儿
疾病筛查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
开展公益活动
03
组织公益活动,如免费筛查等,吸引公众参与,提高公众对新
生儿疾病筛查的关注度。

新生儿疾病筛查总结

新生儿疾病筛查总结

新生儿疾病筛查总结
第11页
新生儿疾病筛查总结
经典症状
多数患儿常在出生六个月后出现经典症状: (1)特殊面容和体态 头大、颈短、皮肤粗糙、面色苍黄、毛发稀 疏、无光泽、面部黏液水肿、眼睑浮肿、眼 距宽、鼻梁低平、唇厚、舌大而宽厚、常伸 出口外。患儿身材矮小,躯干长而四肢短小, 上部量/下部量>1.5,腹部膨隆、常有脐疝。
新生儿疾病筛查总结
第3页
新生儿疾病筛查总结
遗传代谢病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
第4页
遗传代谢病筛查
苯丙酮尿症 先天性甲状腺功效低下
新生儿疾病筛查总结
第5页
苯丙酮尿症(简称PKU)
苯丙酮尿症是一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在我国新生儿苯丙酮 尿症发生率为万分之一。 正常人肝脏里有一个特殊酶,它能把食物里苯丙氨酸羟化酶转化 为身体必需营养成份。苯丙酮尿症患儿肝脏里,缺乏这种酶,原 本应被转化成营养成份苯丙氨酸不能正常代谢,却转化成一个有 害物质一苯丙酮酸,在血液中堆积,造成人体器官受损,尤其是 大脑,严重地影响婴儿智力发育,最终造成智力残疾。 假如能及早发觉,及早采取低苯丙氨酸奶粉替换普通婴儿奶粉或 母乳,可防止体内苯丙氨酸堆积,从而阻止大脑损害。
新生儿疾病筛查总结
第6页
苯丙酮尿症症状
患儿在新生儿期和婴儿早期多无任何异常,症状随生长发育逐步出现,而 且多为不可逆转脑损伤。通常在3-6个月时始初现症状。1岁时症状显著,有时 有癫痫发作。
1、出现喂养困难、呕吐、表情呆滞、烦躁不安和易激惹等症状, 2、头围较小,在出生时头发尚黑,生后数月因黑色素合成不足,头发由 黑色逐步变为棕色或黄色,虹膜颜色变浅; 3、皮肤逐步变白,多数患儿面部湿疹样皮疹; 4、尿及汗液有特殊霉味或鼠尿样臭味; 5、生后3个月表现生长发育落后和智力低下,逐步加重,半数以上病例 IQ<35,仅5%患儿IQ>68。年长儿约60%有严重智能障碍。

新生儿疾病筛查实施方案

新生儿疾病筛查实施方案

新生儿疾病筛查实施方案第1篇新生儿疾病筛查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的为保障新生儿健康,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实施方案。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预防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之一,旨在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新生儿疾病致残率及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二、筛查范围与对象1. 筛查范围: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2. 筛查对象:出生后48-72小时之内的新生儿。

三、筛查项目1. 常规筛查项目:苯丙酮尿症(PKU)、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

2. 推荐筛查项目: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可增加听力障碍、先天性心脏病等筛查项目。

四、筛查方法与流程1. 筛查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干血斑法进行苯丙酮尿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筛查。

2. 筛查流程:(1)新生儿出生后48-72小时内,由接生单位负责采集足跟血。

(2)将采集到的血样送至具备资质的筛查中心进行检测。

(3)筛查中心在收到血样后,于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并将结果反馈至接生单位。

(4)接生单位将筛查结果告知新生儿监护人。

(5)对筛查结果异常的新生儿,及时进行复查和确诊。

五、质量控制1. 设立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筛查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

2. 定期对筛查中心进行质控考核,包括设备校准、实验方法、人员培训等方面。

3. 建立健全筛查数据上报和统计分析制度,提高数据管理水平。

六、诊断与治疗1. 对筛查结果异常的新生儿,及时进行复查和确诊。

2. 确诊患儿应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跟踪随访。

3. 建立多学科合作机制,为患儿提供综合治疗和康复服务。

七、宣传与培训1. 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认识和重视。

2. 定期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筛查技术水平。

八、政策支持与保障1. 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投入,保障筛查工作顺利开展。

2. 建立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筛查数据共享。

新生儿疾病筛查ppt课件

新生儿疾病筛查ppt课件

早期诊断和治疗某些疾病可以提高治 疗效果,减少治疗难度和费用。
筛查的流程与步骤
采集足跟血
在新生儿出生72小时后,采集 足跟血用于检测。
检测指标
检测新生儿是否患有先天性或 遗传性疾病,如先天性甲状腺 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等。
报告与反馈
检测结果将在数天内反馈给家 长,如有异常情况,医疗机构 将及时联系家长进行进一步诊 断和治疗。
对于筛查结果异常的宝宝,家长需保 持冷静,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 。
筛查结果的解读与建议
准确解读
家长应准确理解筛查结 果,如有疑问可向医生
咨询。
遵循医生建议
根据医生提供的建议, 采取相应的治疗或干预
措施。
预防措施
了解可能存在的疾病风 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 施,降低宝宝患病风险

及时复查
对于筛查结果异常的宝 宝,应按照医生要求及 时复查,以便早期发现
总结词
除以上几种筛查方法外,还有其他的筛查方法如心脏超声 、骨密度检测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除了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听力筛查、视网膜病变筛查等 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筛查方法可用于新生儿疾病筛查。 例如心脏超声可以检测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骨密 度检测可以评估新生儿的骨骼健康状况,及早发现骨骼发 育异常或骨质疏松等疾病。这些筛查方法对于全面评估新 生儿的健康状况和早期发现潜在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通过筛查,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 和治疗,降低患儿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生 存率。
筛查的重要性
预防并发症
早期发现和治疗某些疾病可以预防并 发症的发生,如智力低下、生长发育 迟缓等。
提高治疗效果
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新生儿疾病筛查主要内容

新生儿疾病筛查主要内容

新生儿疾病筛查主要内容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对新生儿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健康检查,旨在及早发现和诊疗新生儿可能存在的疾病和异常情况,以达到早期预防、及时治疗、降低残疾率和死亡率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主要内容。

1.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基础内容,通过观察和测量新生儿的身体各个方面的指标,如体重、身长、头围等,以及对外貌、运动、反射、皮肤、呼吸、心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体格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新生儿是否有发育异常、先天畸形以及其他疾病的迹象。

2.心脏听诊新生儿常见的心脏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杂音等,通过心脏听诊可以发现心脏畸形和心脏功能异常的征兆,及早诊断并给予适当的治疗。

3.大脑听觉筛查大脑听觉筛查是一种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方法。

它通过在新生儿入院后的48-72小时内进行,通过在婴儿耳朵中放入耳机,播放特定声音并记录听觉电位,以评估新生儿听力的正常程度。

4.代谢性疾病筛查代谢性疾病筛查是对新生儿进行血液检测,以检测是否存在代谢性疾病。

代谢性疾病是一类由于遗传缺陷导致的物质代谢异常的疾病,如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

通过早期检测和治疗,可以避免或减轻这些疾病的严重后果。

5.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新生儿疾病筛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根据国家的免疫规划,新生儿需要接种不同的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等,以预防常见的传染病,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6.眼底检查眼底检查是用来筛查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方法。

此类病变包括视网膜杯盘萎缩、屏障血管疾病等。

眼底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这些病变,及时干预治疗,以避免对婴儿视力产生不良影响。

7.耳朵检查耳朵检查主要是通过观察外耳道和鼓膜,检查是否有先天性耳朵畸形或感染等问题,发现耳聋等听力障碍,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8.血型鉴定新生儿血型鉴定是为了及早了解新生儿的血型,防止出现溶血病的风险。

根据父母的血型,医生可以预测新生儿患溶血病的可能性,并通过适当的预防措施来保护婴儿健康。

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制度

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制度

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及时发现、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常见疾病,提高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和生存率,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范围本工作制度适用于妇幼保健院所有接待新生儿的科室和医务人员。

三、工作内容1.完成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包括先天性听力障碍、苯丙酮尿症、甲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常见疾病的筛查。

2.在新生儿接生后的48小时内,由相关医生或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疾病的筛查。

3.筛查时,要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指标的测量,以及外部特征的观察。

4.对于筛查结果异常的新生儿,应立即通知儿科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5.对于患有先天性疾病的新生儿,要及时向家长和监护人提供相关知识和指导,包括饮食、生活习惯、治疗和康复措施等。

四、工作流程1.接生后的48小时内,由医生或技术人员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2.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观察外部特征。

3.根据筛查结果,记录在新生儿筛查工作登记表中。

4.对于筛查结果异常的新生儿,立即通知儿科医生开展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5.儿科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向家长和监护人提供相关知识和指导。

6.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随时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并进行及时的记录和通知。

7.患儿康复期间,医务人员要定期追踪和评估患儿的病情,并根据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指导。

五、工作责任1.科室负责人负责指导和监督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开展。

2.医生和技术人员负责参与筛查工作,并保证筛查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儿科医生负责对筛查结果异常的新生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4.家长和监护人负责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按照医生和护士的指导进行饮食、生活习惯和康复措施的实施。

六、工作评估1.审核筛查工作登记表,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定期制作工作报告。

2.进行内外部评估,对工作进行监督和改善。

七、工作要求1.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本工作制度的要求开展筛查工作,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

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
生儿及其家庭信息的保密性,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信息保密措施
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保障新生儿疾病筛查数据的存储和使用安全。
数据安全保障
06
新生儿疾病筛查现状与展望
国内外筛查现状比较
国内新生儿疾病筛查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逐步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
国内外在筛查技术、政策法规、公众认知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需加强交流合作。
检测过程
对检测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定期校准仪器、检测试剂的质量验证等,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质量控制
VS
对检测结果进行专业分析,对异常结果进行判断和解释,同时进行疾病风险评估。
报告发放
将分析结果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发放给筛查对象,同时提供相应的诊疗建议和治疗方案等。
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与报告
03
异常结果复核
对异常结果进行复核,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质量控制与保证
实验室检测结果异常时,应立即通知临床医生或相关人员。
异常结果通知
对异常结果进行分析,必要时进行复查或进一步检查。
异常结果处理
对异常结果进行随访,了解患儿的治疗情况及预后。
随访
异常结果处理与随访
04
新生儿疾病筛查病例管理
病例登记与随访
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
采血时间、采血方法、采血量、抗凝剂使用等。
标本采集
采用何种检测方法,如干化学法、酶联免疫法等。
检测方法
检测哪些疾病,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苯丙酮尿症等。
检测范围
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
室间质评
参加权威机构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室内质控
每次检测需同时进行室内质控品的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疾病筛查百科名片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对每个出生的宝宝,通过先进的实验室检测发现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从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宝宝因脑、肝、肾等损害导致智力、体力发育障碍甚至死亡。

目录意义历史程序1. 标本采集2. 实验室检测3. 质量控制与病例追踪答疑意义历史程序1. 标本采集2. 实验室检测3. 质量控制与病例追踪答疑展开编辑本段意义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诊疗技术的提高,新生儿死亡率逐渐降低,而死亡原因中占最大比例的就是先天缺陷。

临床上每一百个新生儿约有4-6个有先天缺陷,这些缺陷有一些全然是由遗传因素所引起,包括单一基因异常及染色体异常,另一些则是受到遗传及环境的多因子异常。

有部分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在疾病早期往往症状不明显,可是一旦发病不是危及生命,就是造成智力或机体永久性的损伤,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一辈子遗憾和负担。

为使出生缺陷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有效的控制。

医学界在疾病早期没有症状的时候,就能将患儿检查出来,而开展了一系列方法,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就进行检查,这就是我们现行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根据我国《母婴保健法》要求至少开展先天性甲低(简称CH)和苯丙酮尿症(简称PKU)两项筛查。

CH和PKU患儿在出生新生儿疾病筛查不容忽视后往往缺乏疾病的特异表现,一般要到6月龄才逐渐出现固有的临床症状,并日趋加重,然而,一旦出现了疾病的临床症状,表明疾病已进入了晚期。

即使治疗,治疗低下也难以恢复;相反,若能在出生不久发现疾病,确诊治疗,那么极大多数患儿的身心将得到正常的发育,其智力亦可达到正常人的水平。

新生儿疾病筛查,就是用一种尽可能简单的方法,对全部的新生婴儿进行普查,以期及早发现CH和PKU患儿,确诊后给予有效的治疗,从而保证了患儿的健康成长,疾病的疗效和预后如何,完全取决于确诊和治疗的早晚。

据报道,CH患儿如能在出生3个月内得到确诊和治疗,80%以上的患儿智力发育正常或接近正常。

PKU患儿如能在生后3个内开始治疗,其智力发育大多在正常水平上,3个月~1岁开始治疗,其智商(IQ)多在60以上(IQ90以上为正常),如患儿于1岁后开始治疗,其IQ往往在60以下。

有人报告,PKU患儿在1个月内接受治疗,可不出现智力损害,半岁开始治疗,智力可接近正常,1岁以后开始治疗,IQ常在50以下。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有一PKU患儿,在出生15天开始接受治疗,三年后IQ为94;另一PKU 患儿于6月龄开始治疗,至8岁半时(小学三年级学生),IQ仅为73。

如果PKU 患儿未经治疗,95%的智力呈重度或极重度损害,而这种脑损害又是不可逆的。

由此可见,从中可看到新生儿疾病筛查对出生人口素质提高的重要意义。

编辑本段历史自从1934年挪威生化学家、医生佛伦(Folling)首次报告PKU以来,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对PKU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对该病的发病机制、遗传背景、治疗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

1953新生儿疾病筛查年,西德Bickel教授的研究证明,用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PKU,能有效地改善患儿的预后。

1961年,美国Guthrie教授成功地开发了干燥滤纸血片中苯丙氨酸(PA)半定量法——细菌增殖抑制试验(BIA法),使PKU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960~1963年,Guthrie 教授创立了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枫糖尿症、同型胱氨酸尿症等疾病的筛查。

CH的筛查,Dussault于1993年首先在北美用滤纸血斑放射免疫法检测4-7天的新生儿末梢血中的甲状腺素(T4),1975年Lrie和Naruse等用滤纸血斑测定促甲状腺素(TSH)进行CH的筛查,此后,CH的筛查在美国各州、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迅速开展。

在亚太地区,日本于1966年开始了有关新生儿疾病的研究,并从1977年起,全国普及了PKU筛查,其筛查覆盖率始终保持在100%,同时,率先进行了CH的非放射性筛查法——TSH的酶联免疫测定法,至1983年,全日本已筛查出CH病例400例。

我国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起步较晚。

1981年,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左启华教授对全国11个省市20万新生儿进行了筛查,结果共发现PKU患儿12例,其发病率为1/6500。

自1989年起,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省市逐步开展了PKU 和CH常规筛查。

1994年国家颁布的《母婴保护法》中已明确提出“逐步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条文,使新生儿疾病筛查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目前,我国已有27个省市、81个实验室开展了新生儿PKU和CH等疾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治疗PKU的奶粉也已解决。

但从总体来说,我国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还比较落后,全国每年出生2100万活产儿,仅有54万接受这一筛查,覆盖率只有2.5%,仍有很多患儿因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而留有严重的智力残疾,严重影响了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

编辑本段程序筛查程序标本采集采取新生儿的血标本是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第一步,也是筛查工作最基本、最关键的第一步,与筛查工作的质量息息相关。

血标本的采集对象:系医疗机构或卫生院降生的全部活产婴儿。

血标本采集方法:为国际上统一的Guthrie法,即使用特定滤纸采取合适的血斑、干燥后,尽快送至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检测。

采血滤纸:采血滤纸必须与标准滤纸一致,为一质地、厚度、吸水性、渗水性等相当均一的特制纯棉优质滤纸。

由于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一次性检查,且用微量分析法进行检测,精确度和灵敏度的要求相当高,因此,滤纸的选择不可小视。

现在,多数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选用的滤纸是国际上认可的美国Schleicher& Schuell 903特种滤纸,既保证了筛查的质量,又具与国际筛查质料的可比性。

采血时间:采血应当在婴儿出生72小时并吃足6次奶后,进行,否则,在未哺乳、无蛋白负荷的情况下容易出现PKU筛查阴性。

此外,在婴儿出生72小时后采血,可避开生理性TSH上升时期,,减少了CH筛查的假阳性机会,并可防止TSH上升延迟的患儿产生假阴性。

因各种原因提前出院、转院的婴儿,不能在72小时之后采血的,原则应由接产单位对上述婴儿进行跟踪采血,提高筛查的覆盖率,但时间最迟不宜超过出生后1个月。

采血部位:多选择婴儿足跟内侧或外侧。

其方法是:按摩或热敷婴儿足跟,使其充血,酒精消毒后用一次性采血针穿刺,深约3毫米,弃去第一滴血后将挤出的血液滴在特定的滤纸上,使其充分渗透至滤纸背面。

要求每个婴儿采集3个血斑,每个血斑的直径应≥10毫米。

血标本的保存与递送:将合格的滤纸血斑平放在市内清洁处,使其自然晾干,后装入塑料袋内,并置4℃冰箱中保存,每周一次将血标本送相应的市(地)、县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中心验收并保存,市、县中心则每7~10天将滤纸血斑邮寄给省中心检测。

采血卡片的填写:应在采血卡片上逐项填写所有项目,不能漏项。

字迹要清楚,文字要规范。

血标本和采血卡片验收:为明确职责,把好质量关,各级均应做好滤纸血斑和采血卡片的验收工,即采血单位的质控员、市(县)中心、省中心都要对递送上来的采血卡片和滤纸血斑质量进行验收、签名,以及负责。

有不合格的应返工重来,决不含糊。

整中心将不定期编印《新生儿疾病筛查动态》,介绍各地筛查工作情况,包括滤纸血斑和采血卡片的合格率、筛查率、筛查工作中的经验或教训以及在筛查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好人好事等等,交流经,相互学习,扎扎实实地把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搞好。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是整个筛查工作的中心环节,对新生儿疾病起这决定性作用。

标本验收中心实验室由专人负责验收递送上来的每一标本的质量是否合格。

合格的标本编号后马上进行检测,不合格的标本则通知相应的市、县管理中心重新采集。

中心还将每核对各采血单位的产数,计算出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覆盖率。

检测项目应用国际上目前最先进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检测的项目:CH筛查检测TSH;PKU筛查检测PA的浓度。

为保证检测质量,检测由专人负责进行。

对检测结果为阴性的,一般不通知市、县管理中心,对阳性可疑病例,则进行复查,若仍为阳性,就反馈到市、县中心,市、县中心要配合做好阳性病例的召回(或追访)、复查和确诊工作。

质量控制与病例追踪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一次性普查,责任重大,为此质量的控制显得十分重要。

在整个筛查过程中,滤纸的选择、血样的采集、采血卡的填写、血样的递送、试剂的选择、检查技术的控制以及结果的判断等各个方面都应严格把好质量关,并建立相应的网络进行督察。

凡实验室检测异常或可疑病例,要及时复测,复测仍阳性的,则召回婴儿进行确诊检查。

确诊后的患儿要及时给予长期、正确的药物治疗或饮食控制,以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社会效果。

编辑本段答疑1.为什么要参加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一种简易、快速和廉价的血斑试验。

通过这种筛查可以及早发现孩子是否患有先天性遗传病,并进行及时的治疗,使其健康成长。

2.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一种新的防治措施吗?早在1962年,美国就开始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通过这种手段可检查的疾病越来越多。

我国现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的一大举措,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夫妇的良好愿望,理应受到大家的支持和合作。

3.新生儿疾病筛查可以检查多少种疾病?一般而论,新生儿疾病筛查可以检查30多种遗传病,具体病种因筛查地区不同而异。

但根据我国的《母婴保健法》明确指出:“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开展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等疾病的筛查,并提出治疗意见”。

在有些地区还开展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筛查工作。

虽然这些遗传病多数是少见的,但可严重危害健康,轻者影响发育或引起智能低下,重者导致死亡。

4.新生儿疾病筛查以什么时间采血最佳?采血应当在婴儿出生72小时并充分哺乳后进行,否则,在未哺乳、无蛋白负荷的情况下容易出现PKU筛查的假阴性。

此外,在婴儿出生72小时后采血,可避开生理性TSH上升时期,减少了CH筛查的假阳性机会,并可防止TSH上升延迟的患儿产生减阴性。

因各种原因提前出院、转院的婴儿,不能在72小时之后采血的,原则应当接产单位对上述婴儿进行跟踪采血,提高筛查的覆盖率,但时间最迟不宜超过出生后20天。

5.孩子出生后看起来很健康,这样还有必要参加新生儿疾病筛查吗?是的,有必要。

这是因为大多数患有先天性遗传病的婴儿往往在筛查前缺乏其特异性表现,一般要到6个月后才出现疾病固有的临床症状,并日趋加重,所有的一切将无法挽回。

因一旦出现疾病的临床症状,表明疾病已进入晚期,即使治疗,智力低下也难以恢复;相反,若能在出生不久发现疾病,确诊治疗,那么,极大多数患儿的身心将得到正常的发育,其智力亦可达到正常人的水平。

6.在家庭中一向没有先天性遗传病的子女,还有必要参加新生儿疾病筛查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