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策略和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的难点:评价本身的科学性,如评 价标准制定、作业设计、命题设计、课堂评 价量表的开发等的科学性问题。
课前、课中、课后要反思的问题:
(1)课前:现在学生会什么?我准备教会学生什 么?我准备怎么教?我准备让学生怎么学?
(2)课中:学生学会了吗?证据是什么?学生没 有学会,为什么?怎么补救?
(3)课后:学生较之前能做什么?学生在学科经 验(知识和技能)上有什么变化?学生在生活经验上 (学科价值)上有什么变化?
3.在地球仪或经纬网图上说出经度划分方法, 指出东西半球,读出(标注)经线的度数。
《经线和经度》学习目标: 导教、导学、导测评
1.在自制地球仪上绘制经线,说出经线的概念。
2.观察地球仪,说出经线的特点,并和纬线对比, 区分经纬线。
3.在地球仪上找到并标出本初子午线,区分东、 西经度。 [重点]
4.小组合作,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 标出东西半球。[难点]
2016——2017学年郑州市教研工作的重点 通过项目驱动,提升教研品质
1.通过课堂达标评优活动,落实教学评一致性思想。
2.构建学科知识地图,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3.开展教研合作体主题教研,进行指向问题解决的教 研活动。
4.建立学科课程研究基地,基于学校、学科、教师成 长,进行课堂观察、课题研究等专题活动。
C、D处地形部位 的名称。 (2)①、②处的
山 山顶 谷
海拔各是多少? (3)E山顶的海 拔大约是多少?
400~500米
100 山 脊
(4)最可能在哪 个部位能找到河
流? B
2.读图,登山活动中,从A点爬到山顶C,和从B点 爬到山顶C,哪条线路更省力?说出判断理由。
从A点爬到山顶C更省力
AC沿线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BC沿线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1.材料准备 大土豆,水果刀,尺子,纸,笔
2.绘图步骤 (1)用水果刀将大土豆从中间剖开; (2)取其中一半,用水果刀沿水平方向将土豆切
割成厚度相同的三片; (3)中心点和方向不变,在纸上沿土豆片边缘描
画出一条闭合的曲线。(从下往上依次取第一片、第二 片、第三片,依次画出闭合曲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由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 ——由教学目标转为学习目标
教了,不等于学了 ——寻找“学了”的证
据 学了,不等于学会了 所教即所评—,—所寻学找即“所学教会,了所”学的即证所据评
教——学——评一致性



教师的教 学活动
学生的学 习活动
对课堂教学 的评价
所教即 所评
所学即 所教
所学即 所评
课程标准
一、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和方法 细化解读课标,分解内容标准,制定学习目标 1.认识内容标准的句型结构 2.学会分解内容标准的技术路径 3.叙写可操作、可测量的学习目标
课标内容标准: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 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1.认识内容标准的句型结构 行为条件:运用地球仪; 行为动词:说出 核心概念:地球仪,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例: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 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目标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教学实施观察量表1(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问题设置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目标 问 匹配 题 性指
向 性
问题 候 认知 答 水平 时

教师 建议 理答
教学实施观察量表(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看书回答:图中的500米、1000米、1500米各表示什么?


拔 海拔(绝对海
对 高
拔):地面某

一地点高出海
平面的垂直距

离。

如何把看到的山体的海拔、山峰、山脊、 山谷、陡崖、缓坡、陡坡、河流等信息转绘 到地图上?
任务2:画山识山——用半个土豆作为山 体模型,绘制等高线,转绘山体等高线地形图。
2.在地球仪或经纬网图上说出纬度划分方法, 指出南北半球,读出(标注)纬线的度数。
3.在地球仪或经纬网图上说出经度划分方法, 指出东西半球,读出(标注)经线的度数。
课标内容标准: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 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学习目标:
1. 在地球仪上指出经线和纬线,比较经线和 纬线的区别。
2.在地球仪或经纬网图上说出纬度划分方法, 指出南北半球,读出(标注)纬线的度数。
教学设计的策略和方法
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赵丽霞
2016年10月
2016——2017学年郑州市教研工作的重点 通过项目驱动,提升教研品质
1.通过课堂达标评优活动,落实教学评一致性思想。
2.构建学科知识地图,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3.开展教研合作体主题教研,进行指向问题解决的教 研活动。
4.建立学科课程研究基地,基于学校、学科、教师成 长,进行课堂观察、课题研究等专题活动。
5.观察地球仪,归纳东西经度的变化规律,并在 经纬网图上准确读出某地的经度。 [重、难点]
目标的制定与叙写勘查量表
课标
陈述
目标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行为条件 恰当 缺失
行为动词 具体 模糊
核心概念 表述 明确 笼统 准确
混乱
二、教学实施的策略和方法
2.学会分解内容标准的技术路径 构建核心概念认知结构,选择必要的行为条件,确 定合适的行为动词。
3.叙写可操作、可测量的学习目标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核心概念,三维目标一致叙写, 通过…… ,学会……,提高…… 。
课标内容标准: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 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学习目标:
1. 在地球仪上指出经线和纬线,比较经线和 纬线的区别。
问题内 活 动内 目标匹 活动形 活动结果 教师 建议


配性

展示
理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标1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目标2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目标3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活动1 活动2 活动3 活动1 活动2 活动3 活动1 活动2 活动3
三、评价任务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确定评价方式,设计评价任务,制定评 价标准,寻找学生“学了”和“学会了”的 证据,以评价驱动教学。
单位: 米
任务3:读图识山——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总结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山峰等高线特征: 1.等高线形状 闭和 ; 2.等高线数值中间 高 , 四周 低 。
山脊 山脊等高线特征: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等高线数值 低处凸出。
山谷 山谷等高线特征: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等高线数值 高 处凸出。
陡 崖
陡崖等高线特征: 相交、重叠
观察:AC坡与EF坡,哪个坡度较缓,哪 个坡度较陡?
E A
C
F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缓坡处的等高线
较 稀疏 ,陡坡处的等
C
A E F 高线较 稠密。(稀疏
或稠密)
板书小结:和学生一起画等高线地形图 判读的思维导图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A、B、


200
5.采用听评课+讲座形式,深入学校进行教学诊断, 促进教师成长。
6.开发考试成绩分析系统,科学进行学业质量分析, 改进教学。
THE END Thank You !
2.画山识山:借助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并说 出等高线的概念和特点。
3.读图识山: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 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总 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任务1:看山识山——说出不同的山体部位的名称
山 峰
山 脊
山 谷
河流、 道路
陡 崖




说出不同的山体部位的名称 山谷 山脊 山峰
教——学——评一致性 解读课标,上明白课 分解课标,上有效课
基于 标准 的教 学
郑州课堂教学设计的特色
1.基于课程标准整合教学资源; 2.分解内容标准,制定学习目标; 3.依据学习目标,制定评价方案; 4.依据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包括教 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 5.评价介入教学过程,寻找学生“学 了”“学 会了”的证据,评价驱动教学。
目标达成度观察量表
目标
学习 内容
评价任务
评价 方式
评价 明确性 内容 合理性
目标1
目标达成度
检测
学生 数
初步
达成 度
补 救 措 施
最终
达标 度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课例:《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程标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 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学习目标:
1.看山识山:在山体景观图上,说出不同的山体 部位的名称,区分海拔与相对高度。
看书回答:什么是等高线?等高线有什么特点?
把地面上海拔相等的各点连结成线,叫做等
高线。
500
400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 拔 相等;
300 200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相
100邻两条等高线的差 相同 。
12..指计出算图相中邻300的两240000一条5010处等00 错高误线。 的差值。 3.估算山峰的海拔。
5.采用听评课+讲座形式,深入学校进行教学诊断, 促进教师成长。
6.开发考试成绩分析系统,科学进行学业质量分析, 改进教学。
教学设计的策略和方法
核心问题:教什么?怎么教?教会了吗?
乱象:目标与课标两张皮、目标与教学两 张皮、评价与教学两张皮
对策:基于课程标准,追求教——学—— 评一致性。
具体做法: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分解内容 标准,制定学习目标;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设计和教学评价。
依据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和 学生活动,每一条目标都通过具体的教学环节 来落实,每一个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都指向具 体的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没有无效环节, 优质高效。
1.关注教学思想 第一步:剥去课堂的浮华,关注教学设计和实施 的有效性。即关注目标和教学环节设计的匹配性和一致 性;关注设关注计和实施的合理性一致性。 第二步:关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艺术性。 2.关注效益,关注效果。 下课针对目标测评,看看目标到底达成没有。留下 几个学生测评,反推效果,看看目标是否符合学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