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回归教育本质
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质
标题:《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质》摘要:我觉得不管什么样的教育改革模式和经验,只要是成功了的,他们在本质上并无什么特别,无非是吻合了教育的规律而取得了成功。
不断改革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求知者获取知识的快乐兴趣,期待和想象。
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求知的主动性和内在潜力,这可能才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改革,也才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本质和真的要解决眼前的教育教学问题。
实现教育理想回归教育本质,就必须守望教育理想,有宽广的胸怀,开阔的远见和高度的良知的人,这是我们教育的脊梁。
关键词:教育、本质、规律。
正文: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质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着,各个层面都在积极的探索。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许多新的教学改革模式和经验正在应运而生,甚至给人一种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感觉。
在这种教育变革与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洪流中,如果不及时分析形式,澄清思想,每个人都难免会迷失方向,失去自我。
在教育变革的征途中便会变得亦步亦趋故步自封。
也正是如此,我们经常是慕名去先进学校取经,兴冲冲而去,学习参观之后却又图带感伤和羡慕失落而归。
我们终究还是搞不清该如何学习先进,应该学习先进者的哪些东西。
其实,在学习教育改革先进者之前,我们必须搞清楚为什么要改革?和改革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两个问题。
如果搞清楚了这两个为什么,在学习课改先进的过程乃至整个课改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或许就可以或多或少地避免和尽量少的重复与狗熊争棒子和邯郸学步一样的故事。
我觉得不管什么样的教育改革模式和经验,只要是成功了的,他们在本质上并无什么特别,无非是吻合了教育的规律而取得了成功。
近年来,走在全国课改和教改前列,确立了一些成功学校,在全国教育系统一些权威报刊专门介绍过的,诸如河北的衡水中学,山东的杜廊口学校等等,与其说这些学校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极大成功的典型,不如说他们是按教育规律教学活动取得明显成效的代表。
就说近年来有中国教育报等权威报刊先后报道在全国教育系统都吵得很热的山东杜廊口学校,他的改革成功就是吻合了教育的规律而取得了成功的最好证明。
回归教育本质
回归教育本质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意义 (4)二、教育本质的探讨 (5)2.1 教育的定义与内涵 (7)2.2 教育的本质特征 (7)三、回归教育本质的重要性 (8)3.1 回归教育本质对提升教育质量的意义 (10)3.2 回归教育本质对满足社会需求的贡献 (11)四、如何回归教育本质 (12)4.1 转变教育观念 (13)4.2 创新教育模式 (14)4.3 提升教师素质 (15)五、回归教育本质的挑战与对策 (17)5.1 面临的挑战 (18)5.2 应对策略 (19)六、结论 (20)6.1 回归教育本质的成果展示 (21)6.2 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展望 (23)一、内容简述回归教育本质是指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重新审视和定位教育的核心价值和目标,强调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这一理念主张摒弃过于功利化和应试化的教育倾向,恢复教育的本源意义,使教育真正成为促进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公平与质量:追求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提高教育质量,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强调教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回归教育本质的理念是为了让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教育真正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教育作为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教育正逐渐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
教育的原点育人
教育的原点育人一、概述教育的原点育人,是指教育应回归其最本质、最原始的目的,即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革,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教育的核心任务始终未变,那就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扎实学识、健康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人。
教育的原点育人理念强调,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是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升。
它要求教育者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个性化的教育路径。
同时,教育的原点育人还强调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自身的最大潜能。
实现教育的原点育人需要教育者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
同时,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只有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原点育人目标,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品德、既有能力又有情怀的新一代青少年。
1. 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承载着塑造未来、传承文化、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使命。
从古至今,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教育始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动力。
在现代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更是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教育对于个体成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格的塑造、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通过教育,个体能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教育成为了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一方面,教育能够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教育还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打破阶层固化,为弱势群体提供上升通道,维护社会稳定。
教育的原点在于育人,即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个体。
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回归教育本质》读后感
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回归教育本质》读后感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回归教育本质》读后感因为参加了我校一次教师研讨读书会,讨论的中心话题同样围绕一本书--教育是没有用的吗?这本《教育是没有用的》书是全国100所知名中小学校长联名推荐老师阅读,在温州书城一度卖到脱销,而讨论会上也引发了我校老师们的激烈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好的学生不是学校教出来的,在学生成功的道路上,老师只是阶段性的领路人而已;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比教育更好的方式,去改变一个孩子的现在和未来。
带着研讨会上的激动和困惑,我回家坐下来重新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阅读着这本书,对书中林格先生提到的观点进行了深深地反思。
林格先生在开篇里提到:我走了很多学校,面对过数以万计的家长,有一个强烈的感觉,我们现在的老师和家长太累了。
我们的教育承担了不应由它来承担的过多的社会压力:升学、就业、致富、当官司、成名成家。
这些压力通过考试、升学的途径,全部加到了中小学生的和家长、教师的身上。
有一位全国着名的女老师对我说:“我们每天至少需要工作12小时以上,周末也基本上没有休息,没有时间与人交往,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朋友,连家庭都照顾不了,甚至性生活都不合谐。
”我听了很震惊。
很多人把原因全部归结到应试教育体制上去,我不赞同。
我认为解放老师和家长的出路在于转变观念,从教育内涵方面寻找突破口,才是正道。
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情是无条件保护甚至扞卫孩子的主动性,而不是控制它。
确实,现在我们对教育的期待,总是把与各种未来的名利之实捆绑起来了。
同样作为一名家长,我希望现在自己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让孩子以后享有更多的自由。
这种自由度体现在:自由的选择去做喜欢的事情;自由地选择自己生活的方式;自由地选择自己游走的空间。
而这一切自由的前提,是他要拥有足够的能量。
回归教育本质论尊重教育的旨归
回归教育本质:论尊重教育的旨归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教育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演变着。
在这一过程中,有时我们会忽略了教育的本质,为了种种其他因素而贻误了教育的发展。
因此,为了使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我们必须回归教育本质,重视教育的核心使命,尊重教育的旨归。
一、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可以简述为“培养人”。
教育是一种引导、指导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使人的整体能力得到升华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指路人,而学生则是自主发展的主体。
二、教育的核心使命教育的核心使命,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和思考,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能力,发掘其潜力。
三、尊重教育的旨归尊重教育的旨归,就是要敬重教育的本质和核心使命,努力让教育回归本真,摒弃那些对教育有害的因素,确保教师和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中来。
1、教育不能只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数字化、信息化和大数据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被数字化和信息化所影响。
一些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开始关注学生数量和学生限额,而忽视了教育的质量。
这样做的结果是,一些学校成天在选拔生源和统计数据上忙碌,忽略了教学质量的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学质量,避免宣扬“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而要鼓励灵活的,能够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和发展的教育模式。
2、教育不能有偏差,否则会影响未来发展一些教育机构的教学方法受到了某些理论和思想的影响,而追求特殊和个别化的教育方法。
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的成绩有明显的差异,一些学生的成绩非常好,而另一些学生则表现平淡,因此造成了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说不公平、不公正等等。
因此,我们必须尊重教育的平等原则,避免在教育过程中出现明显偏差,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接受教育。
转化“问题学生”应回归教育本质--爱
体现学生 的主体性 , 保护学生的 自尊心。然而 , 宽容 、 爱好并 不 代表放任 、 放纵 , 而是在蕴含无限期待 中教育学 生 、 感化学生。
在 问题学生的转化 过程 中 , 应当保持 足够 的爱 心 、 耐心 , 在 此过程 中, 爱是一种无穷 的力量 , 同时也是沟通 师生之 间思 想
了, 并 积极 参加体育球类运动。 一个学期过 去了 , 他现在的学 习 成绩 明 进步 , 行为习惯也变好 了, 并形成较强 的组织能 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领导 能力 。
、
了解 情 况
我找他原来 的班 主任了解 、掌握他 的一些 基本情况 和特 点, 包括他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家庭情况。 掌握第一手材料 , 做到 知根知底 , 为下一步与他 交流沟通做准备。
尺非一 日之寒 , 因此转化过程也非 一蹴 而就 , 需要 长期 的坚 持
和努力 。当前 的学生 , 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 尤其是 问题学生 , 其个 性更加鲜 明。基于这些 特点 , 笔者认为教师在转化工作中 应当给予他们更多 的耐心和帮助 , 欲速则不达。凡事都要有个
过程 , 要给问题学生一个再认识 、 再改过 的机会 , 有针对性地采
的桥梁和纽带 。 对于教师而言 , 只有满怀爱生之情 , 学生才会 向
教师敞开心扉 , 真正从 内心接受教师。 实践 中, 应 当善于捕捉问 题学生的闪光点 ,而且还要保持持之 以恒 的态度和思想准备 。
对于问题学生而言 , 虽 然 他 们 身 上 有很 多 不 良习 气 , 但 冰冻 三
二、 制 订 目标
从本 质上讲 , 教育坚持的是 以人为本 的原则 , 同时也是对
提出 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具体内容
提出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具体内容
“以本为本”是我国教育理念中的重要原则,强调教育应立足于根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而“四个回归”则是近年来提出的教育改革方向,旨在进一步强化教育的本质属性。
本文将详细阐述“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具体内容。
一、回归教育本质
1.立德树人:教育首要任务是培养具有道德品质、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公民,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2.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回归学术根本
1.学术诚信: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倡导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2.学术创新:鼓励教师开展学术研究,推动学术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回归师生关系
1.尊重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需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
四、回归家庭教育
1.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家庭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总结:
“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旨在强化教育的本质属性,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回归教育本质的思想总结
回归教育本质的思想总结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虽然教育形式和理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变,但其根本目标始终是促进人类智力、品德和创造力的提升。
回归教育本质的思想,是追求真正有意义的教育,超越功利和形式外在的追求,关注个体的发展和社会价值的传承。
本文将从教育的本质、回归教育本质的意义以及实践回归教育本质的途径等方面进行总结。
首先,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多元的,涵盖人的各个方面的发展。
回归教育本质就是回归这一初心,努力满足个体在认知、情感、道德和生活技能等方面的需求。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其次,回归教育本质对于教育的意义重大。
一方面,回归教育本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当前的教育往往过于注重分数和考试,导致学生对于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
回归教育本质可以通过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培养他们的快乐学习体验,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另一方面,回归教育本质有助于提升教育的社会价值。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回归教育本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最后,实践回归教育本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教育制度和政策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减少对分数和功利的过度追求。
其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
同时,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和专业能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家庭和社会也应该积极参与教育过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资源。
此外,教育评估和选拔机制也需要进行改革,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表现。
综上所述,回归教育本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回归教育本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提升教育的社会价值。
总结小学德育工作,回归教育本质
总结小学德育工作,回归教育本质2023年了,小学教育的德育工作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德育工作也应当顺应时代的潮流,适应未来的需求,并回归教育的本质,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成长。
回归教育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在我看来,教育的本质是培育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对价值的追求、尊重他人、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这一点上,德育工作在教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教会学生如何与自己、与他人相处,如何处理困境,如何培养正直、勇气和自信。
在回归教育本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审视小学德育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
我们必须强调德育的核心,即要引导学生思考哪些事情是重要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哪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从他们的需求、兴趣等方面出发,制定一系列具体可行的德育方案,让他们自主选择、自主实践。
德育工作的实践小学德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整个教育团队的共同努力。
在实践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1.以情感教育为中心。
要深刻理解情感教育的意义,让学生从情感认知、情感体验、情感表达和情感管理四个方面获得全面的情感发展,为形成健康、成熟的个性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2.以社会实践为基础。
社会实践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
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接触社会,感知社会,感悟生活,思考人生,强化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了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社会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以课程整合为途径。
课程整合就是把不同学科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模式。
通过课程整合,学生可以得到更广泛的视野,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能力,培养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科之间的互通和衔接。
德育工作的评估德育工作需要不断地评估,以帮助学生达成德育目标。
评估的过程是动态的,可以通过定期调查和教师的反馈来实现。
评估需要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道德品质、思辨能力、执行能力等多个方面,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
让教育回归本来读后感
让教育回归本来读后感教育回归本来,是一个让人深思的话题。
在当今社会,教育似乎已经远离了它最初的本质,变得功利化和功利化。
学生们为了考试成绩而拼命学习,老师们为了升职加薪而埋头教学,教育变成了一场没有灵魂的竞赛。
然而,我们应该反思,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应该回归本来,回归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本质。
在《让教育回归本来》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教育现状的深刻分析和对教育本质的深入探讨,呼吁教育回归本来。
作者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单纯追求分数和排名。
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读完这本书,我深有感触。
在我看来,教育回归本来是当务之急。
我们不能再让教育成为一场功利的竞赛,不能再让学生们为了分数而失去了童年的快乐。
教育应该是一种启蒙,一种引导,一种培养。
教育应该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而不是在分数的泥沼中挣扎。
教育应该让学生们在思想的天空中飞翔,而不是在应试的牢笼中受苦。
为了让教育回归本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所作为。
作为学生,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不要为了分数而拼命,要注重全面发展,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作为家长,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鼓励,不要过分追求成绩,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作为老师,我们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要一刀切地对待学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育回归本来,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但是,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相信教育一定会回到它最初的本质,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真正有意义的教育。
愿教育回归本来,愿每个学生都能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
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进步,教育的意义也不断被重新认识和探索。
在过去,教育被定义为“传道授业解惑”,注重教授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然而,现在教育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我们需要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
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就是要让教育真正成为一种培养人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
育人的过程要求教育者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引者和支持者。
学校不仅仅应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和成长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可以在学业上互相学习、交流和切磋,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社团、俱乐部和义工活动,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并逐步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育人的本质还要求我们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的培养。
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学生才能在社会中扮演良好的角色。
教育应该让学生明白,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是在学生体智美劳方面的全面培养,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而进行的教育。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和社会也要一同参与,通过教育协同,才能够更有效地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
最后,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还要求我们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学生应该意识到,他们是社会的一员,必须肩负起社会责任和义务。
在学校中,可以通过各种义工活动和实践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发展状况,提高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我们可以让教育更加全面地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益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关注人类发展和进步的事业。
如何回归教育的本质
如何回归教育的本质如何回归教育的本质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的智⼒,⽽是把⾃⼰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维护孩⼦的⼼⼒,让他成为⼀个内⼼强⼤的⼈,⼀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改善⾃⾝和环境的⼈。
造成⽬前教育障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孩⼦⾯前以⾚裸裸的形式进⾏,⽽孩⼦的本性是不愿意感受到有⼈在教育他的。
教育的很多问题,根源在于家长和⽼师放不下⾃⼰的权威、尊严,认为⾃⼰时时处处表现得⽐孩⼦强,才能树⽴权威。
这既是个理念误区,也是个巨⼤的⼼理障碍。
教育者的⽬的是让孩⼦成长,⽽不是显⽰⾃⼰的聪明与才华。
终点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孩⼦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起跑快⼀点还是慢⼀点,其实不重要。
教育者唯⼀要做的事情,是保护甚⾄捍卫孩⼦的主动性。
⼀旦建⽴了保护孩⼦主动性的信念后,教育者表现出来的教育素养就是“⽆为”,因为只有真正做到⽆为,才能切实保护孩⼦的主动性。
在孩⼦的成长⾯前,最好不要刻意地去做什么,才是教育的⼤智慧。
教育就是⽣长。
学习是⼈的⾼级本能,是不需要教的,教育是没有⽤的。
教育就是要让⼈⾃然⾃由⽣长、主动学习。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教育在于“于⽆声处响尺雷”,孩⼦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通过⾃⼰的内化,最好的教育⽅式是⽆为⽽⽆所不为,不教⽽教。
关⼼⼀切孩⼦⾼度尊重学⽣的⽣命发展规律,教师唯⼀要做的事情是保护孩⼦的主动性、激活课堂活⼒,给孩⼦⼀个成功的阶梯。
⼀切教育都将归结到习惯的培养上来。
⼼理枷锁:印度马戏团⼤象被⽕烧死的故事。
现代教育的两个伟⼤使命:发现孩⼦,解放孩⼦。
发现和解放孩⼦的前提是了解孩⼦,了解孩⼦的前提是尊重孩⼦。
⾼度尊重⼈的⽣命发展规律,是⼀切教育的逻辑起点。
只有从⽣命发展规律出发的教育才是真教育教育者唯⼀要做的事情是⽆条件保护甚⾄捍卫孩⼦的主动性,⽽不是控制它。
激发孩⼦的主动性呈现为这样的教育过程:当孩⼦隐约感到了发展可能,还没有来得及产⽣具体动机时,会产⽣⼀种独特的⼼理体验,这种体验叫美感。
回归教育本质
回归教育本质教育是一门关乎人类发展的伟大事业,其本质在于促使每个人发展其潜力,成为独立思考的个体,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灌输价值观和培养品格的过程,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智慧和技能,为构建美好社会奠定基石。
首先,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评估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记住大量的事实和知识,而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使他们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为自己和社会做出贡献。
其次,教育的本质在于传授智慧和技能。
教育提供给人们获取智慧和技能的机会,促使他们成为有才能的个体。
教育不仅传授学科知识,也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奠定坚实的基础知识,教育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重要的技能。
教育的本质在于给予学生技能和知识工具,使他们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灵活应对各种挑战。
此外,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品德和价值观。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还涉及对学生品德和价值观的塑造。
正直、责任感、尊重和公平等品质,在教育过程中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
通过教育,学生能够了解并内化这些价值观,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品德和价值观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成为积极的社会成员。
最后,教育的本质在于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也为社会做出贡献提供支持。
通过教育,人们得以了解并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教育以培养具有个人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为目标,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的各个领域,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综上所述,教育的本质在于促使每个人发展潜能,成为独立思考的个体,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传授智慧和技能、培养品德和价值观。
关于回归教育本质
2023年回归教育本质教育回归本质2023年,教育回归本质成为了当代社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深入思考和反思,人们开始意识到教育的最本质是什么,应该如何更好地发展教育,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教育的本质以及回归教育本质的意义。
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它是培养人才、塑造个性、传承智慧的重要方式。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受到了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功利化的教育目标、应试教育的扭曲、标准化的评估体系等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教育的失衡和偏离本质的现象。
回归教育本质,首先要明确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不仅仅是满足应试考试的需求。
此外,回归教育本质还意味着摒弃一切功利化的教育观念。
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分数和荣誉。
教育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人文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未来公民。
同时,教育必须关注个体差异和多样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兴趣、才能和潜力。
回归教育本质意味着尊重学生的多样性,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
教育不应该简单地把学生划分为优等生和差等生,而是要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激发他们的潜力。
另外,回归教育本质也要求改变评估方法。
传统的应试教育强调考试成绩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只注重应试技巧而忽略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回归教育本质需要建立多元评估体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评估应该关注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最后,回归教育本质需要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教育应该与社会的需求密切结合,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与社会互动的平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回归幼儿教育的本质
回归幼儿教育的本质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幼儿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随着教育的商业化、功利化倾向,我们似乎渐渐迷失了幼儿教育的本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回归幼儿教育的本质,让孩子们的童年更加美好。
一、尊重孩子,还原天性幼儿教育的本质,是尊重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个性。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还原孩子的天性,就是要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而不是把孩子们束缚在课堂里,被动地接受知识。
记得有一次,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一个小男孩在沙坑里挖沙,他玩得不亦乐乎。
我走过去问他:“你在挖什么?”他抬起头,自豪地说:“我在挖一个城堡!”那一刻,我被他的想象力感动了。
这就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总是能在简单的游戏中找到无穷的乐趣。
二、关注个体,全面发展幼儿教育要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我们不能再把孩子们当作批量生产的“产品”,而应该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情感交流、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在一次音乐课上,我发现一个女孩总是低着头,不参与大家的互动。
我走过去问她:“你怎么了?是不是不喜欢音乐课?”她小声地说:“我害怕唱歌,觉得自己唱得不好。
”我鼓励她:“没关系,唱歌是一种表达,不需要完美。
你勇敢地唱出来,就是最棒的!”在我的鼓励下,她渐渐放开了自己,开始勇敢地唱歌。
这就是关注个体,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
三、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四、重视家庭,共同成长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事情,更需要家庭的参与。
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的力量,与家长携手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在家长会上,我经常与家长分享孩子的成长点滴,让他们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
同时,我也鼓励家长在家中多陪伴孩子,关注他们的成长。
一位家长告诉我:“自从参加了家长会,我更加了解孩子了,也学会了如何陪伴他。
”这就是家庭与幼儿园共同成长的美好画面。
幼儿教育,这个看似简单却又无比重要的领域,承载着孩子们最初的认知和探索。
回归教育本质,化解教育焦虑为主题的演讲稿分论点
回归教育本质,化解教育焦虑为主题的演讲稿分论点下午好:固本强基,德育为首,还原教育本质。
教育的本质不是分数的高低,不是金钱的多少,不是地位的高下,不是名声的大小。
教育的外在表现是传道、授业、解惑。
教育的内在本质是打造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个人品德修养。
教育不仅只是教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个人道德水平。
德行为个人成长之本,国家强盛之基。
父母、老师应共同坚守德育优先原则,还原教育的本质。
家校需联合,从幼年、童年阶段为孩子们打牢道德基础,看重孩子的为人处事、一言一行。
贯彻个人品行修养高低胜过分数高低原则,并能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引导孩子在思想上认识到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智慧相助,温暖相伴,消除教育焦虑。
如今社会发展迅速,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老师考核评比的制度,让教育从轻松欢乐的氛围转向了焦虑紧张的形势。
五花八门的辅导班,分门别类的知识竞赛,浩如烟海的假期作业,给孩子们增加了心理压力,消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师生关系,亲子关系逐渐疏远。
作为父母、老师应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做一块高效能、能持续发电的蓄电池。
引导孩子热爱学习,辅助他们知识技能的提升,在智慧方面给予助力。
更要用温暖、平和的心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让孩子在轻松、阳光的环境下爱上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教育的目的则水到渠成。
政策引导,去除功利,改善教育大环境。
教育大环境即是国家对于教育颁布的一些政策,社会导向对于教育产生的一些影响。
教育本身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慰藉人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心智。
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拜金思想、利己主义不是教育的初衷。
人人向善,人人好学是教育的出发点。
政府应制定相关教育政策,号召人们重视品德修养,去处功利思想。
引领社会树立正确教育导向:成绩并非一切,品德修养优先。
将全社会营造为德行为首,技能相辅的良性循环的大环境。
让教育还原本质,让教育回归本位,让教育重焕光辉,应成为当下重要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应回归教育本质
侯秀婷
我虽然没去过山东乐陵实验小学、杜郎口学校,但从各方信息渠道我了解到,山东乐陵实验小学、杜郎口学校已形成了在不断实践、探索基础上的教育文化。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蛇口育才二小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山东乐陵实验小学、杜郎口文化中认真找寻小学教育的真正智慧,学会平静地学习、平静地思考,加大力度进行教育探索,走出我们的教育路子。
我认为:教育——应回归教育本质!一、教育:回归教育本质
“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服务”
“以人为本,铸造民族之魂;立己达人,五十年以后见”
“教育回归生活,教育回归农业,教育回归儿童,教育回归游戏”“成才先成人,成为合格的中国人,成为合格的现代中国人,成为走向世界的合格现代中国人”
这是乐陵实验小学根据回归教育本质、回归人本的思想,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即大教育观:把教育和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着眼于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完善人,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校园体现着大教育观的思想。
1、文化育人。
(1)体现大教育观思想的校门文化。
走近学校,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
(2)体现中华文明的汉字广场。
(3)体现儒家思想的走廊文化。
走进教学楼,一楼长廊是《道德经》,二楼是《弟子规》,三楼是《论语》,四楼是《中庸》,五楼是《大学》,另外,还有文学、艺术、历史及自然科学方面的画廊。
纵观整个教学楼,处处弥漫着儒家思想,弥漫着人类文明成果的芳香。
整个学校就是一部厚重的书,不仅仅是一个水泥大厦,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的凝结和体现,是立体文化的渗透和熏陶,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教育的大厦和大厦的教育,这本身就是一种课程。
2、课程发展人,课堂完善人。
不仅仅是学校文化,乐陵实验小学全方位的课程开发和生命成长的课堂教学,都体现了大教育观的思想和理念。
二、课程:回归课程本原
目前,具有改革创新的校长不少,学校也不少,但大多都是课堂教学的改革,或进行某一两方面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国家审定的教材仍然按课程规定完成,然而,李升勇校长的胆子大就大在这里,乐陵实验小学几乎完全抛开了国家审定的教材,完全自编校本教材,并且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这恐怕开了教学改革的先河。
他真是教育家,在踏踏实实的做教育.很纯粹、本分的在做自己份内的事,不张扬、不功利,让人钦佩。
如何静下心来教书,实实在在做事,拒绝华而不实的课堂,很纯粹、很用心、很勤奋、不张扬、不功利的面对我们学生。
把我们的教育和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下面是一些我认为李校长说的比较经典的话和他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
教育应该是踏踏实实做事,是对生命的涵养。
教育不是挖掘分数的机器,不是升学的工具,不是谋取职位的阶梯,而是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载体。
学校应该给学生什么?应该给学生幸福的人生,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质量。
所以我们坚持对下负责就是最好的对上负责的原则,对学生负责就是最好的对上级负责。
这个观点提出后,引起很多人不理解。
可我们就是这样定位的。
所以我们从校长到老师都应该想大事,做小事。
想大事就是不要只盯着我们的课堂,只盯着自己一所学校,应该胸怀天下,把我们的教育和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这样我们再做起事来才不至于坠入教育应试或者是功利主义的泥潭。
现在的教育不是如何创新的问题,而是如何回归的问题。
教育要回归于生活,回归于农业,回归于儿童,回归于游戏。
教育回归于生活:这一个观点是陶行知先生的。
当前的教育不是如何创新的问题,而是应该回归,要回到教育的本源。
教育回归于农业:每一个学生就像一粒种子,他可能是一棵大树的种子,也可能是一个玉米的种子,或许是一个小麦的种子,学校能给这个生命的只有温度、湿度、养分……要按学生的发展需要去引导、积淀,循序渐进地涵养,然后根据他所处的环境、经历,不断提高自
己的追求,慢慢的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活出自己的尊严,活出自己的精彩。
我们不追求每个学生都成才,但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幸福。
教育回归于儿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生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我们整个课程的设计都力争做到体现这一理念。
教育回归于游戏:我们设计了栏目教学,使原来沉闷的课堂活跃了,孩子们非常喜欢。
当前,由于缺少对“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学校应该给学生什么?”的追问,导致很多人对教育改革感到非常迷惘,只能跟着上级的指挥棒转,没有了方向感。
只有站在较高的理论层面上对教育的终极价值进行哲学思考,才能破解当前的理论困境。
现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向势不可挡,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一代新人是教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只有胸怀这样的历史担当,把教育与民族命运联系起来,带着这种厚重的历史责任感,才会有投身教育改革的自觉意识。
读懂了“四个回归”,我们对学生种种表现也就能够“接纳”了。
教育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和灌输,不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而是共同分享智慧和快乐!
现实我们育才二小的校本教材编了不少,而我们分享的太少!资源不对称啊!如果系统整合推广,我们二小也是比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