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琵琶音乐的特点

合集下载

论琵琶曲《春雨》的创作风格与演奏特点

论琵琶曲《春雨》的创作风格与演奏特点

论琵琶曲《春雨》的创作风格与演奏特点《春雨》是一首广为人知的琵琶曲,它将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与现代表达手法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演奏特点。

本文将从曲谱结构、创作手法和演奏特点等方面对琵琶曲《春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首优美动人的音乐作品。

琵琶曲《春雨》是中国琵琶音乐中的经典之作,它由著名琵琶演奏家刘昭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其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元素,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风情,同时又融入了现代音乐的表现手法,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春雨》的曲谱结构。

这首琵琶曲一共有三个乐章,分别是“春雨”、“山乡情思”和“雨歇”,每个乐章都有独特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在曲谱的编配上,刘昭采用了丰富的和声、节奏的巧妙变化以及琵琶的特色演奏技巧,使得整首曲子在旋律、和声以及表现方式上都充满了变化和张力,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们来探讨一下《春雨》的创作手法。

在此曲中,刘昭运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包括中国民间旋律、传统音阶、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等。

在演奏方式上,他巧妙地运用了琵琶的颤音、滑音、揉弦等特色演奏技巧,使得曲子旋律更加生动和情感更加丰富。

刘昭还融入了西方音乐的节奏和和声处理手法,使得曲子的整体构思更加完整和丰富多彩。

我们来探讨一下《春雨》的演奏特点。

这首琵琶曲需要演奏者具备较高的技巧和表现力,因为它在演奏技巧上要求琵琶的音色、音量和音准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情感的把握上,演奏者还需要将《春雨》所表达的情感用琵琶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既需要演奏者对乐曲的深刻理解,也需要演奏者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

琵琶曲《春雨》是一首具有浓郁中国风情的琵琶音乐作品,它的创作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精华与西方音乐的现代手法,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演奏特点上,它要求演奏者具备较高的技巧和表现力,使得演奏的过程更加考究和精湛。

值得指出的是,《春雨》的演奏过程并不是简单地演奏音乐,而是艺术家通过琵琶这一乐器向听众传达情感和思想的载体,因此它对演奏者的要求更加苛刻。

民族音乐欣赏之浅谈琵琶

民族音乐欣赏之浅谈琵琶

民族乐器琵琶的传承内容摘要中国音乐源远流长,在上古至当代的漫长岁月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光辉的音乐文化,几千年来各种类型的音乐文化在中国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奔流不息,但在当代飞速发展的经济的强烈冲击下,感到软弱无力,岌岌可危,我们必须采取可行的措施改变这一现象,使民族音乐与民族乐器健康地发展,民族乐器是最能反映不同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

而琵琶,作为一件古老的中国民族乐器,除可以用作独奏、重奏、合奏等演奏形式之外,还广泛应用于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等多种音乐的伴奏之中。

关键词:民族音乐,琵琶,传承,发展一、“民乐之王”琵琶中国,56个民族大融合,五千年的历史沉淀,13亿人口的大国,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在这里绘画,诗词,小说,书法,音乐等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中国的传统音乐在百花齐放的时代中有着自己独特的色彩。

56个民族在这个辽阔的大地上繁衍生息,尽管他们的生活习惯不同,他们的语言不同,他们的风俗不同,但是却共同构建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创造出丰。

富多彩又极其珍贵的文化财富。

1.1琵琶简介音乐永远是民族文化中的那唯美的一面,在乐器的缓缓鸣奏中,我们所聆听到的是自然,是活力,是激情,是无限的魅力。

琵琶,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

琵琶又称“批把”,拨弦类弦鸣乐器。

南北朝时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

木制。

音箱呈半梨形,张四弦,原先先用丝线,现在用钢丝、尼龙制成。

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

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

是可独奏、伴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历史据载:“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

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

”在同时代的应劭《风俗通》中,则有:“以手批把,谓之琵琶”。

由此可知,琵琶是以演奏手法来命名的乐器。

秦时以有长柄皮面圆形音箱的琵琶,名为“弦鼗”。

秦汉以来,琵琶经不断改进,逐步发展为阮咸、秦琴、三弦、月琴等多种形制,其共同特点为圆形直颈,至宋以前统称“琵琶”。

琵琶演奏特点

琵琶演奏特点

琵琶演奏特点
1.音色优美:琵琶的音色清晰、温暖、饱满而富有弹性,通常被描述为非常柔美。

2.情感表现力强:琵琶可以表现出广泛的情感,包括忧郁、感伤、喜悦、豪放等
不同的情感。

3.技巧丰富:琵琶演奏的技巧既复杂又多样,包括滑音、颤音、泛音、弹跳、分
解、合按等。

滑音是将手指沿琵琶弦线轻轻滑动,从一个音符平滑地转移到另一个音符,其速度快慢和长度不同会影响演奏效果。

颤音则是演奏家迅速抖动手指在一个音符上创
造出“颤音”的效果。

泛音是唱出某音符的同时,以特定方式按琵琶上其他弦线玩成的音
调。

4.旋律性强:琵琶音乐以旋律为主,无论是文曲还是武曲,都以点的形式完成,
旋律性的表达尤为重要。

5.刚柔结合:琵琶音乐既包含了强烈的情绪,又包含了柔美的旋律,这两者相结
合,形成了琵琶音乐独特的魅力。

6.易于与其他乐器合奏:琵琶与多种中、西乐器都能合奏,其音域较宽,音色和
谐,是一种很有用的伴奏乐器。

琵琶曲《陈隋》的音乐特点及演奏技法探析

琵琶曲《陈隋》的音乐特点及演奏技法探析

第三段对比第二段速度有所加快,张力变大。

四弦的演奏仿佛展现了男子粗犷的舞蹈。

随后又回归于一弦的演奏,加入了更多轮指的运用,流动性增强,宫廷乐舞的场面愈发盛大。

打音、划音、拨弦等技法的运用使乐段的音色虚实结合,表现了宫廷乐舞的精彩场景。

第四段为宫廷乐舞场面的收尾部分,虚实音色的运用更加的灵活多变。

同时,内弦与外弦共同演奏,使得旋律更加地丰富。

渐慢地处理也将宫女最终拉回了现实,心中仍有数不尽的哀怨与愁苦。

尾声部分共有25小节,四根弦的打带音技法、左手配以注弦、泛音与打音演奏技法的使用,力度和速度的变化都体现出宫女内心的挣扎,材料与引子部分遥相呼应,回归了主题。

结尾泛音的运用意味深长,仿佛宫女的叹息,使全曲回归了平静。

四、作品重点分析在琵琶演奏的左手技法中最能体现音色和音高变化的技巧为推拉弦的运用。

《陈隋》这首乐曲中推拉弦技法的使用主要表现了宫中行乐的画面,大量推拉弦的运用更加表现了女性柔美、细腻的一面。

《陈隋》中的吟弦有大有小、有急有缓、有柔有刚,将深宫女性淡淡的哀愁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打带绰注”这四种左手技法的运用在此曲中也较为常见,相较于右手演奏时明亮的音色,上述技法的演奏通常为“虚”的音响效果,虚实结合的演奏也更体现出了宫女内心的哀愁与无奈。

同时正确把握乐曲节奏,也是演奏好此曲的关键。

例如第二、三段的快速段落,学习者需要准确把握节奏的律动感。

从而避免因为演奏曲目为文曲,而出现节奏过于拖拉,致使乐曲缺少了连贯性。

《陈隋》一曲对于轮指的要求也比较高,轮值的颗粒性是十分重要的。

《陈隋》一曲中的轮指速度整体偏慢,故而在轮指的颗粒性以及流动性上的要求就较高,学习者需要注意每个手指在演奏时的独立性,使得轮指更好表达乐曲的情感。

五、作品表达分析《陈隋》这一作品细致地表达了古代宫廷妇女内心哀愁的独白思绪。

演奏乐曲时需要了解,乐曲主要表达的是主人公是进行自我倾诉的思绪和内心的独白,因而在演奏中需要特别注意演奏时音乐的表现,右手整体可参考使用腕拨,过弦速度偏慢,但乐曲仍为流畅细腻,不可过于拖沓。

浅析刘天华先生琵琶作品音乐风格及艺术成就

浅析刘天华先生琵琶作品音乐风格及艺术成就

浅析刘天华先生琵琶作品音乐风格及艺术成就刘天华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琵琶演奏家和作曲家,他的琵琶作品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的音乐风格独特,艺术成就非凡,为了更好地了解刘天华先生的琵琶作品音乐风格及艺术成就,我们将进行一番浅析。

刘天华先生的音乐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他深受中国传统音乐的熏陶,不仅善于演奏古曲,而且对古典音乐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的作品在音乐形式、节奏和表现力方面均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更注重琵琶与中国文化、历史的结合,使得他的琵琶作品富有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浓厚的中国风格。

刘天华先生的音乐风格兼具现代性和古典性。

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他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运用现代的表现手法和技巧,使得他的琵琶作品不拘一格,兼具传统和现代的特点。

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还展现了现代音乐的时尚和活力,使得他的琵琶作品在音乐界独树一帜。

刘天华先生的琵琶作品音乐风格多样,涵盖了古典、现代、民族等多种风格。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既有古典名曲的再创造,也有现代音乐的创新,更有中国民歌和少数民族音乐的改编,使得他的作品音乐风格多元化,丰富多彩。

无论是古典华丽的曲调,还是现代前卫的节奏,亦或是民族传统的风情,刘天华先生的琵琶作品都能够带给人们不同的音乐享受。

刘天华先生的艺术成就非凡。

他不仅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琵琶演奏家,还是一位具有独特音乐见解的作曲家。

他的作品屡获好评,曾在国内外多个音乐会和比赛中获奖,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他的琵琶演奏技巧娴熟,能够表现出琵琶的独特魅力,而他的作品更是达到了艺术的高度,成为琵琶音乐领域的璀璨之星。

刘天华先生的琵琶作品音乐风格独特、艺术成就非凡,他将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成为琵琶音乐领域的杰出代表,为中华民族音乐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希望刘天华先生的琵琶作品能够继续在音乐舞台上闪耀发光,为世人带来更多的美妙音乐享受。

论白居易《琵琶行》的音乐特色

论白居易《琵琶行》的音乐特色

论白居易《琵琶行》的音乐特色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作品,和他的《渔家傲》、《江城子》同样引以为傲。

它反映出不仅是空灵的浪漫情绪,更是琵琶音乐的美妙,深受聆听者喜爱。

“琵琶行”以运用和声形式,把照应和谐、曲调灵动有力写出,旋律清新淡雅而又富有抒情意味;曲调节奏谐谑、明快生动,和奔放的尾声使曲调更具有张力;弹奏时带有琵琶独有的韵律,直指人心。

此外,“琵琶行”在弹奏中极具张力,带有浓厚的民俗风情。

运用到的一首“秦楼月”更是颇具传奇色彩,表面上用来描绘英雄歌唱,暗地里折射出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壮阔的抒情气势,深深把聆听者震撼。

“琵琶行”以它朴实犀利的抒情,将情感动人、诗意流泻、律动神怡的激情凝结成一种独特的美妙乐章,让人忘却喧嚣,进步独特的宁静空间,开拓独特的感官享受。

凝练中又华丽、精炼中又有夺目的思考灵动,使“琵琶行”成为一首历久弥新的琵琶乐章,把多层次的情感体验传达给聆听者,彰显出白居易在音乐创作方面的才高八斗。

唐宋时期音乐鉴赏:雅乐与琵琶曲的音乐特点

唐宋时期音乐鉴赏:雅乐与琵琶曲的音乐特点

唐宋时期音乐鉴赏:雅乐与琵琶曲的音乐特点在古代中国,音乐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在唐宋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其中最受欢迎的要数雅乐和琵琶曲。

这两种音乐形式各具特点,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又是艺术的杰作。

本文将介绍唐宋时期雅乐和琵琶曲的音乐特点,并解读其深层次内涵。

引言音乐是一种语言,一种与文字、图画相比更具直观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在古代中国,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表达情感和传递思想的重要载体。

在唐宋时期,音乐发展达到了巅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体系。

雅乐和琵琶曲作为其中两个代表性的音乐形式,各自展示了不同的音乐特点。

本文将分析唐宋时期雅乐和琵琶曲的音乐特点,探究其艺术内涵和社会背景。

I. 唐宋时期雅乐的音乐特点雅乐是唐宋时期宫廷音乐的代表,其音乐特点体现了当时的文化氛围和审美观念。

1. 音调婉转悠扬雅乐的音调婉转悠扬,给人一种高雅、平和的感觉。

这得益于雅乐采用的音阶系统——徵、宫、商、角、羽。

这个五声制度在唐宋时期已经形成,并成为后来乐曲创作的基础。

雅乐的音调非常稳定,节奏缓慢而富有流动感,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2. 乐器丰富多样雅乐采用了丰富多样的乐器,其中最著名的有磬、钟、鼓等。

这些乐器都具有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能够在演奏中增添层次感和丰富性。

此外,雅乐还注重乐器的组合和配器,不同乐器之间相互呼应,形成和谐的整体效果。

3. 曲式繁复多变雅乐的曲式繁复多变,包括宴乐、清乐、乐曲等多种形式。

其中,宴乐是指在宴会上演奏的乐曲,既体现了音乐本身的特点,又具有社交性质。

清乐则是寺庙、宫廷等场合的宗教音乐,具有神圣庄严的气氛。

乐曲则是指独立的音乐作品,总体而言,都以旋律优美、曲调婉转为主。

II. 唐宋时期琵琶曲的音乐特点琵琶曲是唐宋时期流行音乐的代表,其音乐特点体现了广大民众的审美趣味和生活风貌。

1. 曲调明快欢快琵琶曲的曲调明快欢快,富有节奏感。

这得益于琵琶这种乐器的特点,琵琶的弦構造使其在演奏时能够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

琵琶独奏曲

琵琶独奏曲

琵琶独奏曲琵琶独奏曲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重要音乐形式。

它以琵琶作为独奏乐器,通过琴弦振动和演奏技巧展现出琵琶的独特音色和表现力。

琵琶独奏曲的演奏技巧要求高超,曲调优美动听,旋律流畅,富有民族特色。

下面将介绍琵琶独奏曲的历史渊源、音乐特点以及代表作品等内容。

琵琶独奏曲在中国音乐历史上具有悠久的传统。

它起源于汉代,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古代,琵琶被广泛应用于宫廷音乐、戏曲音乐、民间音乐等各个领域。

琵琶独奏曲作为一种独立的音乐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代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鼎盛时期,也是琵琶独奏曲得到独立发展的时期。

唐代的琵琶独奏曲主要有《太古遗韵琵琶谱》、《琵琶底谱》等。

这些曲谱记录了当时琵琶演奏的技巧和曲调,为后来的琵琶独奏曲发展奠定了基础。

琵琶独奏曲的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琵琶独奏曲的旋律优美流畅,富有情感表达力。

在演奏技巧上,琵琶独奏曲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技法,包括琴指弹奏、弦乐技巧、指法滑奏、琴桥推弹等。

这些技法使得琵琶独奏曲能够表现出复杂多变的旋律和音色效果。

琵琶独奏曲通常采用唱、诗、舞和乐器等多种元素,通过琵琶的演奏来表现出各种情绪和意境。

琵琶独奏曲有许多经典的代表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十面埋伏》。

这首曲子是中国古代战争时期的壮丽战斗场面在琵琶上的再现。

《十面埋伏》以其激情四溢的旋律和激烈的节奏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另外还有《流水》、《阳关三叠》、《月光下的凤尾竹》等作品,都是琵琶独奏曲中的经典之作,它们都以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和艺术特色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除了以上提到的传统琵琶独奏曲,现代的琵琶独奏曲也融合了许多现代音乐元素。

现代琵琶独奏曲在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上更加多样化,丰富了琵琶独奏曲的艺术表现力。

现代琵琶独奏曲以其新颖的创作理念和独特的音乐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听众。

琵琶独奏曲在中国音乐文化传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演奏琵琶独奏曲,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试论琵琶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体现

试论琵琶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体现
第 4期 ( 总第 7 ) 7期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N .4 o
QQ E 旦 rt vs y
Jl 00 u .21 Y
琵琶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乐器, 常常以极强的音乐感染 力和多种多样的音乐表现力将人带人各种不同的情感世界 中, 这种情感世界的创设来源于琵琶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将 内在的思维过程、情感意识和外在的表演技能的有机结合。 这种内外两者的有机结合形成统一和谐而又美妙的旋律, 就 是琵琶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全面体现。 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琵琶演奏者要想在演奏过程中正确、 恰当的运用音乐表 现力来体现音乐的情感世界,就必须要多学习、多读书,多 掌握各种文化知识,不断提高 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层次, 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的积淀就会对整 个音乐文化构成的历史和内容有一个系统而又全面的正确认 识, 这样对音乐作品的研究也会得心应手,从而对音乐作品 内涵的挖掘会更深刻,理解就更透彻。就能准确地把握音乐 的精髓所在, 这也跟我们写作文一样 , 对题目 研究理解的透 彻就不至于跑题。所以, 文化层次的提高,会大大提高演奏 者的感悟能力。对作品倾注的情感也会是多维的,多层面 的。演奏者会全身心地投人到音乐中, 与音乐融为一体,抛 弃一切功利心,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艺术作品,尽情地 享受艺术,达到一种 “ 高山仰止,景行行芷”的崇高境界。 只有这样,演奏者才能将 自己的内心体会孕育到演奏过程 中, 去表达乐曲真实的情感世界, 创造完美的意境。例如: 我在考四级时弹奏阿炳的 《 大浪淘沙》 ,那时年龄还小, 并 不怎么理解乐曲的内涵,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化素养的 不断提高,对乐曲的理解逐步加深,而每次演奏的感觉也都 不一样。随着演奏者思想情感层次的不断提高,使音乐表现

力得以全面的体现。所以我们都有切身体会。每个年龄段, 由于文化层次、 思维方式、思想认识的不同, 音乐表现力的 体现也是不一样的,它会随着年龄的增加,生活阅历的增 加, 对作品的理解也会上一个新台阶。 另外 , 演奏者在理解作品内涵时,还应多向老师请教, 多和同行探讨交流,多查阅资料研究作品的意境及创作动机 和所描绘的音乐形象,经常聆听一些名家的讲座 , 从中得到 启发。也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来帮助我们对作品的 理解。当然, 我们在理解作品时, 不能太僵硬,太死板,要 赋予一定的情感,使音乐活起来, 这样才更有魅力。例如: 在弹奏 《 天池》这首乐曲时,除了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乐曲 充分理解并加以运用外, 我并没有满足于将乐曲传统的东西 完全循规蹈矩的表达出来, 而是在此基础上, 融人了自己的 情感理解和感悟,使弹奏出来的乐曲,生灵活现,优美动 人,自 然流畅,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 也更具感染力。当 然,一部乐曲的理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还需要演奏 者有一定的音乐天赋, 对音乐产生激情,与音乐产生共鸣, 这样所表达出来的音乐表现力才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自 然的流畅的。因此我们要不断挖掘自己的音乐潜质,努力培 养 自己的艺术素养, 让我们去热爱音乐 , 让音乐真正成为我 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让它穿越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环节。正 如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曾说:“ 不爱音乐, 不配做人, 虽然热 爱音乐, 也只配算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 才可完全 称作人。 ” 二、外在的表演技能是琵琶演奏中音乐表现力得以体现 的基础 对作品内涵的理解是体现音乐表现力的关键,而演奏者 的表演技能则是琵琶演奏中音乐表现力得以体现的基础。演 奏者的表演技能除掌握最基本的弹奏方法外,对音色的处 理、节奏的把握及呼吸的运用也是影响音乐表现力的重要因

论琵琶演奏的音色特点

论琵琶演奏的音色特点

■杨海龙石蔚论琵琶演奏的音色特点琵琶作为中国民族乐器,以其丰富的音乐表现力,一直在我国民族音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古代以“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琶”(琵琶),将演奏方法相似的一类乐器统称为“琵琶”,这种以琵琶演奏的“弹”与“挑”的基本指法的命名方式,也说出了弹拨乐器琵琶发声的属性,即以“点”状的颗粒性,经过演奏者运用丰富演奏技巧的艺术加工,将富有特色的颗粒性声音,对音乐富有情感的诠释,演奏出优美的琵琶音乐。

在演奏中,琵琶音色是演奏美好音乐的重要因素,也是琵琶演奏审美评价的重要方面。

一、琵琶音色音色,简单说就是发声体声音的特色,是由发声体物理震动产生的声响。

因发声体制作材料和结构的不同,音色差异可依靠人的听觉辨别和区分。

仅就乐器音色上看,由于乐器发音体材质和制作工艺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声音属性,因此,不同乐器会有不同的声音音色。

首先,制作的材料、材质、工艺和技术等,是琵琶自然发音优劣的几个关键环节,决定了琵琶的声音音色。

一把制作精美的琵琶,音色一定优美动听,高音区明亮,低音区浑厚,具有良好的声音共鸣和穿透力,可为演奏者提供优良的物质基础,这是琵琶的客观音色。

其次,琵琶是由演奏者演奏发出的声响,创造出美妙动听的音乐。

通过不同演奏者的各种技巧、演奏水平、对声音和乐曲的理解等环节,而产生出不同的音乐。

从这个角度讲琵琶音色还与演奏者密切相关,同样一把琵琶由不同的人来演奏,会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和音色差异,这种与人的主观因素所形成的声音,正是琵琶的主观音色。

主观音色是由演奏者技巧、风格、审美等决定的。

琵琶演奏的音色首先是由演奏技巧决定。

科学规范的演奏方法,是获得好的演奏技巧,形成好的琵琶音色的关键环节。

其次,演奏音色还与演奏者自身的艺术修养,对音色的审美与鉴赏力有关。

在琵琶演奏中,琵琶演奏的音色还与演奏者的审美观相关,演奏者在演奏中应以美的视角来理解作品、表现音乐、抒发情感,才会产生美的音色与音乐。

二、音色与技巧技巧是经演奏者不断学习训练,在音乐实践中日益成熟的表达音乐的技术保障。

琵琶音色特征

琵琶音色特征

琵琶音色特征引言琵琶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其独特的音色特点使其成为中国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琵琶音色的特征,包括音质、音色变化以及演奏技巧等方面。

音质音质是音乐中一个最基本的属性,也是琵琶表现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琵琶的音质可以描述为圆润、清亮、悠扬。

其音色饱满且富有共鸣,给人以华丽、瑰丽的感觉。

共鸣琵琶的共鸣效果是其独特音色之一。

琵琶的共鸣箱是其核心部分,它通过共鸣箱的震动来放大和丰富琵琶的音色。

共鸣箱的材料和制作工艺对音色产生重要影响,常见的材料有木质、竹质和金属质等。

声音的色彩琵琶的音色被形容为富有色彩,这是因为琵琶演奏的技巧和琵琶本身的结构特点造成的。

琵琶的音色可以变换和丰富,演奏家通过变化演奏技巧和手法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音乐效果。

音色变化琵琶的音色可以通过不同的演奏技巧和手法来变化。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音色变化方式。

滚挑滚挑是一种常用的演奏技巧,通过不同的挑弦速度和力度,可以产生明快而风趣的音色效果。

滚挑的速度和力度掌握得当,可以表达琵琶的灵动和活泼,也可以展现出琵琶的激情和豪迈。

滑音滑音是琵琶演奏中常用的技巧之一,通过指法上的滑动,使音高在瞬间连续变化,产生柔和而流畅的音色效果。

滑音技巧使琵琶音符之间的转换更加自然和连贯。

颤音颤音是琵琶演奏中常见的装饰性技巧,通过快速颤动琵琶的指法来产生的颤音效果。

颤音可以增强琵琶的表现力,使其音色更加丰满和生动。

琵琶的弹奏技巧琵琶的演奏技巧对音色的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弹奏技巧可以创造出不同的音色效果,如琵琶的扫弦、敲击、拨弦等等。

演奏家通过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可以使琵琶的音色丰富多样。

结论琵琶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其独特的音色特征使其在中国音乐中拥有重要地位。

琵琶的音质饱满、共鸣丰富,其音色可以通过不同的演奏技巧和手法进行变化。

我们对琵琶音色的探讨只是冰山一角,希望能够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揭示出琵琶音色的更多奥秘。

音乐风格知识:古典琵琶音乐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音乐风格知识:古典琵琶音乐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音乐风格知识:古典琵琶音乐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古典琵琶音乐,是中国民族器乐音乐中的重要一种,自唐代出现以来,经历了宋、元、明、清各朝时期的演进发展,成为了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

作为古典音乐中的一种流派,它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一、音乐特点古典琵琶音乐的独特之处在于:弹奏技巧高超,演奏方式丰富多样,音乐构造精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演奏上,琵琶演奏家通过手指上下滑动、泛音、滑音、断音、拨弦等多种发音技巧,营造出高亢、明快、富有张力的音乐效果。

同时,古典琵琶音乐也具有极高的技术难度,需要演奏家精湛的演奏技艺和良好的音乐感。

在音乐构造方面,古典琵琶音乐注重韵律的节奏性和旋律的流畅性。

它通常采用双声部或多声部的曲式,旋律优美、富于变化,多运用模仿、变奏、重复和对比等手段,呈现出虚实、快慢、起伏的音乐形态,同时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二、文化内涵古典琵琶音乐作为中国民族器乐的代表之一,其中充满着多种民族文化元素。

在曲调上,古典琵琶音乐突出了中国传统音乐中“吐故纳新”、“温故知新”的表现形式,继承发扬了唐朝“碎叶琴”和宋朝“鼓瑟琴”等流派传统,同时吸收了民间歌谣、西域音乐等多种流派的精华,融合跨越时空的元素,成为了一种兼具传承和创新的艺术形式。

在音乐内涵方面,古典琵琶音乐还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哲学精华,例如“道法自然”的思想在音乐中得到了体现。

其中,古琵琶“道”为音律,“法”为演奏技法,“自然”则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这种哲学思想的体现,使古典琵琶音乐成为了一种充满诗意、哲理、气韵的艺术形式,通过音乐传递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总之,古典琵琶音乐是中国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我们应当保护、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领略这种独特、优美的音乐形式。

论琵琶曲《火把节之夜》的艺术特点

论琵琶曲《火把节之夜》的艺术特点

论琵琶曲《火把节之夜》的艺术特点内容摘要:琵琶曲《火把节之夜》是吴俊生先生所创作的一首较为经典的曲目。

是现代琵琶民族乐曲作品中代表西南民族音乐风情的一首作品。

使用琵琶将乐曲生动的演奏出来,更好的体现出彝族人民丰富多彩又神秘的日常生活。

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琵琶曲《火把节之夜》背景、创作灵感以及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表达对琵琶民族乐曲的观点,对乐曲的写作手法特征分析、归纳、总结。

旨在为琵琶教学提供参考。

要想真正的将乐曲的感情和内容表达出来,就应准确的掌握并应用其演奏技巧。

关键词:琵琶曲、火把节、民族乐曲、艺术特点、音乐情怀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吴俊生先生创作了琵琶曲《火把节之夜》,其也是一首较为经典的曲目。

琵琶曲《火把节之夜》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最早使用民族风格进行创作乐曲中的一个作品。

火把节是彝族重要的节日之一。

吴俊生先生到彝族进行采风并参与了火把节,被节日氛围所感染而作。

在一段简短的引子后,用摇指指法弹出带有浓郁彝族风情的慢板歌唱性主题。

在轮指和摇指的过程中,左手运用打音、带音等指法加以修饰,使乐曲更为柔美舒展,旋律色彩更加丰富。

用琵琶各种丰富的演奏技巧表现出彝族人民幸福、火热的生活场景。

作品以彝族传统节日火把节为基础点,又把时间注重到夜晚的节点之上,是一首把自然与视角巧妙相连接的作品。

一、琵琶曲《火把节之夜》的创作背景琵琶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经过历代演奏者的改进,至今形制已趋于统一,变成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

琵琶音域广,表现力更是我国民族乐器中最为丰富的乐器。

乃弹拨乐之首,是可以独奏、伴奏、重奏、合奏各种演奏形式的重要的民族乐器。

历经两千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多个民族的融合,长久以来的创新与创作,作品多种多样,包括容纳了多个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与特色。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火把节中融入了少数民族文化,其也被叫做“东方的狂欢节”。

各民族会选择不同的时间来举行火把节,但他们举行火把节的时间大约都是在阴历的六月二十四左右,彝族和白族非常重视火打劫,也是各民族中有代表性的。

探讨琵琶音乐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探讨琵琶音乐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探讨琵琶音乐特点及其文化内涵摘要:文章主要探讨琵琶音乐特点及其文化内涵,琵琶是我国古典音乐当中的代表乐器,琵琶所演奏的声音、音色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并且,琵琶在我国历史发展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许多文人墨客都利用琵琶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和抱负,因此,琵琶也能够代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本文基于此对其展开研究,对其音色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剖析。

关键词:琵琶;琵琶音乐;文化内涵前言琵琶是我国传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传统乐器,琵琶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在隋唐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乐器变成世人皆知的乐器,无数文人墨客的弹奏为琵琶赋予了多元化的文化符号,并且在随后的发展当中,琵琶的演奏技法、弦数、音位、琴箱等都进行了改善,譬如四条弦的琵琶、拨子演奏的琵琶等。

在隋唐时期琵琶成为了独奏的乐器,演奏出了传闻后世的《秦王入阵曲》等,名妃杨贵妃、诗人白居易等历史人物都曾与琵琶发生过一段故事,进而留下美好的故事传闻后世。

琵琶有着复杂的弹奏技巧,因此所能弹奏的音色也多种多样,在现代,著名国学大师方锦龙利用琵琶模仿三十多种乐器,成为了震惊世界的经典。

本文基于此,对琵琶音色特点及其文化内涵展开深入剖析。

一、琵琶音色特点(一)声音特点声音是琵琶流传于世的外在表现,正是由于琵琶具有独特的声音风格,才能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曲目,其声音特点用一句话足以概括“以点成线,以点带面”。

由于演奏者在弹奏琵琶时所使用的技法和节奏不同,最终所弹奏的曲目效果也不同,而琵琶弹奏期间需要注意的是将不同人的演奏效果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琵琶在弹奏期间会呈现出“点”的特点,正如《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简单而言,是形成琵琶在演奏期间呈现出“点”的音色特点,但音色特点也会由于个人的演奏技巧而有所不同。

例如,在演奏期间,琵琶这种乐器分为左手演奏与右手演奏两种技巧,右手的技巧有弹、挑、轮、扫、拂等,而左手的技巧有按音、吟揉、推拉弦等。

论琵琶曲《春雨》的创作风格与演奏特点

论琵琶曲《春雨》的创作风格与演奏特点

论琵琶曲《春雨》的创作风格与演奏特点1. 引言1.1 背景介绍《春雨》这首琵琶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春天的细雨,将雨水滋润大地的情景融入其中。

此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描绘了春雨洒在花草树木上的情景,让人仿佛置身于细雨绵绵的春日之中。

演奏者在演奏这首曲目时,需要通过琵琶的弹奏技巧和情感表达,将春雨的柔和细腻传达到每一个听众的心中。

琵琶曲《春雨》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使其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经典之作,也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通过深入解读和欣赏,《春雨》这首琵琶曲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清新和生机,体会到音乐所带来的美好情感。

2. 正文2.1 琵琶曲《春雨》的创作风格琵琶曲《春雨》是一首代表性的古典器乐作品,它的创作风格独具特色,展现出了作曲家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旋律方面,琵琶曲《春雨》采用了优美的旋律线条,清晰明了,具有很强的听觉冲击力。

作曲家在编曲时注重旋律的流畅性和悦耳性,使整首曲子听起来非常动人。

在和声方面,琵琶曲《春雨》在和声处理上有独特的手法。

作曲家巧妙地运用和弦的变化和转位,增加了作品的层次感和音乐张力,使整体听起来更加丰富多彩。

在节奏方面,琵琶曲《春雨》运用了多变的节奏变化,有时悠扬缓慢,有时激情奔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琵琶曲《春雨》的创作风格独具特色,融合了多种音乐元素,展现出了作曲家高超的音乐技巧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2.2 琵琶曲《春雨》的演奏特点1. 技术要求高:《春雨》是一首技术性较强的琵琶曲,演奏者需要具备较高的琵琶演奏技巧才能完美演奏。

曲中运用了许多琵琶的特有技法,如顿音、颤音、滑音等,要求演奏者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技法,表现出曲中各段的情感变化。

2. 表现力丰富:《春雨》曲调优美,情感细腻。

演奏者在演奏时需通过琵琶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将曲中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柔美的悠扬旋律到激昂的高潮部分,演奏者需要能够准确把握每一个音符的表达力,使听众能够感受到曲中所传达的情感。

3. 音乐性强:《春雨》的编曲精细,旋律优美动听。

琵琶音乐风格特点

琵琶音乐风格特点

琵琶⾳乐风格特点中国琵琶已有两千余年历史,在漫长的中华⽂明史中积蕴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带有特别的美学特⾊与技术特征的⾳乐作品。

⼀、传统乐曲传统乐曲统称⽂套、武套,⼤套或⼩套。

我国的民族器乐曲⼤多是有标题的,其中⼀类是标名性的标题:它作为⼀种符号,与乐曲内容没有直接联系,如《三五七》、《⼯尺上》等;另⼀类是标意性的标题:标题与⾳乐内容相关,在⼀定程度上概括了乐曲所表达的内容与境界。

琵琶武曲多为标意性标题⾳乐,特点在于写实性、叙事性,往往根据情节内容发展连续叙述,类似章回⼩说或戏剧分幕分场,结构庞⼤、⽓势磅礴。

代表曲⽬有《⼗⾯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汉将军令》、《满将军令》等。

以《⼗⾯埋伏》为例,此曲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在垓下决战时,汉军⽤⼗⾯埋伏阵击败楚军这⼀历史事实集中概括写成的。

全曲共有⼗⼏个带有标题的⼩乐段:引⼦为“列营”,战前准备包括“吹打”、“点将”、“排阵”、“⾛队”,战争过程包括“埋伏”、“⼩战”、“⼤战”,战争结束包括“传号收军”、“项王败阵”、“乌江⾃刎”,尾声为“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回营”。

通过这些标题乐段的划分,把战前、战时、战后等每个细节绘声绘⾊地表达了出来。

这是琵琶武曲的典型⼿法。

武曲在演奏技法上以扫弦、煞⾳、绞弦、推并双弦、拍、提、满轮等特殊技法运⽤较多。

琵琶⽂曲特点在于概括性、抒情性,往往以简朴⽽⼜动⼈的旋律表达出深刻的内⼼倾诉,或以优美清新的⾳调展现出令⼈向往的意境。

代表曲⽬有《⼣阳萧⿎》、《⽉⼉⾼》、《汉宫秋⽉》、《塞上曲》、《青莲乐府》、《飞花点翠》等。

其中⼀类带有宫廷乐舞风格的作品,亦有标意性标题作为贯穿全曲的主线。

以《⽉⼉⾼》为例,全曲共有海岛冰轮、江楼望⽉、银河横渡、⽟兔西沉等⼗⼏个段落,结构复杂⽽完整,旋律舒缓⽽有⽓度。

虽流传⾄今⽆法确定作者,但从乐曲精⼼的构思可以想象出是与宫廷歌舞⽣活相关的⽂化⾳乐⼈所创编。

琵琶⽂曲这类乐曲中《⼣阳萧⿎》⼜名《春江花⽉夜》,也是⼀⾸优秀的、传统的抒情琵琶乐曲。

传统音乐乐器琵琶的音色与演奏技巧

传统音乐乐器琵琶的音色与演奏技巧

传统音乐乐器琵琶的音色与演奏技巧琵琶是一种古老而优美的传统音乐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

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琵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各个音乐类型和风格中。

本文将探讨琵琶的音色特点以及相关的演奏技巧。

一、琵琶的音色特点琵琶的音色柔美、悠扬,有着独特的韵味。

在传统音乐中,琵琶被赋予了很高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

琵琶的音色主要由弦震动和共鸣箱的共鸣产生。

琵琶的共鸣箱是由梧桐木制成,具有良好的共鸣效果,能够增强琵琶的声音音量和音色质感。

琵琶的音色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清晰的音色分辨度:琵琶所发出的音色非常清晰,能够清晰地传递每一个音符的细微差别,使人们能够体味到琵琶演奏的细腻之处。

2. 丰富的音色变化:琵琶具有广泛的音色变化能力,可以通过演奏技巧的运用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如颤音、滑音、泛音等。

这些音色变化丰富了琵琶的表现力,使其能够适应不同音乐风格和曲目的演奏要求。

3. 柔和的音色质感:琵琶的音色柔和、温暖,具有一种特殊的音质和质感。

这种柔和的音色可以给人一种舒缓、温馨的感受,使人身心得到放松和愉悦。

二、琵琶的演奏技巧琵琶的演奏技巧丰富多样,通过不同的演奏技巧可以实现琵琶音色的灵活转换和音乐表达的丰富多样性。

1. 手指技巧:琵琶演奏主要通过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弦和拨弦来实现。

琵琶的按弦技巧有弹奏、揉弦、推弦等,不同的按弦技巧会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

琵琶的拨弦技巧有指甲拨弦、和声拨弦、指腹拨弦等,这些技巧可以营造出琵琶独特的音响效果。

2. 手腕和手臂技巧:琵琶演奏中,手腕和手臂的运用非常重要。

手腕的灵活运动可以使得琵琶的演奏更富动感和表现力。

手臂的力度和姿势调整可以影响琵琶演奏的音量和音色质感。

3. 节奏和速度控制:琵琶演奏中的节奏感和速度控制非常关键。

合理的节奏和速度安排可以使琵琶演奏更加准确、流畅和富有韵律感。

演奏中的节奏感和速度变化可以为演奏增添情感和表现力。

4. 团体合奏技巧:在团体合奏中,琵琶的演奏技巧也需要与其他乐器进行配合。

论琵琶演奏的艺术美学及音乐语言的表达技巧

论琵琶演奏的艺术美学及音乐语言的表达技巧

SONG OF YELLOW RIVER2021/ 04型以及演奏形式都会带动欣赏者以不同的体会,演奏者采用不同的指法就有着不同的音乐意象,其内涵层次也更加多元。

琵琶演奏技法在发展不断变化和创新,同一曲谱在不同时期、不同演奏者的演奏中都各有特色,要想深入理解其内涵特点,既需要对作品本身的创作背景及结构形式等有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还需要正确选用演奏技法,找到最佳的表现方式。

在琵琶演奏审美中通过音色、旋律、演奏者的动作形态等来分析音乐结构层次,品味曲谱和律动之美。

琵琶虽然是一种传统民乐,但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是对曲谱创作背景、演奏者的思想、器乐本身吸引力的充分体现,是一种形神兼备、动静结合、内外互补的艺术美。

(二)情感美首先,音乐直接体现为声音,包括音律声和演唱声,琵琶演奏分为独奏和伴奏,无论哪种形式都有其动态性和感染性特点,它展现了创作者和演奏者的个性及主观能动性,也牵动着所有观赏者的内心情感。

琵琶演奏具有非常浓郁的情感色彩,它将创作者和演奏者对音乐的热爱、坚守、敬畏,以及在创作和演奏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以音律的形式变现出来,观赏者会在节奏和音律的变化中感受到这种美,实现音乐认知和情感的双向升华。

[2]其次,琵琶演奏的审美情感也和其他乐器一样,既有共性又有其个性。

共性是其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形式都有所继承,其艺术美有根源可溯,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个性主要是演奏者基于个人对作品的不同理解,在演奏中体现出来的不同感情因素,这也是琵琶演奏美学的独特差异。

另外,琵琶演奏者的自我审美情趣,也让赋予了作品特异性情感,凸显出琵琶的音乐语言表达艺术。

“声韵皆有所主”即是演奏者与作品以及乐器三者深度融合的表现,是技艺和情感的结合,所以说琵琶演奏其实是对作品的再创作,琵琶演奏者以音乐语言的形式来传递作品情感,而音乐语言的层次性和丰富性也成为了演奏者情感表达的源泉,往往引起观赏者热烈的情感响应。

(三)风格美无论传统民乐还是西洋乐器,其音乐演奏都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配合多元化风格的音乐作品,演奏出来的艺术效果也更具特色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琵琶音乐的特点
琵琶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在其漫漫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经过不断地创新改进,使得这一民族乐器具有了丰富的演奏技法和音乐表现力,琵琶音乐也成为我国民族音乐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对琵琶音乐特征的审视,以窥见我国民族音乐之本质特征。

一、琵琶的颗粒性声音特点
琵琶音乐表现了一种“点”状的声音特点。

琵琶运用各种演奏技巧使其音乐具有鲜明的颗粒性声音特色,正如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描绘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种“点”是由琵琶的演奏方法所决定的,琵琶在由点连成线的音乐进行中“说尽心中无限事”。

琵琶的演奏技巧主要有左手弹奏技巧和右手按音技巧,左手演奏技巧有弹、挑、勾、抹、摭、分、轮、扫、拂、滚、摇指等指法;右手演奏技巧有吟、揉、推、拉、带、擞、打、颤等技法。

演奏时要求每一个音的声音要饱满圆润,明亮而坚实,弱而不虚,强而不噪,且力度均匀,音色统一。

琵琶演奏的点状声音形态,使声音具有很清晰的“颗粒性”,这种颗粒性构成了琵琶音乐风格的物质基础和声音条件;琵琶音乐又要在“点”与
“点”之间形成一个音乐整体,使琵琶音乐具有了音乐上的连贯性,构成了富有歌唱性的音乐风格。

声音是造就琵琶音乐风格的外在特征,琵琶音乐的声音特点是以点成线,以点带面,演奏中处理好点与线、点与面的关系,对于充分表现音乐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因为在每一个点的构成中都是由人来演奏的,正是由于人的原因使得琵琶音乐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使琵琶的声音特性成为具有生命意义的“点”。

在人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形成了琵琶的演奏理念,决定了琵琶音乐的风格特征和文化特征。

因此,琵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经过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构成了对琵琶演奏习惯和理念的认同性,而使琵琶音乐焕发出灿烂的光彩,使琵琶音乐成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信息的凝炼,成为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琵琶音乐的旋律性特点
琵琶音乐的旋律性有两层含义,从狭义上讲琵琶是一种弹拨乐器,在音乐中无论是激越雄壮的舞曲,还是抒情柔和的文曲都是以“点”来完成的,在演奏中旋律线的表述尤为重要;从广义上讲,每一部作品的完成都离不开旋律的进行,它在音高、节奏、节拍、调式等音乐因素有目的的结合中构成作品的基础,当然它也包含作者的主观感受。

长期的艺术实践,特别是在传统琵琶曲的演奏过程中,艺人们对旋律线的要求是非常讲究的。

首先,琵琶乐曲的旋律性体现在演奏技法及对乐曲的整体把握中。

琵琶曲的演奏非常重视音与音的连接。

对音的层递关系先要有理性的把握,即有目的、有意识地演奏每一个音,注重起句、收句或起音、落音等。

在文曲中运用推拉吟揉等技法对音或余音进行美化,使音乐形成点中有线;在武曲中注意运用右手扫、拂、轮等技法,使音乐形成线中有点,有点成线。

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成为琵琶演奏的独特风格。

当然,根据乐曲内容的需要,既有音与音、乐句与乐句之间的连贯,又有音的棱角。

如在乐句、开始音、结束音的处理,乐曲中力度、重音等方面形成节奏、气势、神韵和力量,都是运用技巧和通过对整体情绪的把握来完成的。

乐曲《大浪淘沙》是民间艺人阿炳在民间音乐基础上创作的一首乐曲。

在第一乐段慢板的陈述中,起伏富有个性的旋律运用在长轮前加一弹挑的“七指轮”形式来突出旋律的柔中带刚,表达阿炳对黑暗现实的疑问、不平与激愤。

第三乐段运用苏南民间音乐唢呐曲《将军令》部分音调,采用双弹与轮指为主的技法造成节奏轻盈,旋律铿锵有力、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

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旋律中充满着乐观与自信。

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琵琶乐曲独特的旋律性特征。

其次,琵琶乐曲的旋律性体现在音乐作品中。

以传统乐曲为例,所谓传统乐曲是指世代流传下来经久不衰的优秀作品,它是众多艺人们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创新改革完善的结
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些作品的旋律进行自如流畅,抑扬顿挫,具有较强的对比性和统一性。

如《飞花点翠》《月儿高》等许多作品的旋律中,特别是在一个占几拍时值的长音中多运用高低八度衬托对比或换弦换节奏等结合左右手技法来表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起伏跌宕的艺术风格。

旋律的变奏、循环,节拍的转换、调式转换等,在传统琵琶曲中屡见不鲜,这些都是历代演奏家们精心创造,运用不同的手法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塑造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

三、琵琶刚柔相济的音乐特征
琵琶音乐以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刚柔相济的演奏理念形成她的音乐特征。

魏晋时期的孙该在《琵琶赋》中形容琵琶演奏“离而不散,满而不盈;沉而不重,浮而不轻”。

可以看出这种演奏特征深受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音乐文化的影响,在音乐中体现出中和之美,这也正是琵琶一种演奏理念的体现。

我国当代琵琶演奏家刘德海说:要“以不快不慢、不强不弱、不紧不松、不刚不柔为基本状态”。

轮指以“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刚而不暴烈,柔而不消沉,皆以‘中’作基点”。

这种演奏方法和理念,是人们对琵琶音乐所采取的审美态度,即以中和为美的艺术标准和审美观念。

一般来说,琵琶音乐取决于每一个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和方法,良好的演奏方法则有可能产生美好的声音形态,这也
是一切从事器乐演奏专业的基础,但更重要的取决于演奏的理念。

从传统琵琶演奏及人的观念中,人们常常将琵琶音乐分为文曲、武曲两大类。

所谓文曲一般是指琵琶音乐以旋律的优美抒情为主,节奏轻缓,演奏上注重左手的推拉吟揉等技巧的运用,来表现乐曲或内心细腻情感或对自然景色的描绘等等。

例如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讲到“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音乐以左手的各种演奏技法为主,表现一种细腻的感情色彩,正所谓“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琵琶音乐的委婉幽怨的音乐风格,曾经在许多诗人的诗句中展现出来,“琵琶声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玉奴琵琶龙香拨,倚歌促酒声娇悲”。

这些诗句通过描述人的内心世界复杂的情感,充分展现了琵琶的音乐表现力和其音乐风格特征。

武曲则是乐曲情绪激烈,威武雄壮,节奏复杂多变,音乐表现富有戏剧性为其鲜明特征;注重右手力度较大的演奏技巧,多表现强烈的气氛和情绪。

明代流传下来的《十面埋伏》就是一首琵琶武曲,明末王猷定在《四照堂文集》中对汤应曾演奏此曲的情景进行了描绘:“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

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金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之无从也,起感人如此。


综上所述,琵琶既具有鲜明的颗粒性声音特点,又富于歌唱性与旋律性的音乐风格;琵琶音乐既柔又刚,具有刚柔相济的音乐特征;琵琶音乐还呈现出丰富性与多样性,她以其丰富的演奏技巧,乐曲题材的广泛多样,以及独特的韵味和艺术风格成为民族乐器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