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介绍

合集下载

秦兵马俑的历史资料

秦兵马俑的历史资料

秦兵马俑的历史资料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俑坑布局合理,结构独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

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俑500余件,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

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脸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传神,排成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销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线履系带,免盔束发,挽弓挎箭,手执弩机,似待命动身的先锋军队。

其后,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军队,个个手执3米左右长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距离在11条东西向的过洞里,排成38路纵队。

南北双侧和两头,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

这支队伍阵容齐整,装备完备,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XXX昔时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尺形方阵,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

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军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

二号坑建有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

XXX官长XXX解释说:“一来,为的是更好地保护文物,二来,因为把整个军阵全数清出地面,最少需要5~7年的功夫。

这样做的益处是游客既可以参观到二号坑局部的风度,有可以亲眼看到二号坑的挖掘工作。

”据开端推算,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刀兵数万件,个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第一次发觉。

二号坑东、西中间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

坑内结构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周围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

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升沉连番射击,以弥弩张迟钝之虞。

秦兵马俑名词解释

秦兵马俑名词解释

秦兵马俑名词解释秦兵马俑,是中国古代秦朝时期的一项巨大工程,它是秦始皇陵的守卫军队。

下面将对秦兵马俑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1. 秦兵马俑(Qín bīngmǎ yǒng):秦兵马俑是指秦朝时期,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秦始皇陵宝塔岭的一组大规模地下军事人偶。

它们雄伟庄重,栩栩如生,根据考古学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步兵、骑兵、车兵和将领等多个种类。

2. 陵墓(líng mù):陵墓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坟墓。

秦始皇陵即是秦朝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宝塔岭。

该陵墓规模庞大,绵延数十公里,被誉为中国古代巨型地下宫殿。

3. 陶俑(táo yǒng):陶俑是指秦兵马俑的制作材料,使用陶土制成的人偶。

陶俑制作精美,栩栩如生,可以看出当时制陶工艺的高超水平。

4. 耕战车(gēng zhàn chē):耕战车是秦兵马俑中的一种车兵,原本用于耕田的车辆转化成战车。

耕战车由四匹马拉动,一般有两名战士乘坐在上面,使用弓箭进行作战。

5. 步兵(bù bīng):步兵是秦兵马俑中的主要兵种之一,指的是以步行为主要行动方式的军人。

秦兵马俑中的步兵数量众多,分为不同等级,包括射手、刀手和枪手等。

6. 长枪(cháng qiāng):长枪是秦兵马俑中步兵所使用的主要武器,是一种长杆武器,一端装有锋利的刃物。

长枪在作战中非常实用,可以远程攻击敌人。

7. 将领(jiàng lǐng):将领是秦兵马俑中的高级军官,负责指挥作战。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将领一般戴有特殊的头盔,并身着华丽的服饰,彰显出其高贵的地位。

8. 骑兵(qí bīng):骑兵是秦兵马俑中的一种兵种,指的是骑马进行作战的军人。

秦朝时期的骑兵一般装备有弓箭和长矛,擅长奇袭和迅速机动。

秦兵马俑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它们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和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军事人偶。

秦兵马俑的历史资料

秦兵马俑的历史资料

秦兵马俑的历史资料秦始皇兵马俑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秦朝皇帝XXX的陵墓,也是中国第一个规模宏大、布局讲究且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寝,现存陵冢高76米,陵园布置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2.5公里,外城周长 6.3公里。

XXX位于内城西南,坐西面东,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始皇陵建筑群的核心,目前尚未发掘。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大家有用。

兵马俑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之北,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

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过洞中。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1974年7月15日,省文物局派出了秦俑考古队开赴发掘现场。

随后,XXX考古专业的师生也前来支援,他们在965平方米的试掘方内清理出与真人真马相仿的陶俑500余件,陶马24匹,木质战车6乘和大批青铜兵器、车马器。

通过试掘和钻探,一号兵马俑坑总面积平方米,内含陶俑、XXX6000件。

1978年,法国前XXX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

不看秦俑,不能算来过中国。

”从此秦俑被世界誉为“八大奇迹”目前已挖掘出3个俑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在人们初次见到兵俑时,兵俑衣着、武器的颜色还十分鲜艳,历经两千年威武不减,但是在考古学家挖出土时,受空气氧化影响,数分钟内即渐渐剥落消失,只剩下现在我们看到的陶土色。

从兵俑和所配备武器的分析中得到的结论是,秦军的弓箭部队配备多种箭矢,以应对复杂的战况。

秦军兵俑不戴头盔。

有专家说,“不戴头盔是为了在战场上显出勇敢的气势,能够压倒仇敌。

秦兵马俑介绍 1974年,在陕西

秦兵马俑介绍 1974年,在陕西
秦兵马俑介绍 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晏寨公社西杨村发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从葬坑,坑址距秦始皇陵陵园外城东城坦约1.5公里。 公元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即秦王位。他先后平定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王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一生做了许多有利于统一的重大事业。他废封建,置郡县、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和统一文字等等。 秦始皇初即王位就开始修建陵园。统一全国后,他征发来修筑骊山陵园的民夫,最多时达七十多万人。直到他五十岁去世时,陵园还未全部竣工,秦二世胡亥又接着修了两年,前后共费时近三十九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葬入骊山。公元前206年,项羽入关火烧阿房宫等秦宫室,秦始皇陵园也被焚毁。原建筑虽然早已毁坏,但仍可看到遗迹。陵园周围还有许多遗址,现在已经知道的有:陪葬墓、马厩坑、石料加工场、弄徙墓地、杀殉坑、兵马俑坑和铜国马坑等。 1974年春,当地群众在打井时挖出大型陶俑。经考古工作者钻探试掘,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陶俑坑,并定名为一号兵马俑坑。以后又相继发现了二号、三号兵马俑坑。一号兵马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约14.260平方米。坑的东部为一条南北长60米、东西宽3.45米的长廊,里面站着三排陶俑,每排68个,组成一个横队。横队后面夯筑隔墙十堵,将坑分为东西向的十一个过洞。南、北两个过洞较窄,各站两排俑。中间九个过洞里各站四排俑,均为面向东的纵队。陶俑按服装不同可分为铠甲俑和战袍俑。陶俑中间有木质战车(已朽),每乘战车前有四匹战马,车后并排站三个铠甲俑,他们是车上的甲首、参乘和驭者。这些陶俑身高1.75-1.97米,手执戈、矛、剑、吴钩、弓、戟等兵器。陶马高1.5米,长2米。几年来,一号坑已挖掘了五个探方,面积约2.000平方米,出土陶俑1.087件、陶马32匹、战车8乘、鼓3面。根据排列密度推算,一号坑全部挖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6.000余件。二号兵马俑坑在一号坑东部以北约20米处,平面呈曲尺形。东西最长处为124米,南北最宽处为98米,深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坑内用隔墙分为四个单元。二号坑以战车为主,坑内约有战车、陶马、陶俑等1.500件。三号兵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东西长驷马战车一乘。 秦俑坑中兵俑的排列形式,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特别是秦代的军队编制状况。一号坑内以车兵为主,车步兵相间:二号坑里车兵较多,步骑也占一定数量,形成车、步、骑联合编队的形式;三号坑似为指挥机关。 出土的陶俑是按照秦军将卒形象塑造的。众多的陶俑给人的印象是:体格魁伟,比例匀称,造型逼真,形象生动。步兵俑大都是单独编列,往往位于每一兵力单位的前部。有的跟随在车、骑后面,即"徙卒"。他们挟弓挎箭,身著战袍,凝目聆听,显得镇静而机警。同车、骑混编的甲俑都执长兵器,免胄束发,形象威武。骑兵俑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提弓状,头戴圆形压发小帽,上绘彩色梅花形散点纹,两侧有帽带扣结于颔下。上身着短甲,下着紧口裤,足登长筒马靴,勇武精悍。 车兵是古老的兵种之一,秦车是单辕的敞篷战车。驭者居中。身著重甲,双臂护以臂甲,手握车辔,目视前方,曲背挺腿,显得全神贯注,驭术娴熟。车士分列车侧,一手按车舆,一手执兵器。弓弩手是徙卒中一个独立的兵种,在秦军中占有显要的地位。蹲姿甲俑执弓控弦,目视前方,表情严肃,是训练有素的勇士形象。 将军俑头戴燕尾长冠,身著细扎花甲,坚定沉着,刚毅自若,充分体现了身经百战,临敌不惧的大将风度。陶马体形高大,劲健有力。膘肥而不臃肿,腿瘦而不单薄。无论是车马还是乘马,均张口衔镳,剪鬃缚尾,双耳前倾。显示了它们是机警敏锐,强壮善驰的良马。 在陶俑的制作工艺上也有独到之处。秦代的制陶工匠和雕塑工匠用以模为主、塑模结合、分件制作、逐步套合和入窑绕制、出窑绘彩的方法,烧制出这些大型陶俑和陶马。陶俑头部大都是合模制成,俑腿和俑身是采用模制或泥条盘成,臂和手用模制或手制。对各个细部的制作,运用塑、模、捏、贴、刻、画等方法,逐个进行雕塑。例如陶俑头部的制作是先模制成头形,作成初胎,然后复泥,制出眼、鼻、耳、嘴、胡须。身部也是在打好初胎后再复泥,用手制成衣服,用刀刻出甲片,用印模压成甲钉。陶马的制作也是采用分件合模和堆塑的方法制成的。分件制作后,安装套合,用泥粘接,然后入窑烧制,烧好后绘彩。陶俑的手脸为粉红色,服饰有粉绿、粉紫、深绿、赭石等颜色。在陶俑的身上还刻有"宫疆"、"咸阳"、"都仓"、"宫系"、"廿"、"得"等字样,这些有的是中央制陶作坊管理下的工匠名字,有的是编号。 俑坑中的战车是木制的,木质因年久已腐朽,但车辕、衡、輢、轮、轼、毂等在泥土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迹。车上的铜质构件都保存了下来。从坑中车迹看,车为单辕,辕长3.70-3.96米,前端仰起,后端平直压于车舆下。舆呈横长方形,舆前有轼,后边开门。车轮高1.35米。辕前有衡,衡上缚双轭。车前驾四马,驾具齐全。车身通体髹漆,有的地方还有彩绘的花纹。按照车身的大小和装饰,大体可分为指挥车、副车、乘车和一般战车。 从兵马俑坑中还挖掘出大量金属兵器,有青铜剑、戈、矛、戟、铍、殳、钺、吴钩、弩、箭、镞等共几万件,它们大多是当时的实用品。这些兵器制作精良,有的至今仍锋利无比,说明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冶金制造技术已具有较高的水平 一号坑展厅简介 一号坑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四周各有五个门道。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这个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担任护翼和后卫;东面三排武士为先锋。九个过洞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 御手一名,车士两名。 兵马俑坑在秦陵东侧一公里半处,它的规模之大令人惊叹,三个坑共约有2万多平方米,坑内共计有陶俑马近八千件,木制战车一百余乘和青铜兵器4万余件。其中一号坑规模最大,面积一万二千平方米,有俑马六千余件;二号坑次之,面积是前者的一半,有俑马千余件;三号坑只有500余平方米,内有武士俑68个。根据考古判断,这几座从葬坑象征着始皇生前的宿卫军守卫着陵园,而三座坑是按兵法布阵的,其中三号坑是总指挥部统帅三军。 这是世上无与伦比的地下军阵,站在一号坑前最令人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最前面的是前锋,二百一十名武士俑,横列三队,手持弓驽,背负箭囊;后面紧紧跟随的是身穿铠甲的步兵,间杂着驷马战车组成四十路纵队从十几条坑道里涌出;军队左右各有侧翼,末尾又有三列后卫。整个军阵布局严密,酷似待发之势,令人联想到当年始皇金戈铁马,横扫六合,所向披糜的声威。 兵马俑通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炼、细细观看,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陶俑的脸型、发型、体态、神情都各有差异,似乎能令人感受到他们不同的遭遇和经历;那些陶马双耳竖立,有的喷鼻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都有感人的艺术魅力。陶俑、陶马都经烧制、安装并且原来都是有着漂亮的彩绘的,但由于后来的火烧和浸泡,大多已剥落变色。兵马俑的发现,令人们对中国雕塑艺术有了新的看法:秦俑开创了中国雕塑活泼、开朗、写实的现实主义先河;彩塑的开始也不是在唐而是在秦。

秦兵马俑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秦兵马俑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秦兵马俑是世界上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它们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秦始皇陵附近。

以下是关于秦兵马俑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历史故事:
在秦朝时期,中国的第一个统一帝国秦始皇希望在来世拥有强大的军队,所以他下令制造了大量的兵马俑。

这些兵马俑被安置在陵墓附近,旨在保护秦始皇的灵魂和王朝的安全。

兵马俑是由上千个陶制的雕像组成,包括战士、马匹、战车等。

每个雕像都有独特的面貌和姿势,精细地描绘了秦朝时期的军队装备和战斗形态。

这些兵马俑的发现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军事艺术的杰作。

传说:
有一种传说称,制作兵马俑的过程非常神秘。

据说,为了保密制作工艺,每个工匠参与制作的人手都被割断了手指,以防止泄露机密。

当兵马俑完成后,秦始皇下令将这些工匠全部埋葬在陵墓中,以保守秘密。

还有传说称,在秦始皇陵中还有一个地下宫殿,里面珍藏着大量的宝藏和奇珍异宝。

然而,秦始皇陵至今尚未完全开发,仍有很多谜团等待解开。

这些历史故事和传说为秦兵马俑增添了神秘和奇幻的色彩,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引人入胜的考古遗址之一。

通过对秦兵马俑的研究和探索,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和艺术。

关于秦陵兵马俑的资料(文档6篇)

关于秦陵兵马俑的资料(文档6篇)

关于秦陵兵马俑的资料(文档6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关于秦陵兵马俑的资料的资料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第一篇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

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为奴隶主陪葬,是殉葬品。

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脚下。

世界经度109.2733,纬度34.3853,中国陕西西安临潼以东30多千米。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马字形排列。

1978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

不看秦俑,不能算来过中国。

”高级军吏俑,俗称将军俑,在秦俑坑中数量极少,出土不足十件,分为战袍将军俑和铠甲将军俑两类,其共同特点是头戴鹖冠,身材高大魁梧,气质出众超群,具有大将风度。

战袍将军俑着装朴素,但胸口有花结装饰,而铠甲将军俑的前胸、后背以及双肩,共饰有八朵彩色花结,华丽多采,飘逸非凡,衬托其等级、身份,以及在军中的威严。

车士,即战车上除驭手,驾车者这外的士兵。

一般战车上有两名军士,分别为车左俑和车右俑。

车左俑身武士俑即普通士兵,作为军阵主体,在秦俑坑中出土数量为最,可依着装有异分为两类,即战袍武士和铠甲武士。

他们作为主要的作战力量分布于整个军阵之中。

战袍武士俑大多分布于阵表,灵活机动;铠甲武士俑则分布于阵中。

两类武士皆持实战兵器,气质昂扬,静中寓动。

驭手俑为驾驶战车者,在三座俑坑中均有出土,他们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臂甲长及腕部,手上有护手甲,胫着护腿,脖子上围有颈甲,头上带有巾帻及长冠,双臂前举作牵拉辔绳的驾车姿态。

由于古代战争中战车的杀伤力极强,因而驭手在古代战争特别是车战中,地位尤为重要,甚至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

秦兵马俑的种类

秦兵马俑的种类

秦兵马俑的种类秦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陵墓中的珍贵文物,是秦始皇陵中的一部分,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其中包括了各种类型的兵马俑,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种类。

1. 步兵俑步兵俑是秦兵马俑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它们身着盔甲,手持兵器,分为前后两排,站立在壕沟中。

这些步兵俑的姿势各异,有的举起武器,有的握住弓箭,有的则拿着长矛。

它们的造型栩栩如生,每一个俑的面部特征都不同,展现出了古代士兵的英勇和刚毅。

2. 骑兵俑骑兵俑是秦兵马俑中另一种常见的类型。

它们有的手持长矛,有的则持弓箭,骑在马背上,摆出了不同的姿势。

这些骑兵俑的马匹也是栩栩如生,马上的铠甲和鞍具也被精细地雕刻出来。

这些骑兵俑展现出了古代骑兵的威武和勇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长枪俑长枪俑是秦兵马俑中另一种独特的类型,也是唯一一种单兵种类。

它们身着盔甲,手持长枪,站在一排排的枪架上。

这些长枪俑的造型细节非常精细,枪尖和枪杆的形状都被刻画得十分逼真。

这些俑展现出了古代长枪兵的威武和刚毅,是秦兵马俑中的一大亮点。

4. 弓箭俑弓箭俑是秦兵马俑中另一种重要的类型,它们身着盔甲,手持弓箭,有些俑甚至还握着箭袋。

这些弓箭俑的造型非常细致,弓弦和箭羽的细节被刻画得十分清晰。

这些俑展现出了古代弓箭手的威武和精准,是秦兵马俑中的一大亮点。

5. 侍卫俑侍卫俑是秦兵马俑中一种特殊的类型,它们身着华丽的侍卫服装,手执轻武器,有的还佩戴着披风。

这些侍卫俑的造型精美,服装的花纹和细节被刻画得十分细致。

这些俑展现出了古代侍卫的尊贵和华丽,是秦兵马俑中的一大亮点。

秦兵马俑中不同种类的兵马俑展现出了古代军事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它们的精湛工艺和栩栩如生的造型,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技艺,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文化。

介绍秦兵马俑的导游词

介绍秦兵马俑的导游词

介绍秦兵马俑的导游词秦兵马俑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博物馆。

我是今天的导游,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秦兵马俑的历史文化背景、展览布局以及每个兵马俑坑的独特之处。

秦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陪葬制度的瑰宝,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陶俑群。

接下来,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同探索这座博物馆的奇妙之处。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由秦始皇创立。

为了保护秦始皇的陵墓和延续封建制度,秦始皇命令修建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地下陵墓及其陪葬品。

秦兵马俑就是其中之一,其作为陪葬品,旨在保卫秦始皇的地下王国,延续其皇权,抵御来自地下的鬼神和敌人。

秦兵马俑博物馆总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总共有三个展览大厅和七座兵马俑坑。

每个兵马俑坑都各具特色,展示着秦代壮丽的军队编制和精湛的陶俑制作工艺。

我们首先来到兵马俑一号坑,是目前最大的被发现的兵马俑坑。

精心布置的阵势和矩阵形容的秦代军事编制,让我们仿佛感受到了当时的战争生活。

正中央的指挥官身着盔甲,手持战刀,目光坚定,身后尽是齐整的士兵。

整个兵队栩栩如生的表情和精细的服饰,给我们展现出秦朝军事制度的宏伟和强大。

接下来,我们来到兵马俑二号坑,这是一个骑兵和战车编队。

在这个坑中,士兵们乘坐着威武的战马,身披铠甲,手持武器,准备投入战斗。

这个兵马俑坑保留了当时的作战阵势和战略布局,展示了秦代骑兵的力量和战斗能力。

我们之后将进入兵马俑三号坑,这是一个弓箭手编队。

这个兵马俑坑展示了埋葬了大量弓箭手的排列和编制。

士兵们手持弓箭,看起来整齐划一,栩栩如生。

通过这个坑,我们可以想象出秦代弓箭手在战斗中的威力和战术的实施。

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我们将参观兵马俑四号坑,这是一个战车编队。

秦代战车是其军事实力的底蕴,这里展示了大量精致的战车和战马。

士兵们分列两旁,用手拿着战车,鲜明地向我们展示出秦代军事的强大。

然后,我们将来到兵马俑五号坑,这是一个指挥官编队。

秦始皇陵兵马俑知识点

秦始皇陵兵马俑知识点

秦始皇陵兵马俑知识点
秦始皇陵兵马俑,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是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古代施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

如需获取更多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知识点,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历史学家。

关于秦兵马俑的介绍

关于秦兵马俑的介绍

关于秦兵马俑的介绍
秦兵马俑是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一个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世界闻
名的古代兵器制造工艺的杰出代表。

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内的陪葬品,被发现于1974年,是中国古代重要革命时期的历史遗迹之一。

秦兵马俑由粘土制成,规模宏大、工艺独特、形态逼真。

现存的
秦兵马俑包括士兵、马匹、车辆等,数量达到万余件。

每一件兵马俑
的脸型、发型、服装、器械都制作得非常细致,让人不禁想象秦始皇
统一六国、建立封建王朝的时代景象。

资料显示,秦兵马俑是模仿真人的制作,士兵身上的盔甲、马匹
鞍具等都是秦代军队装备的真实反映。

除此之外,秦兵马俑还展示了
秦代军阵的阵型、战术和军人的服饰饰品等。

秦兵马俑的发现和保护,标志了中国考古学、博物馆工作、当代
艺术等等各个领域的新里程碑。

如今,每年有数以十万计的游客来到
秦兵马俑遗址参观,亲身感受秦文化的博大精深。

兵马俑导游讲解5篇 兵马俑导游讲解

兵马俑导游讲解5篇 兵马俑导游讲解

兵马俑导游讲解5篇兵马俑导游讲解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下面是本文库整理的兵马俑导游讲解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兵马俑导游讲解(1)尊敬的游客们:你们好!欢迎大家乘坐前往秦兵马俑的专车。

我是您的导游我姓石,你可以叫我小石或石导。

下面我为您介绍一下秦兵马俑:秦兵马俑是秦始皇命令工匠们制作用来为他陪葬的,就埋在离秦始皇凌不远处的地底下。

1974年2月,当地农民杨志发等人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

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阵被挖掘出来,并建成博物馆。

秦兵马俑有一号、二号、三号坑和兵马俑坑组成。

展出了陶质陪葬武士俑和兵马俑共8000个。

看来秦始皇还想在阴间地统一天下,所以用秦兵马俑组成一支强大的队伍呢!兵马俑博物馆到了,请您准备下车。

等下车后大家请随我来。

这三个坑中不仅规模宏大、各式各样!看,我们来到了一号坑,他是三个坑中最大的,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为1460平方米,现在给大家40分钟时间自由观赏二、三号坑。

40分钟后道一号坑集合。

兵马俑导游讲解(2)各位游客朋友:欢迎你来到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

我叫唐宇佳,是你们这次参观秦兵马俑的导游,我非常高兴为大家服务。

秦兵马俑是世界考古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它位于西安临潼区,是秦始皇陵墓重要的组成部分。

你们现在看到的,是最早发现的一号坑,也是最大的,坑里有8000多个兵马俑。

一号坑的左右后来又各发现了兵马俑坑,着就是现在的二号坑、三号坑。

兵马俑是用泥巴烧制的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陪葬品。

秦兵马俑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

让我们站在高处往下看,这些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一队队,排列的十分整齐;如果仔细看,每一个兵马俑的脸型、发型、体型、神态都不一样,反映出古代中国人非常高的智慧水平。

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15篇

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15篇

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15篇要说西安什么令人印象最深刻,除了小吃,那肯定是兵马俑了,来到西安不去一下兵马俑,怎么好意思说来过这里呢?下面我整理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作文)通用15篇,欢迎阅读。

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作文1我去过无数人赞叹的兰亭,去过水平如镜的西湖,但在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西安的兵马俑。

来到兵马俑,只见外面是一片小树林。

我们在经过这一片树林的时候,蝉唱得异常的响,仿佛在为我们歌唱大自然之歌,里面的小溪在为这首大自然之歌伴奏。

中午,我们终于到了兵马俑一号坑。

兵马俑一个个惟妙惟肖。

我在想,古人没有高科技就能造出这样的兵马俑,每个脸部表情都不一样,我们中国人的科技不是在进步,而是在退步!中午,我们又从兵马俑一号坑到了放战车的地方,第一架战车后面就像我们平常坐的黄包车。

第二架战车和第一架战车的前面都有一个东西,那个东西上面有刺,上面又有把为了让战马不跑出去的东西。

这个不知名的东西,让战马不会离太远,也不会让战马离太近。

啊!古代劳动人民可真是又勤劳又智慧啊!你们虽然没有我们现在的机器人也没有可以调温度的煤气,只有一双双灵活的手却造出了让21世纪全球人民震撼的兵马俑。

你们造出的兵马俑,比我们造出兵马俑简直是天壤之别!我们对不起这些高科技,我们应该运用祖先继承给我们的聪明才智,和高科技结合,造出比祖先造出的东西很好的东西。

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作文2在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都是精美的艺术珍品。

谁知道它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呢?对,就是20000平方米,大概有50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你们看,那些身材魁梧,头带鹤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是什么俑?他就是将军俑。

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他们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身的领军人物了!大家跟我来。

那些身高1。

8米什么俑,体格健壮,体形匀称,身穿战袍,披挂铠甲,手持兵器的是什么俑?对,就是武士俑。

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

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

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1. 简介秦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一项伟大的考古发现,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它们是中国古代秦代时期的陪葬品,为秦始皇帝陵墓的守护神。

秦兵马俑于1974年在陕西省西安市的秦始皇陵被发现,被称为“地下的军队”。

这些陶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数量之多而闻名于世。

以下将对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以及受到的影响进行介绍。

2. 历史背景秦始皇帝(公元前259年 - 公元前21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他统一了六国并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

为了保护自己的地位和权力,秦始皇帝做了大量的工作来保护自己的陵墓。

秦兵马俑就是在他的陵墓中发现的。

起初,秦始皇帝的陵墓被视为国家的核心,充满了珍贵的文物和财富。

然而,在后来的历史中,陵墓被掩埋并失去了记忆,直到1974年的发现才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

3. 制作工艺秦兵马俑是陪葬品,制作得十分精细。

它们是用陶土制成的,每个陶俑都经过精细的雕刻和装饰。

最初,陶俑是全部手工制作的,后来逐渐采用了模具来提高生产效率。

陶俑的面部表情和服饰都栩栩如生,展现了秦代的服装和军事制度。

据估计,整个兵马俑坑内共有8000多个陶俑,包括马匹、士兵和军官等。

每个陶俑都有不同的姿势和装备,使整个兵马俑坑看起来如同一个真实的军队。

这些陶俑的制作工艺精湛,对兵器、服饰和面部特征的细节处理都非常讲究。

4. 影响秦兵马俑的发现对于研究秦始皇时期的中国历史和艺术提供了重要线索。

它们展示了秦代军队的规模、结构和装备,并揭示了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高度发展。

这些陶俑的精湛工艺和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秦兵马俑的发现也对世界的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1974年以来,秦兵马俑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展览和博物馆的重要展品,吸引了无数游客和研究者的关注。

它们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之一,也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5. 结论秦兵马俑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遗产之一,不仅具有历史、艺术的价值,也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

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

返回目录
战 国 陶 俑
西晋陶俑
三国时代的陶俑
秦兵马俑 宋朝文官
隋 明 唐 代 陶 俑 陶
俑Leabharlann 配人物画面 关于兵马俑的发现
兵马俑是一九七四年三月当地农民杨志发挖井时偶然发现的。当时,他 们在挖井,挖着挖着,挖到了一个兵马俑的头,这个兵马俑的头一接触 到空气,彩色的脸立刻变铜了,杨志发以为挖到土地爷的头,土地爷生 气得脸都变成铜色了。后来,他们交给县文化馆馆长,他为了答谢这两 位农民,把三十多元人民币,交给杨家兄弟。
结束句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课题小组成员:刘嘉宾 徐凯 熊娅琼 班级:高一(1)班 指导教师:金宏清
跪 高 将 儿童佣 射 级 军 武 俑 军 俑 士 士 佣 骑兵俑 佣
返 回 目 录
秦兵马俑的意义(图片)
法国前总理雅克· 希拉克感慨地说:“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 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卢森堡大公来参观秦兵马俑时,一走进展览大厅,便高兴地 惊呼“不得了,不得了”。他赞叹说:“这些艺术珍品达到 了非凡的水平,表现了中国人民非凡的天才,全世界人民将 在这里受到鼓舞。”
原始陶俑图片
作为千古一帝始皇帝自然想 要凸显自己的政绩,为了能够 继续在阴间里继续掌握霸权, 他下令修建了至今仍未能发掘 的大秦帝陵。始皇即位之处, 就发天下徒七十余万,穿治郦 山,为自己构筑陵墓。在好大 喜功的思想指导下,工程力求 宏伟,逾越前代帝王陵寝。连 随葬明器的制作模型,同样追 求宏伟壮观,前无古人。
总统“拍马屁”
第二个故事是美国总统拍马屁,美国总统听说马俑是用青铜 做的,拍一下,会发出 清脆的声音,于是,他用手拍了一匹马 的屁股,当时,被一位记者拍到了这个画面,在报纸上说: “连美国总统也拍中国人的马屁。”

兵马俑介绍导游词200字(精选10篇)

兵马俑介绍导游词200字(精选10篇)

兵马俑介绍导游词200字〔精选10篇〕兵马俑介绍导游词200字〔精选10篇〕兵马俑介绍导游词1尊敬的各位游客:我们将要游览的是秦兵马俑,它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兵马俑规模宏大,开掘出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二万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一号坑最大,长二百三十米,宽六十二米,总面积一万四千二百六十平方米。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个性鲜明,类型众多。

你们看,那身材魁梧,头戴缨冠,身披铠甲,手我宝剑的是将军俑。

体格强健,体型匀称,披挂铠甲,身穿战袍的是武士俑,那一匹匹形体强健,跃跃欲试的是陶马……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非常生动地再现了秦军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

下面是自由活动时间,2小时后我们在门口集合。

兵马俑介绍导游词2 大家好!我们如今正乘着车子向陕西省西安临潼区驶去,也是秦兵马俑所在的位置。

在参观的时候,请你们做一位文明的游客,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别带走。

每个兵马俑都有六百多斤,都是空心的,听说是秦始皇死的时候,把秦始皇手中的给一起埋下去的。

后来,被一位农民发现了,就被考古学家挖出来了。

这些兵马俑千姿百态,有的手握双拳,有的眼睛仰望着天空,好似在想念远方的家人;有的目光炯炯。

将军俑头戴鹖冠;武士俑身高1、8米,骑兵俑身着短甲,陶马与真马一般大小。

许多外国游客到此一看都说到,我们捡到了世界8大奇迹!下面,请你们细细欣赏。

请不要乱扔果皮,请保护我过的珍贵遗产。

兵马俑介绍导游词3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西安秦兵马佣旅行社的导游,我姓黄,叫我小黄或伟群都行。

我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很快乐,希望我能和各位一起度过这一段美妙的光阴。

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临潼出土,今天我就带着你们游览这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历史文物。

看!这就是将军佣,它身体魁梧,头戴鹤冠,身上披着铠甲,手里还握着宝剑,看它假设有所思的样子,好象在考虑如何打退匈奴大军呢!瞧!这个兵马俑是陶马,它的大小跟真马差不多,个个形体键壮,肌肉饱满,看它跃跃欲试的样子,好象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哩!今天,我的讲解就到这,祝你们幸福开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信息兵马俑(the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1])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

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2012年6月9日,秦兵马俑第三次考古挖掘工作成果公布。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之北。

世界经度,纬度。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之久。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

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

俑坑内有8千多个兵马俑。

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也是最大的,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坑里有8000多个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过洞中。

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1975年国家决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馆。

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展出。

2009年6月13日下午1点多,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再次开掘,之后在一号坑北部中段,又出土彩兵马俑,不过刚出土不久就氧化了。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1978年,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

不看秦俑,不能算来过中国。

”从此秦俑被世界誉为“八大奇迹”,已挖掘出3个俑坑。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秦始皇帝陵以东公里处,建筑在秦兵马俑坑的原址之上。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简介位于西安市临潼县,距市区约35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陵墓。

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陵园从秦始皇即位到去世修建时间已达37年之久,到完工共用时38年。

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有内外两城,南部是陵园的中心。

内城方形,周长米,外城长方形,周长6294米,今墓冢为四方锥形,底部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高55米。

全部陵园面积为218万平方米。

陵园里有大规模的宫殿楼阁建筑。

由于陵墓尚未发掘,墓内实况还是一个谜。

据《史记》记载,秦二世登基后,曾命工匠在他父亲秦始皇的墓内“以水银为百川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有关部门对秦始皇墓进行了初步探测,果然发现很强的汞异常。

1982年,在封土中间部位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圈出了万平方米的汞异常区,从而证实了中国史书的有关记载。

[2]制作方法兵马俑多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

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

当年工匠犯了一个错,他们在烧制过后才上色。

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气氧化,颜色不到一个小时瞬间消尽,化作白灰。

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

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

整体风格浑厚、健壮、洗练。

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

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各种俑坑一号俑坑一号坑的发现,缘于1974年3月,秦兵俑面世,当时下和村农民在村南打井,井口刚好开在一号坑的东南角。

1974年7月中旬,由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临潼县文化馆联合组成的考古发掘队进驻秦俑坑工地。

随着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1976年-1978年,考古队又增添了考古、保护、照相、修复等方面的人员,新生力量的加强,各项工作的开展,使考古队一时显得异常热闹。

一号坑发掘工作全面开展,10多个修复组展开对兵马俑的大规模修复。

一号厅是最为雄伟。

它的东端排列着全身穿着战袍的战士俑210人,其余每排68人,前后、左右成行,共计204人,组成方阵的后卫。

坑的中间,排列着有38路战车和步兵的纵队,组成军队的主体。

这个大型军阵,有精锐的前锋,强大的主力,灵活的侧翼,具有排山倒海的气势。

二号俑坑如果说一号坑的发现,是农民打井偶然发现的话,二号兵马俑坑则是考古工作者经过钻探的科学发现。

这里边就没有那么多的曲折而有趣的故事了。

1976年4—5月间,考古队在一号坑的东端北侧有目的的钻探工作中,于4月23日又发现了一个有兵马俑的坑。

二号坑保护大厅竣工后,正式的科学考古发掘工作就要开始了。

1994年3月1日,在二号坑保护大厅内举行了隆重的二号坑开工典礼,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亲临现场,宣布了二号坑发掘工作的正式开始。

为了保证这一重点考古工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国家文物局专门成立了二号坑专家组,以指导考古发掘工作。

秦始皇二号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

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

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

二号坑建有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

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

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

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

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

每列8乘,共有8列。

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

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

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

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

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

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

而俑坑内的108件骑兵俑是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数量众多的古代骑兵的形象资料。

在服饰装束及高度等方面都是严格模拟古代骑兵的战时形象。

与步兵、车兵俑显然不同。

它头戴圆形小帽,帽子两侧带扣系在颌下,身着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裆长裤,足磴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手甲。

衣服具有短小轻巧的特色,铠甲显得简单而灵活。

骑兵俑特殊的装束也与骑兵的战术特点密切联系。

而铜车马的出土使世人耳目为之一新。

其工艺之复杂,制作之精巧,技艺之卓越无不令人惊叹。

秦陵二铜车是一种带有篷盖的豪华车,车舆接近正方形,它宽78厘米,进深88厘米,其宽度仅比一号车长4厘米,可进深较之一号车长40厘米。

二号车舆上罩着一块类似于龟盖状的篷盖。

大篷盖不仅将车舆全部罩了起来,甚至连车舆前边的“驾驶室”也遮盖起来,形成封闭式的车舆。

以便车主与“驾驶员”传递命令。

二号铜车属于小轿车类型。

车主既可以坐乘,也可以卧息。

如果躺在这样宽敞、舒适、豪华的车舆内,完全可以享受到一种“软卧车”的舒服感。

即使远行千里也可以消除长途颠簸的疲劳。

二号车车内设备更富有特色。

车舆内曝有彩绘美的软垫。

考古专家曾在车舆底部发现一块方形大铜板,其大小几乎与舆论底尺寸相当,铜板表面彩绘着各种鲜艳的几何形图案花纹,下面四角和中部有8个3厘米高的铜支钉支撑。

这块彩绘大铜板无疑就是古车上的“文茵”,类似于一种软垫制品。

如果车中铺设双重文茵,一定更加平稳而舒适,其功能无异于现代的“软卧车”。

可以说二号车属于我国最早的“软卧车”模型。

考古专家经过仔细清理发现二号铜车马总共由3462个铸件组成,其中铜铸件1742件,金铸件737件,银铸件983件。

总重量达1241公斤,其中金铸件3公斤多,银铸件,4公斤多。

一号铜车马铸件的数量也不会相差太远。

两乘车加起来不少于5000多个零部件,尤其令人拍手叫绝的是这里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铸造成型。

而这5000多个零部件无论是大至2平方米以上的篷盖、伞盖及车舆、铜马、铜俑等,还是不足平方米的小攸勒管都是一次铸造成型。

就拿篷盖与伞盖的铸造来说,它不仅面积大,而且薄厚不一,厚的地方为厘米,薄的地方仅有厘米,再加上篷盖、伞盖,都有一定的弧度,这样难度大的篷盖、伞盖能一次性浇铸成功,不要说在2200年前的秦代,就是在科技发达、设备齐全的今天也并非易事。

铜马和铜俑的铸造也令我们当代的工程师望尘莫及。

我们发现8匹铜马、两个御官俑的铸造都达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无论是整体造型,还是神态、性格、气质的刻划都可以与秦俑坑那雕塑最好的将军俑相媲美。

铜马、铜俑铸造如此准,形神兼备实为罕见。

比如铜马的笼头,它是由82节小金管和78节小银管连接起来,每节扁状金银管长仅厘米,一节金管与一节银管以子母卯形式相连接,其精细和灵活程度较之现代的表链毫不逊色。

经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那马脖子下悬挂的缨络,这些缨络全是采用一根根细如发丝的铜丝制作的。

专家们用放大镜反复观察,惊奇地发现铜丝表面无锻打痕迹,粗细均匀,表明很可能是用拔丝法制成。

尤其是以铜丝组成的链环,是由铜丝两端对接焊成,对接面合缝非常严密。

如此纤细的铜丝(毫米)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制作采取什么样的工艺焊接还是一个谜团。

总之,铜车马的铸造工艺堪称古代青铜冶铸方面了不起的奇迹。

试想当时没有车床,更没有现代化的冶铸设备,铸造出如此精美的金、银、铜大小规格不同的车马部件实在是一项伟大的创举。

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出土的总之,秦俑二号坑出土的弓箭手、轻车兵、骑兵俑等,首次为我们展示了2200年前的古代骑兵、轻车兵和弓箭手的形象资料,在古代军事史的研究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号俑坑三号坑的发现,同二号坑一样,是考古队经过钻探的结果。

继一、二号兵马俑坑之后,1976年5月11日,又在一号坑西端北侧25米处,钻探发现了一个陪葬坑,根据发现的先后,编号为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坑东西相对,南距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120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整体呈凹字形,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车马房中有一辆驷马战车及四件兵马俑,三号坑共可出土兵马俑68个。

从3号坑的内部布局看,应为一二号坑的指挥部。

三号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