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教案2
《辨析系统的基本特征导学案》
《辨析系统的基本特征》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系统的辨析、系统的目标性、系统的开放性、系统的自组织性和系统的动态性,并能够运用这些观点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导入引导:请同砚们回想一下平时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交通拥堵、气候变化、物流管理等,这些问题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系统。
那么,系统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呢?进修过程:一、系统的辨析系统是由一系列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的部分组成的整体。
在辨析系统时,我们需要关注系统的边界、组成部分和互相作用。
系统的边界决定了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干系,而组成部分则是系统的基本元素,互相作用则是这些元素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二、系统的目标性系统具有明确的目标或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系统中的各个部分需要互相协调和合作。
例如,企业的目标可能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各个部门需要协同工作。
三、系统的开放性系统与外部环境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的,系统可以接收外部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开放性使得系统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进行自我调节。
四、系统的自组织性系统具有自组织的能力,即系统内部的部分能够互相作用和协同,形成新的结构和功能。
这种自组织性使得系统能够适应复杂环境并保持稳定。
五、系统的动态性系统是一个动态的整体,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不息地监测和调整系统,以保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实践应用:请同砚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选择一个具体的系统,如学校、家庭或社会组织,分析该系统的基本特征,并思考如何优化和改进这个系统。
教室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系统的辨析、系统的目标性、系统的开放性、系统的自组织性和系统的动态性。
这些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复杂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进修系统理论,探讨系统思维的应用。
《认识系统导学案》
《认识系统》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了解系统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系统论的基本理论。
导入引导:系统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观点,但你知道系统是什么吗?系统有哪些特点?系统论又是如何诠释系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一、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一组有序元素组成的整体。
系统是一个整体,由多个部分组成,这些部分之间存在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
二、系统的特点1. 互相关联性:系统中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一个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部分。
2. 整体性:系统是一个整体,不同部分之间互相依靠,不能单独看待。
3. 目标性: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共同为实现系统的目标而协同工作。
4. 动态性: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息地进行变化和发展。
三、系统的分类1. 自然系统:由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组成,如生态系统、气候系统等。
2. 人工系统:由人类设计和建造的系统,如机械系统、社会系统等。
3. 抽象系统:用来描述和钻研其他系统的系统,如数学模型、信息系统等。
四、系统论的基本理论1. 辨识系统:识别系统的边界和因素,确定系统的范围和关键部分。
2. 分析系统:分析系统内部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干系,找出系统的组成因素和作用机制。
3. 综合系统:将系统的各个部分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系统的目标。
4. 评判系统:对系统的运行效果和实现目标的水平进行评估,找出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系统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系统论的基本理论。
系统是一个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具有互相关联性、整体性、目标性和动态性等特点。
系统可以分为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和抽象系统三种类型,系统论包括辨识系统、分析系统、综合系统和评判系统四个基本理论。
在以后的进修和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系统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拓展延伸:1. 请举例说明一个你认为是系统的实际案例,并分析其特点和分类。
第一章绪论-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案
Chp.1绪论基本要求(1)了解机械工程控制论的基本含义和研究对象,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掌握广义系统动力学方程的含义。
(2)了解系统、广义系统的概念,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了解系统动态模型和静态模型之间的关系。
(3)掌握反馈的含义,学会分析动态系统内信息流动的过程,掌握系统或过程中存在的反馈。
(4)了解广义系统的几种分类方法;掌握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学会绘制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5)了解控制系统中基本名词和基本变量。
(6)了解正反馈、负反馈、内反馈、外反馈的概念。
(7)了解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1)学会用系统论、信息论的观点分析广义系统的动态特性、信息流,理解信息反馈的含义及其作用。
(2)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变量、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绘制控制系统方框图。
本章难点广义系统的信息反馈及控制系统方框图的绘制。
一、课程简介性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学时:32h先修课程:复变函数、机械动力学、交流电路理论后续课程:为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打下一定基础。
如: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电传动控制、数控机床等。
主要内容:本课程是数理基础课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
主要内容包括: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物理系统数学模型建立、时间响应分析、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性能分析与校正、系统辩识、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教材:杨叔子主编,《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参考书目:(1)Katsuhiko Ogata.卢伯英等译,现代控制工程(第四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2)李友善主编:《自动控制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教材结构:1)对研究对象(机械工程)问题建立数学模型chp.22) 在一定输入下分析系统的输出:时间响应(时域分析)chp.3频率响应(频率分析)chp.43)系统性能分析:稳定性判据chp.54)系统校正:使系统全面满足性能指标要求chp.6二、对象与任务控制论+工程技术→工程控制论控制论+机械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研究对象:研究广义系统在一定外界条件下,从系统初始条件出发的整个动态过程,以及在这个历程中和历程结束后所表现出来的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
《系统与设计导学案》
《系统与设计》导学案一、导言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系统与设计》这门课程的重要内容。
通过系统性的进修和实践,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系统的观点、设计原则以及应用技巧,为将来的工作和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概述《系统与设计》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和设计能力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进修,学生将了解系统的基本观点、系统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系统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培养系统思维和设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认识。
三、进修目标1. 理解系统的基本观点和特点;2. 掌握系统设计的原则和方法;3. 能够运用系统思维解决实际问题;4. 提高创新认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课程内容1. 系统的观点和特点- 了解系统的定义和分类;- 掌握系统的特点和属性;- 理解系统的边界和环境。
2. 系统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进修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掌握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能够运用系统设计原则解决实际问题。
3. 系统工程的应用- 了解系统工程的基本观点;- 掌握系统工程的应用领域和方法;- 能够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项目管理和控制。
五、进修方法1. 教室进修: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室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2. 实践操作:完成实验和案例分析,加深对系统设计原则的理解;3. 小组讨论:与同砚一起讨论和合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4. 自主进修: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扩展知识面,提高进修效果。
六、评估方式1. 教室表现:包括教室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2. 项目效果:完成实验和案例分析,提交设计报告和效果展示;3.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系统设计原则和方法的掌握水平。
七、参考资料1. 《系统工程导论》,XXX著,XXX出版社;2. 《系统设计与管理》,XXX著,XXX出版社;3. 《系统思维与创新》,XXX著,XXX出版社。
八、总结通过本导学案的进修和实践,置信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系统与设计》这门课程的重要内容,提高系统思维和设计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和进修奠定坚实的基础。
《系统的概念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2019》
《系统的概念》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引言系统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常常遇到的一个概念,但是你知道系统究竟是什么吗?系统的概念是如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本次导学将带领大家一起来深入探讨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解系统的本质和特点。
二、知识概述1. 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由一些构成要素(元素、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为实现某种目的而组成的有机整体。
2. 系统的特点a. 目的性:系统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存在。
b. 结构性:系统由多个组成要素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c. 相互作用性: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d. 动态性:系统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变化。
e. 开放性: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交流。
3. 系统的形成和发展系统的概念起源于古代哲学,现代系统思想的形成与二战后系统工程的发展密切相关。
系统工程是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种学科知识,解决复杂系统设计、建造、运行和管理等问题的一种系统的方法论。
三、重点解读1. 系统是什么意思?系统是一个由多个互相关联的要素组成的整体,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协调合作。
2. 系统的特点有哪些?系统具有目的性、结构性、相互作用性、动态性和开放性等特征,这些特点决定了系统具有自我调控、适应环境和不断发展的能力。
3. 系统思维的重要性系统思维是一种综合性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能力。
四、拓展应用1. 举例说明系统的应用领域a. 生态系统:由生物、动物、植物等各种要素组成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典型的系统之一。
b. 信息系统:由硬件、软件、数据库等组成的信息系统,是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数字化系统。
c. 社会系统:由人、事、物等各种元素构成的社会系统,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2. 思考系统思维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系统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个人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发展方向,提高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Signals and Systems一、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和地位:《信号与系统》是通信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通信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求解电子系统的特性,为后续课程(通信理论、网络理论、控制理论、信号处理和信号检测理论等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知识要求:本课程是信息类各专业本科生继“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之后必修的重要主干课程。
该课程主要研究确知信号的特性,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信号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信号与系统分析方法在某些重要工程领域的应用。
该课程是学习《现代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后续课程所必备的基础。
3、能力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号分析与线性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能对工程中应用的简单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求解。
为适应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在相关专业领域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习题和实验,学生应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技能方面有所提高。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2、具体要求:第一章信号与系统[目的要求]1.掌握信号、系统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了解信号的函数表示与图形表示。
3.掌握信号的能量和信号的功率的概念。
4.熟练掌握信号的自变量变换和信号的运算。
5.掌握阶跃信号、冲激信号,及其性质、相互关系。
6.了解系统的性质。
[教学内容]1. 信号、信号的自变量变换。
2. 能量和功率信号的判别方法3. 阶跃信号和冲激信号。
4. 一些典型序列。
5. 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
6. 系统的性质[重点难点]1. 信号和系统的概念。
2. 能量和功率信号的判别方法3. 信号的自变量变换4. 阶跃信号和冲激信号。
5. 系统的性质。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作业] 7道[课时] 6第二章线性时不变系统[目的要求]1. 单位冲激响应的概念。
高中通用技术 系统的基本特性性分析说课 苏教版必修2
系统的基本特性性分析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全书的地位及作用:“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是地质出版社,《通用技术》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共分2个课时,学生在学习这节内容之前,已经对系统及系统的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对系统有一个深入的理解,而且也为以后系统的优化、系统的设计等教学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系统的基本特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实验探究,使学生懂得应用相关理论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系统的基本特性难点:应用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问题四、教学设计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根据以上的教学理念和设想,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内容:(一)新课引入:简易照明系统实验。
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个简易的风扇系统。
由此引出系统的基本特性。
通过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 新课学习:1.系统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展示简易照明系统、风扇系统。
师:这个系统的功能以及目的是什么?生:发光,方便学习和生活。
师:这个风扇系统有什么样的功能呢?生:通风、降温。
师:我门怎样区别这两个系统呢?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出区别系统的重要表示----系统的目的性。
2.系统的基本特性----环境适应性一个系统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通常都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系统特性的改变。
并相应引起系统功能和系统内各部分相互关系的变化,系统必须具有适应环境改变的能力,才能保持和恢复系统原有的特性。
与学生共同分析简单照明系统:师:如果给这个系统增加一节电池,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生:灯泡会变的更加明亮。
师:如果继续增加一些电池,会有什么现象呢?生:有的学生会说灯泡会更加明亮,也有学生说灯泡会被烧毁。
《认识系统及其构成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
《认识系统及其构成》导学案第一课时课程背景:本课程主要介绍系统的概念,系统的分类及其构成要素。
通过学习本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系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系统的基本概念;2. 掌握系统的分类及其特点;3. 熟悉系统的构成要素;4. 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教学难点: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一、系统的基本概念1. 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共同协同工作以实现一定的目标的整体。
系统是一个有机集合体,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完成某个特定功能。
2. 系统的特点(1)整体性:系统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整体;(2)目标性:系统存在的目的是实现某种预定的目标;(3)有序性:系统内部的各部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秩序和规律;(4)开放性: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接收外部信息,以调节自身的状态。
二、系统的分类1. 根据结构的复杂程度:(1)简单系统:由少量元素组成,相互联系简单;(2)复杂系统:由大量元素组成,相互联系复杂。
2. 根据稳定性:(1)静态系统:系统结构和行为变化较小;(2)动态系统:系统结构和行为存在变化。
3. 根据功能:(1)自然系统: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系统,如生态系统、气候系统等;(2)人工系统:由人类依据特定目的建立的系统,如计算机系统、管理系统等。
三、系统的构成要素1. 环境: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接收外部信息,并通过内部机制进行反馈调节;2. 输入:系统接收来自环境的刺激和能量;3. 处理:系统内部对输入进行处理和转化,以实现系统的目标;4. 输出:系统产生的结果或产品;5. 控制:系统对自身的状态和行为进行监控和调节,以保持稳定性。
导学活动:1. 请学生列举身边的一个系统,并描述其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2. 让学生通过图表或思维导图展示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3.1 认识系统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2019)必修 技术与设计2
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第三章系统及其设计第一节认识系统教学背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通用技术是一门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的学科。
回顾人类的发展历程,从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蒸汽机时代直到当今的信息时代,技术进步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我们的生活、工作、生产处处都要用到技术,例如我们手中拿的圆珠笔和钢笔就是多次技术改造的结果,使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的电视机也是技术发明的成果。
认识技术、善用技术,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教学目标:理解系统的含义,知道系统的组成:系统、子系统和元素。
了解系统的分类,理解系统的主要特性。
通过案例分析,从技术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
经历将基础知识应用于技术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同学们会养成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习惯,能运用规范的技术语言和设计制作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的技术问题。
教材分析这节课学生首次接触到系统这一概念,这对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系统十分重要,为进一步掌握系统的方法,用系统的观点分析问题,进行系统的优化和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流程、结构,对系统的认识难免是抽象、复杂、难懂。
事实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意无意地运用了系统的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只不过他们缺少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不了解自己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重点:从技术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和主要特性。
难点:通过对简单技术系统的分析,理解系统的主要特性。
教学策略:本节课教学主要由教师通过实物图片和多媒体手段设置学习情境,并加以引导,让学生在过程中自主探究、自主建构设计原则知识并形成能力。
教学准备:展示用的图片、其他技术产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老师:本节课我们学习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第三章系统及其设计第一节认识系统。
第四章分析自动控制系统性能常用的方法
第四章 分析自动控制系统性能常用的方法(10 学时)目的、教学要求: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时域分析法(由时域响应及传递函 数出发去进行分析)、根轨迹分析法和频率特性分析法。
本章主要介绍其中的两种分析方法, 即:时域分析法和频域分析法。
因此在本章中主要掌握:² 时域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² 频域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是: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绘制及幅值穿越频率的求取, 控制系统的对数稳定性判据,系统频域性能分析及与时域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
本章的难点是:自动控制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绘制及幅值穿越频率的求取、控制系 统的频域性能分析及与时域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
主要内容:²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² 频率特性的图形表示法² 典型环节的 Bode 图² 自动控制系统的开环对数频率特性² 习题² 实验教学方式:该部分内容较难理解,应采用 PPT+《自动控制原理频域分析工具箱》教学软件 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习题课采用课堂教学, 但至少应用一次课堂练习用来让学生学习绘制伯 德图。
教学设计:① 通过多媒体教学演示软件《自动控制原理频域分析工具箱》生动说明频率响应的概 念,引导学生对实验演示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引出占有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② 通过一个案例(一阶 RC 电路)及多媒体教学演示软件来讲解:输出信号的幅值与相 位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及频率特性与系统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简要介绍,用 PPT+媒体教学 演示软件来讲)。
③ 采用课堂练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按步骤进行伯德图的绘制,学习绘制前要求学生准 备好二张以上的三级半对数坐标纸(从校园网上下载)。
教学内容:一、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1. 频率响应与频率特性频率响应的概念:线性定常系统对正弦输入信号的稳态响应称为频率响应。
线性系统的 频域分析的出发点仍然是它的传递函数。
《系统的分析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
《系统的分析》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本导学案旨在援助同砚全面理解系统的分析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精通系统分析的基本流程,并能够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导学内容1. 系统的观点系统是由一组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的组成部分组成的整体。
系统分为开放系统和关闭系统,开放系统可以与外部环境进行能量和信息交换,关闭系统则不行以。
2. 系统的特征系统具有的特征包括整体性、互动性、目标性、动态性和开放性。
了解系统的特征是深度理解系统分析的前提。
3. 系统的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是一种综合分析和综合设计的方法。
主要包括系统建模、数据流分析、结构化设计等内容,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
4. 系统分析的基本流程系统分析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建模、数据流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和系统维护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奇特的任务和方法,需要系统分析师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设计。
5. 系统分析的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管理系统、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
同砚应该了解系统分析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为将来的工作做好筹办。
三、导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教室讲解系统的观点、特征和分析方法,援助同砚对系统分析有一个全面的熟识。
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同砚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同砚的系统思维能力。
3. 小组谈论:组织同砚参与小组谈论,共同探讨系统分析中的关键问题,增进同砚之间的沟通和进修。
4. 课外作业:安置相关的课外作业,让同砚独立沉思和练习系统分析方法,加深他们对系统分析的理解。
四、导学反馈1. 知识测验:通过知识测验检查同砚对系统分析的理解水平,准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2. 教室谈论:在教室上对同砚进行表现评判,提供准时反馈和指导,援助他们更好地精通系统分析的方法。
3. 作业批改:对同砚安置的作业进行批改和指导,准时纠正错误,促使同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系统分析能力。
通过本导学案的进修,信任同砚们能够更深度地了解系统的分析,提高系统分析的能力,为将来的进修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完整
A、整体性
B、相关性
C、环境适应性 D、目的性
返回
.
22
练习:
2、一堆沙子、钢筋、水泥等等材料散放在一起 没什么意义,但是如果将它们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 造成一座桥梁,就具有了交通的功能,这个案例说明
系统的最基本特性是:( D )
A、目的性
B、相关性
C、环境适应性 D、整体性
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
莘县实验高中 李国栋
.
1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
不能片面的看待问题,要系统全面的看问题。
.
2
温故:
一、系统的含义
是由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若干元素构成的, 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二、构成系统要具备三个条件
1、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或部分)。
2、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一定的结构。
一般汽车在雪地上会因为打滑而无法正常行走,因此在 轮胎上加链条是起防滑作用。
系统只有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 才能保持(或恢复)其原有的特性。
.
17
知新: 四、系统具有环境适应性 ——侧重“系统的适应”
1、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不断地与外界环境 进行物质的、能量的和信息的交换。
2、系统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任何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都要实现一定的功能。
.
15
知新: 三、系统具有目的性 ——侧重“系统的功能”
1、系统的目的性,也称为功能性。 2、每个系统都具有特殊的功能。这是区别不同系统的
主要标志。
.
16
案例6、家用电冰箱不能紧贴墙壁放置,汽车在雪地 行走轮胎要加链条,这是都为什么?
冰箱放置与墙保持距离,目的是有一个适当的散热空间, 从而保持正常工作。
《辨析系统的基本特征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
《辨析系统的基本特征》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 了解系统概念及其特征;2. 掌握系统的基本特征;3. 能够辨析系统的基本特征。
二、知识导入:系统是一个包含有关联元素的整体,这些元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具有自己的特性,并对外部环境产生反应。
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有目标性、整体性、开放性、自组织性、适应性和目的性。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学习系统的基本特征。
三、学习内容:1. 目标性:系统具有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其内部各元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以实现这一目标或目的。
2. 整体性:系统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整体,这些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3. 开放性:系统与外部环境有相互作用,能够接收外部信息和能量,同时也能向外部输出信息和能量。
4. 自组织性: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的能力,能够在外部环境改变时进行自我适应,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5. 适应性:系统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保持其正常运行。
6. 目的性:系统的运行是为了实现其内部的目标或目的,每个部分都在为整体的目标做贡献。
四、学习方法:1. 讲解: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系统的基本特征;2.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特征;3. 组织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自主发现系统的基本特征;4.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阅读相关文章等方式来加深对系统的理解。
五、学习评价:1. 课堂练习:为了检验学生对系统基本特征的掌握程度,可以进行一些课堂小测验;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3. 互动评价:通过讨论、互动等形式,评价学生对系统基本特征的理解情况。
六、学习总结: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目标性、整体性、开放性、自组织性、适应性和目的性。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运行机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系统的基本特征,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用技术:《系统与设计》教案
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1、系统的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以来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构成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1)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2)要素(部分)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3)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没有的.例:自行车的结构2、系统的组成、类型:系统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多种多样的。
根据需要,可以对系统进行不同的分类.如,可把系统分为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
自然系统是自然形成的系统(如生态系统)。
人造系统是由人工制造加工而成的系统(如计算机系统和机械传动系统).也可把系统分为实体系统和抽象系统。
实体系统是实物形态的(如生物系统、机械系统)。
抽象系统是非实物形态的(如哲学系统)。
3、系统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全局、集合):-—侧重于“部分影响整体”。
是系统的最基本的特性,也是观察和分析系统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
错误!系统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各个要素(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
错误!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之和。
例:巴尔扎克的塑像、“木桶理论”、一招不慎全盘皆输、弃卒保车、“阿波罗”登月飞船上的零件(2)相关性(匹配、关联):——侧重于“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联”构成系统的各元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是彼此相关的.例:古代建筑的“梁柱结构"、合金钢材料各种性能的相互影响、家庭装修工程(3)目的性(功能):任何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都要实现一定的功能,这是区别不同系统的主要标志.(4)动态性(更新):物质都是不断变化,因此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5)环境适应性(自适应):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不断的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能量的和信息的交换,系统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例:“春捂秋冻"、电冰箱不能紧贴墙放置1、系统分析及其目的:系统分析是指为了发挥系统的功能,实现系统的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系统加以周详的考察、分析、比较、试验,并在此基础上拟订一套有效的处理步骤和程序,或对原有的系统提出改进方案的过程.目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决策。
《系统的设计导学案》
《系统的设计》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系统的设计观点,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和设计能力。
二、导学内容
1. 系统的观点
2.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3. 系统设计的步骤
4. 系统设计的工具和方法
三、导学步骤
第一步:系统的观点
1. 请学生思考并讨论: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特点有哪些?
2.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系统是由多个互相作用的组成部分组成的整体。
第二步: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1.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如模块化、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遵循这些原则,以及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这些原则。
第三步:系统设计的步骤
1. 分析需求: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了解系统设计前需要对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理解。
2. 制定设计方案:学生进修如何根据需求确定系统的设计方案,并进行设计规划。
3. 实施设计方案:学生进修如何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具体的系统设计,并进行实施。
4. 测试和调试:学生进修如何进行系统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设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第四步:系统设计的工具和方法
1. 学生了解系统设计中常用的工具和方法,如UML建模、数据库设计等。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这些工具和方法的应用技巧,提高系统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四、导学总结
通过本次系统设计的进修,学生应该能够全面理解系统设计的观点和原则,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系统设计的能力和水平。
希望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进修和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系统设计的知识和技能,为实际项目标开发和实施提供帮助和支持。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教案按课时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教案(第一课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掌握电力系统的电源、负载、线路、变压器等基本元件的特性;3. 理解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传输。
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电力系统的电源、负载、线路、变压器等基本元件的特性;3. 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传输。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引导学生思考电力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电源(10分钟)1. 介绍电源的种类和特性;2. 讲解电源的接入方式和影响电源输出的因素。
三、负载(10分钟)1. 介绍负载的种类和特性;2. 讲解负载的接入方式和影响负载的因素。
四、线路(10分钟)1. 介绍线路的种类和特性;2. 讲解线路的电阻、电感和电容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五、变压器(5分钟)1. 介绍变压器的种类和特性;2. 讲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影响变压器输出的因素。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学生能理解电源、负载、线路、变压器等基本元件的特性;3. 学生能掌握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传输。
教学资源:1. 教学PPT;2. 相关教材或参考资料。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教案(第二课时)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方法;2. 理解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传输;3. 学习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方法;2. 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传输;3.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教学步骤:六、潮流计算(15分钟)1. 介绍潮流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原理;2. 讲解潮流计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七、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传输(15分钟)1. 讲解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传输原理;2. 介绍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调节方法。
八、电力系统的稳定性(15分钟)1. 介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概念;2. 讲解影响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浙教版(2023)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2课 系统的构成 教案2
1.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尝试列举生活中的其他系统。
2. 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理解并记住“系统”的定义。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后续讲解系统的构成和模块奠定基础。
讲授新课
2. 掌握常见的系统模块及其功能,能够辨析不同系统模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 理解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路,能够分析系统的工作流程和数据流程。
重点
了解系统的构成。
难点
掌握系统的模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各种系统,如交通系统、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等,并提问:“这些系统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2.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尝试理解生活中的其他系统是如何由这四个部分组成的。
3. 学生与同学讨论,分享自己对系统构成的理解。
通过讲解系统的构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系统的组成和运作方式,提高学生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课堂练习
1. 教师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哪些属于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
2.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优化一个系统的性能、如何保护系统的数据安全等。
记录讨论结果,并准备向全班汇报。
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课堂小结
总结学生的表现和收获,肯定优点和进步,鼓励继续努力。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系统构成和模块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继续探索系统的构成和模块的应用。
板书
系统的构成
1.系统的构成
2.系统的模块
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构成教学设计
《系统的设计导学案》
《系统的设计》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理解系统的观点和特点;2. 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能够运用系统设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导学内容1. 系统的观点和特点系统是由若干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的部分组成的整体,具有明确的边界和目标。
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目标性、整体性等特点。
2.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系统化原则、综合性原则、模块化原则、标准化原则等。
系统设计的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数据流图法等。
3. 实际问题的系统设计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进修如何运用系统设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系统设计水平。
三、导学步骤1. 系统观点的介绍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系统的观点和特点,明确系统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介绍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3. 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系统设计的具体应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系统设计水平。
四、导学反馈1. 学生进行自主进修和总结,反馈自己对系统设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教师进行评判和指导,指出学生在系统设计方面的不足和提出改进建议;3. 学生根据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系统设计能力,提高系统设计水平。
五、知识拓展1. 学生可以通过拓展阅读、实践操作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对系统设计的理解和应用;2. 学生可以参与相关比赛和活动,提高系统设计能力和实践经验;3. 学生可以结合实际问题,开展系统设计项目,提高系统设计水平宁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本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系统设计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系统设计水平宁解决问题能力,为未来的进修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进修,勇于实践,不息提升自己的系统设计能力,成为优秀的系统设计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教案莘县实验高级中学李国栋温故 8:55幻灯1: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在进行新课之前呢,我们先通过一个实例,来回忆一下“系统的含义”和“构成系统所需的三个条件”幻灯2:这幅图片说的是“盲人摸象”的故事,同学们思考一下“盲人摸象”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同学:他们摸到的都不是大象的全部,而是摸到了大象的其中一个部分就下结论了。
老师:同学请看,他们有的摸到了鼻子,有的摸到了肚子,有的摸到了尾巴,鼻子,肚子,尾巴这些单一的元素能代表大象吗?当然不能。
只有将这些元素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才能组成一个系统,才是一个完整的大象。
其实这也就是告诉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而是要系统全面的看问题,了解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并不能说就了解了整个系统”。
再比如现在的汽车,我们知道它由车身、底盘、发动机、轮胎等构成的,要想汽车正常行驶,单单依靠轮胎,可不可以啊,不行,单靠发动机呢,也不行,只有这些零件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才能让汽车动以来,才能发挥汽车的整体功能。
幻灯3:通过以上的实例,我们不难得出“系统是什么”,系统就是“由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若干元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我们把这个含义进行拆分,就可以得到“构成系统的三个条件”首先系统由若干元素构成的,这个若干是指几个,是不是至少要有2个或2个以上的要素啊其次,这些元素之间是怎样的一个关系,是不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啊。
说明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且要有一定的结构。
最后,具有特定功能,这个特定功能是元素的,还是系统的,对,是系统的。
这就说明系统的功能是组成的元素不具备的。
知新 8:58幻灯4:意义:虽然系统给我们的印象很模糊,似乎看不清,摸不透,但它却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现在我们一说到系统,大部分同学可能会联想到电脑的操作系统,XP,WIN7,大到一些场馆、水利系统,像鸟巢,三峡,小到我们身边的校园广播、图书馆等,都是系统,应用非常广泛,所以我们以后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离不开系统,学习和了解系统,并应用系统的思想来分析处理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那么今天我们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继续深入了解系统,看一看系统具有哪些特性,为了让同学们积极地思考,老师现在将同学们分为“男生”、“女生”两组,也就是男女两个系统,每个案例老师都会设置一个问题,由我们两组同学轮番回答,同组同学可以补充完善,最后回答正确一次加10分,回答不准确或不回答,不得分。
记住老师提问后,再举手回答,否则视为无效。
我们看最后是“巾帼不让须眉,还是须眉更胜巾帼”。
幻灯5:下面这个案例,老师先做个示范,同学们注意思考,老师是怎么用系统的思想来分析处理问题的,同学们先不用回答。
这个案例讲到飞船和运载火箭由上千万个零件组成,那很显然,飞船和运载火箭就是一个系统,而上千万的零件就是构成的若干元素,根据我们刚才提到的构成系统的第三个条件,系统的功能是组成的元素不具备的,所以零件不具备飞船和运载火箭的功能。
对不对啊?也就是说:各部分按照一定的结构组成了系统,从而实现了系统这个整体的功能。
拓展:提到神舟六号,就不能不提到两个人,他们被评为英雄航天员,他们的名字理应被我们每一个记住。
他们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幻灯6:9:03案例1:这是我们今天男女PK的第一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先讨论一下,发挥一下本组本系统整体的功能,好“女士优先”,哪位女同学可以为你们女生组立个头功,我们知道三个和尚是一个系统,三个臭皮匠也是一个系统,为什么差别那么大,是不是由三个和尚没有协调好,不但没发挥出系统整体的功能,还大大打了折扣啊,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组织,无纪律”,而三个臭皮匠相互取长补短,协调的好,发挥出了整体的功能,达到了“1+1>2”的效果。
系统不是各个元素(组分)的简单相加。
如果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协调好,就能得到“1+1>2”的效果。
反之亦然。
好给我们女同学加10分幻灯7: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们知道系统具有整体性,1、系统的整体性也称为集合性,是系统的最基本属性。
2、系统是一个整体,即具有整体的特性功能、目标和作用的有机整体。
3、系统不是各元素的简单集合,也不是简单的数量相加。
(协调好1+1>2,不好,1+1<2)4、系统要求它的局部服从整体,强调整体观点、整体目标和整体效益。
——侧重“部分影响整体”幻灯8:9:07这是我们今天PK的第二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先讨论一下……男生我们知道一双手作为整个雕像的一部分,它再成功也必须服从整体的观点、目标和效益,具体到这座雕像,就是要服从整体的审美、和思想。
这也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重视整体效应,必要的时候要舍得抛弃部分而保留整体。
中国有一句成语就表达了这个意思:“弃卒保车”。
好给我们男同学加10分幻灯9、10:在法国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附近、拉斯帕伊大街刚刚穿过蒙巴纳斯大街的地方,立着一尊巴尔扎克的青铜雕像,它被称为“穿睡衣的巴尔扎克”。
罗丹一共打了17次草稿,完成构思的巴尔扎克雕像一共有4尊,分别是:穿礼服的巴尔扎克雕像、穿斗篷的巴尔扎克雕像(即“穿睡衣的巴尔扎克”雕像)、裸体的巴尔扎克雕像、巴尔扎克的头像。
在经过斟酌之后,罗丹向法国文化人协会提交的是穿斗篷的巴尔扎克雕像,开始并不被承认,直到后来才被……这尊雕像是一个辛勤劳作、在某种思想的困扰下挣扎、激烈地凝视远方的巴尔扎克形象。
罗丹用大胆的构思,揭示了巴尔扎克处于创作灵感来到时的昂首振奋状态,有力地表现了巴尔扎克内在的惊心动魄的力量。
〈巴尔扎克像〉是罗丹一生的顶峰,是他的美学理想的集中体现拓展:这也告诉我们同学们:坚持自己认为对的,是“金子总会发光”这是我们今天PK的第三个问题,木桶理论,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哪位女同学愿意一试,……女生木桶理论是什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由最长的木板决定,而是由最短的木板决定的。
木桶理论是对系统整体性的一种延伸,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系统的水平。
木桶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像我们现在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有关企业、个人“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这就是“和谐社会”这个大木桶的短板,只有及时的“弥补”和“提升”,才能达到和谐社会这个大木桶的最大盛水量。
好给我们女同学加10分幻灯12:下面这个图片就是木桶理论的例子,铁链的强度是由最强的一环,还是最弱的一环决定的,当然是最弱的一环。
幻灯13:9:12好,我们看一看案例4,看看系统除了具有整体性,还具有什么特性。
这也是我们今天PK的第四个问题,同学们先讨论一下,……男生这个问题提到的系统是什么,是不是生物链啊,草原植被,羊、兔等食草动物,野狼,都是是这个生物链中的一部分,野狼的数量直接影响食草动物的数量,食草动物的数量直接影响草原植被的数量,所以说系统内部元素间具有相关性。
系统的各个元素、部分的变化会对其他的元素、部分起影响。
相同的道理,为了使野生动物园的羚羊更有活力、生命力更强,可以引进狼或豹子等肉食动物。
好给我们男同学加10分幻灯14:通过以上这个案例,我们知道系统具有相关性,1、系统的相关性也称为关联性。
2、构成系统的各元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是彼此相关的。
——侧重“部分影响部分”好,我们看一看案例5,看看系统除了整体性,相关性,还具有什么特性,这是我们今天PK 的第五个问题,同学们先讨论一下,……男生这个问题,对经常玩电脑的男同学来说,应该很简单,这个问题说明,任何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都要实现一定的功能。
好再给我们男同学加10分幻灯16:通过以上这个案例,我们知道系统具有目的性,1、系统的目的性,也称为功能性。
2、每个系统都具有特殊的功能。
这是区别不同系统的主要标志。
——侧重“系统的功能”幻灯17:9:19好,我们看一看案例6,看看系统还具有什么特性,这也是我们今天PK的第六个问题,同学们先讨论一下,……女生这两个问题属于生活的小常识,如果冰箱紧贴墙壁,散热不够,还能不能正常工作,如果汽车在雪地上没有防滑链条,那么就很容易打滑,造成交通事故,这就说明任何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只有适应了这种环境,才能发挥作用,是不是啊?系统只有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保持(或恢复)其原有的特性。
好再给我们女同学加10分幻灯18:通过以上这个案例,我们知道系统具有环境适应性,……1、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能量的和信息的交换。
2、系统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侧重“系统的适应”幻灯19:9:22这是我们今天PK的第七个问题,……同学们思考一下,女生我们知道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所以说春天多穿一些,是对冬天的一种适应和衔接。
而夏去秋来,天气虽然冷起来,但有个转变的过程,过早的穿上棉衣,不利于耐寒能力的提高,所以说秋天少穿一些,是对夏天的衔接,和向冬天过度的一种准备。
两者都是为了使人的身体逐渐适应外界气温的变化而不至于生病。
说明了系统的环境适应性。
比较陌生,女生可能答不出。
幻灯20:今天,我们一共学习了系统的四个特性,它们是……,好,今天PK的第八个问题,将四种特性和四句说明连一下线,……男生好再给我们男同学加10分幻灯21、22、23:9:30现在的比分是40:30,好,我们给女生组一个翻盘的机会,这里有两道练习题,一个分值为20分,从中选择一个,你可以自己回答,也可以让男生回答;选择自己回答,答对了得20分就是冠军,答错,男生得冠军;选择男生组回答,他们答对,得冠军,答错,你们得冠军,注意得这个问题可能简单,也可能复杂,看你的选择。
考虑一下,20秒之后选个代表站起来回答,如果没人当代表,那么老师指定,开始答对了,这位同学关键时候经得住考验,恭喜女生组,最后我们请这位同学说一下获奖感言。
答错了,这位同学虽然没有答对,不管结果如何,但是她去承担集体责任的这份勇气,是不是应该得到掌声啊,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幻灯28:结束语: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会用、善用系统的思想分析处理问题,谢谢大家,再见!1、三个和尚:女生102、巴尔扎克:男生103、木桶理论:女生104、草原植被:男生105、电脑硬件:男生106、冰箱汽车:女生107、春捂秋冻:女生08、小结连线:男生10女:10+10+10+0 男:10+1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