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换能器的设计与建模27

合集下载

超声换能器的原理及设计

超声换能器的原理及设计

超声换能器的原理及设计超声波换能器是超声波焊接机的高频机械振动源及作用,就是将超声波发生器输出的电能或者磁能转换成相同频率的机械振动,超声焊接机用的换能器,目前有两种,一种是,磁致伸缩型换能器,另一种是压电陶瓷换能器磁致伸缩式换能器,由于效率低,性价比低,还需外加直流极化磁场,因此目前超声焊接机已经很少使用。

压电陶瓷换能器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晶体材料的压电效应基础上的,这种材料为压电晶体材料,在超声焊接机主要用的是压电陶瓷产量,这种材料在成熟外地发生形变时,在压电陶瓷晶体表面,会出现电荷,晶体内部产生电场,反之,当晶体呈受外电场作用时,金片会发生形变,这种现状称之为压电效应,前者称正电效应,或者称逆电效应。

超声波换能器是超声振动系统的核心部件,超声波换能器设计的好坏,关系到焊接机工作的效率,稳定性及寿命等,在市场上采用大部分的压电陶瓷换能器,按照振动形式区别种类很多,如径向振动模式,纵向复合式振动模式,剪切振动模式,厚度振动模式等。

超声波塑料焊接机工作时加工塑料工件,需要的是高频率的纵向振动。

使得工件的上下模上下高频振动融化焊接层得到焊接效果。

压电换能器的结构:压电陶瓷换能器的结构,由压电陶瓷晶片,电极片,前后盖等组成。

后盖板一般用质量较大的钢制成前盖板由质量轻的,高强度铝合金或者钛合金制造而成,它是利用了压电陶瓷的纵向效应器,陶瓷元件的极化方向,电场方向,机械振动方向,三者一致。

这种换能器称纵向复合振动换能器,它的长度方向尺寸远大于它们的宽度。

图3-1为国内外焊接机常用的政治使用图与结构图,图中两端是两块金属盖板,中间是压电陶瓷元件堆,压电陶瓷一般是纵向极化的带孔圆片,一根应立螺杆,将这三部分紧固在一起着,称为预应力螺杆。

他只陶瓷元件,具有较大的抗压强度,同时在大功率驱动下,陶瓷元件取压缩状态,从而避免膨胀所造成的破裂这种换能器通过改变前后盖的材料尺寸来控制换能器的频率带宽,前后增速比和有效机电耦合系数等性能参数。

超声换能器的优化设计与性能研究

超声换能器的优化设计与性能研究

超声换能器的优化设计与性能研究超声波技术在医学、工业、环境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而超声换能器作为超声波发射器和接收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超声波的产生和检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超声波传感器的性能和可靠性,优化超声换能器的设计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超声换能器材料、结构、工艺等方面入手,探讨超声换能器的优化设计与性能研究。

一、超声换能器材料的选择超声换能器的材料对其性能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超声换能器材料包括压电陶瓷、石英晶体、聚合物等。

其中,压电陶瓷是最常用的材料,它具有良好的压电效应、机械强度高、耐热性能好等特点。

在选择压电陶瓷时,应考虑其压电系数、介电常数、热膨胀系数等参数,以及其晶体结构的稳定性。

此外,压电陶瓷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可靠性,以保证超声换能器的稳定性和寿命。

二、超声换能器结构的设计超声换能器的结构也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的超声换能器结构包括单元式、线性组合式、阵列式等。

其中,单元式是最常用的结构形式,其优点是制造简单,成本低廉。

但是,单元式结构的灵敏度和分辨率都较低,适用于低频超声检测和成像;而线性组合式和阵列式结构则能实现更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但其制造成本也相对较高。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

超声换能器的电极结构也需要优化设计。

传统的电极结构采用等间距并联电极或圆环电极,但是这种结构容易产生不均匀场,从而影响超声波的辐射和接收效果。

因此,现代的超声换能器电极结构一般采用导电胶或导电纤维等材料,通过直接贴合或缝合等方式制成非均匀电极,以提高电场均匀性和效果。

三、超声换能器工艺技术的研究超声换能器的加工工艺也是影响其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现代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压电陶瓷片的制备、电极的制备、陶瓷和电极的粘接等步骤。

其中,压电陶瓷片的制备和后续的加工工艺都需要进行精密控制,以获得高质量的超声换能器。

一般,压电陶瓷片的制备可以采用压坯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等。

一种超声换能器的设计及仿真

一种超声换能器的设计及仿真
同时也相 当于一个 阻抗 变阻器 , 可 以保证 压 电陶瓷元
件所需要 的阻抗 ,提 高发射效率 ,保证频带 宽度 。后 盖板 、压 电陶瓷片和前盖板 通过预紧力螺栓 连接 ,螺 栓直径 1 6 ml n ,长 8 0 r n n l ,设置预 紧力 为 2 5 MP a 。
图 3 定 义 材 料 类 型 及 参数 结 粜 表 1 材 料 参 数 定 义 表 模型 序 号 材料 密度
长度 。
1 2
基 金项 目:广 东省科技 计划项 目 ( 2 0 1 2 B 0 9 1 1 0 0 2 6 2 ,
2 01 3 B 0 9 l 5 0 0 O 8 2 , 2 0 1 4 B O 4 0 4 0 4 O 6 3 , 2 0 1 5 A O 4 0 4 0 4 O 3 6 )
2 设 计结 果
根据 以上原 则,本文设 计的夹心式超声换 能器后
满 足 压 电 陶 瓷 的 电一 力 耦 合 问题 : 金 属 部 分 选 择 S o l i d i 8 5单元类型 ,定义材料 参数如表 1 所 示 ,并输 入 压 电陶瓷 晶片 的弹性常数矩阵 、 压 电常数 矩阵和介
S o l i d Wo r k s 设计一种夹 心式超声换 能器 , 通 过有 限元 仿真 对有 关 设计 参数 进 行优化 ,并制作 了换 能器 实
度 ,长度则应尽量长 ,一般为压 电陶瓷元件总长度 的
3 倍 以上 。

物 ,验证 实物与设计 的基 本一致性 。
图1 夹 心 式 压 电 陶瓷 换 能 器 示 意 图 【 o
数 、阻抗特 性、频率特性 、频带 宽度 、电声效率 、指 向性 、发 射和接 收灵 敏度等 ,其 性能直接决定 了超声

超声波焊接机换能器的设计

超声波焊接机换能器的设计

超声波焊接机换能器的设计1. 引言超声波焊接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非常规焊接方法,通过超声波振动将焊接接头加热至熔点,实现接头的焊接。

而超声波焊接机的核心部件就是换能器,它能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产生高频振动,从而实现焊接。

本文将详细介绍超声波焊接机换能器的设计,包括换能器的原理、设计要求、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2. 换能器的原理超声波焊接机的换能器是一种能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其原理基于压电效应。

压电材料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形变,而当施加的电场频率与材料固有频率相同时,形变达到最大值。

利用这个原理,换能器可以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并产生高频振动。

3. 设计要求超声波焊接机换能器的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3.1 高效率换能器需要能够将输入的电能高效地转换为机械能,并将能量传递给焊接接头,以实现快速而稳定的焊接。

3.2 耐高温焊接过程中,换能器需要承受高温环境,因此需要选择能够在高温下保持稳定性能的材料。

3.3 高可靠性换能器需要具备良好的可靠性,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不易发生故障。

3.4 易于安装和维护换能器的结构设计应该简单,方便安装和维护,以提高使用效率。

4. 材料选择超声波焊接机换能器的材料选择是设计的关键之一。

常用的材料包括压电陶瓷、钛合金、不锈钢等。

4.1 压电陶瓷压电陶瓷是一种具有压电效应的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压电性能和高温稳定性。

常用的压电陶瓷材料有PZT(铅锆钛酸钡)和PZT-8等。

4.2 钛合金钛合金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高温性能,适合用于超声波焊接机换能器的制作。

4.3 不锈钢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也是一种常用的换能器材料。

5. 结构设计超声波焊接机换能器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振动效果和焊接接头的适配性。

5.1 换能器头换能器头是换能器的核心部件,其形状和尺寸会影响焊接效果。

常见的换能器头形状有圆形、方形等,尺寸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设计。

5.2 固定装置换能器需要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超声波焊接机上,以保证焊接过程中的稳定性。

超声波换能器的匹配设计

超声波换能器的匹配设计

.超声波换能器的匹配设计一、匹配概述超声波发生器与换能器匹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匹配使发生器向换能器输出额定的电功率,这是由于发生器需要一个最佳的负载才能输出额定功率所致,把换能器的阻抗变换成最佳负载,也即阻抗变换作用;二是通过匹配使发生器输出效率最高,这是由于换能器有静电抗的原因,造成工作频率上的输出电压和电流有一定相位差,从而使输出功率得不到期望的最大输出,使发生器输出效率降低,因此在发生器输出端并上或串上一个相反的抗,使发生器负载为纯电阻,也即调谐作用。

由此可见匹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功率超声源的产生和效率。

二、阻抗匹配为了使功率放大器输出额定功率最大;在电源电压给定条件下主要取决于负载阻抗。

一般在 D 类开关型功放中其发生器变压器初级等效负载Rl'上的输出功率表达式为:式中, VAm 为等效负载上的基波幅度;vcc 为电源电压; vces为功放管饱和压降,故为了保证系统有一定功率余量(因输出变压器,末级匹配回路及晶体管损耗电阻都有损耗, po' 需要乘上一个约等于1. 4— 1. 5 的系数。

即输出功率po 为1.5Po';从上式可知,在电源电压给定之后,输出功率的大小取决于等效负载RL’。

目前大多数功率超声发生器的负载为压电型换能器,其阻抗约为几十欧姆至几百欧姆间,为了要达到要求的额定功率,因此需要对换能器负载RL 进行阻抗变换。

由高阻抗变换为低阻抗。

一般常用的方法,通过输出变压器的初次级线圈的匝数比进行变换。

变压器次初级匝数比为n/ m,则输出功率 PO 时的初级电阻举例:要求一发生器输出在换能器上的功率为1000W,设直流电 VCC 为 220V,VCES=10V,功率应留有一定余量,则PO=1.5PO'=1500W。

则变压器初级的6.5 Ω若换能器谐振时等效电阻RL= 200 Ω,则输出变压器次级/初级圈数比以上称谓阻抗变换,是通过输出变压器实行的。

超声波换能器的设计与建模26

超声波换能器的设计与建模26

也就是说,用这种方法也许可以建造出一个完整的圆柱形夹心式换能器模型。

对比实验结果,得到的数据要比传统的一维分析方法要好,但是也只是在金属端较长的换能器计算中,而金属端较短的换能器计算中误差就比较大。

除此之外,这种方法应用仅仅局限于确定换能器的工作谐振频率,而换能器其他的相关参数和性能参数则不能确定。

对比在后续章节中论述的三维模型,这也使得这种方法在运用中有其局限性。

在分析夹心式压电超声换能器时,同样运用了不同的数值计算法来确定它们的频率特性。

功率超声系统的数值模型是基于有限元法(FEM)或边界元法(BEM)建立的。

基于弹性力学、压电本构方程和线性声学建立的数值化线性模型经常被应用到分析功率超声设备中。

这些模型在激励水平较低时非常有效,因此,它们在建模时也带有的特性具有一定的精确度,如电阻、谐振频率、耦合系数和发射定向的特性。

在激励功率中的数值建模包括多种非线性转换方程和不同介质中的振动机制,这些都使得对换能器的分析变得更加复杂。

这些设计方法复杂而又需要大量的演算时间。

在后续章节中(第3.2.3章),将要用BEM法来分析中心有孔的金属圆柱体的对称性振动,最重要的是,这些金属圆柱体都是中心有孔的。

与现存的实心圆柱体和饼状体的建模方法相比,夹心式超声换能器组件的长度函数也是第一次被考虑到它们的外径和内径的关系式中。

在忽略压电效应的影响和不考虑陶瓷的各向异性的情况下,压电陶瓷环获得的效应更好,同样的方法被应用到金属端和激励压电陶瓷环的运用中。

运用这种工艺是为了证明一种猜想,那就是在换能器的组件中,在振动的径向和厚度方向上的振动的相互耦合会改变超声波的传播速度。

由于一维理论是用来描述圆柱体一维结构的振动情况,最初设想的超声波传播速度就是一种频率函数。

一维解法中,必要地修正速度,这种方法的解释说明是建立在之前提到过的对称性振动的有限元法、其次量、各向同性,以及中心有孔的柱状体(环状)的延展性这些理论基础之上。

超声换能器的原理及设计

超声换能器的原理及设计

超声换能器的原理及设计
超声换能器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超声波能量的装置。

它的设计原理基于压电效应,即在某些晶体材料中,当施加电场时,会产生机械形变,反之,当施加机械压力时,也会在晶体上产生电压。

利用这种特性,超声换能器由一个薄片状的压电材料,通常是陶瓷或聚合物,在两侧分别附着上电极构成。

当电极上施加电压时,压电材料会膨胀和收缩,这种压力或运动会引起周围介质的压缩和稳定的振动。

这些振动将以超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从而实现声能到电能的转换。

超声波频率和振幅的调节可以通过改变施加在超声换能器上的电压和电流来实现。

一般来说,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超声波的穿透性能越低,但分辨率越高。

为了提高超声换能器的效率和性能,设计上考虑了很多因素。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压电材料,其特性应满足应用的要求,包括频率范围、灵敏度和稳定性等。

其次,需要设计适当的结构和尺寸,以实现最佳的转换效率和声束控制。

此外,还需要考虑超声波的耦合和阻抗匹配问题,以确保能量的传递和接收的效果。

总之,超声换能器基于压电效应实现电能到超声波能量的转换。

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和设计,可以获得高效、稳定和精确的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

超声换能器的设计与动态特性仿真

超声换能器的设计与动态特性仿真

超声换能器的设计与动态特性仿真龙源期刊网 /doc/976869787.html,超声换能器的设计与动态特性仿真作者:卢正达等来源:《价值工程》2015年第20期摘要:微电子封装已成为当今微电子制造中影响生产效率和器件性能的关键技术。

超声键合是最为重要的芯片封装方法与技术,目前企业生产的90%以上芯片是采用超声键合法进行封装。

超声波换能器是在微电子制造超声键合工艺中的一个重要部件,超声换能器的设计与动态特性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得到最大的振动幅值,变幅杆固有频率应和超声波发生器的工作频率相同。

通过本文对超声换能器的研究、分析与设计,对于获得理想的超声波换能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Abstract: Microelectronic packaging is the key technology which affects the efficiency and performance of the device in the manufacture of the microelectronic.Thermosonic wire bond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method and technology of the chip packaging.90 percents of chips are bonded with thermosonic bonding.The ultrasonic transduc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ltrasonic wire bonding techniques.So it is necessary to realize the design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ltrasonic transducer.Its intrinsic frequency should be equal to working frequency for the obtainment of maximum amplitude.All above research contexts,methods and conclusions will be helpful to understand, analyze and design the ideal ultrasonic transducer.关键词:超声波换能器;有限元分析;模态分析Key words: ultrasonic transducer;finite element analysis;modal analysis中图分类号:TB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0-0186-041 绪论超声键合技术以其简单的制作工艺、高效率的运行水准和无铅绿色的优点,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逐渐成为集成电路第一级封装的主流技术。

超声换能器设计方案

超声换能器设计方案

超声换能器设计方案
超声换能器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声能的装置。

它是超声波传感器中的核心部件,常用于医疗、工业和民用领域。

超声换能器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选择:超声换能器需要使用具有良好声波传导性能的材料,常用的材料有铅锆酸钛陶瓷、PZT陶瓷等。

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提高声能的转化效率。

2.结构设计:超声换能器通常由活塞、震荡平台和壳体组成。

活塞是将电能转化为声能的关键部件,应设计成能够有效振动的形状,并与震荡平台紧密连接,以提高振动的传导效率。

壳体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和机械强度,以保护内部组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3.电路设计:超声换能器需要与外部电源相连,电路设计应考虑电源适配、信号放大以及保护等方面。

合理设计电路可以提高超声换能器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4.尺寸和频率选择:超声换能器的尺寸和频率选择应根据具体应用需求来确定。

如果需要通过物体进行穿透检测,通常选择低频超声换能器,尺寸较大。

而在医疗领域,常选择高频超声换能器,尺寸较小。

5.测试和验证: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和验证。

测试可以通过测量声能的输出量来评估超声换能器的性能。

验证可以通
过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测试来验证超声换能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之,超声换能器设计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电路设计、尺寸和频率选择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超声换能器的性能和可靠性,满足具体应用需求。

超声波换能器的设计与建模25

超声波换能器的设计与建模25

之前讨论过的一个过载换能器,当换能器的声设备被激发时,谐振频率也会随着工作面的界限改变而改变。

如果该设备是已知的,一个新的频率方程就可以列出来了。

此外,在第二组一维公式中,意味着需要使用等效电路。

因此,夹心式换能器也变成一个三接等效电路,同时带有一个压电陶瓷环的三接等效线路、以及一个金属端和预压螺柱的线路模型。

螺柱的影响通常不做考虑,由于它的质量对于整个换能器来说非常微小,因而它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

这些换能器模型的一维解法都是相互类似并且互相关联的。

在低谐振工作频率的夹心式换能器建模方法中,换能器的金属端长度非常长(同等时间的情况下比陶瓷片的厚度长许多),这些解法被证明是非常适用的。

在夹心式换能器设计一维理论中,则需要换能器纵向模式上的振动,而径向振动则忽略不计。

这也就是说当换能器的径向尺寸(水平尺寸、横截面)比纵向振动波长的四分之一还小时,就可以运用一维理论,并且在谐振频率的设计和测量过程中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换能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如超声清洗和超声焊接这些行业中,这些应用中要求输出大功率的超声能量。

在这些应用中,换能器的水平尺寸通常大于纵向振动波长的四分之一,这时换能器设计的一维理论便不适用。

基于一维理论的设想,当换能器横截面变小时使得它的机械能变小,同时限制了它的可行性,此时换能器的水平尺寸必须减小。

因此,换能器的水平尺寸不能随意减小,所以这种换能器的径向振动必须纳入计算,以保证在确定谐振频率时不会扩大误差。

所以,当换能器的金属端比较短时(比如说通常用在超声清洗系统中、谐振约为40kHZ的换能器),一维理论就不够全面。

这时必须对一维理论工作频率fr进行修正,以确保建模和设计出来的换能器金属端较短。

因此提出了表面弹性模量比算法,主要就是用来对圆柱形和大型的金属超声发射器的功率进行振动情况分析。

这种方法同时可以用在改变超声波振动方向的装置设计中。

在这种方法中,在径向和厚度方向的振动相互耦合设想中产生的弹性模量比变化,使得波在纵向传播速度产生了变化。

旋转超声换能器的建模与仿真

旋转超声换能器的建模与仿真

旋转超声换能器的建模与仿真徐晓明;张向慧【摘要】在输入功率一定的一维纵振旋转超声加工系统中,为高效、精确地获取加工刀具末端的输出振幅,文中根据牛顿定律将换能器抽象为一个由质量、刚度和阻尼3个参数来描述的动力学模型.然后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换能器系统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超声换能器的数学模型及状态空间仿真模型,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验证MATLAB/Simulink仿真的准确性.换能器末端输出振幅的大小直接影响超声振动系统的加工性能.得到的仿真结果为超声振动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期刊名称】《机械工程师》【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4页(P121-124)【关键词】超声换能器;MATLAB/Simulink;数学模型;仿真建模【作者】徐晓明;张向慧【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北京100144;北方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北京1001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6;TH128旋转超声加工是集传统超声加工与磨粒磨削加工为一体的复合加工,是加工硬脆性材料的一种有效方法。

换能器是超声加工机床的重要组件之一,用以将超声频电振荡信号转化为机械振动输出。

常用的换能器主要有磁致伸缩式和压电式两种类型,其中夹心式压电换能器结构简单、电声转化效率高,是普遍使用的一种结构类型[1]。

一维纵振超声振动系统的振动规律比较复杂,目前其设计依据主要以理论分析与实验为核心,而借助于计算机软件MATLAB进行仿真分析的研究还较少。

本文在满足工程要求的条件下,利用牛顿定律将换能器抽象为动力学模型,并采用MATLAB软件对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处理。

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换能器的动态工作特性进行分析,可在设计阶段预测其运行结果,并能实现换能器的结构优化。

MATLAB/Simulink仿真模块能方便地定义和修改输入参数,通过模型化图形输入/输出系统模型,可高效地实现动态建模、仿真与分析。

超声波换能器的结构设计

超声波换能器的结构设计

江苏电器 (2008 No.4)
超声波换能器的结构设计
L
VCC
C
C0
R
RL
图2 压电式超声换能器等效电路
其中C O是受夹持压电振子(即压电振子没有压 电应变量)的两电极之间的电容;L,C,R 则是压电 振子的质量m ,柔量C M 和机械内耗力阻R M 在电系统 的等效电路参量;R L 是周围媒质对换能器提供的力 阻R ML(即换能器声负载)的等效电参量。各参量的 对应关系为L=m/α2,C =CMα2,R =RM/α2,RL=RML/α2。
Abstract: Introduction was made to a novel ultrasonic transducer which is upgraded from a basic longitudinal wave detector by adding internal high gain amplifier circuits. Furthermore, receiving and emitting in our detector can be switched using a circuit so the receiver and emitter are interchangeable, avoiding detector damage due to misuse of emitter as receiver.
压,当 PGA204 输入端电压大于 80 V 时,雪崩二极
管导通,输入端电压对地短路,以保护 PGA204。
3 结语
介绍了一种性能良好的超声波换能器,在现有 纵波探头基本结构基础上,在内部增加高增益放大 电路,并利用线路实现发射和接收转变。实现了发 射探头和接收探头可以互换的功能,避免了在应用 中发射和接收探头用错而引起的探头损坏等因素。

多频超声波换能器激励锁频及回波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多频超声波换能器激励锁频及回波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多频超声波换能器激励锁频及回波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多频超声波换能器激励锁频及回波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导语:多频超声波换能器是一种基于超声波技术的设备,可以用于医学影像、工业检测、无损检测等多个领域。

它通过激励锁频及回波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实现了多频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功能。

本文将从设计原理、工作过程和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多频超声波换能器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

一、设计原理1. 激励锁频原理多频超声波换能器通过激励锁频原理实现了多频超声波的发射。

在超声波发射过程中,通过改变激发信号的频率,可以实现不同频率的超声波的发射。

激励锁频技术通过精确控制激发信号的频率,使得超声波的频率可以精确地锁定在特定的频率上。

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超声波的频率,提高超声传感器的工作性能和成像质量。

2. 回波电路设计多频超声波换能器的回波电路设计是实现超声波接收功能的关键。

回波电路设计主要包括前端信号放大、滤波和数字化处理等环节。

在回波电路中,超声波接收到的信号首先经过前端信号放大,增强信号的强度,然后通过滤波电路进行滤波,去除杂波和干扰信号,最后进入数字化处理环节,将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进一步处理和分析。

二、工作过程1. 发射过程多频超声波换能器的发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步骤:激发信号的生成和超声波的发射。

在激发信号的生成过程中,通过改变激发信号的频率,使得超声波的频率可以精确地控制在特定的频率上。

通过激发信号激励换能器,产生超声波信号,并向外发射。

2. 接收过程多频超声波换能器的接收过程主要包括超声波的接收、信号的放大和数字化处理等步骤。

在超声波接收过程中,换能器接收到外界的超声波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通过前端信号放大和滤波等环节,对接收信号进行处理和增强。

将处理后的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三、应用实例1. 医学影像多频超声波换能器在医学影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超声换能器设计方案

超声换能器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包括换能器的结构、材料、制造工艺等方面的设计
01
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03
展望未来:分析超声换能器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05
性能指标:包括换能器的频率、功率、效率等方面的性能指标
02
成果应用:探讨设计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前景
04
对未来研究方向和可能的改进进行展望
01
03
02
04
02
设计原理和方案
简述超声换能器的工作原理
超声换能器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通过压电效应实现能量转换。
01
02
超声换能器主要由压电陶瓷、金属电极和匹配层组成,当在压电陶瓷上施加电压时,陶瓷会发生形变,从而产生机械振动。
03
超声换能器的工作频率通常在20kHz至10MHz之间,频率越高,产生的超声波波长越短,能量越集中。
设计方案:包括换能器结构、材料选择、制造工艺等方面
结构设计:根据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换能器形状和尺寸
分析设计方案的优势和不足
03
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
探讨材料选择的原则和要点
材料性能:根据换能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成本控制: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成本较低的材料
01
02
加工工艺:根据材料的特性和加工工艺,选择易于加工的材料
04
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
介绍使用仿真软件进行设计分析的流程和方法
建立仿真模型:根据实际需求和物理定律,建立仿真模型,包括几何模型、材料属性、边界条件等
优化设计方案:根据仿真结果,优化设计方案,提高性能和可靠性
确定仿真目标:明确仿真的目的和要求,如性能、结构、热传导等

一种超声换能器模型制作方法和装置[发明专利]

一种超声换能器模型制作方法和装置[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超声换能器模型制作方法和装置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纪轩荣,雷智洪,陈燕
申请号:CN201810879775.9
申请日:20180803
公开号:CN108760899A
公开日:
2018110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超声换能器模型制作方法和装置,通过对待检测的目标体建立模型并获取目标体模型的有效检测声场分布,通过检测参数和预置公式分别获得超声换能器在空间直角坐标系的xoy平面上的投影和投影对应的z坐标值,从而可以通过三维软件建立出超声换能器模型,再根据超声换能器模型制作出超声换能器,根据投影和z坐标值所建立的超声换能器模型的声场均是对目标体有价值的声场,减少了价值不大或者无价值的声场,从而提高了超声换能器的检测灵敏度,避免了检测盲区的出现,解决了现有的超声换能器模型制作方法获得的超声换能器,在待检测区域内容易出现检测盲区和灵敏度不高的情况,导致超声检测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申请人:广东工业大学
地址:510006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10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超声清洗换能器设计及性能分析

超声清洗换能器设计及性能分析

tech.Ultrasonic transduc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ultrasonic cleaning technology. Firstly, electro-mechanical equivalent circuit
of ultrasonic transducer can be proposed based on the basic designing theory of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 At the same time, transducer
关键词:超声清洗;压电换能器;COMSOL Multiphysics Abstract:Ultrasonic cleaning is an efficient cleaning techology, which has much more advances than traditional cleaning
超声波清洗具有其他传统清洗方式无法比拟 的优势[1]。清洗效果好,高一致性,高效率,低成 本,低劳动强度,环境友好。
超声换能器(Ultrasonic Transducer)是进行能量 转换的器件,能实现电能和声能间的相互转换。超 声换能器是超声技术的核心内容,也是决定超声系 统性能的关键因素。本文研究的是清洗用夹心式压 电超声换能器。
2 理论计算与结构设计
本文设计的压电超声换能器选用 PZT-4 发射型 压电陶瓷材料,选定工作频率 40kHz,功率容量[5]
1.前盖板 2.压电陶瓷片 3.绝缘套筒 4.铜片电极 5.预应力螺栓 6.后盖板 7.预应力螺母和弹簧垫圈
图 21 夹心式压电换能器结构示意图
前盖板为圆锥形,在与压电陶瓷相接合的端面

一种超声换能器的设计及仿真

一种超声换能器的设计及仿真

一种超声换能器的设计及仿真
刘晓光;蒋晓明;张理;曹立超
【期刊名称】《自动化与信息工程》
【年(卷),期】2017(038)004
【摘要】结合功率超声技术的实际工业应用,根据超声换能器的理论指导,设计一款夹心式功率超声换能器.通过ANSYS软件对所设计的换能器进行了有限元的仿真模拟,并制作了一个超声换能器的实物,验证了实物与设计仿真的一致性.
【总页数】5页(P12-15,20)
【作者】刘晓光;蒋晓明;张理;曹立超
【作者单位】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广东省现代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广东省现代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广东省现代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广东省现代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电磁超声换能器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 [J], 刘燕;潘瑞敏;陈德智;姜贺
2.鼓形超声换能器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J], 岳帅;郭毅军;冉鹏;邓杰文;陈巧
3.鼓形超声换能器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J], 岳帅;郭毅军;冉鹏;邓杰文;陈巧
4.引线键合系统超声换能器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J], 瞿子博;冯武卫;张玉莲;贾森君
5.电容式微机械超声换能器的设计与仿真 [J], 高铁成;远桂民;王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这种模型,压电陶瓷环可以呈现出五个接入口,一个电气接入,四个机械访问接入口,这些都和它的边界面相对应。

这种拟建模型。

可以同时描述压电陶瓷环振动的厚度和径向模式,及其相互耦合的情况,还可以分析让人讨厌的陶瓷环的水平振动,观察边界面周围介质的影响,甚至确立所有的转移函数。

另外,还能够对比不同直径的压电陶瓷环和压电陶瓷饼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

根据不同的陶瓷环的直径及其不同的因素,就可以分析谐振频谱、机电耦合因素及机械位移,以及在频率范围较广的情况下,压电陶瓷环输入电阻抗如何。

结果证明,这种拟建模型是通用的,因为当它的内径是一个空值时,我们就能得到一个压电陶瓷饼的模型。

同样的矩阵模型被用作金属端负极的建模,作为四接电路,因此它的机械访问接入口和它们的边界面是一致的,我们将在下一章(3.2.4章)重点讨论一下不同的金属环和金属板(圆柱形)的建模方法。

忽略压电陶瓷环拟建模型中的压电常数建立起来的模型,同时要将金属端作为各向同性材料这一事实纳入考虑。

通过不同直径的金属端确定的谐振频率变化规律,和类似的通过表面弹性模量方法确定的结果相比,前者到目前为止都被认为是修正一维理论、使用振动板得到实验结果的最好方法。

分析均匀振荡、各向同性振荡、弹性振荡及对称型金属环振荡的BEM拟建数值模型,对比谐振频率的计算值和实验结果,这些都要在本章节中详细讨论,即第3.2.3章。

在建立段型金属端模型时,比对运用BEM数值方法拟建的三维矩阵模型的利弊,同时对比分析两种两种建模方法各自的利弊。

在最后一章中,即第四章,我们将着重讨论完整的夹心式换能器模型,除了现有不同的模型之外,目前还研发出一种夹心式超声换能器的整体模型。

使用压电陶瓷环、金属端和螺柱已经开发出来的模型,将它们偶数个的机械接入口和电能接入口串联起来。

使用这种模型可以确立任何一种的转移函数,因此要将周围介质的影响也纳入考虑范围,并且要考虑换能器每一个组件的厚度模式和径向模式的影响。

通过改变换能器某些组件的直径,我们也许可以确定哪些组件对换能器特定的共振模式影响最大。

这种拟建模型非常适用于分析频率范围较大的换能器共振模式。

将谐振频谱模型、以及频率函数和换能器特定参数中的电阻抗输入,和已经研发出来的对称型和非对称型夹心式换能器充分的性能特点相对比,这些都是基于拟建模型所设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