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茛科升麻族植物药用亲缘学初探

合集下载

毛茛科两种代表性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

毛茛科两种代表性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

菌 、止痛 、利尿 等多 种药理作 用r8】。该属植物中分 300多种化学 成分 ,有生物碱 、皂 苷 、黄酮及其他成分 。
毛茛科植 物化学成分复杂 ,类型种类 较多 ,主要成分类 型 4.2药理作用 :唐松草属 中双苄基异喹啉型 、阿朴芬一苄基异 喹
有 以木兰碱 为代表的苄基异 喹啉类 、双苄基异喹啉类 、原小檗 啉型结构的生物碱 ,具显著 的生物 活性 ,具有抗肿瘤作用 。唐
愈复杂愈比较进化的原则,可以列出乌头属植物中分布 比较 物分类学报,2006,44(1):1—46.
3.1乌头属 :乌头属植物是重要的有毒性的药用植物,一直受 4.3高原唐松草 :药材形似马尾,功似黄连,习称马尾莲。根及
到广泛的关注。我国乌头属植物分为牛扁亚属 ,乌头亚属 ,露 根茎能清热燥湿,解毒。含有小檗碱 ,有些地区常代替黄连起
蕊乌头亚属三个亚属。药用植物主要来源 于乌头亚属 。.
治疗作用fgl。
子、升麻等是 有悠久历史 的中药 。本文对 毛茛科 的常用药用植 失常作用 q。
物进 行归纳 ,按 照植 物分类 ,化学分 类 ,药效学 研究顺 序展开 3.3常用 药材 :乌 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分 布于长江 中
论述 。
下游各省 ,四川 、陕西大量栽培 。栽 培品的母根称川乌。草乌 A.
(羟基化、甲氧基化、酯化等)是其种类增加和复杂化的主要原 [2】彭勇,陈四保 ,等.毛茛科植物药用亲缘学的探讨[J1.中国中
因 ,而官能化之前最常见 而原 始的关键前体 物胺醇类 二萜生 药杂志,2006,31(13):1123-1128.
物碱则对于判断演化程度或次序常能提供有用的信息。根据 [3】肖培根 ,王锋鹏,等.中国鸟头属植物药用亲缘学研究『J].植

升麻作用与功效

升麻作用与功效

升麻作用与功效升麻(学名: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毛茛科升麻属。

它的茎直立,高大,叶互生,羽状复叶,花大且白色,果实为直立的木质蒴果。

升麻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主要生长在山地林下、山沟、林缘等湿润草地。

在中医药理论中,升麻具有清热散结、活血通络的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妇科疾病、食欲不振、肝病等。

同时,升麻在欧美国家也被用作草药,用于辅助缓解更年期不适症状。

升麻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三萜皂苷、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和苷类、多糖等。

其中,三萜皂苷是升麻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镇痛、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升麻的药理作用和功效也被逐渐发现和验证,被认为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一、升麻的功效1. 清热解毒:升麻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毒病证,如咽喉肿痛、口疮、疮痈等。

升麻中的生物碱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真菌的作用,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一定的效果。

2. 活血通络:升麻可促进血液循环,活血通络。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经闭、淤血证以及瘀血引起的腹痛、痛经、神经痛等症状。

升麻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血管的扩张有一定的作用,可以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的流动,减轻疼痛症状。

3. 调经止痛:升麻对于妇科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升麻能够调节女性生理周期,改善经血质量和经量,缓解经前的不适症状,如乳房胀痛、头痛、情绪波动等。

同时,升麻还具有镇痛的作用,对于痛经、子宫肌瘤引起的疼痛等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 抗肿瘤:升麻中的三萜皂苷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研究表明,升麻对于乳腺癌、宫颈癌、肝癌等多种肿瘤具有一定的抑制和杀伤效果。

升麻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促使肿瘤细胞凋亡,减少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5. 缓解更年期症状:升麻被广泛应用于缓解更年期症状。

更年期是女性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伴随着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容易出现潮热、失眠、情绪波动、阴道干燥等不适症状。

几种民族医药的亲缘关系初探_兼论数值分类软件NTSYS的使用_孟珍贵

几种民族医药的亲缘关系初探_兼论数值分类软件NTSYS的使用_孟珍贵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348
Ch inese jou rnal of ethnom ed icin e and ethnophar m acy
总第 89期 2007 年第 6期 V ol 89 , N o 6, 2007
族 ) 、维药 ( 维吾尔族 ) 和藏药构成一支, 与其他 医药体系的关系较远 , 其中藏药又独立为一支 , 说 明藏医药具有很强的独特性; 在另外一支中, 白药 ( 白族 ) 和纳西药聚成一类 , 其余的彝药、傣药和 拉祜药又聚为一类, 其中彝药有一定的独立性 ; 而 苗药、瑶药和壮药又聚为一类 , 瑶药与壮药则几乎 完全相同。
[ 10]
p . W ilk in, 225 - 248 .
D urand, 1994 . Q uan titative ehnob otany and Am azon ian conserva t ion. Con servat ion B iology, [ 4] H oft , M. , Barik, S. K. & Lykk e , A. M. 1999 . Q uan titative ehnobotany. A pp licat ion s of m u ltivariate and stat ist ical analyses in ethnobotany. Peop le and Plants w ork ing paper 6 . UN ESCO, is . [5] Bernard , H. R. 1994. R esearch M ethod s in A n th ropology , ( S econd ed it ion ) , [ 6 ] C asas , A. , J . Q ualitat ive and Q uan titative A pp roaches . A. V. Banu et , J . A. Soriano , par

医药常识升麻的功效与作用

医药常识升麻的功效与作用

升麻的功能与作用【名称】升麻【又名】周升麻 (《本经》 ),周麻 (《别录》 ),鸡骨升麻 (陶弘景 ),鬼脸升麻(《纲目》 ),绿升麻 (《医学广笔录》 )。

【药用部位】为毛茛科植物升麻、兴安升麻和大三叶升麻的根状茎。

【成份】兴安升麻含多种甾萜类成分及其降体温作用的升麻糖甙等。

【功能主治】升阳,发布,透疹,解毒。

治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喉痛,口疮,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痈肿疮毒。

①《本经》:主解百毒,辟温疾、障邪 (一作瘴气邪气 )。

②《别录》:主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

③《药性论》:治小儿风,惊痫,时气热疾。

能治口齿风露肿疼,牙根浮烂恶臭,热毒脓血。

除心肺风毒热壅闭不通,口疮,愁闷。

疗痈肿,豌豆疮,水煎绵沾拭疮上。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游风肿毒,口气疳匿。

⑤《汤液本草》:《主治诀要》:主肺痿咳唾脓血,能发浮汗。

⑥《滇南本草》:表小儿痘疹,解疮毒,咽喉 (肿),喘咳音哑。

肺热,止齿痛。

乳蛾,痄腮。

⑦《纲目》:消斑疹,行窃血,治阳陷眩运,胸胁虚痛,久泄下痢后重,遗浊,带下,崩中,血淋,下血,阴痿足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 0.5~3 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煎水含漱或淋洗。

【附方】①治伤寒,温疫,风热壮热,头痛,肢体痛,疮疹已发未发:干葛(锉细 )、升麻、芍药、甘草 (锉,炙 )各平分。

上同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量大小与之,温服无时, (《阎氏小儿方论》升麻葛根汤 )②治小儿痘、痧疹不明,发热头痛,伤风咳嗽,乳蛾痄腮:升麻五分,前胡八分,甘葛五分,黄芩一钱,栀子八分,炒牛蒡子一钱,甘草三分,桔梗五分,薄荷五分,川芎一钱。

引用灯心煎服。

(《滇南本草》升麻汤 )③治天行发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疗,剧者多日必死,疗得差后,疮瘢紫暗,弥岁方灭,此狠毒之气也):水浓煮升麻,渍绵洗之。

毛茛科植物药用亲缘学的初步探讨

毛茛科植物药用亲缘学的初步探讨

毛茛科植物药用亲缘学的初步探讨彭勇;陈四保;陈士林;肖培根【期刊名称】《中国中药杂志》【年(卷),期】2006(31)13【摘要】目的:探索毛茛科的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与疗效间存在的联系性,即毛茛科药用亲缘学的研究。

方法:将有关本草的植物化学、疗效等信息数据与植物亲缘关系进行综合的研究分析。

结果:发现本科的化学成分可以划分为几大类型: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毛茛苷类,三萜皂苷,二萜生物碱等。

毛茛苷和木兰碱同时存在于铁线连属Clematis,铁筷子属Helleborus,驴蹄草属Caltha。

结论:结合其疗效,从药用亲缘学的角度来观察,赞同Tamu-ra的主张,将毛茛科划分为6个亚科,即金莲花亚科Helleboroideae、毛茛亚科Ranunculoideae、升麻亚科Cimicifu-goideae、扁果草亚科Isopyroideae、唐松草亚科Thalictroideae和黄连亚科Coptidoideae,支持成立升麻亚科的观点。

【总页数】5页(P1124-1128)【关键词】毛茛科;药用植物亲缘学;化学分类学;系统关系【作者】彭勇;陈四保;陈士林;肖培根【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相关文献】1.毛茛科升麻族植物药用亲缘学初探 [J], 高璟春;彭勇;杨梦苏;肖培根2.信息学与大数据——药用植物亲缘学发展的新阶段 [J], 刘海波;马培;许利嘉;肖培根3.人字果属植物药用亲缘学探讨 [J], 何春年;李珮;郝大程;肖培根4.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中心 [J],5.毛茛科扁果草亚科药用植物亲缘学的探讨 [J], 彭勇;陈四保;刘勇;王立为;肖培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东缘毛茛科藏药植物资源调查_巩红冬

青藏高原东缘毛茛科藏药植物资源调查_巩红冬

3
93
20.43
1.08
12.90 1.08 9.68
13.98 2.15 4.30 1.08 3.23 100
第4期
巩红冬:青藏高原东缘毛茛科藏药植物资源调查
·133·
1.2 属的分布型分析 青藏高原东缘毛茛科藏药植物依据吴征镒等的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归属为 7 个分布型 或变型 。 [10] 其中北温带和南温带间断分布变型最 多,共有驴蹄草属、翠雀属和唐松草属等 7 个属, 占本区总属数的 43.75%,其次为北温带分布型, 共有芍药属、升麻属和乌头属等 4 个属,占本区总
展毛工布乌头 A. kongboense var. villosum、刷经寺乌头 A. fangianum、新都桥乌头 A. tongolense、短柄乌头 A. brachypodum、展毛短柄乌头 A. brachypodum var. laxiflorum、
17
曲毛短柄乌头 A. brachypodum var. crispulum、多裂乌头 A. polyschistum、
短距翠雀花 D. forrestii、毛翠雀花 D. trichophorum、粗距毛翠雀花 D. trichophorum var.
platycentrum、黄毛翠雀花 D. chrysotrichum、宝兴翠雀花 D. smithianum、白缘翠雀花
D. chenii、三果大通翠雀花 D. pylzowii var. trigynum、奇林翠雀花 D. candelabrum、
种名 Species name
芍药 P. lactiflora、川赤芍 P. veitchii
种数 Species numbers
占总种数的 比例(%)

中华本草:升麻

中华本草:升麻

中华本草:升麻升麻Shēnɡ Má北升麻别名莽牛卡架、龙眼根、窟窿牙根、周升麻、周麻、鸡骨升麻、鬼脸升麻、绿升麻功效作用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毒性无毒归经胃经、肺经、脾经药性凉药味辛、甘、苦升麻一种毛茛科植物中草药。

呈不规则的长形块状,多分枝,呈结节状,长10~20cm,直径2~4cm 。

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不平,有坚硬的细须根残留,上面有数个圆形空洞的茎基痕,洞内壁显网状沟纹;下面凹凸不平,具须根痕。

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有裂隙,纤维性,黄绿色或淡黄白色。

气微,味微苦而涩。

升麻一药,主要有升举透发及清热解毒等功效。

【物种名称】升麻【别名】莽牛卡架、龙眼根、窟窿牙根【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或升麻的干燥根茎。

【采收】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至须根干时,燎去或除去须根,晒干。

【制法】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状]不规则的长形块状,多分枝,呈结节状,长10--20cm,直径2--4cm。

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不平,有坚硬的细须根残留,上面有数个圆形空洞的茎基痕,洞内壁显网状沟纹;下面不平,具须根痕。

质地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有裂隙,纤维性,黄绿色或淡黄白色【炮制】•拣去杂质,略泡洗净,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雷公炮炙论》:'采得了,刀刮上粗皮一重,用黄精自然汁浸一宿,出,曝干,细锉,蒸,暴干用之。

'【性味】•甘辛微苦,凉。

①《本经》:'味甘辛。

' ②《别录》:'甘苦,平,微寒,无毒。

' 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性温,味辛。

' ④《汤液本草》:'微苦,微寒。

'【归经】•入肺、脾、胃经。

•①《医学启源》:'足阳明胃、足太阴脾。

''手、足阳明。

类叶升麻的药用亲缘学意义研究的开题报告

类叶升麻的药用亲缘学意义研究的开题报告

类叶升麻的药用亲缘学意义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类叶升麻的药用亲缘学意义研究
研究背景与意义:
类叶升麻(Caulis Polygoni Multiflori)是一种中草药,具有益肝肾、祛风湿、润肠通便等功效。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类叶升麻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广泛应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肝肾疾病、风湿病等方面。

然而,不同产地的类叶升麻在药用效果上差异较大,这与其生长环境、品种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对类叶升麻的药用亲缘学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类叶升麻的生长环境和品种特征,为其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次研究将选取我国不同地区产的类叶升麻样本,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并结合产地环境因素分析药用特征差异。

具体方法包括:
1. 样品收集:收集来自不同地区的25个类叶升麻样品。

2. DNA提取和扩增:利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类叶升麻的全基因组DNA,PCR 扩增ITS标记区。

3. 数据分析:分别分析序列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共享多样性等指标,并利用分子进化学方法分析亲缘关系。

预期研究成果与意义:
通过本次研究,预期可以对不同产地的类叶升麻进行分类鉴定,从分子水平上了解其遗传特征和亲缘关系。

同时,该研究还能为类叶升麻品种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药材生产和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

升麻属植物的药用研究

升麻属植物的药用研究

升麻属植物的药用研究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邮编:067000【摘要】:从升麻同属几种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简述升麻的药用价值。

【关键词】:升麻;黑升麻;阿魏酸;升麻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或升麻的干燥根茎。

又名:周升麻、鬼脸升麻、莽牛卡架、龙眼根、窟窿牙根。

升麻属植物在朝鲜、外蒙古、日本、欧洲、北美等国家都有广泛分布。

黑升麻在美国有很长的使用历史,印第安人饮用煎煮黑升麻根的药汁以消除疲劳,治疗喉痛、关节炎与毒蛇咬伤,但黑升麻更主用于妇科一些疾病。

日本药典中记载了 3 种其同属近缘植物即我国产的北麻(C.dahurica Maximowicz)、关升麻(C.heracleifolia Komarov)和西升麻(C.foetida Linne)。

传统中药升麻有清热解毒、发表透疹、升阳举陷等功效。

其幼叶同样可作凉拌菜,炒菜或主食菜馅,有解毒、利咽、消肿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胃炎、牙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症。

l .化学成分升麻属植物化学成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9,19一环羊毛脂烷型三萜及其苷类、苯丙素类、色原酮类及其他类型化台物。

1.1 苯丙素类化合物本属类植物普遍含有阿魏酸、异阿魏酸等21种咖啡酸类衍生物,此类物质被认为是其抗炎的主要活性成分。

阿魏酸(Ferulic Acid)的化学名称为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为苯丙烯酸,是桂皮酸(又称肉桂酸,3苯基2丙烯酸)的衍生物之一。

见光易分解。

有强抗氧化性和还原性,在不同pH条件下均比较稳定。

1.2三萜类化合物和苷类本属植物的主要成分是9,1 9一环羊毛脂烷型三萜、环阿尔廷烷型三萜及其苷类,大多数是从兴安升麻、大三叶升麻、单穗升麻C.simplex、日本升麻C.japonica和小升麻c acerina根茎分得,少部分得自单穗升麻的地上部分。

已有研究表明,环阿尔廷烷型三萜及其糖苷是升麻的主要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过敏、抗骨质疏松、保肝、抗病毒、缓解妇女更年期综合症、以及抗肿瘤细胞增殖等广泛的药理活性。

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毛茛科药用植物的研究

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毛茛科药用植物的研究
属 及 翠雀 属含 剧 毒 的二萜 类 生 物碱 , 中不少 有 重 其 国 内外 学 者对 本 科 植 物 资 源 、 布 、 理 等 研 分 药 要 药用 价值 , 乌 头碱 (cnt e有 局 部麻 醉作 用 , 究已有较多研究[ 但是针对 山西历 山国家 自然保 如 aoin ) i 2 1 , 乌 头 原 碱 aoie 和 次 乌 头 碱 (y aoin ) 镇 护区毛茛科药用植物的调查研究较少。 enn ) hp cnt e 有 i 本文考察了
海拔 25 米 。属 暖温带 季风 型大 陆性 气候 , 38 夏季 炎 花 、 根状 茎 、 块根 、 全草 、 种子 、 、 株和藤 茎等 。其 果 全 热多雨 , 季寒冷 干燥 , 冬 年降 水量 6 0 80厘米 , 0— 0 植 中 以根入 药 的种类 最 多 , l 有 2种 , 属 于 7属 , 隶 占
(i gn1的衍 生 物 和 呋 喃色 酮类 化 合 物 ( 麻 素 斗菜 属 、 cmi o) e 升 铁线 莲 属 、 莲 花 属 、 银 金莲 ui ic g m i n等)有祛风解热 、 f , 发表解毒等作用。 乌头 有美 丽 的花 , 供观 赏Ⅲ 可 。

5・
长 治 学 院 学 报
翼城 、 曲 、 垣 阳城 、 水 4县交 界处 。保护 区南 临 黄 223 药 用部位 的多样 性 沁 . .
河谷地 , 北倚 汾渭地 堑 。区 内山峰林立 , 主峰舜 王 坪 该 区 毛莨 科 药用 植 物 的 人药 部 位 广 泛 , 根 、 有
( 中学 院 生物 科 学与技 术 学院 , 西 榆 次 晋 山 摘 000 ) 360
要: 文章通 过调 查和 文献 研 究法 , 对历 山 国家 自然保护 区毛 茛科 药用植物 进行 了研 究。 果表 明 , 结

升麻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升麻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升麻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升麻(Scientific name:Cimicifuga dahurica)又称拔山、冷麻、黑麻、红麻,属毛茛科升麻属植物。

升麻的药用部位为根茎,可入药,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然而,因其药性较强,使用需谨慎,并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不良反应。

升麻的功效与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镇痛作用升麻具有镇痛效果,可用于治疗头痛、牙痛、关节痛等疼痛症状。

其主要成分为三萜皂苷类化合物,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疼痛感。

2.抗炎效果升麻含有丰富的抗炎成分,可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其内含的三萜皂苷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3.调节内分泌升麻可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对女性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研究发现,升麻内含的活性成分可以影响垂体前叶和卵巢的激素分泌,调节雌激素的水平,缓解相关症状。

4.舒缓焦虑和紧张升麻具有一定的镇静和抗焦虑作用,可以缓解焦虑、紧张和失眠等症状。

其活性成分能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产生镇静和安抚效果。

5.抗菌作用升麻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可以有效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对于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其抗菌效果主要来自于其内含的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然而,升麻在使用时也存在一些禁忌和不良反应需要注意:1.孕妇和哺乳期女性禁用。

升麻具有一定的雌激素样效果,对孕妇和哺乳期女性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这两个阶段的女性应禁止使用升麻,以免对胎儿和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2.不可滥用和长期使用。

升麻的药性较强,滥用或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药物依赖性和不可逆的副作用。

使用升麻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合理的用药剂量和疗程使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3.过敏体质患者慎用。

对于对升麻过敏的人群,使用升麻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如皮疹、红肿、瘙痒等。

药用植物学实习报告(优秀5篇)

药用植物学实习报告(优秀5篇)

药用植物学实习报告(优秀5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

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5篇药用植物学实习报告,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222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精选篇一大学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前言:通过一年植物学的学习,我们学到并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但为了让理论联系实际,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进行补充和深化,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而实践永远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通过实践我们既能够很快的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知识,使理论与实践想结合,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又能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植物,提高分析的中和能力。

还能掌握植物的采集,压制,标本制作,种类鉴定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今后的植物教学和科研打下初步的基础。

这此野外实习不仅是我们接近植物,了解植物的一次机会,而且也是我们磨练自己,增强团队精神的机会,在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并没有太多的接触机会,而这次实习中我们每个组的同学不仅一起学习,一起吃饭,还一起爬山涉水,让我们的友谊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加深。

2012年7月2日下午,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向目的地出发。

一、实习的目的及意义1、通过实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知识。

培养实践和动手的能力,提高我们各方面的技能,达到教与学的结合。

2、学习懂得用科学方法观察和研究植物。

3、初步掌握植物的采集、标本制作、种类鉴定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

4、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合作精神。

且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5、得到验证、复习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

6、通过野外观察,准确、熟练掌握植物形态学术语。

7、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扩大和丰富了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毛茛科升麻族植物药用亲缘学初探

毛茛科升麻族植物药用亲缘学初探

毛茛科升麻族植物药用亲缘学初探高璟春;彭勇;杨梦苏;肖培根【期刊名称】《植物分类学报》【年(卷),期】2008(046)004【摘要】本文总结和归纳了在北美、欧洲以及亚洲广泛应用的毛茛科Ranunculaceae升麻族Cimicifugeae药用植物的系统分类、传统药用价值、现代药理以及化学成分研究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该族植物的药用亲缘学关系.升麻族药用植物主要含有9,19-阿尔廷烷三萜皂苷以及肉桂酸衍生物两大类化合物.升麻族植物在传统药用中被用来镇痛、解毒、抗炎,在北美很早就被印第安人用来治疗妇科疾病.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升麻族植物还具有抗骨质疏松、抗病毒、抗肿瘤、抗过敏、类雌激素样作用等.通过对升麻族植物药用亲缘学的初步研究,我们发现由于类叶升麻属Actaea和升麻属Cimicifuga的疗效和化学成分相近,因此两属的亲缘关系也近.考虑它们果实的形态差异,以及细胞学特征不同,认为这两属为升麻族植物的一个分支,且以类叶升麻属较升麻属更为进化.从化学分类学的角度来看,铁破锣属Beesia含有特殊铁破锣皂苷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而黄三七属Souliea 既和铁破锣属一样含有五环三萜和铁破锣型环阿尔廷烷三萜类化合物,又和升麻属、类叶升麻属一样含有吲哚生物碱,因此可以认为它是铁破锣属和升麻属、类叶升麻属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升麻族植物特有的清热解毒功效与其特殊的阿尔廷烷三萜皂苷化学成分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认为阿尔廷烷三萜皂苷可以作为抗肿瘤、抗病毒的新药源进一步深入研究.【总页数】21页(P516-536)【作者】高璟春;彭勇;杨梦苏;肖培根【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518057;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518057;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香港;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相关文献】1.蒙药药用植物学与蒙古族民间传统药知识相互渗透教学的探索——以药用植物民间名为例 [J], 曹乌吉斯古楞;特布沁2.五味子科药用植物亲缘学初探 [J], 许利嘉;刘海涛;彭勇;肖培根3.毛茛科金莲花族和升麻族细胞学的比较研究 [J], 杨亲二4.毛茛科扁果草亚科药用植物亲缘学的探讨 [J], 彭勇;陈四保;刘勇;王立为;肖培根5.毛茛科植物药用亲缘学的初步探讨 [J], 彭勇;陈四保;陈士林;肖培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毛茛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毛茛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毛茛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乔永平【摘要】Objective:To survey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 ranunculaceae in natural reserve KongTong Shan. Methods: The botanical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at different periods, all searched and identified indoor by the methods of comprehensive and major investigations, in the region of TaYuan as the core, radiated in four directions, four channels mainly. Results: The plants of ranunculaceae contained 13 genera, 37 species and six variants, 23 kinds recorded in the Compil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nd there were 25 sorts of medicinal plants among them. Conclusion: Natural reserve KongTong Shan is abundant in medicinal plants ranunculaceae, we should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the utilization and the protection.%目的:对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内毛茛科药物植物资源进行调查。

方法:采用全面踏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自然保护区内塔院为中心,向四面辐射,以4条路线为主,分不同时期采集植物标本并对所有采集标本进行室内检索鉴定。

毛茛科升麻属植物资源概述

毛茛科升麻属植物资源概述
也 为 升 麻 濒 危 品 种 进行 更 好 的保 护 及 利 用 提 供 参考
1 药 用正 品升 麻 生 药 学 特 征 与 分 布
升麻属植 物大多有药用价 值 . 在 《 农 本草经》 早 神 中就 有
互 生 , 叶卵 形 或 广 卯彤 , 部 三浅 裂 , 缘具 粗 齿 。 总状 花 小 上 边 复 序. 总花 梗 及 小 花 梗 均 被灰 色 柔毛 能 育 雄 蕊 多 数 . 丝长 短 花 不 一 。 化雄 蕊 长卵 形 , 端 不 裂 。 皮 3 5 光 滑 无 毛 。瞢 荚 退 先 心 ~ , 果 , 期 8 9月 , 花 - 果期 9 l ~ 0月 。 主产 于辽 宁 ( 本溪 、 岭 和风 城 铁
毛 茛科 升麻 属 植 物 资源 概 述
靳 波 1 刘 友 平 - 陈 鸿 平 , , 2 2 2
(. 都 中 医药大 学药 学院 , 1 成 四川成 都 6 13 ;2 中药材 标 准化教 育部 重点 实验 室 , 川成都 6 1 3 ) 117 . 四 1 1 7
摘 要 升 麻 属 植 物 为 多年 生草 本 , 我 国分 布 广 泛 且 品 种 甚 多. 在 同属 品种 或 变种 由 于在 植 物 形 态 或 功 效 上 与 正 品升 麻类似 , 故在 很 多地 区作 替 代 品 。我 国 药 用正 品 升 麻 主 要 包括 升麻 、 安 升麻 、 三 叶 升麻 : 国 升麻 属 非正 品 主 要 包括 0条 分枝 . 花 序 稍 短 . 雌 有较 少 的 分 枝 . 花 序 轴 和 花梗 密生 腺毛 和 短 柔 毛 。 化 雄 蕊 上 部 二 叉状 分 裂 . 退 疏 生 短 柔 毛 或 近 无 毛 , 短 柄 。 萼 5片 , 瓣 状 , 荚 果 长 7 有 花 瞢 ~ 8 m, 期 7 8月 , 期 9月 。 广 泛 分 布 于 黑 龙 江 、 林 、 宁 a r 花 ~ 果 吉 辽 及 内蒙 古地 区 , 产 于 河北 ( 主 承德 、 关 和 张 家 口等 地 ) 山 两 龙 、

升麻的研究进展

升麻的研究进展

ʌ方药研究ɔ升麻的研究进展❋孙慧娟1,朱鏐娈2,3,王宪波4,曾㊀辉2,3,马雅銮1ә(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㊀10070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传染病研究所,北京㊀100015;3.新发突发传染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㊀100015;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北京㊀100015)㊀㊀摘要:探讨临床使用升麻替代黑升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㊂升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品种繁多㊂已知的升麻有15种,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药用升麻3种为升麻㊁兴安升麻和大三叶升麻㊂升麻化学成分复杂,目前已经分离出200多种化合物,主要含有三萜皂苷类化合物㊁酚酸类物质㊁色原酮和挥发油类等成分,具有抗肿瘤㊁镇痛消炎㊁抗病毒㊁免疫调节㊁抗骨质疏松和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等药理作用㊂升麻是我国常用的中药,其药用历史已有两千多年,临床升麻多用于组方配伍,单味升麻可以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和炎症性疾病㊂本文综述了升麻化学成分㊁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以期为升麻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㊂㊀㊀关键词:升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㊀㊀中图分类号:R289.5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6-3250(2021)05-0837-04Review of Rhizoma CimicifugaeSUN Hui-juan 1,ZHU Liu-luan 2,3,WANG Xian-bo 4,ZENG Hui 2,3,MA Ya-luan 1ә(1.Institute of Basic Theory for Chinese Medicine,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100700,China;2.Institute of Infectious Diseases,Beijing Ditan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15,China;3.Beijing KeyLaboratory of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Beijing 100015,China;4.Department of Integrative Medicine,Beijing Ditan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15,China)㊀㊀Abstract :Rhizoma Cimicifugae can replace black cohosh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in clinic.Rhizoma Cimicifugae is a kind of perennial herbaceous plant ,which is rich in resources ,widely distributed and various varieties in China.There are 15known species of Rhizoma Cimicifugae,among which are three kinds of Rhizoma Cimicifugae included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 :C.foetida,C.dahurica and C.heracleifolia.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Rhizoma Cimicifugae is complex.There are more than 200compounds isolated from Rhizoma Cimicifugae,including its major active substances triterpenoid glycosides ,phenolic acids ,chromogenic ketones ,volatile oils and so on.Rhizoma Cimicifugae exhibited its anti-tumor ,analgesic ,anti-inflammatory ,anti-virus ,regulating immune disorders ,anti osteoporosis ,regulating neuroendocrine disorders and other pharmacological effects.Rhizoma Cimicifuga is a commonly u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000years in China.Rhizoma Cimicifuga is often used in combination in clinic.Single Rhizoma Cimicifuga is used to treat menopausal syndrome and inflammatory diseases.The present study reviewed it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 effect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Our investigation will provide an orientation towards further research and better utilization of Rhizoma Cimicifugae as medicinal resources.㊀㊀Key words :Rhizoma Cimicifugae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Clinical application❋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573955)-扶正解毒方通过调控髓系细胞的吞噬能力治疗脓毒症的机理;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研究项目(YZ-1814)-升麻调控中性粒细胞活性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作者简介:孙慧娟(1992-),女,山西运城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㊂ә通讯作者:马雅銮(1968-),女,福建宁德人,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药抗炎与免疫药理研究,Tel :************,E-mail :yaluanma@ ㊂㊀㊀黑升麻(black cohoch )又称总状升麻,学名Cimicifuge racemosa(L.)Nutt.,是一种生长在北美东部的毛茛科毛茛属植物,在美国用于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欧洲已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草药[1]㊂由于欧美国家对黑升麻的大量需求,导致黑升麻供不应求㊂升麻与黑升麻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有相似之处[1],可以替代黑升麻,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并且升麻在我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因此掀起了研究升麻的热度㊂本文探讨了升麻的化学成分㊁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以期为升麻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㊂1㊀升麻的概况升麻(Rhizoma Cimicifugae)又名龙眼根㊁窟窿牙根和周麻等,是毛茛科(Ranunculaceae)金莲花亚科(Subfam Helleboroideae)升麻族(Trib.Cimicifugeae)升麻属(Cimicifugeae L.)多基源㊁多年生草本植物[2]㊂升麻属植物品种繁多,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升麻(C.foetida)㊁兴安升麻(C.dahurica)和大三叶升麻(C.heracleifolia)3种药用升麻(又称正品升麻)[3]外,非正品升麻有小升麻㊁单穗升麻㊁云南升麻㊁南川升麻㊁短果升麻㊁批针升麻6种,变种升麻有多小叶升麻㊁长苞升麻㊁毛叶升麻3种㊂另外,小升麻亚属的3种升麻有硬毛小升麻㊁紫花小升麻和伏毛紫花小升麻,在某些地区是作为小升麻使用的[4]㊂升麻属植物形态相似㊁功效类似,采用指纹图谱和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技术可以区分升麻药材的品种与品质,保证升麻的质量[5-8]㊂3种药用升麻临床应用大体相同,但其化学成分和含量如三萜皂苷升麻H-1㊁27-脱氧升麻亭㊁阿魏酸和异阿魏酸等存在一定差异[8-13]㊂升麻作为药用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微寒㊁味辛微甘,归肺㊁脾㊁胃和大肠经,可发表透疹㊁清热解毒㊁升举阳气,具有解热降温㊁镇痛镇静㊁抗惊厥㊁抗炎增强免疫功能㊁护肝㊁解痉等药理作用㊂主治时气疫疠㊁头痛寒热㊁喉痛㊁口疮㊁斑疹不透㊁中气下陷㊁久泻久痢㊁脱肛㊁妇女崩带㊁子宫下坠及痈肿疮毒,民间多用于治疗头痛㊁牙痛㊁咽喉痛㊁麻疹及子宫脱垂等妇科疾病[14]㊂2㊀升麻的化学成分升麻成分复杂,目前已经分离出包括三萜及其苷类㊁酚酸类和色原酮类200多种化合物㊂2.1㊀三萜及其苷类三萜及其苷类是升麻主要成分[15],其中环阿尔廷型三萜类化合物是升麻的特征成分,包括升麻醇㊁黄肉楠碱㊁26-脱氧升麻亭㊁9,19-环阿尔廷型四环三萜㊁12β-羟基升麻醇㊁25-O-乙酰升麻醇㊁7,8-去氢升麻醇㊁升麻雌醇㊁7β-羟基升麻醇等[16]㊂不同产地㊁品种的升麻三萜类化合物的组成及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如升麻中三萜皂苷升麻H-1的含量明显高于兴安升麻和大三叶升麻[11]㊂三萜皂苷化合物具有抗肿瘤㊁调节神经-内分泌㊁抑制核苷转运㊁抗病毒㊁抗炎调节免疫㊁解痉镇痛㊁防治骨质疏松㊁延缓衰老㊁扩张血管等药理作用,是近年研究的热点[17-19]㊂2.2㊀酚酸类升麻的酚酸类物质有60余种,主要是苯丙素类化合物和肉桂酸的衍生物,包括咖啡酸㊁阿魏酸㊁异阿魏酸㊁升麻酸㊁马栗树皮素㊁芥子酸等化合物[18-22],其产地㊁采收时期及炮制方法对升麻酚酸类成分㊁含量有所影响[23-26],3种药用升麻的阿魏酸和异阿魏酸含量也存在差异[10]㊂异阿魏酸的含量是鉴定升麻药材的指标,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升麻干燥品中异阿魏酸的含量不得低于0.1%[3]㊂研究发现,阿魏酸㊁异阿魏酸具有解热㊁镇痛㊁抗炎㊁降血糖等作用[27]㊂咖啡酸具有利胆㊁升白细胞及抑制单纯疱疹病毒等作用[28]㊂另外,酚酸类成分具有抗油脂氧化作用,在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29]㊂2.3㊀色原酮和挥发油类升麻中分离出升麻素㊁norcimicifugin㊁cimicifugin glucoside㊁norvisnagin等多种呋喃环色原酮化合物[16]㊂挥发油有脂肪酸类㊁萜类和少量生物碱三大类㊂脂肪酸类是主要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63.19%,包括有棕榈酸㊁亚油酸㊁十五烷酸等[30]㊂其中棕榈酸含量最高,约占脂肪酸类总量的66.51%[31]㊂挥发油是升麻发挥解热镇痛㊁发表透疹作用的活性成分[32-33]㊂此外,升麻还含有苯丙素类㊁豆素类及生物碱类等成分㊂苯丙素类有抗炎㊁抗肿瘤㊁抗氧化和抗凝血等作用,豆素类成分具有解热抗炎镇痛㊁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34-35],生物碱类具有抗菌㊁抗肿瘤以及强心平喘等作用[36]㊂3㊀升麻的药理作用随着升麻化学成分的发现,药理作用也逐渐完善㊂目前已知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肿瘤㊁抗炎免疫调节㊁抑制核苷转运㊁抗病毒㊁解痉镇痛㊁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㊁抗骨质疏松㊁抗过敏㊁保肝及降血脂等作用㊂3.1㊀抗肿瘤升麻的多种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并且通过多通路多靶点起作用㊂升麻总提取物影响细胞周期,抑制小鼠肝癌移植瘤和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37],抑制皮下肿瘤模型或乳腺癌肝转移模型中的肿瘤生长[38]㊂体外研究发现,升麻通过下调c-Myc 和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抑制MCF-7乳腺癌细胞的增殖[39]㊂升麻环菠萝蜜烷型三萜类化合物25-脱水升麻醇-3-O-b-D-木糖苷和25-乙酰升麻醇-3-O-b-D-木糖苷对宫颈癌HeLa细胞与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40]㊂升麻的环烷三萜促进人结肠癌HT-29细胞凋亡[41];黄肉楠碱激活p53/ Caspase-3信号传导,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作用,抑制胃癌生长[42]㊂升麻酮碱甲和升麻酮碱乙通过细胞色素C和Bax蛋白介导外源性细胞凋亡,以及通过caspase-3,8,9和DNA修复酶(PARP)介导内源性细胞凋亡,抑制人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的作用[43]㊂3.2㊀抗炎㊁免疫调节升麻的酚酸类成分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程度,降低角叉菜胶致炎小鼠炎性组织中聚乙二醇㊁一氧化氮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44]㊂升麻水提物能抑制LPS诱导的人外周血中炎性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产生[45],抑制CD4+T淋巴细胞分化,改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46]㊂升麻甙与5-O-甲基维斯阿米醇甙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IL-6和TNF-α[47]㊂从升麻根茎中分离得到的3种环烷苷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能够抑制小鼠异基因的混合淋巴细胞增殖[48]㊂升麻醇提物抑制ConA小鼠肝脏IL-12的表达,抑制天然免疫,保护免疫性肝损伤[49]㊂3.3㊀抑制核苷转运㊁抗病毒作用从升麻根茎中分离出的24种三萜化合物能抑制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淋巴细胞对核苷的转运[50]㊂升麻族植物的环阿尔廷烷三萜皂苷成分具有抗HIV病毒的作用,能够抑制HIV病毒致病过程中的核苷转运[14,51];升麻素体外抑制人上下呼吸道细胞系HEp-2和A549细胞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导的噬斑形成,抑制病毒的黏附及内吞[52]㊂升麻水提成分蜂斗菜酸㊁升麻酸A和J具有抗肠道病毒A71感染,治疗腹泻㊁皮疹及手足口病[53]㊂临床研究发现,升麻协同增效阿德福韦抑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54]㊂3.4㊀解痉㊁镇痛升麻氯仿萃取成分体外抑制大鼠小肠离体平滑肌的收缩幅值和频率[55]㊂升麻对氯化乙酰胆碱㊁组织胺和氯化钡所致的肠痉挛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6]㊂升麻增加热板法小鼠热刺激的痛阈值,蜜制升麻有效缓解醋酸扭体法及福尔马林导致的小鼠剧烈疼痛[57]㊂3.5㊀神经-内分泌调节㊀升麻提取物升麻总皂苷具有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㊂升麻总皂苷制剂对啮齿动物具有抗抑郁作用,其机制是激活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正常化[58]㊂升麻总皂苷能明显改善绝经后更年期综合征,减轻烘热汗出㊁烦躁易怒㊁失眠㊁胁痛㊁头晕耳鸣㊁腰膝酸痛㊁忧郁寡欢等症状[59-60],并没有雌激素替代治疗的副作用[61]㊂3.6㊀抗骨质疏松女性绝经后雌激素缺乏㊁内分泌紊乱,促进破骨细胞活性,抑制成骨细胞活性,使骨吸收增加㊁骨形成减少,导致骨质疏松㊂因升麻具有改善绝经后更年期综合征,因此扩展其抗骨质疏松研究㊂升麻根茎中提取的三萜皂苷化合物升麻苷H-1㊁升麻苷H-2和升麻亭抑制卵巢切除(OVX)小鼠模型骨流失㊁体外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及其骨吸收作用,并且3个化合物具有协同效应[62]㊂研究发现,升麻水提物促进干细胞成骨分化[63]㊂升麻根茎的石油醚和醋酸乙酯提取物:升麻醇㊁阿科特素㊁(23R,24S)25-O-乙酰基-升麻醇-3-O-b-D-吡喃木糖苷和25-乙酰升麻醇-3-O-b-D-木糖苷4个环菠萝蜜烷三萜都具有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作用[64]㊂此外,升麻还具有抗氧化㊁神经保护㊁抗过敏㊁保肝㊁降血脂等药理作用[22,49,65]㊂4㊀升麻的临床应用升麻是常用的中药,药用历史已有两千多年,但临床多采用组方用药㊂传统方剂中升麻配伍治疗多种疾病,随着配伍的不同,其在各方剂中所起的作用亦不同㊂如经方补中益气汤中,升麻助参芪升提清阳,治疗内伤脾胃引起的多种疾病[66];升麻鳖甲汤中升麻升散热毒,治疗带状疱疹㊁慢性扁桃体炎和哮喘㊁鼻炎㊁荨麻疹[67];升麻葛根汤中升麻升阳散火,用于麻疹初起治疗[68]㊂单味升麻主要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包括多发性神经炎㊁阴道炎㊁乙型肝炎㊁肛窦炎㊁浅表性胃炎㊁尿路感染及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治疗[69-73]㊂但上述临床研究病例尚少,研究设计欠严谨,后续需要大样本㊁多中心的循证医学研究支持升麻的治疗作用㊂升麻制剂希明婷其成分为升麻总皂苷,临床用于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安全有效,其不良反应较轻,大部分出现在服药1周内,主要表现为头痛㊁胃部不适或心悸[59-61]㊂5㊀结论升麻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种类多样㊂通过生物学特征和指纹鉴定,保证升麻质量和用药安全,减少毒副作用发生㊂升麻含有多种活性成分,特别是三萜苷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㊂目前临床升麻制剂希明婷缓解女性绝经期症状以及升麻的抗炎疗效,引起充分重视㊂虽然升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多方面的药理作用,但因组分繁多,多数研究尚停留在细胞和动物阶段㊂我们发现,升麻及其醇提物抑制天然免疫,减轻免疫性肝损伤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㊁深度开发升麻的药用价值,拓宽其临床应用范围,使其在临床发挥更大的作用㊂参考文献:[1]㊀朱晓筱,张德芹.黑升麻的化学㊁药理与临床研究[J].国外医药㊃植物药分册,2000,15(6):231-234.[2]㊀HAO DC,XIAO PG,MA HY,et al.Mining chemodiversityfrom biodiversity:Pharmacophylogeny of medicinal plants ofRanunculaceae[J].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2015,13(7):507-520.[3]㊀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68.[4]㊀靳波,刘友平,陈鸿平.毛茛科升麻属植物资源概述[J].江苏中医药,2010,42(8):78-79.[5]㊀范孟雪,丁斐,秦昆明,等.不同品种升麻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36(10):1244-1248.[6]㊀沈莉.NM在中药质量控制及在药物立体结构研究中的应用[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7]㊀葛玉琰,孙奕,张鹏,等.升麻的标准汤剂制备及其质量标准[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7,34(8):674-679. [8]㊀SHEN JB,QIN KM,ZHANG HX,et al.Study on qualityevaluation of different producing areas of cimicifuga foetida basedon HPLC fingerprint[J].China J Chin Mater Med,2013,38(13):2155-2158.[9]㊀LIN YP,QIU MH,LI ZR.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and biologic activities of Cimicifuga[J].Nat Prod Res Dev,2002,14(6):58-68.[10]㊀傅喆暾,张凤珍.升麻常见伪品的性状鉴别[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4):228.[11]㊀姚梅芬,王岳峰,李展,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升麻药材中升麻苷H1的含量[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23(4):696-699.[12]㊀潘瑞乐,陈迪华,斯建勇,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品种升麻中27-脱氧升麻亭的含量[J].中南药学,2007,5(3):206-208.[13]㊀潘瑞乐,陈迪华,沈连钢,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升麻中阿魏酸和异阿魏酸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0,20(6):396-398.[14]㊀张丽蓉,鄢连和.升麻属植物有效成分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9(4):384-385. [15]㊀LI JX,YU ZY.Cimicifugae Rhizoma:From Origins,BioactiveConstituents to Clinical Outcomes[J].Current MedicinalChemistry,2006,13(24):2927-2951.[16]㊀孙启泉,左爱侠,张婷婷.升麻属植物化学成分㊁生物活性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7,48(14):3005-3016.[17]㊀SUN HY,LIU W,CHEN SB.Study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and anti-tumor activity of triterpenoids of pineapple in the ring ofCimicifuga commune[J].Central South Pharm,2015,13(3):234-238.[18]㊀GUO Y,YIN T,WANG X,et al.Traditional uses,phytochemistry,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of the genusCimicifuga:A review[J].J Ethnopharmacol,2017,209(9):264-282.[19]㊀周亮,杨峻山.升麻族植物中的三萜皂苷及其药理作用[J].国外医药㊃植物药分册,2005,20(4):149-156.[20]㊀刘勇,陈迪华,陈雪松.升麻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进展[J].国外医药㊃植物药分册,2001,16(2):55-58.[21]㊀YIM S H,KIM H J,JEONG N,et al.Structure-guidedidentification of novel phenolic and phenolic amide allosides fromthe rhizomes of Cimicifuga heracleifolia[J].Bull Kor ChemSoc,2012,33(4):1253-1258.[22]㊀陈继永.升麻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4.[23]㊀李爱珍.不同炮制方法对升麻中异阿魏酸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24):94-95. [24]㊀于晓,戴衍朋.蜜炙对升麻有机酸类成分的影响[J].山东科学,2015,135(4):29-33.[25]㊀邓一平,李乔,秦汝兰,等.不同采收期兴安升麻中3种酚酸类成分和总酚酸的含量测定[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6,33(1):87-92.[26]㊀王冰,张振秋,孙艳涛.HPLC切换波长法同时测定升麻中5种成分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11,31(2):183-186.[27]㊀KARGOZAR R,AZIZI H,SALARI R.A review of effectiveherbal medicines in controlling menopausal symptoms[J].Electron Physician,2017,9(11):5826-5833. [28]㊀GAO JM,ZHANG AL,ZHANG KJ,et al.Distribution ofChlorogenic acid and research review about the extraction ofbiological activity[J].J North Forest,1999,14(2):73-82.[29]㊀李书国,赵文华.食用油脂抗氧化剂及其安全性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06,13(5):34-37.[30]㊀胡锐,李宝莉.传统药物中脂肪酸的药理活性和现代研究[J].中外医疗,2008,27(27):135-136.[31]㊀马凌志,何丽娟,高毓涛.中药升麻的挥发油成分分析[J].首都医药,2007,14(4):4-45.[32]㊀LI YR,CHEN YP,HUANG Y,et al.GC-MS analysis of theconstituents of the volatile oil from Cimicifuga commune[J].Guangxi J Tradit Chin Med,2012,35(4):56-59. [33]㊀YE H,ZHOU W,ZHANG WQ.GC-MS analysis of volatile oilfrom Cimicifuga commune[J].Fujian J Tradit Chin Med,2006,37(3):50-51.[34]㊀XUE BY,LI W,LI L,et al.Study on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about Chromone of saposhnikoviae radix[J].Chin J Tradit ChinMed,2000,25(5):297-299.[35]㊀LI YY,WANG H,CHHENG J,et al.RRLC-TOF/MSIdentification of the components and metabolites ofsaposhnikoviae radix in Plasma and urine[J].Aca J Second MilMed Univ,2010,31(7):760-763.[36]㊀刘素彦.中药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06,28(2):124-125.[37]㊀郑永仁,吴德松,王礴,等.升麻总苷抗肿瘤活性及其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4):17-20.[38]㊀LI X,WANG W,FAN Y,et al.Anticancer efficiency ofcycloartane triterpenoid derivatives isolated from Cimicifugayunnanensis Hsiao o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cells[J].Cancer manag Res,2018,10(12):6715-6729. [39]㊀CHU H,BUI L,GHULAM K,et al.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Cimicifuga dahurica and Their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s on MCF-7Breast Cancer Cells[J].Molecules,2018,23(5):1-16.[40]㊀范云双,姚智,滕杰,等.绿升麻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三萜类化合物[J].中草药,2007,38(2):167-170. [41]㊀DAI X,LIU J,NIAN Y,et al.A novel cycloartane triterpenoidfrom Cimicifuga induces apoptotic and autophagic cell death inhuman colon cancer HT-29cells[J].Oncol Rep,2017,37(4):2079-2086.[42]㊀YANG ZC,MA J.Actein enhances TRAIL effects on suppressinggastric cancer progression by activating p53/Caspase-3signaling[J].Biochem BiophysRes Commun,2018,497(4):1177-1183.[43]㊀于豫鄂.升麻的化学成分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7.[44]㊀曾晓辉,丁斐,秦昆明,等.三个不同品种升麻抗炎作用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7,49(5):75-78.[45]㊀SCHMID D,WOEHS F,SVOBODA M,et al.Aqueous extractsof Cimicifuga racemosa,and phenolcarboxylic constituents inhibitproduct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LPS-stimulated humanwhole blood[J].Canadi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andPharmacology,2009,87(11):963-972.[46]㊀SU Y,WU L,MU G,et al.9,19-cycloartenol glycoside G3from,Cimicifuga simplex,Regulates Immune Responses byModulating Th17/Treg Ratio[J].Bioorg Med Chem,2017,25(17):4917-4923.[47]㊀曹莹,梁日欣,王岚.升麻甙与5-O甲基维斯阿米醇甙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3):13-15.[48]㊀NISHIDA M,YOSHIMITSU H,NOHARA T.Three cycloartaneglycosides from Cimicifuga rhizome and their immuno-suppressiveactivities in mouse allogeneic 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J].Chem Pharm Bull,2003,51(3):354-356.[49]㊀姚珊珊.升麻醇提物调节天然免疫应答治疗急性肝损伤的机制研究[D].北京:首都医科大学,2013.[50]㊀HIORMICI H,FUMIO K,NAKAO I,et al.Inhition ofTrymidine Transport into Phytohemagglutinin-stimulatedLymphocytes by triterpenoids from Cimicifuga species[J].JPharmacobio-Dyn,1979,2(6):339-349.(下转第849页)后因素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3,17(8):542-545.[2]㊀周珍妮,李芳,黄德益,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23例共病现象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8):2201-2207.[3]㊀PLUTZKY J,LIAO KP.Lipids in RA:Is Less Not NecessarilyMore?[J].Curr Rheumatol Rep,2018,20(2):8. [4]㊀MYASOEDOVA E,GABRIEL SE,GREEN AB,et al.Impact ofstatin use on lipid levels in statin-naive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arthritis versus non-rheumatoid arthritis subjects:results from apopulation-based study[J].Arthritis Care Res(Hoboken),2013,65(10):1592-1599.[5]㊀路志正,焦树德.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6]㊀张从正.儒门事亲[M].刘更生,点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7]㊀张介宾.景岳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144-363.[8]㊀张秉成.成方便读[M].北京:科技卫生出版社,1958:110.[9]㊀张景岳.类经[M].范志霞,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47.[10]㊀赵佶.圣济总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67.[11]㊀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华岫云,编订.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402.[12]㊀唐宗海.血证论[M].欧阳兵,等点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4.[13]㊀何梦瑶.医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75.[14]㊀鲁明源.现代生活方式与人类体质演化[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1):48-52.[15]㊀石英杰,姜泉,殷海波.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湿热瘀阻病机探讨[J].北京中医药,2009,28(5):344-346.[16]㊀智恺,刘春芳,曹炜,等.清热活血方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迁移和黏附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6,57(20):1777-1781.[17]㊀王好古.汤液本草[M].崔扫麈,尤荣辑,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4-81.[18]㊀左军,牟景光,胡晓阳.半夏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9):26-29. [19]㊀KIM YJ,SHIN YO,HA YW,et al.Anti-obesity effect of Pinelliaternata extract in Zucker rats[J].Biol.Pharm.Bull,2006,29(6):1278-1281.[20]㊀唐慎微.证类本草㊃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M].尚志钧,等校点.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384.[21]㊀张秉成.本草便读[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8:35.[22]㊀WANG Y,YU C,ZHANG H.Lipopolysaccharides-mediatedinjury to chondrogenic ATDC5cells can be relieved bySinomenine via downregulating microRNA-192[J].PhytotherRes,2019,33(7):1827-1836.[23]㊀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40-162.[24]㊀张璐.本经逢原[M].赵小青,裴晓峰,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85.[25]㊀MA D,LI Y,XIAO W,et al.Achyranthes bidentata extractprotects chondrocytes functions through suppressing glycolysis andapoptosis via MAPK/AKT signaling axis[J].American journal oftranslational research,2020,12(1):142-152.[26]㊀童琦燕.牛膝治疗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1):943.[27]㊀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7,11(1):7-28.收稿日期:2020-05-26(上接第840页)[51]㊀高璟春,彭勇,杨梦苏,等.毛茛科升麻族植物药用亲缘学初探[J].植物分类学报,2008,46(4):516-536. [52]㊀WANG KC,CHANG JS,LIN LT,et al.Antiviral Effect ofCimicifugin from Cimicifuga foetida Against Human RespiratorySyncytial Virus[J].Am J Chin Med,2012,40(5):1033-1045.[53]㊀MA Y,CONG W,HUANG H,et al.Identification of fukinolicacid from 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and its derivatives as novelantiviral compounds against enterovirus A71infection[J].Int JAntimicrob Agents,2019,53(2):128-136.[54]㊀DAI X,YI X,SUN Z,et al.Cimicifuga foetida L.plus adefovireffectively inhibits the replic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in patientswith chronic hepatitis B[J].Biomed Rep,2016,4(4):493-497.[55]㊀张建英,左爱学,刘羿晨.升麻萃取物对大鼠离体肠肌运动的影响研究[J].中国药业,2015,24(23):16-17. [56]㊀梁莲凤.浅析升麻 升阳 之性[J].山西中医,2008,23(6):55-56.[57]㊀曹丽,孙虹,李展,等.不同品种的升麻蜜制前后药理活性的比较[J].中药材,2007,30(12):1561-1563. [58]㊀YE L,HU Z,DU G,et al.Antidepressant-like effects of theextract from Cimicifuga foetida L[J].J Ethnopharmacol,2012,144(3):683-691.[59]㊀毕秀秀.希明婷片治疗绝经后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系统医学,2017,2(4):113-115.[60]㊀牟方政,李荣亨.希明婷片治疗绝经后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1):4634-4636. [61]㊀GAO L,ZHENG T,XUE W,et al.Efficacy and SafetyEvaluation of Cimicifuga Foetida Extract in Menopausal Women[J].Climacteric,2018,21(1):69-74.[62]㊀LI JX,LIU J,HE CC,et al.Triterpenoids from Cimicifugaerhizoma,a novel class of inhibitors on bone resorption andovariectomy-induced bone loss[J].Maturitas,2007,58(1):59-69.[63]㊀LEE J,KIM B,KO Y,et al.Effects of Cimicifugae Rhizoma onthe Osteogenic and Adip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Stem Cells[J].Exp Ther Med,2017,13(2):443-448.[64]㊀但春,梁健,周燕,等.升麻中的环菠萝蜜烷三萜成分[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5):1930-1934.[65]㊀卢青,李海波,姚新生,等.兴安升麻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9,50(14):3261-3268.[66]㊀王嫣嫣.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概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6):118-119.[67]㊀朱黎红,潘俊杰.升麻鳖甲汤临证思考[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4(1):77-79.[68]㊀王丹莉.升麻葛根汤的来源及临床应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6,10(5):10-11.[69]㊀盛刚.升麻临床运用举隅[J].中医杂志,2006,47(4):255.[70]㊀马洪新.升麻纱条治疗肛窦炎[J].中国民间疗法,2016,24(7):33.[71]㊀刘兴红.升麻枳壳相须为伍在脾胃病治疗中的体会[J].吉林中医药,2005,25(2):5-6.[72]㊀龚红叶,周富明.升麻在淋证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杂志,2015,50(6):453.[73]㊀颜平.升麻治疗泄泻[J].中医杂志,2008,49(12):1101.收稿日期:2020-06-21。

《本草纲目》中毛茛科药物基原考

《本草纲目》中毛茛科药物基原考

《本草纲目》中毛茛科药物基原考
郝近大;谢宗万
【期刊名称】《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年(卷),期】2005(019)0z1
【摘要】毛茛科是一个在植物进化过程中比较原始,且包含药用植物比较多的科.在全世界约有49个属,2000种左右,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和寒温带.我国有40属,约700多种,分布于全国各地,但大多数在西南和西北地区.据统计其中有31属,220种左右具有药用的记载.……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郝近大;谢宗万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本草纲目拾遗》中《百草镜》所载地蜈蚣之基原考证 [J], 俞冰;苏青华;张水利
2.《本草纲目》中毛茛科药物基原考 [J], 郝近大;谢宗万
3.《本草纲目》中禾本科药物基原考 [J], 郝近大;谢宗万
4.《植物名实图考》中的毛茛科植物(Ⅰ) [J], 陈重明;王铁僧;陈建国;黄怀东
5.《本草纲目》中蓼科药物基原考 [J], 郝近大;谢宗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产毛茛属11种及其4个近缘属5种植物的细胞学研究

国产毛茛属11种及其4个近缘属5种植物的细胞学研究

国产毛茛属11种及其4个近缘属5种植物的细胞学研究国产毛茛属11种及其4个近缘属5种植物的细胞学研究研究了国产毛茛属Ranunculus L.11种及其4个近缘属--美花草属Callianthemum C. A. Meyer、侧金盏花属Adonis L.、碱毛茛属Halerpestes E. Greene、水毛茛属Batrachium S. F. Gray 5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发现美花草C. pimpinelloides (D. Don) Hook. f. et Thoms.、川滇毛茛R. potaninii Kom.、深齿毛茛R. popovii var. stracheyanus (Maxim.) W. T. Wang、高原毛茛R. tanguticus (Maxim.) Ovcz.、石龙芮 R. sceleratus L.、西南毛茛R. ficariifolius Lévl. et Vant.、褐鞘毛茛 R. sinovaginatus W. T. Wang、三裂碱毛茛H. tricuspis (Maxim.) Hand.-Mazz.和碱毛茛H. sarmentosa (Adams) Kom. 9种植物为染色体基数x=8的四倍体(2n=4x=32); 短柱侧金盏花 A. brevistyla Franch.、丝叶毛茛 R. nematolobus Hand.-Mazz.、棱喙毛茛 R. trigonus Hand.-Mazz.、茴茴蒜R. chinensis Bunge 4种植物为染色体基数x=8的二倍体(2n=2x=16);毛茛R. japonicus Thunb.、黄毛茛R. laetus Wall. 2种植物为染色体基数x=7的二倍体(2n=2x=14);水毛茛B. bungei (Steud.) L. Liou有二倍体(2n=2x=16)和三倍体(2n=3x=24)两种细胞型.根据染色体资料,讨论了上述5属的属间关系和毛茛属中一些种的种间关系.作者:杨亲二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刊名:植物分类学报ISTIC SCI PKU 英文刊名:ACTA PHYTOTAXONOMICA SINICA 年,卷(期):2001 39(5) 分类号:Q949 关键词:毛茛科毛茛属美花草属侧金盏花属碱毛茛属水毛茛属染色体数目核型。

毛茛科升麻属植物在海南岛没有分布

毛茛科升麻属植物在海南岛没有分布

毛茛科升麻属植物在海南岛没有分布罗江平;袁琼【期刊名称】《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年(卷),期】2012(20)3【摘要】毛莨科(RanIculaceae)升麻属(Cimicifuga L.ex Wernisch)为北温带分布属.Compton等1998年(Taxon 47:620和Appendix 1)报道我国热带岛屿海南岛五指山有小升麻[C.japonica(Thunb.)Spreng.]植物的分布,从而使升麻属这一较典型的北温带分布属的分布区扩展至热带地区.经检查他们引证的标本——黄志44305,发现上述报道完全错误,是他们将这一标本的产地错误地归于海南岛的结果.此外,还指出他们将采自贵州平伐附近的标本J.Cavalerie 7868的产地错误地归于云南.在我国,小升麻目前仅知在安徽、重庆、甘肃、广东、贵州,河南、湖北、湖南、陕西、山西、浙江有分布.【总页数】3页(P229-231)【作者】罗江平;袁琼【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5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毛茛科升麻属植物资源概述 [J], 靳波;刘友平;陈鸿平2.炙升麻与几种升麻属植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J], 姜北;张杰;周浓;艾德华J·肯耐利3.论单穗升麻(毛茛科)的形态特征及其在我国的地理分布 [J], 罗江平;杨亲二;袁琼4.毛茛科升麻族植物药用亲缘学初探 [J], 高璟春;彭勇;杨梦苏;肖培根5.国产毛茛科升麻属四种植物的核形态研究,并略论升麻的细胞地理(英文) [J], 杨亲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分类学报 46 (4): 516–536 (2008) doi: 10.3724/SP.J.1002.2008.07095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formerly Acta Phytotaxonomica Sinica) 毛茛科升麻族植物药用亲缘学初探1,2高璟春1彭勇 2,3杨梦苏1肖培根*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094)2(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 518057)3(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香港)A preliminary pharmacophylogenetic study of tribe Cimicifugeae(Ranunculaceae)1,2Jing-Chun GAO 1Yong PENG 2,3Meng-Su YANG 1Pei-Gen XIAO* 1(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094, China)2(Shenzhen Research Institut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enzhen 518057, China)3(Department of Biology and Chemistry,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China)Abstract The phylogeny, ethnopharmacology, pharmacolog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tribe Cimici-fugeae attributed to the family of Ranunculaceae as used in the North America, Europe and Asia, were reviewed and compared. Furthermore, the pharmacophylogenetics of Cimicifugeae was investigated. A survey of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showed that the ma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se species are 9,19-cycloartane triterpenoid gly-cosides and the cinnamic acid derivates. In ethnopharmacology, plants of tribe Cimicifugeae were commonly used as antipyretic, antitoxic, anti-inflammation agents and utilized for the treatment of menopausal symptoms. Recent pharmacology research demonstrated that some of these Cimicifugeae species showed antiosteoporosis, antivirus, anticancer, antiallergic and hormonal-like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our present research and the literature record for the chemical, pharmacological and phylogeny research of tribe Cimicifugeae, we proposed that Actaea and Cimi-cifuga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because of their similarity 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medical use. Actaea and Cimicifuga together could be considered one clade of tribe Cimicifugeae, and Actaea is relatively advanced, considering its diagnostic and karyological characters. Beesia was independent in this tribe since beesioside type triterpenoids had never been found in Actaea and Cimicifuga species. Meanwhile, pentacyclic triterpenoids and beesioside type triterpenoids were both isolated from Beesia, as well as Souliea,but they have not been found in Cimicifuga and Actaea. Indolinone alkaloids were detected in either Souliea or Cimicifuga and Actaea.Therefore, Souliea should be intermediate between Beesia and Cimicifuga.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ycloar-tane triterpenoids constituents and the anti-toxic, anti-pyretic effect of tribe Cimicifugeae. Therefore, we proposed the cycloartane triterpenoids constituents to be a new resource of anti-tumor and anti-virus agents.Key words chemotaxonomy, Cimicifugeae, ethnopharmacology, pharmacophylogenetics, Ranunculaceae.摘要本文总结和归纳了在北美、欧洲以及亚洲广泛应用的毛茛科Ranunculaceae升麻族Cimicifugeae药用植物的系统分类、传统药用价值、现代药理以及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该族植物的药用亲缘学关系。

升麻族药用植物主要含有9,19-阿尔廷烷三萜皂苷以及肉桂酸衍生物两大类化合物。

升麻族植物在传统药用中被用来镇痛、解毒、抗炎, 在北美很早就被印第安人用来治疗妇科疾病。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升麻族植物还具有抗骨质疏松、抗病毒、抗肿瘤、抗过敏、类雌激素样作用等。

通过对升麻族植物药用亲缘学的初步研究, 我们发现由于类叶升麻属Actaea和升麻属Cimicifuga的疗效和化学成分相近, 因此两属的亲缘关系也近。

考虑它们果实的形态差异, 以及细胞学特征不同, 认为这两属为升麻族植物的一个分支, 且以类叶升麻属较升麻属更为进化。

从化学分类学的角度来看, 铁破锣属Beesia含有特殊铁破锣皂苷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 而黄三七属Souliea既和铁破锣属一样含有五环三萜和铁破锣型环阿尔廷烷三萜类化合物, 又和升麻属、类叶升麻属一样含有吲哚生物碱, 因此可以认为它是铁破锣属和升麻属、类叶升麻属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

升麻族植物特有的清热解毒功效与其特殊的阿尔廷烷三萜皂苷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认为阿尔廷烷三萜皂苷可以作为抗肿瘤、抗病毒的新药源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化学分类; 升麻族; 传统药物学; 药用亲缘学; 毛茛科———————————2007-07-12收稿, 2008-04-21收修改稿。

*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xiaopg@)。

高璟春等: 毛茛科升麻族植物药用亲缘学初探517升麻族Cimicifugeae植物属于毛茛科Ranun- culaceae金莲花亚科subfam. Helleboroideae, 包括5个属: 铁破锣属Beesia Balf. f. & W. W. Smith、黄三七属Souliea Franch.、升麻属Cimicifuga L.、类叶升麻属Actaea L.和垂果升麻属Anemonopsis Sieb. & Zucc., 共40余种植物。

升麻族植物为多年生草本, 常生于海拔2000 m左右的山地林缘、林中或路旁草丛中, 主要分布于北美洲, 亚洲和欧洲北温带地区(图1)。

其中升麻C. foetida L.、兴安升麻C. dahurica (Turcz. ex Fisch. & C. A. Mey.) Maxim.和大三叶升麻C. heracleifolia Komar.为我国药典收录品种(肖培根, 1979)。

铁破锣属包括铁破锣 B. calthifolia (Maxim. ex Oliv.) Ulbr.和角叶铁破锣B. deltophylla C. Y. Wu ex Hsiao 2个种, 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一带及缅甸北部; 黄三七属只有黄三七S. vaginata (Maxim.) Franch. 1个种, 分布于我国西南和秦岭一带以及锡金、不丹和缅甸; 升麻属为升麻族中最大的一个属, 包括28种, 我国有8个种, 分布于西藏、云南、四川、贵州、广东、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河南、青海、甘肃、山西、陕西、河北、内蒙古以及东北诸省区; 类叶升麻属在全世界约有8个种, 主要分布在北温带, 在我国有两种, 类叶升麻A. asiatica Hara和红果类叶升麻A. erythrocarpa Fisch. ex Fisch. & C. A. Mey., 主要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湖北、四川、云南和西藏东部; 垂果升麻属仅有A. macrophylla Baill.一个种, 只在日本本州中部的长野、名古屋、甲府及富士山等地有分布(图1)(Xiao, 19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