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史重点知识笔记
中国新闻事业史不同历史阶段重点知识归纳
中国新闻事业史不同历史阶段重点知识归纳总结第一阶段: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1815—1872前后)对这一时期外人办报的分析和评价:(1)从实质上说,都是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舆论工具;一些外报中关于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的内容,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中国独立自强,而是通过宣扬西方文化征服中国人高傲自大、敌视外人的心理。
(2)客观上起到了开阔国人眼界、启迪国人心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作用。
(3)新闻观念和报刊业务方面:1)报刊观念方面,外报将言论、出版自由等西方报刊观念引入中国。
2)报刊内容与版式方面,已形成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四要素组成的近代报刊格局。
3)传播机构方面,近代报馆、通讯社在华出现。
4)物质技术方面,铅字、印刷机等引入中国。
(4)外人办报活动,“不自觉地”为国人自办报刊提供了借鉴。
第二阶段:国人办报历史的开端和维新运动期间的办报活动(1870—1898前后)这一时期的重要报人、记者:王韬、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维新派的新闻思想:(1)他们认为报刊有强烈的政治性,是宣传政治主张的有力工具;不讳言报刊的资产阶级党派性。
(2)他们对报刊的功能合作拥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十分重视报刊的宣传鼓动作用。
(3)通过办报,宣传政治主张,建立政治团体,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是维新派办报的主要目的。
维新派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1)冲破封建言禁,为报刊赢得了实际上的合法地位。
(2)开中国报业史上政治家办报的先河,形成“政治家办报”的传统。
(3)重视政论,创造了新型的报刊政论文体——时务文体。
梁启超对“时务文体”特点的概括:1)纵笔所至,略不检束;2)务为平易畅达,使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3)条例明晰,笔锋常带感情。
第三阶段:辛亥革命前后的报业(1898—1910前后)这一时期的重要报人、记者:孙中山、陈少白、戢翼翚、章士钊、章太炎、于右任、黄远生、邵飘萍、林白水、刘少少、徐凌霄、胡政之。
中国新闻史笔记 重点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史》笔记重点名词解释答题要点分析※名词解释(或简述)。
考察范围一般为重点报刊、新闻界主要人物、重要新闻事件、名作、名篇等,答题六七句即可。
(一)关于报刊:首先,要回答出对新闻媒介要评价、归类、基本定性、特点、如:第一……的报纸,某政党……报纸。
第二,何年何地出版(一句话即可)。
第三,主办者、负责人、或是由某政党、团体创办。
第四,办报宗旨、宣传内容、特色(高度概括,三四句)。
(二)关于人物:首先,总体评价定性,理解基础上总体把握(一句话)。
第二,何时何地从事何种新闻活动(重要的、代表性的)。
第三,哪些活动(老板:办报活动;编辑记者:主编何种报刊,代表文章)。
第四,代表着作。
(三)关于事件:首先,定性,阐明何类性质事件。
第二,何时何地,涉及何人。
第三,起因、经过、影响。
※重点名词解释1.着名报刊(1)、《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开始。
它于1815年8 月5 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办,为一份免费赠送的宗教月刊。
该刊以传教为宗旨,绝大部分内容是阐述基督教教义,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后期增辟专栏,介绍世界各国概况,涉及时政,语言风格生动平易,通俗易懂。
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
《察世俗》中的中文近代报刊上的新闻之最:①最早的预告性新闻《月食》;②最早的广告《告贴》;③最早的新闻图画《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
(2)、《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郭立士创办、主编,是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内容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三部分组成,显示了与《察》的继承关系,在业务上初具近代报刊的基本特征。
但宗教以不再是最最重要部分,大量篇幅用于宣讲伦理道德及宣扬西方科学文化(亦不再仅限于天文,而是扩展到机械、医学、地理等实用知识)。
该刊1835年由“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续办,1838年停刊。
(3)、《遐尔贯珍》:创刊于1853年8 月,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主编,是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新闻史知识点
新闻史知识点一、新闻的起源和发展新闻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古代,人们就通过口头传播和手写的方式传递信息。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新闻机构的出现,新闻开始以书报形式面世。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报和电话的出现进一步加速了新闻的传播速度。
到了20世纪中叶,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的兴起,使新闻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和快速化。
二、新闻的定义和特点新闻是指对社会事件和现象进行收集、编辑和传播的过程。
新闻的主要特点包括真实性、及时性、公共性和客观性。
新闻应当真实反映现实,及时报道事件,具有公共利益性,并且要求客观中立,不带个人偏见。
三、新闻价值和新闻判断新闻的价值是指其对公众和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
新闻判断是指新闻从业者根据新闻价值进行新闻选择和报道的过程。
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冲突性、稀有性、人情味等。
四、新闻的分类新闻可以按照报道内容、报道形式和报道对象等方面进行分类。
按照报道内容可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
按照报道形式可分为文字新闻、图片新闻、视频新闻等。
按照报道对象可分为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地方新闻等。
五、新闻的伦理与道德新闻从业者应当遵守新闻伦理和道德准则,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隐私保护、尊重个人权益等。
新闻从业者应当秉持职业道德,维护公共利益,不追求炒作和博眼球。
六、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对于公众来说至关重要。
新闻的权威性来源于新闻机构的信誉和记者的专业素养。
可信度取决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公众应当理性对待新闻,辨别真假信息。
七、新闻与社会的关系新闻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能够反映社会的动态和变化。
新闻对于社会的影响很大,它可以引导公众的舆论和行为,推动社会进步。
同时,社会的发展也会对新闻产生影响,如政治环境、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等。
八、新闻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变革,新闻行业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未来新闻将更加数字化、多媒体化和个性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将为新闻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闻常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闻常考知识点总结归纳新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新闻知识和掌握新闻素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项重要能力。
随着各类新闻报道的涌现,我们需要对新闻常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新闻事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新闻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一、新闻类型1. 时政新闻:关于国家政权和政治体制的新闻报道,如国内外重要会议、国家政策等。
2. 社会新闻:报道社会热点事件、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等,关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3. 经济新闻:关于经济领域的新闻报道,如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数据、企业动态等。
4. 文化新闻:涉及艺术、文学、音乐、电影等方面的新闻报道。
5. 科技新闻:关于科技领域的新闻报道,如科学研究进展、科技产业发展等。
6. 体育新闻:报道体育赛事、运动员动态、体育产业等。
7. 娱乐新闻:关于娱乐界的新闻报道,如明星八卦、综艺节目动态等。
二、新闻价值观1. 公正客观:新闻报道应该客观真实,不带个人情感和偏见。
2. 时效性:新闻要及时报道,关注当前的热点事件。
3. 效果性:新闻报道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4. 真实性:新闻报道应该事实真实,杜绝虚假信息。
5. 新闻伦理:新闻工作者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尊重个人隐私和人权。
三、新闻报道要素1. 标题:简明扼要地概括新闻事件的关键信息。
2. 导语:对新闻事件的背景、重要性进行简要介绍。
3. 内容:详细介绍新闻事件的经过、原因、人物等相关信息。
4. 结尾:总结新闻事件的发展和影响,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四、新闻写作技巧1. 清晰简洁:语言简练明了,杜绝冗长、拖沓的问题。
2. 注重标题:标题要简短、准确地概括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
3. 突出重点:将关键信息和重要细节放在开头和段落的开头部分。
4. 逻辑严谨: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每个段落与整篇文章的主题密切相关。
五、新闻素养的重要性1. 帮助了解时事:通过了解新闻,我们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国内外时事。
新传考研新闻史背诵笔记
新传考研新闻史背诵笔记(最新版)目录一、新传考研新闻史的重要性二、新闻史的发展脉络三、新闻史的主要内容四、如何高效背诵新闻史正文一、新传考研新闻史的重要性新闻史作为新闻传播学的重要分支,对于备考新传考研的同学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它涵盖了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及新闻理论和实践的演变,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新闻传播领域的背景和发展趋势。
因此,在新传考研的备考过程中,背诵新闻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二、新闻史的发展脉络新闻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如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史始于 17 世纪初,随着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兴起而逐渐发展。
新闻史的发展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兴起:17 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近代新闻传播事业开始兴起,如英国的《泰晤士报》和美国的《纽约时报》等。
2.20 世纪初至中期的新闻事业繁荣:在这一时期,新闻传播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新闻机构和传媒集团,如美国的 CNN、中国的新华社等。
3.20 世纪后期至 21 世纪初的新闻传播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传播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传统媒体开始向新媒体转型,如互联网、移动终端等。
三、新闻史的主要内容新闻史的主要内容包括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历程、新闻理论的演变、新闻业务的变革和新闻传播技术的发展等方面。
在背诵新闻史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历程:了解各个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情况,掌握重要新闻机构的创立和发展历程。
2.新闻理论的演变:掌握新闻学的基本概念、新闻价值观和新闻报道原则等,了解新闻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
3.新闻业务的变革:了解新闻采访、新闻报道、新闻编辑等业务的发展变革,以及新闻传播领域的新兴业务。
4.新闻传播技术的发展:关注新闻传播技术的发展历程,从传统的印刷技术到现代的数字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
新闻史笔记整理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办人:英国传教士米怜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化报刊正式创刊内容:传教宗旨“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2.《蜜蜂华报》澳门葡文周报内容多为葡萄牙与澳门事务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3.《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33年广州创立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宗旨:打破中国人闭关自守的观念,美化英国殖民统治突破:增设了新闻和言论专栏,内容以时事政治为主,言论用来宣传中外人士之间行为准则△发表《新闻纸略论》,是我国近代报纸上最早有关新闻学的专文------------------------------------------------------------------------------------------------------------------第四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报业的崛起1.《北华捷报》上海第一份英文报刊被视为英国官报英商字林洋行出版发行内容:主要刊登商业性材料后来北华捷报馆将《每日航运与商业新闻》改组为综合性日报出版名为《字林西报》。
2.《字林西报》特点:①内容主要是商业信息;②重视时政新闻③重视言论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最有影响的外文报纸。
3.其他《文汇报》上海主要晚报之一《中国之友》上海第一份晚报◆到了90年代,上海英文报纸形成了《字林西报》、《华洋通闻》、《文汇报》三足鼎立的局面。
---------------4.《六和丛报》上海第一份中文报纸综合性新闻期刊5《万国公报》1868年美国传教士林乐之创办内容:减少了宗教教义的宣传,大量宣传英美科技、西方政治,极力宣传英美等国通商、传教活动有益于中国。
经常发表时论,尤其加重对中国时政的评论。
影响:刊物的读者对象由教徒拓展为社会各界人士,使其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影响最大的宗教性报刊。
6.<申报>1872年英商美查(被称为”中国第一个报业资本家)创办1912年转让史量才特点: 主要特点-----以营利作为主要目的A加强言论工作B 增加新闻量,重视新闻报道C 创办文艺杂志D 重视广告业务E把商业经营原则应用于报纸管理评价: 副刊<自由谈>;国内报纸中最早用电报出版意图画为主刊物<寰瀛画报>前后经历了78年,具有史料价值,被称为”近现代史百科全书”,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出现的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第一节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三大阶段:A 林则徐、魏源的初步认识B 太平天国洪仁玕的进一步认识C 王韬和郑观应的新闻思想深入认识第一阶段1.林则徐与<澳门新闻纸>林则徐中国最早接受西方新闻思想的人。
《中国新闻史》笔记《中国新闻史》笔记
第一章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第一节.古代新闻传播活动1. 在中华民族传统的传播形式中,最具影响、传播信息通道最长的是:㈠金石碑刻1 金石碑刻是指镌刻在金属青铜器具和石碑或山石上的金文和石刻文字。
金文又称钟鼎铭文。
钟鼎文信息量更为集中,信息保存的时间更长。
主要作用是为了传播。
2 石刻与秦汉以后取代了金文在传播史上的地位。
原因是它不仅具有金文的优势,还具备了金文没有的取材方便、价值较低、大小随意且便于传播的诸多优点。
另外石刻的功用也渐趋扩大:首先歌功颂德的对象不限于帝王:其次石刻的内容也极其广泛,不限于赞颂。
㈡写经修史中国自古以来重视经史,他们是维系中国封建社会的两大精神支柱。
1 讲经及注经自古就是传播学术文化的主要形式。
2 史学在中国的地位仅次于经学。
从《尚书》到《史记》,到《明史》,到《清史稿》,中国的史学文字记载从未中断。
史学既是中国知识文化之源,又是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
2.“露布”——古代军事长官发布战报的手写新闻形式。
1 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那时的露布是指不加封检、公开发布的官文书。
2 魏晋南北朝时期,露布不加封检、公开发布的方式不变,传播的内容主要用于宣传战绩和发布捷报,即具有了军事新闻的性质。
3 露布的书写方式及传递形式,能保证其在当时的条件下,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传播,因此,露布可以称得上时效性强、传播广泛的一种新闻传播方式。
3.邸报:中国古代官方报纸的通称。
名称起源于“邸”。
“邸”是我国古代地方政府机关在京城设置的办事处。
邸报的产生最迟不晚于唐代。
4.邸报的内容及其意义邸报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 皇帝的起居言行、皇帝的谕旨2 官员的升迁、任免、赏罚3 臣僚的奏、疏④其他信息。
包括一些军事信息。
明代始,也出现过一些社会新闻类信息。
邸报所载信息来源主题是官方的,其渠道是自上而下的,因此它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报纸。
但它又不同于官方文件,对各级官府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同时内容带有新闻性,所以我们将之称为原始形态的报纸,即古代报纸。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1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第一章古代新闻事业一、名词解释1、木铎:式样象钟,装上木柄,可以执在手中。
铎里装有铎舌,摇动时铎舌撞击铎壁而发出清脆的声音。
有以铜为舌的,称为"金铎";有以木为舌的,称为"木铎"。
2、露布(99传名):指不加检封而公开发布的官方文书,主要用于传递军事情报,特别是用来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形式犹如一面大幅旌旗,上面抄写着进呈皇帝的告捷奏报。
露布的公开性和时效性强,传播面也较广。
3、开元杂报:出版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已知的最早的一份官报。
4、敦煌进奏院状: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中国古代报纸。
1900年在莫高窟的道士发现,经中国新闻史学者考证,确认为中国古代的报纸。
5、进奏院状:6、定本制度(00新名):从真宗咸平二年(999年)起实行,进奏院要将编好的邸报稿样呈送枢密院审查,然后按照审查通过后的邸报样本向地方发布消息,进奏官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定本"所框定的范围。
7、邸报:是宋朝的一种官报名称,也称“朝报”、“邸抄”、“进奏院状”、“状报”、“邸报”,其发行机构是各地派驻首都的进奏院。
邸报的主要内容是皇帝的诏书命令,皇帝的起居言行,封建政府的法令、公报,有关官吏任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重大军情)。
邸报的新闻发布工作受到封建政府的严密控制。
8、小报(90名):是一种从11世纪初叶就风行社会的非官方报纸。
这种报纸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的和官报禁止发表的文件和新闻,满足了他们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求,成为“邸报”的一个重要补充。
9、民间报房:始于16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封建政府的监督下,编选一部分从内各有关部门抄来的一部分邸报的稿件公开发售,这类报房大多设在北京。
10、《急选报》(98名):出版于明代万历年间,是保存至今的唯一一份明代报纸原件,距今422年。
该报选用雕版印刷,做“小本”状,共六页。
新闻专业相关知识点汇总
新闻专业相关知识点汇总一、新闻理论部分。
1. 新闻的定义。
-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一定义强调了新闻的两个核心要素,一是事实,二是报道。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报道是新闻的传播方式。
- 新闻具有真实性、新鲜性、公开性等基本特征。
真实性要求新闻报道必须如实反映客观事实,不能虚构、歪曲;新鲜性包括内容新(新事件、新情况、新问题等)和时间新(及时报道);公开性则意味着新闻是面向大众公开传播的信息。
2. 新闻价值。
- 要素:- 时新性:事件是新近发生的,并且包含新的信息。
- 重要性:与社会生活、国家利益、人类发展等密切相关的事件,如重大政治决策、自然灾害等。
- 显著性:涉及知名人物、著名地点或具有特殊意义的事物的事件,例如名人的动态、著名古迹的保护情况等。
- 接近性:包括地理接近(本地发生的事件更容易引起当地受众关注)和心理接近(与受众在情感、利益、文化等方面相近的事件更受关注,如关于本行业、本群体的新闻)。
- 趣味性:具有娱乐性、奇特性、人情味的事件,像趣闻轶事、感人故事等。
3. 新闻事业的性质与功能。
- 性质:- 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在阶级社会中,新闻事业具有阶级性,它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一定阶级服务。
- 同时,新闻事业也是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大众性,面向广大社会公众传播信息。
- 功能:- 传播信息:这是新闻事业最基本的功能,通过新闻报道将各种信息传递给受众,使受众了解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 引导舆论:通过对新闻事件的选择、报道角度的确定和评论等方式,影响社会舆论的走向,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 监督社会:对社会各个领域进行监督,揭露不良现象、腐败行为等,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和健康发展,被称为“社会的瞭望者”。
- 提供娱乐:传播娱乐性新闻、文化作品等,满足受众的娱乐需求,如报道影视明星动态、介绍文化艺术活动等。
4. 新闻自由。
- 新闻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包括采访自由、报道自由、出版发行自由等。
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笔记和课后解答
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笔记和课后解答一、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1.1 起源中国的新闻事业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纸质媒体,如《京报》和《深报》,这些报纸的创办标志着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步。
此后,新闻事业逐渐发展起来,但在一段时间内受到政府的控制和限制。
1.2 发展在20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新闻事业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
最显著的一次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新闻传媒立即被国家掌控,成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
1.3 当代新闻事业的现状中国新闻事业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中国建立了众多的新闻机构,包括报纸、电视台、广播等。
中国的新闻事业也逐渐实现了市场化,并为全球提供了大量新闻内容。
二、中国新闻事业的主要特点2.1 政府控制中国的新闻事业受到政府的控制和管理。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新闻机构逐渐市场化,但政府仍对内容和报道进行严格的审查和限制。
2.2 媒体与娱乐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中国的新闻媒体开始追求商业化和娱乐化。
许多新闻节目和报纸更注重娱乐性,迎合公众的需求。
2.3 社交媒体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的社交媒体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
微博和微信等平台使个人用户能够快速获取和传播新闻信息,对新闻传媒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中国新闻事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3.1 挑战中国的新闻事业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言论自由受到了限制,新闻媒体的报道受到政府的审查。
其次,网络虚假信息泛滥,给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带来困扰。
此外,新闻媒体面临着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的平衡问题。
3.2 机遇尽管面临挑战,中国的新闻事业也存在一些机遇。
首先,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方式。
其次,中国的媒体市场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中国经济的崛起也为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四、课后解答1.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是如何的?中国的新闻事业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纸质媒体,如《京报》和《深报》。
中国新闻史重点知识笔记
中国新闻史期末复习资料一、填空题(5个20分)1、孙樵,晚唐时期。
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人”。
他所著的《经纬集》中《读“开元杂报”》一文,是现存对唐代原始状态报纸作最早也是最详细记载的文献。
2、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刊物,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 这份以近代面目出现的宗教刊物,揭开了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第一页。
3、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1833年8 月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4、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报刊,1822年9月12日葡萄牙人在澳门创办的葡文周刊《蜜蜂华报》,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外文报刊。
5、中国人在国内自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昭文新报》。
6、《循环日报》早期自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的报纸7、于右任的竖三民:《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8、黄远生,他是我国报纸从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演变的开拓者,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报刊文体——通讯。
新闻记者须有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9、1918年12月,天津《大公报》派胡政之赴法国采访巴黎和会。
这是中国报纸第一次派记者采访重大国际事件,胡政之是采访这次重大国际会议的唯一的中国记者。
10、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
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红色中华》报。
12、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无线电日讯》创刊,现在《参考消息》的前身。
13、抗战时期国统区两个重要的新闻团体和机构:“青记”——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
“国新社”——国际新闻社14、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8年10月14日成立。
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和新闻教育机构。
会长:蔡元培导师:徐宝璜邵飘萍宗旨: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
15、中国共产党出版的第一份大型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
二、名词解释:(4个20分)1、进奏院状:进奏院状是指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是最早的官报雏形,其性质接近于后来的“邸报”,称为进奏院状或进奏官报。
中外新闻史知识点梳理
中外新闻史知识点梳理
中外新闻史的重要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中国新闻史
1. 古代部分:包括口头传播、结绳记事、击鼓传讯、实物表意、烽火报警、木铎等。
手书新闻时代则包括金文、刻石、竹简、绢帛、甲骨文、露布等。
其中,《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是最古老的原始状态报纸。
2. 近代部分:这一时期出现了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如《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它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化报刊,性质为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宗旨是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
此外,还有《遐迩贯珍》和《申报》等重要报纸。
二、外国新闻史
1. 报纸的起源与发展:了解不同国家的报纸起源与发展的历史,如英国、美国、法国等。
2. 通讯社的兴起:通讯社是新闻采集和发布的重要机构,如法国的路透社、美国的合众社等。
3. 广播与电视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广播和电视逐渐成为重要的新闻传播渠道。
了解世界各国广播和电视的发展历史,如英国的BBC、美国的CBS等。
4. 互联网与新媒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逐渐成为新闻传播的新渠道。
了解新媒体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如微博、社交媒体等。
5. 新闻自由与媒体伦理:了解新闻自由的基本原则,以及媒体伦理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
6. 国际新闻传播:了解不同国家的新闻传播特点,以及国际新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以上内容仅作参考,建议查阅相关教材或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笔记第一章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第一节.古代新闻传播活动1. 在中华民族传统的传播形式中,最具影响、传播信息通道最长的是:㈠金石碑刻1 金石碑刻是指镌刻在金属青铜器具和石碑或山石上的金文和石刻文字。
金文又称钟鼎铭文。
钟鼎文信息量更为集中,信息保存的时间更长。
主要作用是为了传播。
2 石刻与秦汉以后取代了金文在传播史上的地位。
原因是它不仅具有金文的优势,还具备了金文没有的取材方便、价值较低、大小随意且便于传播的诸多优点。
另外石刻的功用也渐趋扩大:首先歌功颂德的对象不限于帝王:其次石刻的内容也极其广泛,不限于赞颂。
㈡写经修史中国自古以来重视经史,他们是维系中国封建社会的两大精神支柱。
1 讲经及注经自古就是传播学术文化的主要形式。
2 史学在中国的地位仅次于经学。
从《尚书》到《史记》,到《明史》,到《清史稿》,中国的史学文字记载从未中断。
史学既是中国知识文化之源,又是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
2.“露布”——古代军事长官发布战报的手写新闻形式。
1 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那时的露布是指不加封检、公开发布的官文书。
2 魏晋南北朝时期,露布不加封检、公开发布的方式不变,传播的内容主要用于宣传战绩和发布捷报,即具有了军事新闻的性质。
3 露布的书写方式及传递形式,能保证其在当时的条件下,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传播,因此,露布可以称得上时效性强、传播广泛的一种新闻传播方式。
3.邸报:中国古代官方报纸的通称。
名称起源于“邸”。
“邸”是我国古代地方政府机关在京城设置的办事处。
邸报的产生最迟不晚于唐代。
4.邸报的内容及其意义邸报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 皇帝的起居言行、皇帝的谕旨2 官员的升迁、任免、赏罚3 臣僚的奏、疏④其他信息。
包括一些军事信息。
明代始,也出现过一些社会新闻类信息。
邸报所载信息来源主题是官方的,其渠道是自上而下的,因此它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报纸。
但它又不同于官方文件,对各级官府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整理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整理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P1)(1)古代的传播手段是口头传播,还有作为辅助手段的结绳,图画,雕刻,标识,烽烟,旗鼓等。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媒介,木铎。
最早的带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和岩石。
(2)汉代以后邮驿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传播载体早期以竹、木制造的简和绢帛为主,造纸术发明后,逐渐发展到写在纸上。
(3)三国和魏晋南北朝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烽燧也被继续沿用。
社会上传播手段普遍采用的是童谣和谣言,传播载体既有木简、竹简,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
开元杂报:(P5)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这种朝政简报被抄袭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代人孙樵《经纬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中国最早的报纸。
)有关明代“邸报”的几个问题:(P17)明代邸报的别称:邸抄、朝报、除目、京报明代邸报大体上包括这样一些内容:皇帝的谕旨。
皇帝的起居言行和有关皇室的各类消息。
官吏的任免和觐见。
官僚们的章奏。
军事信息。
社会新闻。
此外,邸报还附有“鼎甲单”,及时报道有关科举方面的最新信息。
明代“邸报”基本上每日发行。
“邸报”的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
《万历邸钞》、《天变邸抄》和《急选报》(P20)《万历邸钞》:《万历邸钞》这部抄本是将万历一朝的“邸抄”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摘录而成的。
抄录者在摘录的过程中,作了一些编辑整理的工作。
因此,它只是部分地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
《天变邸抄》:《天变邸抄》是被一些明人的文集当做附录保存下来的一篇有关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道。
这一报道,是从当时出版的民间报房发行的“邸钞”上转录下来的。
《急选报》:保存至今的唯一一份明代报纸的原件,由雕版印刷。
它的发现说明中国至晚在万历八年就已经有了民办的雕版印刷的报纸了。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1、主要参考教材:《中国新闻事业简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史论最重要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要形成清晰的纵向和横向的知识结构。
3、温故而知新。
4、答题要点分析:一、名词解释考察范围一般为重点报刊、新闻界主要人物、重要新闻事件、名作、名篇等,答题六七句即可。
(一)关于报刊:(1)对新闻媒介要评价、归类、基本定性、特点、如:第一……的报纸,某政党……报纸(2)(3)何年何地出版(一句话)(4)主办者、负责人、或是由某政党、团体创办(5)办报宗旨、宣传内容、特色(高度概括,三四句)(二)关于人物:(1)总体评价定性,理解基础上总体把握(一句话)(2)何时何地从事何种新闻活动(重要的、代表性的)(3)哪些活动(老板:办报活动;编辑记者:主编何种报刊,代表文章)(4)代表著作(三)关于事件:(1)定性,阐明何类性质事件(2)何时何地,涉及何人(3)起因、经过、影响二、论述题要求史论结合,既有史实,又有思想观点,以史实为主,占60%-80%,不少于20句话,400字以上,并且有头有尾,前后呼应,似小论文。
第一章古代新闻事业(脉络图略)一、名词解释1、木铎:报纸产生前的一种原始传播载体,据贾疏云:皆以金为之,以木为舌,则曰木铎;据记载三代周秦时期,曾有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各地,宣达政令,进行必要的采风,这些活动与新闻的发布和采集相近,前人一度把木铎当作新闻事业的象征。
2、露布(99传名):是一种在帛制的旗子上书写文字,通报四方的传播媒体,起始于汉魏。
露布的内容主要是用来传递军事捷报,唐封演《封氏见闻记》有记“露布,捷书之别名也”;也兼记皇帝功德。
露布的公开性和时效很强,传播面也很广,是报纸诞生前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一种新闻传播媒体。
3、开元杂报:见于孙樵《经纬集》卷三《读开元杂报》一文,开元杂报是孙樵行文中随意加的称呼现已无存。
“开元杂报”记述的是唐开元十二年到二十三年的事,主要为皇帝与大臣的一些活动;关于外观,孙樵记述“数十幅书,系日条事,不立首末”,说明没有任何款识和正式名称,也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不是印刷品。
外国新闻事业史重点笔记
外国新闻事业史重点笔记外国新闻事业史的重点笔记如下:1. 19世纪早期到中期:新闻机构的兴起和发展。
19世纪早期的新闻机构主要是报纸,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和交通运输的发展,报纸的发行量逐渐增加,新闻事业也迅速发展。
2. 20世纪初的战争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新闻报道的重要时期。
新闻机构派遣记者前线,报道战争进展和战斗情况,战争报道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3. 电视媒体的崛起:20世纪中期,电视的普及和发展使得新闻报道更加生动、直观。
电视新闻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迅速获得大众的青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
4. 社交媒体的兴起: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逐渐崛起,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自由发布和分享新闻信息。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新闻报道更加丰富多样,也对传统的新闻机构带来了冲击。
5. 新闻的商业化和媒体集中化:在现代社会,新闻机构面临商业压力,需要依赖广告和订阅收入来维持运营。
由于资金和资源的限制,新闻机构发展趋向媒体集中化,导致新闻报道的多样性和客观性受到影响。
6. 媒体的角色和责任:新闻媒体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传递信息、监督政府和提供舆论空间等。
同时,新闻媒体也有责任保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报道新闻,以确保公众的权益和言论自由。
7. 公民新闻和网络新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公民新闻和网络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公民新闻指的是由普通公民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的新闻信息,网络新闻包括在线新闻网站和博客等。
这些新的媒体形式对新闻报道的多样性和公众参与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总结起来,外国新闻事业的发展经历了报纸时代、电视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变革,不断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同时,新闻媒体也面临商业化和媒体集中化等挑战,需要找到平衡点,以维护公众利益并保持媒体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外国新闻史复习笔记重点教学文案
外国新闻史复习笔记重点外国新闻史复习笔记重点一、选择题(10*2)二、填空题(5*2)三、名词解释(4*4)四、简答题(8*3)五、论述题(15*2)第一章外国新闻事业史1、新闻传播产生于社会的需要社会条件对新闻传播的制约:(1、物质条件2、精神条件(社会、国家、民族精神、国民性格、社会教育水平)3、社会制度)2、新闻传播的社会作用:(倾向一:夸大新闻传播的作用;倾向二:易于就事论事)(观点一:马列主义观点;观点二:实用主义观点:拉斯韦尔(美),新闻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1、环境监测2、关联性;3、精神传递)3、口头新闻时代(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初期);(表现形式:1、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流2、众人一起议论3、氏族公社、血缘家族和部落的各种行政会议4、说唱5、田边地头的传闻);(口头新闻的局限性:传播范围有限;信息失真);(补充手段:结绳记事、击鼓传讯、烽火报警、实物表意、图画传播)4、手写新闻时代(官方公报最早出现在古罗马时期;私人新闻信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久的手写新闻传播形式)5、古代中国的手写新闻传播(汉朝盛世,出现了最早的邸报;北宋末年出现了民间小报)6、文艺复兴时期的手抄新闻书(手抄新闻发源于意大利境内的威尼斯)(1)、意大利(1、商业性的民办手抄新闻;2、威尼斯政府与土耳其战争中,曾在1566年经常发布一种叫做《消息公告》的手抄新闻)(2)、英国(1、最早的手抄新闻出现于公元13世纪;公元16世纪初,英国初步建立了近代邮政制度,各邮局因掌握邮路,消息灵通,邮政局多兼售手抄新闻书)(3)、法国(公元15世纪出现手抄新闻业,随着邮政制度的建立,在1488年到1529年,巴黎出现了两种折叠而不装订的手抄新闻,《偶然》刊载官方信息,另一种《小报》,刊载新闻和论战文章)(4)、德国(公元15、16世纪之交,也出现了许多手抄新闻;纽伦堡大贵族施乌尔把新闻送给其他的朋友、贵族;杜来自己编写新闻,叫妻子上街叫卖;奥格斯堡大富商格尔家族,雇人抄写所得到的消息,编成《富格尔新闻》)第二章发达国家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1、近代报业出现的历史条件(1、印刷术的发明及普及2、社会对于新闻信息的需要3、邮政事业的产生(15世纪,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诞生了肩带邮政业务))2、近代报业的诞生:通常认为,定期报刊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业的诞生,也就是近代新闻事业的诞生(发源地之一:德意志地区1609年两种周报《通告—报道或新闻报》)、《报道》,一般认为它们是世界上最早的定期报刊。
中国新闻史复习提纲
中国新闻史复习提纲中国新闻史复习提纲1、人类早期原始的“新闻”传播形式:标记、图式、声光等媒介进行的传播。
2、口语、文字(手抄新闻)、印刷、电子(传播历史的发展过程不是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依次叠加的过程。
新闻事业始于印刷传播阶段,从15世纪中叶德国的古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开始)3、邸报的出现:我国最古老的报纸,是我国古代报纸的统称,而非某种具体报纸的名称。
4、邸报:唐代说,以方汉奇先生为代表。
中国新闻事业源于唐代中后期,最初的主要形态不是也不可能是报纸,而是新闻信。
这种新闻信就是所谓“进奏院状报”。
5、中国古代的官报:唐代:进奏院状报(新闻信)宋代:邸报6、明代:塘报;清代:宫门抄或辕门抄7、真正公开发行的官报以1902年12月25日在天津创办的《北洋官报》为最早。
《南洋官报》、《安徽官报》、《湖北官报》、《江西官报》8、都进奏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代表中央政府行使新闻发布管理权的职能机构。
9、小报(民间):产生于北宋后期、盛行于南宋、隐现于明清。
宋代的“小报”、明代的“急选报”、清代的“黄皮京报”10、产生原因: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
11、特点:“小报”有一支专业和业余的编排、采写队伍;小报是中国最早具备商品性质的报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意;小报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
《天变邸抄》12、古代的新闻检查:定本制度(定本即经官方审定后的邸报样本。
进奏官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范围。
定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当时统治者对邸报对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的贯彻皇帝和重臣的意图。
)13、维新派、梁启超创办的报刊:1895,康有为等主办《万国公报》——维新派的第一张报纸。
后应李提摩太的要求,《万国公报》改为《中外纪闻》——强学会的机关报。
14、15、苏报案,是发生于1903年夏天清末著名的政治事件。
《苏报》支持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的活动,聘章士钊为主笔,章炳麟、蔡元培等撰稿人,发表邹容《革命军》和章士钊驳斥康有为改良主义政见的论文。
外国新闻事业史重点笔记
外国新闻事业史重点笔记外国新闻事业在历史的长河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从新闻事业的起源、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新闻事业的起源与发展1. 古代新闻事业的雏形在古代,新闻事业并非像现在这样广泛普及和深入人心。
然而,早期人们就开始了解和传播信息的渴望。
例如,古代的鸿信传递就是一种形式的新闻传播方式,通过鸟类传递信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 印刷术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拓宽了新闻事业的发展道路。
15世纪的德国,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使新闻事业得以迅速扩展。
人们通过印刷术制作和传播报纸,大大提高了新闻的传播速度和覆盖广度。
3. 新闻产业的兴起与媒体竞争19世纪以后,新闻产业开始崭露头角。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印刷技术的不断改进和信息传播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知名的报纸和杂志。
这些新闻媒体之间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带来了新闻事业的繁荣。
4. 电讯技术的革命20世纪初,电讯技术的发展也为新闻事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电报的问世使新闻传播速度更快,新闻的及时性大大增强。
随后,无线电、电话、电视等技术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新闻事业的发展。
二、新闻事业对社会的影响1. 促进信息传播和知识普及新闻事业作为一种社会工具,推动了信息的广泛传播和知识的普及。
通过新闻,人们可以了解到全球各地的新闻事件、政治经济状况、科技进展等重要信息,拓宽了视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2. 维护社会公正与舆论监督新闻事业在社会中扮演着舆论监督的角色,能够帮助揭露真相,维护社会公正。
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报道和分析,新闻报道者能够促进社会的公众参与,引起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3. 传递文化与价值观新闻事业不仅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文化和价值观。
新闻报道者可以通过选题、深度报道等方式传递社会价值观,引导公众的价值观念形成和改变。
4.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新闻事业也在促进国际交流和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重点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重点一、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定义和意义•新闻传播史的定义•新闻传播史的意义二、古代中外新闻传播史1. 古代中外新闻传播方式的特点2.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史的主要内容•从口头传播到文字传播的发展•官方新闻的传播•私人档案的新闻功能•木版活字印刷对新闻传播的影响3. 西方古代新闻传播史的主要内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新闻传播•宗教的影响和宣传手段•书籍和手抄本的传播方式三、近代中外新闻传播史1. 近代中国新闻传播史的主要内容•中国报刊的兴起和发展•政治局势对新闻传播的影响•通讯技术的进步对新闻传播的推动2. 近代西方新闻传播史的主要内容•印刷术的发明和新闻产业的崛起•新闻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职业道德的形成•客观新闻报道的兴起和重要性四、现代中外新闻传播史1. 现代中国新闻传播史的主要内容•媒体产业的多元化和商业化•互联网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冲击和影响•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和挑战2. 现代西方新闻传播史的主要内容•社交媒体的崛起和影响•新闻消费者的变化和需求•媒体融合和全球化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五、中外新闻传播史的比较和启示1. 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异同点•传播方式的异同•传播内容的异同•传播目的的异同2. 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启示•借鉴西方新闻传播的经验和教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新闻传播模式六、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启示1. 学习中外新闻传播史的重要性2. 认识新闻传播史对新闻工作者的启示以上是《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的重点内容,通过对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对新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准备并取得好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史重点知识笔记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中国新闻史期末复习资料一、填空题(5个20分)1、孙樵,晚唐时期。
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人”。
他所着的《经纬集》中《读“开元杂报”》一文,是现存对唐代原始状态报纸作最早也是最详细记载的文献。
2、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刊物,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 这份以近代面目出现的宗教刊物,揭开了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第一页。
3、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1833年8 月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4、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报刊,1822年9月12日葡萄牙人在澳门创办的葡文周刊《蜜蜂华报》,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外文报刊。
5、中国人在国内自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昭文新报》。
6、《循环日报》早期自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的报纸7、于右任的竖三民:《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8、黄远生,他是我国报纸从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演变的开拓者,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报刊文体——通讯。
新闻记者须有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9、1918年12月,天津《大公报》派胡政之赴法国采访巴黎和会。
这是中国报纸第一次派记者采访重大国际事件,胡政之是采访这次重大国际会议的唯一的中国记者。
10、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
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红色中华》报。
12、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无线电日讯》创刊,现在《参考消息》的前身。
13、抗战时期国统区两个重要的新闻团体和机构:“青记”——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
“国新社”——国际新闻社14、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8年10月14日成立。
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和新闻教育机构。
会长:蔡元培导师:徐宝璜邵飘萍宗旨: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
15、中国共产党出版的第一份大型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
二、名词解释:(4个20分)1、进奏院状:进奏院状是指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是最早的官报雏形,其性质接近于后来的“邸报”,称为进奏院状或进奏官报。
主要内容:皇帝的起居生活、皇帝的诏旨、官吏任免事项、臣僚们的章奏以及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
特点:①它是不定期地由派驻首都的进奏院向地方传发的,其读者主要是地方的藩镇和诸道长官;②它在行文上还保留有某种官文书的痕迹;③它所提供的消息,绝大多数都属于朝廷的政事活动,有一些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有一些则是从他们获得的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
他们所着重传报的,往往是他们主官们相对关注的那一部分内容。
2、《京报》的特征清代民间报房所出的报纸通称为京报,定期出版,有统一格式,乾隆以后基本为印刷发行,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报纸内容与官报无差,因此得到了清统治者的允许,未加以限制。
京报内容基本为宫门抄、皇帝谕旨、臣僚奏章三部分京报的特点:①没有官报之名的官报;是邸报的翻版;②稿件全部来源于内阁和科抄,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和言论,没有标点和标题;③旨在营利,报费是主要进项;④京报的内容主要是宫门抄、皇帝谕旨、臣僚章奏;⑤京报的读者是清朝的早期和中期主要是朝野的官绅和士大夫知识分子,市井小民只是少数。
3、时务文体时务文体即报章文体,是指出现于报刊之上的一种比较通俗浅近的文体,这种文体的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
这种新的报章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得最好,故被人们成为“时务文体”;后来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运用得更加成熟,又被称为“新民文体”。
这种新文体出现后,风行一时,成为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一种过渡文体,为“五四”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4、《申报》《申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着名大报,是上海第二份中文商业报纸,由英商美查创办于1872年4月30日,以营利为首要目的,十分注重办报质量,在内容上,从办报人员到报纸样式都本土化经营,重视新闻报道和言论,刊载文艺作品,增办了中国第一份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中国第一份文艺期刊《瀛寰琐记》、中国最早的白话报纸《民报》。
由于在经营管理和内容等方面采取多种办法,创刊4个月,销数即增至3000份,挤垮《上海新报》。
《申报》的创办与飞速发展,标志着我国中文商业性报纸发展到了成熟阶段,《申报》成为我国商业性报纸的一个成功典范,《申报》的成功,使上海商业性报纸在19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大发展的局面,在《字林沪报》、《新闻报》创刊后,形成了“申、新、沪”三报鼎立的格局。
《申报》在1912年转让给史量才,在他的主持下,《申报》逐渐发展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着名大报之一。
1937年7月《申报》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2月,因日军检查新闻,自动停刊,抗战期间,曾在日伪控制下出版,抗战胜利后,该报被国民党接收,1949年上海解放时停刊。
《申报》前后历时78年,记录了从清末到民初近八十年间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5、《大公报》《大公报》是中国近代和现代着名日报,也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现在仍在香港继续出版。
该报1902年6月27日创办于天津,由英敛之(英华)主持,鼓吹变法维新,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封建专制,黑暗吏治和国外侵略,重视言论工作,以“敢言”名于时,深受读者爱重。
《大公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由英华主持,是主张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的报纸,以敢言、严肃、非牟利为标榜,揭露时弊,成为北方地区着名报纸。
第二阶段由王郅隆接办,成为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向的报纸。
第三阶段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
1926年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合作创办,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
第四阶段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
6、癸丑报灾是指国民党“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趁着军事上的胜利,对国民党报刊以及其他异己报刊进行的大规模镇压。
袁世凯政府借军事胜利之淫威,宣布国民党为乱党,凡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一律扣以“乱党报”的罪名对国民党系以及其他有碍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报刊进行查封、剿灭。
至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从民国元年的500多家锐减到了139家,报刊减少了三分之一,报人大批被捕杀害,中国新闻史上,把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新闻界的大扫荡称为癸丑报灾。
7、邵飘萍:在新闻方面的贡献邵飘萍是民国初年的着名记者,被称为“新闻界的全才”,他的主要新闻活动和对新闻事业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早年受改良派和革命派报刊大论战的影响,萌发出要做一个新闻记者的动机和新闻救国的思想,在学生时期被聘为《申报》的通讯员,参加了南社。
②1911年浙江宣布独立后,协助创办《汉民日报》,自任主笔兼任《浙江军政府公报》编辑,从此开始职业报人生涯。
③1914年日本留学期间,在东京创办东京通讯社。
⑥1916年春回国后,受聘于《申报》《时报》《时事新报》,主要撰写时评。
袁世凯死后,《申报》聘他为特派驻京记者。
⑦1916年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
1918年在北京创办《京报》,自任社长,以“铁肩棘手”为座右铭。
⑧同时他还兼任北大新闻研究会导师,他最擅长新闻采访,所着《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专着之一。
8、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8年10月4日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它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将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的开端。
该会以“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学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为宗旨,专门研究包括新闻的范围、选题、采访、编辑、通讯方法以及报社和通讯的组织等内容的机构。
蔡元培任会长,徐宝璜和邵飘萍为导师。
新闻学研究会出版了《新闻周刊》,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刊物,举办两期研究班,为新闻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9、徐宝璜是中国着名的新闻教育学家,新闻学者。
1912年赴美学习经济学和新闻学,1916年回国担任《晨报》编辑,任北大教授。
1918年,他和北大校长蔡元培等发起成立北大新闻学研究会,被推选为副会长、新闻学导师和会刊《新闻周刊》编辑主任,定期为会员讲授新闻学基础知识,是最先在国内开设新闻学课程的大学教授,他的新闻学研究会讲义《新闻学大意》于1919年出版,更名为《新闻学》,是我国第一本新闻学着作,徐宝璜为我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他在中国新闻史上拥有四个第一:第一个在大学讲授新闻学课程。
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出版第一部新闻学专着(新闻学)。
创办了第一份新闻学期刊《新闻周刊》。
【感觉以下会考填空题】10、《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近代化报刊。
1815年8月5日,由英国伦敦布道会的传教士威廉·米怜在马六甲创办。
该刊以传教为宗旨,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
绝大部分内容是阐释基督教教义,介绍圣经的文章,但也有一些宣传西方文化与近代科技知识的文字。
①主旨不在报业经营,而是一种政治性很强的宣传情报;②在内容上,以宗教内容为主,也有一些宣传西方文化与近代科技知识的文字,但大多也与传教有关,目的也都是为了宣传上帝的全德全能,后期有时事评论性文章,新闻报道方面的内容很少;③在形式上,为了适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采用中国书本式,雕版印刷,形状就像一本中国线装书;④在宣传策略上,处处附会儒学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附。
1821年12月,《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因米怜病重无力主持编务而停刊,共出了7卷70多期,累计547页11、《蜜蜂华报》《蜜蜂华报》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1822年9月12日,澳门立宪党的首领巴波沙创办了的葡文周报。
《蜜蜂华报》从创刊伊始,就站在居澳葡人的立场上为立宪革命的胜利而欢呼,以立宪派机关报和新政府公报自居。
其内容主要刊载政府通告和会议记录,也有不少关于葡中官员处理澳门事宜的消息及澳门政情。
1823年6月,葡萄牙执政党被推翻而被查封,从第54期开始,《蜜蜂华报》便由保守派掌管,一直到1823年12月27日终刊。
12、《循环日报》该报是我国第一批国人自办报纸中影响最大的报纸。
1874年2月4日在香港创刊,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王韬是该报的创办人和第一主笔。
①《循环日报》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办报宗旨,是我国近代最早宣传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的报纸之一。
该报取名“循环”,是因为其创办人王韬是循环论的信奉者。
王韬先后在该报上发表了数以百计的政论文章,评论时事政治,鼓吹变法自强。
②在业务上,《循环日报》对我国近代报业发展的最大贡献,就是首创了一种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报纸是以“立言”为目的,利用报纸纵论中外形势,指陈时弊褒贬得失,提出建议,使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