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f1fa54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c.png)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从事中学教育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以下是对这一领域重要考点的全面汇总。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教育的本质与功能理解教育的本质,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明确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如促进个体的个性化与社会化,推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2、教育与社会发展掌握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社会因素的相互关系。
例如,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结构的变化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等。
3、教育与人的发展认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理解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如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并能分析它们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4、教育目的明确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如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教育制度掌握教育制度的概念和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熟悉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包括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戌学制等。
二、中学课程1、课程概述理解课程的概念和类型,如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
了解课程理论流派,如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和社会中心课程论。
2、课程目标与内容明确课程目标的制定依据和取向。
掌握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如直线式、螺旋式和纵向组织、横向组织等。
3、课程实施与评价了解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和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熟悉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如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和CIPP 评价模式。
三、中学教学1、教学概述理解教学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教学的任务,如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德等。
2、教学过程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和基本规律,如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等。
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c65ea8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7.png)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是评估考生是否具备从事中学教育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重要考试。
这一考试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教育基础知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德育、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等。
以下将对这些重点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基础知识是理解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基础。
这部分重点包括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等。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
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不同的社会和历史时期,教育目的有所不同。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方面,要理解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人口等因素的相互影响。
例如,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和教育内容、手段的更新;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等。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也是一个重要考点,需要掌握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如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并理解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二、中学课程中学课程涉及课程的类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
课程类型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等,要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优缺点。
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关键,需要明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有直线式和螺旋式,在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时,要遵循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等原则。
课程评价的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 评价模式和 CSE 评价模式等,要理解它们的内涵和适用范围。
三、中学教学中学教学是考试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教学的意义和任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等。
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其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审美情趣等。
教师资格证2024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要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2024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a07ad2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8.png)
一、教育学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教育的定义、教育学的对象、方法和功能。
2.教育的目标:个人发展的目标、社会发展的目标。
3.教育思想:儒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墨家教育思想、法家教育思想、名教教育思想、佛教教育思想。
4.教育原则: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德育为先等。
5.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发展的阶段、社会教育的概念与内容。
二、心理学1.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目的。
2.心理发展与教育: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3.认知心理学:认知发展理论、感知与知觉、认知结构与认知能力。
4.人格心理学:人格理论、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人格的结构和特征。
5.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三、教育法规1.国家教育制度与管理:国家教育方针、国家教育计划、教育制度与管理。
2.中小学教育法规:中小学教育法、中小学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学校章程、学生手册等。
3.学科教育法规:课程标准、教材规划、教学计划、教学活动组织等。
四、教学原则与方法1.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
2.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研究法等。
3.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目的和作用、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形式、教学评价的准则和标准。
五、教育问题研究1.智力差异与教育:智力定义与测量、智力差异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2.有效教学的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3.学习困难与教育:学习困难的定义、学习困难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学习方法的指导。
4.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成因及处理方法、校园心理教育的实施等。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0524af5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0.png)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中学教育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掌握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的高频考点至关重要。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些重要的考点。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品德、身体和心理健康等方面。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同时又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经济增长;传播文化,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3、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例如,在青春期,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教育应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4、教育制度了解我国的教育制度,包括学制的类型、发展历程以及现行的教育制度,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二、中学课程1、课程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不同类型的课程各有特点和适用范围。
例如,学科课程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而活动课程则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体验。
2、课程设计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组织形式的设计等方面都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备相应的能力。
3、课程改革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中学教学1、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等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直观性原则可以通过实物、模型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2、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各有优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选择。
3、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是中学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难以满足学生的个别差异。
因此,在教学中还会采用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等形式作为补充。
4、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不仅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还包括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如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2b3a3cf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44.png)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一、知识概述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①基本定义:简单来说,这就是一本教学中必须知道的“宝典”,涵盖了成为一名中学老师所需掌握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心理等关键知识。
②重要程度:这张“入门证”在手,你才能在中学校园里站稳脚跟,它可不仅仅是一张纸,更是你教书育人的身份证明。
③前置知识:你得先对教育有点基本了解吧,比如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再就是对中学生的一些心理特征有点数。
④应用价值:掌握了这些,你就能更好地设计课程,跟学生沟通,帮他们解决学习难题,说白了,就是能让你的教学工作更顺手,学生也能学得更起劲。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想象一下,这是一棵知识树,根是教育理念,树干是教学方法,树枝是教育心理学等等,每个部分都紧密相连。
②关联知识:比如,你懂得了教学设计的原则,就能更好地运用教育评价来检验教学效果,它们就像是好搭档。
③重难点分析:讲真,理解复杂的教育理论有时挺难的,比如建构主义、认知主义这些,但只要你深挖它们的内涵,就不难掌握。
④考点分析:考试中常考的是那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所以你得确保自己对这些概念烂熟于心。
三、详细讲解(这里以“教育心理学”为例)①理论概念类: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你得明白学生是怎么学习的,怎么记住东西的,这样教学才更有针对性。
②特征分析:它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记忆、情感等方面,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学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③分类说明:像是个性差异、认知风格这些,都是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影响着你怎么教,教什么。
④应用范围:在教学设计上,你可以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则,设计更科学、更符合学生特点的课程内容。
四、典型例题例题一《学习动机分析》题目内容:小张同学最近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成绩下滑,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解题思路:先从小张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入手,考虑他的学习目标、同伴影响等因素,然后给出具体的激励措施建议。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92eaa4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0.png)
第一章教化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教化是一种培育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节,是传承社会文化节, 传递生产阅历收报告和社会生活阅历的基本途径。
教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教化主要批学校教化工作者,是教化者依据肯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 有支配, 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化工作者的工作,对受教化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化的本质属性:教化是培育人的活动,这是教化区分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化的质的规定性。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化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须要。
2、教化是有意识, 有目的, 自觉地传递社会阅历的活动。
3、教化是以人的培育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化这种培育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化者, 受教化者及教化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冲突活动。
教化的社会属性:1、教化具有永恒性。
教化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化。
2、教化具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化的性质, 目的, 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化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化受肯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化作为一种培育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化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化具有继承性;第二,教化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第三,教化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世纪以后的教化的新特点:第一,教化终身化;第二,教化的全民化;第三,教化的民主化;第四,教化的多元化;第五,教化技术的现代化。
夸美纽斯的教化思想:第一,关于教学原则:他提出教化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第二,关于教学制度:他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 方法;第三,关于教学思想:他提出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经一般人的“泛智教化”第四,关于教学内容:他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第五,关于教学原则:他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 系统性, 量力性, 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ef331b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d.png)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一、知识概述《教育知识与能力》①基本定义:这门课程是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科目,涵盖教育相关的各种知识,像教育理论、学生发展、教学等多个方面,就是让准教师们知道怎么教育学生,了解教育的来龙去脉。
②重要程度:在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里那可是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这科过不了,就拿不到资格证。
它能让老师掌握教育的底层逻辑,以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里做到心中有数。
③前置知识:需要有点教育学常识,比如知道教育是什么,对各个学习阶段大概也得有点认识。
按我的经验,如果平时就关注教育方面的新闻或者自己有点当小老师的经验就更好办了。
④应用价值:实际教学当中就有用处啊。
比如说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知道怎么处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里出现的问题,就像一个导航仪,把老师的教学活动指引得妥妥当当。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整个知识体系像一个拼图,教育基础知识是底盘,学生指导、班级管理是重要板块,教学知识像是镶嵌在中间的明珠,把它们串起来形成完整的图画。
②关联知识:和心理学知识联系密切,毕竟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更好地教育嘛。
还和教育法律法规有联系,要合法地进行教学啊。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难点在于很多理论理解起来有些抽象,像教育心理学里的各种学习理论。
这些理论概念多,关系复杂。
- 关键点:重点是能够把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案例中,理解透如何教好学生才是最主要的。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这科成绩在整个教师资格证考试里占很大比例,可谓是决定命运的一科。
- 考查方式:有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等。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教育目的》①概念辨析:教育目的就是我们教育到底想达到什么结果,是想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的人,还是有道德的人还是其他的,这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打个比方,就像我们建房子之前就想好要建一个什么样的房子。
②特征分析:- 主观性:不同的人、社会发展阶段、民族啥的都会对教育目的有不同看法。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3c57a99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8.png)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 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等功能。
3.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4. 教育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等。
5. 教育的发展阶段: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
二、中学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任务1. 中学教育的地位: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
2. 中学教育的特征:综合性、实践性、选择性、创新性等。
3. 中学教育的任务: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促进身心健康等。
4. 中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基础课程、拓展课程、选修课程等。
5. 中学教育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实践法等。
三、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1. 生理发展:青春期生理变化、身体发育等。
2. 心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个性发展等。
3. 社会性发展:人际关系、社会适应、价值观等。
4.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阶段性和连续性、个体差异、不平衡性等。
5.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等。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和教学策略1. 学习动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成就动机等。
2.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等。
3. 学习迁移: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等。
4. 学习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
5. 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五、中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设计1. 课程设置的原则:科学性、系统性、选择性、实践性等。
2. 课程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
3.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4. 教学设计的方法:系统分析法、目标分析法、任务分析法等。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完整版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8fdd0dead51f01dc281f1a6.png)
1.1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含义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所谓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外在的灌输和自发的感化的总和。
所谓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狭义的教育强调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计划性和专业性,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有专业的师资和专门的场地,并且有一套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规范。
教育学研究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即狭义的教育。
教育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的。
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或教材)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
具体来说,有四种形式。
第一种是学校教育。
它是在固定的场所有目的、按计划进行的,或面向班级整体施教,或进行小组个别施教。
第二种是通过各种知识媒介(如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函授教材等),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和受到教育的活动。
第三种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培养人的活动。
它既不在学校中进行,又不系统讲授,也不提供学习内容,而是在工作与生活现场通过示范、模仿、交往、接触、传递信息和经验等方式进行思想上和文化上的影响。
第四种是自我教育。
这是指受教育者为了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发展智力和才能,形成一定的个性品质而进行的自觉的、有目的的自我控制的活动。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
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
1.教育者教育者是指影响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身心等方面发展变化的人,它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引导年轻一代,尤其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领路人。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e0a169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b.png)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重点笔记知识点
1. 教育教学理论
- 教学目标的概念与特点
- 教学目标的分层及其作用
- 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评价原则
2. 教育教学原则
- 个别差异原则及其在教学中的体现
- 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原则
- 知识结构的渐进性原则
- 实践性教学原则
3. 教学设计与教具使用
- 微教学设计的要素
- 教学设计中的课堂组织形式
- 教学设计中的评价方法
- 教学设计与教具的搭配和使用
4. 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 学生心理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心理的矫正与引导
5. 课程标准与教材使用
- 中学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 教材分析与教材评价
- 教材使用中的教学策略
6.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 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与应用
- 合作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 讨论教学的基本要求与技巧
- 实验教学的设计与管理
7. 教学评价与教学改革
- 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 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手段
- 教学评价与教学改革的关系
以上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的重点笔记知识点,希望能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33e7f9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4.png)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理论1.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人的基本能力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等。
2.教育目标的特点和分类:教育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科学性和连续性等特点。
按照发展层次的不同,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个体发展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和人生发展目标等。
3.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的规律和方式,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4.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学习、发展和行为等心理过程,包括智力发展、情绪与行为管理和学习动机等。
5.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全面、准确评价的过程,包括评价目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应用等。
二、教育方法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活动的过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
2.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和激发学生参与等。
3.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的过程,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
4.教育沟通:教育沟通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的过程,包括有效倾听、积极表达和善于引导等技巧。
5.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对课堂秩序和学生行为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包括教师的行为规范、学生自律和课堂纪律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育管理1.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是指学校内部各种规章制度和组织管理结构,包括学校章程、学校管理委员会和教师队伍建设等。
2.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资源配置是指对学校各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分配的过程,包括教师资源、资金资源和教育设施等方面的内容。
3.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关于教育活动的法律和法规,包括教育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文件等。
4.学校与家庭合作:学校与家庭合作是指学校与家长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的过程,包括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家校合作和家访等。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abd2f0b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93.png)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中学教育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教师来说,掌握扎实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至关重要。
以下为您梳理了一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必背考点。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教育的本质与功能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具有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个体发展功能包括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社会发展功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的功能。
2、教育与社会发展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促进民主,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在于学校教育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专业性等特点。
4、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我国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二、中学课程1、课程概述课程的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隐性课程等。
课程理论流派:学科中心课程论、学生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
2、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的分类: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直线式与螺旋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aff5ba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24.png)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中学教资考试中的《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设计、教育评价以及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下面是一个对《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与准备考试。
一、教育学原理1.教育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与规律,教育目标的设置与实施3.教育的性质、本质和功能,教育与其他社会学科的关系4.教育家的品质与素养,教育传统与创新二、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儿童与青少年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儿童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学的基本概念3.教育与心理的关系,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4.学习与记忆的基本过程,学习动机与学习方法的培养5.个体差异的原因和对策,教学环境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三、课程与教学设计1.课程理论与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2.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课程的可行性分析3.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步骤4.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关系,师生关系对教学实施的影响5.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四、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概念、目的和任务2.教育评价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教育评价与学生成长的关系3.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的选择,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的比较4.教育评价与学科评价的关系,教育评价的要求五、教育法律法规1.近年来有关教育的重要法律法规2.《教育法》的基本精神、主要内容和实施要求3.教育与人权的关系,教育与劳动的关系,教育与权力的关系4.基本教育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教师的法律地位与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六、教育事业管理1.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教育管理的主要任务2.教育行政组织与决策体制,学校行政组织与管理模式3.教育管理目标的确定与实施,教育管理效能的评价与提高4.教育管理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教育管理中的政策环境与社会环境以上是《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的一个总结,希望对考生复习与备考有所帮助。
初中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初中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18b7db1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c.png)
初中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1. 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可太重要啦!就像建筑师对于大楼一样,教育塑造着学生的未来呀!想想看,如果没有教育,孩子们怎么能茁壮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呢?
2. 教学方法那可是多种多样的哟!就好比不同口味的糖果,总有一种适合学生。
比如启发式教学,不就像给学生一把钥匙,让他们自己去开启知识的大门嘛!
3. 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这是必须要了解的呀!这不就跟种子发芽一样,需要合适的环境和条件。
你看,在不同阶段给予他们相应的引导,才能让他们健康长大呀,是不是?
4. 课程的设计也不能马虎呀!这就好像设计一份美味的食谱,得考虑营养均衡。
精心设计的课程才能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下去哟!
5. 学习动机多关键呀!这就像是汽车的发动机,没有它怎么跑得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让他们动力十足地向前冲呢!
6. 德育工作绝对不能忽视啊!这就如同给树苗修枝剪叶,让它能笔直地成长。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是多么重要呀!
7. 班级管理可不容易呢!就像是管理一个小团队,得有方法有策略。
只有管理好班级,学生们才能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呀!
8. 教师的专业素养那是必备的呀!这就像战士要有精良的装备。
只有自身素养过硬,才能教好学生嘛!
9. 教育评价的作用也很大呀!就像一把尺子,衡量着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合理的评价能让学生更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呢!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考点都是初中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中超级重要的呀,大家一定要好好掌握呀!。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词条汇总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词条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3fa4fe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08.png)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词条汇总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的重要内容,涵盖了众多关键的词条,掌握这些词条对于备考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为您汇总的一些必背词条: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性、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
3、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4、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教育由神创造。
(2)生物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孟禄。
(4)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孔子的教育思想(1)教育作用:庶、富、教。
(2)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3)教育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4)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
2、《学记》(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2)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
3、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4、柏拉图的《理想国》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5、亚里士多德(1)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2)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6、夸美纽斯(1)《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2)“泛智”教育思想。
7、卢梭《爱弥儿》,提倡自然主义教育。
8、康德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
9、裴斯泰洛齐(1)教育心理学化。
(2)要素教育论。
10、洛克(1)《教育漫话》。
(2)白板说。
(3)绅士教育。
11、赫尔巴特(1)《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2)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bb11d7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7e.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教育的本质》①基本定义:教育嘛,简单说就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就像种树,浇水施肥除虫,都是为了让树茁壮成长,教育也是这样,是为了让人变得更好,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人的素养什么的。
②重要程度:在教育这个学科里,这可是非常核心的概念。
就像房子的地基一样,理解了教育的本质才能去理解教育的目的、功能这些更高层次或者更细化的东西。
③前置知识:在理解教育的本质之前,得先对人有个大概的了解吧。
比如说人有学习的潜力,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知识和技能来生存和发展等常识性的内容。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教育的本质可以指导教育者如何去做好教育工作。
比如说老师们知道了教育是为了培养人,就不能只是单纯地灌输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思维等各个方面的培养。
像有些学校只看重分数那就是偏离了教育的本质。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教育的本质这个知识点处于整个教育知识体系的基础位置,就像树根对于树的意义一样。
②关联知识:和教育目的、教育功能、教学方法这些知识点都有联系。
教育目的就是基于教育的本质来设定的,不同的教育本质理解下的教育目的会不一样;教育功能则是教育本质的延伸,正是因为教育有培养人的本质,所以才有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功能;教学方法也是围绕着如何实现教育本质而展开的,到底是用讲授法还是讨论法,要看是不是符合教育本质里对人的培养要求。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这个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为它比较抽象。
很多人可能把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上课或者教书本知识。
- 关键点:关键点就是要抓住人的全面发展这个要点,教育是面向人的多方面能力和素养的提升,而不是片面的某种培养。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非常重要,是很多主观题、论述题的出题点。
像让你论述教育的本质属性,或者结合教育本质谈谈对现在教育现象的看法之类的。
- 考查方式:一般会以案例分析、论述题为主,有时候也会出现在选择题里。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教育的本质强调对人的培养,它主要包含着三个方面,就是传递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和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a5242b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2.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理论、教育法规、课程标准、教学原理等教育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下面将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考生备考复习。
一、教育理论1.教育的定义、特点和功能: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化过程,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主要功能包括教育人、培养人、启发人、约束人、评价人等。
2.教育的基本原则:个别性、社会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等。
3.教育的基本任务:知识传授、品德培养、能力培养。
4.教育思想流派: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义、教育民主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启蒙主义等。
5.教育的发展规律:教育规律、人的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等。
二、教育法规1.《教育法》:确立了教育的地位和性质,规定了教育的基本任务、原则、制度等。
2.《教师法》: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教师的合法权益。
3.《中小学教师法》:明确了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要求、职责和权利等。
4.《学校安全法》:规定了学校安全工作的职责和要求,保障了学生的安全。
5.《义务教育法》: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实施要求和义务教育的基本制度。
三、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的概念和作用:课程标准是制定、实施、评价课程的基本依据,包括课程目标、内容、课程标准。
2.课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3.课程重心的转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以培养能力为主转变,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4.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
四、教学原理1.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目标明确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活泼性和生动性。
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等。
3.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等。
五、其他知识点1.学生心理特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包括孩子的学习兴趣、动机、心理特征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c027b5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5.png)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学的定义和对象2.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基本条件3.教育的学科属性和学科关系4.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5.教育学的基本方法和研究途径二、教育思想1.孔子教育思想2.孟子教育思想3.荀子教育思想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5.列宁教育思想6.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三、教育目标与方针1.社会主义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3.新课程的理念和特点4.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与社会实践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四、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教育评价的内在要求与外在条件4.学生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教师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五、教育方法1.教育方法的定义和作用2.讲授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3.讨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4.实验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5.演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6.研究性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7.问题解决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8.合作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六、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2.学习的基本过程和学习理论3.思维与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4.认知与记忆的心理机制5.智力与智力发展的心理机制6.动机与兴趣的心理机制7.人格与性格的心理机制七、教育管理与领导1.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教育管理的层次和功能3.学校管理的基本任务和职能4.学校领导的基本要求和类型5.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策略和方法6.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八、中学教育的特点和问题1.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地位2.中学教育的特点和主要问题3.中学课程的目标和主要内容4.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5.中学学科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上是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育必背的知识点。
对于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考试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70e921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f.png)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一、考试大纲分析2024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将继续考察考生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实践技能以及综合素质。
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学习心理基础、课程与教学理论、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现代教育技术等。
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写作题等。
二、必考知识点总结1、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的定义、本质和功能(2)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3)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关系(4)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5)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2、学习心理基础(1)认知过程和认知理论(2)情感、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3)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4)品德的形成与培养(5)创造力与创新能力3、课程与教学理论(1)课程与课程理论(2)课程目标与课程设计(3)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4)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5)教学原则与教学组织形式4、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1)教育法律法规及其应用(2)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建设(3)教师权利与义务(4)学生权益保护(5)教师职业礼仪与形象塑造5、现代教育技术(1)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与理论(2)多媒体教学设备与软件应用(3)网络资源与在线教育(4)数字媒体设计与开发(5)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与应用三、考试要点解析1、对教育基础知识进行深入考察,要求考生对教育的各个方面有全面的了解。
2、注重考察学习心理基础,要求考生掌握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以及学习动机和策略等。
3、课程与教学理论是考试的重点,考生需要掌握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以及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等。
4、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的考察将更加细致,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育法律法规及其应用,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和遵守。
5、现代教育技术部分的考试将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要求考生掌握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软件的应用,以及网络资源和数字媒体的设计与开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1教育概述1.1.1教育的含义及构成要素一、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社会属性永恒性、(有人就有教育,与人类共始终)历史性、①相对独立性②教育具有继承性③受到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④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一)原始社会的教育不分化平等性原始性(二)古代社会的教育1、古代中国的教育夏朝——已有学校的设置(序、校、学)西周——学在官府、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出)隋唐——科举制度宋元明清——程朱理学、(朱熹的《四书集注》),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3、近现代社会的教育近代:1、公立教育的崛起,2、教育世俗化,3、义务教育的普及(德国)4、教育法制化现代: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实现民主化,3、教育多元化,4、教育终身化,5、教育全民化,6、教育技术现代化、1.2教育学的概述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一、萌芽阶段中国的教育思想1、孔子:《论语》仁、礼、因材施教2、孟子:性善论,明人伦3、荀子:性恶论4、墨翟:尚力(注重劳动人民的地位)尚贤(统治者应当是有贤能的人)实用技术5、《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体现原则:预防性、长善救施、及时实施、启发诱导、循序渐进、藏息相辅(劳逸结合)、学习观摩。
二、萌芽阶段西方的教育1、昆体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2、古希腊三贤①苏格拉底:雄辩,问答法,产婆术(通过问答方式给学生以启发)。
②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
③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儿童的自然发展。
教育学的创立阶段一、教育学科的建立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近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
提出“泛智”教育,班级授课制。
2、卢梭:《爱弥儿》;“性善论”3、康德:《康德论教育》;将教育学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
4、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教育心理学化。
5、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
6、斯宾塞:《教育论》为未来“完美生活”做准备。
二、规范教育学的建立1、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旧三中心论:“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
2、杜威:使用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民主主义与教育》,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教育学的发展阶段一、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①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第一本书。
②、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深刻分析教师作用③、凯洛夫:《教育学》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④、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⑤、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二、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1、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教学论”、“发现教学法”2、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发展教学论”五条发展性教学原则。
3、瓦根舍因:《范例教学理论》、倡导“范例教学”4、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5、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6、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发展学生潜力。
1.3教育目的1.3.1教育目的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
狭义: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广义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的培养目标3、课程目标4、教学目标1.3.2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一、个人本位论:观点:个人发展的需要;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代表人物: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马斯洛、孟子二、社会本位论观点:个人依赖社会,满足社会需要代表人物:凯兴斯泰纳、孔德、涂尔干、荀子三:教育无目的论观点: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代表人物:杜威四、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观点: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辩证统一人物:马克思主义1.3.3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一、社会依据1、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2、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二、人的依据1、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水平2、人的发展需要1.3.4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人的全面发展五育之间的关系:1、五育各有其独立性2、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3、五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1.4教育的基本规律1.4.1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教育要循序渐进2、阶段性——进行针对性教育3、不平衡性——抓住发展关键期4、差异性——教育要因材施教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2、环境3、学校教育4、个体主观能动性1.4.2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1、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制约教育的性;、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的取舍2、教育的政治功能:促进政治社会化、培养政治人才;促进政治民主化;制造社会舆论或参与政治活动二、政治与生产力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三、教育与文化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影响和制约教育观念、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内容、教育管理体制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文化功能)传递和保存文化、筛选和整理文化、传播和交流文化、更新和创造文化1.5教育制度1.5.1学校教育制度一、学制的类型1、双轨学制:一轨是学术教育,为特权阶层子女所占有,结构为:大学、中学另一轨为职业教育,为劳动人民子弟所开设,结构为小学及其以后的职业教育。
代表:英国,法国、前西德等欧洲国家2、单轨制学制原双轨制中学性一轨没有得到发展,群众性小学、中学迅速发展,该学制自下而上的结构为小学——中学——大学代表:美国3、分支型学制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之间的学制结构代表:苏联二、学制确立的依据1、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3、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4、人口发展状况5、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6、国内外历史经验的集成和发展第二章中学课程2.1课程概述2.1.1课程的含义1、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时期。
2、课程最早出现在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
3.博比特出版《课程》,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2.1.2课程的类型2.2课程编制2.2.1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的含义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
二、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1、对学生的研究2、对社会的研究3、对学科的研究2.2.2课程内容一、课程计划1、含义课程计划是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主要依据。
2、基本内容(1)课程设置(中心和首要问题);(2)学科开设的顺序;(3)课时分配;(4)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二、课程标准1、含义课程标准是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指导性文件。
2、意义(1)教材编制的基本依据;(2)教师进行备课的有效工具;(3)衡量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4)保证教学计划的性质和质量。
三、教材1、含义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2、编排方式直线式排列、螺旋式排列、过渡式排列3、教材编写的原则(1)强调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和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3)考虑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现状(4)体现各学科知识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5)兼顾同一年级各学科和同一学科不同年级的衔接2.2.3课程实施一、含义课程实施即将已经编好的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二、有效实施课程的条件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
2、学区的特点。
3、学校的特点。
4、校外环境2.2.4课程开发一、课程开发的含义课程开发指通过精心计划的活动,开发出一项课程并将其提供给教育机构中的人们,以此作为进行教育方案的过程,它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等阶段。
四、课程开发影响的因素1、儿童的需要(1)儿童的成熟与心里特征直接制约课程开发。
(2)儿童的兴趣与需要是制约课程开发的另一要素。
2、社会的需求社会对课程的制约是从社会需要和社会条件,两方面发挥作用。
3、学科特征学科特征是影响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
2.2.5课程评价一、课程评价的意义课程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课程的编制、实施及其结果进行评定。
它既包括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也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
二、课程评价模式第三章中学教学3.1教学概述一、教学的概念1、教学的定义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教学是教与学两方面的辩证统一。
2、教学的特点(1)、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辩证统一;(2)、教学是好事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统一;(3)、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二、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能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3.2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含义1、教学过程的概念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认识活动,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和健康的个性,从而促进学生身心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
2、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1)、教师(主导作用);(2)、学生(基本因素之一);(3)、教学内容;(4)、教学方法二、教学过程的本质1、特殊的认识过程(间接性、引导性、间接性);2、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3、认识和实践统一的过程;4、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5、师生之间的交往实践活动过程;6、多重本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