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课件:第五章 误差基本知识
第5章误差 测量学CAI课件
m= [vv] n-1
三、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m L= m/n = [vv]/n(n-1)
一、权 1、权的定义 2、权的表达式 Pi=/mi2 二、加权平均值及精度评定 1、加权平均值 L^ =(p1l1+p2l2+……+pnln)/(p1+p2+……pn)=[pl]/p 2、单位权中误差 =±[pvv]/(n-1)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次数大致相等;
4、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多时,其算术平均值趋
近于零n,
i
[]
即Lim—i=1— = n n
Lim
n
—n—
=0
2
Y=f()= —1— e 22
2
——为观测值的标准差,可由f()的二阶导数等于
零求得:2=
Lim
n
[—n2]—
为方差。
衡量 精度的标准
1、中误差 m=±—[n—]
2、相对误差 K=
m D
3、允许误差 允=3m或2m
一、线性函数 Z=k1x1 k2x2 knxn m2z=k21m21+k22m22+……+k2nm2n 二、非线性函数
Z= ƒ(x1,x2,……,xn)
m2z=( _ƒx_1_) 2m21+……( ƒx)n 2m2n
一、求最或是值
L^ = —[Ln]
三:测量误差分类
系统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的观测,
如果误差在大小、符号上表现出系统
按
性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如:尺长误
性
差、 i角误差。
质 可 分
偶然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的观测, 如果误差在大小、符号上表现出偶然
测量学第5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之差称为真误差,用Δ 表示。设三角形内角和的观测值为li,真值为X,则
三角形的真误差可由下式求得
用式(5.1)算得358个三角形内角和的真误差,现将358个真误差按3″为一 区间,并按绝对值大小进行排列,按误差的正负号分别统计出在各区间的误
差个数k,并将k除以总个数n(本例n=358)误差来看,其误差的出现在数
值大小和符号上没有规律性,但观察大量的偶然误差就会发现其存在着一定 的统计规律性,并且误差的个数越多这种规律性就越明显。下面以一个测量
实例来分析偶然误差的特性。
某测区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观测了358个三角形的内角,由于观测值存在误 差,故三角形内角之和不等于理论值180°(也称真值)。观测值与理论值
值(有界性);
②绝对值较小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大,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小(单峰性); ③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大致相等(对称性);
④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加时,偶然误差算术平均值的极限为零(补偿性)。即
式中,“[]”为总和号,即
为了更直观地表达偶然误差的分布情况,还可以用图示形式描述误差分布, 图5.1就是按表5.1的数据绘制的。其中以横坐标表示误差正负与大小,纵坐
1)仪器及工具由于测量仪器制造和仪器校正不完善,都会使测量结果产生测
量误差。 2)观测者由于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和感觉器官鉴别能力的限制,使得在安置仪
器、瞄准目标及读数等方面都会产生误差。
3)外界条件观测过程所处的外界条件,如温度、湿度、风力、阳光照射等因 素会给观测结果造成影响,而且这些因素随时发生变化,必然会给观测值带
测量学课件第五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共49页
i Xli
n
i2
2 i1
n
标准差常用m表示,在 测绘界称为中误差。
按观测值的真误差计算中误差
次序
第一组观测
第二组观测
观测值 l
Δ
Δ2 观测值 l
Δ
Δ2
1 180° 00ˊ 03" -3
9
180° 00ˊ 00"
0
0
2 180° 00ˊ 02" -2
4
159° 59ˊ 59" +1
测量学
例如:
对358个三角形在相同的 观测条件下观测了全部内 角,三角形内角和的误差
i为
i= i +i+ i-180
其结果如表5-1,图5-1,
分析三角形内角和的误 差I的规律。
07.04.2020
测量学
误差区间 dΔ " 0~3 3~6 6~9 9~12
12~15 15~18 18~21 21~24 24以上
n
算术平均数:
li
l i1 x
n
满足最小二乘原则的最优解
证明(x是最或然值)
n X l n 2 X l2 1 X l1
将上列等式相加,并除以n,得到
[] n
X
[l] n
更据偶然误差第( 4)特性
nlim
[ n
]
0
lim n
[l] n
X
[l] x n
观测值的改正值
16 179° 59ˊ 52" +8
64
8 179° 59ˊ 57" +3
9
180° 00ˊ 00"
第五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PPT课件
2020年1第五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第一节 测量误差概述 第二节 偶然误差的特性 第三节 衡量精度的指标 第四节 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 第五节 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及其
中误差 第六节 由真误差计算中误差
第五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第一节 测量误差概述
一、测量误差的定义 引子:
iliX (i1 ,2 , ,n) 例:
三角形三内角观测值之和的真误差: [l]X[l]180
双次观测值的真误差: di li' li''
第五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第二节 偶然误差的特性
第五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一、测量误差的定义
横轴
竖轴
视准轴
水准管轴
圆水准轴
第五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第一节 测量误差概述
二、测量误差的产生 1)外界环境
➢空气温度、气压、湿度、风力、日光照射、大气 折光、烟雾、辐射、磁场、地质条件
2)仪器条件
➢设计过程中仪器能达到的特定精度 ➢加工工艺中仪器结构的不完善 ➢使用过程中的磨损老化
三、测量误差的分类
1、系统误差
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若误差 的数值和正负号按一定规律变化或保持不变(或者误 差数值虽有变化而正负号不变),具有这种性质的误 差称为系统误差。
性质:
在测量成果中具有累积性,对测量成果质量的影响较 为显著。
减弱措施:
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可以通过加入改正数或采 取一定的观测措施来消除或尽量减少其对测量成果的 影响。
第五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第一节 测量误差概述
二、测量误差的分类与处理原则
2、偶然误差
处理原则:
不可避免,有多余观测,观测值间会产生往返差、 不符值、闭合差等矛盾,根据差值的大小,评定测 量的精度;
《测量学》第05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5.1 测量误差概述 5.2 衡量精度的标准 5.3 误差传播定律 5.4 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5.5 加权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5.1 测量误差概述
测量实践中可以发现, 测量实践中可以发现,测量结果 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 比如: 存在误差, 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比如: 1.对同一量的多次观测值不相同; 对同一量的多次观测值不相同; 对同一量的多次观测值不相同 2.观测值与理论值存在差异。 观测值与理论值存在差异。 观测值与理论值存在差异
5.3 误差传播定律
阐述观测值中误差与观测值函数的中误 差之间关系的定律,称为误差传播定律 误差传播定律。 差之间关系的定律,称为误差传播定律。 一、观测值的函数 1.和差函数 2.倍函数 3.线性函数 4.-般函数
Z = x1 + x 2 + L + x n
Z = mx
Z = k1 x1 + k 2 x 2 + L + k n x n
mZ = ± (
∂f 2 2 ∂f ∂f 2 2 ) m1 + ( ) 2 m2 + ⋅ ⋅ ⋅ ⋅ ⋅ ⋅ +( ) 2 mn ∂x1 ∂x2 ∂xn
5.4 算术平均值及观测值的中误差
一、求最或是值
设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未知量观测了n次 设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未知量观测了 次 , 观测值为l 中误差为m 观测值为 1、l2……ln,中误差为 1、m2、…mn,则 其算术平均值(最或然值、似真值) 其算术平均值(最或然值、似真值)L 为:
二、研究测量误差的目的和意义
分析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性质。 分析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性质。 确定未知量的最可靠值及其精度。 确定未知量的最可靠值及其精度。 正确评价观测成果的精度。 正确评价观测成果的精度。
测量学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5-1概述一、 测量误差的来源、测晴工作是杏一定条件卜•进行的,外界环境、观测苦 的技术水平和仪器本身构造的不完善等原W,都可能导致 测量误羌的产生。
通常把测羞仪器.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和 外界环境三个方血综合起來,称为观测条件。
观测条件不 理想和不断变化,是产生测惟決差的根本原因。
通常把观 测条件和同的各次观测.称为等梢度观测:观测条件不同 的各次观测,称为不等^^度观测。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3貝体來说,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二、系统误差i 在用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次观测,如呆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一般兵有累积性。
系统误差产生的主原W之一・是山于仪器设备制造不完善。
例如,用-把名义反度为50U1的钢尺去量距,经检定钢尺的实际怏度为50. 005 111,则每量尺,就带仃^0.0051“的谋差匕十^^表示在所量距离值中应加上),丈a 的尺段越多,所产生的误茎越人。
所以这种误差与所丈最的距离成正比。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再如,在水准测量时,当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半行而产生夹角时,对水准尺的读数所产生的误差为”(P科=206265",是一弧度对应的秒值),它与水准仪至水准尺Z间的距离1成正比.所以这种误差按某种规律变化。
系统误差ft冇明显的规律性和累积性,对测量结果的彩响扳人。
但足山于系统误差的人小和符号仃…定的规律, 所以可以采取描施加以消除或减少比影响。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11三、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对某最进行了n次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不一定,则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I 差,又称为随机误差。
例如,用经纬仪测角时的照准误差, 钢尺就趴时的读数谋差等,都属于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就加个别值而言,在观测前我们确实小能预知篡出现的人小和符号。
但若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对臬駅进行多次观测,误差列却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称为统计规律。
【测绘课件】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PPT精品文档
•
•
• • • •
• 如何处理含有偶然误差的数据?
– 例如: – 对同一量观测了n次
• 对标靶射n次 • 观测值为 :l1,l2,l3,….ln • 如何评价数据的精度? • 如何取值? • 以上就是研究误差的两个目的
第二节 算术平均值
一、算术平均值
在实际工作中,采用对某量有限次数的观测值来求得算 n 术平均值,即: L
• 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误差出
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都不相同,从表面看 没有任何规律性,但大量的误差有“统计 规律” 例如: 对358个三角形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观测了全 部内角,三角形内角和的误差i=三角形内角 (测量值-180) 其结果如表5-1,图5-1, 分析 三角形内角和的误差i 的规律。
n 1
n
)
[ n
]
15
计算标准差例子
次序 观测值 l 改正数 v -5 +2 -1 +3 +1 0 vv 25 4 1 9 1 40
1 123.457 2 123.450 3 123.453 4 123.449 5 123.451 S 123.452 l l0 123 .452
40 6 .32 m 3 .16 毫米 51 2
次序
观测值 l
2 m 3 m
2
m m 3
27 m m 3 4 . 0 秒
§5-7
不等精度观测(加权平均数)
现有三组观测值,计算其最或然值 A组: 123.34, 123.39, 123.35 B组: 123.31, 123.30, 123.39, 123.32 C组: 123.34, 123.38, 123.35, 123.39, 123.32
第测量学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课件
n个观测值为:l1,l2, ,ln ,则每次观测中产生的偶然
误差(“真误差”)为:1,
,
2
,n ,定义:
i X li
研究△的分布规律
偶然误差的分布规律
真误差的频率直方图
偶然误差的特性
❖在一定条件下的有限次观测中,偶然误差 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
❖绝对值较小的误差出现的频率较大,绝对 值大的出现的频率小;
m [] n
已知观测值的真误差求中误差,适 用的情况比较少。
改正数:vi Xˆ li 真误差:i X~ li
§5.5 误差传播定律
❖1 直接观测量和间接观测量 如圆的直径和面积
❖2 误差传播率的定义: 在测量工作中,有一些需要知道的量并非直 接观测量,而是由直接观测量通过一定的函 数关系计算而得到,由于直接观测量包含误 差,因而函数会受其影响也包含一定的误差 ,称之为误差传播。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5.1 测量误差概述 ❖§5.2 偶然误差的统计特征 ❖§5.3 观测值的最或然值及改正数。 ❖§5.4 观测值的精度评定 ❖§5.5 误差传播定律 ❖§5.6 加权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5.7 最小二乘原理与测量平差
§5.1测量误差概述
❖定义 对于某个观测量,观测值与理论值之间 的差值称为测量误差。 ❖特点
Xˆ Xˆ
l1 l2
vn Xˆ ln
n
[vv] [( Xˆ li)2 ] min i 1
以此为条件对Xˆ求导:
d[vv]
dXˆ
2
n i 1
( Xˆ
li )
2(nXˆ
[l ])
0
Xˆ [l] n
§5.4 观测值的精度评定
测量学第五章误差基本知识培训讲义PPT
学习本章的意义 :使同学们掌握怎样把误差的
基本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
内容主要有 :误差概述、偶然误差的性质、衡量
精度的标准、误差转播定律、观测值及算术平均值 中误差、非等精度观测。
教学要求 :
(1)掌握误差的分类及性质、衡量精度的标准、误 差转播定律、怎样求观测值及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4.误差的分类
观测成果的精确程度简称为精度,观测精 度取决于观测时所处的条件。依据观测条 件来区分观测值,可分为:
同等精度: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
不等精度观测:观测条件不相同的各次观 测
在相同观测条件下测量误差可分为:①过失误差:观测者错误引起
问题(1):甲建筑公司在郑州大学行 政楼施工中进行变形观测,一次用DS3仪器 测量A点的沉降量为+1.3mm,请问这次测 量结果是不是过失误差?
5.偶然误差的特性
现重复观测了多个三角形内角和,得到真误 差 ∆i=Li-180°,统计见表5-1,从这个列 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偶然误差的几个特性:
• 有界性 • 密集性 • 对称性; • 抵偿性
6.偶然误差的分布曲线
• 误差分布曲线一条正态分布曲线,可用正 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表示:
§5.2衡量精度的标准
②系统误差:误差的大小符号按一定的规律
变化
产生的原因:外界条件、仪器设备、观测 方法、计算手段
消除、减弱系统误差方法: 检校仪器 求改正数 对称观测
③偶然误差:误差的大小、符号无一定的规
律变化,但符合某一统计规律
产生的原因:人的感觉器官、仪器的性能
处理方法:进行多余观测
• 有了多余观测,可以发现观测值中的错误,以便 将其剔除和重测。
∠A=56 °35′18″±38″, ∠B=38°30′32″±26″
《测量学》第五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系统误差的来源与消除方法
总结词
系统误差的来源主要包括测量设备误差、环境因素误差和测量方法误差。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包括校准设备、改 进测量方法和采用适当的修正公式。
详细描述
系统误差的来源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测量设备误差,如仪器的刻度不准确、零点漂移等。此外,环境因素 如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变化也可能导致系统误差。为了消除这些误差,可以采用定期校准设备、选择适当的测量 方法和采用修正公式等方法。
相对测量法
通过比较被测量与标准量之间 的差异来得到被测量的值,并 评估误差。
组合测量法
将被测量与其他已知量进行组 合,通过测量组合量来得到被
测量的值,并评估误差。
测量结果的表示与处理
测量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应包括被测量的值、单位、 测量不确定度以及置信区间等。
异常值的处理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值, 应进行识别、判断和处理,以确保测 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学第五章 测量误差 基本知识
contents
目录
• 测量误差概述 • 系统误差 • 随机误差 • 粗大误差 • 测量误差的估计与处理
测量误差概述
01
测量误差的定义
测量误差
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受到测量仪器、 环境条件、操作者技能等因素的影响 ,使得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实值之 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不确定度的传递
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包括A类评定和B类评 定,其中A类评定基于统计分析,B类评定 基于经验和信息。
在多个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需要将各 个量的不确定度传递到最终的测量结果中 ,以确保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THANKS.
数据修约
根据测量不确定度对数据进行修约, 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 观测误差 §5-2 偶然误差的统计性质 §5-3 算术平均值 §5-4 观测值精度的衡量标准 §5-5 误差传播定律 §5-6 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5-1 观测误差
一、误差产生的原因
1、观测者 例:估读误差
2、测量仪器 例:水准仪的i角误差
3、外界环境 例:大气折光
以上三者合称为“观测条件”
二、倍数函数的误差传播定律
y k x my k mx
三、和差函数的误差传播定律
y k1 x1 k2 x2 kn xn my k12m12 k22m22 kn2mn2
§5-6 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可推导得:
m mx n
例:用普通钢尺丈量某直线6次,其丈量结果为: 246.535m、 246.548m、 246.520m 、246.529m 、 246.550m、 246.537m,试计算算术平均值、算术平均 值中误差及其相对中误差。
解: 验算:
x L 246.5365m
n
v 0
m vv 11.2mm
n 1
m
mx
4.6mm n
mx
1
x 53919
误差大小的区间(″) △为正值的个数 △为负值的个数
0.0~0.2
21
21
0.2~0.419来自190.4~0.615
12
0.6~0.8
9
11
0.8~1.0
9
8
10.~1.2
5
6
1.2~1.4
1
3
1.4~1.6
1
2
1.6以上
0
0
∑
80
82
总计 42 38 27 20 17 11 4 3 0 162
1、绝对值有一定的限值; 2、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多;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 4、算术平均值趋近于零。
设有一般函数Z=f (x1, x2, … , xn) 其中: x1, x2, … , xn是相互独立的观测值,其中误差分
别为m1, m2, m3 … , mn。当x1, x2, … , xn 的真误差分别为 Δx1, Δx2, … , Δxn时,函数Z的真误差为Δz。对函数求偏 导,并用Δz代替dz ,用Δx代替dx 。即得
二、误差的分类 1、系统误差: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做一系列的观测,
误差在大小、正负上表现出一致性,或按一定规 律变化。
2、偶然误差: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做一系列的观测, 误差在大小、正负上表现出不一致性,从表面上 看毫无规律可言。
§5-2 偶然误差的统计性质
i=X-Li (i=1,2,…,n) 例:测量162个三角形的全部内角,此时 Li=Ai+Bi+Ci,X=180,共计算出162个 。把这162个取0.2为一个误差区 间,并按其值大小和正负号排列,统计 其出现在各误差区间的个数,得到“误 差分布表”。
推导由改正数计算同精度观测值的中误差的公式:
m vv
n 1
2、相对误差m/S
例:S1=80m, m1=± 1cm,其相对误差为1/8000 S2=100m,m2= ± 1cm,其相对误差为1/10000
3、极限误差 一般取两倍的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5-5 误差传播定律
一、误差传播定律的推导
直方图
其横轴为误差区间的大小,纵轴为相对个数除以误 差区间的大小。
小方块的面积为误差出现的相对个数。
§5-3 算术平均值
算术平均值定义:
x L
n
推导:
当n 时,x X
§5-4 观测值精度的衡量标准
精度——误差分布的密集程度
1、中误差m
m
n
由改正数计算同精度观测值的中误差:
改正数的定义: vi x Li
z
z x1
x1
z x2
x2
z xn
xn
对上式用误差传播定律得:
mz2
z x1
2
mx21
z x2
2
mx221
z xn
2 mx2n
应用误差传播定律的实际步骤: 1. 写出正确的函数表达式; 2. 对函数求全微分,用Δz代替dz ,用Δx代替dx,写出真
误差之间的关系式; 3. 换算成中误差关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