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监测对象的监测方法

合集下载

无线电监测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无线电监测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无线电监测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无线电监测技术是指通过无线电技术对电磁波进行监测和分析的技术,是无线电通信和电磁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

在对无线电频率和强度进行监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地保障国家安全、保障电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能够提供有用的信息支撑和科学研究的参考。

本篇论文旨在介绍无线电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1、监测对象广泛无线电监测技术可以监测无线电信号的频率、强度、时延、调制方式等一系列参数,对无线电通信系统、雷达系统、导航系统、广播电视系统、航空航天系统等多种无线电设备进行监测和分析,以及对电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

无线电监测技术可以对态势监测、频谱监测、信号监测、干扰和故障监测进行分类。

2、技术手段先进无线电监测技术使用的技术手段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光电子技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

现代无线电监测设备有着高精度、高分辨率、高抗干扰等特点,能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条件下进行监测和分析,满足对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监测要求。

3、应用领域广泛无线电监测技术在现代无线电通信、信息安全、国防安全、电子信息制导、电磁环境监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各行各业的发展,无线电监测技术在工业控制、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也将会越来越广泛。

1、高精度、高速率无线电监测技术需要更高的精度来更准确地识别无线电信号并提高探测效率。

高速率技术的应用也需要更好地支持面对复杂的无线电环境下的大规模数据处理。

2、自动化、智能化无线电监测技术应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需不断提高。

基于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的无线电监测系统可自主学习和适应复杂环境,能够自动对信号进行分类和识别,提高监测效率。

3、多源数据融合随着现代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在无线电监测技术中应用多源数据融合的技术也将是一个趋势。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能够结合不同类型的数据,更好地描述电磁环境中的无线电信号分布、强度分布等,从而更准确地发现信号的目标,提高协同能力。

无线电监测站监控系统方案

无线电监测站监控系统方案

目录第一章 概述 (1)第二章 总体介绍 (2)◆ 实现五大功能 (2)◆ 解决四个问题 (3)◆ 具备三个亮点 (6)◆ 提供双重保障 (13)◆ 体现一个标准 (13)第三章 方案设计 (14)一、 设计思想 (14)(一) 分布式结构,设立总控制中心 (14)(二) 独立于其他业务系统,单独运行 (14)(三) 稳定运行,7×24小时监控机房环境 (14)(四) 具有自动触发联动报警功能,保障机房环境,以及财产安全 (14)(五) 具有系统自检,自我保障功能 (14)(六) 具有防火墙,自我防病毒功能 (15)二、 设计的依据 (15)三、 系统部署 (16)四、 网络结构 (18)第四章 方案介绍 (20)一、 大谷分布式机房监控特点 (20)(一) 超强稳定性 (20)(二) 一次投资搭建统一平台,终身受益 (20)(三) 系统逐次添加,节省资金 (21)(四) 可以不连接中心软件,直接用网页访问 (21)(五) 保护已有投资 (21)(六) 平滑升级扩展 (21)(七) 利用网络接口无缝接入监控中心软件 (22)(八) 相对独立的综合安全监控系统 (22)(一) 配电监测子系统 (23)(二) UPS监测子系统 (25)(三) 空调监控子系统 (26)(四) 漏水监测子系统 (27)(五) 温湿度监测子系统 (29)(六) 门禁管理子系统 (30)(七) 防盗报警监测子系统 (30)(八) 图像监控系统 (31)(九) 手机视频监控 (35)(十) 监控报表(包括可定制的监控月报功能) (38)三、 主要产品介绍 (39)(一) 网络路由数据采集器 (39)(二) 摄像机 (40)(三) 网络视频服务器 TG‐HV5002 (41)(四) 网络视频集中解码平台 TG‐HV8000D (43)(五) 监控服务器 (43)(六) 手机视频服务器 TG‐MOBI‐SVR (44)(七) 大屏幕液晶拼接墙显示系统 TG‐MON‐LED (45)四、 方案配置 (46)第五章 实施计划 (47)一、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47)(一) 工程领导小组 (47)(二) 工程协调小组 (48)(三) 工程技术小组 (49)二、 施工计划 (50)第六章 培训计划 (51)一、 培训目标 (51)二、 培训项目 (51)第七章 售后服务 (53)一、 技术支持服务机构 (53)二、 技术支持服务方式 (53)三、 售后服务承诺 (54)四、 联系方式 (54)第一章 概述随着无线电管理部门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增加,监测站机房集成了越来越多的监测设备,一般价值几百上千万,都是非常昂贵、非常精密的仪器设备,对温湿度电流电压等环境要求非常高。

监测站管理无线电信号监测方法规范

监测站管理无线电信号监测方法规范

无线电信号监测方法规范一、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无线电监测任务的分类以及各类型监测任务的实施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无线电监测站及相关监测技术人员实施的各类信号监测任务。

二、任务目标根据省厅下达的任务或根据工作计划开展各项监测工作时,应首先分析本次任务的目的,从而明确对特定监测任务的各项要求:1.日常监测任务的目的一般包括:为无线电管理局实施频率分配、指配等工作提供监测数据依据;对辖区内的无线电台站使用情况进行监管;积累本地电磁环境数据;及时发现影响正常业务使用的非法发射和无线电干扰等。

2.专项监测任务通常具有针对监测对象、监测区域、监测时间的特定要求,目的性较为明确。

3.无线电安全保障任务以在特定时间、特定区域保护特定对象无线电发射台站、维持电磁环境秩序为目的。

如:重大活动时期无线电安全保障、重要考试无线电安全保障等。

三、日常监测任务规范(一)任务需求分析1.频段范围根据任务要求或工作计划,确定本次监测任务的频段范围。

每个任务中可包含一个或多个频段,如果没有特殊需要,通常以不同业务的频段划分作为选取任务频段范围的依据。

2.预期输出结果根据任务的具体目标,在任务开始执行前就应确定所需输出结果的形式和内容。

输出结果可以包括频段占用度、信道占用度等频谱利用率信息;信号的电平或场强、带宽、调制方式、调制参数、定位结果、通信内容等信号参数;频段内的信号情况与台站数据、既往监测数据等的比对结果等。

3.执行时间根据任务要求,确定任务的持续时间。

(二)监测设备的分配为监测任务分配的监测设备应能覆盖任务所需频段范围;其监测功能应能保证输出任务所需结果的需要。

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应尽量选择多个监测站设备同时执行任务,以便全面覆盖辖区范围。

(三)监测任务执行规范实施日常监测任务时,可以采取下列部分或全部步骤,以获取所需数据:1.利用频段扫描功能对任务频段实施扫描,获取频段内各信道在监测时间段内的频率数据,扫描时长应保证数据的有效性;2.利用信道占用度数据统计占用度超过给定门限的在用信号;3.对在用信号的各项参数实施测量和记录;4.将在用信号情况与既往监测记录或台站数据进行比对;5.对部分或全部可疑信号实施测向定位,可根据实际信号情况的不同,宜采用固定监测站、可搬移/小型监测站、移动监测车或便携式监测测向设备对干扰信号实施监测和测向定位:a)利用固定监测站进行初期监测,确定可疑信号是否存在;b)固定监测站能监测到可疑信号的情况下,应根据分析和监测情况确定可用的监测、测量设备及天馈系统等,测量可疑信号解调内容、电平值、场强等信息,填写监测周报记录表;c)组织固定监测站人员进行信号的测向和定位;d)固定监测站无法确定干扰源大致位置的情况下,可利用可搬移式/小型监测站进行补点测向,多站交汇确定干扰源的大致位置;e)确定干扰源大致位置后,应利用移动监测车/便携式监测测向设备实施测向和场强逼近査找;f)最终查找到干扰源,完成工作并将资料整理归档。

无线电监测基础

无线电监测基础

本文由songfeng18贡献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无线电监测基础市场营销中心宋峰为什么要进行无线电管理?无线电频谱是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看不见,摸不着,所有的无线电通信如移动通信,航空导航,抢险救灾,船舶,卫星,雷达等都广泛使用无线电频谱. 有限性;(9KHz~3000GHz,时间,空间,频率和编码) 排他性;(时间,地区,频域) 复用性;(时间,地区,频域和编码) 非耗竭性;(不使用/使用不当,干扰) 固有传播特性;(无行政地域限制,无国界) 易污染性;(干扰或被干扰)我国无线电管理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指导思想:为中央首脑机关服务,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服务, 中心是为经济建设服务指导方针是:加强管理,保护资源,保障安全,健康发展; 指导原则是: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工管理,分级负责.什么是无线电监测?无线电监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1993-9-11) 赋予无线电监测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是无线电监测部门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施,对无线电发射的基本参数,如频率,频率误差,射频电台,发射带宽等指标系统地进行测量, 对信号进行监听,对发射标识识别确定,对频段利用率和频道占用度进行统计,对信号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全面掌握电磁环境,查找非法电台和违章电台,通过对干扰源测向定位排除干扰;为建立和维护国家核准的发射机数据库,建立和维护国家频谱占用情况数据库进行电磁环境测试;为合理,有效的指配频率提供技术依据.无线电监测的范围包括无线电业务和工, 科,医,所监测的频段应包括已使用和开发的各频段.无线电监测的范围原则上应包括全部无线电业务,所监测的频段应包括所有已使用和开发的各频段,无线电监测是无线电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无线电监测是无线电管理的基础, 特别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无线电监测工作内容--常规监测:监测已核准的无线电台站的发射,检查其工作是否符合批准的技术条件和规定程序. 监测各种干扰,对其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意见. 监测无线电频谱的使用情况,为频谱资源的开发,频率规划指配提供技术依据. 监测不明无线电台站的发射,以便加强空中电波的管理. 对违反国际电信公约和无线电规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的行为实施监测. 对水上和航空安全及遇险业务专用频率实施保护性监测.信号采集信号查找信号分析数据整编无线电监测工作内容—特殊监测:1.国际监测: a)监测我国在国际电联登记的频率是否受到外国无线电的干扰. b)与有关国家合作监测和消除国际无线电干扰. c)执行国际电联委托的监测任务.2.执行上级指定的非常规监测任务.无线电监测的监测参数:频率测量场强和功率通量密度测量频谱占用度的测量带宽的测量调制的测量测向识别信号分析无线电测向基础无线电测向Radio Direction Finder: 无线电测向无线电测向是依据电磁波传播特性,使用仪器设备测定无线电波来波方向(任何电磁辐射源的位置)的过程. 测定无线电来波方向的专用仪器设备,称为无线电测向机. 无线电测向系统通常包括测向天线,输入匹配单元,接收机和方位信息处理显示四个部分.无线电测向基础—测向体制概述1.幅度测向幅度测向幅度测向是通过用方向性天线接收无线电信号,比较各方向上接收幅度的大小来判断无线电波方向的测向方法.2.相位测向相位测向相位测向是通过测量不同位置天线感应电压的相位差来判断来波方向.3.相位测向相位测向利用电波某一时间到达不同天线单元的不同波前的时间差进行测向,就是波前时间差测向法.由于是通过测量电波到达不同天线单元的时间差,因此也称为到达时间差(TDOA)测向法.无线电测向基础—测向体制概述3.多谱勒测向多谱勒测向多谱勒测向技术则是根据多谱勒频移原理来判断来波方向.假设天线是运动的,那么当天线运动方向与电波传播方向相反时, 天线感应信号的频率升高;当天线运动方向与电波传播方向相同时,天线感应信号的频率降低;当天线运动方向与电波传播方向垂直时,天线感应信号的频率不变,与电波频率相同.4.空间谱估计测向空间谱估计测向空间谱估计测向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测向技术,通过计算电波在天线阵中的谱分布来确定电波的传播方向.无线电测向基础—测向体制比较频率范围环形天线对环阵子间隔双环对数周期 U形天线幅度比较 H形天线础天线阵大基础多普勒相位比较时间差幅度相位相位干涉仪超分辨干涉仪到达时间差空间谱估计 H.V.U M.H.V.U M.H.V.U H.V.U H.V.U 高高高高很高中高高高很高低中高低很高中高高中高中高高中高有有有无有远中近远中近远中近远中远中大中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 P P P T AP 中中中差差高高很高高特高乌兰韦伯尔 M.H.V.U 特高特高高中中有远中近大 A 差特高交叉环天线单信道时间分割沃特森-瓦特 M.H.V.U H.V.U M.H H.V.U H H.V L.M.H M.H.V M.H.V.U 测向灵敏度低中低很高中中低中中测向准确度低低低中中中中中中抗干扰能力低低低中中中低低中测向时效低低低低中中中中高抗极化误差低高高高中中低中中仰角测定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测向距离近近中近近远远近远远近天线阵孔径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测量参数 A A A A A A A A A 系统机难度与动性很好中中差差中中中中造价低低低中中中低中高旋转天线无线电监测网基础市场营销中心宋峰无线电监测网无线电监测网是法律法规授权的机构和单位为完成无线电管理任务而建立的对无线电频谱进行测量分析和对无线电台站测向定位的网络.无线电监测站无线电监测站 Radio Monitoring Station 执行无线电监测任务的技术设备及附属设施,分为一,二,三级; 固定监测站,移动监测站,可搬移监测系统,便携式监测设备, 无线电监测指挥控制中心;无线电监测系统组成无线电监测系统—固定监测站沈阳市远程固定监测站设备组成测向设备监测设备监测天线天线矩阵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 智能远程控制器(RX-RNC) 视频图像采集系统打印机防雷器 UPS电源系统软件(服务端软件,客户端软件)固定站系统结构框图无线电监测系统—移动监测站具有联合无线电测向交会,监听和指挥调度功能的控制中心.沈阳市移动监测站系统设备组成测向设备监测设备监测天线天线矩阵(RX-AS601) 电子罗盘 GPS全球定位系统工业控制计算机无线数据传输设备车载电源系统(APC机架式UPS,发电机,逆变器等) 打印机系统软件移动站系统结构框图无线电监测系统—小型监测站无线电监测系统—监测控制中心具有联合无线电测向交会, 监听和指挥调度功能的控制中心.沈阳市控制中心系统设备组成服务器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 控制微机(PC机,笔记本电脑) 投影仪 UPS电源打印机系统软件(监测测向系统客户端软件及各种管理软件)控制中心设备组成结构打印机防雷器UPS网络线路服务器防雷器交换机CISCO2621路由器路由器音箱控制微机投影仪典型无线电监测网网络1。

无线电监测中的信号检测方法研究

无线电监测中的信号检测方法研究

无线电监测中的信号检测方法研究摘要:随着无线电业务的广泛应用,信号检测技术已成为无线电监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是信号识别、测向定位的基础。

现有的检测方法种类多,本文基于单节点检测和协作检测两大检测方向,对当前常见的一些检测算法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信号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无线电监测;信号检测;方法研究;引言无线电监测有助于整合和分析元数据。

因此,我们将全面提高探测技术水平,加大数据分析技术在生态生物领域的应用,全面提高基于海量数据分析技术的无人机探测技术水平。

无线电探测研究人员必须科学地收集、汇总和管理海量数据,创新海量数据管理的会计工作方式,充分发挥海量数据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加强海量数据的整合,继续创新海量数据管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1信号检测技术简介信号检测的本质是确定接收到的采样序列是噪声还是有效信号。

通常用于衡量检测算法性能的指标是检测概率和字体错误概率。

检测概率是算法在信号出现时确定信道占用的概率。

如果检测失败,频谱占用统计数据将低于触发信号识别和定向操作的阈值,因此无法分析下一个信号。

警告错误概率是算法在没有信号的情况下确定信号存在的概率,警告错误概率是指检测到自由信道并将其占用,从而产生信号识别结果。

信号检测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方面利用接收序列构造控制统计量,另一方面比较控制统计量和实现有效信号检测的阈值。

2无线电监测问题分析2.1未能保证人工处理后的数据准确性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意识到了因此,新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尚未从人类角度迅速进行大数据分析的情况下,任何管理工作都必须以人工方式进行,以解决数据分析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因此,无线电监测服务和管理往往不能按数量分类,这需要许多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计算和数据处理。

无线电监测服务还需要一个技术监测管理软件来完成管理。

有时软件的技术数据处理不当,需要大量人员。

正是由于对人口的技术处理和某些数据不准确,无线电监测才造成了一些问题。

无线电频谱管理的监测方法(四)

无线电频谱管理的监测方法(四)

无线电频谱管理的监测方法无线电频谱管理一直是信息通信行业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无线电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频谱的合理分配。

而无线电频谱的合理利用离不开对频谱的监测与管理。

本文将介绍无线电频谱管理的监测方法,包括传统的频谱监测和新兴的智能频谱监测技术。

传统频谱监测主要依靠人工观测和专业设备,通过现场勘测和数据分析来监测频谱的使用情况。

这种方法准确性高,但是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

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频谱监测技术逐渐兴起。

智能频谱监测技术主要依托于软件定义无线电(SDR)技术,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对频谱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这种方法成本低、效率高,但是在复杂环境下的监测准确性有待提高。

频谱监测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监测的对象和监测的目的。

在大范围频谱监测中,可以采用传统的频谱监测方法,通过专业设备和人工观测对频谱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

而在局部频谱监测中,可以采用智能频谱监测技术,通过SDR技术实现对特定频段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除了监测方法的选择外,监测的精度也是频谱管理中的关键问题。

传统的频谱监测方法在监测精度上有优势,但是受限于人力和设备的限制,无法实现对大范围频谱的实时监测。

而智能频谱监测技术虽然可以实现对大范围频谱的实时监测,但是在复杂环境下的监测精度有待提高。

为了提高频谱监测的精度,可以采用多种监测手段相结合的方法。

例如,可以在大范围频谱监测中采用传统的频谱监测方法,通过人工观测和专业设备对频谱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而在局部频谱监测中,可以采用智能频谱监测技术,通过SDR技术实现对特定频段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这种多种监测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提高频谱监测的精度,保障无线电资源的合理利用。

除了多种监测手段相结合外,频谱监测的数据分析也是频谱管理中的关键问题。

传统的频谱监测方法通过人工观测和专业设备获取监测数据,然后通过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而智能频谱监测技术通过SDR技术实现对频谱的实时监测和分析,获取监测数据后通过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

测绘技术中的无线通信网络测量方法介绍

测绘技术中的无线通信网络测量方法介绍

测绘技术中的无线通信网络测量方法介绍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无线通信网络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测绘技术。

测绘技术中的无线通信网络测量方法成为了测绘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无线通信网络测量方法。

一、信号强度测量信号强度测量是无线通信网络测量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检测信号的功率水平,可以判断信号在不同位置的传输质量。

常用的信号强度测量方法有RSSI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和SNR(Signal-to-Noise Ratio)。

RSSI是用来测量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的指标,通常用dBm(分贝毫瓦)作为单位。

使用RSSI,可以评估信号的强弱,进而判断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和传输速率。

SNR是信号与噪声之间的比例,通常以分贝为单位。

SNR越大,表示信号质量越高。

二、时延测量时延是无线通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衡量了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延迟时间。

无论是语音通信还是数据传输,时延都是一个关键的性能指标。

时延测量可以通过发送一个特殊的数据包,然后观察该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时间来实现。

在测绘技术中,时延测量可以用于评估无线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判断网络中的瓶颈节点。

三、距离测量在测绘技术中,常常需要测量目标物体的位置和距离。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距离测量方法可以通过测量信号的传输时间或信号的相位差实现。

传输时间测量方法基于信号的传输速度和传输时间之间的关系。

通过测量信号在空气中传输的时间,可以计算出信号的传播距离。

这种方法可以在测绘工程中用于测量目标物体与基站之间的距离。

相位差测量方法则是通过测量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相位变化来实现。

通过测量信号的相位差,可以计算出目标物体与测量设备之间的距离。

四、介质特性测量测绘工程中经常需要了解地下土壤的介质特性,以便进行后续的工程设计。

无线通信网络测量方法可以提供一些简化的介质特性测量手段。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测量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输速度来获得介质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

无线电辐射安全监测方案

无线电辐射安全监测方案

无线电辐射安全监测方案一、方案背景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设备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然而,无线设备带来的无线电辐射也引发了人们对辐射安全的关注。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对无线电辐射进行监测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监测目标1.辐射源的环境和空间分布情况2.辐射源对人体的辐射水平3.辐射源对特定区域的辐射水平三、监测内容1.辐射源的环境和空间分布情况的监测内容包括辐射源的种类、数量、位置和功率等信息。

可以通过实地调查、设备检测、数据采集等手段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

2.辐射源对人体的辐射水平的监测内容包括辐射源的辐射功率密度、电磁场强度等指标。

根据设备特性和安全标准,选择合适的监测仪器进行测量,获取辐射数据,分析评估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3.辐射源对特定区域的辐射水平的监测内容包括辐射源在特定区域的辐射分布情况。

可以通过布设监测点位、选择合适的监测仪器等方式进行监测。

监测结果可用于评估辐射对特定区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四、监测方法1.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走访、访谈或相关资料的收集,了解辐射源的种类、数量、位置等信息。

2.设备检测法:选择适当的辐射监测仪器,对辐射源进行测量和监测。

常见的监测仪器包括电磁场强度仪、辐射功率密度仪等。

3.数据采集法:使用数据采集设备对辐射源的辐射数据进行采集,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可以利用传感器、数据记录仪等设备进行数据的实时采集和记录。

五、数据处理与评估1.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计算,得到辐射源的辐射数据。

2.数据评估:将辐射数据与相应的国家和地区的辐射安全标准进行比较,评估辐射源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六、监测结果的应用1.提供参考依据:监测结果可用于制定和完善无线电辐射的管理和监管政策,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2.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公布监测结果,提高公众对无线电辐射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公众的辐射安全意识。

3.保障健康安全: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管理策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无线电监测

无线电监测

无线电监测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一定的设备对无线电发射频率、频率误差、发射带宽等进行测量,对声音信号进行监听,对非法电台和干扰源测向定位进行查处等。

无线电预测是指探测、搜索、截获无线电管理地域内的无线电信号,并对该无线电信号进行分析、识别、监视并获取其技术参数、工作特征和辐射位置等技术信息的活动,他是有效的实施无线电管理的重要手段依据,也是无线电频谱管理的重要分支定义??中国无线电管理[1]无线电管理是国家通过专门机关,对无线电频谱资源和卫星轨道资源的研究、开发、使用所实施的,以实现合理、有效利用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资源的行为、活动和全过程。

无线电管理的含义:第一无线电管理是一种国家行为,它是由国家所授权和特许的机关来实施的活动。

第二无线电管理对象是研究、开发、使用无线电频普资源和卫星轨道资源的各种活动。

第三对研究、开发、使用无线电频普资源和卫星轨道资源的活动所实施的这种管理,是通过计划、规划、组织、控制、激励、协调、指挥、监督、执行等手段和方法来实现的。

它贯穿于无线电管理的全部行为、活动和整个过程当中。

这是无线电管理职能,也是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

表现为各级政府的无线电管理机构对无线电台的审批、无线电频率的指配、无线电设备的管理、无线电信号的监测、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监督检查、对用户的管理、指导和服务等等。

第四无线电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合理有效地利用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资源,服务社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建立了无线电管理机构,并赋予相应的管理职权、有效管理手段和方法。

[2]编辑本段内容无线电管理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对频率的划分、分配和指配;对无线电台(站)的布局规划和设台电磁兼容分析及审批;对无线电信号实施监测和监督检查;对无线电干扰的协调和处理;对无线电管理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对无线电发射设备的检测;对研制、生产、销售、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以及代表国家参加无线电管理方面的双边和多边国际活动。

无线电监测与测向定位 第1章

无线电监测与测向定位 第1章
第1章 无线电监测概述
1.1 无线电监测的基本概念 1.2 无线电监测设备 1.3 监测接收机中的内部噪声与噪声系数
1.1 无线电监测的基本概念
1.1.1 无线电监测的含义和任务 无线电监测是指探测、搜索、截获无线电管理地域内的
无线电信号,并对该无线电信号进行分析、识别、监视以及 获取其技术参数、工作特征和辐射源位置等技术信息的活动。 它是有效实施电磁频谱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电磁频谱管理 的重要分支。
上述三个条件是对一般情况而言的,实际监测中,对于 不同的通信体制以及不同类型的信号要区别对待。对于短波 和超短波常规无线电信号的监测,由于这两个频段的电台一 般都采用弱方向性或无方向性天线,监测设备一般也都采用 弱方向性或无方向性天线,因此,一般只进行频率搜索,而 不进行方位搜索。对于接力通信、卫星通信、对流层散射通 信和雷达信号的监测,由于这四种通信体制都采用强方向性 天线,因此要求监测设备不仅具有频率搜索功能,也必须具 有方位搜索功能。总之,截获不同类型的无线电信号,需要 满足的条件往往是不同的。
4. 有助于频谱资源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如果适时地将频谱使用情况和需求变化趋势通知频谱规 划者,正常的频谱管理就能满意进行。通过长期频谱监测并 把监测的数据进行记录,然后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可有效 地利用频谱资源。 5. 获取频谱利用(占用度)数据 频谱利用数据可以识别一个频段中尚未使用的信道或防 止给繁重使用信道增加任务。当频谱管理记录中没有指配的 信道上出现用户或虽已指配频率却没被使用时,它可以用来 提醒进行调查。当现有频段太拥挤时,可以用这些资料来划 分额外的频段。
2. 无线电监测的分类 按工作频段划分,有长波监测、中波监测、短波监测、 超短波监测、微波监测等。凡是军用无线电工作的频段,也 是开展无线电监测的频段。在很长的时间内,无线电监测主 要是在短波和超短波频段展开的,到目前为止,这两个频段 仍然是无线电监测的主要频段。随着微波频段军用通信的日 益增多,微波监测在无线电监测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按信号体制划分,有对单边带通信的监测、对接力通信 的监测、对卫星通信的监测、对跳频通信的监测、对直接序 列扩频通信的监测、对雷达信号的监测、对无线电控制信号 的监测等。 按无线电监测的技术参数划分,通常分为无线电技术监 测和无线电方位监测。

无线电日常监测

无线电日常监测

日常监测是无线电监测之本❒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李明❒日常监测❒无线电管理是以技术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来实现。

技术手段是基础,法律手段是依据。

日常监测是技术手段中很重要的部分之一。

❒还有就是协调和宣传的手段❒1、监测与通信有什么不同❒2、监测主要管什么❒3、监测有什么难点❒4、无线电监测和无线电通讯的区别❒1、已知与未知❒时间、频率、调制与解调方式、带宽、天线形式、高度、极化、方向、位置、功率、对通还是单面盲发等等❒2、主动与被动❒可以重发、改频、调整功率、调整天线方向和极化、改变天线高度、约定时间等❒3、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4、在保证一定的信噪比和带宽下进行通信;需要能在最差的信噪比中提取最小的敏感信号❒电磁环境保护防止干扰的方法❒1、频率隔离❒2、空间隔离(分为水平隔离和垂直隔离)❒3、极化隔离❒4、时域隔离❒5、收发隔离❒6、方位隔离❒7、俯仰隔离❒8、屏蔽隔离(遮挡)日常监测的目的:❒通过日常监测定期地为无线电管理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信道占用度、频段利用率及各频段各业务段背景状况等,具有结论性的报告。

为无线电管理部门指配频率、规划频率、频率协调,提供技术支持。

❒监测更主要的是:发现和管理那些不明发射、违规发射和非法发射和故障发射通过日常监测及时发现有害干扰、并排除干扰,维护空中电波秩序,有效地为首脑机关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服务。

要求我们不但有较强的技术手段和能力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政治敏感性日常监测的内容和意义: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空间里,看不见的电磁波几乎无所不有,电磁波中既有各类无线电通信业务又有广播、电视、雷达、导航、遥感、遥测、射电天文等业务及工、科、医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

如何保证各种无线业务有序正常的工作和发展,就需要进行连续不断的无线电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常年积累监测数据和分析数据为频率规划、指配和新业务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无线电监测的主要内容:❒定期监测和测量已知发射台频率的准确性,有没有产生频率偏移,有就会影响通信效果和产生干扰❒测量已知电台发射频率占用带宽是否超宽,有就可能影响左右邻道的正常通信。

无线电检测方法和标准介绍

无线电检测方法和标准介绍

直接法测量辐射功率:

测量布置图如下:


此种方法一般在全电波暗室中进行。发射机天线 到接收天线的空间损耗可以用自由空间损耗公式 计算,亦可用实测值为准。发射机天线和接收天 线的极化方式尽量相同,(若不相同,则接收天 线应分别在水平及垂直极化两种方式下进行,并 对测量结果进行均方根合成)。接收机记录的结 果加上电缆损耗减掉接收天线增益即为发射机辐 射功率。全电波暗室应在所测的频率范围内满足 ETS 50147-3标准的有关要求。 直接法显然比替代法使用更少的测量时间。
检波器的选择


对于信道功率测量,只有取样检波和有效值检波方式是 合适的,因为它们的得到的结果可以进行功率计算。由 于对于噪声或类似噪声的信号不能找出检波出的视频电 压与输入信号功率的关联,因此峰值检波(最大峰值、 最小峰值、自动峰值)不适宜进行此类信号的测量。 当使用取样检波器时,像素点对应的测量值是从IF包络 电压中取样得到的,如果显示的频谱范围相对于分辨率 带宽很大(频跨/分辨率带宽500),离散的信号分量 (正弦波信号)可能由于频谱仪有限的屏幕像素点(约 501个)而被漏掉显示,因此信道或邻道功率的测量就 不正确。
辐射功率包括等效全向辐射功率和有效辐射功率前者比后者大215db峰包功率调制包络最高峰一个射频周期内的平均功率平均功率发射机在调制中以所遇到的最低频率周期相比足够长的时间内的功率载波功率无调制时载波的平均功率23必要带宽对于给定的发射类别恰好确保进行规定条件下要求的质量和速率的信息传输所需的带宽
无线电发射机检测方法和标准介绍
备合适的邻道功率测量以及门限和触发功能。
3.4.2
与邻道功率测量有关的 关键参数
除了用户信道及相邻信道的带宽外,信道间隔对邻道功率测量来讲 是重要的。信道间隔可理解为用户信道与相邻信道的中心频率间的 差值。 进行信道功率测量的邻信道的序号也是重要的。下表示出了根据信 道序号对应的测量信道:

无人机用频的无线电监测方法

无人机用频的无线电监测方法

监测检测m m s无人机用频的无线电监测方法文丨何丽莎1吴霞2马方立11四川省无线电监测站2凉山州无线电监测站摘耍:本义首先分析了无人机的射频技术特征和受干扰时的姿态,然n提出了 ®大活动无人机用频保障应该斤M的的期1〔作步骤,以及活动期M;、V:该开M的无线111监测保障工作步骤。

关键同:ffi大活动无人机川频安全无线电保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引言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U A V),是利用无线电 遥控设备或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控的不载人飞机,已广 泛用于运输、紧急救援、空中监测、空中探查、空中拍摄 等重要领域。

面对一些重大活动中的空中侦察、监测、拍 摄任务,一些重要部门将无人机作为替代人工执行任务的 工具。

在电磁环境测试日益复杂的今天,无人机在使用过 程中容易受到干扰,发生事故的情況也屡见不鲜。

国家无 线电办公室已将研究起草无人机无线电管理规章作为今年 全国无线电管理工作要点之一。

主管部门对无人机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保障 合法、合规无人机的正常使用;二是预防和制止不合法、不合规无人机的使用。

已有文献大多围绕上述第二个目的 开展研究,但未见针对重大活动中无人机用频安全的无线 电监测方法研究。

本文将对重大活动及重要任务期间无人 机用频安全的无线电监测方法进行研究。

1无人机射频技术概况复杂的电磁环境对重大活动和重要任务期间无人机用 频安全的保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有必要梳理一下无人 机射频技术的发展情况。

(1 )FM低频模拟调制从2001年至2008年,航模遥控器多用35M H z、40M H z、72M H z三个专属频段,每个频段可使用带宽为 1M H z,且各国规定不同,如曰本不可以使用72M H z。

该年代调制采用模拟F M调制、P P M信号,各家产品遥 控和接收信号互相兼容,配备不同频点可拔插晶体,同一 场地同一波段最多6个人可以互不干扰地使用。

无线电通信原理及检测技术

无线电通信原理及检测技术

无线电通信原理及检测技术无线电通信指的是无线电波进行通信的一种方式。

这种通信方式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最重要的通信方式之一,在技术、经济和社会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无线电通信的核心在于无线电波,它们是电场与磁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电磁波。

本文将介绍无线电通信原理以及检测技术。

无线电通信原理无线电通信的原理可以概括为将电信号转换成电磁波,经过空气传播到接收端,再通过接收端的一系列处理,将电磁波转换成原始信号。

整个无线电通信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信号调制信号调制是将原始信号(语音、图像、数据等)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

通常情况下,原始信号很难被直接传输,因为它们需要太大的带宽和传输距离。

因此,需要将这些信号用较高频率的信号来调制/调幅,以便它们能够被传输。

载波调制载波调制是将被调制的信号与一个高频载波信号相乘,以产生一个新的调幅信号。

这个新的调幅信号的频率比原始信号高很多,并且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传输。

这个过程称为载波调制。

解调过程信号解调是将调制信号中的原始信号分离出来的过程。

在接收端,通过取出已调制信号中的高频载波,我们可以将调制信号还原成原始信号。

无线电通信检测技术无线电通信的检测技术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不检测,就可能发生干扰,妨碍正常的通信。

以下是比较常见的无线电通信检测技术。

频谱分析频谱分析是一种将信号分解成其频率分量的技术。

这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无线电通信检测技术,因为频率是无线电通信的核心。

通过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信号的频率成分,从而判断信号的来源和状态。

干扰检测干扰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和分析干扰信号来判断其类型和来源的技术。

这种技术十分必要,因为在信道上存在各种类型的干扰信号,它们会影响正常通信的质量和效率。

调制识别调制识别是一种通过检测信号的调制方式来判断信号类型和来源的技术。

根据信号的调制方式,我们可以判断信号是语音、数据、图像或其他类型的信号。

这种技术在进行无线电通信的监测、诊断和干扰管理中非常有用。

无线电监测技术在电子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无线电监测技术在电子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无线电监测技术在电子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一、引言无线电监测技术是指通过接收和分析无线电信号,识别和定位目标设备、系统或者干扰源的位置和状态的技术。

在电子设备故障诊断中,无线电监测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迅速定位故障点,提高故障诊断效率和准确率。

本文将介绍无线电监测技术在电子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二、无线电监测技术的原理无线电监测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无线电信号传输的特性,通过接收目标设备或电路所发射的无线电信号,分析信号的特征,识别信号源的位置、类型、状态等,并获得目标设备或电路的相关信息。

无线电监测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实现方法:1.频谱分析:通过采集并分析有关频谱信号来确定目标设备或电路的使用情况、限制和性能。

使用频谱分析技术的主要缺陷是无法获得特定设备或电路的具体信息。

2.无线电其他技术:其他无线电技术如无线电定位、无线电信号衰减、广播预测、光谱分析等都可以用于无线电监测。

3.功率分配:通过于目标设备或电路发射无线电波的反向干扰来确定其位置及可能的干扰情况。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获得特定设备或电路的信息,但对于无源设备或不依赖于电路的设备不适用。

三、无线电监测技术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故障诊断是电子设备维护中最关键的一环,无线电监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工程师快速定位故障点,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1.无线电信号分析:在电子设备遇到故障时,其所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往往会发生变化。

通过无线电信号分析,可以判断设备发生故障的类型,如噪声电平、频谱规律等,从而提高故障的诊断准确性。

2.设备定位:无线电监测技术可以通过对周围无线电环境的分析,定位设备故障的位置。

当发现某个设备在某一位置发出异常的无线电信号时,可以借助无线电监测技术对这种信号进行分析,识别故障源的位置并不断进一步追踪该信号源的位置,最终找出故障的具体原因。

3.设备状态监测:通过无线电监测技术,可以对设备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防止设备故障对整个设备系统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中无线电监测的具体方法与策略分析-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中无线电监测的具体方法与策略分析-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中无线电监测的具体方法与策略分析-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计算机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21世纪中国进入信息化时代, 信息技术改变了生产与生活方式, 为社会构建了网络信息系统基础设施。

近几年, 网络信息泄露频频发生, 社会各个阶层与行业都开始重视网络信息安全, 网络信息系统一旦被外来客入侵, 不仅网络信息数据会丢失, 还会影响整个网络信息系统的稳定性与整体性,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无线电监测是一种高科技的信息监测技术, 本文就无线电监测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的具体方法与策略进行分析, 以供参考。

关键词:无线电监测; 网络信息; 安全保密;Discussion on radio monitoring and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secrecyHeng XiujuanHenan Province Zhoukou City Radio Management Office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al progress, China entered the information age in the 21 st centu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ed production and life style, and constructed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 infrastructure for society. In recent years,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leakage incidents occur frequently, all sectors of society and the industry are beginning to pay attention to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 once invaded by foreign customers,not only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data will be lost, but also affect the overall information system stability and integrity, resulting in huge economic losses. Radio monitoring is a high-tech information monitoring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on the radio Monitoring of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tection of specific methods and strategies for analysis.Keyword:radio monitoring;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secrecy;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网络信息技术迎来其发展的高潮期, 网络信息技术已经融入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角落, 成为经济社会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无线电监测测向技术简介

无线电监测测向技术简介


《国家无线电管理“十二五”规划》

“四个体系”建设
◦ ◦ ◦ ◦ 完善的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先进的无线电管理技术标准规范体系; 有力、高水平的无线电管理技术支撑体系; 高效、权威的无线电管理行政管理体系;

管理方式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无线电管理的理念、技术手段也都在进行着深刻的 变革。管理的方式正向着网格化、数字化、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的方向 发展。管理理念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从定性管理到定量管理转变、从被 动监测到主动监管转变。 网格化管理是通过现代通信和信息化技术将管理的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单 元实现网格内统一管理标准、规范、响应、考核;网格间信息交流,资源共 享。通过将大范围的粗线条管理逐步分解细化逐步实现无线电管理的标准化 管理,增强快速查询、快速分析、快速反应的动态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效率。 数字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无线电管理方式的巨大变革,通信技术的飞速发 展也促使电磁频谱资源的管理与保护越来越准确精细。从前“以点概面”的 粗犷式定性管理向数字化、精细化的定量管理方向发展。使得原本空洞的无 线电管理变得有目标、有内容、有头绪、可操作、可检查、有依据、有成果, 为规范化的管理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和技术基础。

无线电频谱(radio spectrum)一般指9KHz~3000GHz频率范围内发射无 线电波的无线电频率的总称。 无线电波的划分
频带名称 极低频 超低频 特低频 甚低频VLF 低频LF 中频MF 高频HF 甚高频VHF 特高频UHF 超高频SHF 极高频EHF 至高频 频率范围 3-30Hz 30-300Hz 300-3000Hz 3-30KHz 30-300KHz 300-3000KHz 3-30MHz 30-300MHz 300-3000MHz 3-30GHz 30-300GHz 300-3000GHz 波段名称 极长波 超长波 特长波 甚长波 长波 中波 短波 米波 分米波 厘米波 毫米波 丝米波 波长范围 100kkm-10kkm 10kkm-1kkm 1000km-100km 100k-10km 10k-1km 1000-100m 100-10m 10-1m 100-10cm 10-1cm 10-1mm 1-0.1mm

无线电辐射安全监测方案

无线电辐射安全监测方案

无线电辐射安全监测方案1. 背景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接触到无线电辐射。

而无线电辐射对于人体健康可能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

为了确保公众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有必要制定一项无线电辐射安全监测方案。

2.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监测措施,确保无线电辐射水平始终在安全范围内,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降低风险。

3. 方案内容3.1 监测设备使用选择可靠的无线电辐射监测设备,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

监测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3.2 辐射监测区域确定根据无线电辐射源的类型和位置,制定监测区域划分方案。

监测区域应涵盖公众和工作人员可能接触到的区域。

3.3 辐射监测计划制定制定具体的辐射监测计划,明确监测频率和时间段。

监测计划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确保全面监测。

3.4 监测数据记录和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及时记录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针对异常数据或超过安全范围的辐射水平,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处理。

3.5 风险评估和管理定期进行风险评估,根据监测结果进行风险管理,及时更新和调整相应的措施。

确保无线电辐射对人体健康风险的控制和最小化。

4. 方案实施4.1 培训和宣传对相关人员进行无线电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同时,进行相关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无线电辐射安全的认知。

4.2 监测结果通报和公开定期向相关部门和公众通报监测结果,确保信息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并及时回应公众对无线电辐射安全的关切和疑虑。

4.3 调整和改进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监测方案,确保其持续有效性。

密切关注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和相关法规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的更新。

5. 总结无线电辐射安全监测方案是确保公众和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有效的监测和管理,可以降低无线电辐射带来的潜在风险,并保障人体健康。

方案的实施需要有力的组织和技术支持,并持续进行监测结果的分析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测向灵敏度 在给定测向时间(ms/μs)和允许摆动范围的前提下,能实
施测向的最小信号电平。 放宽测向时间和摆动范围的要求,能够提升测向灵敏度。 测向灵敏度与信噪比、积分时间、测向带宽的关系
1、幅度因素
c. 监测天线增益 全向天线(半波偶极子/锥形):增益较低,带宽宽 方向性天线(对数周期,八木,喇叭):增益高但有方向性 根据监测任务不同,选用不同天线
c.监测处理时间
通过增加对信号进行再处理时间,可以更好的获取 信号的特征,满足监测需求
例如: 对于低信噪比信号,可以通过循环谱相关方法 在牺牲时间的基础上提高信号信噪比,改善监测系统灵 敏度.
一、针对信号的监测定位能力各因素探讨
1、幅度因素 2、带宽因素 3、时间因素 4、极化因素 5、信号的方向性
测向,可以得到测向结果。
2、带宽因素
d.测向机常规测窄带信号测向
2、带宽因素
e:测向机“宽带”信号测向
2、带宽因素
2、带宽因素
一、针对信号的监测定位能力各因素探讨
1、幅度因素 2、带宽因素 3、时间因素 4、极化因素 5、信号的方向性
3、时间因素
a. 监测设备的速度 频谱仪
RBW扫频方式,RBW与扫描时间成反比,RBW大, 在牺牲灵敏度及频率分辨率的基础上获得了较高速度 ;反之亦然。只有当信号的持续时间或飘移速度小于 设备扫过该段带宽的时间时,信号的频谱特征才能得 到完整的显示。
ar期性,会产生相位模糊,因此影响计算 结果,使得θ产生误差。因此测向天线阵列尺寸与测向频段是要相互匹 配的。
2、带宽因素
fH f0 f ; fL f0 f
常规窄带信号:
信号高/低频成分在Δ t 时间内通过基线所引起的相位差虽有不同, 但是变化很小,因此整个带宽2 Δ f 内所有点相位差基本恒定。通过 时域处理就能对波达方向进行估计,
无线电监测对象的监测方法
张小飞
2009年10月
无线电监测对象的监测方法
一、针对信号的监测定位能力各因素探讨 二、针对信号的监测定位方法探讨 三、针对大型活动无线电监测思路探讨
无线电监测对象的监测方法
一、针对信号的监测定位能力各因素探讨 二、针对信号的监测定位方法探讨 三、针对大型活动无线电监测思路探讨
监测接收机 实时FFT、数字全景扫描(GHz)、信道扫描
测向系统 宽带(FFT)测向、扫描测向(对瞬态信号捕获能力
有限,对于相对稳定的宽带信号可以测向)、
3、时间因素
b.信号 稳态信号:常发
波形稳定 中心载波固定 功率稳定 非稳态信号:中心频率漂移 带宽、功率随时间变化 波形变化(雷达)
3、时间因素
d. 目标与监测站的距离 监测站的覆盖范围对于不同场强,不同频率的信号是不同的 对于小信号监测能力可视环境采用相应模型对覆盖进行估算(奥村模型、 电联建议(P.1546)、自由传播)
e. 目标的功率 大信号:广播、电视 小信号:手机上行、对讲机
一、针对信号的监测定位能力各因素探讨
1、幅度因素 2、带宽因素 3、时间因素 4、极化因素 5、信号的方向性
宽带信号: 信号高/低频成分在Δ t 时间内通过基线所引起的相位差相对窄带
信号变化大,整个带宽2 Δ f 内相位差恒定性相对窄带信号差一些。 考虑到基线与波长因素可能引起的相位模糊,不能像窄带情形那样, 通过时域处理就能对波达方向进行估计,而必须先对信号进行离散 傅立叶变换,然后在频域进行处理。
对于宽带信号,窄带a测rc向co系s统2可D以截 取通带内部分宽带信号进行
一、针对信号的监测定位能力各因素探讨
1、幅度因素 2、带宽因素 3、时间因素 4、极化因素 5、信号的方向性
一、针对信号的监测定位能力各因素探讨
1、幅度因素 2、带宽因素 3、时间因素 4、极化因素 5、信号的方向性
1、幅度因素
a. 监测设备灵敏度
接收机灵敏度:三要素(带宽、所需信噪比、噪声系数)的影 响 Simin = -174+ 10 log B + NF +(So/No)min
4、极化因素
当电场强度方向垂直于地面时,此电波就称为 垂直极化波;当电场强度方向平行于地面时,此电 波就称为水平极化波。 a. 水平极化信号举例(电视、广播)
4、极化因素
b 监测天线换极化的影响 通过测量信号的水平/垂直分量获得测量值
4、极化因素
c. 为什么垂直极化测向天线无法对水平极化信号测向? 传统测向天线采用垂直极化,能否对水平极化信
4、极化因素
4、极化因素
4、极化因素
在传播距离远离5~10Km后,由于水平分量衰减速 度大于垂直分量因此,信号极化趋于垂直:
理想情况:监测设备的实时带宽>信号带宽或跳频/频率漂移范围
2、带宽因素
2、带宽因素
2、带宽因素
d.测向 什么是宽带信号?
2、带宽因素
F 1 C
10 ~ 20 D 180
C:光速、D:天线单元间最大基线 宽带信号:f >F
时间:Δ t Φ
2、带宽因素
入射电波
θ
A1
D
A2
2 D cos
2、带宽因素
a. 监测设备的实时带宽 接收机(ESMB、EMx50、PR100等) 矢量分析仪、黑鸟等 台式/手持式频谱仪(RBW扫描) 测向接收机(190、195、05M、05E、ESMERALDA、XE)
b. 监测对象的带宽 传统信号:(语音、模拟) 数字信号: 数字电视信号(2/8/16MHz、 OFDM 、 QAM16/32) 移动通信信号(GSM/200KHz、CDMA/1.23MHz、 TD-SCDMA/1.6MHz、WCDMA/5MHz) 宽带无线接入 (WLAN/22MHz) 脉冲雷达:气象、航空导航(一/二次雷达、DME)
号测向取决于信号水平/垂直分量相对大小。
4、极化因素
由于电波的特性,决定了水平分量传播时在贴近 地面时会在大地表面产生极化电流,极化电流因受大 地阻抗影响产生热能而使电场信号迅速衰减,而垂直 分量则不易产生极化电流,从而避免了能量的大幅衰 减,保证了信号的有效传播。
经验证明,远离在5~10Km以内,水平信号的水平 分量虽衰减大但是仍远大于垂直分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