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正演模拟技术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油气储层多波地震正演研究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油气储层多波地震正演研究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油气储层多波地震正演研究及应用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随着现代油气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波地震正演技术在油气勘探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多波地震正演技术能够模拟不同波长的地震信号,为油气勘探提供更准确的地质信息,提高油气勘探的成功率和效率。

本研究旨在通过多波地震正演技术,对油气储层进行研究和应用,以提高油气勘探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围绕油气储层多波地震正演技术展开,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油气储层地质特征分析:对于不同类型的油气储层,分析其地质特征、地层构造及沉积环境等,确定合理的地震模型。

2. 多波地震正演理论及方法:介绍多波地震正演技术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探索适用于油气储层的多波地震正演方法。

3. 多波地震正演模拟技术:通过多波地震正演模拟,研究不同频率和方位的地震波在不同类型储层中的传播特征及反射响应。

4. 储层差异性识别:基于多波地震正演模拟结果,研究如何识别储层的差异性,确定储层的储集空间、储集状况等信息。

5. 应用探讨:根据研究结果,评估多波地震正演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价值以及经济效益,探讨如何更好地将该技术应用于现实勘探生产中。

三、研究意义和创新点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为油气勘探提供更精细化的地质信息,提高勘探效率。

2. 探讨多波地震正演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价值,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持。

3. 提高油气勘探的成功率,为国家能源安全作出贡献。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1. 针对多波地震正演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2. 探索适用于油气储层的多波地震正演方法,提高勘探效率。

3. 通过研究储层差异性识别方法,为油气勘探提供更准确的地质信息。

四、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案本研究采用多波地震正演技术,对不同类型的油气储层进行模拟,研究其地震反射响应及差异性识别方法。

具体研究方法包括:地质特征分析;多波地震正演理论及方法介绍;多波地震正演模拟技术研究;储层差异性识别方法研究等。

正演技术在地震解释中的应用

正演技术在地震解释中的应用
这 些认 识 应 用 效 果 良好 。
关 键 词 :正 演模 型 ; 波峰 ; 波谷
中图分类 号 :P 3 . 4 6 1 4
文献标识码 :A
D :0 9 9 .s. 0 .3 62 1. .3 OI . 6 ̄i n1 82 3 . 20 0 4 13 s 0 0 2
Applc to fFo w a d M o lngt im i n e pr t t0 ia i n o r r dei oSes cI t r e a i n
第3卷 第 2 2 期 21 0 2年 6月


OFFSHORE OI L
、 . N O 2 b1 32 . J n. u 201 2
文章 编 号 : 10 —3 6( 0 2)0 —0 40 0 82 3 2 1 20 3 —5
正 演 技 术 在 地 震解 释 中的应 用
面上 厚 层 砂 岩 / 层 泥 岩 组 合 方 式 ,泥 层 的 顶 界 将 会 正 对 波 谷 ,此 可 作 为标 定 时 的 第 二 标 志层 ; 大 断 面 下 往 往 会 出现 近 断 厚
面相位上提 、远 断面下拉 ,从 而造成 断裂假 象;煤层 ( 低速 )横 向相 变或 突变 ,将会在相 变处或 突变处造 成断裂解释误 区。
赵卫 军 ,邢成 智 ,李
胜 ,党玉芳 ,于浩业 ,西安 705 ) 10 1
( .中国石油新疆油 田分公 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新疆乌鲁木齐 1

要 :地震 解释 中 ,标定、地震解释属性提取 时时窗的选取 、断裂解释都存在一 些主观 的不确定性。针对这 些问题 .模
拟 实际地震 资料 的视 主频 和频 宽,采 用雷克正子 波 ,进 行 了正演研 究。研 究表 明 :剖 面上厚层 泥岩 / 厚层 砂岩组合 方式 、

复杂介质地震波正演模拟方法及优化

复杂介质地震波正演模拟方法及优化

复杂介质地震波正演模拟方法及优化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复杂介质地震波正演模拟方法及其优化。

我们将介绍地震波正演模拟的基本原理,同时介绍目前常用的模拟方法,并针对复杂介质中的挑战提出了一些优化措施。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复杂介质中地震波的正演模拟,并了解如何优化模拟结果。

1.引言地震波正演模拟是地震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通过模拟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地震勘探、地震灾害预测等。

然而,由于地下介质的复杂性,正演模拟在复杂介质中存在着一些挑战,如速度模型不准确、界面反射等问题。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地震波正演模拟方法,并提出一些优化措施,以改善正演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地震波正演模拟方法地震波正演模拟方法可以分为有限差分法(F DM)、有限元法(F EM)和谱元法(S EM)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它们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2.1有限差分法(FD M)有限差分法是一种常用的地震波正演模拟方法,它将介质离散化为网格,通过有限差分的方式,近似求解地震波动方程。

有限差分法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但在复杂介质中存在一些限制,如对较大的速度变化不敏感。

2.2有限元法(F E M)有限元法是一种基于变分原理的地震波正演模拟方法。

它将介质离散化为小单元,并利用插值函数表示波场的变化。

有限元法相对于有限差分法更加灵活,适用于处理复杂介质中的问题。

然而,有限元法的计算量较大,在大规模模拟中可能存在困难。

2.3谱元法(S E M)谱元法是一种将频率域方法与网格法相结合的地震波正演模拟方法。

它首先利用傅里叶变换将地震波动方程转换为频率域方程,然后在空间域上进行离散化求解。

谱元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适用于处理复杂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问题。

3.优化方法为了改善复杂介质中地震波正演模拟的精度和可靠性,我们提出了以下优化方法:3.1速度模型优化在复杂介质中,速度模型的准确性对地震波正演模拟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地震波谱元法正演及地质信息复合约束多参数全波形反演

地震波谱元法正演及地质信息复合约束多参数全波形反演

地震波谱元法正演及地质信息复合约束多参数全波形反演地震波谱元法正演是一种通过建立波动方程和边界条件,模拟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和反射的方法。

它利用数值求解波动方程的方法,将地下介质抽象成网格单元(波谱元),通过迭代求解波动方程,获得每个网格单元内的地震波场。

通过合并所有网格单元的地震波场,可以得到整个地震波传播过程的重构图像。

地震波谱元法正演可以根据不同的地下介质特征进行模拟,例如不同的尺度、速度和密度等。

在模拟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波谱元的尺度和位置,对地下介质进行不同比例的成像。

通过调整波谱元的速度和密度,可以模拟地下介质的不同物性变化,例如岩性、孔隙度和饱和度等。

通过对正演模拟结果进行反演,可以获得地下介质的参数估计,进而优化地震成像结果。

地质信息复合约束是指利用已知的地质信息对地下介质的参数进行约束。

这些地质信息可以是地震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或地质地球化学勘探等不同类型的数据。

通过将地质信息与地震波传播过程相结合,可以提高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

多参数全波形反演是指利用多种地震波形数据对地下介质的多个参数进行反演。

这些参数可以包括速度、密度、衰减系数等。

与传统的单参数反演方法相比,多参数全波形反演可以更全面地描述地下介质的物理特性,提高成像结果的准确性。

在实际的地质勘探中,地震波谱元法正演及地质信息复合约束多参数全波形反演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该方法可以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进行模拟和反演,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地下介质和地质问题。

其次,通过引入地质信息的约束,可以提高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减少估计误差。

最后,多参数全波形反演可以提供更全面的地下介质参数信息,为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更准确可靠的预测结果。

综上所述,地震波谱元法正演及地质信息复合约束多参数全波形反演是一种可以在不同地质条件下进行模拟和反演的方法,它通过建立波动方程和边界条件,模拟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和反射过程,利用地质信息对地下介质进行约束,实现地下介质的高精度成像和参数估计。

复杂介质中地震多次反射波快速正演模拟

复杂介质中地震多次反射波快速正演模拟

复杂介质中地震多次反射波快速正演模拟复杂介质中地震多次反射波快速正演是地震勘探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计算复杂地质结构下的地震波传播规律,从而推断地下岩层的物性和构造特征。

在实际勘探中,地震波正演模拟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地震科学家快速、准确地勘探地下地质构造,并为油气勘探、水资源勘探以及矿产资源开发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在复杂介质中,地震波会经历多次反射、折射和散射,并受到地下介质非均匀性、垂直速度梯度、下穿速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地震波正演模拟时,需要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求解得到相应的地震波场数据。

地震波正演模拟的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首先,根据勘探区域的地质结构和介质模型,确定模拟所需的各种参数,如介质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然后,建立数学模型,包括方程组及数值计算方法;最后,通过计算求解得到地震波的波形和波场分布,从而推断地下岩层的物性和构造特征。

在地震波正演模拟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method,FDM)。

该方法基于波动方程,使用差分近似表示波场中的各个参数,并通过迭代求解得到波场分布。

FDM方法在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方面均有很好的平衡,因此广泛应用于地震波正演模拟中。

除了FDM方法外,地震波正演模拟还常常采用有限元法、谱方法等其他数值计算方法,以便更好地反映复杂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规律。

同时,地震波正演模拟还需结合各类物理分析方法,如射线追踪、全波形反演等,以便更好地解释波场分布和岩层结构特征。

总之,复杂介质中地震多次反射波快速正演模拟是地震勘探中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计算复杂地质结构下的地震波传播规律,为勘探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未来,随着数值计算方法和物理分析方法的不断发展,地震波正演模拟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地质科学中的地震模拟技术的使用方法与性能评估

地质科学中的地震模拟技术的使用方法与性能评估

地质科学中的地震模拟技术的使用方法与性能评估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地震模拟技术是地质科学中的重要工具之一,用于预测地震的发生、评估地震的危害性以及指导地震的防灾减灾工作。

本文将介绍地震模拟技术的使用方法以及性能评估的相关内容。

地震模拟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地震过程、地震波传播以及地震对结构物和地下地质的影响,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地震现象及其灾害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地震模拟技术的使用方法。

首先,地震模拟技术的使用方法分为数据准备、参数设定、程序运行和结果分析四个步骤。

在数据准备阶段,需要收集地震事件的观测数据、地质地质构造、地震波速度和结构物的几何参数等。

参数设定阶段包括设定地震模拟模型的初始条件、边界条件、材料参数等。

程序运行阶段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模拟地震波传播的过程,并计算地震波到达不同位置和结构物的响应。

最后,在结果分析阶段,可以对地震模拟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地震性能评估和损伤预测等。

其次,地震模拟技术的性能评估是判断地震模拟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震过程和地震对目标区域的影响。

具体来说,地震模拟的性能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验证和验证。

首先是验证,验证是指将地震观测数据与模型模拟的结果进行比较,判断模拟结果是否与实际地震情况相符。

验证的方法主要包括时间历程对比、频谱对比和位移对比等。

时间历程对比是比较实测地震波与模拟地震波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和波形形态是否一致;频谱对比是比较实测地震波和模拟地震波在频域上的能量分布是否相似;位移对比是比较实测地震波和模拟地震波在空间上的位置和幅值是否一致。

通过验证的结果,可以评估地震模拟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其次是验证,验证是指使用不同的地震模拟方法、不同的地震模拟模型和不同的参数进行反复模拟,并比较模拟结果之间的差异性。

验证的方法主要包括反演分析、不确定性分析和灵敏度分析等。

反演分析是通过反演实测地震波观测数据,得到地震源的破裂过程和地下地质构造的变化情况;不确定性分析是通过对模拟模型参数进行随机取值,模拟不同地震情景下的地震波传播;灵敏度分析是通过改变模拟模型参数,观察模拟结果的变化。

地震模拟与地震预测技术的应用

地震模拟与地震预测技术的应用

地震模拟与地震预测技术的应用地震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会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社会不稳定。

因此,地震模拟和预测技术的应用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地震模拟和预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一、地震模拟技术地震模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地震波传播过程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模拟地震波在地下岩石中的传播和衰减,进而预测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等工程设施的影响程度。

该技术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预防地震灾害,保证建筑物等工程设施的安全。

地震模拟技术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模拟,一类是数值模拟。

物理模拟是通过实验室实验,地震发生时模拟地上构筑物的震动情况。

该方法可以提供更真实的地震模拟结果,但是实验成本较高,不利于规模较大的地震模拟。

数值模拟则是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地震波在地下岩石中的传播和衰减,以预测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等工程设施的影响程度。

该方法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地震模拟结果,并且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规模较大、虚拟的地震模拟。

地震模拟技术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广。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出更具有防震能力的建筑物,以及更好地规划地震后的应急救援方案。

同时,该技术还可以帮助政府提高应急响应能力,更好地应对突发自然灾害。

二、地震预测技术地震预测技术是指通过观测地震现象和地质变化等信息,预测地震发生时间、地点和强度等重要参数的技术。

它可以帮助政府和民众更好地做好地震的预防、救援和重建工作。

地震预测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地震测量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定期对地震活动区进行测量和监测,以获得地震活动的相关信息。

2.地震地形学和地质学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对地下岩石和地质构造的变化情况进行观测和分析,以判断地震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3.地震电磁学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电磁场和电导率,以提供地震前兆的信息。

4.地震声学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测量地震前后地下岩石的声波信息,提供地震预测的依据。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地震预测技术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准确性还不够理想。

地震波正演方法研究

地震波正演方法研究

第1章地震波正演方法研究1.1地震波正演研究的目的地震波正演就是求取地震波在已知的地下地质模型中的传播规律,包括传播时间、路径、能量等。

正演通常是地震研究中了解未知问题的第一步。

在人工给定的地质模型中进行正演得到的规律能够增进人们对未知模型的认识,从而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地震波的正演研究是理论地震学中较为活跃的课题之一。

地震学家成功的发展了许多折射和反射波的计算正演方法,人们从合成记录图中得到了比以往多得多的关于震源和介质的信息。

总的来说,正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用处:1.对波场特征进行理论研究;2.指导野外数据采集工作设计;3.作为反演解释的理论基础;4.帮助资料解释。

本文进行正演方法研究与计算的目的是认识初至波的形成规律,了解低降速带的结构变化对地震波反射与折射旅行时的影响,分析来自不同射线路径的初至波和反射波在地面同一点处静校正量是否有一致性。

现在广泛使用的静校正方法多是基于初至折射波的。

初至折射静校正是利用浅层初至折射波信息,使用某种方法计算出静校正量,再应用静校正量使受低降速带横向结构变化影响的反射波旅行时归位。

这样做的前提在于地表一致性假设,即在地表同一点处,所有的折射波和反射波通过低降速带时都具有相同的路径,因此静校正量是相同的。

但在目前的勘探工作中,特别是在山区的勘探中,常常出现与此假设不相符的情况,比如当低速带速度与下伏地层的速度差别不是特别大或当基岩出露时,这种情况下,反射波和折射波在通过低降速带时路径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产生不同的校正量。

这时再沿用基于初至波的静校正方法就无法得到满意的叠加效果。

分析在不同地表结构情况下初至波与反射波静校正量的一致性,对于提高这些地区地震勘探工作的质量是很有意义的。

本章的目的就在于寻找一种对折射波、反射波都能够进行计算的正演方法,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中,将这种既能追踪折射波,又能追踪反射波的正演方法叫做多波场地震波正演。

1.2 地震波传播的基本规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地震波动数据模拟方法及其应用

地震波动数据模拟方法及其应用

地震波动数据模拟方法及其应用地震波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其波动传播可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为了准确预测地震波动并评估地震风险,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其中包括地震波动数据模拟方法及其应用。

地震波动数据模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地震时产生的波动,以了解其传播特性和效应。

这种模拟方法可以为地震研究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首先,地震波动数据模拟方法涉及地震动力学、波动传播等学科的知识。

研究人员需要了解地球内部的地震波动产生机制,以及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化对波动传播的影响。

基于这些知识,他们可以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技术来模拟地震波动的传播过程。

地震波动数据模拟方法可以基于不同的模型和算法。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将地震波动传播过程离散化为一系列空间和时间网格点的计算,来模拟波动的传播轨迹和强度变化。

通过这些方法,科学家可以生成具有不同频率、方向和振幅的地震波动数据,以反映不同地震情景下的波动特征。

地震波动数据模拟方法在地震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通过模拟波动传播过程,科学家可以了解地震波动在不同地质环境中的衰减和放大规律。

这对于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和建筑结构设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模拟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地震波动对地表和地下的影响,以评估地震对于地下水资源、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等方面的影响。

此外,地震波动数据模拟还可以用于地震预测研究,提供有关地壳运动和地震发生机制的信息。

除此之外,地震波动数据模拟方法还具有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震源参数的准确性、地质模型的精度、边界条件的设定等。

其次,模拟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这对于模拟大尺度和长时间的地震波动数据来说是一个挑战。

此外,地震波动数据模拟方法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地震研究和社会需求的发展。

总之,地震波动数据模拟方法是研究地震波动传播和应对地震风险的重要手段。

波动方程正演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波动方程正演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波动方程正演模型的研究与应用郑鸿明* 娄 兵 蒋 立(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物所)摘要野外采集的地震数据是经过大地滤波后的畸变信号,处理的地震剖面只是间接地反映了地下构造和地质体的特征,虽然目前有很多方法和手段可以分析并提取相关的地质信息,但由于处理对波场的改造和噪声的存在以及方法本身的多解性问题降低了识别地质信息的可靠性。

处理中每一步对有效信息的影响有多大,对地震属性解释的影响有多大,没有一个定量的标准,只能凭经验和认识来定性地判断。

正演模型在弹性波理论指导下,遵循严格的数学公式,可以最佳模拟地下各种情况。

各种处理方法和不同的处理流程所得到的结果能否符合或最佳逼近波动方程建立的数学模型,正演模型是判断处理工作合理性的良好准则。

主题词地质模型波动方程正演模型地震响应模块测试1 引 言随着地震勘探的不断深入,地震勘探也由构造型油气藏勘探进入精细的岩性勘探阶段,要求地震勘探能够反映地下地质体岩性变化,以及识别含油、气、水的地震响应特征,分辨薄互层、低幅度构造的能力。

地球物理学家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研究开发了很多相关的技术,虽然理论上这些方法都能够成立,这些技术应用成功的实例也很多,但也不乏有失败的教训,往往产生多解性,或与钻探的结论不符。

这里除了复杂地表和复杂地下构造形成的复杂地震波场而不满足建立在简单地质模型处理理论的因素外,与处理过程对地震波场的改造也有很大关系。

从地震数据的采集到最终处理的地震剖面,整个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地下地质结构、地质体的岩性变化以及含流体的性质,对处理人员来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黑匣子”,我们所看到的只是经过大地滤波后产生畸变的地震波场,如何从这个畸变的地震波场中去伪存真、恢复真实的构造形态、提取储层的相关地震属性信息,这是岩性处理的最终目标。

处理中的每一步环环相扣、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我们对处理中的每一步产生的中间结果所应达到的标准只是凭经验、感觉进行定性判定,加入了很多人为因素,这些因素或多或少影响着我们对解释成果的正确认识。

地震波反演及其应用研究

地震波反演及其应用研究

地震波反演及其应用研究地震波反演是指通过观测到的地震波传播数据,来推断地下介质模型的物理属性。

在地球科学研究中,地震波反演被广泛应用于勘探油气、地震灾害预测、地球内部结构、板块构造等领域。

一、地震波反演原理地震波反演的基本原理是正演与反演。

正演是指通过已知的地下介质模型,模拟计算地震波在该模型中的传播情况。

反演是指通过观测到的地震波数据,来推断地下介质的模型参数。

在反演过程中,需要将多个正演计算结果与观测数据进行匹配,以找到最优的地下介质模型参数。

地震波传播的基本理论是弹性波理论。

在地震波传播的过程中,地震波可以被分为纵波和横波两种。

纵波是指波动方向与能量传播方向相同的波,既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也能通过地球内核而传播。

横波是指波动方向与能量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在地球内核中不能传播。

地震波反演的目标是推断地质体的物理参数,比如密度、速度、衰减系数等。

在反演过程中,需要根据地震波传播模型,建立数学模型和算法,来推断地下介质的物理属性。

基于弹性波理论和反向算法,可以得到不同深度、不同分辨率的地下介质物理模型。

二、地震波反演方法地震波反演方法包括正演计算、反演算法、优化策略三个主要部分。

正演计算是指基于地质模型,计算地震波在该模型中的传播情况,用来生成合成地震波数据。

反演算法是指基于观测到的地震波数据,推断地质模型的物理参数。

优化策略是指在反演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参数,以达到最小化目标函数的目的。

地震波反演方法可以分为初值反演、定常反演、逆时偏移等几种主要方法。

初值反演是指根据经验或调查数据,给定地下结构的初值,在初值的基础上不断寻找最优解的过程。

定常反演是指假设地下介质的物理参数随深度变化不大,采用多尺度反演方法进行反演。

逆时偏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一种地震波反演方法。

它利用前向计算和后向传播的原理,将正演计算结果投影到地球表面,通过不断调整模型参数和反转梯度的方法,来寻求最优模型。

利用谱元法正演数值模拟地震波传播

利用谱元法正演数值模拟地震波传播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82·2020年第09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20)09-0082-02利用谱元法正演数值模拟地震波传播孙福玉(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摘要:向地球深部进军,是目前地质行业的众望所归。

但是将地球挖开一探究竟终究是不可能的。

截至目前,地球物理方法一直是探测地球深部的主旋律。

近几年人工智能、大数据的飞速发展,为探测地球深部开辟了新的途径。

应用地震波在地球介质中的传播给地球建模,得到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变化特征,达到探测地球深部的目的。

着重介绍了利用谱元法正演数值模拟地震波传播的正演方法,该方法是目前常用且方便的勘探方法。

关键词:地球物理方法;地震波;谱元法;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P315.31文献标识码:ADOI :10.15913/ki.kjycx.2020.09.031人类对地球知识的渴望与好奇,加快了探究未知的脚步。

步入20世纪以后,各种地球物理方法百花齐放。

重力勘探、磁力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等方法你追我赶,在探测地球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其中,地震勘探是目前为止发展最广泛和全面的勘探方法。

地震波传播反演的数据几乎涵盖了包括地质构造和地质体的全部讯息。

如何合理解释利用这些从地下物质中反射回来的地震波是目前地球物理学家研究的主要课题。

目前最为有效和合理的方法就是通过地震波的正演来模拟地下介质,得到与实际地下传播的地震波得到的数据图像相吻合的结果。

对地下介质的分布做出合情合理的猜测。

因为波动方程能够为解释地震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提供更加充分的依据,所以波动方程在研究地震波传播机制上有重要的作用,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是目前国内外地球物理学界最为热门的科研方向。

本文基于波动方程的学术研究,探究在波动方程中应用谱元法进行数值模拟地震波的有效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

在地球物理学理论中,地震波的数值模拟方法,实际上就是通过观察分析地震波在复杂介质中的传播,与此同时,得到各观测地的地震记录。

地震波传播正演模拟方法和装置

地震波传播正演模拟方法和装置

地震波传播正演模拟方法和装置地震是一种对人类社会具有巨大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为了更好地理解地震的发生机制、预测地震的影响以及进行有效的抗震设计,地震波传播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地震波传播正演模拟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地震波传播正演模拟方法主要基于物理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来描述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过程。

常见的方法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射线追踪法等。

有限差分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数值方法。

它通过将求解区域划分为网格,然后对波动方程进行离散化处理,用差分格式近似替代微分方程中的导数项,从而得到一组代数方程。

通过求解这组代数方程,可以得到地震波在各个网格点上的数值解。

有限差分法的优点是计算效率较高,适用于处理大规模的计算问题。

但其精度在复杂介质中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

有限元法是另一种重要的数值方法。

它将求解区域划分为有限个单元,通过构建单元的插值函数来近似表示波场。

然后,基于变分原理将波动方程转化为一个泛函的极值问题,从而得到一组线性方程组。

有限元法在处理复杂几何形状和非均匀介质时具有优势,能够较好地模拟波的散射和折射现象,但计算量相对较大。

射线追踪法是一种基于几何光学原理的方法。

它通过追踪地震波传播的射线路径来计算波的传播时间和振幅。

这种方法计算效率高,尤其适用于长距离传播和高频波的模拟。

但射线追踪法在处理波的衍射和散射等现象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正演模拟方法,如谱元法、伪谱法等,它们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在地震波传播正演模拟中,装置的选择和应用也非常关键。

高性能计算机是实现大规模模拟计算的重要工具。

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容量能够支持处理复杂的模型和大量的数据。

同时,专业的地震模拟软件也是不可或缺的。

这些软件通常集成了各种正演模拟方法,并提供了友好的用户界面和丰富的后处理功能,方便研究人员进行模型构建、参数设置和结果分析。

三维快速高精度地震波正演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应用

三维快速高精度地震波正演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应用

三维快速高精度地震波正演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应用陈可洋【摘要】如何有效提高三维地震波正演数值模拟精度和计算效率一直是勘探地球物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为了克服常规中心有限差分法较难快速提高差分精度的缺陷和一阶双曲型波动方程内存占用多、计算量大、引入变量较多的困难,采用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直接求解三维地震波动方程,推导的高阶差分格式计算形式简单,可以推广于求解任意偶数阶时空导数,同时给出其稳定性条件.在人工边界处,对比了镶边法和常规旁轴近似法两种吸收边界条件.从三维似French模型的正演结果看出,采用的高阶交错网格差分算法在快速有效地提高数值模拟精度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同时结合镶边法吸收边界条件还可有效压制边界反射,提高整个计算域内波场的信噪比.【期刊名称】《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1(034)003【总页数】4页(P12-15)【关键词】三维地震波动方程;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正演数值模拟;镶边法吸收边界【作者】陈可洋【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针对当前高精度地震勘探的要求,地震勘探方法必须考虑地下三维空间内非均匀介质对地震资料采集的影响。

三维地震波正演数值模拟方法因此成为准确认识地震波场传播规律(保留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特征)、指导地震观测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检验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方法准确性的一种重要手段。

只有准确地研究复杂的地质构造和油气储集体所对应的地震波场特征,才能有效地进行构造和储层的识别与划分。

传统的基于褶积模型的正演方法仅考虑了纵向上介质的变化,无法完整地描述三维空间的局部构造或非均匀性介质变化产生的复杂波场响应[1,2]。

目前,国内外对三维地震波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逐步将二维方法推广应用于三维情况,主要包括单程波正演方法(如隐式有限差分法、Fourier法、傅里叶有限差分法、显式短算子方法等)和双程波正演方法(显式有限差分法、隐式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精细积分法、伪谱法、Hartley变换法等),其中单程波正演方法是在频率-空间域进行交互处理,在每一步波场递推过程中,均需引入正反傅立叶变换,因而计算量较大。

地震模型正演技术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_马德波

地震模型正演技术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_马德波
, 。
,
正 确 的 地 震 资料解 释 可 以提 供 地 下 地 质 体 的空间 展 布
,
,
是 综合

但是
,
地 震 资 料 解 释 具有 多解性
为 了 减少 解 释 的 多解性
。 。
,
需 要综 合 利 用地质

利 用地 震 模型 正 演 技 术来 指 导 地 震 资 料 解 释
本 文 以 鄂 尔 多斯盆 地 延 长 组 浊 积 砂 岩 的地 震 正 演
如 射线 追踪 或 波 动 方 程 偏 移等
正 演模 拟 计 算 出 所 建 立 地质 模 型 的 地 震
,

地 震 模型 正 演 的 基 础 在 于 不 同的岩层 具 有 不 同 的速 度和 密 度
产 生 反 射 系数

两 者 的乘积 为 波 阻 抗

波 阻 抗 的 差 异会
假 设地 震 波 是 垂 直入射 的
模拟 为例
,
探 讨地 震 模 型 正 演技 术在地 震 资料 解 释 中的应用 测 钻 井等 资料
地 震 模型 正演 技术 的 原理 震 地 正 演 模拟 就 是 利 用 已 有资 料 播 原理 记录 ,
,
建 立 地下 地 质 模 型
,
,
根 据 地震 波 在地 下 介质 中的传
通 过 一 定 得 数学 方法
实 际 地震 记 录 从激发

传播 到接 收
,
相 当 于 经 历 了一 个
,
就变 成 了一 个 有 一 定 延 续 长 度 的 脉冲 波 形
即 地 震子 波


选 择合适 的 地 震 子 波 也 是 决定最 终的 正 演 结 果 与实 际地 震 记 录 吻 合 与 否 的关键

复杂介质中地震多次反射波快速正演模拟

复杂介质中地震多次反射波快速正演模拟

复杂介质中地震多次反射波快速正演模拟复杂介质中的地震多次反射波快速正演模拟是地震勘探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地震多次反射波是指地震波在穿过地下岩石等介质时会反射多次形成的波动。

在实际勘探中,地震多次反射波需要通过模拟来预测和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地下结构和地质构造,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快速正演模拟是指通过计算机程序对地震波传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求解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复杂性质。

其主要目的是预测地震勘探中实际情况下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强度,从而更好地理解地下结构。

复杂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诸如介质的非均匀性、各向异性、带电等特性都会影响地震波的传播。

因此,快速正演模拟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地震波产生的影响。

在实现地震多次反射波快速正演模拟过程中,需要将地下介质划分为多个小的块状区域,并对这些小区域进行数值计算。

首先,需要设置地下区域模拟模型,也就是模拟的区域内所有的介质参数,如弹性模量、密度等等。

其次,需要定义抽样点,以建立介质的速度模型。

在这个步骤中,需要进行地下介质的逆时偏移来确定波场和介质的速度模型。

在逆时偏移算法中,需要将到达时间差和接收信号处理成走时图。

然后,根据模型定义和抽样点的定义,可以通过数值计算来快速模拟出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强度。

在数值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一定的数值计算误差,例如在波形与波场之间的误差、与吸收边界计算策略相结合等。

因此,在进行快速正演模拟时,需要对计算误差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其进行校正。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地震多次反射波快速正演模拟,以得到预测的地震波传播路径和强度。

这个过程在地震勘探中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因为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下结构和地质构造。

地震波谱元法正演及地质信息复合约束多参数全波形反演

地震波谱元法正演及地质信息复合约束多参数全波形反演
模型验证
利用实际地震勘探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评估模 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4
多参数全波形反演
多参数全波形反演基本原理
地震波谱元法
地震波谱元法是一种用于模拟地震波传播过程的数值方法,通过将地震波分解为一系列的 谱元,可以更精确地模拟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正演模拟
正演模拟是指利用地震波谱元法等数值方法,模拟地震波从震源传播到接收站的过程,为 后续的反演提供可靠的初始模型和约束条件。
数据预处理
02
对数据进行清洗、滤波和归一化等处理,以提高数据质量和反
演精度。
信息提取
03
从处理后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地质信息,如地层结构、岩石性
质、地下水位等。
复合约束模型建立
模型构建
根据已知的地质信息和提取的地质信息,建立复 合约束模型。
模型优化
通过迭代和优化算法,不断调整模型参数,使模 型与实际地质情况更加符合。
02
模型参数设置
针对不同的地震波参数,设置相应的反演参数,如初始模型、迭代次
数、收敛准则等。
03
模型验证与优化
通过将反演结果与实际地震记录数据进行比较,对反演模型进行验证
和优化,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多参数反演模型验证与优化
数据匹配度分析
通过计算反演结果与实际地震记录数据的匹配度,如均 方根误差(RMSE)、相关系数等指标,评估反演模型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正演模型
通过地震波谱元法建立正演模型,模拟地震波 的传播和散射过程,为反演提供可靠的初始模 型。
多参数反演
在反演过程中,考虑多个地震波参数,如振幅 、相位、频率等,同时进行反演,以获得更全 面的地质信息。
地质信息提取与处理

虚拟仿真在地震应急演练中的应用

虚拟仿真在地震应急演练中的应用

虚拟仿真在地震应急演练中的应用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发生时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提高地震应急救援的效率和准确性,虚拟仿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震应急演练中。

虚拟仿真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模拟的技术,可以模拟真实场景,让人们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和演练。

在地震应急演练中,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地震发生时的场景,包括地震破坏、人员伤亡、建筑物倒塌等情况,让参与者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效率。

虚拟仿真技术在地震应急演练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模拟地震场景
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地震发生时的场景,包括地震破坏、人员伤亡、建筑物倒塌等情况。

参与者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观察和分析地震场景,了解地震的破坏程度和影响范围,为应急救援提供参考。

二、模拟应急救援过程
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应急救援过程,包括救援人员的行动、救援设备的使用、伤员的救治等情况。

参与者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应急救援过程,了解应急救援的流程和方法,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
效率。

三、模拟应急救援演练
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应急救援演练,包括应急救援演练的场景、演练的流程和方法等情况。

参与者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应急救援演练,了解应急救援的实际操作和应对策略,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效率。

虚拟仿真技术在地震应急演练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效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它在地震应急救援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1

∂U ∂z
2β 2
+ ∂W ∂x
) ∂U +
=0 ∂W
=0
⎩ α 2 ∂x ∂z
O
x
z
• 镜像方法(Levander,1988;Crase,1990;Robertson,1996)
−Δz
O
x
Δz
z
自由面以上波场充零不正确!
τ
zz
(0)
=
τ
zz
(−Δz)
+
Δz
∂τ zz
∂z
= τ zz (Δz) + τ zz (−Δz)
地震波正演模拟技术及其应用
董良国 同济大学地震波传播与成像学科组
2007.10.27厦门
内容
• 起伏地表弹性波传播数值模拟 • 地震波菲涅尔体与波路径的模拟 • 菲涅尔体层析成像 • 层析反演分辨率
一、起伏地表弹性波传播数值模拟
1、应用领域
(1)近地表地震波传播机制研究 (2)研究地形对地面震动的影响 (3)山地军事应用 (4)山地资料低信噪比问题 (5)起伏地表成像研究
σ zz
=
(
f
σ )' 2 xx
σ xz = f 'σ xx
(2)水平自由边界条件实现方法
即使是水平地表,要较好地实现自由边界条件也十分 不易。其中,
FE、BE具有优越性; PS几乎难以实现; FD为实现自由边界,必然降低整体模拟精度,且易造 成算法的不稳定;
• 隐式自由边界(Vidal and Clayton,1986)
FE
FD Horizontal Component(1000ms)
Vertical Component
Horizontal Component
(d)常规FD方法
(Masahiko Fuyuki,1980;董良国,2007)
二维空间网格点划分成22类(空间2阶差分精度),分别构造 不同的差分格式。
2
=0
τ zz (−Δz) = −τ zz (Δz)
• 密度镶边法(Frankel,1992)
−2Δz
0.16ρ
−Δz
0.4ρ
O
ρ
x
Δz
z
没有物理依据。
(3)起伏地表地震波模拟方法简介
声波方程无法模拟地震波在近地表的各种复杂传播现象!
选择何种地震波传播模拟方法,取决于研究的目的。 例如:研究地震波在近地表传播的各种复杂现象、利用初至波 旅行时或波形反演近地表速度结构、进行信噪比问题的研究,等 等,在模拟中均需要正确实施自由边界条件,这是模拟中的最关 键问题。
除纵向坐标变换外,其它方法均遇到过稳定性 问题!
二、地震波菲涅尔体与波路径的模拟
走时层析 Δt(g s) = ∫ Δw(rr)L[rr s, g]drr
将时差反投影至射线路径(Raypath)上。
Born近似 波动方程层析
Δψ
(g
s)
=

ΔV (rr) V (rr)
⋅ξ
⎡⎣rr
s,
g,V
(rr)⎤⎦drr
⎪⎧
⎪⎩⎨η
ξ
=
=x zmax f (x)
z
(0 ≤ x ≤ xmax )
• 自由边界条件
σ zz
=
(f
σ )' 2 xx
σ xz = f 'σ xx
优点:统一形式隐式实现自由边界条件。
模型
水平分量
垂直分量
Vertical Component
Horizontal Component
Vertical Component
⎛ ⎜ ⎜ ⎜ ⎜ ⎜ ⎜ ⎜ ⎜ ⎜⎝
lij

⎞⎛ ⎞ ⎜
⎟⎜ ⎟ ⎜
⎟⎜ ⎟ ⎜
⎟⎜ ⎟ ⎜
⎟ ⎟
⎜ ⎜
Δs
j
⎟ ⎟

⎜ ⎜
⎟⎜ ⎟ ⎜
⎟⎜ ⎟ ⎜
⎟⎜ ⎟ ⎜
⎟⎠ ⎜⎝
⎟⎠
⎜ ⎜⎝
w lij1 ij1
∑ wij
L
w lij2 ij2
∑ wij
L
w lij3 ij3
∑ wij
⎞ ⎟ ⎟ ⎟ ⎟ ⎟ ⎟ ⎟ ⎟ ⎟ ⎟ ⎟⎠
fΔt,
,
(0 ≤ (Δt
Δt ≤ 1 2aba,1999)
均匀介质20hz单频Born近似波路径 均匀介质20hz单频第一菲涅尔体
均匀介质50hz单频Born近似波路径 均匀介质50hz单频第一菲涅尔体
实部
虚部
均匀介质Born近似波路径(有限频)
等梯度模型以及对应的射线、50hz菲涅尔体
j)
=
r U
(i

2,
j)

dx dz
B2
r U (i
−1,
j +1) −Ur(i −1,
j −1)
=0
求A、B点时采用
r UV
(i,
j)
,求C、D点时采用
r UH
(i,
j)。
( ) 求O点时,用
r Uxz
=
1 2
D+xD+z + D−xD−z
替Urxz = D0xD0z ,以免使用(i,j)点
例如,第21类网格点:(这里假定dx=dz)
等梯度模型50hz单频Rytov近似波路径
层状模型与透射波射线、30hz菲涅尔体
层状模型50hz单频透射波Rytov近似波路径
起伏地表等梯度模型示意图
炮检对SR对应菲涅尔体(50hz)
起伏地表层状模型示意图
炮检对SR对应菲涅尔体
复杂模型,Offset=1000 fresnel_volume
例如,第19类网格点:
r
r
水平自由边界条件: U z + B1U x = 0
r
r
A
垂直自由边界条件: U x + B2U z = 0
B
••(i, j)
O CD
{ } r
UH (i,
j)
=
r U
(i,
j
+
2)
+
dz dx
B1
r U
(i
+
1,
j +1) −Ur(i −1,
j +1)
=0
{ } r
UV (i,
ζ ⎡⎣rr s, g⎤⎦ = 2k02(rr)G0 [rr, g]⋅ψ0(rr s)
Rytov近似 波动方程层析
ΔΦ(g s) = ∫ ΔVV((rrrr)) ⋅ζ [rr s, g]drr
[ ] ζ
rr s, g
=
2k02
(rr)
G0
[rr, g]⋅ψ0(rr
ψ0(g s)
s)
将剩余波场反投影至波路径(Wavepath)上。
w
=
⎧ ⎪ ⎨
1− 2 rs ⋅ rg
fΔt , +1
0 ≤ Δt ≤1 2f ,rsg >>1
⎪⎩
0 , (Δt >1 2f )
无限高频时,退化为射线走时方程:τ

∫ c (r )−1 L
dr
初至波菲涅尔体层析 在反演表层结构中的初步应用
与传统射线层析的差别与优势:
1、将Raypath上一点的投影值根据权值弥散到Fresnel带上; 2、First peak 取代 First break。 3、更符合地震波的传播实际,能更好地反演低速异常体,反演精度提高; 2、层析矩阵稀疏程度降低,地下各点的覆盖次数大幅度提高,反演的稳 定性提高。
+
cos2 φσ zz
= σ zz − 2 f 'σ xz + ( f ' )2σ xx
1+ ( f ')2
σ nt
=
σ
' xz
=
− sin φ
cosφσ xx
+ cos(2φ )σ xz
+ sinφ cosφσ zz
[ ] = f ' (σ zz − σ xx ) + 1 − ( f ' )2 σ xz 1+ ( f ')2
• Schuster,Vasco,Watanabe等
– 层析在某一方向上所能分辩的最小空间尺度为 经过该点的所有菲涅尔体中在该方向上的最小 宽度。
s1
g1
S
s2
g2
s3
g3
R
f=30hz,offset=2000m
X方向分辨率 Z方向分辨率
在倾斜坐标系下,自由边界条件为:
r U
'
z
+
r B1U
'
x
=
0
(i, j)•
•O
在O点时,差分形式为:
z
{ } r
U
' (i,
j)
=
r U
' (i
+1,
j
+1)
+
B1
r U
'
(i
+1,
j)
−Ur
' (i,
j
+1)
由于Ur '(i,
j)
=
r CU (i,
j)
,所以:
{ } r
U
(i,
j)
=
r U
(i
+ 1,
(Kravtsov and Orlov,1980;Woodward,1989,19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