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南辕北辙》,完成下列题目及答案

合集下载

《南辕北辙》阅读题的答案及翻译【优秀3篇】

《南辕北辙》阅读题的答案及翻译【优秀3篇】

《南辕北辙》阅读题的答案及翻译【优秀3篇】《南辕北辙》阅读题的答案及翻译篇一《南辕北辙》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揭示行动和目的相反,即背道而驰,是永远也达不到目的。

有了《亡羊补牢》打基础,讲这则故事的时候,我就感觉挺轻松的。

在这节课中,有两个环节学生表现十分出色。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假如你遇到那个要到楚国去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生:我想对他说:“你应该听从朋友的劝告。

”生:我想对他说:“你走的方向反了,到不了楚国。

”生:我想对他说:“你错了,要及时改正,这样你还能到楚国。

”生:我想对他说:“如果你听朋友的话,你很快就能到楚国。

”。

二、揭示寓意,展现学生个性。

师: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生:我懂得了做人不要太固执。

生:我懂得了有了错误,要马上改正。

这样,做事才能成功。

生:我懂得了行动和目的相反,就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生:我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选对方向。

教后反思:1.讲完课后,我习惯地让学生写收获,发现学生用五六分的时间就写完了,写得还不错。

只有少数照着黑板上的板书抄下来。

大多数同学都能写出自己的真实体会,理解了故事内容,明白这则寓言所含的道理。

2.我觉得在教学中,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观察,用心深入体会,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要求固定的答案,学生将在快乐中学习语文,懂得做人的道理。

3.课后,我查阅了网上关于《南辕北辙》的教学案例,发现那里面的学生比我教的学生素质高出许多,其中有一个观点比较新颖:地球是圆的,那个楚国人有一天能到达楚国。

学生们据此展开讨论,课堂变得热闹了,学生变得聪明了。

学生素质的差距怎么才能弥补呢?我认为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多开展一些智力开发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文活动和交流的空间,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把创造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

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南辕北辙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 ①,衣焦不申,头尘不浴②,往见王曰:“今 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③,方北面而持其驾④,告臣曰:‘我欲之楚⑤。

’臣曰:君 之楚,将奚为北面⑥?’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用⑦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⑧。

’此数者⑨愈⑩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 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 也。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 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注释)①反:同“返”,返回。

②衣焦不申,头尘不浴:衣裳皱了也不伸展, 头上有尘土也不清洗,形容急切匆忙的样子。

③大行:大路。

④方北面而持其驾: 正面向北方驾着他的车。

⑤之楚:到楚国去。

楚国在魏国南面。

⑥将奚(X I )为北面:又为何面向北方呢?⑦用:费用,钱财。

⑧御者善:驾车的人技术高超。

⑨此数者:这几样东西。

⑩愈:越。

“愈……愈……”意为“越……越……” 。

? 耳:语气词。

?恃(sh 1 )依靠,倚仗。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大王这 样的举动越多,反而离建立霸业越远了。

1 •文中画“ ”句子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 。

2•用文中原话回答:“此数者”指的是 __________ 、 _____ 、 ________ 满足这些条件却仍不能到达楚国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辕北辙”的故事是 (人名)讲给魏王听的,3 •文中驾车的人错在哪里?( )A. 出发前选择了错误的目的地。

C.驾车前进的方向不对。

B. 不听别人劝告,不改正自己的错误D.有了目的地却迟迟不动身前往。

他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_________ 。

《南辕北辙》阅读题的答案及翻译

《南辕北辙》阅读题的答案及翻译

《南辕北辙》阅读题的答案及翻译 ⽂⾔⽂阅读测试是⾼考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化发展关系到⾼考语⽂改⾰的整体进程。

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南辕北辙阅读答案,仅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旨在让同学们更好的把握《南辕北辙》这篇⽂章的重点内容,并有所启发和收获。

《南辕北辙》阅读答案及翻译 南辕北辙 今者⾂来,见⼈于⼤⾏,⽅北⾯⽽持其驾①,告⾂⽈:“我欲之②楚。

”⾂⽈:“君之楚,将奚为北⾯?”⽈:“吾马良!”⾂⽈:“马虽良,此⾮楚之路也。

”⽈:“吾⽤③多!”⾂⽈:“⽤虽多,此⾮楚之路也。

”⽈:“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离楚愈远⽿。

导读:成语“南辕北辙”可谓⼈⼈皆知,如果⾏动和⽬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驰。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

②之:动词,往,到。

③ ⽤:资⽤,即路费。

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南辕北辙》阅读题: ⼀、解释加点的词1.我欲之楚( )2.将奚为北⾯( )3.吾马良( )4.此数者愈善( ) ⼆、翻译 1.马虽良,此⾮楚之路也。

2.此数者愈善,⽽离楚愈远⽿。

三、成语______出⾃本⽂,⽐喻_______。

《南辕北辙》参考答案: ⼀、1.想要 2.何、什么 3.良好 4.越 ⼆、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三、南辕北辙⾏动和⽬的相反。

《南辕北辙》翻译: 刚才我来时,在⼤路上碰见⼀个⼈,脸朝北⽅⼿⾥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他说:“我的车夫能⼲!”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

(2021年整理)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1年整理)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阅读理解及答案

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阅读理解及答案(推荐完整)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阅读理解及答案(推荐完整))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阅读理解及答案(推荐完整)的全部内容。

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阅读理解及答案(推荐完整)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阅读理解及答案(推荐完整)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阅读理解及答案(推荐完整)〉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译文:今天,臣[我]看见有人在一条大路[也说解释为太行山]上,朝着北面驾车前行,对我说,想到楚国去。

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却将要向北面驾车?[楚国在南面]”。

车的主人说,我的马很好,跑得快.我说:“马虽然好,但这条路不是去楚国的路。

”他说:“我的财物多[有钱]”。

我说:“财物多,但是这条路不是去楚国的路”。

南辕北辙阅读答案

南辕北辙阅读答案

南辕北辙阅读答案
魏王欲攻邯郸。

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此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欲举信于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1,解释划线的词
①.我欲之楚( 想要 )
②.吾马良( 良好 )
2,翻译
①.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②.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3,成语南辕北辙出自本文,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行动与目标要保持一致,否则只能背道而驰。

部编2022年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部编2022年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部编2022年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南辕北辙》,完成习题。

南辕北辙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

”臣曰:“君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③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④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选自《战国策》)导读: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②之:动词,往,到。

③用:资用,即路费。

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实词。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2)吾用多。

(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君之楚,奚为北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成语“南辕北辙”现在用来比喻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解释加点的字。

①其子曰其:______。

②其邻人之父亦云云:______。

③暮而果大亡其财亡:______。

④而疑邻人之父之:______。

[2]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小学阶段,我们还学过许多寓言故事,如:_____、_____;学过许多神话故事,如:______、______;学过许多历史故事,如:_____、_____。

南辕北辙文言文阅读答案

南辕北辙文言文阅读答案

南辕北辙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一: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txt>课外文言文(一)目录1.赵襄主学御 (3)2.老马识途 (3)3.穿井得人 (4)4.南辕北辙 (5)5.千里之马 (5)6.赵威后问齐使 (6)7.齐欲伐魏 (6)8.赵襄子饮酒 (7)9.沛公至咸阳 (8)10.四面楚歌 (8)11.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9)12.孔子见罗雀者 (10)13.教子 (10)14.石崇与王桤争豪 (11)1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12)16.长安何如日远 (13)17.床头捉刀人 (13)18.雪夜访戴 (14)19.陈太丘与友期行 (15)20.未若柳絮因风起 (15)21.七步诗 (16)22.太宗罢朝 (16)23.永某氏之鼠 (17)24.临江之麋 (18)25.荔枝图序 (19)26.三上 (19)27.名二子说 (20)28.读孟尝君传 (21)29.伤仲永 (22)30.盲人识日 (23)31.献曲求诗 (23)32.唐太宗论弓矢 (24)33.王猛为京兆尹 (25)34.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 (26)35.三镜 (27)36.毛遂自荐 (27)37.苟变吃人两个鸡蛋 (28)38.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29)39.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30)40.请君入瓮 (31)41.虹 (31)42.陨石 (32)43.正午牡丹 (33)44.江淮之蜂蟹 (33)45.猫犬 (34)46.与长子受之 (34)47.说虎 (35)48.楚人养狙 (36)49.象虎 (37)50.李氏之鸠 (38)51.傅显迂缓 (38)52.祈梦决狱 (39)53.曹司农竹虚言 (40)54.题画二则 (40)55.牧竖 (41)56.狼 (42)57.与四弟书 (43)58王冕 (43)59.多多益善 (44)60.师旷论学 (45)61.叔敖杀蛇 (45)62.三峡 (46)63 .颜回好学 (46)64.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47)65.薛谭学讴 (47)66.孟母戒子 (47)67.华佗治病 (47)原文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2.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春往而冬反( )2.迷惑失道( )3.遂得水( )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原文 3.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不若无闻也(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原文 4.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导读 :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我欲之楚( )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 )4.此数者愈善( )二,翻译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5.千里之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君遣之( )2.而捐五百金( )3.于是不能期年(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而吾以捕蛇独存(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用文中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翻译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6.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注释 :①发:启封.②恙:灾害,忧患.③说:通悦,高兴.④本:根本的,重要的.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2.不然 ( )3.苟无岁(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__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_______.原文 7.齐欲伐魏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导读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注释 :①淳于髡(k 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天下之疾犬也( )2.各死其处(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4.谢将休士也( ) ( )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二,翻译: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篇二: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一)】=txt>目录1.赵襄主学御???????????????????????32.老马识途????????????????????????33.穿井得人????????????????????????44.南辕北辙????????????????????????55.千里之马????????????????????????56.赵威后问齐使??????????????????????67.齐欲伐魏????????????????????????68.赵襄子饮酒???????????????????????79.沛公至咸阳???????????????????????810.四面楚歌????????????????????????811.孙叔敖遇狐丘丈人????????????????????912.孔子见罗雀者??????????????????????1013.教子??????????????????????????1014.石崇与王桤争豪?????????????????????111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1216.长安何如日远??????????????????????1317.床头捉刀人???????????????????????1318.雪夜访戴????????????????????????1419.陈太丘与友期行?????????????????????1520.未若柳絮因风起?????????????????????1521.七步诗?????????????????????????1622.太宗罢朝????????????????????????1623.永某氏之鼠???????????????????????1724.临江之麋????????????????????????1825.荔枝图序????????????????????????1926.三上??????????????????????????1927.名二子说????????????????????????2028.读孟尝君传???????????????????????2129.伤仲永?????????????????????????2230.盲人识日????????????????????????2331.献曲求诗????????????????????????2332.唐太宗论弓矢??????????????????????2433.王猛为京兆尹??????????????????????2534.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2635.三镜??????????????????????????2736.毛遂自荐????????????????????????2737.苟变吃人两个鸡蛋????????????????????2838.刘邦论得天下之道????????????????????2939.前事不远吾属之师????????????????????3040.请君入瓮????????????????????????3141.虹???????????????????????????3142.陨石??????????????????????????3243.正午牡丹????????????????????????3344.江淮之蜂蟹???????????????????????3345.猫犬?????????????????????????3446.与长子受之???????????????????????3447.说虎?????????????????????????3548.楚人养狙????????????????????????3649.象虎?????????????????????????3750.李氏之鸠????????????????????????3851.傅显迂缓????????????????????????3852.祈梦决狱????????????????????????3953.曹司农竹虚言??????????????????????4054.题画二则????????????????????????4056.狼???????????????????????????4257.与四弟书????????????????????????4358王冕??????????????????????????4359.多多益善????????????????????????4460.师旷论学????????????????????????4561.叔敖杀蛇????????????????????????4562.三峡?????????????????????????4663 .颜回好学????????????????????????4664.文征明临写《千字文》??????????????????4765.薛谭学讴????????????????????????4766.孟母戒子 ????????????????????????4767.华佗治病 ????????????????????????47原文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南辕北辙古文阅读答案

南辕北辙古文阅读答案

南辕北辙古文阅读答案南辕北辙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那么他的古文阅读答案的什么呢?下面是的南辕北辙古文阅读答案,欢送大家参考。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谏曰:"今者臣来,见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於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

’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

’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

’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

’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事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间隔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

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寓意:季梁为了打动魏王,来了个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带出了南辕北辙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

其实这个故事并不一定就发生在季梁身上,他之所以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联系,是为了让故事显得生动和真实,从而更具有说服力。

我们在说服他人时不妨也用这种说法,将一些故事、案例融入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就更容易打动人。

南辕北辙阅读题答案

南辕北辙阅读题答案

南辕北辙阅读题答案 魏王欲攻邯郸。

季梁闻之, 中道而反, 衣焦不申, 头尘不去, 往见王曰: “今 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 楚, 将奚为北面?’曰: ‘吾马良。

’曰: ‘马虽良, 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 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此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 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欲举信于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 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 1,解释划线的词 ①.我欲之楚( 想要 ) ②.吾马良( 良好 ) 2,翻译 ①.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②.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3,成语南辕北辙 出自本文,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行动与目标要保持一致,否则只能背道而驰。


1/4


2/4


3/4


4/4













《南辕北辙》阅读题的答案及翻译

《南辕北辙》阅读题的答案及翻译

《南辕北辙》阅读题的答案及翻译
篇一:《南辕北辙》阅读及翻译
《南辕北辙》阅读答案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②之:动词,往,到。

③ 用:资用,即路费。

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南辕北辙翻译:
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他说:“我的车夫能干!”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

阅读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 )
2.将奚为北面( )
3.吾马良( )
4.此数者愈善( )
二、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三、成语______。

《南辕北辙》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南辕北辙》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练习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北面而持其驾②,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③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④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áng):大路。

②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③奚为:何为,做什么。

④御者:车夫。

【译文】今天我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到一个人,他正驾车向北走,告诉我说:“我要去楚国。

”我问他:“你要去楚国,为什么要向北走呢?”他说:“我的马跑得快。

”我说:“你的马虽然跑得快,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我的盘缠很多。

”我说:“你的盘缠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给我驾车的人本领很高。

”他不知道方向错了,这几个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会越远。

1.解释加点字。

①魏王欲.攻邯郸:②季梁闻.之:③方.北面而持其驾:④我欲之.楚:⑤此.非楚之路也:⑥吾用.多:2.用现代文解释下列句子。

①君之楚,奚为北面?②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3.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

4.读了这篇故事,你有什么启示?答案:1.解释加点字。

①魏王欲.攻邯郸:想要②季梁闻.之:听说③方.北面而持其驾:正,正在④我欲之.楚:去,到⑤此.非楚之路也:这⑥吾用.多:盘缠(钱)2.用现代文解释下列句子。

①君之楚,奚为北面?你到楚国,为什么要向北走?②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这几个条件越好,离楚国也就越远。

3.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南辕北辙)。

4.读了这篇故事,你有什么启示?在做一件事之前首先要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达到所想去的目的地;相反如果方向走错了,那么离自己最初所想的方向便会越来越远。

南辕北辙 文言文 翻译 阅读理解及答案

南辕北辙 文言文 翻译  阅读理解及答案

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译文:
今天,臣[我]看见有人在一条大路[也说解释为太行山]上,朝着北面驾车前行,对我说,想到楚国去。

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却将要向北面驾车?[楚国在南面]”。

车的主人说,我的马很好,跑得快。

我说:“马虽然好,但这条路不是去楚国的路。

”他说:“我的财物多[有钱]”。

我说:“财物多,但是这条路不是去楚国的路”。

我说:“”他说:“我的车夫好。

[回答者不是车夫,是坐在车里的人]”。

像这样的东西[良马、财物、车夫]越好越多,离楚国就越远了。

阅读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 )
2.将奚为北面( )
3.吾马良( )
4.此数者愈善( )
二、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三、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想要 2.何、什么 3.良好 4.越
二、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三、南辕北辙行动和目的相反。

南辕北辙练习题以及答案

南辕北辙练习题以及答案

南辕北辙练习题以及答案1. 请解释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2. 用“南辕北辙”造一个句子。

3. 根据成语“南辕北辙”,判断下列句子中哪一个是正确的:A. 他想要减肥,却每天吃很多甜食。

B. 他想要学习,却每天玩游戏。

C. 他想要赚钱,却每天投资失败。

D. 他想要健康,却每天锻炼身体。

答案1. 成语“南辕北辙”意味着行动和目的相反,结果适得其反,即想要达到某个目的,但采取的方法或方向却与之相反,导致结果与预期相反。

2. 他想要节约时间,却总是拖延,这真是南辕北辙。

3. 正确答案是 A、B、C。

这三个选项都描述了行动和目的相反的情况,符合“南辕北辙”的含义。

选项D描述的是行动和目的一致的情况,不符合成语的含义。

练习题4. 请用“南辕北辙”来描述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5. “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最初是描述什么情况的?6. 判断题:成语“南辕北辙”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的行为和目的完全相反。

()答案4. 一个学生想要提高成绩,却每天熬夜玩游戏,这显然是南辕北辙的行为。

5. “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最初是描述一个人想要去南方,却驾车向北走,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的情况。

6. 判断题:正确。

成语“南辕北辙”确实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的行为和目的完全相反。

练习题7. 请解释“南辕北辙”和“背道而驰”的区别。

8. “南辕北辙”可以用来形容哪些类型的行为?9. 用“南辕北辙”来描述一个商业上的例子。

答案7. “南辕北辙”和“背道而驰”都描述了行为和目的相反的情况,但“南辕北辙”更侧重于行动的方向与目的相反,而“背道而驰”则更强调行为与目标的背离,不一定涉及方向。

8. “南辕北辙”可以用来形容那些目的明确但采取了完全相反方法的行为,如减肥却吃高热量食物,想要成功却不断失败等。

9. 一个公司想要增加市场份额,却不断推出质量低劣的产品,结果导致市场份额不断下降,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南辕北辙的商业例子。

通过这些练习题和答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南辕北辙阅读及答案

南辕北辙阅读及答案

南辕北辙阅读及答案《南辕北辙》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以上故事,形成成语“北辕适楚”,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习惯说作“南辕北辙”,并引申出另一个成语“背道而驰”,为“南辕北辙”近义词;有的放矢为“南辕北辙”反义词。

南辕北辙说明了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和实际情况。

如果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所以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做一件事情前先树立正确的目标。

故事背景: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

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劝阻伐赵。

季梁为了打动魏王,来了个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带出了南辕北辙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

其实这个故事并不一定就发生在季梁身上,他之所以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联系,是为了让故事显得生动和真实,从而更具有说服力。

我们在说服他人时,不妨也用这种说法,将一些故事、案例融入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就更容易打动人。

故事原文:魏王欲攻邯郸。

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卷皱)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路),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故事译文:魏王想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立刻半路折回,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去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拜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驾着他的车往北面赶,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南辕北辙》阅读题的答案及翻译

《南辕北辙》阅读题的答案及翻译

《南辕北辙》阅读题的答案及翻译南辕北辙是一个成语,意为行驶方向和目标完全相反。

这个成语出自历史上一段著名的故事,即鲁仲连误信谗言的故事。

以下是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相关阅读题和答案:阅读题: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什么?答案:南辕指的是往南的辕车;北辙指的是往北的辙车。

成语南辕北辙的字面意思是车辆行驶的方向刚好相反。

阅读题:为什么南辕北辙会被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和目标相反?答案:这个成语出自一段历史故事,讲的是两位战国时期的英才鲁仲连和孙膑的故事。

有一次,鲁仲连误信谗言,认为自己面临危险,决定南辕北辙地逃离。

后来他反而落入敌军手中,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和死亡。

因此,南辕北辙成为了后人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和目标完全相反的情况。

阅读题: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南辕北辙的情况?请举例说明。

答案:个人回答。

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确实有很多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的例子。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况:1. 职业选择的南辕北辙:有些人在选择职业时可能会遇到南辕北辙的情况。

他们可能热衷于某个领域,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却选择了与自己兴趣相悖的职业。

比如,一个热爱艺术的人因为社会的压力,最终选择从事金融行业。

这种情况下,他的行为和目标就是南辕北辙的。

2. 恋爱观念的南辕北辙:有时候在恋爱关系中,两个人的价值观和目标可能完全相反。

例如,一个人追求稳定和家庭生活,而另一个人更注重自由和个人发展。

这种情况下,两个人的行为和目标就是南辕北辙的。

3. 教育方式的南辕北辙: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能希望孩子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但孩子却对学习不感兴趣,更喜欢其他的活动。

父母强行推动孩子学习,而孩子则反抗或逆反。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和孩子的行为和目标就是南辕北辙的。

4. 政策目标的南辕北辙:有时政府的决策可能与实际目标相悖。

例如,某个地区政府制定了环保政策,但却放任某些企业进行环境破坏行为。

这种情况下,政府的行为和目标就是南辕北辙的。

5. 个人生活的南辕北辙:有时个人可能会设定一些目标,但他们的行为却与之相反。

南辕北辙阅读及答案参考

南辕北辙阅读及答案参考

南辕北辙阅读及答案参考第一篇:南辕北辙阅读及答案参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文章,回答下列各题(6分)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②之:动词,往,到。

③ 用:资用,即路费。

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2分)①我欲之楚()②将奚为北面()③吾马良()④此数者愈善()小题2:翻译(2分)①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②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小题3: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参考答案:小题1:1.想要 2.何、什么 3.良好 4.越小题1: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小题1:南辕北辙行动和目的相反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南辕北辙”含义的考查,要求学生多识记带有故事的成语,拓展自己的视野。

第二篇:南辕北辙阅读题答案魏王欲攻邯郸。

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此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欲举信于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1,解释划线的词①.我欲之楚(想要)②.吾马良(良好)2,翻译①.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②.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3,成语南辕北辙出自本文,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行动与目标要保持一致,否则只能背道而驰。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拓展:南辕北辙(含答案)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拓展:南辕北辙(含答案)全国通用

南辕北辙能力练习一——翻译句子1、此非楚之路也。

(2 分)2、吾御者善。

(2 分)能力练习二——给文章加标点: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答案见第2 页)练习一答案:1、这不是去楚国的道路。

2、我的车夫好。

练习二答案: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原文: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1.大行(háng):(1)大,通“太”,大行:太行山。

(2)大:宽大。

行:道路。

大行:宽阔的道路。

2.方:正在。

3.北:面向北方。

4.持其驾:驾着他的车。

5.之:动词,到……去。

6.楚:楚国,在魏国的南面。

7.将:又。

8.奚:为何。

9.用:费用,钱财。

10.御:驾驭车马。

11.者:…的人。

12.御者善:车夫驾车的技术高超。

13.此数者:这几个条件。

译文:我今天来这里的时候,在宽阔的大路上遇见了一个人,正在面朝北面驾着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您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很好。

’我说:‘你的马虽然很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他说:‘我的路费很多。

’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他说:‘我的马夫善于驾车。

’这几个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

拓展阅读鹬蚌相争文言文阅读训练(8 分)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二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日:“君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曰:“马虽良,此非楚之
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
辙也。

(选自《战国策》)
《南辕北辙》阅读理解练习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实词。

(2分)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吾用多。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4分)
(1)君之楚.奚为北面?
译文: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译文:
3.成语“南辕北辙”现在用来比喻
《南辕北辙》阅读理解练习题答案:
1.(2分,每处1分,意思对即可)(1)好(2)财物
2.(4分,每处两分)(1)您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向北面走?(2)这
几个方面的.条件越好,那么离楚国也就越远。

3.(1分,意思对即可)要实现的目标与实际行动恰好相反。

【优质】南辕北辙阅读答案-范文模板 (1页)

【优质】南辕北辙阅读答案-范文模板 (1页)

【优质】南辕北辙阅读答案-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南辕北辙阅读答案
魏王欲攻邯郸。

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
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
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此御者善。

’此数者
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欲举信于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1,解释划线的词
①.我欲之楚( 想要 )
②.吾马良( 良好 )
2,翻译
①.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②.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3,成语南辕北辙出自本文,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行动与目标要保持一致,否则只能背道而驰。

谁有文言文《南辕北辙》的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谁有文言文《南辕北辙》的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作文网问答谁有文言文南辕北辙的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谁有文言文《南辕北辙》的阅读练习(附答案)?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实词。(2分)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2)吾用多。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君之楚.奚为北面?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13.成语“南辕北辙”现在用来比喻
南辕北辙阅读答案
11.(2分,每处1分,意思对即可)(1)好(2)财物
12.(4分,每处两分)(1)您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向北面走?(2)这几个方面的条件越好,那么离楚国也就越远。
13.(1分,意思对即可)要实现的目标与实际行动恰好相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辕北辙》魏王欲攻邯郸。

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业,举欲信于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4分)(1)季梁闻之,中道而反()(2)衣焦不申,头尘不去()(3)我欲之楚()(4)吾用多()【小题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1)今王动欲成霸业,举欲信于天下。

(2)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答案【小题1】(1)反同返,返回(2)申同伸,舒展(3)到(4)费用【小题1】(1)现在大王行动想成就霸主的事业,采取重大行动想让天下信服拥护。

(2)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小题1】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通假字,要写出相通字和解释。

“反”另有义“反叛”,“用”是古今异义词,现代汉语中当介词和动用用,此句中是名词“费用”。

考点:文言字词辨识。

点评:本题不难,因为短文很浅显。

学习古文,要多加注意常用词语的意义,尤其是课文注释中的词语。

另,古文中很多词语都是一词多义的,学习时要对“多义”词识别记忆,学习时要举一反三,识记字词某一意思时,要想一想学过的其它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小题1】试题分析:“欲”有“想要”和“将要”的意思,要根据句意理解;“今”不是“今天”,是“现在”,这是古今义的不同;“霸业”意译为“称霸天下”也可以;“举”意为“采取某种有重大影响的行为”,可译为“采取重大行动”;“信”为“信服”拥护,“天下”为广大的民众。

第二句中的“鞭”是名词当动词,“鞭打”的意思。

考点:翻译文言句子。

点评:第一小题较难翻译,一些字词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不易理解,像“举”,第二小题容易。

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小题1】试题分析:故事中讲到楚王行为的两具因素,行为“条件”和行为“方式(方句)”,抓住故事的关键点理解道理。

考点:根据文章,阐述观点。

点评:此题不难,因为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很容易理解它讲的道理。

平时多阅读,多积累这类故事的材料,阅读时勤于思考,养成好习惯,考试时解答此类题目就会游刃有余。

主观题的解答,陈述的观点要明确,句子要简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