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防控基本

合集下载

动物疫病防控知识普及

动物疫病防控知识普及

动物疫病防控知识普及一、动物疫病的重要性动物疫病是指能够在动物群体中广泛传播并引起疫情的疾病。

它不仅对动物健康和福祉造成严重威胁,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产生活。

动物疾病的爆发对农业生产、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

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是引起动物疫病的主要原因。

这些病原体通过接触、空气传播、食物来源等途径进入动物体内并引发感染。

一旦疫情爆发,往往会造成动物的大量死亡,导致农场和畜牧业遭受重大损失。

二、常见的动物疫病1. 猪瘟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对猪群的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猪瘟会导致猪只出现高热、呼吸急促、厌食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猪只大量死亡。

猪瘟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感染病猪和病死猪,引起疫病传播的还有病毒污染的水、食料和各种猪场设施。

预防和控制猪瘟的关键在于加强疫苗接种、杀灭病死猪的安全处理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2. 禽流感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致病性感染病。

它主要感染家禽,但也可以传染给人类。

禽流感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高烧、咳嗽等。

严重时,禽流感可导致鸟类的大规模死亡。

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关键在于加强禽畜场的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定期检测和报告。

对病死禽的安全处理也是重要的一环。

3. 口蹄疫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牛、猪、羊等偶蹄类动物。

口蹄疫的症状包括口腔溃疡、蹄部疼痛、乳汁减少等,严重时可导致畜群大量死亡。

口蹄疫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感染的动物分泌物、病死动物以及水源、饲料等传播。

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关键在于加强免疫接种、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以及对患病动物的紧急处理。

三、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1. 强化动物疫病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是防控动物疫病的关键。

各地应建立完善的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定期对动物进行检测,发现病例后应立即上报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 提高生物安全意识生物安全是防控动物疫病的基础。

养殖场应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生物安全意识,做好消毒卫生工作。

动物传染病的综合防控

动物传染病的综合防控

动物传染病的综合防控任务1 动物传染病综合防控的基本要求和内容一、动物传染病综合防控的基本要求1.动物防疫的概念动物防疫是指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

分平时的预防措施和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两种,包括消毒、检疫、免疫接种、药物预防、疫情报告、疫病诊断、隔离、封锁和尸体处理等。

2.动物防疫工作的理念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常年免疫,全年防控"的指导思想,建立一套"养、防、检、治"四个方面科学、完整、合理的综合性防疫措施。

随着现代化、规模化畜禽饲养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开放,流通增强,动物传染病也日趋复杂化,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很难控制,往往造成重大损失。

因此,搞好动物传染病防疫工作尤为重要。

3.防疫工作的基本要求(1)建立和健全各级特别是基层兽医防疫机构动物传染病的防疫工作是一项与农业、商业、外贸、卫生、交通都有密切关系的重要工作,只有各部门密切配合,从全局出发,大力合作,统一部署,全面安排,建立、健全各级兽医防疫机构,特别是基层兽医防疫机构,拥有稳定的防疫、检疫、监督队伍和懂业务的高素质技术人员,才能保证兽医防疫措施的贯彻落实,把兽医防疫工作做好。

(2)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兽医法规兽医法规是做好动物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对我国动物防疫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基本原则做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是我国开展动物传染病防控和研究工作的指导原则和有效依据,认真贯彻实施这些法律法规将能有效14(3)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搞好饲养管理、环境卫生、预防接种、检疫、隔离、消毒等综合性防疫措施,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和健康水平,控制和杜绝传染病传播蔓延,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实践证明,只有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很多传染病可以避免发生,一旦发生传染病,也能及时得到控制。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要点(推荐文档)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要点(推荐文档)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要点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要点一、动物疫病类别根据动物疫病对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动物防疫法》规定管理的动物疫病分为下列三类:一类动物疫病(17种),是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

包括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牛海绵状脑病、痒病、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疫病。

二类动物疫病(77种),是指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

包括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炭疽、伪狂犬病、牛结核病、猪乙型脑炎、魏氏梭菌病、棘球蚴等疫病。

三类动物疫病(63种),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疫病。

二、防制方针和原则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实行“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和“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原则。

突出规模养殖场、交通沿线、城乡接合部和新老疫区等重点区域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疫病,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

三、主要指标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重点地区全覆盖免疫,散养户采取春秋集中免疫与月月补针相结合,规模养殖场(户)实行程序化免疫,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达到98%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应免密度达到100%;动物群体免疫抗体有效保护率常年维持在70%以上。

对羊痘、狂犬病、炭疽、羊梭菌病等实行因病设防,进行区域性免疫。

四、防控措施(一)综合性防控措施1、疫病预防:主要是指对动物采取免疫接种、驱虫、药浴、疫病监测和对动物饲养场所采取消毒、生物安全控制、动物疫病的区域化管理和防疫承诺制等一系列综合性措施,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

2、疫病控制: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发生动物疫病时,采取隔离、扑杀、消毒等措施,防止其扩散,做到有疫不流行;二是对已经存在的动物疫病,采取监测、淘汰等措施,逐步净化直至达到消灭动物疫病。

畜牧安全试题及答案

畜牧安全试题及答案

畜牧安全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动物疫病防控的基本措施?A. 疫苗接种B. 消毒灭源C. 隔离治疗D. 饲养管理答案:D2. 家畜的免疫程序应该由谁制定?A. 养殖户B. 兽医C. 畜牧局D. 动物防疫员答案:C3. 以下哪种动物不是反刍动物?A. 牛B. 羊C. 猪D. 鹿答案:C4. 动物疫苗的保存条件是什么?A. 常温B. 冷藏C. 冷冻D. 避光答案:B5. 以下哪种饲料添加剂不属于抗生素类?A. 土霉素B. 杆菌肽C. 硫酸铜D. 金霉素答案:C6. 家畜的饮水卫生标准是什么?A. 无色无味B. 无污染C. 无异味D. 无悬浮物答案:B7. 以下哪种动物不是家禽?A. 鸡B. 鸭C. 鹅D. 兔答案:D8. 家畜的粪便如何处理才能达到环保要求?A. 直接排放B. 堆肥发酵C. 焚烧D. 随意丢弃答案:B9. 以下哪种动物不是家畜?A. 马B. 牛C. 羊D. 狗答案:D10. 家畜的饲养密度应该遵循什么原则?A. 尽可能密集B. 尽可能稀疏C. 根据动物种类和大小调整D. 根据季节调整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家畜的免疫力?A. 定期接种疫苗B. 合理营养C. 定期驱虫D. 定期消毒答案:ABCD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家畜的生长发育?A. 遗传B. 营养C. 环境D. 疾病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动物疫病防控的措施?A. 疫苗接种B. 隔离治疗C. 消毒灭源D. 饲养管理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动物饲料添加剂的类型?A. 抗生素类B. 维生素类C. 矿物质类D. 氨基酸类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动物疫病防控的基本原则?A. 预防为主B. 治疗为辅C. 综合防治D. 定期监测答案:A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家畜的饲养密度越小越好。

(错误)2. 家畜的饮水不需要定期检测。

外来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

外来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

外来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一、加强边境防线加强边境防线是防控外来动物疫病的第一道防线。

应采取有效措施,如建立动物隔离区、加强巡逻等,防止携带病原体的动物进入境内。

同时,应对入境的动物进行严格的检疫和监测,确保其不携带任何疫病。

二、检疫和隔离检疫和隔离是防止外来动物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对于进口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应进行严格的检疫,确保不携带任何疫病。

对于可能携带病原体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应进行隔离观察,防止其传播疫病。

三、疫病监测疫病监测是及时发现和控制外来动物疫病的关键措施。

应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体系,对动物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疫病的传播。

同时,应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四、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防控外来动物疫病的有效手段。

应研发针对不同病原体的疫苗,并对易感动物进行接种,提高其抵抗疫病的能力。

同时,应加强疫苗管理,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五、生物安全措施生物安全措施是防止外来动物疫病传播的重要保障。

应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加强动物饲养和运输管理,减少疫病的传播风险。

同时,应对养殖场和运输工具进行消毒,确保其无病原体残留。

六、教育和宣传教育和宣传是提高公众对外来动物疫病防控意识的重要途径。

应加强对外来动物疫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同时,应加强对养殖场、屠宰场等场所的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

七、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防控外来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应加强与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外来动物疫病的挑战。

同时,应积极参与国际疫情信息的分享和交流,及时了解全球疫情动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八、法律法规制定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是防控外来动物疫病的必要保障。

应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相关部门和企业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动物饲养、运输、屠宰等环节的管理。

同时,应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官方兽医考试题及答案

官方兽医考试题及答案

官方兽医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官方兽医是指由国家认可的、具有相应资格的兽医专业人员,负责执行动物卫生监督、动物疫病控制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等职责。

以下哪项不是官方兽医的职责?A. 动物疫病的诊断和治疗B. 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C. 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D. 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答案:A解析:官方兽医的主要职责包括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以及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但不包括动物疫病的诊断和治疗,这是兽医临床工作的一部分。

2. 以下哪项不是动物疫病防控的基本措施?A. 免疫接种B. 隔离治疗C. 药物预防D. 疫区封锁答案:C解析:动物疫病防控的基本措施包括免疫接种、隔离治疗和疫区封锁等,而药物预防并不是基本措施之一,它更多是针对特定疫病的治疗手段。

3. 动物检疫的目的是确保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健康和安全,以下哪项不是动物检疫的内容?A. 检查动物的健康状况B. 检查动物产品的卫生状况C. 检查动物的来源和运输条件D. 检查动物的品种和数量答案:D解析:动物检疫的内容主要包括检查动物的健康状况、动物产品的卫生状况以及动物的来源和运输条件,而动物的品种和数量并不是检疫的内容。

4. 以下哪项不是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的内容?A. 检查动物产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B. 检查动物产品的兽药残留情况C. 检查动物产品的营养成分D. 检查动物产品的非法添加剂使用情况答案:C解析: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的内容主要包括检查动物产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兽药残留情况以及非法添加剂使用情况,而动物产品的营养成分检查属于食品营养监管的范畴。

5. 以下哪项不是动物疫病的分类?A. 一类疫病B. 二类疫病C. 三类疫病D. 四类疫病答案: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疫病分为一类疫病、二类疫病和三类疫病,没有四类疫病的分类。

二、多选题6. 官方兽医在执行动物卫生监督时,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哪些?A. 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检疫B. 对疫区进行封锁C. 对染疫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D. 对动物疫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答案:ABCD解析:官方兽医在执行动物卫生监督时,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检疫、对疫区进行封锁、对染疫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及对动物疫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动物传染病防控的基本要求

动物传染病防控的基本要求

动物传染病防控的基本要求
动物传染病防控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加强监测和报告工作。

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及时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兽医机构要加强对动物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病情,做好疫情的报告和信息通报工作,确保信息畅通和及时汇总。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防疫体系。

建立健全的动物传染病防疫体系是防控工作的
基础。

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兽医机构要加强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做好防疫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制定科学的防疫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在疫情爆发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做出应对。

此外,要加强疫苗的研制和接种工作。

疫苗是预防动物传染病的重要手段,要
加强疫苗的研制和生产工作,保证疫苗的质量和有效性。

同时,要加强疫苗的接种工作,做好疫苗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动物的免疫力,降低疫病的发生率。

最后,要加强动物的健康管理和环境卫生。

动物的健康状况和生活环境直接影
响着动物传染病的传播和发生。

要加强对动物的健康管理,保证动物的饲养和疫病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提高动物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同时,要加强动物饲养环境的卫生管理,做好动物的清洁和消毒工作,防止疫病的传播和扩散。

综上所述,动物传染病防控的基本要求包括加强监测和报告工作、建立健全的
防疫体系、加强疫苗的研制和接种工作、加强动物的健康管理和环境卫生。

只有全面贯彻执行这些要求,才能有效防控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安全。

动物疫病怎样做好防控措施

动物疫病怎样做好防控措施

动物疫病怎样做好防控措施动物疫病是指在动物中广泛流行的传染性疾病,不仅给动物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还可能对人类的健康和经济利益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防范和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

本文将探讨如何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

一、加强疫病监测与报告动物疫病的防控首先要加强疫病监测与报告工作。

各级动物卫生监测机构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疫病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当地动物疫情信息。

同时要加强动物疫病的报告制度,确保动物疫病的发现及时报告,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二、加强养殖环境管理养殖环境是动物疫病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

首先要注重养殖场的卫生消毒工作,定期对场地、器械等进行消毒,降低疫病的传播风险。

其次要做好动物的饲养管理,保持合理的养殖密度,避免拥挤造成动物之间的接触传播。

此外,还要确保动物饮水卫生,保证饮水设施的清洁与消毒。

三、加强动物疫苗接种动物疫苗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要加强动物疫苗的接种工作。

要从科学角度制定疫苗的接种计划,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动物的疫情情况,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程序。

同时要注重疫苗的质量管理,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疫苗的接种率,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四、加强动物疫病的检疫动物疫病的检疫是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加强动物进出口的检疫工作。

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动物检疫制度,确保所有进出口动物都经过检疫合格。

同时要加强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确保动物产品的安全与卫生。

此外,要加强对野生动物的监管,避免野生动物传播疫病。

五、加强动物疫病的宣传教育动物疫病的防控需要广大养殖户的共同参与,因此要加强动物疫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养殖户对动物疫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可以通过宣传册、宣传片、讲座等方式向养殖户传达相关知识,使其了解动物疫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从而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

六、加强合作与交流动物疫病的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与交流。

动物疫病防控了解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方法

动物疫病防控了解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方法

动物疫病防控了解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方法动物疫病防控:了解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方法动物疫病是指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对农业、畜牧业和人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保障动物健康和人类生活质量,必须加强对动物疫病的防控。

本文将介绍一些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方法,并探讨如何减轻其对农业和人类的负面影响。

一、加强动物养殖管理动物养殖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基础。

养殖场应制定科学的管理计划,包括合理的饲养环境、营养健康饲料和适当的兽医护理。

定期进行动物健康检查,并对疫情进行及时报告和统计,及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此外,加强动物隔离管理、消毒和补充必要的疫苗能够有效降低疫病传播风险。

二、严格监管动物交易和运输动物交易和运输是动物传染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为了减少动物疫病的传播风险,各国应加强对动物交易和运输的监管措施。

其中包括严格的检疫制度、动物检疫证书的签发和核查、对疫情高发地区的限制和隔离,以及规范运输工具和设备的消毒等。

三、加强动物疫苗研发和使用动物疫苗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

科研机构和兽医专家应加强对动物疫苗的研发,提高其效力和安全性。

同时,加强疫苗的推广和使用,为动物提供全面的免疫防护。

政府应该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推动动物疫苗的研制和使用,以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和预警动物疫病监测和预警是防控疫病的重要手段。

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定期收集、分析和评估动物疫情数据,准确把握疫情变化趋势,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与相关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享疫情信息和监测技术,提高动物疫病预警和应对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疫病对农业产业和公共卫生的风险。

五、推动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动物疫病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

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应加强合作与信息共享,制定共同的防控策略和标准。

共同推动流行病学研究、疫苗开发和技术交流,加强边境交通和动物贸易监管,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农业安全。

动物疫病防控常识

动物疫病防控常识

动物疫病防控常识一、什么是动物疫病?动物疫病是由某种特定病原体引起的,包括有致病性的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霉形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放线菌等微生物感染动物而引起的传染病和有病原性蠕虫、原虫、节肢动物感染或侵袭动物而引起的寄生虫病。

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为一类疫病,例如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

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为二类疫病,例如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棘球蚴病等。

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为三类疫病,例如大肠杆菌病、片吸虫病、丝虫病、附红细胞体病等。

二、动物疫病的危害有哪些?1、动物疫病导致养殖动物死亡率升高,直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动物疫病造成动物生产性能和畜产品品质下降,间接损失严重。

3、动物疫病使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国际贸易遭受损失。

4、动物疫病已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许多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发生、流行会直接导致人的感染、发病甚至死亡同时,由于临床防治动物疫病时,大量盲目使用或混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和造成药物残留,使儿童性早熟、成人性别变异、肥胖、食源性中毒、癌症等疑难杂症的发病率日趋上升。

三、动物疫病的一般防控措施有哪些?1、消灭病原体。

例如用各种方法消毒、粪便发酵、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等都是消灭病原体的有效办法。

2、切断病原体传播途径。

例如引种前进行检疫,不从疫区引入畜禽,灭蝇灭鼠,保持环境及用具卫生等都是切断传播途径的好办法。

3、保护易感动物。

接种疫苗、加强饲养管理、供给营养全面的饲料、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等都能增强动物对疫病的抵抗力,从而减少疫病的发生。

四、为了减少疫病发生、控制疫病传播,除了一般防控措施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1、及时报告疫情。

发现不明愿意死亡的动物应及时报告乡政府、畜牧局、动监所、动物疫控中心等相关单位和部门。

动植物疫病防控措施

动植物疫病防控措施

动植物疫病防控措施引言:动植物疫病是指动植物群体中出现的传染性疾病。

这些疫病不仅直接威胁着动植物的生命健康,还对农业生产、食品安全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维护动植物健康,保障人类的生活需求和生物多样性,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动植物疫病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措施、病原检测、病群控制、环境消毒和传染源管理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以探讨有效的动植物疫病防控策略。

一、预防措施1. 生物安全控制:确保入境动植物及其产品经过科学检疫、隔离和监管,减少疫病引入风险。

同时,加强对出口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阻断疫病传播渠道。

2. 高度警觉:加强监测和警戒,建立动植物疫病监测与警报体系,对疫情高发地区进行重点监测与防控,第一时间控制疫情蔓延。

二、病原检测1. 快速检测技术:研发和应用快速检测技术,如PCR、ELISA等,提高动植物疫病的早期诊断率,迅速采取控制措施,遏制疫情扩散。

2. 检疫检测体系:建立健全的动植物疫病检测体系,加强对进口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严防疫病媒介物入侵。

三、病群控制1. 隔离措施:发现疫病病例后,对受感染动植物进行隔离防控,避免与健康个体接触,控制疫情蔓延。

2. 疫苗和药物使用:研发和推广适用的动植物疫苗和药物,提高动植物免疫力和治疗效果,减少疫病造成的损失。

四、环境消毒1. 消毒措施:对受疫病影响的动植物生产区域进行定期消毒,杀死病原体及其携带者,降低动植物疫病传播的概率。

2. 清洁措施:加强动植物饲养、种植和生产环境的清洁工作,阻断病原体传播渠道,减少疫病的发生。

五、传染源管理1. 报告制度:建立健全的动植物疫病报告制度,鼓励养殖和种植业者主动报告疫病病例,加强动植物疫病信息的收集和监测。

2. 环境治理:提高动植物养殖和种植业的环境管理水平,减少疫病传播的机会,降低疫病爆发的风险。

结语:动植物疫病的防控工作是维护农业、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稳定的重要措施。

通过预防措施的执行、病原检测技术的应用、病群控制的实施、环境消毒和传染源管理的加强,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动植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维护动植物健康和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主要包括预防措施和应急响应措施。

预防措施主要是通过强化养殖管理和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措施,降低疫病传播风险;应急响应措施主要是在疫情发生后迅速采取控制和消灭疫病的应急措施,以减少疫情对养殖业和人群健康的影响。

一、预防措施:1.强化养殖管理:养殖场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建设,养殖房间要保持干燥、通风良好,养殖环境要定期清洁和消毒,及时清除动物粪便和死亡动物。

2.加强饲养管理:合理安排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引发疫病传播,做好饲料卫生管理,及时清理饲料污染,防止交叉感染。

3.实行动物检疫制度:对进入养殖场的动物进行检疫,排除疫病携带者,防止疫病传入。

4.加强动物疫苗接种:根据疫病的发生情况,科学合理地使用疫苗,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疫病的发生。

5.加强灭鼠和防鼠管理:鼠类是许多疫病的传播媒介,养殖场应加强灭鼠和防鼠工作,减少疫病的传播风险。

6.加强动物健康监测:定期对养殖场的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疫病症状,采取控制措施。

7.加强人员培训:培训养殖场工作人员,提高其对动物疫病防控知识的了解和应对能力。

二、应急响应措施:1.迅速启动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对疫情进行监测和报告,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响应。

2.制定应急预案:根据不同的疫病类型和传播途径,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的流程和措施,做到有条不紊地进行疫情防控。

3.快速隔离和封控疫区:一旦发现疫情,立即对疫区进行隔离和封控,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4.及时消灭病死和病残动物:对病死和病残动物进行及时处理和销毁,以减少疫病的传播风险。

5.启动紧急疫苗接种:在疫情发生后,根据疫病的传播和发展情况,启动紧急疫苗接种,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轻疫情影响。

6.加强疫情信息发布和宣传: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告知社会公众和养殖场管理者疫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增强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综合而言,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涵盖了预防措施和应急响应措施。

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动物疫病防控措施1. 引言动物疫病是指在动物群体中迅速传播并引起大量病例的传染病。

这些疫病不仅给动物健康带来威胁,也对经济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控制和预防动物疫病的传播,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并对其效果和实施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2. 生物安全措施生物安全是指为保护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其中包括:2.1 动物检疫动物检疫是控制疫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进出口动物进行检疫,可以排除患病动物的流入,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检疫工作应由专业的兽医人员进行,对动物进行疫病监测和采样,确保动物健康。

2.2 病原体监测和溯源病原体监测和溯源是预防疫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动物群体进行定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疫病爆发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

同时,通过对疫病爆发源头进行追溯,可以查明病原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有助于防止未来的疫情发生。

3.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疫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给动物接种疫苗,可以增强其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不同的疫病需要使用不同的疫苗进行接种。

在接种疫苗时,应选择合适的接种时间和途径,并注意疫苗的保质期和保存条件。

4. 饲养管理措施饲养管理措施是控制疫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饲养管理措施:4.1 动物隔离动物隔离是控制疫病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将患有或疑似患有疫病的动物隔离,可以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隔离时应确保隔离环境的卫生条件,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

4.2 饲养环境改善改善饲养环境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降低疫病发生的风险。

应注意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防止动物间的接触和传播。

同时,要保证动物的营养和饮水需求,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避免环境因素造成动物的压力和抵抗力下降。

4.3 饲料安全管理饲料安全是保障动物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注意选择合适的饲料,避免使用未经处理的污染饲料,定期进行饲料成分和营养价值的检测,防止动物因饲料不合格而受到疫病的影响。

动物疫病防控规定

动物疫病防控规定

动物疫病防控规定概述:动物疫病是指会对动物健康产生严重危害的某种疾病。

为了保障动物的健康和人类的食品安全,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动物疫病防控规定。

本文将针对动物疫病防控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包括监测与预警、疫苗接种、消毒与隔离等方面的规定。

一、监测与预警在动物疫病的防控中,监测与预警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为了及时了解动物疫情,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各国要求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应包括动物疫病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报告等环节。

同时,应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布动物疫情信息,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二、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各国规定了动物疫苗的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标准和程序。

疫苗的研制和生产应符合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并通过严格的检验和批准程序。

疫苗的使用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并应按照规定的接种程序和时间进行。

三、消毒与隔离消毒与隔离是有效控制动物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各国规定了动物场所、设施和运输工具的消毒标准和程序。

在发生动物疫情的地区,应对受感染的动物进行隔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控制措施。

同时,对于疫情防控区域内的人员、物品和运输工具,也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消毒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

四、动物检疫为了防止疫病通过动物贸易的方式传播,各国规定了动物检疫的标准和程序。

动物检疫应包括动物的健康检查、疫病监测和疫情调查等环节。

检疫机构应配备专业的人员和设备,并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确保检疫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动物检疫证书和相关信息管理系统,以方便检疫工作的跟踪和溯源。

五、动物屠宰和产品检验为了保障人类的食品安全,各国规定了动物屠宰和产品检验的标准和程序。

在屠宰过程中,应注意动物的福利和卫生,避免感染动物疫病。

对于动物产品,应进行质量检验和病原体检测,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合格性。

同时,应建立相关的追溯体系,对动物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进行跟踪和管理。

六、国际合作动物疫病的传播具有跨国性和区域性特点,各国应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要点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要点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要点以下是 7 条关于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要点:1. 嘿,你知道吗?动物的生活环境可得重视啊!就像咱人得有个干净舒适的家一样。

定期给它们的窝舍打扫消毒,把那些脏东西都清走,这多重要啊!你想想,如果生活在脏兮兮臭烘烘的地方,动物能不生病吗?比如鸡舍,定期清理打扫,能大大减少疫病发生的概率呀!2. 动物们的饮食也不能马虎呀!咱得给它们提供干净、合适的食物,这就像咱每天得吃健康的饭菜一样。

不能乱喂乱七八糟的东西,不然它们的肠胃能受得了吗?要是喂牛,就得给高质量的饲料,它们吃得好,身体才强壮,才能抵抗疫病呀,对不对?3. 疫苗接种可太关键啦!这简直就是动物的保护盔甲呀!到了该打疫苗的时候就得赶紧打,别拖拖拉拉的。

就好比咱人小时候打预防针,不打怎么预防那些厉害的病呢?给小猪小狗按时接种疫苗,它们就有了抵抗疫病的力量啦!4. 观察动物的状态可要仔细哟!它们要是有点不对劲,咱得立刻警觉起来。

就像咱自己身体不舒服会表现出来一样,动物也是呀。

如果看到它们没精神、不吃东西,那可能就是有疫病的苗头啦,得赶紧想办法呀!你说是不是?5. 养殖的密度也得控制好呀!不能一股脑儿塞太多动物在一起。

这就像人挤在狭小的空间里也会不舒服一样。

给动物们留点空间,它们才不容易互相传染疫病呀。

你想想,要是一群羊挤在一起,疫病不就容易传播开了吗?6. 加强管理也很重要呢!得让动物们有规律地生活。

该放风的时候放风,该休息的时候休息。

不能随便打乱它们的节奏呀。

这就跟咱上班上学有作息表一样,规律了才能健康嘛,动物也不例外呀!7. 一旦发现疫病迹象,可别犹豫呀!马上采取措施,该隔离隔离,该治疗治疗。

不能心慈手软,不然疫病扩散开了可不得了!这就像火灾刚起的时候得赶紧扑灭,不能等火烧大了才着急呀!总的来说,动物疫病防控可得用心,这关系到动物的健康,也关系到我们的利益呀!。

动物疫病防控基本知识

动物疫病防控基本知识

动物疫病防控基本知识
动物疫病防控基本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动物疫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链传播等途径传播。

了解不同疫病的传播途径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2. 掌握动物疫病的症状和诊断方法:了解动物疫病的症状和诊断方法,有助于及时发现疫情,进行有效的防控。

3. 严格动物疫病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动物疫病的监测和报告制度是防控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

养殖场、屠宰场等单位应按照规定进行疫病监测和报告。

4. 加强动物疫病的预防措施:预防是控制动物疫病的关键。

养殖场、屠宰场等单位应加强动物疫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消毒、隔离病患动物、接种疫苗等。

5. 严格动物疫病的处理措施:一旦发现动物疫病疫情,应立即采取严格的处理措施,包括隔离病患动物、扑杀病死动物、销毁病害产品等。

6. 加强动物疫病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屠宰场等单位和广大群众对动物疫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

7. 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畜牧安全试题及答案

畜牧安全试题及答案

畜牧安全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不是动物疫病防控的基本原则?A. 预防为主B. 治疗为主C. 综合管理D. 依法防控答案:B2. 动物疫苗接种的目的是:A. 增加体重B. 预防疾病C. 提高繁殖率D. 改善肉质答案:B3. 以下哪个不是动物饲养管理中的基本要求?A. 清洁卫生B. 饲料充足C. 定期消毒D. 随意更换饲料种类答案:D4. 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A. 空气传播B. 接触传播C. 食物传播D. 所有以上答案:D5. 动物疫病的预防措施不包括:A. 定期消毒B. 隔离病畜C. 随意使用抗生素D. 免疫接种答案:C二、判断题1. 动物疫病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对)2. 动物饲养过程中,可以随意更换饲料种类,以增加动物的食欲。

(错)3. 动物疫病的防控需要依据法律法规进行。

(对)4. 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只有空气传播。

(错)5. 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包括隔离病畜和免疫接种。

(对)三、简答题1. 简述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内容。

答: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饲养管理,确保饲料和饮水的卫生安全;定期对饲养环境进行消毒,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实施免疫接种计划,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和治疗,防止疫病的扩散;加强动物疫病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2. 为什么说预防比治疗更重要?答: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因为预防可以减少疫病的发生,降低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预防措施包括免疫接种、环境消毒、饲养管理等,这些措施可以在疫病发生前就降低疫病的风险。

而治疗则是在疫病发生后采取措施,可能会造成动物死亡、生产性能下降等损失。

四、案例分析题某养殖场近期发现部分家禽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经兽医诊断为禽流感。

请分析该养殖场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此次疫情。

答:针对此次禽流感疫情,养殖场应采取以下措施:1. 立即对病禽进行隔离,并对其所在的区域进行彻底消毒。

2. 对所有家禽进行健康检查,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

动物防疫的基本措施

动物防疫的基本措施

动物防疫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主要目的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

以下是动物防疫的基本措施:
1. 疫苗接种:对易感动物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2. 消毒防疫:对动物饲养场所、运输工具、屠宰场等进行消毒,杀灭病原体,防止疾病的传播。

3. 隔离治疗:对疑似或确诊感染疾病的动物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的扩散。

4. 监测预警:建立动物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疾病,采取措施防止疾病扩散。

5. 检疫检测:对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检测,防止疾病通过动物及其产品传播。

6. 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和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疾病防控意识,促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

7. 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规范动物防疫行为,保障动物和人类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是由病原体引起的.
②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③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④被感染的机体能发生特异性反应。 ⑤耐过动物获得特异性免疫
二、动物疫病发生的条件
①一定数量和毒力的病原体以及适宜的侵入部位 ②易感动物 ③外界环境
三、传染病的分类
• 1.按病原体分类 • 病毒病、细菌病、支原体病、螺旋体病、放线菌病、真 菌病等。 • 2.按动物种类分类 • 猪传染病、牛传染病、羊传染病、鸡传染病、鸭传染病、 鹅传染病、犬传染病等。 • 3.按受侵害的主要器官和组织系统分类 • 败血性传染病、消化系统传染病、呼吸系统传染病、神 经系统传染病、生殖系统传染病、皮肤性传染病等。
⑤经人类传播
⒊易感动物群 ——是指对某种病原体或致 病因子缺乏足够抵抗力而易受其感染的动物。
◆影响动物易感性的因素主要有: ⑴遗传因素;
⑵动物群体的外界因素;
⑶动物特异性免疫状态。
(4)饲养管理水平
流行过程的特点
1.表现形式 2.季节性和周期性
①散发性 ②地方流行性 ③流行性 ④爆发 ⑤大流行性
二、发生传染病的扑灭措施
• (一)上报疫情 • 1、一般传染病 • 向兽医技术部门报告、求诊 • 2.法定传染病 • 向畜牧兽医政府机关报告 • 上报后未确诊前应采取积极的相应措施,防 止疫病蔓延,如隔离、消毒、暂时封锁等。
(二)诊断
• 1.现场诊断(临时综合诊断) • 包括流行病学、症状和病变。 • 2.实验室诊断 • 采集病料 • 涂片镜检 • 血清学试验验
• (五)适时免疫接种
• 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是 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在散养 动物主要采取春秋两季集中防疫和日常补 防相结合的办法。 • 1.合理制定免疫程序:动物种类、品种、 用途、年龄、性别、母源抗体等。 • 2.正确选择疫苗、免疫接种途经、方法
(六)药物预防
1.拌料给药
(三)隔离
• 1.患病动物。这是危险性最大的传染源,应选择不易散播 病原体、消毒处理方便的场所或房舍进行隔离。 • 2.可疑感染动物。未发现任何症状,但与患病动物及其污 染的环境有过明显接触的动物为可疑感染动物。这类动物 有可能处在疫病的潜伏期,并有排菌、排毒的危险,应在
消毒后另选地方将其隔离观察,出现症状的则按病畜禽处
3.疫点
4.疫区
5.受威胁区
6.非疫区
——是指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行严格的疫病监 ——是指以疫点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 ——是指疫区外一定范围内的区域。一般 测,有定期的疫情报告,确认在 3~5公里半径内,至 少21指距疫区周边 天未发生国家规定的重大动物疫病的该区域。 一般指以疫点为中心,半径 3~5公里内的区域。 3公里内的区域。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 兔病(4 种) :兔病毒性出血病、兔粘液瘤病、野兔热、兔球
虫病 蜜蜂病(2 种) :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 鱼类病(11 种) :草鱼出 血病、传染性脾肾坏死病、锦鲤疱疹病毒病、刺激隐核虫病、淡水鱼细菌性败 血症、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斑点*尾鮰病毒病、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
继续传播 群体
感染 发病
㈡流行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
⒈传染源
—是指能使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
经常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
⑴患病动物:患病动物在前驱期和症状明显期能排出大量毒力强大的病原体,
且具有症状,因此患病动物作为传染源的作用也最大
⑵病原携带者: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少数传染病如禽霍乱、猪瘟、口蹄疫、狂犬病。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少部分传染病如猪喘气病、传喉。
健康病原携带者:过去没有患过某种传染病,但却能排出该种病原体的动物。
⑶患人畜共患病的病人
⒉传播途径 —是指病原体传播的途径。
①直接接 触传播 ②间接接 触传播 ③垂直传播 (纵向传播) ④水平传播 (纵向传播)
—— 是指母体所患的疫病或所带的病原体经卵、 A)交配 :①经污染饲料、饮水、物体方式 见于布鲁氏菌病、伪狂犬病、猪细小 胎盘传播给子代的传播方式。 ——是指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 ②经呼吸道 (空气、尘埃) 病毒、爱滋病等。 ③经土壤传播 ①经胎盘传播,②经卵传播 间横向传播。 B)舔咬:④经生物媒介 见于狂犬病 ③经产道传播,④经初乳传播
(三)加强检疫
• 引种检疫 非疫区、隔离
危害大的疫病
• 场内自检
常见多发病
(四)搞好卫生消毒工作
• 1.定期消毒 • 患病动物及动物尸体所污染的圈舍、场地、 土壤、水、饲养用具、运输工具、仓库、人 体防护装备、病畜产品等。 • 2.定期杀虫和灭鼠 • 许多活体动物是畜禽疫病的传染源、媒介物 或中间宿主。 • 3.及时清理粪便 •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 物以及寄生虫的虫卵、幼虫、卵囊等病原.
• (一)选好场址,合理布局。 • 畜禽养殖场应选在地势高燥、平坦、排水 便利、无污染,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远 离城镇、居民区和其他公共场所。 • 特别是远离屠宰场、垃圾场和污水处理场 所,生产区按照动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划分 开,并进行合理布局。
(二)实行科学饲养管理
• 1.合理配制日粮 • 根据畜禽的不同品种、不同日龄、不同用途和不同 生长期的营养要求,科学搭配饲料。注意: • 始终如一保证饲料的质量; • 饲料保存 • 不要突然改变饲料 • 2.实行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

二类动物传染病: 二类动物疫病(77 种)多种动物共患病(9 种) :狂犬病、布鲁氏 菌病、炭疽、伪狂犬病、魏氏梭菌病、副结核病、弓形虫病、 棘球蚴病、钩端螺旋体
病 牛病(8 种) :牛结核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恶性卡他热、牛白血病、牛出血
性败血病、牛梨形虫病 (牛焦虫病) 、牛锥虫病、日本血吸虫病 绵羊和山羊病(2 种) :山羊关节炎脑炎、梅迪-维斯纳病 猪病(12 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经 典猪蓝耳病) 、猪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病、猪丹毒、猪肺疫、 猪链球菌病、猪传染 性萎缩性鼻炎、猪支原体肺炎、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猪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 菌 病 马病(5 种) :马传染性贫血、马流行性淋巴管炎、马鼻疽、马巴贝斯虫病、伊 氏锥虫病 禽病(18 种)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 马立克氏病、产蛋下降综合 征、禽白血病、禽痘、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鸭浆膜炎、 小鹅瘟、禽霍乱、鸡白痢、禽伤寒、鸡败血支原体 感染、鸡球虫病、低致病性禽流感、
3公里 ——是指患病动物所在的地点划定为疫点,一 区 国家规定的重大 受 般是指患病动物所在的饲养场 疫点 疫 区(户)或其他有关 3~5公里 受 屠宰、经营单位。 区 动物疫病


21天未发生
疫区示意图


单元二 动物疫病防治措施
内 容 概 要 平时的预防措施 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
一、平时的预防措施
四、动物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 1.潜伏期
• 由病原体侵入动物机体到开始出现临诊症状,这
段时间称为潜伏期。一般来说,急性传染病的潜
伏期较短,且差异范围较小;亚急性或慢性传染
病的潜伏期较长且变动范围较大。潜伏期短的传 染病通常来势凶猛、传播迅速,疾病经过常较严 重;反之,潜伏期延长时,病程亦常较轻缓。
• 2.前驱期 • 从最初的临床症状出现到主要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这个 阶段,前驱期是疾病的征兆阶段。这个时期仅可察觉出 一般症状。数小时至1~2天。
• 这种饲养管理制度便于生产管理、实行统一的饲养 标准、技术方案和防疫措施。
• 3.注意畜禽舍饲养环境
• 饲养密度、温度、湿度、光照合适。温度过低雏鸡会诱发许多疾病,光 照不足可引起钙磷代谢障碍,密度过大,长期光照过强或无规律,可使 禽群疲劳,抗病力降低,并诱发啄癖等。
• 4.避免或减轻应激
• 应激常常使动物的抗病力降低。生产中应通过周密的设计和细心的管理 来尽量避免或减轻对动物的应激,例如尽量减少对家禽的捕捉和搬迁, 在禽舍内尽量轻手轻脚。在炎热季节应保证清凉充足的饮水供应,在原 来的全价饲料的基础上适当添加碳酸氢钠、蛋氨酸、电解质、多种维生 素(尤其是维生素C)等。
动物疫病防控基本技术
张管社 安康市畜牧兽医中心
动物疫病防控基本知识
内 容 提 要
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动物疫病防治措施
单元一: 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 • • • • 一、动物疫病的特征 二、动物疫病发生的条件 三、传染病的分类 四、动物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五、动物疫病的流行过程
一、动物疫病的特征
①夏秋季节:细菌性疾病多见。 ②冬春季节:病毒性疾病多见。 ③口蹄疫每隔2-5年流行一次。
㈣疫源地
1.疫源地 ——是指有传染源存在或被传染源 排出的病原体污染的地区。
2.疫源地与传染源的差异?
①含义方面:疫源地比传染源更广泛. ②防治方面: 对传染源要进行隔离、治疗和处理; 对疫源地要进行封锁、检疫、预防接种、消毒 等综合措施。
病、病毒性出 血性败血症、流行性溃疡综合征 甲壳类病(6 种) :桃拉综合征、黄头
病、罗氏沼虾白尾病、对虾杆状病毒病、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 死病、传染性肌肉 坏死病
• 三类动物传染病: 三类动物疫病(63 种)多种动物共患病(8 种) : 大肠杆菌病、李氏杆菌病、类鼻疽、放线菌病、肝片吸虫病、丝虫病、 附红细 胞体病、Q 热 牛病(5 种) :牛流行热、牛病毒性腹泻/粘膜 病、牛生殖器弯曲杆菌病、毛滴虫病、牛皮蝇蛆病 绵羊和山羊病(6 种) :肺腺瘤病、传染性脓疱、羊肠毒血症、干酪性淋巴结炎、绵羊 疥癣,绵羊地方性 流产 马病(5 种) :马流行性感冒、马腺疫、马 鼻腔肺炎、溃疡性淋巴管炎、马媾疫 猪病(4 种) :猪传染性胃肠 炎、猪流行性感冒、猪副伤寒、猪密螺旋体痢疾 禽病(4 种) :鸡 病毒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脑脊髓炎、传染性鼻炎、禽结核病 蚕、蜂病 (7 种) :蚕型多角体病、蚕白僵病、蜂螨病、瓦螨病、亮热厉螨病、 蜜蜂孢子虫病、白垩病 犬猫等动物病(7 种) :水貂阿留申病、水 貂病毒性肠炎、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犬传染性肝炎、猫泛 白细胞 减少症、利什曼病。 鱼类病(7 种) :鮰类肠败血症、迟缓爱德华 氏菌病、小瓜虫病、黏孢子虫病、三代虫病、指环虫病、链 球菌病 甲壳类病(2 种) :河蟹颤抖病、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 贝类病(6 种) :鲍脓疱病、鲍立克次体病、鲍病毒性死亡病、包纳米虫病、折 光马尔太虫病、奥尔森派 琴虫病 两栖与爬行类病(2 种) :鳖腮腺 炎病、蛙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