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提分教程》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 地壳运动规律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地壳运动的规律.共34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地壳运动的规律.共34页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地壳运动 的规律.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4 地壳的运动规律(讲)(含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4 地壳的运动规律(讲)(含解析)

专题4 地壳的运动规律本专题从考查形式上看,多数是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多是描述地貌特征和分析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着重考查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因此,复习时应多结合一些现实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

高考考查方向预测:1.考查内容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为考查重点。

2.以热点事件或地质景观图、示意图等为背景,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结合岩石的成因类型或有关示意图,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结合时事工程建设、能源问题,考查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结合实例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网络构建】知识点一、板块的划分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知识点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

(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

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亦可根据所含化石确定时间先后顺序。

物质构成和化石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如煤层说明以前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层说明以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等等。

(3)变质岩: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

如石灰岩受热成为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形成板岩。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教程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专题检测课件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教程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专题检测课件

9.白龙堆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地壳下沉—岩层沉积—地壳抬升—湖水干涸—地面龟裂—风力、流 水侵蚀 B.地壳抬升—岩层沉积—地壳下沉—湖水干涸—地面龟裂—风力、流 水侵蚀 C.地壳下沉—岩层沉积—地壳抬升—风力、流水侵蚀—湖水干涸—地 面龟裂 D.地壳抬升—湖水干涸—地面龟裂—地壳下沉—风力、流水侵蚀—岩 层沉积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白龙堆雅丹地貌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罗布泊区 域。其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应一致,成因应是受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原前 缘的东北风影响,故 B 项正确。
11.卫星从 900 千米高空拍摄到的罗布泊湖盆形似人耳,有八道耳轮线, 其形成原因是( )
A.湖水退缩蒸发的盐壳痕迹 B.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口 C.地壳上升形成的湖岸阶地 D.古代人类活动改造的梯田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罗布泊“耳轮”位于盐壳的边缘地区。属于罗布泊的 组成部分,随着湖泊的湖水蒸发,湖泊干涸,盐壳不断累积,最终形成“耳 轮”,故 A 项正确。
3.图示河流东岸地层接触关系及运动情况是( ) A.整合接触,先上升后下降 B.整合接触,先下降后上升 C.不整合接触,先上升后下降 D.不整合接触,先下降后上升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河流东岸缺少岩层 T4,表明该岸地层接触关系为不 整合接触;这与该地区岩层先下降(沉积)后上升(侵蚀)有关,上升过程中遭 受侵蚀导致 T4 地层缺失。故选 D 项。
13.(2019·武汉二月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新西兰东南部(图甲的摩拉基海滩上约有 50 个圆形巨石(图乙),最大直径 逾两米,重达数吨,散布于海滩中部百余米的地方。据研究,圆石与珍珠的 形成原因异曲同工,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围绕着核心物质(如贝壳、珊 瑚碎片等)的钙和碳酸盐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直径两米左右的圆石至少 需要 400 到 550 万年的时间形成,大约要覆盖 10 到 50 米厚的海泥才足以提 供充分的矿物质。某些圆石长期暴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会开裂并逐渐形成龟 甲状花纹(图丙)。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点难点突破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PPT文档50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点难点突破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PPT文档50页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点难点突破专题
四地壳运动规律ຫໍສະໝຸດ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4 地壳的运动规律(高考押题)(含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4 地壳的运动规律(高考押题)(含解析)

专题4 地壳的运动规律高考押题专练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作用会导致分水岭被切穿,一侧河流被另一侧河流抢夺,这种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湖北省清江上游某河谷的发育过程就是典型的河流袭夺现象,其发育速度较一般河流袭夺更快,称为“清江袭夺模式”,下图为该河谷不同发育阶段示意图,A、B、C表示不同时期发育阶段。

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的基岩类型可能是()A.沉积岩B.喷出岩C.侵入岩D.变质岩2.“清江袭夺模式”袭夺速度更快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下沉运动B.地下水的溶蚀C.岩石风化作用D.地表流水侵蚀3.袭夺后,图中袭夺河流域内变化最小的是()A.流域面积B.水系形态C.河流流量D.气候特征【答案】1.A 2.B 3.D【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基岩具有层理结构,故为沉积岩。

第2题,根据河流袭夺的概念判断河流袭夺是流水侵蚀而形成的,A、C错;根据图中河谷不同时期发育阶段和水流方向判断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加快了河流袭夺的速度,B对,D错。

第3题,分水岭是河流流域的分界线,决定流域面积的大小。

材料中由于侵蚀作用,分水岭被切穿,一侧河流被另一侧河流抢夺,袭夺河流域面积增大,河流流量增大,A、C错;河流袭夺使袭夺河的支流增多,流域面积增大,水系形态发生较大的变化,B错;河流袭夺只是局部地区的地理要素发生变化,对该区域气候影响不大,气候特征变化不大,D对。

蛇曲是在河流作用下形成的像蛇一样弯曲的地貌景观,它通常发育在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

位于黄土高原上的陕西省延川县也有规模宏大的蛇曲群,该地有多条东西向断裂发育,河流南北两侧植被差异明显。

下图示意延川县附近黄河某段蛇曲。

据此回答4~6题。

4.伏义河村是图示区域为数不多的村庄之一,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冬暖夏凉,气温适宜B.降水稀水,光照充足C.港阔水深,航运便利D.地势较缓,水源丰富5.延川县黄河蛇曲群的形成过程是()①岩层东西向断裂发育②河流沿裂隙侵蚀形成河湾③地壳受内力作用抬升④河流下切侵蚀使河床下降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③④①②6.图中甲地比河对岸植被茂密,因为甲地()A.水源丰富B.光照充足C.蒸发较少D.土层较厚【答案】4.D 5.A 6.C【解析】第4题,由图中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寒夏热,降水并不稀少,A、B错;伏义河村位于黄河曲流的凸岸,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地势较缓,水源丰富,利于农耕和建房居住,但不利于建设港口码头,C错、D对。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刷题本:04 地壳运动规律 选择题42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刷题本:04 地壳运动规律 选择题42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刷题本:04 地壳运动规律选择题42题1.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如图是扇三角洲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③一般发育在河流出山口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量稳定B.河道较浅C.河流不易改道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2.下面是某区域地质演变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三幅地质结构图反映的地质演变过程,按照发育早晚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丙甲乙D.乙甲丙(2)该区域地貌与地质演化的特点是( )A.背斜成山B.趋向崎岖不平C.向斜成山D.以内力作用为主(3)若该区域准备建设高速铁路,规划人员需要考虑( )A.铁路施工过程中注意防止地震发生B.线路最好选择在河谷地带C.为降低成本,一定要修穿山隧道D.沿山脊修建,避免受山洪威胁3.读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回答(1)~(2)题:(1)图中表现内力作用的主要有( )①固结成岩②褶皱③沉积作用④岩浆侵入⑤断层⑥侵蚀作用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⑤D.④⑤⑥(2)图中最先发生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A.岩浆的喷出B.断层的发生C.页岩的沉积D.褶皱的发生4.如图中的甲河流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乙处地貌类型和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处为断层,地壳垂直运动形成B.乙处为峡谷,地壳垂直运动形成C.乙处为断层,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切割形成D.乙处为峡谷,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切割形成(2)丙处发育成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原因是( )A.上游侵蚀作用强烈,挟带大量泥沙到河口B.多条河流在此交汇,泥沙大量沉积C.海洋潮汐运动,大量海水挟带泥沙沉积D.受板块挤压运动影响,地壳不断抬升5.下图是某种地貌的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教程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专题检测PPT课件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教程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专题检测PPT课件
答案 A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 教程专 题四地 壳运动 规律专 题检测P PT课件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 教程专 题四地 壳运动 规律专 题检测P PT课件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 教程专 题四地 壳运动 规律专 题检测P PT课件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 教程专 题四地 壳运动 规律专 题检测P PT课件
6.根据材料推测距今 1.9 万年时期萨拉乌苏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可能是 ()
A.气候湿热,出现雨林 B.气候干热,沙漠扩张 C.气候暖湿,湿地增加 D.气候干冷,出现针叶林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距今 1.9 万年时期萨拉乌苏河流域的地层为湖沼相, 因此当时的自然环境可能是气候暖湿,湿地增加。故选 C 项。
4.地层 T3、T4、T5 年龄大小排序最可能为( ) A.T3>T4>T5 B.T4>T3>T5 C.T3>T5>T4 D.T5>T4>T3 答案 A
解析 河谷地貌中靠近河流的地层海拔低,一般年代较老。故选 A 项。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 教程专 题四地 壳运动 规律专 题检测P PT课件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 教程专 题四地 壳运动 规律专 题检测P PT课件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 教程专 题四地 壳运动 规律专 题检测P PT课件
8.地层剖面示意图中甲时期的大气环流特点是( ) A.受西北季风影响增强 B.受东南季风影响增强 C.受东南信风影响增强 D.受河陆风影响增强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层为河流相,说明该流域在甲时期河流发育相对 较好。可推测,影响我国的东南季风在甲时期比较强盛,影响范围较大。故 选消亡边界,乙处物质直接来源于地表,丙处 位于向斜构造的顶部,丁处岩石先由外力沉积后因变质作用形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

作用因素
作用过程
对地貌的影响
流水 作用
侵蚀 沉积
冲刷河床,使谷底、河床 加深、加宽,形成V形 谷,坡面流水使坡面地表 破碎
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 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逐 渐沉积起来
总体来说使地表变得崎岖不 平;瀑布、峡谷是河流侵蚀 作用的强烈表现;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就是流 水侵蚀的结果
山区河流在出山口形成山麓 洪(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 成宽广的冲积平原;河流入 海口形成三角洲
第十五页,共28页。
1.内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 比较记忆常见地质(dìzhì)构造与地貌的关系:
常见 基本形 类型 态
褶皱
背斜 向斜
外力作用施 加影响前多 形成山岭
外力作用施 加影响前形 成谷地地貌
地貌
顶部受张力,岩 石破碎,常被外 力侵蚀成谷地
槽部受挤压,物 质坚实不易被侵 蚀,易形成山岭
褶皱 常形 成高 大山 脉
第二十七页,共28页。
(3)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 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 方向、分水岭所在地区、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如 没有等高线,则可以根据(gēnjù)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 点,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gēnjù)河流流 向可判断出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
第十四页,共28页。
答案 (1)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形 成山岭。 (2)冲积扇(或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降低,河流 携带(xiédài)的物质在山前(山麓)堆积。 (3)丙地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的溶蚀作 用而形成的。 (4)丁地区为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河网密 布,交通便利等。
(1)甲地的地质构造属于________,简述其成因。 (2) 乙 地 地 貌 类 型 为 ________ , 简 述 该 地 貌 的 形 成 过 程 (guòchéng)。 (3)简述丙地地貌的形成原因。 (4)分析丁地区聚落分布集中的原因。 解析 (1)甲地地下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因 受挤压,岩石坚实,不易被侵蚀,因而形成山岭。(2)乙地位 于山前,形态呈扇形,为冲积扇。(3)丙地为喀斯特地貌(或 岩溶地貌),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 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4)根据丁地区的海陆位置和地形 特点回答。

【2020版江苏省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命题主题四 地壳变动规律

【2020版江苏省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命题主题四 地壳变动规律

命题主题四 地壳变动规律内力作用与地貌(2019·高考江苏卷)右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

照片中界面M 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 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 是岩层层面。

读图回答1~2题。

1.界面M 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 的是( ) A .沉积物变化 B .古气候变化 C .古环境变化 D .构造运动变化2.该区域( )A .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B .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C .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D .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解析:第1题,界线N 是向斜构造中岩层的层面,反映了地壳受水平挤压产生了明显的褶皱运动;界面M 是水平岩层的下界,反映了地壳的下沉运动,N 、M 分别反映了水平运动和垂直升降运动对岩层的作用,D 正确。

第2题,M 界面以下与向斜构造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反映了甲岩层形成之前乙岩层已经形成,并且褶皱抬升后经历长期侵蚀,然后再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甲岩层,A 、B 错误,C 正确;甲岩层及其以上为水平岩层,没有发生褶皱,即没有形成背斜或向斜,D 错误。

答案:1.D 2.C(2018·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

该区沉积地层有Q 、P 、C 、D 、S 2、S 1,其年代依次变老。

读图回答3~4题。

3.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4.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A.志留系B.石炭系C.二叠系D.第四系解析:第3题,根据等高线可判断从甲至乙,海拔先升高后降低,为凸地形,C、D错;从地层分布看,从甲至乙地层分别是C、P、C,其地层时代分布是老、新、老,属于向斜构造,岩层应该向下弯曲,A对、B错。

第4题,据图可知,丙处位于背斜构造的东南翼,丙处地表岩层为D,因而从丙处向下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应该比D老(参见下图,箭头指示钻探方向),最可能是S1和S2地层,对照图例可知为志留系,A对。

答案:3.A 4.A(2017·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考点一巧学内力作用与地貌,落实“地理实践力”[考情报告]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高考的主要命题点。

常以重大工程建设、地质事件、典型地貌景观图为背景,侧重考查地质构造图的判读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2019·江苏高考)右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

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

读图回答(1)~(2)题。

(1)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A.沉积物变化B.古气候变化C.古环境变化D.构造运动变化(2)该区域()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思维流程尝试作答(1)D(2)C1.运用综合思维掌握地质构造类试题的解题思路2.落实地理实践力,掌握地质剖面图类试题解题技巧(1)确定岩层及其新老关系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存在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也可以通过岩层之间的关系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

一般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若为背斜(如图三乙处)则两翼新中间老;若为向斜(如图三丁处)则两翼老中间新;若有侵入岩体(如图二),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

(2)判断地质构造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如图一M 处)还是背斜;结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断出断层构造(如图三丙处)。

(3)判断地表起伏状况及地貌类型图一河流发育在背斜,M处的地形为向斜山,该处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图三甲处有石灰岩分布,结合地表形态可知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图中乙处为背斜山,丁处为向斜山。

(4)判断岩层的特定情况①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②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

③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岩层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考向1岩石圈物质循环原理的考查(2019·郑州期末)浙江省的桃渚风景区是典型的玄武岩地貌区。

下图中图一为桃渚石柱景观图,图二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石柱形成的主要物质来源于()A.地壳B.地幔C.地核D.岩石圈答案 B解析由材料可知,图示石柱位于玄武岩地貌区,玄武岩是岩浆岩。

一般认为,岩浆最可能发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故B项正确。

2.石柱的岩石类型是图二中的()A.甲B.乙C.丙D.丁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石柱的基岩是玄武岩,属于喷出岩。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甲是经过火山作用而形成的岩石,为喷出岩;乙是经过侵入作用而形成的岩石,为侵入岩;丙是经过了沉积物堆积、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为沉积岩;丁是经过变质作用后而形成的岩石,为变质岩。

故选A项。

3.形成石柱景观的主要地质过程是()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③变质作用④风化、侵蚀作用⑤固结成岩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①④D.②⑤①答案 C解析由于石柱景观所在地区的基岩为喷出岩,因此,有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固结成岩作用使沉积物形成沉积岩;图示地区为山地,说明此地经历了地壳运动,再根据石柱及周围的景观,可以推断出该景观经历了风化、侵蚀作用。

故选C项。

考向2地质构造图的判断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和部分50米高程沉积岩年龄(单位:距今百万年)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M处的构造地貌属()A.向斜谷B.向斜山C.背斜山D.背斜谷答案 D解析根据图例等岩龄线知,M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构造。

根据等高线数值可判断M处数值小于4 650米,其两侧相邻等高线数值为4 650米;可以判断为谷地地形,为背斜谷。

故选D项。

2.M处构造地貌形成过程顺序最有可能为()①侵蚀作用②褶皱隆起③固结成岩作用④沉积作用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③②①D.②①④③答案 C解析M处首先在沉积作用影响下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然后在造山运动过程中褶皱隆起,形成山地,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

故选C项。

考向3地质剖面图的判读(2019·北京海淀区期末)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C.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答案 D解析断层①使得地层②发生了断裂位移,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A项错误。

③是变质岩,其形成的地质作用为变质作用,④是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内力作用为岩浆活动,故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不同,B项错误。

⑤是岩浆喷发形成的山地,C项错误。

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D项正确。

2.图中区域()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水条件B.b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D.d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答案 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地质构造为背斜,具有良好的储油、储气条件,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A项错误。

b处属于喷出型岩浆岩,为玄武岩,B项错误。

c处位于断层处,地质结构不稳定,不适宜建坝蓄水,C项错误。

d区石灰岩广布,易形成喀斯特地貌,D项正确。

考点二结合“区域认知”,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外力作用与地貌[考情报告]外力作用与地貌类型、河流地貌的发育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常以典型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地貌特征及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题型灵活多样。

(2019·全国卷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

据此完成(1)~(3)题。

(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3)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思维流程尝试作答(1)B(2)C(3)C1.结合“区域认知”,掌握外力作用的区域差异流水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除此以外在河流流经地区、地表缺少植被保护且多暴雨的地区,流水作用也很典型;风力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内陆地区。

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1)大尺度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与地貌(2)小尺度区域塑造地貌形态的外力作用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需要多要素综合分析。

(1)气候因素:主要从干湿地区角度分析。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②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

①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②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

③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④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

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侵蚀作用减弱。

考向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2019·安徽六安模拟三)在河流发育的过程中,相邻的两条河由于侧蚀或溯源侵蚀,导致“低位河”越过分水岭袭夺“高位河”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下图为河流袭夺前后的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甲、乙两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河流量大袭夺甲河B.甲河地势高袭夺乙河C.乙河侵蚀力大袭夺甲河D.甲河的河道平直袭夺乙河答案 C解析根据图示水流箭头,甲河的水从图示中部河段,流入乙河。

说明乙河侵蚀力大,袭夺甲河,C项正确。

乙河流量不一定大于甲河,A项错误。

在发育的过程中,是低位河流具有较强的侵蚀力,袭夺高位河流,甲河地势高,不能袭夺乙河,B项错误。

是乙河袭夺甲河,D项错误。

2.M处泥沙堆积较强的原因是()A.上游水量减少,泥沙堆积严重B.河道两侧岩体崩塌泥沙堆积严重C.河道变窄,泥沙堆积严重D.地转偏向力作用致其堆积严重答案 A解析M处泥沙堆积较强的原因是河流袭夺,导致上游水量减少,水流减慢,泥沙堆积严重,A项正确。

河道两侧岩体崩塌,与水量减少,泥沙堆积加重无关,B项错误。

泥沙堆积易导致河道变浅,水量小,河道变窄,C项错误。

地转偏向力不是堆积严重的原因,D项错误。

3.有观点认为,黄河支流渭河,原本是黄河干流,因上游被袭夺,导致渭河河谷相对渭河河道极其宽大。

图中哪个河段可能与目前渭河的成因一致() A.①B.②C.③D.④答案 B解析黄河支流渭河,原本是黄河干流,因上游被袭夺,导致渭河河谷相对渭河河道极其宽大。

即原来河道宽大,袭夺后,水量减小,河道变窄。

图中可能与目前渭河的成因一致的河段②,是河流袭夺后留下的河段,B项正确。

A、C、D三项错误。

考向2风力作用与风积地貌(2019·山东济宁期末)科任村位于福建沿海地区,该村分布着一种偏红色的细沙沉积物,俗称老红砂,是风吹起海岸带的细沙沉积后形成的,其发育过程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下图示意科任村不同地质时期老红砂沉积过程与海平面高低的关系,海平面T1时科任村老红砂普遍发育,T2时较发育,T3时发育受限。

据此完成1~2题。

1.老红砂堆积的主要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 B解析据材料可知,老红砂是风吹起海岸带的细沙沉积后形成的。

该村落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地区,所以该地老红砂主要是由来自海洋的风携带海岸带的细沙沉积形成的。

该地位于季风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故夏季最有利于老红砂的堆积,B项正确。

2.科任村不同地质时期老红砂发育存在明显差异,直接影响因素是() A.年均温高低B.降水量大小C.距海岸远近D.海平面高低答案 C解析据材料可知,老红砂是风吹起海岸带的细沙沉积后形成的,所以影响老红砂堆积的直接影响因素为风力的大小和距离海岸带的远近。

读图可知,T3~T1时期,海平面逐渐升高,使海岸线距离该村越来越近,更利于老红砂的沉积,故海平面高低为间接影响因素,距海岸远近为直接影响因素,故C项正确,D 项错误;不同时期,该区域范围年均温和降水量差异很小,不是老红砂发育的直接影响因素,故A、B两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