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市“7.21”特大暴雨分析北京市城市内涝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应对及启示

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应对及启示

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应对及启示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应对及启示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一场特大暴雨,导致严重的洪涝灾害。

这场灾害给北京城区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重要的警示和启示。

暴雨开始之初,北京市气象局就发布了红色预警,警示城市居民做好防范措施。

然而,由于短时间内降雨过大,城市排水系统难以及时承载庞大的雨水,导致多个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内涝情况。

洪水淹没了道路、地下通道和低洼区域,交通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居民因为无法回家或者外出受困。

同时,洪水还导致建筑物坍塌、电缆线路短路以及暴雨造成的滑坡等次生灾害。

整个城市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慌之中。

在这场灾害中,我们也看到了政府的应急响应能力和人民的互助精神。

不仅政府采取了及时有效的行动,加强了对受灾民众的救助和安抚,还动员了军队和公安力量参与抢险救援工作。

此外,在困境中,人民之间展现出了相互帮助和支持的情感,许多志愿者组织成立,帮助受灾民众疏散和提供救助物资。

然而,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也提醒我们认识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加强。

北京作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其城市排水系统在面对短时间内大量降雨时的容量是不足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善和加强。

其次是应急预案的完善。

虽然政府在此次灾害中做出了积极响应和行动,但是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对灾害的应对能力和响应速度。

另外,也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广大市民的自救能力和防灾意识。

这场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对北京城市建设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它让我们认识到自然灾害的无情和破坏力,也让我们明白了要保护好生命和财产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吸取这次灾害的教训,采取更加科学和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应对能力。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排水系统。

北京是一个低洼地区,且多为硬质城市,因此在城市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雨水的排放问题。

由北京市“7.21”特大暴雨分析北京市城市内涝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由北京市“7.21”特大暴雨分析北京市城市内涝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由北京市“7.21”特大暴雨分析北京市城市内涝的成因与防治措施【摘要】:北京市“7·21”特大暴雨引发了严重的城市内涝,笔者前往北京市对本次灾害和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了现场查勘,通过对北京市城市内涝成因的认真分析,并结合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管理经验,提出了针对北京市城市内涝的防治措施和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排水系统;成因;防治措施;建议引言近几年来,北京市特大暴雨造成城市内涝频频增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7·21”特大暴雨的侵袭更是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正常生活。

因此,指出并分析北京排水系统的诟病,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的城市排水系统技术,提出对北京市的城市内涝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势在必行。

1.北京市“7·21”特大暴雨基本情况1.1降雨情况北京市“7·21”特大暴雨整个过程中呈现出雨量大、降水急、范围广的特点。

雨量大:强降雨持续近16小时,全市平均降雨量170毫米(水文+气象),其中城区平均降水量215毫米(水文+气象),西南部213毫米,东北部170.7毫米,东南部189.1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现在房山河北镇,达460毫米(水文站),突破历史记录(1951年以来完整气象记录最大降雨量为朝阳418.4毫米),城区最大降雨出现在石景山模式口为328.0毫米。

降雨急:降雨过程中,降雨区普遍出现40-80毫米/小时,最强降雨出现在平谷挂甲峪,20-21时达100.3毫米/小时。

范围广:除延庆外均出现100毫米-250毫米以上大暴雨,占全市90%以上的行政区域。

1.2城市内涝灾情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这场特大暴雨已致约190万人受灾,死亡77人,转移群众65933人;主要积水道路63处,路面塌方31处,房山区12个乡镇交通中断;民房多处倒塌,楼房漏雨191栋,雨水进屋736间,地下室倒灌70处;京广铁路南岗洼路段一度因水淹而停运。

据初步统计,北京在此轮暴雨中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北京“7.21”和深圳“6.13”暴雨内涝成因对比与分析

北京“7.21”和深圳“6.13”暴雨内涝成因对比与分析

1.1 气 候 因 素 导 致 极 端 暴 雨
随 着 全 球 气 候 变 暖 ,水 循 环 发 生 变 化 , 大 气 环
因灾死 亡 7 8人 , 受 灾 人 口 1 9 0 万 人 , 直 接 经 济 损 失 1 1 6 . 4亿 元 。 北 京 “ 7 . 2 1 ” 暴 雨 成 灾 原 因 是 什 么? 深圳 2 0 0 8年 “ 6 . 1 3 ” 暴 雨 内 涝 与 北 京 比 较 有 哪 些 共 同 的 或 自身 的 特 点 ? 很 值 得 我 们 关 注 和 深 思 。
另一7 s面 , 由 于 城 市 人 口 密 集 , 工 业 生 产 产 生 的 热 量 以 及 市 民 生 活 用 电 散 热 ,导 致 城 市 上 空 形 成 了极
k m 。北 京地 区多 年平 均年 降雨 量为 5 8 5 mm , 其 中 汛 期 雨 量 约 占全 年 降水 量 的 8 5 %。 “ 7 . 2 1 ” 暴 雨特 征 :( 1 ) 暴 雨 范 围 大 , 时 空 分 布 不 均 。 相 关 数 据 显示 ,北 京 全 市 一 天 内 平 均 降 雨 量
北 京 中 心 城 区 仍 有 部 分 排 水 管 网 还 是 明 代 建
筑 ,无 法 应 对 现 代 排 水 需 要 。建 国后 排 水 设 计 标 准 源 自前 苏 联 这 个 乾 燥 寒 冷 国 家 , 标 准 低 且 不 科 学 , 管道按 0 . 5年 甚 至 0 . 3年 一 遇 的 标 准 设 计 。 由 于 老 城 区 排 水 管 网 改 造 升 级 困 难 ,仍 有 部 分 排 水 设 施 老
流 出 现 异 常 , 极 端 暴 雨 天 气 的 频 次 、 强 度 有 增 多 和 增 强 的 趋 势 。 此 次 强 降 雨 一 方 面 是 由 于 北 方 南 下 的 冷 空 气 和 强 盛 的 西 南 暖 湿 气 流 在 华 北 一 带 剧 烈 交 汇 ,而 冷 暖 交 汇 点 恰 好 位 于 北 京 的 上 空 。 北 京 i 面

关于721北京特大暴雨的调查报告(可编辑)

关于721北京特大暴雨的调查报告(可编辑)

关于721北京特大暴雨的调查报告(可编辑)关于721北京特大暴雨的调查报告关于7.21北京特大暴雨的调查报告基本情况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

一天内,市气象台连发五个预警,暴雨级别最高上升到橙色。

全市平均降雨量164毫米,为61年以来最大。

最大降雨点房山区河北镇达460毫米;此次降雨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北京三面环山地形致山前地带出现降水中心;房山局部降雨量近500年一遇,山区短时间内剧烈降水极易形成山洪北京房山区遭受山洪袭击成为重灾区。

北京受灾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约190万人,其中房山区80万人;目前,共77人遇难,损失超百亿具体情况7.21特大暴雨造成北京多条地铁因雨突停运数百乘客高架桥受困 ;交通堵塞,北四环步行快过公交;首都机场航班208架次延误或取消;警情突增 5小时接求助681件;两人积水中触电致1死1伤;22处道路因积水临时中断全市抽水200万吨闪光事件1、北京交管局表态灾后贴条罚单作废网友赞人性化上午有车主反映前一天雨夜趴窝车第二天一早就被贴条执法不够人性化,下午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就发布“常务副市长吉林表示所贴罚单作废”,晚上交管局表态称,“已下发通知,雨后以服务疏导为主,对因雨受困车辆联系车主,挪移清拖;对22日协管员擅自粘贴的违法告知单不予录入;对擅自贴条的当事协管员严肃处理、调离工作岗位。

”昨天一天内的“风云突变”引来车主一片叫好声。

7月21日特大暴雨让不少车因路面积水而进水熄火,继而“趴窝”。

无奈之下,车主们只得冒雨将车推到“尽量不碍事”的路边,等待雨停后的拖车救援。

谁知昨天上午不少车主却发现车被贴条了。

不少网友对这一执法行为提出了质疑。

昨天19时08分,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北京发布”,以“突发灾害后贴条错”为题,对“趴窝车辆被贴条”的行为进行了说明和纠正。

微博中写道:“针对网民反映的交通协管员给昨天遭遇强降水熄火停在路上的车贴罚单一事,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表示,在突发灾害降临时这种处罚是错误的,所贴罚单作废。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成因分析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一场特大暴雨,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灾害。

这场暴雨导致了城市内涝、交通瘫痪、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下面将对这场特大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

首先,地理环境是导致北京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地势相对较低,水分较容易聚集。

而在7月21日,北京正在夏季,天气炎热,空气湿度较大,形成了有利于暴雨形成的气候条件。

其次,气候变化也是引发北京特大暴雨的重要因素。

在当天上午,北京地区一直处于高温闷热的状态,湿度相对较大。

下午,一个较强的冷锋系统快速南下,与湿热空气相遇,产生了强烈的对流活动和降雨。

这种冷锋与暖湿气流相遇的情况,在气象学上被称为“冷锋天气”。

另外,北京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表面的不透水面积增加,导致降雨径流快速增加,增加了城市内涝的风险。

此外,城市内建筑物和道路的大量坚硬表面,也使得雨水无法迅速渗透进地下,加剧了雨水积聚的情况。

此外,人为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场特大暴雨的破坏力。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排水系统没有按照暴雨的需求进行充分规划与建设,排水管道容量不足无法及时排出降雨所带来的水,导致城市内涝现象的加剧。

综上所述,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地理环境与气候变化共同造成了有利于暴雨形成的气候条件。

城市化进程过程中的不适当规划和建设,也加剧了城市内涝的风险。

人为因素如排水系统规划不足,也加剧了暴雨引发的问题。

为了预防和应对类似事件,我们应该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处理能力,加强气象监测,提前预警和应急准备,最大限度地减少特大暴雨带来的损失综上所述,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地理环境与气候变化共同造成了有利于暴雨形成的气候条件。

城市化进程过程中的不适当规划和建设,也加剧了城市内涝的风险。

人为因素如排水系统规划不足,也加剧了暴雨引发的问题。

为了预防和应对类似事件,我们应该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处理能力,加强气象监测,提前预警和应急准备,最大限度地减少特大暴雨带来的损失。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多尺度特征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多尺度特征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多标准特征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多标准特征2012年7月21日,一场北京特大暴雨席卷整个城市,造成了严峻的水灾和交通瘫痪。

北京7.21暴雨研究报告

北京7.21暴雨研究报告

北京7.21特大暴雨研究报告2012年7月21日,一个平凡的周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如猛虎之势袭击了北京,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山洪、泥石流、积水溺亡、水漫城市,这些平时离我们很远的词汇,就发生在身边这座国际大都市、一国之都。

根据2012年7月25日北京市政府的灾情报道,此次暴雨灾害造成160.2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16.4亿元,共79人遇难……如此惨烈的灾情让我们揪心:一座现代化的城市,竟然因一场暴雨而消逝了79个鲜活生命。

然而痛的现实已成定局,更重要的是痛定思痛,深刻反思,从这次暴雨事件中吸取教训,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胸怀天下,心系国家,以天下为己任,因此为深刻反思北京7.21特大暴雨灾情,我决定撰写一篇研究报告,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访谈调查等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对7.21北京特大暴雨进行分析:一是基本情况,二是成因分析,三是对策建议,从而为北京市应对暴雨灾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履行中学生关心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一、灾情基本情况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一场暴雨灾害,全市16小时平均降雨量170mm,城区平均215mm,房山区平均301mm,全市最大点房山区河北镇达541mm,超过500年一遇,城区最大点石景山区模式口为328mm,达到100年一遇。

房山等重灾区多条河流暴发山洪,局部地区发生泥石流灾害,其中北运河北关拦河闸最大洪峰流量1200m3/s,并启动分洪闸向潮白河分洪,拒马河最大洪峰流量达到2570m3/s,为近50年来少有。

这次特大暴雨降雨总量之多、降雨强度之大、强降雨历时之长、局部洪水尤其是山洪之巨历史罕见,给城市运行造成严重影响,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据统计,全市受灾人口近160多万人,紧急转移9万余人,直接经济损失110多亿元,其中水利工程损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1亿元,主要包括:河道堤防损毁485处49km,护岸损坏近万处,决口53处,河道淤积243处总方量2 000余万m3,损坏水井891眼、泵站117座、灌溉设施44处、水文设施40处,路面塌方31处,3处在建地铁基坑进水,轨道7号线明挖基坑雨水流入,5条运行地铁线路的12个站口因漏雨或进水临时封闭,机场线东直门至T3航站楼段停运,1条110 kV站水淹停运,25条10 kV架空线路发生永久性故障;降雨造成京原等铁路线路临时停运8条……二、灾情成因分析“北京7.21暴雨”课题组房山调研简报声明:“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灾害不仅是自然之力为之,更与社会管理和治理能力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有关。

北京特大暴雨721案例

北京特大暴雨721案例

北京721特大暴雨案例2012年7月21日17时左右,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及洪涝灾害。

北京有近80人因此次暴雨殉难。

根据北京市政府举行的灾情通报会的数据显示,此次暴雨造成房屋倒塌10660间,160.2万人受灾,经济损失116.4亿元。

本次降雨特点如下:一是降雨总量之多历史罕见。

一、详细情况北京市平均降雨量170毫米,城区平均降雨量215毫米,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一次降雨过程。

房山、城近郊区、平谷和顺义平均雨量均在200毫米以上,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的面积占北京市总面积的86%以上;二是强降雨历时之长历史罕见。

强降雨一直持续近16小时;三是局部雨强之大历史罕见。

全市最大点房山区河北镇为460毫米,接近五百年一遇,城区最大点石景山模式口328毫米,达到百年一遇;山区降雨量达到514毫米;小时降雨超70毫米的站数多达20个。

四是局部洪水之巨历史罕见。

拒马河最大洪峰流量达2500立方米每秒,北运河最大流量达1700立方米每秒。

二、巨大影响向此次降雨过程导致北京受灾面积16000平方公里,成灾面积14000平方公里,全市受灾人口190万人,其中房山区80万人。

全市道路、桥梁、水利工程多处受损,全市民房多处倒塌,几百辆汽车损失严重。

据初步统计全市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具体受灾情况正在核实过程中。

截止目前,已造成79人遇难。

[5](一)对基础设施造成重大影响。

全市主要积水道路63处,积水30公分以上路段30处;路面塌方31处;3处在建地铁基坑进水;轨道7号线明挖基坑雨水流入;5条运行地铁线路的12个站口因漏雨或进水临时封闭,机场线东直门至T3航站楼段停运;1条110千伏站水淹停运,25条10千伏架空线路发生永久性故障,10千伏线路已全部恢复供电;降雨造成京原等铁路线路临时停运8条,已恢复7条。

(二)对居民正常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全市共转移群众56933人,其中房山区转移20990人。

发生2起泥石流灾害:分别为房山区霞云岭乡庄户鱼骨寺泥石流灾害,造成1人失踪,1人受伤;房山区河北镇鸟语林景区泥石流,未造成人员伤亡。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结课论文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结课论文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课程论文北京市防洪排涝建设研究教师:学生:学号:日期:2015年11月19日北京市防洪排涝建设研究摘要:北京市近几年来频繁遭遇内涝灾害,尤其以12年“7.21”北京特大暴雨最为严重。

为此对北京市遭遇内涝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研究针对北京市防洪排涝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城市内涝、原因现状、防治措施一.北京市内涝灾害频发近几年北京市连续遭遇内涝灾害:2004年“7.10”,2011年“6.23”,2012年“7.21”。

其中以“7.21”北京特大暴雨灾害最为严重。

2012 年 7 月 21 日,北京遭遇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持久的一次强降雨,造成 79 人死亡,导致山洪暴发、京广铁路断运,京港高速最深积水达 6m,城区交通瘫痪、车辆被淹、供电中断等,160万人受灾,经济损失116亿元。

(1)对基础设施造成重大影响。

全市主要积水道路63处,积水30公分以上路段30处;路面塌方31处;3处在建地铁基坑进水;轨道7号线明挖基坑雨水流入;5条运行地铁线路的12个站口因漏雨或进水临时封闭,机场线东直门至T3航站楼段停运;1条110千伏站水淹停运,25条10千伏架空线路发生永久性故障,10千伏线路已全部恢复供电;降雨造成京原等铁路线路临时停运8条,已恢复7条。

(2)对居民正常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全市共转移群众56933人,其中房山区转移20990人。

发生2起泥石流灾害:分别为房山区霞云岭乡庄户鱼骨寺泥石流灾害,造成1人失踪,1人受伤;房山区河北镇鸟语林景区泥石流,未造成人员伤亡。

平房漏雨1105间次,楼房漏雨191栋,雨水进屋736间,积水496处,地下室倒灌70处,共补苫加固房屋649间,疏通排水141处。

水利、农业、林业等其他灾害还在进一步统计、汇总之中。

二.北京市内涝灾害频发原因2.1 极端降雨频次增加(1)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象事件频发:城市暴雨。

气候变化使得人类面临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增多等方面挑战,从而影响城市降雨与排水过程,导致城市内涝风险增大。

从北京“7.21”特大暴雨思考社会安全管理

从北京“7.21”特大暴雨思考社会安全管理

从北京“7.21”特大暴雨思考社会安全管理作者:马东春董正举黄俊雄来源:《城市管理与科技》2013年第04期特大暴雨及其引发的内涝、交通等一系列次生危机事件是困扰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

由于暴雨灾害具有突发性、紧急性、易引起公共社会安全的特征,事件处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如何有效应对及处置此类灾害事件,最大限度降低对城市生命线系统的损害,已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严峻课题。

本研究以北京“7.21”特大暴雨为例,在全面分析雨情、灾情及暴雨应对措施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暴雨管理中所暴露的社会安全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供北京市制定城市暴雨应对措施和方案参考,提高应急响应及决策水平。

一、北京“7.21”特大暴雨的基本情况(一)雨情与灾情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遭遇特大暴雨灾害。

全市19小时平均降雨量170mm,城区平均降雨量215mm,其中房山区河北镇达到541mm,单点雨量及覆盖范围均突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极值。

全市受灾人口164万人,紧急转移近10万人,因暴雨洪涝灾害死亡79人;灾害造成道路积水、路面塌方、地铁进水、铁路停运、房屋漏雨,引发泥石流灾害,水利设施受损严重。

全市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16.4亿元。

本次降雨总量多、范围广、历时长、局部雨势大,严重影响了城市运行安全,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损失。

灾情发生后,全社会积极投入救灾。

据统计,全市16万余人参加本次暴雨应对行动。

(二)暴雨应对措施1.提前预警与预案启动气象部门从7月21日9时30分至22时共发布6次预警,并不断提高暴雨预警等级,发布自2005年北京市建立天气预警制度以来的第一个暴雨橙色预警。

在暴雨到来前的7月20日,市防汛指挥部根据市气象台的预报召开例行汛情气象会商后,向全市各区县政府、各级防汛指挥部下发了做好应对强降雨天气的通知,向山区县、市住建委等部门发布紧急通知,同时组织4组专项督查组,分别对山区泥石流、中小河道、在建工程、危旧房屋等进行专项督察。

浅析城市内涝治理

浅析城市内涝治理

浅析城市内涝治理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集中于城市,城市的土地开发与利用逐步趋于极限。

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城市内涝问题日益凸显。

内涝不仅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还对城市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巨大威胁。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剖析城市内涝的成因,探讨现有治理策略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

1. 城市内涝的成因分析1.1 自然因素1.1.1 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极端降雨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使得城市面临的降水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

这种情况下,城市排水系统往往无法迅速排除积水,导致内涝问题的发生。

例如,郑州的“720”特大暴雨事件中,短时间内降水量超过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能力,导致大面积内涝。

1.1.2 城市地形和水文特征:城市的地形地势对内涝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低洼地区、河流两岸及湖泊周边等地势较低的区域更易发生内涝。

此外,城市的水文特征,如河流分布、地下水位等,也会对内涝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城市化过程中对自然河道的改造和填埋,导致河道蓄水、排水能力下降,加剧了内涝风险。

1.2 人为因素1.2.1 城市化进程中的不合理规划:随着城市快速扩张,大量自然土地被硬化为不透水的混凝土、沥青地面,减少了地表的自然渗透能力,导致更多的雨水成为地表径流。

与此同时,城市规划过程中对排水系统的忽视,未能同步扩容或更新排水设施,导致新建区域内涝频发。

例如,北京市的一些新区由于开发速度快,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每逢大雨即发生严重内涝。

1.2.2 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与现实需求脱节:许多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于数十年前,设计标准较低,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的排水需求。

随着城市人口和建筑密度的增加,原有排水管网的设计能力逐渐无法满足暴雨等极端天气下的排水需求,导致排水不畅、管道堵塞等问题频繁出现。

此外,部分老旧管网由于维护不善,年久失修,进一步降低了其排水能力。

1.2.3 城市绿地和水体减少:城市开发过程中,绿地和水体的减少使得雨水的自然滞蓄功能大幅降低。

北京“7·21”特大暴雨影响及其对策分析

北京“7·21”特大暴雨影响及其对策分析



特 大 暴 雨 为 历 史 罕 见
京市 房 山区境 内拒 马河 和小石 河等 中 小河 流 的 局部 洪 水之 巨非 常 罕 见 . 其
中 拒 马 河 最 大 洪 峰 流 量 达 25 0m /. O 3 s
北 运 河 最 大 流 量 达 1 0 /. 皆 为 0m3 7 s
量 城 区 最 大 降 雨 点 石 景 山 模 式 口
3 8mm. 到 百 年 一 遇 . 近 1 6 2 达 接 9 3年
8月 8 1 3北京 市酒 仙桥 4 1 二是 0 mm
降雨 面 积之 广历 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罕见 全市 平 均降
雨 量 1 0mm。 区 ( 东 城 、 城 、 7 城 指 西 朝 阳 、 淀 、 台 、 景 山六 区 ) 均 降 海 丰 石 平 雨量 2 5m 1 m 房 山 、 谷 和顺 义平 均 平
水规 划 》所 述 ,9 3年 8月 8 1 16 3的特
大暴 雨 共 砸死 2 7人 . 倒 塌 房 屋 1万
北 京 市 “ . l 特 大 暴 雨 降 雨 量 72” 之 大 、 降水 面 积 之 广 .均 为 历 史 罕
余 间 . 区如 西 长安 街 、 华 门前 、 城 新 永
Ab ta tO 1 uy2 1 , u e u d rtr iB in . h i oe sr c : n2 l 0 2 asp rh n es m ht ej g T ec ygv mme tokefc v e srs od a wt e J t o i t n o f t em aue el i t t ei t hh
o ayio rao ig fh i s rsget n r m d r n o neig antr i s ri e ignte uue n n ls fe snn te s t ,u gs o s e a e o cu t n is mds t sn in tr. a s o da e i a f e r r o a e B j i h f Ke r s B in ;sp rtu drtr f o o t la d dan g;cu tr aue ywo d : e ig u e h n es m; o d cnr n riae o neme srs j o l o 中 图 分 类 号 :V 7 + B 9 T 8 8T 45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0 1 2 (0 2 1— 0 9 0 1 0 — 13 2 1 )5 0 1 — 4

《2024年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范文

《2024年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范文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问题愈发凸显,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城市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内涝不仅会造成交通拥堵、财产损失,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分析城市内涝的成因并寻找有效的解决对策,已成为当前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要课题。

二、城市内涝的成因1. 自然因素- 气候异常:极端天气频发,如强降雨、连续阴雨等,导致短时间内降水量过大,超出城市排水系统的处理能力。

- 地形地貌:部分地区地势低洼,容易积水,一旦遭遇强降雨,低洼地区更容易出现内涝。

2. 人文社会因素- 规划不足:部分城市在规划时未充分考虑排水系统的建设,导致排水设施滞后于城市发展。

- 设施老化:一些老旧小区和城市的排水设施陈旧、管网老化,排水效率低下。

- 城市硬化:城市硬化地面过多,自然地面的透水性降低,雨水无法迅速渗入地下,增加了排水压力。

- 人类活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过度开发等也加剧了内涝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针对城市内涝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1. 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 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自然因素和人文社会因素,合理布局排水系统和其他基础设施。

- 注重保护自然水系,如河流、湖泊等,利用自然力量进行排水。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 加大投入,对老旧排水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提高排水能力。

- 完善管网维护制度,定期对管网进行检查与维修,防止管道堵塞和泄漏。

- 增加透水性地面比例,如采用透水砖、下沉式绿地等措施,提高地面的透水性。

3. 强化预警与应急管理- 建立完善的雨水监测系统,及时掌握降雨情况,为防涝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发生内涝时能够及时进行救援。

- 制定内涝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应对措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

4. 倡导绿色低碳理念- 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出行方式,减少城市硬化面积,增加绿地和透水地面。

-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共同参与城市内涝防治工作。

北京市防洪排涝应急管理及对策思考

北京市防洪排涝应急管理及对策思考

雨 的雨水情 、 防范应对措 施 , 阐述 了北京 市防洪排 涝应急处置 要点及 防汛突发 事件处 置流程 , 总结近年 来北京 市防洪排 涝应急管 理工作 更加注 重工程体 系的 系统 完善 、 更 加注重 灾前预 防和 风险 防控 、 更加 注重综合 协调和 自主响应 的有机结合 、 更加 注重科技 支撑 的辅助支撑 等方面 的经验 , 并针对 目 前 防汛工作 存在 的挑战 , 提 出提高城 市 防洪排 涝应 急管理 水平 的对策建议 。
门头沟东 山村 4 5 3 . 7mm 昌平 区花塔 5 6 . 8 mm/ h
近5 5 h
2 北京市 防洪排 涝应 急管理实践
2 0 1 2 年7 月2 1 日( 以下简称“ 2 0 1 2 . 7 . 2 1 ” ) 和2 0 1 6 年
7 月1 9 —2 l 1 3 ( 以下简 称“ 2 0 1 6 . 7 . 2 0 ” ) 是 近年来北 京市遭
雷电、 大风 、 冰雹 等灾害性 气象 , 容 易造成城 市道路 积水 、 区域交通瘫 痪 、 深基坑 工程 受淹 、 地下设 项
表 1“ 2 0 1 2 . 7 _ 2 1 ” 与“ 2 0 1 6 . 7 . 2 O ” 雨 情 对 比 “ 2 0 1 2 . 7 . 2 1 ” “ 2 0 1 6 . 7 . 2 0 ”
关键 词 : 减 灾; 城市 防洪 ; 应 急; 风险 ; 北 京市
中图法分类号 : T V 8 7 7
文献标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3 - 9 2 6 4 ( 2 0 1 7 ) O 4 — 3 8 — 0 5
1北 京城 市防汛基本情况
情、 应 对措施 , 分析 北京 市防洪排 涝应 急管理 实践 工作思

论北京暴雨洪灾与城市防涝

论北京暴雨洪灾与城市防涝

1 1 城 市 建 设 填 占或 挤 占行 洪 河道 ,使 江 河 洪 水 位升 .
所 重视 。 随着 公 路、 铁路 的兴 建 ,使城 市 水系在 交通 运 输 上 的地 位 大大 下 降 ,加 上 近现 代城 池 的防 卫功 能 已不 重 要 ,填 护 城河 、 填 水 渠 、 填 湖池 已成 为近 现代 城市
永 乐十 八年 ( 4 0 ) 禁城 竣 工至 今近 6 0 ,城 内 12 年 紫 0年
无 一 次雨 潦 致灾 的 记录 。 可 见城 市 水 系 、水 体 的调 蓄
雨洪 的重要作 用 。
天 鹅 宾 馆 ,填 了 白鹅 潭 北 岸 一段 ( 沙面 南 岸 ),影 响
了 白鹅 潭 内港 。【致通 过 广 州市 附近 的九 条 河 道均 已缩 2
中国名城 l特稿
论北京暴雨洪灾与城市防涝术
吴庆 洲

要 : 通过 研 究 北 京 及 其 他 城 市暴 雨后 内涝 灾 害 的

2 1 f7 2 0 2 - 月 1日至2 2日,北京 连降 特 大暴雨 ,造 成 7 人 死 亡 ,1 0 万人 受 灾 ,经济 损 失 巨大 ,百 姓 生活 7 6多
窄 ,其 中 ,三枝 香 水道 1 5 年 代 宽 为4 6 , 1 7 年 90 4m 90 代 为2 4 ,缩 狭 1 2 ,缩 狭 率 为3 %。 ’ 州市 海 珠 8m m 6 6 广
广场 段 长 堤地 面 高程 仅 18 . m,1 6 年 后 , 水 位 多 次达 0 9 洪
流入 筒 子河 ,也只 是使 其 水位 升 高09 m。 因此 , 自明 .7
变狭 2 0~7 m。 黄 埔 新 港 码 头 伸 入 江 中 3 0 m , 0 0 多

城市内涝的原因与建议

城市内涝的原因与建议

城市内涝的原因与建议城市内涝越来越成为我国现代大城市经常出现的城市病,一场暴雨就可以检验一座城市规划建设中排水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寻找解决的办法。

文章通过分析形成城市内涝的原因、危害,介绍一些中外的解决内涝的办法,提出解决城市内涝新的思路。

标签:城市内涝;暴雨;城市硬化1城市内涝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2 城市内涝的数据2008年-2010年间,随着极端天气多发频发,部分城市频繁遭遇强暴雨袭击,引发严重城市内涝。

发生内涝的城市中,最大积水深度超过50厘米的占74.6%,积水深度超过15厘米(可能淹没小轿车排气管的水深)的多达90%,发生内涝城市中积水时间超过半小时的城市占到78.9%,其中57个城市的最大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

2011 年六月,国内普降大雨,二十余大中城市相继发生严重内涝;2012年7月21日,北京又遭遇61年来特大暴雨,城区内涝造成37人死亡,经济损失拭目以待。

据国家住建部对全国351个城市进行的专项调查,此前三年时间里,有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积水深度超过半米的占74.6%,积水时间超过半小时的占78.9%。

3 城市内涝的原因笔者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建设系统职工,粗浅认为,城市内涝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1 极端天气增多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气气流季节性异常,我国极端天气频发,很多地方出现特大暴雨,甚至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造成城市排水系统瘫痪。

3.2 城市硬化阻隔雨水就地渗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许多城市在建设中大量采用花岗岩、大理石、釉面砖、水泥和柏油等不透水材质铺设地面。

硬化地面完全阻隔了雨水直接渗透入地,使城市地下水位难以回升,直接影响植被的健康。

地面“硬质化”了,水根本渗透不到地下,地下徑流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多了。

城区面积的大范围增加,让更多的雨水顺着硬化路面汇流到城市低洼地区,从而导致这些区域积水问题的加重。

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城市内涝是指城市在降雨或洪水过程中,由于城市排水系统不健全或排水设施无法满足需求,导致雨水无法迅速排除,从而造成道路积水、低洼区域淹没等现象的问题。

城市内涝的主要成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城市规划设计不科学:城市规划和设计中未充分考虑雨水排放系统的建设,忽视了低洼区域的存在,未设立足够的排水沟和排水泵站,导致雨水无法迅速排除。

2. 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城市高密度建设、大量硬化土地造成了地表径流增加,地表无法渗透,使得雨水无法迅速渗入地下,增加了城市积水的几率。

3. 城市排水设施老化和破损:城市排水管网老化、堵塞、破损等问题,使得雨水无法迅速排除,增加了城市积水的风险。

针对城市内涝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城市规划与设计: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雨水排放系统的建设,合理布置排水沟和排水泵站,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除。

2. 推行可持续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土地利用方面,应减少地表的硬化,增加绿地和透水性铺装的比例,让雨水能够自然渗透,减少地表径流的产生。

3. 加强排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加大对城市排水管网的投资力度,及时清理、维修和更新管网设施,确保排水畅通。

4. 强化灾害防治意识:加强城市居民的防灾意识,做好防洪排涝的准备工作,以减少内涝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总之,城市内涝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排水设施建设和居民防灾意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和有效的对策措施,才能有效应对城市内涝问题,保障城市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内涝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而且普遍存在的问题,影响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手段,从源头治理到应急措施,逐步确保城市的排水系统健全、科学、高效。

首先,要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

城市规划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应当合理规划城市区域的土地利用,避免在容易发生内涝的区域集中建设,采用低洼区域设立绿地和蓄洪区的方式减少雨水积聚,倡导“海绵城市”理念,通过建设湿地、雨水花园等绿色基础设施,增加雨水渗透和蓄留量。

《2024年从郑州“2021.7.20”暴雨洪涝思考北京的城市内涝防治》范文

《2024年从郑州“2021.7.20”暴雨洪涝思考北京的城市内涝防治》范文

《从郑州“2021.7.20”暴雨洪涝思考北京的城市内涝防治》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中国各大城市亦时常面临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郑州“2021.7.20”特大暴雨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其带来的洪涝灾害给城市管理和应急响应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郑州此次暴雨洪涝的经验和教训,探讨北京在城市内涝防治方面可以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二、郑州“2021.7.20”暴雨洪涝分析郑州“2021.7.20”特大暴雨是一场罕见的极端天气事件,其强度和持续时间都超过了历史记录。

这场暴雨给郑州带来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次暴雨中,郑州暴露出了一些城市内涝防治方面的问题。

首先,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不足,无法应对如此强度的暴雨。

其次,应急响应机制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提高预警和救援能力。

此外,城市规划和建设也需要更加注重防洪减灾,以减少灾害带来的影响。

三、北京城市内涝防治的现状与挑战与郑州相比,北京同样面临着城市内涝防治的挑战。

北京地势复杂,气候多变,极易受到暴雨等极端天气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内涝问题也日益突出。

目前,北京在城市内涝防治方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排水系统建设、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等。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城市排水系统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严重的暴雨天气。

其次,应急响应机制需要更加高效和精准,以提高救援效率和质量。

此外,还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防洪减灾意识,以减少灾害带来的影响。

四、北京城市内涝防治的对策与措施针对北京城市内涝防治的现状和挑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和措施:1. 加强排水系统建设。

应加大对排水系统的投入,提高排水能力,特别是对于易涝区域的排水设施要进行重点改造和升级。

2. 完善应急响应机制。

应建立更加高效和精准的应急响应机制,提高预警和救援能力,确保在暴雨等极端天气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北京市“7.21”特大暴雨分析北京市城市内涝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摘要】:北京市“7·21”特大暴雨引发了严重的城市内涝,笔者前往北京市对本次灾害和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了现场查勘,通过对北京市城市内涝成因的认真分析,并结合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管理经验,提出了针对北京市城市内涝的防治措施和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排水系统;成因;防治措施;建议
引言
近几年来,北京市特大暴雨造成城市内涝频频增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7·21”特大暴雨的侵袭更是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正常生活。

因此,指出并分析北京排水系统的诟病,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的城市排水系统技术,提出对北京市的城市内涝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势在必行。

1.北京市“7·21”特大暴雨基本情况
1.1降雨情况
北京市“7·21”特大暴雨整个过程中呈现出雨量大、降水急、范围广的特点。

雨量大:强降雨持续近16小时,全市平均降雨量170毫米(水文+气象),其中城区平均降水量215毫米(水文+气象),西南部213毫米,东北部170.7毫米,东南部189.1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现在房山河北镇,达460毫米(水文站),突破历史记录(1951年以来完整气象记录最大降雨量为朝阳418.4毫米),城区最大降雨出现在石景山模式口为328.0毫米。

降雨急:降雨过程中,降雨区普遍出现40-80毫米/小时,最强降雨出现在平谷挂甲峪,20-21时达100.3毫米/小时。

范围广:除延庆外均出现100毫米-250毫米以上大暴雨,占全市90%以上的行政区域。

1.2城市内涝灾情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这场特大暴雨已致约190万人受灾,死亡77人,转移群众65933人;主要积水道路63处,路面塌方31处,房山区12个乡镇交通中断;民房多处倒塌,楼房漏雨191栋,雨水进屋736间,地下室倒灌70处;京广铁路南岗洼路段一度因水淹而停运。

据初步统计,北京在此轮暴雨中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据北京市保监局初步统计,北京市各产险公司共接到商业车险报案11827笔,交强险报案1968笔,较平时增长明显;投保种植业保险的农户受灾面积29万亩,养殖业损失15000余头,估计损失5100万元。

2 北京市城市内涝的成因
2.1 设计的排水标准低,部分排水设施老化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城市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一遇设计标准;立体交叉道路排水的设计重现期不小于 3 年。

北京城区管网现状排水标准一般在:排水干线1 年一遇左右(36mm/h),支户线仅(0.33~0.5) 年一遇((10~15)mm /h),城市环路(1~2) 年一遇(36 mm/h);88座雨水泵站重现期小于2 年(含2 年)的有65座,占73.8%。

排水设施自身排水标准低,远低于极端降雨标准(70 mm/h),城市防汛排水压力极大。

城区排水管线中1977年前建成的有l 200 krn,占管线总长的l/4,其中包含解放前的旧砖沟和解放后改造的合流制排水沟。

按管线技术等级划分,属三、四级的低等级管网设施占到27%。

另外,一些泵站的电气设备已运行10 年以上,电气元器件普遍老化、破损,安全系数下降、可靠性灵敏度大大降低,部分泵站自动化、防爆和通风系统等监测监控设施已无法适应现今行业管理需要。

设施老化大大降低了实际排水标准。

2.2 排水设施建设滞后,排水系统不健全
(1)北京城区排水系统有三分之二属于分流制,即雨水和污水沿不同的管道排入河流,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的雨水和污水走同一管道,属合流制。

(2)北京市相当多的排水管道患有“肠梗阻”:近八成的雨水排水管道内有沉积物,约一半的雨水排水管道内沉积物的厚度占管道直径的10%至50%,个别管道内沉积物厚度甚至占到管道直径的65%以上。

(3)我国城市普遍存在排水系统建设滞后问题,城市在迅速地大规模发展,但却没有能够与之相适应的排水系统,在北京,排水管沟直径超过3米的几乎没有,而在一些国际上先进的城市排水系统中,排水管沟可以跑汽车。

2.3 城市建设引发积水问题突出
(1) 在正常的排水步骤里,地表渗透是其中的一步,北京超过80%的路面被混凝土、沥青等不透水材料覆盖,并且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绿地也变成了水泥和瓷砖,这都意味着雨水根本不能够渗透到地下,而不得不进入城市的排水管网被排走,增加了排水负荷。

(2)施工临时措施不到位,未合理解决工程临时排水问题,一遇降雨便形成诸多新增积水点。

(3)施工管理不完善,建筑垃圾堵塞排水管道问题较为突出。

同时,施工扰动,造成排水管道损毁,断裂跑水。

2.4 管理缺陷造成设施安全运行保障能力不足
北京市的建设发展,更看重地上建设,对地下建设重视不够。

城市地下系统由于长期养护运行经费不足,导致排水设施管养人员不足、不稳定,技术素质偏低,远不能满足越来越高的规范化管理要求,地下建设完全需要政府更大的投入。

另外,雨水口经常被生活垃圾堵塞,特别是一些中、小规模的中餐馆,通常没有隔油措施,直接向管网排放油污,虽加大巡查力度也防不胜防。

同时,雨水箅子失窃也时有发生。

3 北京市城市内涝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3.1扩大北京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并对现有的排水系统进行改造
(1)提高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扩大打下排水管道的胸径,增强系统的排水能力,此外,将城区的雨水和污水走同一管道的合流制改造成分流制,加大污水分流,避免管道堵塞。

(2)可以仿效世界上最先进的日本东京水道排水系统的设计,在地下建设一连串混凝土立坑,提高蓄水能力,同时,在下水道内增设大马力的水泵,提高疏通地下水的能力。

(3)城市内建设采用透水性铺装层,这样可以加大暴雨的渗透量, 减少径流, 还能大大补充表层地下水资源。

(4)修建地下管道和暗渠与地上明渠两种形式相结合的排水设施,并进行城市河道的整治工程。

(5)在北京设置降雨信息系统来预测和统计各种降雨数据,并进行各地的排水调度。

利用统计结果,可以在一些容易浸水的地区采取特殊处理措施,比如,建立了雨水调整池。

3.2排水管道设计的优化
(1)排水管道的设计可以采用德国对青岛地下排水管道设计的造型,蛋形型管材截面形似鸭蛋,上宽下窄的设计,保证排水通畅,污水无法积存在管内。

管道的上半部分是水泥,下半部分则在水泥上贴了层瓷瓦,可以起到防腐蚀的作用。

(2)在排水管道设置反水阀,这样被水冲刷的脏物只能进入水斗,而不会进入管道,因此不会造成管道堵塞,脏物也便于清理。

反水阀还能避免管道里的臭气散发到空中。

3.2 加强排水系统的日常维修养护
(1)可以仿效巴黎下水道的设计,在排水道两旁设置是宽约1米的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

由维修人员定期对排水泵站、管道维修养护,并进行清理与疏通,确保排水设施的完好和正常运行。

(2)增派城市排水系统的维修人员,并进行专门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养护的质量和效率。

(3)做好防汛泵站的汛前检修保养工作,做好供配电设备的预防性试验,完善各类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确保泵机运行良好。

3.3 增强责任意识,落实防汛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