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弯曲组合变形

合集下载

8组合变形2

8组合变形2
max M y max 6 M z max 6 M y max max 2 Wz Wy bh bh2
3)危险点位置 最大拉应力位于固定端截面上 边缘和后边缘的交点d,即梁的危 险截面是固定端截面,危险点为 截面的d角点。
6 1.5 106 6 1.2 106 MPa MPa 8.8 MPa 2 2 100 150 150 100
max max
2

最大切应力和最大正应力为
max T
Wp
max
M max Wz
A
3、强度准则 d A截面上、下边缘点有最大正应力和 B 切应力,是危险点。其应力状态如图。 D 塑性材料在弯、扭组合变形的二向应 l F 力状态下,应用第三、第四强度理论的强 M'=FD/2度准则进行强度计算。其强度准则为:
2.斜弯曲强度准则:
max
本课节小结
三、拉 (压)与弯曲组合变形 1.拉弯组合 外力不沿梁的横向(斜交于轴线),但力作用线 仍在纵向对称平面内,梁将发生拉 (压)与弯曲组合变形。
2.拉弯组合强度设计准则为:
max
M z max M y max [ ] Wz Wy
FN M max [ ] A Wz
F‘=F
xd 3 2 4 2 [ ]
xd 4 2 3 2 [ ]
T
M
M'
Fl
x
x
将弯曲正应力 max = M max/ W z 和扭转 切应力 max =T/WP代入上式,用圆截面 Wz 代替 WP , WP=2Wz ,即得到圆轴的弯 、扭组合时的强度准则为
Mz y M y z k z y Iz Iy 2.斜弯曲的强度计算

材料力学09组合变形_1斜弯曲_土

材料力学09组合变形_1斜弯曲_土

解: 梁为斜弯曲 作弯矩图 可见危险截面位于固定 端处,其上铅垂弯矩、 水平弯矩分别为
Mz 1.5 kN m
M y 2 kN m
1.5 kN m Mz
2 kN m
My
x x
9
抗弯截面系数
Wz

bh2 6
46875 mm3
Wy

hb2 6
31250
mm3
1.5 kN m
第九章 组合变形
第一节 引 言
主要任务: 解决组合变形杆件的强度问题 基本假设: 在线弹性、小变形条件下,假设组合变形中的每一
种基本变形彼此独立、互不影响。 基本方法: 叠加法,即将组合变形分解为几种基本变形,分别
计算每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然后进行叠加, 确定构件的危险截面、危险点以及危险点的应力状 态;最终建立组合变形杆件的强度条件。
解: 大梁为斜弯曲 当小车行至梁跨度中点时,
梁的最大弯矩最大。
将 F 沿 y、z 主轴分解,有
Fy F cos 29 kN
Fz F sin 7.76 kN
作弯矩图, 可见跨中截面为危 x
险截面,其上铅垂弯矩、水平 M z
Mz
弯矩分别为 x
Mz Fy l / 4 29 kN m
max

M max Wz
Fl 4 43.3 MPa Wz
可见,载荷虽然只偏离了铅垂线 15°,但最大正应力却为原来的 3.5 倍。因此,当截面的 Wz 和 Wy 相差较大时,应尽量避免斜弯 曲。
8
[例2] 图示矩形截面梁,已知 l = 1m,b = 50 mm,h = 75 mm。试 求梁中最大正应力及其作用点位置。若截面改为直径 d = 65 mm 的 圆形,再求其最大正应力。

材料力学第八章斜弯曲与组合变形

材料力学第八章斜弯曲与组合变形

满足强度条件,最后选用立柱直径 d=125mm 。
Fuzhou University
材料力学课件
二、偏心拉伸(压缩)
e F F F
F Fe
e
Fe F
F
轴向力F 偏心力F 附加力偶 Fe
F Fe y A Iz
Fuzhou University
材料力学课件
n x n C
y e
z
e
y
F
F
y
中性轴的位置: 令 得到 e e
FAx A Fx B FAy Q
弯曲和压缩
Fuzhou University
材料力学课件
e F
e
F Fe Fe
F F
弯曲和压缩
弯曲和拉伸
Fuzhou University
材料力学课件
Fr
A
F
B
C
Me
l
F
z A
y
MB F
Fr
C x
a
Me
弯扭组合
Fuzhou University
材料力学课件
两个平面内的弯曲组合 对于组合变形下的构件,在线弹性范围内且小变形的 条件下,可应用叠加原理将各基本变形下的内力、应 力或位移进行叠加
作用在梁上的载荷通过横截面的形心,但偏离纵向对称面 或梁的两个纵向对称面内同时作用有载荷,这种弯曲称为 双对称截面梁的非对称弯曲(斜弯曲)。

F
Fuzhou University
材料力学课件
Fz
z x

Fy
y
F
将F 沿形心轴分解
Fy F cos
z轴作为中性轴
x-y平面内的对称弯曲 x-z平面内的对称弯曲

9.组合变形

9.组合变形


2 y
2 z
设挠度 的方向与Y轴间的夹角 ,则:
z Iz tg tg y Iy
讨论:由上式可看出:要使得 必须:I z I y 即,只 有在 I z I y 的条件下,才是平面弯曲, 否则是斜弯 曲。
思考题
正方形,圆形,当外力作用线通过截面形心时,为平面弯曲还 是斜弯曲?
总目录
本章要点
(1)斜弯曲 (2)偏心压缩 (3)弯扭组合变形
重要概念
组合变形、斜弯曲、偏心压缩、弯扭组合
§9-1 概述
*工程中几种常见的组合变形:
斜弯曲 —————斜屋架上的檩条 拉弯组合 ————冻结管 偏心压缩 ————设有吊车的厂房柱子 弯扭组合变形——机床中靠齿轮传递的轴
由于组合变形是几种基本变形相互组合的结果, 因此,在进行组合变形下的强度和刚度计算时,只 需分别计算形成这种组合变形的几种基本变形下的 应力和变形,然后进行叠加即可得到组合变形下的 应力和变形。 计算组合变形强度问题的步骤如下:
可得中性轴的方程式为:
yP y z P z 1 2 2 0 iz iy
根据该方程式可知中性轴是不过形心的直线。
现令:应力零线N-N,它在y、z轴上的截距分别为 a y a z 分别将 a y ,0 0, az 代入 k 表达式得:
iZ 2 ay yP
aZ
2 1 2 2 1 2 2 3 3 1 2


将C式代入上式,简化整理后可得:
W 3
2
2 n

代入<a><b>式即可得:
1 W
M W 0.75Tn2

第11章 组合变形

第11章 组合变形

120 MPa , 校核梁的强度。
z
z
30kN
y
A
C
D
x
h
B
30kN
b
y 100mm 100mm 100mm
A
B
C
Dx
+
My
1kNm 2kNm
Mz
1kNm
AB
2kNm
C
x D
解:(1)画内力图,确定 危险截面:
M By 2kNm, M Bz 1kNm
M Cy 1kNm, M Cz 2kNm
[例11-3-1] 最大吊重为 P=20kN的简易吊车,如图所
示择D,工A字B梁为型工号字。A3钢梁,许用X应A Y力A [σ]=10T0MPa,Ty 试选
A
Tx C
B
F
A
30° C B
FN
2m
1m F
_ 52kN
20kN·m
解:(1)选工字梁为研究对
象受力如图所示:
M
-
MA 0 : T 2sin 30 3F 0
F=1400kN , 机 架 用 铸 铁 作 成 , 许 用
拉 应 力 [σt]=35MPa , 许 用 压 应 力 [σc]=140MPa, 试 校核该 压力机立 柱部分的强度。立柱截面的几何性质
如 下 : yc=200mm , h=700mm , A=1.8×105mm2,Iz=8.0×109mm4。 解:由图可见,载荷F 偏离立柱轴线,
h 2b 118.8mm
⑤、校核刚度
wmax
w2 y m ax
w2 z max
5L4 384E
(
qy Iz
)2
(
qz Iy

材料力学斜弯曲

材料力学斜弯曲
Iy z1 Iz y1
y
中性轴
Fl

另一条类似。
四、挠度的方向
z F wy
l
x
y
w φ β wz
F
Fl 3 sin 自由端 wy 3EI z
方向
Fl 3 cos wz 3EI y
t an
wy wz

Iy Iz
t an
结论
挠度
中性轴
t an
一、概念
z
Fy
φ
F
Fz
外力:作用线不与形心主 惯性轴重合; 内力: 弯矩矢不与形心主 惯性轴重合(可分解成两 y 个形心主惯性轴方向的弯 矩); 变形:挠曲线不与载荷线 共面。
斜弯曲
F1
平面弯曲
F2
二、正应力强度条件
例:分析图示斜弯曲变形
z
z
y φ
y
F
A
F φ
B
l
z
y
1.分类:
平面弯曲(绕 y 轴) + 平面弯曲(绕 z 轴)
图中力F是否使梁产生平面弯曲?
F
z y
F
F
z z y
y
弯曲中心的意义
非对称截面梁平面弯曲的条件: 1.外力平行于形心主惯性平面 保证 Iyz=0
(推导弯曲正应力时要求满足Iyz=0)
F
M
2.外力作用线通过弯曲中心 保证 不扭转
图中力F使梁产生平面弯曲, 同时还产生扭转。
A
y
C
z
§9.3 拉(压)弯组合
A
D1
t max
D2

M y max M z max t max 单向应力状态 W c max Wz y

任务十九斜弯曲的计算

任务十九斜弯曲的计算
的。
任务十九:斜弯曲的计算
一、组合变形的概念
任务十九:斜弯曲的计算 二、斜弯曲变形 对于横截面具有对称轴的梁,当横向力作用在梁的 纵向对称面内时,梁变形后的轴线仍位于外力所在的平 面内,这种变形称为平面弯曲。 如果外力的作用平面虽然通过梁轴线,但是不与梁 的纵向对称面重合时,梁变形后的轴线就不再位于外力 所在的平面内,这种弯曲称为斜弯曲。
任务十九:斜弯曲的计算
斜弯曲:两个相互正交的形心主惯性轴平面内平面 弯曲的组合。 1、斜弯曲的研究方法 :
(1)将外力沿坐标轴y和Z轴分解
Py Psin Pz Pcos
(2)内力计算 :
M z Py ( Lx) P( Lx)sin M sin
M y M 后将计算结果叠加起来。
任务十九:斜弯曲的计算 4、强度条件及强度计算
若材料的抗拉和抗压强度相等,则斜弯曲的强度条件为
任务十九:斜弯曲的计算
26 34 【例1】 图示檩条简支在屋架上,其跨度为3.6m。承受屋面传来的均布 荷载 q=1kN/m。屋面的倾角檩条为矩形截面,b=90mm,h=140mm, 材料的许用应力 10M Pa 试校核檩条强度。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变形组合而成的变形,称为组合 变形。
任务十九:斜弯曲的计算 一、 组合变形的概念
P
R
P
z
M
y P 图1
x
组合变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变形组合而成的变形,称为
组合变形。
任务十九:斜弯曲的计算
一、 组合变形的概念 在实际工程中,构件的受力情况是复杂的,构件受 力后的变形往往不仅是某一种单一的基本变形,而是由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变形组合而成的复杂变形,称为 组合变形。 例如,图2(a)所示的屋架檩条;图2(b)所示的空心 墩;图2(c)所示的厂房支柱,也将产生压缩与弯曲的组合 变形。

斜弯曲组合变形[教学学习]

斜弯曲组合变形[教学学习]

Mz
z
My
坐标(y, z)代入应力公式,
D2
中性轴
即可求得最大正应力。
荷载作用面
y
学习课堂
21
例1 图示悬臂梁由24b工字钢制成,弹性模量 E=200GPa。载荷和几何尺寸如图所示,试求:
(1) 求梁上C点的正应力; (2) 求梁内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
q q=5kN/m
C
1m 3m
C z
=30
Vz =Fz=Fsin
组合变形时,通常学忽习课略堂 弯曲切应力。
9
应力
Mz:
Mz y
Iz
My:
M y z
Iy
学习课堂
D1
z
Mz
D2
y
D1
z
D2 My
y
10
3.应力叠加
D1
D1
z
z
由于两种基本变形 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 于是“加”成了代数
Mz
D2
y
和。 截面上任意C点应力
Mz y
学习课堂
5
三、其他组合变形
• 矩形桁条(屋架) • 偏心荷载作用下的柱子 • 烟囱受风和自重作用,属于压弯构件
学习课堂
6
z x
Fz Fy
x
LF y
1.外力分解 (使每个力单独作用时,仅发生 基本变形)
Fy=F cos
Fz=F sin
学习课堂
7
2.分别计算各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
z x
Fz Fy
强度条件: max≤ [ ]
学习课堂
D1
z
D2
My
y
D1
z
My Mz •C

sj12

sj12

一、计算方法:
二、注意事项:
1.如果材料许用拉应力和许用压应力不同,且截面部分区域受 拉,部分区域受压,应分别计算出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并 分别按拉伸、压缩进行强度计算。 2.如果横向力产生的挠度与横截面尺寸相比不能忽略,则轴向力 在横截面上引起附加弯矩DM=Py亦不能忽略,这时叠加法不能使用, 应考虑横向力与轴向力之间的相互影响。
Fl F W A Fl F W A
=
+
s c ,max
组合变形\拉(压)弯组合
例2 图示起重机的最大吊重F=12 kN,材料许用应力为 [s]=100 MPa, AB梁选用16号工字钢,试校核AB梁的强度。 FyA Fc FxA B A C F M 1.5 m A 2m C B 1m F FN 12 kN· m _ 24 kN
组合变形\扭转与弯曲的组合 8.5 扭转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1.外力向形心简化(建立计算模型)
2.作弯矩、扭矩图(找危险截面)
由弯矩图知:A截面弯矩绝对值|M|=Fl最大;全梁扭矩T=Fa处 处相同,故A截面为危险截面。
3.危险截面的危险点:A截面K1、K2点,t、s数值均为最 大,故K1、K2点均为危险点。
Fy
z xy平面内的平面弯曲
Fy
y
组合变形\斜弯曲
已知:矩形截面梁截面宽度为b、高度为h、长度为l, 作用外载荷F,与主惯轴y成夹角为j。
求:根部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
Fz z
x z
j
F
y F
j
Fy
y
Fz F sin j , Fy F cosj
组合变y
My
s x (M y )
F
j压
y

.斜弯曲

.斜弯曲

三、 斜弯曲
受力特点:外力垂直杆轴且通过形心但未作用在纵向对称内
变形特点:杆轴弯曲平面与外力作用平面不重合。
如果我们将载荷沿两主形心轴 分解,此时梁在两个分载荷作 用下,分别在横向对称平面 ( XOZ 平面)和竖向对称平面
( xoy 平面)内发生平面弯曲,
这类梁的弯曲变形称为斜弯曲, 它是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平面 弯曲的组合。
D1 φ
面为正多边形的情形,此时中性轴才与力的作 用线垂直,而此时不论φ角是多少,梁总发生
F
平面弯曲,对于圆形、正方形、正三角形或正多边形
等的截面,无论力作用在哪个纵向平面内,梁只发生平面弯曲。
D2
Fy y
③最大正应力的确定 当中性轴确定后,最大应力就容易确定了,如图,在截面周 边作中性轴的切线。
M cos
Iz
y
M sin
Iy
z
危险点的确定:对于具有凸角又有两条对称轴
的截面(矩形、工字形)最大拉压应力在D1、D2 点。且σ+max=σ-max
max

My
max

Mz
max
max
Wy
Wz
对于边界没有棱角而呈弧线的截面,则需要确定中性轴的位置,离中性轴 最远处就是最大拉压应力所在点,即危险点。
斜弯曲
教学目的:
1、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 2、了解解决组合变形的方法步骤 3、掌握斜弯曲的概念及计算
重点
1、组合变形的概念及解决方法; 2、斜弯曲的概念; 3、斜弯曲的计算。
难点
斜弯曲的计算。
四种基本变形计算:
变形 轴向拉压 外力 轴向力
剪切 扭转 横向力 外力偶
平面弯曲A 横向力或外力偶

11-1 斜弯曲

11-1 斜弯曲

max M y max M z max Wy Wz max

20
对于边界没有棱角而呈弧线的截面,则需要确定中性轴的位置, 离中性轴最远处就是最大拉压应力所在点,即危险点。 中性轴方程

M cos M sin I y0 I z0 0 z y
(z0 、y0 为中性轴上点的坐标)
中性轴

z D1
D2
Fz φ Fy y
21
F
③最大正应力的确定 当中性轴确定后,最大应力就容易确定了,如图,在截面周边 作中性轴的切线。
距中性轴的两侧最远点为拉压最大正应力点
拉 max D 2 压 max D1
4、强度条件
中性轴

D2
Fz φ Fy y
22
拉max 拉
因此,梁在斜弯曲情形下的强度是不安全的。
31
解:4. 讨论 如果令上述计算中的=0,也就是载荷FP沿着y 轴方向,这时产生平面弯曲,上述结果中的第一项 变为0。于是梁内的最大正应力为 115.13MPa 这一数值远远小于斜弯曲时的最大正应力。可 见,载荷偏离对称轴 (y)一很小的角度,最大正应力 就会有很大的增加(本例题中增加了88.4%),这对于 梁的强度是一种很大的威胁,实际工程中应当尽量 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这就是为什么吊车起吊重物 时只能在吊车大梁垂直下方起吊,而不允许在大梁 的侧面斜方向起吊的原因。
c
y
M
z
M
c
c z y
25
z
P
y
如求a点应力
M d I
d
My
a Mz M
M: 合弯矩 I: 对中性的惯性矩 D 4
I Iy Iz 6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z FN | || | A Wz
Mz FN | || | A Wz
中性轴(零应力线)发生平移
危险点的位置很容易确 定,在截面的最上缘或最下 缘,由于危险点的应力状态 为简单应力状态(单向拉伸或 单向压缩) M z ,max FN max A Wz
强度条件

z
y

max≤ [ ]
q
(3) 求C点所在截面弯矩
1m C
c z
z x
1 2 3m P M Py (3 1) q(3 1) y 2 1 1.732 2 5 22 13.46 kN m (上拉,下压) 2 c (后拉,前压) M y Pz (3 1) 1 2 2kN m
可不定义弯矩的符号,标明弯曲方向
Vy= Fy =Fcos
Vz =Fz=Fsin
9
组合变形时,通常忽略弯曲切应力。
应力
Mz:
Mz y Iz
D2
D1
z
Mz

y My:

My Iy
z
D2
D1
z

My
y
10
3.应力叠加
M
D1
z
D2
D1
z

My
z 由于两种基本变形 D2 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 y 于是“加”成了代数 Mz 和。 y
24
(4) 求 c q
z
1m C C
b
.
My
Mz
t z h
3m
C
P
y

x
y
My Mz yc zc Iz Iy
13.46 103 2 103 0.112 0.059 5 6 5.284 10 3.093 10
9.62 106 Pa 9.62 MPa
6
z x
Fz F y
x
L
F
y
1.外力分解 (使每个力单独作用时,仅发 生基本变形)
Fy=F cos Fz=F sin
7
2.分别计算各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
z x
Fz F y
x
l
F
y
内力:x截面
M=F(lx) 总弯矩
V=F
8
z x Pz P y x l P y
z
My Mz
y
M z Fy l x F cos l x M cos (上拉、下压) M y Fz l x F sin l x M sin (后拉、前压)
三、斜弯曲 ——两相互垂直平面内弯曲的组合
平面弯曲的两大特征:
1、弯曲后的轴线在载荷作用面内; 2、中性轴与载荷的作用面垂直。 要求:载荷作用在主形心惯性平面内
c
z
P
y
当载荷作用面不在梁的主形心惯性平面内时, 梁的弯曲轴线将不在载荷作用面内,即发生斜弯曲。 此时,中性轴不再与载荷的作用面垂直。
5
三、其他组合变形 • 矩形桁条(屋架) • 偏心荷载作用下的柱子 • 烟囱受风和自重作用,属于压弯构件
C C P=2kN y
3m
z o
=30
z
1m
y
22
解: (1)查表(24b工字钢):
I z 5283.96 cm
4
b C
.
t z y h
W z 422.72 cm
3
I y 309.297 cm 4
W y 52.423 cm 3
h 250mm ,
t 13mm , b 118mm
123 106 Pa
123 MPa
b A t z h y
28
Mz
C max 123 MPa
B
My
B
四、 弯拉(压)组合变形
轴向拉压
P1
x
P2
平面弯曲
x
弯拉(压)组合的例子1
M FN
螺旋夹紧器
弯拉(压)组合的例子2
简易起重机的横梁
烟囱:自重引起轴向压缩 水平风力引起弯曲。
30
B

NBC 45kN · m 104kN
FN
+
显然危险截面为B截面左侧
( FN )
( M )
危险点为B截面最上缘
3m
1m P=45kN 30 B
由强度条件:
A
max
M max FN [ ] Wz A
C
由于型钢的Wz, A无一定的函数关系,一个不等式 不可能确定两个未知量,因此采用试算的方法来求解。
试算: 先不考虑轴力FN,仅考虑弯矩M设计截面
M max [ ] Wz
M max 45 10 3 6 3 Wz 281 10 m 6 [ ] 160 10
281cm
查型钢表:
Wz = 309cm3
3
22a 工字钢
A=42cm2
校核22a工字钢能否满足弯矩和轴力同时 存在时的强度条件。
弯拉(压)组合的三种情况
P2
横向力和轴向力同时存 在; 力作用于截面形心,但 作用线与x轴成一定夹 角;
P1 x
· · · · Py

P
· · · ·
Px x
P
力作用线与轴线平行, 但不通过截面形心;
· · · ·
x
在这些情况下,杆将产生弯曲与轴向拉压 的组合变形,简称弯拉(压)组合变形。
中性轴 荷载作用面 y
z x
Fz F y F
| f | | f y |2 | f z |2
fz f

y

z
fy
中性轴
fz Fz I z I z tg tg 3 Fy l fy Fy I y I y 3EI z
Fz l 3 3EI y
y
Iz tg tg Iy
当Iz Iy时, 即位移不再发生在荷载作用面。 因而不属于平面弯曲。
Iz tg tg Iy
Iz tg tg Iy
Problem:
1、圆截面梁或正方形截面 梁会不会发生斜弯曲?
2、下图圆截面的弯曲应力怎 么计算? M
z
c
y
M
z
c
c z y
P
y
如求a点应力
M d I
d
My
a Mz
M: 合弯矩 I: 对中性的惯性矩 D 4
I Iy Iz 64
14
M y Iz z0 中性轴方程 y 0 Mz Iy
M z P cos ( l x ) M cos M y P sin ( l x ) M sin
可见中性轴为一条过截 面形心的直线,它与z轴 的夹角为:
y0 M y I z I z tg tg z0 M z I y I y
危险点应力状态
y
y
D1 My Mz • C D2 y
z
单向应力状态
(D1是单向拉伸, D2是单向压缩)
强度条件: max≤ [ ]
12
D1
D1
z
Mz
z

D2
My
D2

y
点D1(y1, z1) max 显然
y
My Mz y1 z1 [ ] Iz Iy
Iz W z , y1
1.外力分解
Py=Psin y为对称轴,引起平面弯曲
Px=Pcos
引起轴向拉伸
Py
P
· x
y
· l
·
·

Px
x
2.内力分析
FN=Px M z =P y (l x) 只有一个方向 的弯矩,就用平面 弯曲的弯矩符号规 定。剪力的影响忽 略不计。 FN l
Py Px Px
+
Mz
+Pyl3来自应力及强度条件zM
y
中性轴
d: a点到中性轴的矩离。
利用中性轴确定截面危险点
作与中性轴平行的
D1
Mz My

直线与截面相切的点(D1 ,
D2)即为最大拉应力和最 z
大压应力点。将这些点的
坐标(y, z)代入应力公式, 即可求得最大正应力。
D2
荷载作用面
中性轴
y
21
例1 图示悬臂梁由24b工字钢制成,弹性模量 E=200GPa。载荷和几何尺寸如图所示,试求: (1) 求梁上C点的正应力; (2) 求梁内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 q q=5kN/m
Mz My

中性轴
荷载作用面 y
z
当Iz Iy时, 即中性轴不再垂直于荷载 作用面。
15
6.变形
Fz F y F Fy引起的自由端的挠度 Py l 3 fy 3 EI z
z x
Fy=F cos
y
Fz=F sin
fz
fy

z
Fz引起的自由端的挠度
Pz l 3 fz 3 EI y
FN对应的应力 FN A Mz对应的应力
Mz y Iz
y

z

Mz FN 叠加 y A Iz
Mz FN y A Iz


叠加后,横截面上正应力分布规律只可能 为以下三种情况:
Mz FN | || | A Wz
250 h yc t 13 112 mm 2 2
b 118 zc 59 mm 2 2
23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