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套试卷汇总}2017-2018广州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将密封良好的饼干从平原带到高原,包装袋会鼓起,这是因为
A.饼干的质量变大
B.袋内气体分子个数增多
C.高原地区大气压强较大
D.袋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答案】D
【解析】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故选:D。
【点睛】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关于分子、原子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B.分子的质量大于原子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D.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增大
【答案】C
【解析】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故A错误;
B、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例如氢分子质量小于氧原子的质量,故B错误;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C正确;
D、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体积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3.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和c是反应物B.d一定是催化剂
C.X=2.0g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答案】D
【解析】A、a的质量变化后减小,为反应物,c的质量变化后增大,为生成物。
此项不正确。
B、d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未发生变化,可能为催化剂或没有参与该反应。
此项不正确。
C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列式为:6.4g+3.2g+4.0g+2.8g=5.2g+X+7.2g+2.8g,可解得X=1.2g 。
此项不正确。
D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的质量变化后减小,为反应物,c的质量变化后增大,为生成物。
所以反应为化合反应。
此项正确。
故选D项。
4.建构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则下列有关模型的建构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各物质的体积分数由小到大
B.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
C.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
D.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
【答案】C
【解析】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故选项错误;
B、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Hg、H、Fe、Zn,Al,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钙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故选项正确;
D、硫、硫化氢、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0、-2、+4价,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
5.先取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甲、乙能产生气体,乙反应更剧烈;再取一小块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
则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丁>丙>乙>甲D.乙>甲>丁>丙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且位置越靠前,反应越剧烈;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由题意可知:将这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盐酸中,只有甲、乙发生反应并产生气泡,而且乙反应更剧烈,说明甲和乙排在氢前,且乙在甲的前面,丙、丁排在氢后.将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说明丁在丙的前面.所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乙>甲>丁>丙,故选D。
6.茶叶中含茶氨酸(化学式为C7H14O3N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茶氨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B.茶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氮分子
C.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D.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茶氨酸(化学式为C7H14O3N2)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正确,B、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二个氮原子,错误,C、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的是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故根据茶氨酸(化学式为C7H14O3N2)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正确,D、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7+1×14+16×3+14×2=174,正确,故选B
考点:根据化学式进行的计算
7.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都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是碳元素
C.置换反应必须有单质参与,有单质参与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D.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就一定是由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A.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B.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是碳元素;C. 置换反应必须有单质参与,有单质参与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水分解生成单质,但是分解反应;D. 原子和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可能由分子构成,或由原子构成,或由离子构成。
选B 8.下列有关安全问题的说法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久未开启的地窖CO2含量高,若冒然进入,易发生窒息
B.在化粪池等有沼气的井盖口燃放鞭炮,易引起爆炸
C.用煤炉取暖时,可在屋里洒些石灰水,以防煤气中毒
D.室内煤气泄露时,若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易引起爆炸
【答案】C
【解析】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为防止二氧化碳窒息,久未开启的地窖不可冒然进入,故正确;
B.由于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具有可燃性,在化粪池等有沼气的井盖口燃放鞭炮,易引起爆炸,故正确;C.由于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用煤炉取暖时,在屋里洒些石灰水不可防CO中毒,故错误;D.发现室内有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易引起爆炸,故正确。
故选:C。
9.下列排序错误
..的是()
A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O Si Al −−−−→由多到少
、、 B .钙元素的质量分数()22CaH CaO Ca OH −−−−−−−→、由高到低、 C .溶液的pH :−−−−−−→汽水、糖水、肥皂水由大到小
D .氮元素的化合价23NO NO NH
−−−−−→、由高到低、 【答案】C 【解析】A 、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O 、Si 、Al 、Fe ,故A 排序正确,不符合题意; B 、CaH 2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100%42⨯;CaO 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100%56⨯;Ca(OH)2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100%74
⨯,所以钙元素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CaH 2、CaO 、Ca(OH)2,故B 排序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汽水显酸性,pH <7;糖水显中性,pH=7;肥皂水显碱性,pH >7;溶液pH 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肥皂水、糖水、汽水,故C 排序错误,符合题意;
D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二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所以氮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氨气,故D 排序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10.“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NiFe 2O 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已知Fe 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 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
B .+2
C .+3
D .+4
【答案】B
【解析】由题干可知,Fe 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而氧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2价,若设Ni 元素的化合价为x ,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得:x+(+3)ⅹ2+(-2)ⅹ4=0,x=+2,故B 选项符合题意
11.如图所示,放置1~2周时间后,装置中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铁丝不变化
B .试管中的液面不变化
C .铁丝逐渐消失
D .试管中的液面上升
【答案】D
【解析】A 、处于潮湿空气中的铁丝,既与水接触又与氧气接触,满足了锈蚀条件,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锈蚀,铁丝表现出现红褐色铁锈.故A 错误.
B、铁丝锈蚀会消耗试管内的氧气,而使管内气体减少,从而造成水进入试管,试管内液面应该上升.故B错误.
C、铁丝锈蚀生成的铁锈仍为固体,所以判断“铁丝逐渐消失”也与事实不符,故C错误.
D、空气中氧气被不断消耗,试管内气体减少,水在压强作用下进行试管,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把铁的锈蚀与空气成分验证两个探究实验巧妙结合,解答时注意两处知识的全面应用.12.家庭生活中要洗涤热水瓶内少量的水垢,实际可行的方法是
A.用稀盐酸洗涤B.用食盐水洗涤
C.用热纯碱水洗涤D.用食醋洗涤
【答案】D
【解析】热水瓶内少量的水垢的主要成是碳酸钙,碳酸钙能溶解在酸性溶液中;
【详解】A、稀盐酸属于强酸,具有强腐蚀性,使用比较危险,且家中一般不会存放稀盐酸;故选项错误;
B、食盐水显中性,不能溶解水垢;故选项错误;
C、纯碱溶液显弱碱性,不能溶解水垢;故选项错误;
D、食醋有一定的酸性,正好能溶解水垢;故选项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3.小亮用砂纸擦去铜片和锌片表面的氧化膜,用导线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接到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上,然后再把锌片和铜片一起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
图示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所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把图示这样的装置就叫做原电池,最早使用的化学电池就是根据原电池原理制成的。
【答案】锌片逐渐减少,铜片上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电流计指针偏转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解析】(1)Zn、Cu、CuSO4溶液及外电路共同构成了原电池。
由于Zn失去的电子经导线转移到Cu片上,可观察到:锌片逐渐减少,铜片上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电流计指针偏转;
(2)实验中发生的能量变化形式是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4.“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水中鱼类可以呼吸因为水中溶有
__________。
(写化学式)。
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_________(填写序号)。
A 水分子变大了
B 水分子变多了
C 水分子不停地运动
D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 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_______ml或_____ml,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水瓶胆壁上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有CaCO3,可用家中厨房里的______除去。
(填写序号)
A 白酒
B 酱油
C 食醋
D 食盐
【答案】(1)氧气或者O2(2)D(3)2.5;10;2H2O2H2↑+O2↑;(4)C
【解析】试题分析:(1)氧气的用途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答案为氧气或者O2(2)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故答案为D(3)电解一定量的水,因为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因此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2.5mL或10mL;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配平即可;(4)水瓶胆壁上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有CaCO3,可用家中厨房里的食醋除去,因为碳酸根离子能与氢离子反应;故答案为C
考点:氧气的用途;电解水实验;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15.2019年3月21日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镇天嘉宣化工有限公司化学储罐发生特别重大爆炸事故。
该工厂主要产品为对苯二胺、邻苯二胺等,主要原料为苯。
苯(C6H6)在常温下是甜味、可燃、有致癌毒性的无色透明液体,并带有强烈的芳香气味。
请写出苯的一点物理性质
_____;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碳、氢原子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爆炸会发生的原因是可燃物在_____空间里的剧烈燃烧;爆炸可能对当地的水源造成危害。
测定水质酸碱性的方法是_____;(只写一种)惨痛的教训再次警示我们安全从来没有万无一失。
如图实验操作没有违反实验安全规则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答案】有甜味78 1:1 有限用pH试纸测定 C
【解析】(1)苯的颜色、状态、气温、味道、密度、溶解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而可燃性和毒性属于化学性质;
(2)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6=78,苯(C6H6)中碳、氢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6:6=1:1;(3)苯在有限的空间里剧烈燃烧,短时间放出大量的热,气体体积急剧膨胀而发生爆炸;
(4)测定水质酸碱性的方法是使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
(5)图中A 会导致烫伤;B 会导致液体冲出,引起烫伤;C 正确;D 会导致酒精灯内酒精燃烧,引起爆炸事故。
答案为:(1)有甜味;(2)78;1:1; (3)有限; (4)用pH 试纸测定; (5)C 。
16.有一瓶未开启的浓硫酸,标签如图.请阅读标签上的说明,回答下列问题:
①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该瓶内所含溶质的质量为_____g .
②若要配制400g10%的稀H 2SO 4,应该取该浓H 2SO 4_____ml .
③配制时,应先将_____倒入烧杯中,然后沿器壁慢慢倒_____,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答案】98%901.622.1水浓硫酸
【解析】(1)根据标签可知,溶质的质量数分数为98%,该瓶内所含溶质的质量为500ml ×1.84g/cm 3×98%=901.6g ;
(2)设:需量取质量分数为98%的该浓硫酸的体积是x ,则1.84g/cm 3•x •98%=400g ×10%,解得x ≈22.1ml ; (3)配制时,应先将水倒入烧杯中,再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慢慢的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点睛】
本题是一道溶液质量的考查题,解决的重点是利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会改变解决问题。
三、实验题
17.实验室利用322MnO 2KCl Δ2KClO +3O 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
根据实验要求和可供选择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 的名称是___。
(2)若制取4.8gO 2,理论上至少需要____g 的KClO 3完全分解。
(3)组装整套装置时,需选用上图中的B 、E 、F 、G 、I 、K 、N 、O 、P 和__。
(4)用排水法收集满一瓶氧气后,实验时发现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___。
(5)制取下列气体时,可采用(3)中整套装置的是____。
A 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 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难溶于水的甲烷
C 加热碱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极易溶于水的氨气
【答案】集气瓶12.25 D 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就收集(合理即可) B 【解析】(1)仪器B的名称为集气瓶;
(2)解:设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
2
32
MnO
2KClO2KCl+3O
Δ
24596
x 4.8g
↑
245x
96 4.8g
=,x=12.25g,则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12.25g;
(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需要用到D、E、F、G、I、K、N,收集装置需要用到B、O、P,故组装整套装置时,需选用上图中的B、E、F、G、I、K、N、O、P和D;
(4)用排水法收集满一瓶氧气后,实验时发现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就收集或集气瓶未装满水;
(5)(3)中整套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和排水法收集的气体。
A、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不符合题意;
B、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属于固体加热反应,甲烷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符合题意;
C、加热碱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但是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①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 。
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③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
是。
(3)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① (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② (填“a”或“b”)端通入。
(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填字母序号)。
【答案】(1)A 2KMnO4K2MnO4+ MnO2+ O2↑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集满
(2)控制氧气产生的快慢和量的多少
(3)a b (4)F
【解析】试题分析:(1)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由于该反应是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分解,故应选用发生装置A;由于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可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已集满。
(2)由于C装置中用的是注射器来添加过氧化氢溶液,所以能通过控制反应物氧化氢溶液的量,来控制氧气产生的快慢和量的多少。
(3)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用装置E进行“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二氧化碳应从较长的导管a进入,从下面向上将空气从较短的导管排出;若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由于氧气的密度小于水,因此要从较短的导管b通入,从上面向下将水从长管排出。
(4)根据题意,由于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且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要用排水法收集。
故选F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熟记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和注意事项等,是解题的关键;此外,本题的重点是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要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制取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的大小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四、计算题
19.别嘌醇片(C5H4N4O)可用于治疗因尿酸生成过多而引起的高尿酸血症。
(1)C5H4N4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
(2)C5H4N4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精确到0.1%)。
【答案】136 11.8%
【解析】(1)C5H4N4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5+4×1+14×4+16=136;
(2)C5H4N4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6
100%11.8% 125414416
⨯≈
⨯++⨯+。
【点睛】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变蓝色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后,瓶口出现白雾
【答案】C
【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选项A正确;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选项B正确;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选项C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和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盐酸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在瓶口出现白雾,选项D正确。
故选C。
【点睛】
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2.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重要作用。
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提倡农家肥与化肥綜合使用
B.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其主要成分中含有钾元素
C.氯化铵和磷矿粉从外观即可区分
D.硫酸铵属于复合肥料
【答案】D
【解析】A.将农家肥与化肥综合使用既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又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选项正确;
B. 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含有钾元素,选项正确;
C. 氯化铵和磷矿粉从外观即可区分,氯化铵是白色晶体,磷矿粉是灰色固体,选项正确;
D. 硫酸铵只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不是复合肥。
选项错误。
故选D。
3.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固体B.过滤
C .稀释浓硫酸
D .收集氧气
【答案】D
【解析】根据给试管中固体加热的方法、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浓硫酸稀释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长导管是出水管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 、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滤纸超过了漏斗的边缘,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 、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容器内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将水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浓硫酸中,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 、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进行收集,用图中装置收集氧气时,长导管是出水管,短导管是进气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
4.甲醛的化学式的2CH O ,某甲醛水溶液里甲醛分子中所含的氢原子与水分子中所含的氢原子数目相等,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47.1%
B .52.9%
C .62.5%
D .88.9% 【答案】C
【解析】甲醛的化学式是2CH O ,1个甲醛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某甲醛水溶液里甲醛分子中所含的氢原子数与水分子中所含的氢原子数目相等,则甲醛分子和水分子的个数比为1:1;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6=30;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8⨯+=;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62.5%3030+18
⨯。
故选:C 。
5.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B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C.该反应说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
D.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从图示看:图中甲是化合物,乙表示汞原子是一种单质,丙表示氢气,属于单质所以三种物质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故选B.
考点: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6.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
B.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铁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大于钢的含碳量
C.炒完菜后,应及时除掉锅底的水,这样可以防止铁锅生锈
D.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金属的性质分析判断。
A、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常温下大部分金属都是固体,但是汞是液体,错误;
B、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铁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大于钢的含碳量,正确;
C、炒完菜后,应及时除掉锅底的水,这样可以使铁与水隔绝,从而防止铁生锈,正确;
D、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正确。
故选A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生铁和钢,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7.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过氧化氢与水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由于分子构成不同
B.盐酸与硫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含有H+
C.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含有OH﹣
D.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是由于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过氧化氢与水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由于分子构成不同,正确,B、盐酸与硫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含有H+,正确,C、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含有OH﹣,正确,D、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错误,故选D
考点:分子的概念,酸、碱具有通性的原因,碳的两种单质
8.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丙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用甲制的容器不能盛放丁盐的水溶液,用乙制的容器却可以盛放丁盐的水溶液。
由此推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丙>乙>甲>丁B.甲>丁>乙>丙C.丁>甲>乙>丙D.甲>乙>丁>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