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无为而治与以人为本思想

合集下载

老子的“无为”思想的哲学意义

老子的“无为”思想的哲学意义

老子的“无为”思想的哲学意义
老子的无为思想老子的哲学并不是一种西方意义上的知识学体系,而是一种生命的智慧,一种对“道”的追寻。

老子“道”的学说,就是对宇宙万物的形而上的把握。

它的宗旨,不在玄远的空洞世界,而在生活的实践之中。

对于个体生命而言,它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则是一种达至善治的智慧。

虽然老子思想以“玄之又玄”而著称,但其背后的济世情怀,却值得反复体味。

老子的哲学是一种大智慧,对于人类一切事务,包括管理在内,都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其中,无为而治的思想是最具有影响力的。

“无为”,在老子那里意味着“道法自然”,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无为即自然”,是老子哲学的基本观点。

老子将“道”视为宇宙之本,而道之本性则是“常无为而无不为”,即“道”对于宇宙万物是“侍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就道生成万物、成就万物而言,道是“无不为”的;就道对于万物“不辞”、“不有”而言,道又是“无为”的。

从本质上讲,这是“无为”与“无不为”的有机统一。

天地万物的生成与存在,皆是“无为也而无不为”的。

老子正是从这一思想出发,认为治国安民,要反对“有为而治”,而主张“无为而治”。

在他看来,“为无为,则无不治”,“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圣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老子把“无为”看作圣人“取天下”和“治天下”的手段。

浅谈现代管理中的“无为而治”

浅谈现代管理中的“无为而治”

浅谈现代管理中的“无为而治”摘要:老子的《道德经》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智慧,尤其是其“无为而治”的道治思想、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及以柔克刚的企业生存之道,对企业管理有重要启示。

本文主要浅谈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对现代企业管理有怎样的影响,以及对企业管理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道家、无为而治、管理前言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如何做好管理岗工作,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对管理工作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随着现代经济转型为知识经济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西方传统管理思想忽视人的价值这一缺陷越来越明显,它在管理过程中缺乏对人的主体性的重视,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道家管理伦理思想可以作为这一弊病的有效良方,特别是“无为而治”这一思想,更加重视人的本体存在价值和意义,所蕴涵的管理思想是真正的人本管理思想,它对人的个体价值和个人自由予以了更多的关注。

道家思想从“道法自然”的角度出发,推崇人和社会的自然状态,批判人的异化物对人的限制,肯定了人对自由平等的追求,是具有真正人道主义精神内涵的。

正文一、“无为”思想的管理背景所谓“无为”是不妄为、不乱来的意思。

把“无为”思想运用到社会和企业管理上,就是说领导者的行为要顺应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去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不轻易变更;人们在这样的法律、制度下,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努力去做,这才是真正的“无为”。

“无为”思想是道家学说的精髓,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是道家管理思想的主旋律,也是道家学说提供给我们的为人、处世、办企业,乃至治国、兴邦、治世的一个基本原则。

真正理解了“无为”思想,也就把握了道家思想的要领大旨。

二、管理中的“无为”之道随着对企业文化的不断深入探索,企业中个人的存在价值越来越凸显重要地位。

在现代管理中,只有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塑造正确的人的理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组织管理中其他具体的问题才可以迎刃而解。

同时,在管理过程中要时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不得和规律背道而驰,要重视协调统一和分工协作,通过不断的融合协调,去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契合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契合

85GM 企业管理老子“无为而治”思想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契合老子“无为而治”思想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契合摘要:老子根据“道德自然”的观点,提出了“无为而治”的道家管理伦理原则。

该思想己经越来越多地引起国内外企业家的重视,无论历史还是当今,无论中国还是外国,老子的思想对治国和经营管理的影响都随处可见。

新形式下,如何进一步挖掘道家的管理伦理思想,古为今用,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启迪和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本文研究目的所在。

关键词:老子;无为而治;现代管理文/王苑一、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概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号老耳冉。

春秋时楚国苦县人(今河南鹿邑东)。

著《道德经》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这部道家的经典著作仅有五千字,但其中蕴涵的丰富哲理,古往今来受到众多学者的高度重视,是一座藏有深刻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智慧之矿。

华夏文明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和发展,成为《道德经》思想产生的母体。

老子通过自身的经历和体验阐述了一些道理,包括政治、军事、哲学、艺术、养生、心理、为人等方面,给后人以很大的启示。

时至今日它们仍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有着非同一般的深远影响和启迪。

老子的管理思想主要是指老子学派在其哲学思想指导下,通过观察分析自然界、人类社会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总结斗争实践经验,所提出的管理法则、信条、治国经验和战略战术。

老子的以道为核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人为本、以及主张矛盾转化和人尽其用的观点体现老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独特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对于丰富和深化现代管理理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同时,老子思想的草本精神就是以人为本,他强调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这对我们协调企业中的各种关系,构建和谐企业很有帮助。

当然,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科学,我们在借鉴老子思想的时候应该在他的草本框架内融进现代内容,才能真正使老子的管理思想绽放光彩。

二、自然无为的思想与当代人力资源管理《老子》一书的管理价值,被国内外很多人、企业或组织所认识,已是不争之事实。

简答题老子无为而治的内容

简答题老子无为而治的内容

简答题老子无为而治的内容如下:
(1)“无为而治”思想出自《道德经》,是老子的政治哲学理念。

“无为”并非指绝对的无所作为,而是指顺应事物本性的有为。

体现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2)“无为”的目的是破有。

老子认为,“道”是无为的,但“道”有规律,以规律约束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

治国也有着相同的规律,过多的人为干涉可能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民心浮躁。

因此,只要遵循客观规律,满足百姓的基本需求,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国家自然就会生机勃勃。

如果人为干涉事物的发展进程,按照某种主观愿望去干预或改变事物的自然状态,其结果只会是揠苗助长,自取其败,因此,明智的人应该采取无为之道来养生治世,也只有如此,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3)“无为”可以做到以无摄有。

所谓“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的干预、顺其自然、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

管窥老子管理思想与当代社会管理的契合

管窥老子管理思想与当代社会管理的契合

管窥老子管理思想与当代社会管理的契合摘要:老子的管理思想如”无为而治”和”以柔克刚”、”天人合一”等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大成智慧的集中表现,对于当代社会管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较强的借鉴价值和实践意义。

”无为而治”是对当代社会管理境界的一种高度性概括。

”以柔克刚”、”天人合一”是对现代人本管理和谐管理思想的精髓性表述。

关键词:老子;管理思想;当代社会管理;契合一、引言老子的管理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道法自然”是对当代社会管理按规律办事原则的本质性诠释;”无为而治”是对当代社会管理境界的高度性概括;”以柔克刚”、”天合一”是对当代社会人本管理及和谐管理思想的精髓性表述。

以道为核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人为本、矛盾转化等观点体现了老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独特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二、”无为而治”是对当代社会管理境界的一种高度性概括老子主张的”无为而治”,并不是消极无为,而是无为而无不为,透过无为,通过不干扰、不强制、不苛求、不勉强他人的方式,通过顺应自然,因势利导,遵循客观规律,从而达到无不为。

”无为而治”的思想是整个老子管理体系的精髓和核心,它体现在老子管理思想的方方面面,闪烁着老子智慧的光芒。

在政府管理上,”无为而治”与国家管理的”有限政府”理念是相通的。

老子认为治理国家应让人民感觉不到政府的压力,通过”无为”达到”有为”、通过”不治”达到”治”。

现代社会经济衰落的真正根源往往在于政府的过多保护、过多干预。

因此有必要限制其发生作用的范围和领域。

政府在市场运作良好时充当无为之手,在市场运行出现问题时充当扶持之手。

”无为而治”与”有限政府”的共同之处就在于限制政府的职能和作用、范围、程度,限制其轻易对社会生活施加干预。

政府作为在于其”无事”、”善为”、”为常”、”不得已”,因势利导。

有限政府是有效政府的前提,只有”有限”才会”有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和作用不是直接拥有财产,而是保护公民的财产权;不是直接拥有利益,而是保障公民的利益;不是直接拥有企业、管理企业,而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老子的道德经人生哲学与治国思想

老子的道德经人生哲学与治国思想

老子的道德经人生哲学与治国思想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该书总计五千字左右,被誉为中国道家的经典文献和道家思想的总纲。

它由《道经》和《德经》两卷组成,对于人生哲学和治国思想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老子的《道德经》中所包含的人生哲学和治国思想进行探讨。

一、老子的人生哲学老子的人生哲学主要包含道、无为、自然等方面的思想。

老子认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是由道构成的,道是一种神秘而深奥的力量,无法言传。

老子将“道”定义为无以名之的无形之器,即宇宙万物的最高原理。

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本,是存在的本源。

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人们应该随顺天道,不要过度干预事物的发展,而是顺势而为。

他强调人们应该摒弃功利主义的追求,放下欲望和私欲,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老子的人生哲学还强调了自然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像水一样自然而然地流动,在变化中保持自己的本真。

他提倡人们要抱持谦逊的态度,如同水一样柔弱而有力,守正不辱,宁静自省。

二、老子的治国思想老子的治国思想主要包括无名、无为、无欲等方面的思想。

他认为,一个理想的国家不需要太多的法律和政令,而是应该依靠道德教化,让人们内心自然而然地遵循道德准则。

他强调君主应该放下私欲和个人功利心,追求国家的整体利益。

老子主张以无为而治国,即减少繁杂的政务和干预,让人民自然而然地发展。

他认为,政府应该尽量少干预社会和个人的事务,给予人民更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主发展。

同时,他也主张宽容和包容的治国原则,不过度追究细节,尽量减少争端和冲突。

老子的治国思想还强调了无欲的重要性。

他认为,君主应该超越功利心和欲望,没有私心杂念,追求与道合一的境地。

他主张君主应该摒弃权力欲望,追求道德的高尚境界,以身作则,以德化人。

三、老子的道德经与现代社会的启示老子的《道德经》中所包含的人生哲学和治国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首先,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保持谦逊和宁静的心态,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老子的核心思想

老子的核心思想

老子的核心思想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又称李聃,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

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尊称为“老子”。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以道为中心,强调自然和谐、无为而治、虚静无为等观念。

以下是对老子核心思想的详细阐述。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家学说的基石,主张合乎自然、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

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源,超越了人们的认知范畴,是无穷无尽的存在。

同时,他也强调道是无形无象的,不能被人们的言语所描述。

人们应该顺应道的自然规律,与之和谐共存。

而实现与道的和谐,就是无为而治的关键。

所谓无为而治,是指人们应该采取不强求、不执着、不干预的态度。

老子认为,人类社会中的很多问题都源于人们的过度干预和不必要的活动。

他主张人们应该抛弃奢望和私欲,从而不干涉自然的发展。

只有保持虚静的心态,放下欲望和功利,才能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内心的宁静。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也强调了个人修养和品德的重要性。

他认为,个体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时应保持谦逊、忍让、自律的品质。

只有如此,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和谐,社会秩序才能保持稳定。

在经济方面,老子主张简朴生活和重视自给自足。

他反对人们过分追求物质财富和享乐,认为这会导致社会不公和道德堕落。

他主张人们应该满足于基本的需求,保持谦逊和节制。

此外,老子的思想亦对政治和治理提出了独特的观点。

他主张国家应该实行无为而治的原则,尊重自然规律,不干预社会的自主发展。

他认为,过度的政治干预和统治者的专制行为只会带来社会的混乱和冲突。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融合了道家的智慧和对自然的敬畏。

他的思想在道家学派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并且对全球哲学和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当代人来说,我们可以从老子的理念中汲取智慧,追求心灵的平静和内在的满足。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现代价值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现代价值

老子“无为而治"思高红想的现代价值(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无锡214011)摘要:中国古代对哲学的研究从老子开始拉开了序幕。

老子政治哲学的核心是“无为而治”思想,这一思想不是教导人无所事事。

无欲无求,而是蕴含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朴素的辩证法智慧。

“无为而治”理念对我们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过程中。

如何“作为”以真正让人民满意.具有一定的哲学寓意和借鉴意义:广大公仆要有“清静无为”、“少私寡欲”的意识;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在行政过程中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关键词:老子“无为而治”政府作为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无为而治”更是老子政治哲学的核心。

很多人一提到“无为”,便认为这是老子提倡无欲无求.无所事事,这是对老子“无为”的误解。

老子何以提出“无为而治”.要从他所处的时代说起。

一、老子“无为”思想提出的背景据《史记》记载,老子是楚国人。

那个时代诸侯混战,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放纵,造成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

有诗为证:“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

经营四方!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小雅》)“苕之华,其叶青青。

知我如此。

不如无生!胖羊坟首。

三星在留。

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苕之华》)“彼有旨酒,又有嘉肴。

洽比其邻,昏姻孔云。

念我独兮,忧心憋憨!仳仳彼有屋。

蔌蔌方有谷。

民今之无禄,天天是椽。

哿矣富人,哀此倬独。

”(《小雅正月》)目睹百姓所受疾苦。

老子发出了自己的愤慨,并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二、“无为而治”的哲学真意老子提出的“无为”思想主要体现在:“为无为.则无不治。

向老子学管理

向老子学管理

向《老子》学管理柳菁2012-8-7 13:29:09 来源:《企业研究》2012年01期《老子》是一部讨论治国之术的巨著。

以现代管理学视野诠释《老子》,能为当今的管理学开显出更多的“意义”。

《老子》管理学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方法是“无为”,目标是“复归婴儿”、“小国寡民”、“百谷王”。

《老子》管理学具有以人为本、可持续性发展、谐和天人、“长生”、遏制滥权与瞎折腾等五大现代新意义。

《老子》管理学诠释之可能《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德道经》,传为老子的著作。

《老子》一书在中国文化中影响深远,与孔子《论语》齐名,《老子》被尊奉为道家、道教的经典著作。

自《老子》问世以来,因诠释者的视角不同,各有不同看法,兵家视为兵书,思想家视为哲学著作,帝王视为“治大国,若烹小鲜”、“南面之术”,企业家视为管理学著作,不一而足。

《老子》包容百家,博大精深,是一部融政治、经济、文化、管理、文学、哲学、军事、科学、宗教诸多学问于一炉的巨著。

本文以现代管理学视野观照《老子》,通过诠释开显老子管理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以契合于当今时代的社会需要。

《老子》多处提及管理国家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形成了系统的管理学思想体系,明确了其宗旨在于管理,指出管理的对象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为侯王,被管理者为老百姓。

老子治国之术高明,将治理大国比喻为烹饪“小鲜”,简单轻松,《老子·六十章》云:“治大国,若烹小鲜。

”韩非子重视老子的治国之术,苦心孤诣写作出两篇诠释《老子》管理学的《解老》、《喻老》。

司马迁作《史记》将法家韩非子、道家老子归入一类,正是因为二者默契于治国之术。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高度评价《老子》治国之术云:“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

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从实用的层面讲,古代采用《老子》治理天下的统治者比比皆是,而当代采用《老子》管理企业的企业家也不乏其人,并且有关《老子》管理学思想的著作接连出版,因此诠释《老子》管理学是可能的。

浅析老子的设计美学思想

浅析老子的设计美学思想

浅析老子的设计美学思想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和哲学发展的方向。

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设计美学思想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在他的《道德经》中,有许多关于设计美学的思考和观点,以下将对老子的设计美学思想进行浅析。

首先,老子关注的是自然的美。

在老子看来,自然是至美的存在,而人类的行为和设计应该以自然为榜样。

他强调无为而治和无为而行,认为真正的美学应该追求无为而得的境界。

这种无为的境界并不是放弃行动或者怠惰,而是指人人追求自然的本真,像大自然一样自然流露出美。

其次,老子的设计美学强调“道”的概念。

在《道德经》中,老子以道作为哲学思考的核心概念。

他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是无限多样性和变化性的本质。

设计应该追求与道相符的美,并体现出道的自然和谐,以达到万物产生的本源和平衡的境界。

老子还认为,设计应具备柔性和谦逊的品质。

他提出了“柔”的概念,认为柔弱胜刚强,柔顺胜强硬。

这种柔性体现在设计中,就是要遵循事物的规律和特性,注重“适应自然”的原则,不违背自然的本质。

同时,设计师还应具备谦逊的品质,不要炫耀自己的才华和功绩,要尊重自然和谐的力量。

此外,老子的设计美学思想还关注平衡和对比的原则。

他提出了“两仪”和“一阴一阳”的概念,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相对的对立面构成的,而平衡便是这种对立的统一、设计中,应该注重对比与平衡,不仅要表达出事物的差异性和对立性,也要使它们达到和谐的统一,创造出美的大和谐。

此外,老子的设计美学还关注细节和整体的关系。

老子认为细节决定成败,强调在设计中注重细致入微的处理和雕琢。

他认为细节是构成整体的基础,只有在细节的处理上下功夫,才能创造出完整而和谐的整体。

最后,老子的设计美学思想强调自然与人的关系。

老子认为人应该效仿自然,与之和谐相处。

设计中,需要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不要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自然共生共荣。

同时,设计也应该以人为本,追求人类的精神和身体的和谐。

论老子治理思想对人力资源治理启发

论老子治理思想对人力资源治理启发

论老子治理思想对人力资源治理的启发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慢慢成立和完善,中国企业也开始蓬勃进展,而随着企业的快步进展而来的是治理问题。

由于起步较晚,很多国内企业纷纷向国外企业求取治理真经,但是国外的“以物为本”的治理理念违抗了中国传统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这种水土不服致使了企业进展乏力。

因此与其对外求法,中国企业不如“反求诸己”,将视线转向本土的治理思想,看看老子教咱们如何做治理。

通过老子道法自然的治理原那么,无为而治的治理方式和治理艺术,治理者的自我治理之道来领会现代人力资源治理者如何做好治理。

关键词:老子治理思想人力资源治理启发Inspiration from LAOZI management ideas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bstract: with the steps to build and perfect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our corporations begin to develop vigorously, then, the problems of management follow. So some companies learn management ideas from foreign companies, but only work just the opposite. That’s because foreign companies’ management ideology is not accordant to our corporations’ human-oriented concept. Our corporations should put eyes on LAOZI ideas, who will teach us how to manage talents. From LAOZI ideas, such as the management rule of Dao Fa Zi Ran, the management ways of Wu Wei Er Zhi, and the manager’s self-management, we will learn how human resource managers in modern to manage well.Keywords: LAOZI management idea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spiration一老子、《道德经》简介及其价值地位《辞海》云:老子,相传春秋时思想家,道家的开创人。

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154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吴瑜琪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摘要:“无为而治”,出自于《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其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政治哲学思想的核心,“无为”并非是无所作为,而是以无为而有为,对当今的政治社会文化建设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无论从伦理道德,还是从社会和谐、国家发展、行政管理的角度,都具有独特的价值。

“无为而治”理念对现如今人们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过程中,以及现代行政管理中均具有深刻的指导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无为而治;老子;以人为本;行政管理无为而治源自《道德经》,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

无为而治的思想首先是由老子提出来的。

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而且一再强调无为才能无不为,所以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靠万民自我实现无为无不为。

“无为而治”在古代有很多成功的实践范例:汉初统治者鉴于秦亡的教训及汉初社会经济的惨败,将黄老之术中的无为而治、节欲崇俭的观念转化成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

黄老之术反对骄奢淫逸,提倡“卑宫室而高道德,恶衣服而勤仁义”,因此,汉初推崇黄老的几位皇帝都十分俭朴。

汉初诸帝为了达到与民休息、无为而治的目的,对农业更是十分重视。

西汉初年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

管理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一定的组织中的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运用一定的职能,通过结合使用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对组织要素及组织系统的运行进行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管理不仅是生产力,还是首要生产力。

管理是人类共同劳动的产物,人类自古就以共同劳动为基础,有了管理群体才能进行正常有序的活动,其是系统组织有机运行的必要条件。

而“无为而治”其是管理的一种形式。

在现代社会中,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一、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于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表现出了以人为本的“作为”我国政府是行政机关,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担负着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以及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它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最为密切,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浅议老子的管理思想_冯磊[1]

浅议老子的管理思想_冯磊[1]

作为道家文化的创始人,老子的哲学思想以及在管理国家和处理人际关系上的许多主张,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在《老子》一书中阐述了其道家思想体系,蕴含了丰富的管理思想,可以说《老子》就是一部内涵丰富的管理学著作,其对于我们今天的现代化管理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就老子的管理思想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无为而治《老子》第一章中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可以看出,在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同时也是作为天地万物本原和宇宙间一切运动总规律的“道”中,包含“有”和“无”两个方面的内容。

在老子看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比“有”更加根本,因此,老子在其著述中一再强调“无为而治”。

如第二章中说,“胜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三章中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二十九章中说,“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第三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第五十七章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些都是老子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提出的治国方略,是其管理思想的集中体现。

如果说“无”还只是一个纯粹的哲学范畴,那么在此基础上的“无为”则包含了丰富的管理思想。

在老子看来,无为之道是最高的统治、管理艺术和手段。

“无为”所指,首先是作为管理者不能违反客观规律胡乱作为。

“民之难治,以其上有为”,而是应循序渐进,“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不能急躁冒进,“轻者失根,躁者失君”,“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无为”所指,其次是作为管理者不能事必躬亲,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坐进此道”,让手下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让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目的。

可见,“无为”并非主张“不为”,而是不违反自然规律妄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用无为的态度去对待一切,顺应自然本身固有的规律,顺应万物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追求以勉强人为的力量去干扰并妄图改变自然规律,不为了追求欲望而背离自然规律,而是按照规律办事。

“无为而治”教育管理思想的实践与思考

“无为而治”教育管理思想的实践与思考

“无为而治”教育管理思想的实践与思考老子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逐步达到无为而治的思想境界,不只是管理理念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无为而治”思想的管理实践。

一、“无为而治”思想老子曰:“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它蕴涵着三个概念:有为、无为、无不为。

1.“无为而治”思想的内涵“无为而治”是一种领导行为和管理效果的高超艺术,是管理行为中的超脱、适度、使众和感化。

“无为”不是“不为”,不是一无所为和无能为力,更不是妄为、随意而为、违道而为。

“无为”是从“无为”的态度去“有为”,对符合道的事情,则必须有为而为之,应出自事物之自然,发自自然,顺乎自然;是自然而为,而不是人为而为。

2.“无为而治”思想对学校管理的启迪老子主张行道不能违背规律,否则"有为"就是�D�D乱为、妄为。

老子的这种管理思想没有因二千多年的岁月而磨灭,反而经受住了千千万万实践的检验。

在现代学校管理中,借鉴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管理思想,赋予了传统无为而治思想新的时代内容,“自信有为,敢于无为”使之服务于现代学校管理,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由无为达到无不为,促进每个员工积极、主动、自觉地工作,逐步达到无为而治的思想境界。

二、学校“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实践学校之为在于培养人才,以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培养人、善用人的方法来培养集体主义和合作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体现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达到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D�D“无为而治”。

1.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1)推进“依法治校”与“以人为本”相结合的管理理念。

无情决策,有情操作,“依法治校”强调的是纪律、秩序,“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人文关怀、人本化管理。

在实际管理中,我们往往会碰到很多两难问题。

无为而治:道家之法治价值观对现代法治之意义

无为而治:道家之法治价值观对现代法治之意义

无为而治:道家之法治价值观对现代法治之意义[摘要]汉初经济凋敝,政治混乱,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加上自然灾害整个社会受到严重的摧残,此时道家的无为而治法律思想受到汉初统治者的重视,运用着其思想推动着汉朝的发展。

道家的“无为而治”并非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应发展的规律,其蕴含的法治精神对现代法治建设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无为而治;立法;执法;司法汉初之时,老子目睹了社会的摧败,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统治者便探寻着自然之道的法治方式。

社会的矛盾且朝代的更迭既然是因为礼法之制而带来,繁复的礼法又如何能够正确的适应新建立的汉朝,而使得汉朝焕发生机造福百姓呢。

道家梳理着礼与法的关系、探寻着解决法的来源、特征的课题而提出的“无为之治”的核心思想。

或许大部分的人一看到“无为而治”便在心理产生的第一印象为统治者对整个社会无所作为持着消极的态度治理国家。

但道家的“无为而治”恰巧非此。

道家主张法律来源与道,那么其指定与执行实施都应当遵守其“道”之的规律,反对“法律虚无主义”也不可反其道而行。

道家的思想精华深深影响汉初的社会规制,其所著作虽字数不多仅为五千字,但是就是仅仅的五千字体现的法治精神蕴含着精深的法治之道,为当时的统治者所重视而形成了我国现有的道家一派,其道家理念不断融入至我国的传统法律思想,深深影响着我国法治的进程。

一、无为而治之立法(一)立法不可过于冗杂先秦诸子重于法家,追求法治理念不予争议。

但是法家的法治理念非法家所“专有”,道家儒家且都涉及其观念。

当制定的法律已经足够为整个社会乃至国家之所用且符合国之情,但如果统治者的贪欲过重,制定过多繁冗的法律,想尽创设各方面的法律去规制民众的行为,似乎会造成一定相反的结果。

民众也由于受到过多的法律,或许会出现像道家所说“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的现象。

正所谓,法不可以为多,符合整个国情就会与国家的发展相得益彰。

道家坚决反对创设或者制定各种繁复的法律,认为其违背道之精神,自然之律,是法治之治理而不可反其道而行。

老子无为而治政治主张的主要内容

老子无为而治政治主张的主要内容

老子无为而治政治主张的主要内容
思想:老子思想主张“无为”,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

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

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老子所说的“自然”不是类似于神的概念,万物的规律(道)由自然来指定,即是“道法自然”。

有人误解了此处自然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无为而治"与"以人为本"思想【老子语录】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是以不去。

译:圣人以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世事,实行身教重于言教的方法。

这样万物就会自然生长而不去争谁是创始第一,蕃生繁衍而不据为私有,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己能,大功告成而不自己居功。

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永存。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为而民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译:君王顺应自然,人民就自然化育;君王好静,人民就自然端正;君王廉政不搅扰民众,人民自然就富足;君王不贪欲,人民就自然朴实。

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子。

译:君王心怀天下,小心谨慎,浑厚质朴。

百姓都非常关注君王的一言一行,所以,君王应该把百姓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看待。

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译:顺应自然规律而没有私心,天下自然就太平了。

“无为而治”的实质是避免反自然“无为而治”,是老子提出并崇尚的治国安邦方针政策。

“无为”本意是什么呢?人们历来就对其有不同的理解。

大概是因为“无为”这个词表面上太容易给人一种消极、无所作为的错觉,从20世纪开始,它就常常受到误解和批评。

在老子的政治哲学中,“无为”是一个涵盖着深刻意义和博大智慧的哲学词汇。

无为,既不是中国某些哲学史专家认为的“什么也不做”,也不是西方学者理解的“没有行动”。

世界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认为,“无为”的真正含意应该是“避免反自然的行为”。

应该说,李约瑟的理解比较科学,基本逼近老子的本意。

其实,老子讲得很清楚:“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

”意思是说:道,常常是不去刻意做什么,但事情却因为顺应自然去做而无不成功。

王侯若能遵守这个原则,万物就会自然成长。

自然成长而至欲望萌发时,我就用道的真朴来教育它。

道的真朴能使它不会起贪欲。

老子还明确提出“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的思想,即用光明正大的方法治理国家,用诡奇的方法用兵打仗,用顺应自然不搅扰人民的方法安邦。

他认为,天下的禁令越多,人民就越贫困;人民的利器越多,国家就越昏乱;人民思想越乱,邪恶的事情就越容易滋生;法令越多越森严,盗贼就会越多。

综合《老子》“无为”的思想阐述来看,作为政治哲学上的“无为”名词,老子完全把它作为治国安邦的方针政策而提出来的。

”无为”,主要是针对并要求统治者限制和约束权力的滥用,反对实行违背人民群众意愿的行为;动辄随意颁布这个法令、那个制度;或朝令夕改,不讲政策的连续性。

老子提倡,一切法令、政策的颁布都要“以百姓心为心”、“任百姓的自化(即自然)”。

《老子·二十九章》中说:“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意思是说,德才优秀的领导者要去除极端、奢侈、过度的行为做法。

很明显,这就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本意和实质。

所以,司马迁评价道家学术时说,道家宣传无为,实际乃无不为,道家的文辞使人难理解,但其主张是容易施行的,其方法是以顺应自然为原则,顺天应人是国君治国理民的纲领,能做到它,其思想和事业就可以不可磨灭。

这种充分尊重民意,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的政治智慧,与我们今天提出的“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的主张不谋而合。

“无为”的政治智慧产生在2000多年以前的中国,老子的思想的确是伟大的,超前的。

“无为而治”与“文景盛世”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

西汉初期,黄帝、老子的学术思想被广泛运用于社会政治实践,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因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可以说这是黄老思想治国安邦的一次成功实践。

从汉高祖刘邦起,50余年的时间,在“无为”思想的指导下,首先废除秦朝的苛政,施行轻徭薄赋,或减免税赋的惠民政策,重农抑商,兴办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使天下百姓感怀,安居乐业。

文帝刘恒是身体力行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积极倡导者和努力践行者。

主要体现:第一,废除“诽谤”(朝廷)罪的法律。

他一登基便对群臣说:各地接到我的诏令后,首先想一想我有没有什么过失,以及我所见所思的不足之处,要求大家告诉我。

接着,下令制作专门进言献策的“铜制虎符”和批评朝廷的“竹制使符”,发到全国各地的封国和郡守,提倡臣民直接给皇帝或朝廷提建议或意见。

第二,处治罪人时,不株连部属和家属。

有一个例子最能说明问题。

济北王刘兴居听说文帝前往代地检查部署反击匈奴入侵的准备工作,便乘机反叛,调动军队打算袭击荥阳。

文帝即下令平叛。

在平叛前夕,文帝下诏:凡在朝廷平叛大军未到以前就反正的,以及率领投诚或者献出城邑的,一律加以赦免,恢复他们原有的官职。

第三,废除肉刑。

文帝废除肉政起源于一个犯罪官员的姑娘写给他的一封信。

齐国的太仓令淳于公犯罪该受罚,他被逮捕解送到长安关押,准备执行肉刑。

他的小女儿缇萦跟父亲来到长安,向朝廷上书说:“我父亲在齐国做官时,上下都知道他廉洁奉公,如今犯了法,该受刑罚。

但我所悲伤的是,人死之后不能复生,受刑之后不能复原,虽然自己想改过自新,但又不给出路。

因此,我愿意被没收官府当奴婢,抵赎我父亲该受的刑罚,使他改过自新。

”缇萦的书信被送到了文帝那里,文帝为她的孝心所感动,于是下诏书说:“如今的刑法有三种肉刑(杖刑、刺字、宫刑等),而违法犯罪的仍然不断发生,这根源在哪里呢?主要是因为我的德行浅薄以致教化不明,从而使百姓走上犯罪的道路,我感到非常惭愧。

一运用刑罚就使得犯人肢体断裂,皮肉损坏,终身不能复原,这是多么令人痛苦和不道德的做法呀!应该废除肉刑!”以前的肉刑就这样被废除了。

第四,以身作则勤俭、节约、朴素。

据《史记·孝文本纪第十》记载,文帝刘恒在位23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和御用器具等,一直没有增添什么。

文帝曾打算建造一个露天平台,召来工匠一计算,要花费将近100斤黄金。

文帝说:“100斤黄金相当于10户中等人家的家产。

我享受着先帝留下的皇宫,时常害怕不能保守社稷江山而使先帝蒙受耻辱,还要建造露天平台干什么呢!”文帝经常穿着粗布衣服,就连他所宠爱的慎夫人,穿的衣服也不准长到拖地,制的帷帐也不得绣花,以示俭朴,给天下人做出榜样。

文帝在临终前下诏书说:“天下万物出生后,没有不死的。

死是天地之间的常理,有什么值得特别哀痛的呢?现在死了人花钱厚葬,以致弄得倾家荡产,强调服丧,以致损害了身体。

我很不赞成这种做法。

”立即诏令全国:从诏令到达之日起哭吊3天就除去丧服。

不要禁止娶妻嫁女、祭祀、饮酒、吃肉。

应当办理丧事、服丧哭祭的人,都不要赤脚踏地。

孝带不要超过3寸宽。

送葬时不要陈列车驾和兵器,不要发动男女百姓到宫殿来哭吊。

宫中应当哭的人,只要在早晚各哭15声,礼毕就停止。

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里,像文帝刘恒这样心胸宽广、厚道、清静、无为、节俭、克己的皇帝,有几人?十分罕见,难能可贵。

无为而治,以百姓之心为心怎样才能达到“无为而治”呢?老子提出了一套有效的办法和措施。

当政者要“以百姓之心为心”,保持自身清静、不为物化。

老子提出,最理想的当政者,也就是德才最好的当政者要“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意思是说,最好的当政者,是没有私心的,是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

当政者心怀天下,小心谨慎,浑厚质朴。

百姓都非常关注当政者的一言一行,所以,当政者应该把百姓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看待。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不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吗?不就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吗?不就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吗?当官的能把老百姓当作自己的孩子,这就是好“父母官”啊!老子认为,德才最好的当政者(即圣人)就是实行“无为之治”的方针。

为此,首先要没有私心,根绝私欲,这样当政者的心才能宁静、冷静,天下就会自然安定太平。

作为“全国县衙惟一的历史标本”的河南内乡县,有许多“爱民”的对联,其内涵比较突出地体现了老子的“以百姓之心为心”的爱民思想。

内乡县衙内最有名的一副对联是悬挂在三堂的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这副对联深刻地阐述了官与民的辩证关系。

经考证,这副对联是清康熙年间高以永(浙江嘉兴人)在内乡任职九年期间所撰写。

据《内乡通考》记载,高以永在内乡任职时,县内地多荒芜,饥民甚多,高以永即问民疾苦,并令其广开垦,开地40余顷,植农桑,流民四处返回耕种,数年间解决了内乡县老百姓的温饱问题。

高以永离任后,当地老百姓立“德政”碑于仪门前。

老子把当政者分为四类:一、最高明的当政者,人民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二、比较好的当政者,人民亲近赞美他;三、差的当政者,人民畏惧他;四、最差的当政者,人民侮骂他。

所以,诚信不足,就会有不信任的心理。

这主要源于老子把人看作与道、天、地一样重要,并提出要建立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他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当政者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不但是个人的爱好问题,而且势必会影响整个社会风气。

因而,老子提出:君王应该效法“道”的无为,从自身做起,不要崇尚财富,使民众不去拼命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贵重物品,使民众不去偷盗;不显耀可贪的欲望,使民众不被搅乱。

所以圣人治理民众,要想办法和措施净化人们的思想,生活安饱,体魄强壮,意志柔弱。

君王要“谦下”,先民后己,不要欺压百姓。

老子认为,江海之所以能成为众多河流归往的地方,是因为它处在下流的位置。

高明的君王,必须对人民谦下。

要领导好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天下人民乐于拥戴他而不厌恶他。

因为他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

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认为,要使国家安定、清静,不能政令频出,或者朝令夕改。

他打比喻说:治理国家,如同煎小鱼一样,不要经常翻搅。

这是说当政者不要以烦苛政务扰乱民众,而要坚守“清静、无为”的思想,用他的话来说,也就是“以道莅天下”。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中国几千年朝代更替兴亡的经验教训总结。

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世”的历史(西汉盛世、大唐盛世和清代的康乾盛世)印证了老子上述话的正确性。

具体讲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一是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承乱勃兴。

新王朝统治者及时认真汲取前朝灭亡的教训,人心思定,从速拨乱反正,最终实现了由大乱转为大治。

西汉在秦朝废墟上重建一代封建王朝,历170多年“休养生息”后才达到盛世,从汉文帝继位到汉宣帝去世,持续130年。

大唐盛世,是在隋末大乱之后,重新走向大治而出现的。

其间,走过了近百年的曲折道路。

从唐太宗登基到“安史之乱”爆发,持续128年。

清入主中原,剿灭李自成、张献忠两支农民军,扫荡南明势力,前后花费近20年的时间,后又经近70年,终由大乱转为大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