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素质教育推广普及这么多年了,轰轰烈烈的口号也喊了很多年了,但是素质教育真的普及了么?或者,在今日全国各地的农村学校中能见到几分素质教育的影子?是口号加形式呢还是真的在实施素质教育?
为应付上级检查,各级各类学校各种措施包括新课程的改革也是纷纷上马。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的学校把平时不正常开设或根本没开设过的音体美、综合实践课、地方课程、科学课、探索实践活动课、品德课等排满了学校的课程表。各种强有力的督导检查,各种新课程的教案汇报检查、听课、日常开课情况检查等等,一环扣一环,轰轰烈烈。更有禁止给学生打分数排队,禁止举办特长班、重点班,禁止公布学生成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一时间,学校内外、师生、家长、社会上下沸沸扬扬褒贬不一,有喜有忧。这一切的目的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着想。
但是,大部分学校其实是只喊口号不做事,只造假材料不改变教育教学思想。例如很多学校都有两套课程表,教室里贴的一张是应付上级检查的,课程设置符合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各班主任和各科教师有另一张课程表,是正常上课用的,上级检查时提前嘱咐好学生领导怎么问,学生该怎样回答,比如:领导问一周上几节XX课?学生就按老师教的回答。其实,教师们及小学校长们也很无奈,因为上级既要“素质”又要成绩,鱼与熊掌要兼得。看似可以实现,但是这需要较长的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而应试教育和成绩本位的思想存在了,事情就变的复杂了,上级领导要成绩啊,各学校你追我赶,学校领导要成绩啊,教师们你追我赶,不得已,音体美、地方课程、综合课程的不参与考试考评的课程不得不缩水或者干脆虚设。试问,这还怎么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呢?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教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应试教育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素质教育何以深化普及实施?基层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当然也希望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相信广大教育部门的领导们也希望这样,但是,不管什么群体对于分数的重视却从没改变过,这个矛盾的存在就限制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上级部门一方面大力提成素质教育,通过各种检查、评估等等形式检验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另一方面又将分数、教学成绩作为考评领导和教师的标准,这样自相矛盾,试问,怎么“素质”的起来?作为一名80后的农村小学教师,我从小学到大学一路走来感觉学校教育没什么大的变化,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很响亮但是学校教育教学方法和过程却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至少,农村中小学是这个样子的。当然,我不否认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和努力以及确实实施的相关政策,比如“两免一补”的政策,再如近几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等都是教育事业革新的一些得力措施,而想真正的实施素质教育就不得不剔除国人心中的“毒瘤”-----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注重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强调终身教育,突出创新精神,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正确认识和全面领会素质教育精神是前提,缩小城乡差距是条件,提高管理水平是关键,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契机,提高教师素质是核心,充分利用城市教育资源带动农村教育发展是有效方式,优化教育结构是保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对教育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创新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这对于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具有特殊价值。现就当前农村地区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一下。
一、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在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较差,教育资源短缺,教育结构单一等方面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存在的、越来越严重的城乡差异造成的。
城乡差距的存在,使得农村家长认识到,只有将孩子送进高等学校才是摆脱农村户口、摆脱贫困的最佳出路,甚至是唯一出路。城市居民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医疗、教育、失业救济,甚至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享受各种优惠,而农村人则与此无缘。不仅如此,在很多情况下,农村人即使有钱也无法享受城市人的特殊待遇,比如子女入学、高水平的医疗等。因此;农村的家长和学生都知道,只有好好学习,通过各种考试才能加入到可以享受各种优厚待遇的城市人的行列。哪个校升学率高,哪个学校就好;只要能使孩子考上大学的学校就是好学校;能让孩子考上大学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这是他们和上级领导评价学校、评价老师的唯—标准,也是他们对教育的唯一追求。因此,越是贫穷的地方,“应试教育”越严重,素质教育的推进越困难。进而包括城市地区的学校在内各种现象应时而生:各级各类学校分档、班级分档、教师分档、学生分档,师资配备不均衡,名师效应大热,择校择师现象严重。实际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分档原因,二是“应试教育,分数至上”思想作祟。归根结底是应试教育的顽固存在导致的。
1.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使得农村青年就业、致富更为困难和艰辛,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地少人多,生产力比较落后,工业不发达,因此除了种植和养殖以外很少有其他出路。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农业生产手段还十分落后,农业的现代化程度较低,资金匮乏,即使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的青年,其创业空间也不是很大,而且十分艰辛。大多数农村青年还是要进入城市,并且主要从事的是体力劳动,这就使得农村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技术教育不太热情,学习成绩较好的,更多地愿意到普通学校学习,希望将来能够升入高等学校;学校成绩较差的,早早辍学,外出打工。
2.城乡居民在社会资本上的差距,使得农村家长和学生认为,只有努力学习,提高考试分数才能在竞争中获胜,这进一步加剧了“应试教育”在农村学校的盛行。和城市学生的家长相比,农村学生的家长由于社会资本相对较少,在各种机会面前处于不利境地,只有依靠较好的学习成绩,确切地说,只有依靠较好的考试成绩来和城市学生竞争。因此,从家长、学生到老师都非常清楚:只有考试成绩好,才能在竞争中有一些优势。
3.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的差距,使得农村学校更加依靠学生苦学、教师苦教、死记硬背来提高成绩。办学条件是制约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中小学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课程资源等方面均较差,难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在中西部的一些农村学校,甚至没有实验设备,没有图书资料,更没有信息技术方面的软硬件条件。学生应该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获取的知识和能力,由于没有实验只好死记硬背教材,学生应该通过查阅资料来学习的内容只好靠老师告诉、自己硬记。为了牢固记住这些应该通过实验、课外阅读、信息技术手段来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达到教学目标,在升学、考试中与城市学生竞争,教师、学生只好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记住、背会这些知识。
4.城乡学校在师资方面的差距,使得农村学校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枯燥,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教师相比,在学历、职称、能力、水平、见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数量众多的代课教师,主要分布在农村中小学。特别是相当多的农村学校都没有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师,从而造成这些学科或者不开,或者简单应付。我们的一项研究表明,和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的教师工作环境较差,收入较低,工作负担较重。另外,农村中小学教师很少有机会外出参加培训、开展学术交流、进修提高,在职教师专业发展机会也严重缺乏。这就导致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