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素质教育推广普及这么多年了,轰轰烈烈的口号也喊了很多年了,但是素质教育真的普及了么?或者,在今日全国各地的农村学校中能见到几分素质教育的影子?是口号加形式呢还是真的在实施素质教育?
为应付上级检查,各级各类学校各种措施包括新课程的改革也是纷纷上马。
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的学校把平时不正常开设或根本没开设过的音体美、综合实践课、地方课程、科学课、探索实践活动课、品德课等排满了学校的课程表。
各种强有力的督导检查,各种新课程的教案汇报检查、听课、日常开课情况检查等等,一环扣一环,轰轰烈烈。
更有禁止给学生打分数排队,禁止举办特长班、重点班,禁止公布学生成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
一时间,学校内外、师生、家长、社会上下沸沸扬扬褒贬不一,有喜有忧。
这一切的目的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着想。
但是,大部分学校其实是只喊口号不做事,只造假材料不改变教育教学思想。
例如很多学校都有两套课程表,教室里贴的一张是应付上级检查的,课程设置符合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各班主任和各科教师有另一张课程表,是正常上课用的,上级检查时提前嘱咐好学生领导怎么问,学生该怎样回答,比如:领导问一周上几节XX课?学生就按老师教的回答。
其实,教师们及小学校长们也很无奈,因为上级既要“素质”又要成绩,鱼与熊掌要兼得。
看似可以实现,但是这需要较长的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而应试教育和成绩本位的思想存在了,事情就变的复杂了,上级领导要成绩啊,各学校你追我赶,学校领导要成绩啊,教师们你追我赶,不得已,音体美、地方课程、综合课程的不参与考试考评的课程不得不缩水或者干脆虚设。
试问,这还怎么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呢?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教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应试教育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素质教育何以深化普及实施?基层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当然也希望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相信广大教育部门的领导们也希望这样,但是,不管什么群体对于分数的重视却从没改变过,这个矛盾的存在就限制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上级部门一方面大力提成素质教育,通过各种检查、评估等等形式检验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另一方面又将分数、教学成绩作为考评领导和教师的标准,这样自相矛盾,试问,怎么“素质”的起来?作为一名80后的农村小学教师,我从小学到大学一路走来感觉学校教育没什么大的变化,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很响亮但是学校教育教学方法和过程却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至少,农村中小学是这个样子的。
当然,我不否认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和努力以及确实实施的相关政策,比如“两免一补”的政策,再如近几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等都是教育事业革新的一些得力措施,而想真正的实施素质教育就不得不剔除国人心中的“毒瘤”-----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注重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强调终身教育,突出创新精神,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正确认识和全面领会素质教育精神是前提,缩小城乡差距是条件,提高管理水平是关键,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契机,提高教师素质是核心,充分利用城市教育资源带动农村教育发展是有效方式,优化教育结构是保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对教育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创新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村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这对于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具有特殊价值。
现就当前农村地区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一下。
一、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在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较差,教育资源短缺,教育结构单一等方面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存在的、越来越严重的城乡差异造成的。
城乡差距的存在,使得农村家长认识到,只有将孩子送进高等学校才是摆脱农村户口、摆脱贫困的最佳出路,甚至是唯一出路。
城市居民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医疗、教育、失业救济,甚至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享受各种优惠,而农村人则与此无缘。
不仅如此,在很多情况下,农村人即使有钱也无法享受城市人的特殊待遇,比如子女入学、高水平的医疗等。
因此;农村的家长和学生都知道,只有好好学习,通过各种考试才能加入到可以享受各种优厚待遇的城市人的行列。
哪个校升学率高,哪个学校就好;只要能使孩子考上大学的学校就是好学校;能让孩子考上大学的老师就是好老师。
这是他们和上级领导评价学校、评价老师的唯—标准,也是他们对教育的唯一追求。
因此,越是贫穷的地方,“应试教育”越严重,素质教育的推进越困难。
进而包括城市地区的学校在内各种现象应时而生:各级各类学校分档、班级分档、教师分档、学生分档,师资配备不均衡,名师效应大热,择校择师现象严重。
实际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分档原因,二是“应试教育,分数至上”思想作祟。
归根结底是应试教育的顽固存在导致的。
1.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使得农村青年就业、致富更为困难和艰辛,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地少人多,生产力比较落后,工业不发达,因此除了种植和养殖以外很少有其他出路。
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农业生产手段还十分落后,农业的现代化程度较低,资金匮乏,即使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的青年,其创业空间也不是很大,而且十分艰辛。
大多数农村青年还是要进入城市,并且主要从事的是体力劳动,这就使得农村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技术教育不太热情,学习成绩较好的,更多地愿意到普通学校学习,希望将来能够升入高等学校;学校成绩较差的,早早辍学,外出打工。
2.城乡居民在社会资本上的差距,使得农村家长和学生认为,只有努力学习,提高考试分数才能在竞争中获胜,这进一步加剧了“应试教育”在农村学校的盛行。
和城市学生的家长相比,农村学生的家长由于社会资本相对较少,在各种机会面前处于不利境地,只有依靠较好的学习成绩,确切地说,只有依靠较好的考试成绩来和城市学生竞争。
因此,从家长、学生到老师都非常清楚:只有考试成绩好,才能在竞争中有一些优势。
3.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的差距,使得农村学校更加依靠学生苦学、教师苦教、死记硬背来提高成绩。
办学条件是制约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中小学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课程资源等方面均较差,难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在中西部的一些农村学校,甚至没有实验设备,没有图书资料,更没有信息技术方面的软硬件条件。
学生应该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获取的知识和能力,由于没有实验只好死记硬背教材,学生应该通过查阅资料来学习的内容只好靠老师告诉、自己硬记。
为了牢固记住这些应该通过实验、课外阅读、信息技术手段来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达到教学目标,在升学、考试中与城市学生竞争,教师、学生只好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记住、背会这些知识。
4.城乡学校在师资方面的差距,使得农村学校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枯燥,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教师相比,在学历、职称、能力、水平、见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我国数量众多的代课教师,主要分布在农村中小学。
特别是相当多的农村学校都没有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师,从而造成这些学科或者不开,或者简单应付。
我们的一项研究表明,和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的教师工作环境较差,收入较低,工作负担较重。
另外,农村中小学教师很少有机会外出参加培训、开展学术交流、进修提高,在职教师专业发展机会也严重缺乏。
这就导致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
水平、评价方式、课堂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们课题组曾在四个县的农村小学、初中进行课堂教学的个案研究,结果发现,在农村中小学“端坐静听”是主要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控制下的“注入式讲授”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反复读书、死记硬背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周周考试、以分数排名是评价师生的唯一标准。
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枯燥乏味,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辍学率居高不下。
单纯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村学校“应试教育”更加严重,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更多。
5.城乡教育管理上的差距,使得农村学校的教师更加片面追求考试分数,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与城市的管理不同,目前对农村学校的管理主要是由县教育局代表县政府具体进行的,县教育局是最主要的管理机构。
由于在农村,村民、家长等在参与学校管理方面还不是很多、很普遍,家长、学生评价学校的主要标准就是看升学率,农村家长对学校也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因此县教育局在农村学校的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教育局对学校的管理和评价也主要是看考试分数,看升学率;对教师的管理也主要是看考试分数。
目前;许多地方对教师实行的末位淘汰制就是典型的表现。
这进一步强化了学校、教师和家长对考试分数的追求。
另外,农村教师的流动也进二步强化了教师对考试分数的追求。
凡是教得好的老师即所教学生考试分数高的教师,很快就调入城里,即使本县不调,也会有其他地方来挖,而所教学生成绩较低的教师只能留在原地,甚至还要被调到条件更差的学校,在城市学校中教得不好的教师即所教学生考试成绩较差的教师,也会被“流动”到农村学校。
二、农村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对策
1不要单纯的紧盯成绩,以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考评学校和教师的标准。
改变思想,.实事求是。
任何形式的改革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素质教育推广不可急于求成,更不可以单方面的要求既要“素质”又要“成绩”。
政府部门和学生家长要正确认识和全面领会素质教育的精神。
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一定要实事求是,特别要正确、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当前,许多地方特别是相当多的农村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正确、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要么将素质教育与升学对立起来,认为素质教育不要升学率了,因此导致教师、学生和家长拒斥素质教育;要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开展课外活动,甚至在课外活动方面与城市学校盲目攀比;素质教育是要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是要克服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全部围绕考试进行的做法。
2.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条件。
只有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差距缩小到一定的程度,农村教育才能真正摆脱“跳农门”的局面,农村学校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制约,素质教育才能顺利推进。
3.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绩效观,加强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学校校长的能力建设,提高教育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是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对农村基础教育来说,县级政府是最主要的办学主体,对教育发展的影响较大,因此县级政府的教育观念,特别是发展观和绩效观直接影响着当地教育的发展,尤其影响素质教育的推进。
当前,县级教育局局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尚不到位,甚至是一些地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障碍。
因此,要通过研讨、培训、考察、学习等,使各级领导对素质教育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县教育局代表县级政府具体负责本地区教育发展的规划和管理,因此教育局负责人的发展观、对素质教育的认识等,直接决定其对学校的管理和评价、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决定着校长的选拔、任用和评价,决定着当地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对县教育局主要负责人应加大培训的力度,要选拔那些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卓有成效的于部担任教育局局长或主要负责人。
农村学校校长的选拔与任用,对校长的考核与评价,也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避免单纯按照升学率来进行。
4.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新课程,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是农村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契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而采取的重大改革措施,是实施素
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新课程从纲要的起草到课程标准的制定,既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又参照了国际趋势,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
新课程在国家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的实验也表明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对农村中小学来说,新课程不仅有利于培养目标的进一步明确、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和不同发展,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特别是新课程对于解决农村学校长期存在课程文化单一、课程内容脱离当地实际、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辍学率居高不下等突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创造条件,积极支持农村中小学实施新课程。
农村学校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实施新课程,在课程改革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5.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是农村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
目前,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来看,都与城市学校的差距较大,不能适应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要求要树立科学的课程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再单单是教书匠,而是课程的实施者、创造者,教师要能根据课程标准、学生的实际、现实的课程资源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教师要能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发展的需要开发校本课程。
这些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都是新课题、新要求。
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抓住这一机会,建立和完善新的教师培训机制,开展以新课程为主的新一轮教师培训。
6.积极开展城乡对口支援,对口交流,充分利用城市教育资源带动乡村教育发展,是促进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
我国东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大中城市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教师的水平也相对较高,而且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创造出了一些经验。
这些经验对农村中小学来说是十分需要的,对于促进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是十分有效的,因此搞好对口支援对农村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教育部或地方政府应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中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各种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组织有关专家,深入农村中小学,开展校长和教师培训,解答校长和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或与农村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共同探讨、解决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特别应组织发达地区和城市学校的优秀教师或校长到农村学校担任校长,实行城市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轮流任教等措施。
7.优化农村教育的结构,提供实用的职业技术教育是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
要注重农村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协调发展。
当前许多地方农村高中数量偏少,难以满足初中毕业生的升学需求,进一步加剧了入学的竞争,强化了“应试教育”。
还要注意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比例。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除了校舍和实验设备、师资等投入以外,还要注意设立助学金、奖学金,积极开展银行助学贷款,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实用的职业技术教育,从而增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吸引力。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改革在农村学校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弊端,不由得不发人深省。
如果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可能葬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教育发展起来的大好局面,就有可能引起教育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下滑。
就有可能耽误和影响一代热的人才培养。
问题固然存在,但决不能否定素质教育改革在学校推广的意义。
克服以上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切入点仍然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刻领会实施素质教育的义务、责任所在。
把思想意识提升到为学生素质发展的高度去工作。
加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克服麻痹消极思想,一丝不苟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认真执行素质教育改革思想。
其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尤其是一校之长,要带头真抓实干,时刻绷紧素质教育这根弦,坚持从严治教。
要求开设的课必须上好,培养新人才及早让广大师生适应素质教育需要。
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围绕提高学生素质开展。
克服弄虚作假应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