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能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物理性能名词解释

物理性能名词解释

聚合物性能指标解释1、拉伸强度拉伸强度(tensile strength)是指材料产生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应力。

(1)在拉伸试验中,试样直至断裂为止所受的最大拉伸应力即为拉伸强度,其结果以MPa 表示。

(2)用仪器测试样拉伸强度时,可以一并获得拉伸断裂应力、拉伸屈服应力、断裂伸长率等数据。

(3)拉伸强度的计算:σt = p /( b×d)式中,σt为拉伸强度(MPa);p为最大负荷(N);b为试样宽度(mm);d为试样厚度(mm)。

注意:计算时采用的面积是断裂处试样的原始截面积,而不是断裂后端口截面积。

(4)在应力应变曲线中,即使负荷不增加,伸长率也会上升的那一点通常称为屈服点,此时的应力称为屈服强度,此时的变形率就叫屈服伸长率;同理,在断裂点的应力和变形率就分别称为断裂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2、弯曲模量又称挠曲模量。

是弯曲应力比上弯曲产生的形变。

材料在弹性极限内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

E为弯曲模量;L、b、d分别为试样的支撑跨度、宽度和厚度;m为载荷(P)-挠度(δ)曲线上直线段的斜率,单位为N/m2或Pa。

弯曲模量与拉伸模量的区别:拉伸模量即拉伸的应力与拉伸所产生的形变之比。

弯曲模量即弯曲应力与弯曲所产生的形变之比。

弯曲模量用来表征材料的刚性,与分子量大小有关,同种材质分子量越大,模量越高,另外还与样条的冷却有关,冷却越快模量越低。

即弯曲模量的测试结果与样品的均匀度及制样条件有关,测试结果相差太大,无意义,应找到原因再测试。

2GB/T9341—2000中弯曲模量的计算方法。

新标准中规定了弹性模量的测量,先根据给定的弯曲应变εfi=0.0005和εfi=0.0025,得出相应的挠度S1和S2(Si=εfiL2/6h),而弯曲模量Ef=(σf2-σf1)/(εf2-εf1)。

其中σf2和σf1分别为挠度S1和S2时的弯曲应力。

新标准还规定此公式只在线性应力-应变区间才是精确的,即对大多数塑料来说仅在小挠度时才是精确的。

物理性能名词解释

物理性能名词解释

聚合物性能指标解释1、拉伸强度拉伸强度(tensile strength)是指材料产生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应力。

(1)在拉伸试验中,试样直至断裂为止所受的最大拉伸应力即为拉伸强度,其结果以MPa 表示。

(2)用仪器测试样拉伸强度时,可以一并获得拉伸断裂应力、拉伸屈服应力、断裂伸长率等数据。

(3)拉伸强度的计算:σt = p /( b×d)式中,σt为拉伸强度(MPa);p为最大负荷(N);b为试样宽度(mm);d为试样厚度(mm)。

注意:计算时采用的面积是断裂处试样的原始截面积,而不是断裂后端口截面积。

(4)在应力应变曲线中,即使负荷不增加,伸长率也会上升的那一点通常称为屈服点,此时的应力称为屈服强度,此时的变形率就叫屈服伸长率;同理,在断裂点的应力和变形率就分别称为断裂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2、弯曲模量又称挠曲模量。

是弯曲应力比上弯曲产生的形变。

材料在弹性极限内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

E为弯曲模量;L、b、d分别为试样的支撑跨度、宽度和厚度;m为载荷(P)-挠度(δ)曲线上直线段的斜率,单位为N/m2或Pa。

弯曲模量与拉伸模量的区别:拉伸模量即拉伸的应力与拉伸所产生的形变之比。

弯曲模量即弯曲应力与弯曲所产生的形变之比。

弯曲模量用来表征材料的刚性,与分子量大小有关,同种材质分子量越大,模量越高,另外还与样条的冷却有关,冷却越快模量越低。

即弯曲模量的测试结果与样品的均匀度及制样条件有关,测试结果相差太大,无意义,应找到原因再测试。

2GB/T9341—2000中弯曲模量的计算方法。

新标准中规定了弹性模量的测量,先根据给定的弯曲应变εfi=0.0005和εfi=0.0025,得出相应的挠度S1和S2(Si=εfiL2/6h),而弯曲模量Ef=(σf2-σf1)/(εf2-εf1)。

其中σf2和σf1分别为挠度S1和S2时的弯曲应力。

新标准还规定此公式只在线性应力-应变区间才是精确的,即对大多数塑料来说仅在小挠度时才是精确的。

物理性能

物理性能

1.作用物理量、感应物理量、本征参数的概念及之间的关系。

作用物理量指的是作用在材料上的外界因素如应力、温度、电场、磁场、光等。

感应物理量是指在外界因素作用下,材料内部状态变化宏观表现如形变(ε)、热量Q、热流密度q、电流密度J等。

感应物理量的性质及大小因材料的不同而不同,这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本性。

在外界因素微量的条件下,一般作用物理量与感应物理量具有线性关系,比例系数为材料的本征参数,如热容C、热导率λ、电导率σ等。

2.显微结构显微结构是指在显微镜下直至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包括相分布、晶粒尺寸和形状。

气孔大小和分布、杂质。

缺陷和晶界等。

3.声子的概念及性质声子就是晶格振动中的独立简谐振子的能量量子。

声子的粒子性:主要体现在声子携带声波的能量和动量,且声子和物质作用服从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声子的准粒子性:主要表现在声子的动量不确定,系统中声子的数目不守恒。

4.电子的共有化运动及能级分裂原子组成晶体后,由于电子壳层的交叠,电子不再完全局限于在某一个原子上,可以由一个原子转移到相邻原子的相似壳层上去,电子可以在整个晶体中运功,这种运动称为电子的共有化运动。

内壳层的电子原来处于低能级,共有化运动很弱,其能级分裂得很小,能带很窄。

外壳层的电子原来处于高能级,共有化运动很显著,能级分裂得很厉害,能带很宽。

5.弹性模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胡克定律表明,对于足够小的形变,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系数为弹性模量E;作用力和位移呈线性关系,系数为弹性系数kѕ。

从双原子间的作用力曲线及其势能曲线可知:kѕ=(d2u/dr2)r0E=k s/r0ks反映了原子间势能曲线极小值尖峭度的大小。

影响因素:(1)晶体结构的影响。

弹性模量表示了原子间结合力的大小,对于各向异性材料,弹性模量因材料的方向不同而差别很大,(2)温度的影响E=E0-bTexp(-T0/T)可知随着温度升高发生热膨胀现象,原子间结合力减弱,受热后渐渐变软,因此弹性模量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金属物理性能名词解释

金属物理性能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弹性极限σe:不产生塑性变形的最大应力2.比弹性模数:指材料的弹性模数与其单位体积质量的比值3.弹性比功:是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4.金属滞弹性:在弹性范围内,当加、卸载速度相对较快时,应变落后于应力的行为5.滞弹性体的弹性模量:不再为常数,弹性模量分为动弹性模量和静弹性模量两部分,把这两者的相对差值(△E/E)称为模量亏损6.内耗或阻尼:在机械振动过程中由于滞弹性造成的震动能量的损耗,机械能散发为热能的现象7.弹性后效: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附加弹性应变,即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8.滞弹性应变:随时间增加而产生的附加弹性应变9.应力弛豫或应力松弛:实际弹性材料在应变保持恒定的条件下,应力随时间延长而减小的现象10.弹性滞后环:由于应变滞后于应力,使加载曲线与卸载曲线不重合而形成的闭合曲线,称为弹性滞后环11.热弹性内耗:对于试样的各部分来说,热量的流入和流出都要导致附加的应变产生,这种非弹性行为所引起的内耗称为~----------------------------------------------------------------------- 12.磁弹性内耗:铁磁金属手应力作用是,引起磁畴壁的微小移动而产生磁化,由此产生的内耗称为~13.磁化:任何物质处于磁场中,均会使其锁战友的空间的磁场发生变化,这是由于磁场的作用是物质表现出一定的磁性,这种现象称为~。

通常把能磁化的物质称为磁介质14.自发磁化:铁磁性物质的自旋磁矩在无外加磁场条件下自发的取向一致的行为15.磁滞现象:铁磁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的磁化过程是不可逆的16.磁化曲线表征的是铁磁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所具有的磁化规律,又称技术磁化曲线17.磁滞回线:是当磁场在正负两个相同数值之间变化时,磁感应强度的变化曲线。

18.剩余磁感应强度:当外磁场降为0时,得到不为0的磁感应强度19.矫顽力Hc :将B 减小到0,必须加的反向磁场20.21.居里点:铁磁物质的磁性消失变为顺磁物质时所对应的温度即为居里点温度22.本征磁矩:原子中电子的轨道磁矩和电子的自旋磁矩构成了原子固有磁矩,即~23.磁致伸缩:铁磁体在磁场中被磁化时,其形状和尺寸都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24.压磁效应:磁化引起机械应变,反过来应力也将影响铁磁材料的磁化强度,故亦称为~25.磁弹性能:物体在磁化时要发生磁致伸缩,如果形变受到限制,则在物体内部产生应力,这样,物体内部将产生弹性能,称为~26.退磁场:当有限尺寸的物体在具有较大磁化强度时出现磁性的极化,此时在试样内部和外部存在外加磁场的同时,还存在由物体界面上的表面磁荷所形成的附加磁场,在试样内部这个附加磁场与磁化方向相反,它起到退磁的作用,因此称为~27.单畴颗粒:组成材料的颗粒足够小,畴壁能影响增大,整个颗粒可以在一个方向自发磁化到饱和,从而成为单个磁畴,这样的颗粒称为单畴颗粒28.反磁化过程就是从饱和磁化状态开始施加反向磁畴使磁化强度为0的过程 矫顽力Hc 磁化率χ 硬磁 大 小 软磁 小 大29.弹性的铁磁性反常△E效应:对于未磁化到饱和的铁磁材料,在居里温度以下的弹性模量比磁化到饱和状态的要低,这一现象称为~------------------------------------------------------------------30.载流子是电子或电子空穴的电导称为电子式电导,载流子是离子或离子空位的电导称为离子式电导31.介电常数:在单位电场强度下,单位体积中所存储的能量32.耐电强度(介电强度):发生击穿时的电场强度33.热释电效应:极化强度随温度改变而表现出的电荷释放效应,宏观上是温度的改变是在材料的两端出现电压或产生电流34.压电效应:压电材料受到压力作用时会在两端面间产生电荷,电荷量和压力成正比,称为~------------------------------------------------------------------------ 35.热容:在没有相变或化学反应的条件下,材料温度升高1K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作该材料的热容36.杜隆珀替定律:恒压下元素的原子热容等于25J/(K.mol)37.柯普定律:化合物分子热容等于构成此化合物各元素原子热容之和38.热膨胀系数:用来描述温度变化时材料发生膨胀或收缩程度的物理量39.热传导:固体材料热量从热端自动地传向冷端。

材料物理性能名词解释

材料物理性能名词解释

铁电性:电偶极子由于它们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自发平行排列的现象。

屈服极限:中档应力足够大,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塑性变形的最小应力。

延展性:指材料受塑性形变而不破坏的能力。

构建的受力模型: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塑性形变:指外力移去后不能恢复的形变。

热膨胀:物体的体积或长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的现象称为热膨胀,本质是点阵结构中质点的平均距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色散:材料的折射率随入射光频率的减小而减小的性质。

抗热震性:是指材料承受温度的剧烈变化而抵抗破坏的能力。

蠕变:对材料施加恒定应力时。

应变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这种现象叫蠕变。

此时弹性模量也将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

弛豫:对材料施加恒定应变,应力随时间减少的现象,此时弹性模量也随时间而降低。

滞弹性:对于理想弹性固体,作用应力会立即引起弹性形变,一旦应力消除,应变也随之消除。

对于实际固体,这种应变的产生和消除需要一定的时间,这种性质叫滞弹性。

粘弹性:有些材料在比较小的应力作用下可以同时表现出弹性和粘性。

虎克定律:材料在正常温度下,当应力不大时其变形是单纯的弹性变形,应力与应变的关系由实验建立。

晶格滑移:晶体受力时,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平移滑动。

应力: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内力。

形变: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状和大小的变化。

应变:物质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对位移。

本征电导:由晶体点阵的基本离子运动引起。

离子自身随热运动离开晶格形成热缺陷,缺陷本身是带电的,可作为离子电导截流子,又叫固有离子电导,在高温下显著。

杂质电导:由固定较弱的离子的运动造成,主要是杂质离子。

在低温下显著。

杂质电导率要比本征电导率大得多。

离子晶体的电导主要为杂质电导。

热电效应:自发极化电矩吸附异性电荷,异性电荷屏蔽自发极化电场而自发极化对温度影响当温度变化时释放出电荷。

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介质内质点政府电荷重心的分离,并转变为偶极子,即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产生感应电荷的现象.自发极化:这种极化状态并非由外加电场所引起而是由晶体内部结构特点所引起。

金属的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含义各是什么?

金属的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含义各是什么?

金属的物理性能包括哪些内容?含义各是什么?金属的物理性能主要包括比重(密度)、熔点、热膨胀性、导热性、导电性和磁性等。

(1)密度:密度是物体质量和其体积的比值。

它的单位为克/立方厘米(g/cm³)。

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密度越大,质量也越大。

(2)熔点:金属从固态向液体状态转变时的熔化温度称为熔点。

熔点一般用摄氏温度(℃)表示。

(3)热膨胀性:热膨胀性是指金属材料受热时,体积会增大,冷却时则收缩的一种性能。

热膨胀的大小一般由线膨胀系数表示。

(4)导热性:导热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加热或冷却时传导热能的性能,一般由导热系数表示。

导热系数的单位为千卡/米·时·℃。

(5)导电性:导电性是指金属材料传导电流能力的性能。

(6)磁性:金属能导磁的性能称为磁性。

具有导磁能力的金属都能被磁铁吸引。

金属的机械性能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含义各是什么?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主要包括强度、弹性、塑性、硬度、韧性、疲劳强度等。

(1)强度:强度是指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强度的单位为帕斯卡(Pa)(牛顿/毫米²)。

根据载荷作用在材料上的不同,强度又可分为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扭强度和抗剪强度五种。

(2)弹性: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变形消失,材料恢复原状的性能称为弹性。

(3)塑性: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而不破坏,当外力去除后,仍能使变形保留下来的性能称为塑性。

塑性是用长度延伸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这两个指标来表示的。

(4)硬度:硬度是指金属材料表面抵抗比它硬的物体压入引起塑性变形的能力。

在实际生产中,最常用的硬度试验方法有布氏硬度试验和洛氏硬度试验两种。

(5)韧性: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而不致破坏的性能称为韧性。

(6)疲劳强度:金属材料在无数次交变载荷作用下而不致破坏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

材料的物理性能

材料的物理性能

材料的物理性能
所谓材料的物理性能,指的是材料在物理方面表现出来的特性和性质。

物理性能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密度:密度是材料单位体积的质量。

不同材料的密度差别很大,如金属的密度通常比非金属高,而气体的密度则通常较低。

2. 弹性:材料的弹性是指在受力时,材料能够恢复到原来形状和尺寸的能力。

弹性可以通过杨氏模量来衡量,不同材料的弹性差异很大。

3. 热膨胀系数:材料在受热时会发生尺寸变化,其中热膨胀系数就是用来描述这种变化的。

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差别很大,如金属通常具有较高的热膨胀系数。

4. 导热性:材料的导热性指的是材料对热量的传导能力。

导热性可以通过热传导系数来衡量,不同材料的导热性差异很大。

5. 导电性:导电性指的是材料对电流的导电能力。

导电性可以通过电导率来衡量,不同材料的导电性差别很大,如金属通常具有较好的导电性。

6. 磁性:磁性是指材料对磁场的响应能力。

材料可以分为铁磁性、顺磁性和抗磁性等,不同材料的磁性差异很大。

7. 光学性能:光学性能指的是材料在光的作用下的表现。

光学性能包括透明度、折射率、散射等,不同材料的光学性能差异
较大。

除了上述几个主要的物理性能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物理性能也十分重要,如硬度、韧性、断裂韧性、可塑性等。

这些物理性能对于材料的选择、设计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物理性能的组合使得材料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研究、了解和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能对于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物理性能化学性能

物理性能化学性能
1.1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 1.1.1物理性能
• 定义:材料在各种物理条件下表现出来的 性能,包括密度、熔点、导热性、热膨胀 性、磁性等。
1.1.1物理性能• 1Biblioteka 密度。材料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密度。
• 2)熔点。金属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时的温度称 为熔点。
• 3)导热性。导热性是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 用热导率λ来表征。 • 4)导电性。材料传导电流的能力称为导电 性。 • 5)热膨胀性。热膨胀性是指材料在温度变 化时,体积发生膨胀或收缩的性能。
1.2材料的力学性能
• 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承受各种外加载 荷(拉伸、压缩、弯曲、扭转、冲击、交变 应力等)时所表现出的力学特征。
• 常用的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包括强度、硬度、 塑性、刚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等。
力-伸长曲线
• 1)弹性形变阶段(oe)。弹性变形是指外 力去除后能恢复的变形。
• 2)微量塑性变形和屈服阶段(es和ss’)。试 样继续发生变形,但除去外力后,只能有 部分变形恢复,而另一部分变形不能消失。 • 3)均匀塑性变形阶段(s’b)。此阶段整个试 样均匀变形,直到b点载荷达到最大值。 • 4)局部塑性变形阶段(bk).b点以后,塑性变 形开始集中在试样某一局部进行,发生颈 缩现象,直至k点断裂。
• 6)磁性。材料能导磁的性能称为磁性。
• 1铁磁性材料 2弱磁性材料 3抗磁性材料。
1.1.2化学性能
• 材料的化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室温或高温下, 抵抗各种介质化学作用的能力。 • 1)耐腐蚀性。耐腐蚀性是指材料抵抗各种 介质腐蚀破坏的能力。 • 2)抗氧化性。抗氧化性是指材料抵抗高温 氧化的能力。

材料物理性能

材料物理性能

1.根据受力应变特征材料分为:脆性材料,延性材料,弹性材料。

2.材料受载荷后形变的三个阶段:弹性形变,塑形形变,断裂3.弹性模量: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内正应力和对应的正应变的比值。

意义:反映材料抵抗应变的能力,是原子间结合强度的标志。

影响因素〔键合方式,晶体结构,温度,复相的弹性模量〕。

机理:对于足够小的形变应力与应变成线性关系,系数为弹性模量,物理本质是原子间结合力抵抗外力的宏观表现,弹性系数和弹性模量是反映原子间结合强度的标志。

4.滞弹性:固体材料的应变产生与消除需要有限的时间,这种与时间有关的弹性称为滞弹性。

衡量指标:应力弛豫和应力蠕变。

应力弛豫:在持续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物体在总变形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徐变变形增加使物体的内部应力随时间延续而逐渐减少的现象。

应力蠕变:固体材料在恒定荷载下变形随时间延续而缓慢增加的不平衡过程。

5.塑性形变指一种在外力移去后不能回复的形变。

滑移系统:滑移方向和滑移面。

产生条件:a-〔几何条件〕面间距大滑移矢量小b〔静电条件〕每个面上是同种电荷原子,相对滑移面上的电荷相反。

无机非材料不产生原因:a.滑移系统少;b.〔位错运动激活能大〕位错运动需要克服的势垒比拟大,位错运动难以实现。

施加应力,或者由于滑移系统少无法到达临界剪应力,或者在到达临界剪应力之前就导致断裂;c.伯格斯矢量大。

6.高温蠕变定义:材料在高温下长时间受到小应力作用出现蠕变现象。

影响因素:温度和应力。

机理:a晶格机理〔位错攀移理论,由于热运动位错线处一列原子移去或移入,位错线向上移一个滑移面。

〕b扩散蠕变理论〔空位扩散流动,应力造成浓度差,导致晶粒沿受拉方向伸长或缩短引起形变〕c晶界机理〔多晶体蠕变,高温下晶界相对滑动,剪应力松弛,有利蠕变。

低温下晶界本身是位错源,不利蠕变〕7.理论断裂强度:理论下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实际强度:实际情况中材料在外加应力作用下,沿垂直外力方向拉断所需应力。

8.断裂韧性:是材料的固有性能,由材料的组成和显微结构所决定,是材料的本征参数。

材料物理性能

材料物理性能

材料物理性能1. 引言材料物理性能是指材料在物理方面的性能特征与表现,包括其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等。

了解材料的物理性能能够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材料,预测材料的行为以及进行工程设计和优化。

2. 力学性能2.1 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材料在受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的能力,一般表示为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剪切模量(Shear modulus)和泊松比(Poisson ratio)。

- 杨氏模量描述了材料在受拉或受压时的弹性性能,可以算作是应力与应变之间的比例系数。

- 剪切模量衡量了材料在受剪切力作用下的变形能力。

- 泊松比描述了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在两个垂直于受力方向的平面上的变形比例。

2.2 强度强度是指材料在承受外力作用下能够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强度可以分为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

不同类型的力学性能指标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2.3 脆性和韧性脆性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容易发生断裂的性质,表现为材料的断裂韧度较低;韧性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性质,表现为材料的断裂韧度较高。

脆性和韧性是相对的,不同材料的脆性和韧性特点不同。

3. 热学性能3.1 热膨胀系数热膨胀系数描述了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的对长度、体积或密度的变化率。

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可以影响它在温度变化下的热膨胀或收缩行为。

3.2 热导率热导率是指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表示的是单位时间内单位温度差下,通过单位横截面积所传导的热量。

热导率可以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性能。

3.3 热容量热容量是指材料在受热时吸收热量的能力,以及在冷却时释放热量的能力。

热容量可以用于描述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的热稳定性和热响应行为。

4. 电学性能4.1 电导率电导率是指材料导电的能力,表示单位长度内单位面积上的电流。

电导率可以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电性能。

4.2 介电常数介电常数是指材料对电场的响应能力,表示单位电场下单位体积内储存能量的能力。

材物性能名词解释

材物性能名词解释

材料物理性能名词解释1、thermal equilibrium state热力学平衡态(热动平衡):一个系统处于不变的外界条件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后系统达到的一个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2、thermal motion热运动:物质中原子和分子不停的无规则运动状态。

3、theramal system热力学系统:研究的宏观物体(气体、固体)4、crystallization结晶:液态金属转变为固态金属形成晶体的过程。

5、melting point熔点:固态急速向液态转变的温度。

6、statistical regularity统计规律性: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整体,表现出与机械运动规律不同的另一种规律性。

7、lattice vibration晶格热振动:晶体中原子以平衡位置为中心不停的振动的现象。

8、phonon声子:晶格振动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以hv为单元来增加能量,这种能量单元称为声子。

9、heat capacity热容量:物质分子或原子热运动的能量Q随温度T的变化率。

10、molar specific heat capacity 摩尔热容:1mol物质的热容量,单位J/K·mol11、specific heat capacity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热容量。

10、heat capacity at constant volume pressure 定压热容:若加热过程中物体的体积不变,则其所测得的热容量为定压热容。

11、定容热容12、thermal expansion热膨胀:材料的长度或体积在不加压力时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的现象。

13、thermal conduction热传导:材料中的热量自动从高温区传向低温区的现象。

15、thermal conductivity热导率:在单位梯度温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材料单位垂直面积的热量。

14、heat flux or thermal flux density 能流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材料单位处置面积的热量。

建筑物理性能

建筑物理性能

建筑物理性能建筑物理性能是指建筑物在各种物理条件下的表现和性能。

这些物理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采光、声音、震动等。

了解和研究建筑物理性能对于设计、建造和维护高品质建筑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温度和湿度、采光、声音和震动四个方面来讨论建筑物理性能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建筑物室内舒适度的重要因素。

合理控制建筑内部温度和湿度可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有益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在夏季,建筑物需要使用冷气设备来调节室内温度,而在冬季则需要供暖系统来保持室内温暖。

此外,湿度的控制对于防止霉变和腐蚀等问题也至关重要。

二、采光采光是建筑物理性能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充足的自然采光可以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并减少能源消耗。

合理设计建筑的窗户和遮阳装置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

此外,采光还与建筑物的外观和室内布局有密切关系,对于营造温馨、明亮的室内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三、声音建筑物的声学性能是指对于声音的传导、隔离和吸声能力。

合理的声学设计可以降低噪音干扰,提高室内的音质和舒适度。

建筑物的隔音性能影响到人们室内活动的安静程度,尤其是在多层住宅、学校和医院等需要保持安静环境的场所。

同时,在音乐厅、剧院等文化娱乐场所,好的声学设计可以提高音乐演出和表演的效果,使听众获得更好的听觉体验。

四、震动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指建筑物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合理的抗震设计可以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抗震性能还涉及到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

在地震频繁的地区,抗震性能尤为重要,是建筑物安全的保障。

总结:建筑物理性能对于建筑的质量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掌握建筑物在不同物理条件下的性能,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舒适、安全和健康的需求。

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应重视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合理利用自然采光、提高声学性能、加强抗震能力等方面的考虑,以打造具有良好物理性能的建筑物。

材料物理性能名词解释

材料物理性能名词解释

电导率:当施加的电场产生电流时电流密度正比于电场强度,其比例常数即电导率。

超导: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金属突然失去电阻的现象。

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能被极化的物质,通常是指电阻率大于1010Ω·cm的一类在电场中以感应而并非传导的方式呈现其电学性能的材料。

正压电效应:晶体受机械力作用时,一定方向的表面产生束缚电荷(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其电荷密度大小与所加应力成线性关系。

逆压电效应:晶体在外电场激励下,某些方向产生形变的现象,形变与电场强度成线性关系。

电致伸缩:电介质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尺寸变化即产生应变现象,起应变大小与所加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相对电导率:把国际标准退火铜在20℃时的电导率(电阻率为0.017241Ωmm2/m,电导率为58.0M S/m)作为100%,其他材料与此导电率的比值(百分数).热焓:等压过程中,质量为m的物体从0K升高到T时所需的热量。

平均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没有相变、没有化学反应的情况下每升高一度所需热量。

真实热容: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焓变。

定压热容:等压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没有相变、没有化学反应的情况下每升高一度所需热量.定容热容:等容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没有相变、没有化学反应的情况下每升高一度所需热量。

摩尔热容:1mol物质在没有相变、没有化学反应的情况下每升高一度所需热量。

热传导:由于材料相邻两部分间的温差而发生的能量迁移与传递。

热电性:在金属导体组成的回路中,存在温差或通以电流时,会产生热与电的转换效应。

K状态:回火过程中发现含过渡族合金的电阻有反常升高(其他物理性能,如热膨胀效应、比热容、弹性、内耗等也有明显变化)。

冷加工时发现合金的电阻率明显降低。

托马斯(Thomas)最早发现这一现象,并把这一组织状态称为K状态。

不均匀固溶体:由x射线分析可见,固溶体中原子间距的大小显著地波动,其波动正是组元原子在晶体中不均匀分布的结果,所以也把K状态称之为“不均匀固溶体"。

材料分析与检测名词解释总结

材料分析与检测名词解释总结

材料分析与检测名词解释总结材料分析与检测是一门研究材料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材料科学领域中,为了准确描述和交流,需要用一些专业术语来解释和描述材料的各种特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材料分析与检测方面的名词解释,以便加深对这些术语的理解。

1. 结构分析结构分析是材料科学中研究材料内部结构的方法。

常见的结构分析方法有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

XRD能够通过材料中晶格的衍射图谱来确定晶体结构和晶格常数;SEM和TEM可以观察材料的表面和内部结构,获取材料的形貌信息和微观组织特征。

2. 物理性能物理性能描述了材料在物理环境下的行为和特性。

常见的物理性能包括熔点、密度、硬度、导热性和电导率等。

熔点是材料在加热时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密度是单位体积材料的质量,硬度是材料抵抗划痕或压入的能力,导热性是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电导率是材料导电的能力。

3.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描述了材料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和特性。

常见的化学性质包括化学反应性、氧化性、还原性和酸碱性等。

化学反应性是指材料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力,氧化性是材料与氧气反应产生氧化反应的倾向,还原性是材料还原其他物质的能力,酸碱性是材料在溶液中呈酸性或碱性的特性。

4. 成分分析成分分析是材料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用于确定材料中各种元素或化合物的含量和比例。

常见的成分分析方法有质谱(MS)、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原子吸收光谱(AAS)等。

质谱可通过测量样品中各种元素离子的质量来确定元素的含量;XRF和AAS则利用元素特定能级的辐射特性来分析元素含量。

5. 力学性能力学性能描述了材料在受力、变形和断裂过程中的行为和特性。

常见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韧性、弹性模量和延伸率等。

强度是材料在受力时抵抗破坏的能力,韧性是材料在受力下延展变形的能力,弹性模量是材料在弹性变形中应力和应变的关系,延伸率是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延展性能。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物理性能本质:外界因素(作用物理量)作用于某一物体,如:外力、温度梯度、外加电场磁场、光照等,引起原子、分子或离子及电子的微观运动,在宏观上表现为感应物理量,感应物理量与作用物理量呈一定的关系,其中有一与材料本质有关的常数——材料的性能。

晶体结构:原子规则排列,主要体现是原子排列具有周期性,或者称长程有序。

非晶体结构:不具有长程有序。

点阵:晶体内部结构概括为是由一些相同点子在空间有规则作周期性无限分布,这些点子的总体称为点阵。

晶体格子(简称晶格):晶体中原子排列的具体形式。

格波:晶体中的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微振动具有波的形式。

色散关系:晶格振动谱,即频率和波矢的关系。

声子:晶格振动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晶格振动的量子单元称作声子,声子具有能量ħ ,与光子的区别是不具有真正的动量,这是由格波的特性决定的。

德布罗意假设:一切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塑性:使固体产生变形的力,在超过该固体的屈服应力后,出现能使该固体长期保持其变形后的形状或尺寸,即非可逆性能。

屈服应力:当外力超过物体弹性极限,达到某一点后,在外力几乎不增加的情况下,变形骤然加快,此点为屈服点,达到屈服点的应力。

滑移:晶体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平移滑动。

强度:材料的强度是抵抗外加负荷的能力。

脆性断裂:材料受力后,将在低于其本身结合强度的情况下作应力再分配;当外加应力的速度超过应力再分配的速率时,发生断裂。

格里菲斯微裂纹理论:格里菲斯认为实际材料中总存在许多细小的裂纹或缺陷,在外力作用下,这些裂纹和缺陷附近就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当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裂纹就开始扩展而导致断裂。

蠕变断裂:多晶材料在高温和恒定应力作用下,由于形变不断增加而导致断裂。

蠕变断裂的理论:1. 黏性流动理论:高温下晶界发生粘性流动,在晶界交界处产生应力集中,并且使晶界交界处产生裂纹,导致断裂。

2. 空位聚积理论:在应力及热波动作用下,晶界上空位浓度增加,空位大量聚积,形成裂纹,导致断裂。

常用材料的物理性能(超详细-好经典)

常用材料的物理性能(超详细-好经典)

材料的物理性能材料的物理性能:密度、相对密度、弹性、塑性、韧性、刚性、脆性、缺口敏感性、各向同性、各向异性、吸水率和模塑收缩率等。

•弹性:是材料在变形后部分或全部恢复到初始尺寸和形状的能力。

•塑性:是材料受力变形后保持变形的形状和尺寸的能力。

•韧性:是聚合物材料通过弹性变形或塑性变形吸收机械能而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延展性:材料受到拉伸或压延而未受到破坏的延伸性称为延展性。

•脆性:是聚合物材料在吸收机械能时易发生断裂的性质。

•缺口敏感性:材料从已存在的缺口、裂纹或锐角部位发生开裂,裂纹很快贯穿整个材料的性质称为缺口敏感性。

•各向同性:各向同性的材料为在任何方向上物理性能相同的热塑性或热固性材料。

•各向异性:各向异性材料的性质与测试方向有关,增强塑料在纤维增强材料的排列方向上有较高的性能。

•吸水性:吸水性是材料吸水后质量增加的百分比表示。

模塑收缩性:模塑收缩性是指零件从模具中取出冷却至室温后,其尺寸相对于模具尺寸发生的收缩。

冲击性能:是材料承受高速冲击载荷而不被破坏的一种能力,反应了材料的韧性。

塑料材料在经受高冲击力而不被破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能迅速通过形变来分散和冲击能量;②材料内部产生的内应力不超过材料的断裂强度。

疲劳性能:塑料制品受到周期性反复作用的应力,包括拉伸、弯曲、压缩或扭曲等不同类型的应力,而发生交替变形的现象,称为疲劳。

抗撕裂性:抗撕裂性是薄膜、片材、带材一类薄型瓣重要力学性能。

蠕变性:指材料在恒定的外力(在弹性极限内,包括拉伸、压缩、弯曲等)作用下,变形随时间慢慢增加的现象。

应力松弛:指塑料制品维持恒定应变所需要的应力随时间延长而慢慢松弛的现象。

塑胶材料●塑胶材料可分为两大类: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

●热塑性塑料从构象(形态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无定型聚合物(PS、PC、PMMA)、半结晶聚合物(PE、PP、PA)、液晶聚合物(LCP)。

●热塑性塑料受热后会软化,并发生流动,冷却后凝固变硬,成为固态。

材料物理性能

材料物理性能

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的物理性能是指材料在物理层面上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和特性,包括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磁学性能等。

首先,力学性能是材料最基本的物理性能之一。

它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韧性、弹性模量等指标。

抗拉强度是材料在拉伸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屈服强度是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开始产生塑性变形的拉力。

硬度是材料抵抗划痕或压痕的能力,描述了材料的抗刮擦性能。

韧性是材料在受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裂的能力,反映了材料的延展性。

弹性模量是材料在受力后产生弹性变形的能力,反映了材料的变形程度与受力大小的关系。

其次,热学性能是材料在热力学层面上的表现,包括热导率、热膨胀系数、比热容等。

热导率是材料导热性能的指标,反映了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

热膨胀系数是材料在受热后的膨胀程度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描述了材料在温度变化时的尺寸变化。

比热容则是材料所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反映了材料的热量储存能力。

此外,电学性能是材料在电学层面上的表现,包括电导率、介电常数、磁导率等。

电导率是材料导电性能的指标,反映了材料导电的能力。

介电常数是材料对电场的响应能力,描述了材料在电场中的电极化程度。

磁导率则是材料对磁场的响应能力,反映了材料对磁场的传导性能。

最后,磁学性能是材料在磁化和磁导方面的表现,包括磁化强度、剩余磁感应强度、矫顽力等。

磁化强度是材料在外加磁场下磁化的能力,剩余磁感应强度是材料在去除外加磁场后保留的磁感应强度。

矫顽力是材料从磁化过程中恢复原始状态所需的去磁场强度,反映了材料抵抗磁通方向变化的能力。

总之,材料的物理性能涵盖了力学、热学、电学及磁学等多个方面,对于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具备合适的物理性能是十分重要的。

材料物理性能课后答案

材料物理性能课后答案

材料物理性能课后答案材料物理性能是指材料在外部作用下所表现出的物理特性,包括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磁学性能等。

了解材料的物理性能对于材料的选用、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关于材料物理性能的课后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的性能,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弹性模量、硬度等。

这些性能直接影响着材料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2. 为什么要了解材料的热学性能?材料的热学性能是指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的性能表现,包括热膨胀系数、导热系数、比热容等。

了解材料的热学性能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于高温或低温环境,确保材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材料的电学性能有哪些重要指标?材料的电学性能包括介电常数、电导率、击穿电压等指标。

这些性能直接影响着材料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对于电子材料的选用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4. 什么是材料的磁学性能?材料的磁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外磁场作用下的性能表现,包括磁化强度、磁导率、矫顽力等。

了解材料的磁学性能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于磁性材料和磁性器件的制备。

5. 如何评价材料的物理性能综合指标?材料的物理性能综合指标是综合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磁学性能等多个方面的性能指标,通过综合评价来确定材料的适用范围和性能等级。

这些综合指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材料的综合性能,为材料的选用和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总结,了解材料的物理性能对于材料的选用、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以上答案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能知识。

对于材料物理性能的学习,需要多加练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精髓。

祝大家学习进步!。

材料的物理性能

材料的物理性能

材料的物理性能材料的物理性能是指材料在物理学上的一些基本特性和性质,包括密度、热导率、电导率、热膨胀系数等。

这些性能对于材料的选择、设计和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工程领域中,材料的物理性能直接影响着材料的使用效果和性能表现。

因此,对于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对于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密度是材料的物理性能之一。

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通常用ρ表示。

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材料的质量和重量,对于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般来说,密度越大的材料,其质量和重量也越大,因此在一些对重量要求较高的场合,需要选择密度较小的材料。

其次,热导率是材料的另一重要物理性能。

热导率是指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热流量,通常用λ表示。

热导率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材料的导热性能,对于材料的热传导和散热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一些需要良好的散热性能的场合,需要选择热导率较大的材料。

另外,电导率也是材料的重要物理性能之一。

电导率是指单位长度和单位横截面积内的电阻,通常用σ表示。

电导率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材料的导电性能,对于材料的电传导和电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一些需要良好的导电性能的场合,需要选择电导率较大的材料。

最后,热膨胀系数也是材料的重要物理性能之一。

热膨胀系数是指单位温度变化下单位长度的长度变化,通常用α表示。

热膨胀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材料的热膨胀性能,对于材料的热膨胀和热变形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一些需要抗热膨胀性能的场合,需要选择热膨胀系数较小的材料。

综上所述,材料的物理性能包括密度、热导率、电导率、热膨胀系数等多个方面,这些性能对于材料的选择、设计和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于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对于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充分考虑其物理性能,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良好的使用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合物性能指标解释1、拉伸强度拉伸强度(tensile strength)是指材料产生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应力。

(1)在拉伸试验中,试样直至断裂为止所受的最大拉伸应力即为拉伸强度,其结果以MPa 表示。

(2)用仪器测试样拉伸强度时,可以一并获得拉伸断裂应力、拉伸屈服应力、断裂伸长率等数据。

(3)拉伸强度的计算:σt = p /( b×d)式中,σt为拉伸强度(MPa);p为最大负荷(N);b为试样宽度(mm);d为试样厚度(mm)。

注意:计算时采用的面积是断裂处试样的原始截面积,而不是断裂后端口截面积。

(4)在应力应变曲线中,即使负荷不增加,伸长率也会上升的那一点通常称为屈服点,此时的应力称为屈服强度,此时的变形率就叫屈服伸长率;同理,在断裂点的应力和变形率就分别称为断裂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2、弯曲模量又称挠曲模量。

是弯曲应力比上弯曲产生的形变。

材料在弹性极限内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

E为弯曲模量;L、b、d分别为试样的支撑跨度、宽度和厚度;m为载荷(P)-挠度(δ)曲线上直线段的斜率,单位为N/m2或Pa。

弯曲模量与拉伸模量的区别:拉伸模量即拉伸的应力与拉伸所产生的形变之比。

弯曲模量即弯曲应力与弯曲所产生的形变之比。

弯曲模量用来表征材料的刚性,与分子量大小有关,同种材质分子量越大,模量越高,另外还与样条的冷却有关,冷却越快模量越低。

即弯曲模量的测试结果与样品的均匀度及制样条件有关,测试结果相差太大,无意义,应找到原因再测试。

2GB/T9341—2000中弯曲模量的计算方法。

新标准中规定了弹性模量的测量,先根据给定的弯曲应变εfi=0.0005和εfi=0.0025,得出相应的挠度S1和S2(Si=εfiL2/6h),而弯曲模量Ef=(σf2-σf1)/(εf2-εf1)。

其中σf2和σf1分别为挠度S1和S2时的弯曲应力。

新标准还规定此公式只在线性应力-应变区间才是精确的,即对大多数塑料来说仅在小挠度时才是精确的。

由此公式可以看出,在应力-应变线性关系的前提下,是由应变为0.0005和0.0025这两点所对应的应力差值与应变差值的比值作为弯曲模量的。

附: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工程材料重要的性能参数,从宏观角度来说,弹性模量是衡量物体抵抗弹性变形能力大小的尺度,从微观角度来说,则是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键合强度的反映。

凡影响键合强度的因素均能影响材料的弹性模量,如键合方式、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微观组织、温度等。

因合金成分不同、热处理状态不同、冷塑性变形不同等,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值会有5%或者更大的波动。

但是总体来说,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合金化、热处理(纤维组织)、冷塑性变形等对弹性模量的影响较小,温度、加载速率等外在因素对其影响也不大,所以一般工程应用中都把弹性模量作为常数。

弹性模量可视为衡量材料产生弹性变形难易程度的指标,其值越大,使材料发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即材料刚度越大,亦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越小。

弹性模量E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单位弹性变形所需要的应力。

它是反映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的指标,相当于普通弹簧中的刚度。

又称杨氏模量。

弹性材料的一种最重要、最具特征的力学性质。

是物体弹性t变形难易程度的表征。

用E表示。

定义为理想材料有小形变时应力与相应的应变之比。

E以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力表示,单位为牛/米^2。

模量的性质依赖于形变的性质。

剪切形变时的模量称为剪切模量,用G表示;压缩形变时的模量称为压缩模量,用K表示。

模量的倒数称为柔量,用J表示。

拉伸试验中得到的屈服极限бs和强度极限бb ,反映了材料对力的作用的承受能力,而延伸率δ 或截面收缩率ψ,反映了材料缩性变形的能力,为了表示材料在弹性范围内抵抗变形的难易程度,在实际工程结构中,材料弹性模量E的意义通常是以零件的刚度体现出来的,这是因为一旦零件按应力设计定型,在弹性变形范围内的服役过程中,是以其所受负荷而产生的变形量来判断其刚度的。

一般按引起单位应变的负荷为该零件的刚度,例如,在拉压构件中其刚度为:式中A0为零件的横截面积。

由上式可见,要想提高零件的刚度E A0,亦即要减少零件的弹性变形,可选用高弹性模量的材料和适当加大承载的横截面积,刚度的重要性在于它决定了零件服役时稳定性,对细长杆件和薄壁构件尤为重要。

因此,构件的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来说,弹性模量E是经常要用到的一个重要力学性能指标。

在弹性范围内大多数材料服从胡克定律,即变形与受力成正比。

纵向应力与纵向应变的比例常数就是材料的弹性模量E,也叫杨氏模量。

弹性模量在比例极限内,材料所受应力如拉伸,压缩,弯曲,扭曲,剪切等)与材料产生的相应应变之比,用牛/米^2表示。

材料的抗弹性变形的一个量,材料刚度的一个指标。

弹性模量E=2.06e11Pa=206GPa (e11表示10的11次方)它只与材料的化学成分有关,与其组织变化无关,与热处理状态无关。

各种钢的弹性模量差别很小,金属合金化对其弹性模量影响也很小。

1兆帕(MPa)=145磅/英寸2(psi)=10.2千克/厘米2(kg/cm2)=10巴(bar)=9.8大气压(atm) 1磅/英寸2(psi)=0.006895兆帕(MPa)=0.0703千克/厘米2(kg/cm2)=0.0689巴(bar)=0.068大气压(atm)1巴(bar)=0.1兆帕(MPa)=14.503磅/英寸2(psi)=1.0197千克/厘米2(kg/cm2)=0.987大气压(atm)1大气压(atm)=0.101325兆帕(MPa)=14.696磅/英寸2(psi)=1.0333千克/厘米2(kg/cm2)=1.0133巴(bar)3、断裂伸长率断裂伸长率elongation at break :试样在拉断时的位移值与原长的比值。

以百分比表示(%)断裂伸长率与拉伸率的区别材料的拉伸过程一般是想经过弹性变形阶段,达到屈服点之后发生塑性变形,达到断裂点后发生断裂。

所以,一般所说的断裂伸长率是指整个过程的伸长率,而拉伸率(你这里说的这个名词有点模糊)一般说的是发生塑性变形的那个阶段所产生的伸长率。

4、邵氏硬度硬度是物质受压变形程度或抗刺穿能力的一种物理度量方式。

硬度可分相对硬度和绝对硬度。

绝对硬度一般在科学界使用,生产实践中很少用到。

我们通常使用硬度体系为相对的硬度。

邵氏硬度是指用邵氏硬度计测出的值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度”,其描述方法分A、D两种,分别代表不同的硬度范围,90度以下的用邵氏A硬度计测试,并得出数据,90度及以上的用邵氏D硬度计测试并得出数据,所以,一般来讲对于一个橡胶或塑料制品,在测试的时候,测试人员能根据经验进行测试前的预判,从而决定用邵氏A硬度计还是用邵氏D硬度计来进行测试。

一般手感弹性比较大或者说偏软的制品,测试人员可以直接判断用邵氏A 硬度计测试,如:文具类胶水瓶,TPU TPR 塑料膜袋等制品。

而手感基本没什么弹性或者说偏硬的就可以用邵氏D硬度计进行测试,如:PC ABS PP 等制品。

如果度数是邵氏Axx,说明硬度相对不高,如果是邵氏Dxx说明其硬度相对较高。

1.A型的单位表达是:HA 2.D 型单位表达就是:HDHD与HA的换算关系:HD=HA-50(数值)5、熔点结晶聚合物的热转变温度,即晶体开始融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物质的熔点(melting point),即在一定压力下,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呈平衡时的温度,也就是说在该压力和熔点温度下,纯物质呈固态的化学势和呈液态的化学势相等,而对于分散度极大的纯物质固态体系(纳米体系)来说,表面部分不能忽视,其化学势则不仅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而且还与固体颗粒的粒径有关。

晶体又因类型不同而熔点也不同,一般来说晶体熔点从高到低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

在分子晶体中又有比较特殊的,如水,氨气等.它们的分子只间因为含有氢键而不符合"同主组元素的氢化物熔点规律性变化''的规律。

熔点是一种物质的一个物理性质。

物质的熔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两个因素对熔点影响很大。

一是压强,平时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大气压时的情况;如果压强变化,熔点也要发生变化。

熔点随压强的变化有两种不同的情况.对于大多数物质,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大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要升高;对于像水这样的物质,与大多数物质不同,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体积要缩小(金属铋、锑等也是如此),当压强增大时冰的熔点要降低。

另一个就是物质中的杂质,我们平时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纯净的物质。

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物质都是含有其它的物质的,比如在纯净的液态物质中熔有少量其他物质,或称为杂质,即使数量很少,物质的熔点也会有很大的变化,例如水中熔有盐,熔点就会明显下降,海水就是熔有盐的水,海水冬天结冰的温度比河水低,就是这个原因。

饱和食盐水的熔点可下降到约-22℃,北方的城市在冬天下大雪时,常常往公路的积雪上撒盐,只要这时的温度高于-22℃,足够的盐总可以使冰雪熔化,这也是一个利用熔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熔点实质上是该物质固、液两相可以共存并处于平衡的温度,以冰熔化成水为例,在一个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而温度为0℃时,冰和水可以共存,如果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冰和水共存的状态可以长期保持稳定。

在各种晶体中粒子之间相互作用力不同,因而熔点各不相同。

同一种晶体,熔点与压强有关,一般取在1大气压下物质的熔点为正常熔点。

在一定压强下,晶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都相同。

熔解时体积膨胀的物质,在压强增加时熔点就要升高。

在有机化学领域中,对于纯粹的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熔点。

即在一定压力下,固-液两相之间的变化都是非常敏锐的,初熔至全熔的温度不超过0.5~1℃(熔点范围或称熔距、熔程)。

但如混有杂质则其熔点下降,且熔距也较长。

因此熔点测定是辨认物质本性的基本手段,也是纯度测定的重要方法之一。

6、熔体流动速率熔体流动速率(MFR)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树脂熔料通过标准毛细管,单位为g/10min。

熔体流动速率是一个选择塑料加工材料和牌号的重要参考依据,能使选用的原材料更好地适应加工工艺的要求,使制品在成型的可靠性和质量方面有所提高。

在塑料加工中,熔体流动速率是用来衡量塑料熔体流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测定塑料的流动速率,可以研究聚合物的结构因素。

熔体流动速率是表述塑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熔体流动性的参数,同时还间接的表述塑料平均分子量的高低。

同种塑料熔体流动速率大,则表示塑料熔融状态下流动性好,平均分子量低,制品的强度也就低;熔体流动速率小,则表示塑料熔融状态下流动性差,平均分子量高,制品的强度也就高。

7、24小时吸水率吸水率water absorption 是表示物体在正常大气压下吸水程度的物理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