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课后答案9~1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19世纪初期英法的经济学说

1、评述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1)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是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造成的劳动群众的贫困和失业,说成是存在于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普遍的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然后反过来用这个所谓人口规律来证明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这种永恒的人口规律作用所形成的最好制度,认为只有这种制度才能使人口的增加受到自然的限制,才能改善人类的德性,使人类得到最适当的发展。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决定社会发展的不是人口,而是人们获得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人口本身同样是受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生产方式包括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人口状况就是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离开了社会生产方式也就谈不上什么人口规律。

他把人类社会和动物界等同起来,抽象地从人的情欲中引伸出一个所谓永恒的自然的人口规律,来掩饰资本主义人口规律的特殊性质。事实上,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中所描绘的贫困、失业和罪恶,不过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特殊现象。当马尔萨斯宣扬这种贫困与罪恶是由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所引起的时候,正是英国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社会财富增长远远地超过人口增长的历史时期。被马尔萨斯看做是对人口增长起抑制作用的贫困与罪恶,完全不是什么根源于人类本胜的无法避免的现象,而纯粹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2)马尔萨斯关于工资水平决定于工人人口数量的观点同样是不能成立的。

a.劳动基金即社会生活资料不是不变的数量;

b.资数量不是直接取决于社会生产出来的生活资料的数量,而是取决于国民收入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分配;

c.资本主义制度下,工资水平是受相对过剩人口数量调节的。

虽然马尔萨斯的人口观点是错误的,但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研究不同社会结构的人口规律,制定适合于本国社会发展要求的人口政策是完全必要的。

2、怎样评价马尔萨斯的危机理论?

马尔萨斯认为经济危机的产生存在必然性,他所提出的理论被称为有效需求不足危机论。

根据马尔萨斯的看法,生产与消费或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是生产发展的条件。在这种关系中,如果发生有效需求(即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不足,就会出现生产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

马尔萨斯批评李嘉图、萨伊否认普遍生产过剩危机的观点。马尔萨斯认为商品并不都是和商品交换,很多商品还和生产性劳动或私人服务交换。在这些交换中不一定总能保持平衡。在他看来,生产与消费或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是产品顺利实现的问题,或者说是利润实现的问题。利润是在交换中生产的,是商品售价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资本主义生产为了顺利进行,必须维持足够的“有效需求”,也即必须使消费者有足够的购买力。如果资本积累过快,商品生产超过它们所必需的购买力的增加,就会导致“有效需求”相对缺乏,从而产生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他主张扩大和刺激地主等不生产阶级的消费。

在经济危机问题上,马尔萨斯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与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李嘉图相对立的。他的经济危机理论是他支持《谷物法》,为地主阶级利益辩护的思想武器。不过,马尔萨斯的经济危机理论也是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的最初探讨,涉及社会经济中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与不平衡的基本关系分析,并在有效需求不足分析中受到后来经济学家的重视。

3、评析萨伊的“三分法”。

萨伊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阐明财富是怎样生产、分配、消费的政治经济学。相应地,他把政治经济学划分为生

产、分配、消费三个部分,这就成为政治经济学的“三分法”,并被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接受。

从萨伊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三分法”可以看出:

他把研究对象归结为财富,是与他把政治经济学看做实验科学的一部分相联系的。他在条理化、严格科学规律的名义下,把人与人之间生产关系的研究改变成为人与物之间关系的研究,以抽象地、一般地谈论财富生产、分配、消费替代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的和历史的分析。

萨伊的“三分法”把生产、分配、消费看成一般形态,抽去了它们的特殊性和历史性,这样,就为用物质生产的一般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的研究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分析开辟了道路。

萨伊“三分法”也割裂了经济过程的内在联系,把分配、消费等看做是与生产有同等和并列的地位,抹煞了生产的决定作用,抹煞了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其他经济过程的社会特点。

4、说明萨伊效用价值论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影响。

萨伊的价值理论是在“财富的生产”篇中说明的。萨伊认为所谓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用。而效用又不过是服务,因此,生产不外是提供服务。任何有效劳动,任何提供服务的劳动都可以算作生产劳动。在生产中,劳动、资本、土地是三个要素,它们都提供了服务,共同创造了产品,创造了效用。

从这种生产的论点出发,萨伊提出了效用价值论。认为物品的效用就是物品价值的基础。关于效用的度量,他认为价格是测量物品的价值的尺度,而物品的价值又是测量物品的效用的尺度。

萨伊在论述价值生产中各种不同劳动时,把劳动分为三类:(1)研究规律和自然趋势的科学家的劳动;(2)应用科学家的知识而创造新产品的农场主、工厂主和商人的劳动;(3)在前两种人的指挥和监督下生产产品的工人的劳动。他认为,产品是这三种劳动的成果,这三种劳动都属于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

5、评析“三位一体公式”。

萨伊的分配理论以他的价值论和生产三要素论为基础。在他看来,生产的三个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在生产中共同创造产品的效用,也即产品的价值,它们的所有者工人、资本家、地主就得到相应的报酬——工资、利息、地租。这样,社会各阶级的收入都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源泉。马克思把萨伊的这种观点归结为“三位一体公式”,即土地——地租,资本——利息,劳动——工资。

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说成物与物的关系:劳动产生工资,资本产生利息,土地产生地租。社会各阶级彼此独立,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他又把生产的三要素及相应的收入看做是永恒存在的,从而抹煞了资本主义社会分配的历史性。这个分配公式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具有重大影响,被许多人所接受。

6、什么是“萨伊定律”?

萨伊认为货币并非一切交易的目的,只不过是媒介而已,在交换中,它只起“一瞬间”的作用。如果一种产品难于脱售而产生过剩,并非由于缺乏货币,而是由于某些产品生产过少所致。

他由此得出几个结论:(1)在一切社会,生产者越多,产品越多样化,产品便销得越快、越多和越广泛,而生产者得到的利润也越大,因为价格总是跟着需求增长。(2)每一个人都和全体的共同繁荣有利害关系,一个企业办得成功,可帮助别的企业也达到成功。(3)购买或输入外国货物决不至于损害国内或本国的产业和生产。(4)仅仅鼓励消费并无益于商业,因为困难不在于刺激消费的欲望,而在于供给消费的手段。激励生产是贤明的政策,鼓励消费是拙劣的政策。

萨伊这一理论被称为“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的市场法则,它被用来论证资本主义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