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明代湖湘文化
宋明理学与湖湘文化
![宋明理学与湖湘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249c594e53a580216fcfe6c.png)
青岛大学 陈道员
目
摘
录
要
儒理之宗 于斯为盛
道南正脉 惟楚有材
群星璀璨
情系潇湘
各领风骚
奉献齐鲁
宋明理学概述
周敦颐
宋明理学的主要理论
理
湖湘文化
目
摘
录
要
儒理之宗 于斯为盛
道南正脉 惟楚有材
群星璀璨
情系潇湘
各领风骚
奉献齐鲁
道南正脉 儒理之宗
宋明理学的起源
公元1017年至1073年 字茂叔,谥号元公 世称“濂溪先生”
爱莲说 养心亭说 拙赋
周敦颐
继承、弘扬孔孟儒学 融会贯通佛道教义 形成以“诚”、“动静”、“理 性命”为主旨的关于宇宙生成的 思想体系
宋明理学的创建
周敦颐 张载
程颢
邵雍 程颐
张载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 取丹心照汗青
周敦颐理理周敦颐公元公元10171017年至年至10731073年年世称濂溪先生世称濂溪先生爱莲说爱莲养心亭说养心亭说继承弘扬孔孟儒学融会贯通佛道教义形成以诚动静理性命为主旨的关于宇宙生成的思想体系程颢周敦颐程颐张载邵雍张载范仲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群星璀璨
情系潇湘
各领风骚
奉献齐鲁
情系潇湘 奉献齐鲁
公元前314年屈原受命出使齐国推动齐楚联合抗秦
齐鲁文化
齐鲁名人
齐鲁文化与湖湘文化
山东省湖南商会
山东省湖南商会目标
岳麓书院
被学界称为
湖南
王闿运
目
湖湘文化讲义
![湖湘文化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0c9bb71a6c175f0e7cd13724.png)
湖湘文化是一种经世济时的文化:
1.毛泽东:“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 2.“以夷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 3. “不耻生事之艰,而耻无术以济天下”。
第一讲 湖湘文化本质论
湖南人体现出来的精神气质: 杨度《湖南少年歌》: “中国如今
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 志,湖南将做普鲁士。诸君慎如此,莫言 事急空流涕。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
第一讲 湖湘文化本质论
需要考虑的问题是: 湖湘文化的这些特点,这些精神气质是如何形 成的? 一般来说,地域文化会受到地理环境、生产力 、习俗、宗教、移民、交通等诸多因素影响。 (见下图)
第一讲 湖湘文化本质论
关于湖湘文化的总体特点: 一)湖湘文化是一种历史悠久、根基深厚的文化 二)湖湘文化是一种有思想深度的文化 三)湖湘文化是一种崇尚道义的文化 四)湖湘文化是一种经世济时的文化 五)湖湘文化是一种求变趋新的文化 六)湖湘文化是坚忍刚健的文化 七)湖湘文化是一种崇学践履的文化 八)湖湘文化是一种影响深远、功业卓著的文化
第一讲 湖湘文化本质论
人类社会的矛盾和斗争, 从纵的方面看,呈现为阶段性 ,而从横切面这个角度的分析 中,又集中反映为阶级性。这 一点表现于文化上,也就使文 化具有了阶级性。
问题:任何社会都有不同阶层 ,所以文化也是分阶层的,那 么右边这位老兄的举动可以从 文化的角度来理解吗?(很严 肃的问题哦)
第一讲 湖湘文化本质论
生产方式 地理环境
社会结构
地域文化
历史、经济、交 通等
民族宗教
移民迁徙
第一讲 湖湘文化本质论
以上介绍的是文化、地域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下 面我们来谈第二个、第三个问题: 2.湖湘文化是什么? 3.湖湘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湖湘文化】湖湘文化简介
![【湖湘文化】湖湘文化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2ae27f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06.png)
【湖湘文化】湖湘文化简介湖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一块马蹄形的地域。
后有重山,前有大泽,在古代相对于中原地区来说是信息比较闭塞的地方,但另一方面又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地方。
环境的艰苦,锻炼了人的坚强勇毅的性格。
环境的闭塞,培育了人的独立思考,不随人俯仰的精神。
古人所谓“深山大泽,实产龙蛇”,即此之谓。
春秋战国时期湖南属于楚国,楚人含有古蛮族的血统,后与炎黄文化融合,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又保有楚人蛮族文化生猛雄健的遗绪。
而地域的封闭性,更使这种独特的基因得以绵延不绝。
文化的核心是人,人是环境的产物,于是湖湘文化和具有此一文化性格的人就在这一特殊的土壤中应运而生。
钱基博在《湖南近百年学风》中说:“湖南之为省,北阻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萃,盖四塞之国。
其地水少而山多。
重山迭岭,滩河峻激,而舟车不易为交通。
顽石赭土,地质刚坚,而民性多流于倔强,以故风气锢塞,常不为中原人文所沾被。
抑亦风气自创,能别于中原人物以独立。
人杰地灵,大儒迭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宏识孤怀,涵今茹苦,罔不有独立自由之思想,有坚强不磨之志节。
湛深古学而能自辟蹊径,不为古学所囿。
义以淑群,行必厉己,以开一代之风气,盖地理使其然也。
”湖湘文化的内涵学者们普遍认同湖湘文化不仅仅是一个学派,更是长期来在现今湖南地域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域文化。
关于湖湘文化的内涵,有三种意见:第一种认为湖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脉,是湖南各族人民具有特色的民风、民俗、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和科学文化等的总和。
第二种认为从文化的层次上看,湖湘文化可划分为雅文化和俗文化两个方面;从文化的表现形式上看,可分为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两大部分。
第三种认为科学和广义的划分法,湖湘文化应是包括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社会心理)的三个层次在内的地域文化,三个层次中都含有“雅”和“俗”的内容,是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有机融合。
湖湘文化的源流和发展关于源流,有三种看法:第一种认为湖湘文化发祥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文化,楚文化中的祝融文化和蛮夷文化是它的直接源头。
明代湖湘地区民间宗教信仰研究
![明代湖湘地区民间宗教信仰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97ecdc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92.png)
目录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1l I 绪论.............................................。
.....1一、选题意义......... 1二、研究现状..................... 2三、有关概念的界定............4 第一章明代湖湘地区结社型民间宗教.,。
......8 第一节道教..........8一、明代以前湖湘道教..........8二、明代道教整体发展状况..12三、明代湖湘地区道教...。
...........14 第二节佛教.。
..。
.......21一、明代以前湖湘佛教.....................21二、明代佛教整体发展状况..24三、明代湖湘地区佛教.........26笫三节明代湖湘地区其他结社型宗教.....38一、佛道影响下其他结社型宗教的发展状况38二、明代湖湘地区其他结社型宗教..40第二章明代湖湘地区松散型民间宗教..42第一节明代松散型民间宗教概况.一42第二节明代湖湘地区的松散型民间宗教.43一、鬼神崇拜式民间信仰.43二、自然崇拜式的宗教信仰..44三、祖先、英灵与乡贤崇拜式民间信仰....45 结语............,。
.............................。
..50一、民间宗教对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50二、民间宗教中的许多节日与民俗产生融合...5l三、寺观、庙宇、祠堂构成了丰富的人文景观.5l 参考文献............53 附录。
.......。
...............。
........................58 后记..................................................59斥i l已..................................................b9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61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湖湘文化的主要内容
![湖湘文化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e82ffc408a1284ac850435d.png)
湖湘文化的主要内容2011-07-01 13:41:05打印文章发送给好友分享按钮湖湘哲学思想:湖湘哲学思想,以宋代胡安国为开创者,历胡宏、张拭、王船山、曾国藩、谭嗣同、杨昌济,以至毛泽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以理学的道德精神与经世致用的实事实功相结合,这种学术文化的特色一直延续到近代……近代史上湖南人才辈出,虽然他们的政治立场可能很不相同,但其讲理想、重经世的学术文化风格却是—致的。
”湖湘文学艺术:禀承着屈原忧国忧民的文学传统和胡安国“经世致用”的哲学传统,湖湘文学艺术具有“文道合一”的明显特点。
以曾国藩为首的“湘乡文派”,就是此一特色的代表。
这一特点,在毛泽东身上也鲜明地反映出来。
湖湘史学:经世致用的哲学思想,也在湖湘史学中反映出来。
湖湘史学具有以下明显特点:一、经史并重。
以经义作为批判历史的最高依据,述史是为了阐发经书义蕴,阐发经书内蕴是为了维护历史传统。
二、说古是为了道今,批判以往是为了针砭时弊。
研究历史并不是为学术而学术,而是检讨兴亡教训,寻求国家中兴和救亡图存的历史借鉴。
“这种为经世致用而重视史学的精神,为当前政治服务而重视史学的传统,影响了湖湘史学的发展方向。
”湖湘教育:湖湘教育大兴于宋代,历时千年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重视学思并重与知行统一,重视独立思考与理性批判。
岳麓书院就是此一传统的见证与代表。
湖湘宗教:湖湘文化对宗教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南岳大庙中的佛道儒共处就是典型事例。
对于后者,湖湘文化采取坚决的批判态度。
湖湘学者从宋代的湖湘学派开始,都主张“入世”,坚持“实学”,强调“学以致用”,所以都从社会学与认识论的角度对宗教进行过批判。
特别是对于基督教的阴谋活动,抵制尤力。
湖南是我国近代“教案”最多的地区。
抵制洋教成了全地区的一致活动。
湖湘民俗民风:湖湘是我国民族最多的地域之一。
在漫长的岁月里,各个民族由于历史沿革、居住地域、生产方式和宗教信仰等的不同,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和民族风情,又互相渗透,彼此影响,汇合而成一种个性鲜明独具—格的湖湘民俗文化。
湖湘文化纵横谈
![湖湘文化纵横谈](https://img.taocdn.com/s3/m/efb45362783e0912a2162aa1.png)
湖湘文化纵横谈一、“湖湘文化”名称的历史溯源湖湘文化是长期来在现今湖南境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文化。
湖湘文化的“湖”指洞庭湖,湖南在该湖以南;“湘”即湘江,是湖南境内的第一条大河。
最早称湖南为“湖湘”者是五代十国时担任潭州军府事的武陵人周行逢。
到宋代时,朱熹称南宋时由胡宏和张栻先后在南岳和长沙岳麓、城南书院讲学的这一派为“湖湘学派”。
元、明、清以降,“湖湘学派”的称法被学者们沿用,但同时又有“湖南学派”、“湖南一派”、“湖南道学”、“湖南学统”、“潭学”、“湘潭学派”、“湖南理学”、“湘学”等一些称法并列。
到了近现代,学者们则多盛称“湖湘学”“湖南学”或“湘学”。
而真正称之为“湖湘文化”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早中期,其时因为大陆出现“文化热”,海内外一些学者对于独具特色的区域的湖南地方文化发生兴趣并展开研究,从而便创造了这个名词。
(二)楚文化:湖湘文化的歷史源頭湖湘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舊石器時代,湖南境內便發現有古人類活動的遺址。
可考的古代湖湘文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
據現有的考古資料,湖南境內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已發現有900多處,分布的范圍包括今澧水中下游和洞庭湖區的澧縣、安鄉、華容、臨澧﹔沅水中上游和湘西區的常德、桃源、辰溪、靖州、麻陽﹔湘水、資水中下游和湘中區的長沙、株洲、汨羅、平江、益陽以及湘東區的瀏陽、湘南區的郴州、永興、安仁、桂東等地。
經測定,這些文化遺址証明湖南在新石器時期至少已經歷了距今8250至9100年的“彭頭山文化”﹔距今6900至7200年的“皂市下層文化”﹔距今6500年的“大溪文化”﹔距今5000年的“屈家嶺文化”和距今4400年的“長江中游龍山文化”五個發展階段。
其發展的狀況表明湖南在新石器時代的中晚期已開始擺脫原始的采集和漁獵經濟,進入到古代的農業文明。
并且通過上古傳說中的炎帝南徙葬于酃縣和舜帝南巡葬于九嶷山的故事,也可知那時的湖南與中原有著一定的聯系。
湖湘文化讲义
![湖湘文化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74bef6e5941ea76e58fa0461.png)
湖湘人才概况
道光年间,湖南人才激增,在数量上形成了 群体,据二十四史及各种人物辞典统计,道 光年间(1820-1850)湖南人才在全国人才 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已经由古代的不到1%上 升到8—9%,人才数量在全国的排名,跃居 第四位。
湖 湘 文 化 讲 义
曾永胜 147481601@
湖湘文化·地域文化
有史书记载,古代湖湘是蛮荒之地,古代贬 官之所。 有人说:“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其 可以强天下而保中国者,莫湘人若也”。 有人说,湖湘文化博大精深,湖湘近现代 出人才。 有人说,近代湖湘很保守,是铁壁之城。
湖湘文化·地域文化
湖湘人物论
漫漫的几千年中,湖南人似乎一直碌碌无所轻 重于天下,但斗转星移到十九世纪中叶,这片土 地却一反故常、风云际会。正当太平军所向披靡 、大清帝国风雨飘摇的关键时刻,多少人慨叹途 穷日暮,是湖南的一群书生率领其子弟乡人屡败 屡战,终至挽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硬生 生改变了历史的进程。自兹以降,平定西陲、戊 戌维新、辛亥革命乃至共和国的创建,每一次大 大小小的历史风浪,都有湖南人在中流击水。湖 湘人士呐喊而出的“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 人尽死”,湖南人这种豪迈的表白,充分地显示 了他们的自信。
古代贬谪文人群体 3,贬谪文人成为地区文学创作的引导者 官员被贬往地方,因其个人的诗才、个性魅 力和曾有的声望,形成区域文学创作的中心。如 柳宗元之于永州、张说之于岳州、刘禹锡之于朗 州。 刘禹锡在朗州写下了一百六十三篇诗文,不 少是与当地文人的唱和。
古代贬谪文人群体 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 ,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 ,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 ,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 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 《旧唐书·刘禹锡传》
湖湘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
![湖湘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https://img.taocdn.com/s3/m/044a233f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9.png)
湖湘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
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中华文化,其历史发展轨迹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楚文化。
以下是湖湘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
1. 先秦时期:湖湘地区是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楚国的文化和哲学思想对湖湘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2. 汉代:湖湘地区成为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儒家文化在这里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3. 唐宋时期:湖湘地区的文化和艺术繁荣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如王昌龄、杜甫、欧阳修、周敦颐等。
4. 明清时期:湖湘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如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他们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近代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5. 近现代时期:湖湘文化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文
化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毛泽东等。
总之,湖湘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发展轨迹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湖湘文化ppt
![湖湘文化ppt](https://img.taocdn.com/s3/m/8cdc7263ddccda38366baf06.png)
美术
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 画是中国画的源头之一, 西汉彩绘漆画又可以说是 世界上最早的油画。湖湘 大地孕育了易元吉、张宜 尊、齐白石、黄永玉等美 术大师。
文学
湖南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屈原汨罗投江(忧患精神贯穿湖湘文化)
第一个时期,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的南楚到明代,为古代湘楚文学时期。 第二个时期,从清代到中日甲午战争 ,为湖湘经世文学时期 。 第三个时期,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为资产阶级文学时期。 第四个时期,从“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到社会主义建设 新 时期,为新民主主义文学和社会主义文学时期
军政人才辈出
•湘军时期: •军机大学士:曾国藩、左宗棠二人 •兵部尚书:彭学麟 •总督、巡抚:29人 •布政使、提督、总兵、参将、副将、州府道员 不计其数。 •旧民主革命时期:黄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曾 国 藩
左 宗 棠
湖南曾国藩故居
左公湖南湘荫老家
湖 南 军 政 人 才 辈 出 , 不 胜 枚 举
湘军
湘军是晚清时对湖 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 称湘勇。太平天国运动 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 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 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 时发展起来的。直到何 键下台,蒋介石才把湘 军改造为半中央军。到 1949年,半中央化的湘 军全部被解放军消灭, 湘军的历史至此终结。
民国时期的湘军
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淳朴重 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
在音乐理论研究方面, 近几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理论 成果和优秀理论人才。 著名音乐家有:宋祖英,李谷一,陈思思,汤灿,谭盾
戏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剧
湘剧是湖南地方大戏剧种之一。民间一般称之为“大戏班 子”、“长沙班子”、“湘潭班子。多次应邀到世界各地演出。
《湖湘文化》教学辅导
![《湖湘文化》教学辅导](https://img.taocdn.com/s3/m/396368e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6.png)
《湖湘文化》教学辅导绪论一、文化的内涵文化是复合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从社会上学得的能力和习惯。
二、文化的诸现象什么是文化现象?凡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经验、感知、知识、科学、技术、理论以及财产、制度、教育、语言等,都属于文化现象。
文化包括两种形态类别:一是智能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物质文化(房屋、器皿、机械)二是规范文化(社会组织、制度、政治和法律形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语言、教育等)和精神文化(宗教、信仰、审美意识、文学、艺术等)第一类属于子自然科学范畴,第二类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范畴。
三、文化的多种划分1、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广义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劳动成果。
狭义文化-----指人类的精神产品,也就是指智能文化、规范文化和精神文化。
2、文化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和地域性文化的时代性决定了文化Shiite变化的、迁移的和发展的。
将文化按照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社会形态的划分、既有其阶级属性的一面、又有其时代新的特征。
文化的民族性产生于其所具有的共同语言、共同的地理环境、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历史渊源和共同的文化制度等。
决定文化地域性的主要因素则是某一人群所生存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生活,以及由此所构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历史渊源。
3、文化的结构层次4、文化的积淀与传承四、湖湘文化的内涵湖湘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它是历代(包括现实)湖湘民众在湖湘大地上所创造的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从社会上学得的能力与习惯的综合。
从广义上讲,湖湘文化源远流长,蕴涵丰富。
从狭义上讲,则是自古以来湖南的原住民(湖南本土人物)、各个时代移民及流寓者(即在湖南生活过的外地人物)所共同创造的和发展起来的文化精神,并进而积淀凝固而成的湖南人的性格。
第一章湖湘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湖湘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自然环境一湖南的自然地理环境状况可从地势、水系、气候上去理解二湖南自然地理环境对湖湘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可从地理环境对居住环境来理解第二节湖湘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历史环境一、湖南行政地理历史变迁夏、商、西周时期,湖南属于《禹贡》所称“九州”的“荆州”之地。
湖湘文化(2015定)
![湖湘文化(2015定)](https://img.taocdn.com/s3/m/01f54356aa00b52acfc7cac9.png)
楚文化 ▪ 中华文化的主要源头:
黄河流域——中原文化 长江流域——楚文化
(湘楚文化)
▪
青铜铸造艺术
髹漆工艺
金、银色
丝织品
帛画、帛书
讨论:关于“龙的传人”
远古时代:黄河流域崇拜龙 (汉族) 长江流域崇拜凤鸟
湖南洪江高庙 凤鸟纹饰
两大流域文化融合 “龙凤呈祥”
(汉族)闽南 蛇
中华民族有56个民族
瑶族始祖盘王 天犬 土家族图腾 虎
▪
“炎黄子孙”
▪
汉族
▪ 黄帝——黄河流域 炎帝——长江流域
▪ 苗族等—蚩尤 朝鲜族—檀君
▪
(天神与熊女结合)
楚辞
▪ 屈原
秦代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里耶秦简
2万多枚竹简,战国秦汉社会生活 “百科全书般的日
志式实录” 洞庭郡、乘法口诀
▪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
▪ 走马楼孙吴简牍
▪ 古井中10万余片简牍 ▪ 长沙简牍博物馆
晋(265—420年) 佛教、道教进入湖南
▪ 佛教——麓山寺 湖湘第一道场
衡山
▪ 道教—— 衡山 岳麓山 苏仙岭
▪
洞天福地
岳麓山——长沙历史文化坐标 岳麓书院 儒学 麓山寺 佛教 三教融通 云麓宫 道教
宋代(960—1279年)
书院文化
▪
始于唐 盛于宋
▪
藏书 教学 祭祀
▪
1901改为学堂
▪
长沙 岳麓书院
▪ 王船山、魏源、曾国藩等
衡阳 石鼓书院
▪
岳阳楼
▪
范仲淹《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cbccd94333687e21af45a982.png)
湖湘文化的个性特征作者:周秋光纵览湖湘文化古今发展变化的脉络及其丰富内容,通过对其层垒积淀的透视,可以发现它大体上具有如下三大特征:一是湖湘文化的政治意识极为强烈。
从宋代湖湘学派创立时起便已形成的经世致用的学风在湖南士人中代代相传,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注重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故此也就造成了湖湘文化中政治意识极为强烈的现象。
特别是到了近代,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可以说,近代湖湘文化各个层垒上的代表人物,无论是进步的还是守旧的,都说得上是相应阶段上的政治活动家。
他们在理论上、实践上实行的都是“学与政兼”,甚至完全使学从属于政。
戊戌时期,湖南时务学堂的学生都立志要作务实笃行、经国济世的政治干才。
第一批招取的40名学生中,在短短的10余年里,有大半死于国事,于中国政治有重大影响的就有蔡锷、范源濂等10余人。
二是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传统尤为突出。
最早在湖湘大地奏响爱国主义乐章的是屈原。
继为贾谊。
此二人虽不是湖湘本土人士,但他们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动人事迹,以及遭谗被逐的共同遭遇,却深深地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湖湘人民。
在宋代,特别是南宋,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湖湘学者运用儒家的“华夷之辩”理论,坚持抗金、抗元主张,反对妥协投降。
二是许多湖湘士人还直接投身到抗金、抗元的第一线。
到明末清初,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中体现在王夫之身上。
王夫之把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他早年举兵抗清,后兵败返乡,遁迹乡里,陋居山洞,誓不降清。
进入近代,随着西方列强侵入中国,民族矛盾急剧上升,湖湘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更加发扬光大。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近代湖南士人几乎都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与使命。
其次,近代湖南士人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焕发出了一种百折不挠和勇于献身的奋斗精神。
再次,近代湖南士人为了最终达到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目的,注重把抵制外国侵略与学习西方有机结合起来。
湖南人不仅最早提出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也最早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教制度。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36e47f5700abb68a982fb73.png)
湖湘文化(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什么是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 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先秦、两汉时期湖南的文化 应该纳入到另外一个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中。屈 原的诗歌艺术、马王堆的历史文物,均具有鲜明的楚 文化特征。而南北朝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 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 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 了重要变化,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 态,称之为湖湘文化。先秦、两汉的楚文化对两宋以 后建构的湖湘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湖湘文化的源 头之一。
• 理学思潮的兴起,标志着一种更具有综合 性的新儒学的文化形态出现,又由于文化 重心南移和儒学地域化,必然使这种以儒 家为核心、综合释道的文化形态在南方繁 衍、发展。最终,中国文化的这三重重要 演进促使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地方学术形 态-----湖湘文化的形成和崛起,并在日后 大放光彩。
• 在率先发明栽培稻的湖南先民文化传统中, 还蕴含着一种惯于发扬主观能动性,敢为 天下先的性格特征。这些性格和精神,一 脉传承迄今,成为湖湘文化的价值取向和 思维方式的基础,形成了国家民族利益高 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突出的爱 国主义传统指向以及个人对国家盛衰、民 族兴亡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价值 取向也造成了湖湘文化的思维方式,即博 采内外众家、广为交融、优化思维主体的 开放方式。
来源?
湖湘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身 在其中的湖南人,都无不深受她的 影响,对于许多湖南人来说,他们 都因有这一文化的深厚底蕴而骄傲, 而自豪 ,正是有了这一文化的熏 陶,那些走南闯北的湖南人,才能 演绎出自己光芒的人生,并为世人 所敬仰,从这一意义上说,湖湘文 化又超出了她的地域,成为了中国 乃至世界所关注的文化。"
(完整word版)湖湘文化的特点
![(完整word版)湖湘文化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71082362b160b4e767fcfcf.png)
湖湘文化的特点春秋战国时代的楚文化,是湖湘文化的早期母体,楚文化中的祝融文化和蛮夷文化是湖湘文化的直接源头。
作为独立的湖湘文化及其实体湖湘学派,则起源于北宋末年,形成于南宋时代。
湖湘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与齐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区域文化,有着爱国亲民、务实经世的共同点,但由于它形成的历史时代、地域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差异,因而又具有自己的特色。
其一,湖湘文化自形成伊始,就广汇百家,具有多源、包容的特点。
湖湘文化从它形成之日起,就融汇了百家精萃。
周敦颐创建的理学,就是以孔孟儒家思想为核心,吸收了老庄道学、释家佛学而成的,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开“三教合流”的先河。
理学又称道学、新儒学,是湖湘文化主要的思想渊源。
明清之际大思想家王船山创立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基本问题上,对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精研主义,点评异同,去伪存真,从而创立了别开生面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奠定了清代实学思潮的哲学基础。
中国近代启蒙先驱魏源,他的《老子本义》、《墨子章句》、《孙子集注》、《董子春秋发微》等也集兵家、道家、墨家、儒家各派学说的精华。
至于谭嗣同的《仁学》,杨昌济的哲学、伦理学,不但融汇了《春秋》、《论语》、《孟子》、《庄子》、《墨子》等中国传统文化各家经典,而且吸收了近代西方各派学术思想,真可谓学通中西,道贯古今。
所以,从各个历史时期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来看,湖湘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多源的、包容的,它不偏一说,合众家之长,博采群秀,扬长避短,使之具有时代的适应性和开放性。
戊戌以后,近现代湖湘学人,弘扬了这一学风。
其二,湖湘文化深藏民主启蒙意蕴和吐故纳新的精神。
传统文化的弘扬,外来文化的吸纳,离不开评判、继承、开拓和创新,湖湘文化颇具这一特色。
屈原的《离骚》、《九歌》开一代新风。
王船山大胆批判封建专制主义的“正统”观,认为“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主张对孔孟儒学、老庄道学、魏晋玄学、佛理禅学等,都应“入其垒,袭其辎,暴其恃而见其瑕”。
湖湘文化的源与流及其现代意义-PPT课件
![湖湘文化的源与流及其现代意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30ddd1770bf78a6529543b.png)
D、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 群体参政意识
忧患意识:治乱兴国之道 魏源:书生参政,经邦治国 曾国藩:内圣外王,经营天下 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谭嗣同:霸王经世之学 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近代五代群体 既有个有奋斗,又注意发挥群体优势
清以前的人才群体
“汉湖南人物,罕见史传。三国时期如蒋琬者, 只一、二人。唐开科三百年,长沙人刘蜕始举进 士,时谓之破天荒。至元欧阳元功,明刘三吾、 刘大厦、李冬阳、杨嗣昌诸人,骎骎始盛。”
Hale Waihona Puke 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中63名领导 成员中,湘籍有11名,毛泽东任主席,刘少奇任 副主席,林伯渠任秘书长。 政务院16名政务委员中湘籍有4名,即谢觉哉、 滕代远、李立三、李富春,李维汉任秘书长。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毛泽东,秘书长李维汉。 罗荣桓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检察院检察长。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28名领导成 员中湘籍有8名,其中毛泽东任主席,刘少奇、 彭德怀、程潜、贺龙、罗荣桓任副主席。
?深山大泽实产龙蛇?即此之从时间来看楚人含有古蛮族的血统后与炎黄文化融合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又保有蛮族文化生猛雄健的遗风
湖湘文化的源流 及其现代意义
湖湘文化的源流及其现代意义
一、湖湘文化的源流
二、弘扬湖湘文化中的优良传统
三、认识湖湘文化中的不足之处
一、湖湘文化的源流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十大元帅有彭德怀、 贺龙、罗荣桓3位湘籍,十员大将有粟 裕、陈赓、肖劲光、黄克诚、谭政、许 光达6位湘籍;1965年以前授衔的57名 上将有湘籍19名,177名中将有湘籍45 名,1359名少将有湘籍129名。中央军 委1989年、1992年确定的中国当代军事 家36人,其中湘籍15位。即毛泽东、彭 德怀、贺龙、罗荣桓、粟裕、黄克诚、 陈赓、谭政、肖劲光、许光达、段德昌、 曾中生、蔡申熙、左权、黄公略。
湖湘文化的发展历程及湖南人的精神
![湖湘文化的发展历程及湖南人的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5f7a77014a7302768e99399c.png)
湖湘文化湖湘文化的“湖”是指洞庭湖,“湘”是指湘江。
湖湘文化主要是指以今湖南为主体的近代区域文化。
知有所谓对于天下之责任者,当自洪杨之难始。
”所谓“洪杨之难”,是指洪秀全,杨秀清所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在与太平军交战中一战成名,由此确立了湖湘文化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显赫地位,从洋务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举凡一切军国大事,几乎都少不了湖南人的身影。
湖湘文化在近代的发达,有两大源头;其一是传统楚文化的孕育,这是间接源头;其二是南宋时期的湖湘学派,这是直接源头。
湖南曾是楚文化重要腹地,屈原南游沅湘,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尤其是相传作于湖南的《天问》,对宇宙、自然和历史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和质问。
这种精神后来深深扎根于湖湘文化的土壤之中,可以说,楚文化的因子已逐渐融汇到湖湘文化的小传统之中,成为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湖南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保证了这些楚文化因子不致流失,当近代西方文明冲击湖湘大地时,楚文化因子历久弥珍,喷然而出,焕发出奇异的光彩。
湖湘学派是宋代理学阵营中的一个重要学派,创始人胡宏,字仁仲,号五峰,福建崇安人,后迁居湖南衡山,隐居衡山20余年,终老于此。
张木式,字敬夫,号南轩,今四川绵州人,8岁随父亲张浚到长沙定居,后拜胡宏为师,成为胡宏的得意弟子,其学术思想较之乃师更胜一筹。
张木式的名声之大,还引起了另一位大学者——朱熹的注意,由此导致了学术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
当时(1167年)朱熹37岁,张木式34岁,却都已跻身中国学术文化的最前列。
这二位青年才俊,在岳麓书院幽静的环境里,用精密高超的思维探讨着哲学意义上的人和人性的秘密,有时连续论争三天三夜都无法取得一致意见。
他们的学术讨论是公正无私的,研究探讨的结果是:两人越来越佩服对方,两人都觉得对方启发了自己。
“朱张会讲”以及朱熹在岳麓书院的讲学,几乎成为湖湘文化的精神象征。
到了明末清初,湖湘文化中又出现了另一位杰出学者——王夫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土司制度的发展和“生苗”区形成
(1)土司制度的发展 土官最高为宣慰使司,下设安抚使司、长官司、 土州和土舍等。 明代,湖南境内设有3宣慰使司、1安抚使司, 下辖3土州、10长官司和1土舍,总计18大小 土司,属湖广都指挥使司统辖。
(2)生苗区与南方长城 生苗与熟苗。“红苗”、“腊尔山苗”、“镇 筸苗”、“上六时苗”。 地域范围:湘西与贵州、四川交界之处,以腊 尔山为中心的方圆数百里地方,即今湘西自治 州所辖凤凰、吉首、花垣三县市及贵州松桃县 的苗族。据清人方显《辨苗纪略》:北至永顺、 保靖土司,南至麻阳县界,西南至贵州铜仁府 界,经三百里,纬百二十里,周千二百里。生 苗人口15万以上。
明朝对生苗的征抚 ①军事征讨。宣德六年(1431年),腊尔苗 叛,12万官军征讨。嘉靖年间,腊尔山区苗民 起义,湘黔川三省官军镇压。但效果不佳。
②军事封锁和隔离政策。修筑碉堡哨卡,形成 军事封锁线。从宣德至嘉靖年间,逐渐形成了 一条围绕腊尔山区沿边,由西而东而北,从现 在的贵州铜仁、松桃,经凤凰西南、麻阳、凤 凰东北,至吉首和古丈、保靖县界,构成一个 弧形防线。1615年,湖广参政蔡复一“请金四 万有奇,筑沿边土墙。上自铜仁,下至保靖, 迤山亘水,凡三百余里。”边墙将以前哨所连 接起来,将生苗与熟苗隔离开来。
一、明代晚期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为边墙的产生与生成提供了空间环境。
武冈简介
一、地理 武冈市位于湘西南的 雪峰山脉东麓、南岭山 北缘、资水上游,地处 邵阳市西南五县(市) 中心,东北与隆回县、 邵阳县毗邻,南界新宁 县,西南与城步苗族自 治县接壤,西北与绥宁 县交界,北连洞口县, 素有黔巫要地之称。
始建于宋代的古城墙
武冈米花
佛教圣地
宣风楼
八百多年前宋理宗赵昀任邵州防御史时,在此登楼赏雪,还兴致 地书写了“宣风雪霁”四字,制匾悬于楼上。明末毁于战火,后重 建。
望城蚂蚁山明藩王保姆墓
古墓出土88件宝贝 墓主身份初步认定为朱元璋第十九子谷王的乳 母
玉器
铜盘
漆木梳
墓道里找到两件文物
5月下旬,考古工作者在墓道石塔的漆函内 发现数本纸质书籍,呈两列叠放、周围涂有金 粉、用丝绢包裹。书籍长17.2厘米、宽8厘米。 现在已经揭取出数页,书名为《太上洞玄灵宝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为道家经书。考古工作 者判断这应该属于宫廷遗物,价值非常高。 6月下旬,考古工作者在清理墓道时发现了 一个铜碗和一面铜镜。
永顺军民宣慰使司,治永顺县东20余里的老司 城,彭氏世袭。领3土州、6长官司。保靖州军 民宣慰使司,治今保靖县,领2长官司、1土舍, 彭氏世袭。桑植宣慰使司,向氏世袭。 土司下辖基层单位,有“旗”、“洞”、 “寨”。如永顺宣慰使有65旗,保靖宣慰司辖 16旗。居民有事则调集为军,以备战斗,无事 则散处于民,以习耕凿。
化龙寺
武冈花塔可与著名 的意大利比萨斜塔 齐名。花塔高30.5 米,倾斜度6.22°。 可惜已毁于文革时 期。
凤阳是个神奇的地方。600多年前造就了中国历史上 一代农民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创了明王朝,营建 了大明王朝第一座都城、享有“东方巴比伦”之称、 明朝南京和北京两座都城的蓝本、国家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明中都皇故城。2002年,国家有关领导对 凤阳修复“明中都遗址公园”规划方案进行了审批, 计划用8600万国债资金来——精心打造“明中都遗 址公园”。 中都城共有内、二、外三道城墙:“外城”周长 30.36公里;二道城称“禁垣”,周长7.67公里,高2 丈;内城称“紫禁城”,周长3.68公里,近似方形, 高15.15米,墙底宽6.9米、顶宽6.4米。
墓主人为谷王乳母
在昨日的通气会上,长沙市简牍博物馆馆长宋少华研 究员强调了个人观点,“根据我们对墓志的内容分析, 墓主应该就是张妙寿,为朱元璋第十九子谷王的乳母, 自入宫到离世,一直伴随着谷王,享年70岁。”据文 献记载,谷王封地长沙,永乐十五年(1417年)因为 谋反被废为庶人后,自焚而死。 “这座墓葬是谷王在世的时候为乳母修建的,气势宏 伟,其规格不逊于王公贵族墓葬的规模。在那个年代, 王子的乳母身份也非同一般,更何况张妙寿自谷王出 生就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一直到自己离世。”
1371 年,靖州、绥宁郑成名等率“洞蛮”起 义。1372年,明朝廷派大军征讨湖广“苗蛮”。 1374年,永道桂等州苗、瑶民起义。 1378年,靖州等湘、黔、贵交界区苗侗民大起 义,吴面儿率领义军20万,坚持8年。1385年, 明 楚 王 朱 桢 率 官 军 30 万 进 剿 , 杀 湘 黔 蛮 民 4000人,俘4万人。 1389 年,澧州土官夏得忠率九溪蛮起义。明 胡海帅师10万往征。
1、府州县的设置和藩封制
中央设三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三司直属中央。 (1)完善郡县制。全国设13行省。改路为府, 府领州、县。湖南属湖广行省,辖有7府、8州、 56县。 7府:岳阳、常德、长沙、衡州、永州、宝庆、 辰州。 8州:澧州、茶陵、桂阳、道、武冈、沅、郴、 靖州。
2、卫所制度和军事驻防
明代军事实行卫所制度,军人另立军籍,世袭。 112人为1所,1120人为1千户所,5600人为1 卫。湖南境内设12卫、19千户所。 12卫:永州、岳州、辰州、常德、宝庆、长沙、 茶陵、衡州、九奚(慈利)、永定、靖州、宁 远。1378-1397年曾设崇山卫(今花垣县境)。 此外,在湖南水陆要冲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 了82巡检司。
各卫所和巡检司统辖于都指挥司。下设分守、 分巡、兵备等官职。湖广行省设有总兵1人, 下设参将、守备等。湖南境内,在镇筸、靖州 各设1名参将,在镇筸、靖州、永定、洞庭、 永道、郴州、三江口、武冈等设8名守备。
1、明代统治在湖南的确立
(1)同陈友谅旧部及元朝残余势力的斗争。
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征武昌,灭掉了陈友 谅的“汉”政权。直到1368年,攻取了湖南 全境。
史志记载,直到1639年,即明崇祯12年,才设立新田县。 而且在解放以前,新田县依旧地处偏远,人烟稀少。那么, 为什么在这片人迹罕至的崇山深处,出现如此规模巨大, 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绝非当时平民百姓之力所能 为的古堡群呢? 种种迹象表明,这位神秘的尊者极有可能就是因“靖难之 役”丢了皇位的明建文帝朱允炆。史料记载,朱允炆逃离 都城南京后,只得“逊国为僧,云游四海”,曾“西游重 庆,东到天台,转入祥符,侨居西粤,两入荆楚之乡”。 另外,朱允炆曾从西粤转到新田武当山避难,由于他施行 仁政,深得人心,在新田又有得力部属,加之这里当时地 处南蛮,是理想的避难场所。于是,建文帝的部属在武当 山四周修建了龙潭堡、牯牛岗堡、白米寨堡、石古寨堡和 飞龙堡,形成拱卫之势,以保护建文帝;为确保万无一失, 又修建了以大冠堡为中心的大冠堡、新宅岭堡、大利堡、 百万城堡、龙形堡和龙秀堡等古堡群,以为建文帝提供一 个安全的避难场所。
前室发现56件文物
进入墓前室后,考古队员发现墓志盖上用篆书 写着“张氏妙寿之墓”,字为阴刻,再用朱砂 书写。墓志正面为一版楷体小字,记载着墓主 的生平。在墓葬前室,考古工作者清理出56件 文物,分别为银币、木俑、铜盘、铜镜、铜杯、 铜筷状器、银块状器、方形木座、条形木座、 木牌、木架等。
侧室出土30件器物
第七章
明代湖湘文化
第七章:明代的湖湘文化
教学目的、要求 ( 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 次): 了解:明代在湖南的统治。 掌握:明代湖南文化的恢复和发展,明代古典 家具。 熟悉:明代湖南经济的发展
教学基本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 点、难点):
一、明朝湖南的建置沿革 二、元代湖南政治 三、明代的湖南社会经济 四、明代的湖南文化
据介绍,在该墓东侧室共出土了12件器物,分别为银 钱币、剪刀等。西侧室出土了18件器物,分别为漆木 梳、银币、木簪、银饰品、木珠、玛瑙等。 而墓葬中所用的石材,根据中科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 所彭格林教授及省国土资源厅刘广平高级工程师的考 证,部分为古代较珍贵的一种观赏石——梅花石。 宋少华说,该座古墓的建造融佛、道思想于一体,对 于研究明代早期的历史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这是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长沙市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明代 古墓,即便是在全国也不多见。不管墓藏被盗与否, 都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
Hale Waihona Puke (2)对少数民族的征讨 明初,朱元璋对“苗蛮”推行绥抚政策,在征 讨湖南时得到各地土司土官的支持。如保靖彭 世顺、永顺土司彭添保、五寨长官昭信校尉田 儒铭等支持追随朱元璋作战。征服湖南后,朱 元璋征剿矛头对准“苗蛮”,引起反抗。 慈利覃(后+土)在1369-1370年率蛮兵起义, 明中央政权先后3次调兵,镇压起义。 六月六,晒龙袍.
③利用沿边土司进行防范。明朝在腊尔山区周 围设有许多土司,统治领地苗,钳制和防范生 苗。永顺、保靖两大土司表现最为突出。具体 职责有三:一是“担承”。二是“贴防”。三 是“助剿”。 讨论:南方长城与北方长城的比较;山西晋商 与洪江古商城的比较。
腊尔山高原台
腊尔山高原台地位于凤凰县西北,是云贵高原 的延伸部分,总面积333.23平方公里,一般海 拔在800m左右,地势平坦,有台地之称。台 地边缘的腊尔山海拔1200m,是台地上的最高 峰。台地是县内的寒地区,天气多变,阴雨天 多,冰冻期长,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4度左右, 初霜初雪期比县境东南部地区早20天左右。
永州新田明代古堡
新田山岭发现神秘古堡群,古城堡遗址保存完整
大冠堡内共有17个房间屋基,总面积7000平方米
大冠堡位于新田县西南约20公里的大冠岭,这里海拔 685米,地处这一带山岭的最高处。古城堡遗址保存完 整,与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其他5个“卫星城堡”一起, 形成气势宏伟的古堡群。大冠堡内共有17个房间屋基, 总面积7000平方米,内城墙长346米,城墙残高4米左 右(原高度5-6米),城墙上的走道平均宽约2米。古堡 城墙上开东、西、北三门,却无南门。 古堡内还有两个蓄水池(山顶无水,要到山下挑水)。 整个城堡为手工精细的青条石砌成,青条石小的几百公 斤,大的达2000公斤。条石间用三合膏(石灰、糯米 饭、桐油为主的混合物)粘合。“三合膏在明代建筑中 格外流行,而在元代以前是没有的。” 大冠堡及其周边的5个卫星城堡规模宏大,绝非常人所 建。古堡群应是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大冠岭古堡群比江 永的上甘棠古村落和凤凰南长城毫不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