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导学训练卷——专题五:透镜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期末综合复习卷附答案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期末综合复习卷附答案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30分)1. 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 虚像是没有实际光线进入人眼的,实像有实际光线进入人眼B. 虚像就是影子,实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亮斑C.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D. 光线经折射后总是成实像,经平面镜反射后总是成虚像2. 如图所示,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个望远镜最终看到的是倒立的像B. 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C. 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D. 它的目镜成实像3.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蜡烛位于凸透镜前某位置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换,则光屏上将出现一个A. 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像B. 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C. 倒立、等大的清晰的像D. 正立、放大的清晰的像4. 如图所示,一块玻璃砖内有一个类似凸透镜的空气泡,你猜猜看,当平行光线穿过它后,光线会A. 发散B. 会聚C. 仍平行D. 不改变方向5. 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 B.C. D.6. 关于放大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放大镜的镜片就是一个凸透镜B. 放大镜所成的像都可以用光屏承接C. 用放大镜可以得到物体正立的虚像D. 用放大镜可以得到物体倒立的实像7. 如图所示,下列透镜中哪些是凸透镜A. ①②③B. ②④⑥C. ④⑤⑥D. ①③⑤8. 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做是眼睛的视网膜。

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

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凸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A. 保持在原来位置B. 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C. 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D.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9. 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镜有发散作用,目镜有会聚作用B. 物镜有会聚作用,目镜有发散作用C. 物镜得到放大的像,目镜再次得到放大的像D. 物镜得不到像,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10.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若凸透镜靠近纸的过程中光斑先变小后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A. 一定小于B. 一定等于C. 一定大于D. 可能小于,也可能大于二、填空题(共7小题;共28分)11.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物理初中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物理初中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如下图所示是小明自制的“手机投影仪”。

放映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更大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投影仪离屏幕远一些,镜头与手机的距离调小一些B.投影仪离屏幕远一些,镜头与手机的距离调大一些C.投影仪离屏幕近一些,镜头与手机的距离调大一些D.投影仪离屏幕近一些,镜头与手机的距离调小一些2.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眼睛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中心厚度只有0.05mm.如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的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及应佩带的这种隐形眼镜镜片边缘的厚度分别为()A.近视眼,小于0.05mmB.远视眼,小于0.05mmC.近视眼,大于0.05mmD.远视眼,大于0.05mm3.图中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4.显微镜可以观察微小的生物,是因为显微镜放大倍数较大,被观察的物体经过了()A.一次放大作用B.二次放大作用C.三次放大作用D.四次放大作用5.关于远视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老年人的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会造成远视眼B.来自近处物体的光将会聚于视网膜的前方C.需要戴发散透镜进行矫正D.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6.显微镜和望远镜都装有一组物镜,这两组物镜的作用都相当于()A.一个放大镜B.投影仪镜头C.照相机镜片D.以上说法都不对7.下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A. aB. bC. CD. d8.某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应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A.一定大于20cmB.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C.一定小于8cmD.一定在10cmg到16cm之问9.如图所示,是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以下器材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A.放大镜B.电影放映机C.照相机D.投影仪10.某同学在学习“眼睛和眼镜”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所示,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11.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B.C.D.12.正午时,太阳光直射水平地面.取一圆形薄凸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大.透镜的焦距是()A. 5cmB. 10cmC. 15cmD. 30cm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眼睛能看到呈现在光屏上的像B.有的虚像看的见,有的虚像看不见C.眼睛可以直接看到凸透镜所成的实像D.眼睛既能看到实像,也能看到虚像14.为了更好加快农村学校的硬件建设,国家下拨专项资金把安徽省的大部分农村中学的普通投影仪换成了电子白板投影仪,其镜头的焦距为20cm ,为了在白板上得到清晰的像,投影仪镜头到白板的距离应()A.大于 40cmB.小于 20cmC.等于 20cmD.大于 20cm 小于 40cm15.放映投影片时,要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F”字母,胶片正确的插法应该是()A.B.C.D.二、填空题(共3小题)16.一般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有限,要想看清楚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就要使用____________.这种仪器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透镜.17.如图所示的透镜是 ______ 透镜,用这种透镜制作的眼镜可以用于矫正 ______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18.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是_______cm,远视眼的成因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_______ (填“强”或“弱”),致使物的像成在视网膜之_______ (填“前”或“后”),这时应佩戴用_______做成的远视眼镜进行矫正.三、实验题(共3小题)19.同学们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1)要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你认为下面几种调整方法最方便合理的是 ______ .A.眼睛平视,视线与光具座平行,利用“三点一线”把“三心”调整到同一高度;B.用刻度尺一个一个的测量,可以很准确地控制“三心”在同一高度;C.把蜡烛,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一起,调整“三心”在同一高度,然后再分开.(2)同学们测量并绘制出物距u和像距v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______ cm;(3)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放置时,光屏上得到 ______ (放大/等大/缩小)像,若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凸透镜和蜡烛不动,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在凸透镜前加一个 ______ (“凸透镜”、“凹透镜”).20.小周用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能成在______ .(2)小周在图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老师要求她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在光屏上再成一个更小的实像,小周应当把蜡烛向 ______ 移动.同时把光屏向 ______ 移动.(3)小周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当向______ 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21.小欢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长为2cm的发光二极管S代替蜡烛,将其与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固定凸透镜,将发光体S放在离凸透镜10cm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记下像的特征,测出像距u和像的长度.然后,将物距u依次增加2cm,重复上面的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根据表中的信息,绘制出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和分析论证,回答下列问题:(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______ cm.(2)当物距为l5cm时,物体在光屏上的像是______ (选填“倒立”或“正立”),此时光屏上的像的长度 ______ 2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可以得出像距v与物距u的关系是: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4)通过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写出一点即可. ______ .四、计算题(共1小题)22.如图所示,物体AB经凸透镜折射后所成像为A′B′,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u,像距v,试用h1、u、v表示像高h2.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像变大,则像距变大,物距变小,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并把镜头与手机的距离调小一些.2.【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人患的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成像位置后移.凹透镜的特点是中间薄边缘厚,所以眼睛镜片的边缘厚度大于0.05mm.3.【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当把眼睛片靠近眼睛时,发现眼睛被放大,所以该镜片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4.【答案】B【解析】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的镜头,物体经过物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是经过了两次放大.5.【答案】A【解析】A、老年人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会造成远视眼,故A 正确;B、远视眼是来自近处物体的光将会聚于视网膜的后方,故B错误;C、远视眼需要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进行矫正,故C错误;D、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故D错误.6.【答案】D【解析】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叫目镜,靠近被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镜头;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作用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镜头.7.【答案】C【解析】透镜对光线的会聚和发散,是与原来入射光线比较而言的.从四个光线通过透镜的情形可知,a、b、d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发散的,所以都是凹透镜,只有c光线与原入射光线相比较,被会聚了,所以是凸透镜.8.【答案】B【解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实像时,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2f>v>f;由图可知:u=20cm,v=16cm,u>v;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u=20cm>2f,2f>16cm>f,解得10cm>f>8cm.9.【答案】C【解析】由图知,光屏上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u>2f,像的位置在f <v<2f;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10.【答案】B【解析】由题干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模型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C、D错误. 11.【答案】C【解析】在分析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做出选择.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凹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A、对于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故A错误;B、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故B错误.C、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应通过焦点,故C正确;D、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故D错误.12.【答案】B【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该凸透镜焦点的位置,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说明是太阳光经凸透镜未过焦点会聚的,或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大,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是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光斑的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是已过焦点一半时的,则15cm是焦距和一半的焦距的和,即焦距是10cm,则ACD错误,B正确.13.【答案】B【解析】眼睛既能直接看到实像,也能够直接看到虚像;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够呈现在光屏上,故A、B、C说法正确,B说法不正确,所以选B.14.【答案】A【解析】镜头的焦距为2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物体到镜头的距离2f>u>f,镜头到白板的距离v>2f,即投影仪镜头到白板的距离应大于40cm.15.【答案】D【解析】放映幻灯时,成的像是倒立且左右相反的,故字母F的像是D中的形状.16.【答案】显微镜;凸.【解析】显微镜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要想看清楚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就要使用显微镜;显微镜有两组透镜,一组是物镜,首先把物体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一组是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把第一次的实像再次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17.【答案】凸;远视.【解析】由图可看出书上的字变大了,所以该镜是凸透镜;远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想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所以该镜可以用以矫正远视眼.18.【答案】25;弱;后;凸透镜【解析】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是25cm;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而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使得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对远视眼可通过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进行矫正.19.【答案】(1)C;(2)10;(3)放大;凹透镜.【解析】(1)要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最方便合理的调节方法是把蜡烛,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一起,调整“三心”在同一高度,然后再分开;(2)因为物距u=2f,v=2f成倒立等大实像,由甲曲线图可知u=2f=20cm,v=2f=20cm,则该透镜的焦距为10cm;(3)由乙图可知u=20cm-5cm=15cm,此时的物距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移动光屏,将会承接到倒立放大的实像;若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凸透镜和蜡烛不动,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在凸透镜前加一个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0.【答案】(1)光屏中央;(2)远离透镜方向(左);靠近透镜方向(左);(3)远离透镜方向(右).【解析】(1)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2)要使所成的像更小,应增大物距,所以使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或向左移动.物距变大,则像距要变小,所以光屏要靠近透镜或向左移动.(3)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透镜的光线会晚一些会聚,因此需要使光屏向远离透镜或向右移动.21.【答案】(1)8;(2)倒立;大于;(3)物距增大时像距随之减小,且随着物距的增大像距减小得越来越慢;像距随物距的变化不均匀;(4)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解析】(1)由表格中第四次数据知,当物距等于16cm时,像距等于16cm,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16cm=2f,f=8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8cm.(2)凸透镜的焦距f=8cm,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15cm时,f<u<2f,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像变大,此时光屏上的像的长度大于2cm.(3)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物距增大时像距随之减小,且随着物距的增大像距减小得越来越慢.(4)分析表格中数据,物距都大于2倍焦距,所以可得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22.【答案】解:由图可知,△ABO△△AB´O,则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u,像距v,则像高h2=答:像高h2为【解析】已知AB的高为h,物距u,像距v,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得像高h.11 / 11。

2020—2021学年度初中第一学期物理八年级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

2020—2021学年度初中第一学期物理八年级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到,虚像不能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C.实像一定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2.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远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远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3.显微镜可以观察微小的生物,是因为显微镜放大倍数较大,被观察的物体经过了()A.一次放大作用B.二次放大作用C.三次放大作用D.四次放大作用4.放映投影片时,要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F”字母,胶片正确的插法应该是()A.B.C.D.5.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点,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1点,则该元件一定是()A.平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6.小龙发现平时不戴眼镜的陈老师在阅览室看报时却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小龙对陈老师的眼睛及所戴眼镜的判断合理的是()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7.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8.如下图所示,是市五中装的两种电子监控器.它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光学系统收集被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其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A.平面镜成虚像B.凸透镜成实像C.显微镜D.凸透镜成虚像9.如图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和戴上眼镜后观察到的远处帆船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是()A.远视眼凸透镜B.近视眼凹透镜C.远视眼凹透镜D.近视眼凸透镜10.放幻灯片时银幕上得到的像应该是()A.正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虚像11.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B.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12.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凹透镜B.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目镜起放大作用C.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物镜起放大作用D.反光镜的作用是将光反射到载物台上13.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A.凹透镜B.凹面镜C.凸透镜D.凸面镜14.如图所示,透过放大镜,观察到邮票上熊猫正立、放大的像,则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A.大于放大镜的焦距B.小于放大镜的焦距C.位于一倍至两倍焦距间D.等于放大镜的焦距15.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二、填空题(共3小题)16.“老花眼”所佩戴眼镜的镜片应为 ______ 透镜.(选填“凸”或“凹”)17.一般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有限,要想看清楚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就要使用____________.这种仪器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透镜.18.早在公元前2世纪,我国就有人用磨成球形的冰对着太阳光来“取火”,这个冰球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它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三、实验题(共3小题)19.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 ______ 调节凸透镜.(2)调整后,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若想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移动蜡烛以后,需要缓慢向 ______ 移动光屏,写出一个原理相同的应用 ______ .如果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镜,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缓慢向 ______ 移动光屏.(3)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应站在______ 一侧观察蜡烛的像,当观察像时, ______ (选填“有”或“没有)光进入人眼.20.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下表是小薇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1)第5次实验时所成像的性质: ______ .(2)第1次实验时,小薇若将一近视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3)通过观察数据,老师发现表格中第 ______ 次实验数据是编造的,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 .21.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记录的部分数据见表.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 ______ cm.(2)当u=40cm时,像的性质为 ______ .(3)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 ______ .(4)u=13cm所成的像,跟u=15cm所成的像相比, ______ .(选填“变大”或“变小”)(5)小华多次实验后发现,当光屏上呈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光路具有 ______ .四、计算题(共1小题)22.如图所示,物体AB经凸透镜折射后所成像为A′B′,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u,像距v,试用h1、u、v表示像高h2.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A、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而虚像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故本选正确.B、我们能看到虚像和实像,一定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不是幻觉.故本选项错误.C、光的直线传播可以产生实像,光的折射可以产生实像,也可以产生虚像.故本选项错误.D、实像有放大、等大、缩小,虚像有等大、缩小、放大的.故本选项错误.2.【答案】C【解析】因为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拿一个远视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将像前移了,而没有戴上眼镜时蜡烛烛焰的像实际上在光屏后面;拿走远视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原因是烛焰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后面,可以用增大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或增大蜡烛距离凸透镜的距离使得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的目的.3.【答案】B【解析】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的镜头,物体经过物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是经过了两次放大.4.【答案】D【解析】放映幻灯时,成的像是倒立且左右相反的,故字母F的像是D中的形状.5.【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光线通过该元件发生了折射,故应为透镜;根据图示,没有光学元件时,光线会聚于S1点,有光学元件时,聚于主光轴的S,即经过折射后,光的会聚点后移,说明光线经过透镜后散射了一些,所以透镜为凹透镜.6.【答案】A【解析】由题意“平时不戴眼镜的陈老师在阅览室看报时却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这说明陈老师能够看清远处的物体,但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说明陈老师是远视眼.陈老师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需佩戴凸透镜矫正.7.【答案】C【解析】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近视眼睛即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8.【答案】B【解析】由于光学系统收集被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应是实际的光线形成的,且应成在较小的区域上,故成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9.【答案】B【解析】近视眼的表现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距离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故若想使像成在视网膜上,需要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是近视眼,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应为凹透镜.10.【答案】B【解析】幻灯机的制作原理是根据,f<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制成的.所以,银幕上看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11.【答案】D【解析】A、根据甲图可以知道f=40cm-30cm=10cm,故A错误;B、根据乙图u>2f,此时光屏上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应该是照相机,故B错误;C、虽然挡住了透镜上半部分,但光仍能通过下半部分会聚成完整的像,只是透过的光减少了,所成的像校原来暗一些,故C错误;D、戴上近视眼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像向后移,光屏向右移动正确.故D正确.12.【答案】D【解析】A、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凸透镜,故A错误;B、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都起放大作用,故B错误;C、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都起放大作用,故C错误;D、反光镜的作用是将光反射到载物台上,故D正确.13.【答案】A【解析】由于地面上的光斑比眼镜的面积大,故眼镜对光起到了发散的作用,所以这个眼镜是凹透镜.14.【答案】B【解析】当凸透镜作为一个放大镜使用时,此时的物体应该在一倍焦距以内,即物距小于焦距,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所成的像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15.【答案】B【解析】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说明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属于近视眼,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16.【答案】凸【解析】老花眼”即远视眼,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想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使像前移,重新成在视网膜上.17.【答案】显微镜;凸.【解析】显微镜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要想看清楚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就要使用显微镜;显微镜有两组透镜,一组是物镜,首先把物体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一组是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把第一次的实像再次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18.【答案】凸透;会聚【解析】磨制成球形的冰相当于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19.【答案】(1)下;(2)左;照相机;右;(3)光屏;有.【解析】(1)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如图,像成在光屏的上方,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可以让蜡烛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或光屏向上移动.(2)如图所示,此时物体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要想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必须增大物距,即将蜡烛向左移动到2倍焦距以外,同时像距应该变小,所以光屏应该向左移动;由于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所以如果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镜,此时使得光线发散,所以会推迟成像,故应该将光屏向右移动;(3)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即此时物体处于1倍焦距以内,此时光屏上没有像,但应站在光屏一侧观察,能看到蜡烛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当观察像时肯定有光进入人眼;20.【答案】(1)正立、放大的虚像;(2远离;(3)4;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不成像.【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物距等于20cm时,像距也等于20cm,因此焦距f=10cm根据第5次实验数据可知,物距为5cm<f=10cm,因此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如果此时把近视眼镜放在该凸透镜前,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所以要想接到清晰的像,光屏要远离透镜;(3)由第4次实验数据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不成像,故第4次实验数据错误.21.【答案】(1)10;(2)倒立、缩小的实像;(3)变大;(4)变大;(5)可逆性.【解析】(1)由表格中数据知,当物距等于20cm时,像距等于20cm,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20cm=2f,f=10cm;(2)当u=40cm>2f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因为凸透镜成实像中,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距变小,像距变大;(4)u=13cm跟u=15cm相比,物距变小了,故像距变大、像变大;(5)凸透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光路具有可逆性.22.【答案】解:由图可知,△ABO△△AB´O,则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u,像距v,则像高h2=答:像高h2为【解析】已知AB的高为h,物距u,像距v,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得像高h.。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某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A.凸透镜前任意位置 B.凹透镜前任意位置C.凹透镜的焦点上D.凸透镜的焦点上2、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线一定有会聚作用B.凹透镜对光线不一定有发散作用C.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是发散光线D.经过凹透镜的光线有可能比原来更会聚了一些3、下列光学作图中,错误的是()A.凹透镜聚光B.平面镜成像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D.光的色散4、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不可能与物体等大B.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射入人眼D.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5、在八年级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的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

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④B.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像是①③C.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像是①②D.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是③④6、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C.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7、芯片(如图甲所示)是电子设备的心脏和大脑,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

某种光刻机的原理如图乙所示,先在硅片表面涂一层光刻胶,再用紫外线光束透过事先设计好集成电路图的镂空掩模,经过凸透镜去照射下面的硅片,被光线照射到的光刻胶会发生反应,硅片上就会出现缩小的电路图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掩膜在硅片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掩膜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要想硅片上的像变小,需将掩膜和硅片向上移动D.将掩膜和硅片向下移动相同距离,硅片上还能成清晰的像8、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

2020—2021学年河北省八年级物理(人教版)期末专题复习: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习题

2020—2021学年河北省八年级物理(人教版)期末专题复习: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习题

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习题精选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19秋•定州市期末)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B.虚像是人的幻觉,光线并没有进入人眼,实像是相反C.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2.(2018秋•裕华区期末)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进人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后。

折射形成了下图所示的情况。

则下列关于此类眼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类眼睛的晶状体变厚,聚光能力弱B.此类眼睛的晶状体变薄,聚光能力强C.此类眼睛是远视眼。

应用凸透镜矫正D.此类眼睛是近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3.(2019秋•桥西区期末)小明用凸透镜先后观察手指和窗外远处的景物,看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中看到的是虚像;乙中看到的是实像B.甲中成的是缩小的像;乙中所成的放大的像C.甲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D.甲中手指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外;乙中窗外的景物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内4.(2019秋•任丘市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A.B.C.D.5.(2019秋•高邑县期末)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如图中的(a)和(b),则()A.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D.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6.(2018秋•正定县期末)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

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处时()A.光屏在“I”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B.光屏在“II”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C.在光屏上得到的是缩小、倒立的虚像D.在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7.(2018秋•满城区期末)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虚像是人的幻觉,实像是有实际光线进入人眼B.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C.实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亮斑,虚像就是影子D.光线经折射后总是成实像,经平面镜反射后总成虚像8.(2018秋•新华区期末)人眼的晶状体就是一个凸透镜。

2020至2021学年物理人教版初中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

2020至2021学年物理人教版初中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如图四种情况中所成的像,是实像的是()A.幻灯机成像B.变浅的池底C.放大镜成的像D.水面上的倒影2.如图所示,列出了部分成“像”实例:(1)小孔照相机所成的像;(2)透过玻璃砖看到钢笔;(3)平静的湖面上群山的倒影;(4)手影;(5)人照镜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1)(4)为实像B. (2)(3)(4)为虚像C.只有(1)为实像D.只有(5)为虚像3.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活动课中自制的一个水滴显微镜,它是以小水滴作为物镜的,小明利用自制显微镜看到了肉眼看不到的细盐粉、头发丝的细微部分.微小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再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下列有关水滴显微镜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滴和目镜一样都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所成的像都是实像B.水滴和目镜一样都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所成的像都是虚像C.水滴所成的像为虚像,目镜所成的像为实像D.水滴所成的像为实像,目镜所成的像为虚像4.如图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和戴上眼镜后观察到的远处帆船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是()A.远视眼凸透镜B.近视眼凹透镜C.远视眼凹透镜D.近视眼凸透镜5.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C.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实像D.若使屏幕上清晰的像变大,只需使镜头靠近平面镜6.某同学在学习“眼睛和眼镜”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所示,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7.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针对如图所示的成像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B.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C.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D.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8.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F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表现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此处凸透镜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9.下列关于望远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做成的B.望远镜的物镜可以是凹面镜C.我们看到远去的汽车越来越小,是因为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在逐渐减小D.望远镜的物镜(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10.一支蜡烛位于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后,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这支蜡烛可能距离透镜()A. 10cmB. 15cmC. 20cmD. 25cm11.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2020—2021学年度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0·江苏省泰州市)如图是学校测温棚里的红外线测温仪,它既能测温,也能摄像,其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正常工作时所成像的性质是()A. 正立放大的虚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倒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缩小的实像2.2020·贵州省黔南州)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远视眼的人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B. 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C. 用投影仪投放出来的电影画面属于虚像D. 丢弃的矿泉水瓶容易引起火灾,是因为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会聚阳光3.(2020·四川省乐山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蜡烛移至a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实像B. 将蜡烛移至b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缩小、倒立的实像C. 将蜡烛移至c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倒立的实像班级姓名座号D. 将蜡烛移至d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虚像4.(2020·四川省甘孜州)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为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B. 乙为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C. 甲为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D. 甲为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5.(2020·湖北省武汉市)全国多地在欢迎援鄂抗疫英雄凯旋时举行了“飞机过水门”的最高礼仪。

某次仪式中,摄影师拍摄了如图所示的照片,他所用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成在照相机的底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B. 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C. 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D. 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虚像6.平行光线经图所示的中空玻璃砖后将会()A.会聚 B.发散C.仍为平行光 D.无法判断7.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是()A.斜插入水中的筷子,从水面上看,水下部分的筷子向上弯折了B.从平面镜中看见自己的像C.在太阳光照射下树木出现了影子D.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的景物8.(2020·四川省广安市)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此时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変,只移动点燃的蜡烛和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30cm处,再向左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照相机B. 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14cm处,再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虚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投影仪C. 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5cm处,再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放大镜D. 蜡烛在光屏上已成一个清晰的像,如果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为了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9.用普通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突然有一只小飞虫飞到物镜上,则()A.视野中出现了一只大飞虫 B.视野中出现了一只小飞虫C.视野中出现了一个大黑点 D.视野中不会出现飞虫或黑点10.(2020·广西贵港市)将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此时光屏上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B. 此时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成像原理左右C. 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当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这个像一定是缩小的像D. 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则光屏一定要向左调整位置才能得到清晰的像11.有A、B、C三块凸透镜,现用这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透镜像的性质A 放大倒立实像B 缩小倒立实像C 放大正立虚像由此可知A、B、C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为()A.f A>f B>fc B.fc>f A>f BC.f A<f B<fc D.f B<fc<f A12.下列各图中,哪个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情况()13.(2020·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如图所示,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 刻度线处,此时在光屏中心已成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此时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特点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B. 若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像C. 若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D. 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将光屏左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14.为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在校内安装监控摄像机。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pdf新版新人教版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pdf新版新人教版

2020-2021学年新初二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小明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40cm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30cm;B.25cm;C.20cm;D.15cm【答案】D。

【解析】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如果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40cm处,物距为40cm;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说明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也就是说,透镜的焦距应小于20cm,则正确答案应是15cm。

故正确答案是D。

2.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能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像,当物体离凸透镜9cm时,则()。

A.一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可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可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A。

【解析】如果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能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物距一定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也就是说凸透镜的焦距一定是10cm<f<20cm;当物距为9cm时,物距在焦距之内,故物体成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正确答案是A。

3.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放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cm;B.15cm;C.20cm;D.25cm【答案】B。

【解析】物体成倒立清晰的实像,说明物体在透镜焦点以外,也就是说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20cm;成放大的实像说明物距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故唯一正确的答案是B。

4.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试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焦距为20cm;B.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焟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答案】B。

2020—2021学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人教版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

2020—2021学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人教版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物体AB通过凸透镜成像如下图所示,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造的光学仪器是()A.照相机B.放大镜C.幻灯机D.潜望镜2.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a、b、c、d、e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的是()A.只有bB.只有a、c、d、eC.只有a、b、c、D.a、b、c、d、e均可3.在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B.甲、乙都为凸透镜C.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D.甲、乙都为凹透镜4.如图所示,向透明塑料袋内吹气后,将袋口扎紧,再在袋口下挂一重物,将它放入盛水的玻璃容器中,就成了一个“空气透镜”.当平行光束射到这个“空气透镜”上时,射出的激光束将成为()A.会聚光束B.发散光束C.平行光束D.不能确定5.已知某同学所戴近视镜镜片的焦距是0.4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眼镜的焦度为40 m-1B.该眼镜的焦度为-2.5 m-1C.该眼镜的度数为400度D.该眼镜的度数为250度6.如图A、B、C、D四种光学器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A.B.C.D.7.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如图甲所示,怎么样使图像变成图乙()A.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B.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C.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D.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8.下列光学仪器中没有凸透镜的是()A.照相机B.反光镜C.放大镜D.幻灯机9.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A.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B.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C.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D.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10.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他把光屏移到距凸透镜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刚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则该像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是()A.正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一定是倒立的实像,但放大或缩小无法确定11.下列关于实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眼睛看到的像就是实像B.眼睛直接看不到实像C.实像也可以是实际光线所组成的像D.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12.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A.B.C.D.13.一支蜡烛位于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后,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这支蜡烛可能距离透镜()A.10cmB.15cmC.20cmD.25cm14.如图所示,小聪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C.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15.如图所示有四幅图,能说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的是()A.甲、丁B.乙、丙C.乙、丁D.甲、丙二、填空题(共3小题)16.显微镜的物镜焦距______ ,目镜焦距______ .放大倍数等于______ 与______ 的乘积.17.在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________.18.阳光通过一个透镜后可以把后面白纸上的一点照得很亮,说明这是一个______ 透镜.三、实验题(共3小题)19.小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1)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像,像的特点是放大的______ 的______ 像.(2)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 的实像,(选填“倒立”或“正立”)这一原理应用是______ .(3)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 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缩小”);光屏的位置在______ cm的刻度范围内.(4)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刚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光屏向______ (左/右)移.20.某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图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B和C、D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中的哪两个凸透镜做实验?答:___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器材确定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甲、乙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____________;(2)如果选择A、B两个透镜,他们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____________的关系”.21.关于凸透镜成像实验,完成以下内容:(1)首先应将蜡烛、凸透镜和______ 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图中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焦点,请画出烛焰上的S发出的三条光线(中间一条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并确定其像的位置S′.(3)实验中当物距u等于焦距f时,某同学却发现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像.对此下列解释合理的是______ .A.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B.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像.四、计算题(共1小题)22.如图所示,物体AB经凸透镜折射后所成像为A′B′,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u,像距v,试用h1、u、v表示像高h2.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照相机的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潜望镜是由平面镜组成,成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由图可知,此题中的成像情况符合放大镜的成像.ACD不符合要求,故选B.2.【答案】A【解析】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根据凹透镜的结构特点:中间薄边缘厚,只有b玻璃块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其余都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3.【答案】B【解析】在判断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会聚”还是“发散”时,可用延长入射光线的方法来判断.若入射光线的延长线在折射光线的里面,则光线被发散;如下图:反之,光线被会聚;根据图示,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甲、乙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因此两图都应是凸透镜.4.【答案】B【解析】以空气为标准,可以把它分解为左右两个中间薄,边缘厚“水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经过空气透镜时会被发散.因此对照过去的平行光有发散作用.5.【答案】B【解析】老花镜是凸透镜,其度数是正数;近视镜是凹透镜,其度数是负数.眼镜的度数等于焦距倒数的100倍,所以近视镜镜片的度数为:D==−250度,所以C、D错误;眼镜的焦度,焦距的关系为,所以近视镜镜片的焦度为=−25m−1,所以A错误,B正确.6.【答案】C【解析】由图知,A中透镜中间比边缘薄是凹透镜;BD不是透镜是面镜,B是凹面镜,D是平面镜;C中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7.【答案】B【解析】载玻片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又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经过了两次放大.所以载玻片上的物体和看到的像是左右颠倒,上下颠倒的.要看到如图乙的像,载玻片上的物体如图丙放置,所以把甲逆时针转动90°.8.【答案】B【解析】反光镜是应用了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而其他的光学器件都是应用了凸透镜.9.【答案】A【解析】(1)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向左移动,故A正确.(2)蜡烛向右移动,物距减小,像距增大,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向右移动,故B错误.(3)如图,蜡烛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D错误.10.【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像在光屏上,所以为实像,像距大于物距,所以是倒立放大的实像.11.【答案】D【解析】实像和虚像都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到,故A、B错误;实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经过光学器件直接或经反射、折射后会聚在光屏上形成的,实像一定是光的实际光线会聚成的,也可以是实际光线所组成的像,故C错误,D正确.12.【答案】C【解析】如图所示,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属于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中间部分变厚,所以需要通过手术使眼角膜变薄,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使其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使成的像后移,重新落在视网膜上.图A角膜的中间和边缘一样厚,既不是凸透镜也不是凹透镜,故A错误;图B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故B错误;图C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故C正确;图D是多块凹透镜组成,故D错误.13.【答案】D【解析】光屏上能得到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说明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故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14.【答案】C【解析】A、由图知,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此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而幻灯机是根据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原理制成.故本选项说法错误.B、要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小,蜡烛应远离凸透镜.故本选项说法错误.C、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就应该越向上移动,故本选项说法正确.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毛玻璃板.故本选项说法错误.15.【答案】B【解析】远视眼是因为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所以需要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使像前移,重新落在视网膜上,应当佩戴凸透镜.16.【答案】短;长;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解析】显微镜的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所以放在载物台上的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位于目镜的焦点之内,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7.【答案】ABD【解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可知,ABD都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都是凸透镜;CE都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都是凹透镜.18.【答案】凸【解析】阳光通过一个透镜后可以把后面白纸上的一点照得很亮,表示透镜将太阳光进行了会聚,此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是凸透镜.19.【答案】(1)正立;虚;(2)倒立;幻灯机;(3)缩小;65~80;(4)右.【解析】(1)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物距为50cm-40cm=10cm,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凸透镜位于50cm刻线处,蜡烛在30cm刻度线处,物距为50cm-30cm=20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3)蜡烛位于10cm刻度线处,物距u=50cm-10cm=40cm,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2f>v>f,即光屏在65cm~80cm之间.(4)因近视镜为凹透镜,会使光延迟会聚,故像距会变大,可将光屏向右移动.20.【答案】AC;小;材料【解析】(1)由图可知,根据实验要求,同样材质的只有A和C,且它们的厚度不同,便于实验的探究;(2)由图可知,乙图的焦距小,而乙凸透镜的厚度比较厚,会聚作用强,且凸面比较凸;(3)A、B两种材料的透镜厚度相同,但材质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可以通过此作实验“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材料的关系”.21.【答案】(1)光屏;(2)见下图;(3)B.【解析】(1)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首先应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变,如图所示,S′为像点:(3)据题可知,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故A、若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即蜡烛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应该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错误;B、若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即在1倍焦距以内,此时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正确;C、若是通过透镜的表面反射成像,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C错误.22.【答案】解:由图可知,△ABO△△AB´O,则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u,像距v,则像高h2=答:像高h2为【解析】已知AB的高为h,物距u,像距v,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得像高h.。

2020-2021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

2020-2021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王亮同学想制作一个平行光源,班里的同学提出了以下的做法,你认为可行的是( )A . 选用凸透镜并把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B . 选用凹透镜把灯泡放在焦点上C . 选用凸透镜并把灯泡放在离凸透镜的焦点比较近的地方D . 选用凹透镜并把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2.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物体离物镜的距离( )A . 小于焦距B . 等于2倍焦距C . 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D . 大于2倍焦距3.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眼睛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HEMA )制成,中心厚度只有0.05mm .如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的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及应佩带的这种隐形眼镜镜片边缘的厚度分别为( )A . 近视眼,小于0.05mmB . 远视眼,小于0.05mmC . 近视眼,大于0.05mmD . 远视眼,大于0.05mm4.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 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缩小的像.将蜡烛从a 点滑到b 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 )A . 凸透镜位于a 点左侧B . 凸透镜位于b 点右侧C . 蜡烛在a 点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D . 蜡烛在b 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5.小丽配戴200度的远视眼镜来矫正视力,针对这一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她的眼镜镜片是凹透镜B . 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是实像C . 她的眼镜镜片是凸透镜D . 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变小了6.如果不慎在照相机的镜头上粘上一个灰尘颗粒(如图),那么拍摄的相片( )A . 其上部将出现一个黑点B . 其下部将出现一个黑点C . 其上部和下部皆无黑点D . 其上部和下部各出现一个黑点7.显微镜物镜所成的像相当于下列哪种光学元件所成的像( )A . 照相机B . 投影仪C . 放大镜D . 近视眼8.下列关于望远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做成的B . 望远镜的物镜可以是凹面镜C . 我们看到远去的汽车越来越小,是因为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在逐渐减小D . 望远镜的物镜(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9.放幻灯片时银幕上得到的像应该是( )A . 正立放大的实像B . 倒立放大的实像C . 正立放大的虚像D . 倒立放大的虚像 10.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A . 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B . 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C . 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D . 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11.放映投影片时,要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F”字母,胶片正确的插法应该是( )A .B .C .D .12.下列关于远视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小明在医院经过鉴定是远视眼,说明他的眼睛非常好,看物体非常清楚B . 远视眼要配戴凸透镜来看清近处物体C . 远视眼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过强造成的D . 远视眼不管看近处还是远处物体,成像都在视网膜的后面13.在①小孔成像;①平面镜成像;①放大镜成像;①照相机成像;①幻灯机成像中( )A . 成实像的是①①①B . 成虚像的是①①①C . 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①①D . 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①①14.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的字时,为了使看到的字再大一些,应该( )A . 凸透镜适当远离字B . 凸透镜适当靠近字C . 眼睛远离透镜D . 眼睛靠近透镜15.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 10cm ,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 50cm 处向 12cm 处移动的过程中( )A . 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B . 像变大,像距变小;C . 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D . 像变大,像距变大.二、填空题(共3小题)16.如下图所示,是一些透镜的截面图,在这些透镜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包括_______,它们是_______镜,其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另一类包括_______,它们是_______镜,其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17.若吴翔所戴近视眼镜镜片的焦距为 0.2m ,该镜片的焦度为____m -1,度数为____度.18.如图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A ,取掉透镜后,光会聚于B 点,则该透镜起到________作用(填“会聚” 或“发散”),是________透镜,由此说明,能让通过的光线会聚于一点的透镜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凸透镜.三、实验题(共3小题)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 ______ .(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为______ cm,像的大小比物 ______ .(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左右移动光屏均接收不到像,接着应该()A.上下移动光屏去接收B.将光屏放到凸透镜左侧去接收C.取走光屏,直接通过凸透镜观察.20.如图所示,是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所用的凸透镜上标有f=15cm字样):(1)其中还需要调整的是: ______ .(2)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①若将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20cm处时,会成 ______ 像.①若将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35cm处时,会成 ______ 像.①若将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10cm处时,会成 ______ 像.(要求指出像的放大或缩小,倒立或正立,虚或实)(3)调整后若想使像变大,则应将蜡向 ______ 移动.(4)人的眼睛要看烛焰的放大、正立的 ______ 像,人必须和烛焰在凸透镜的 ______ 侧.(选填“同一”、“两”)21.小阳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______ (填“上”或“下”)调整;(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______ cm;(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______ (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 ______ 、 ______ 的 ______ .(4)在试验中小阳将一块不透明的纸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此时______ (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像比原来变 ______ (填“亮”或“暗”)了.四、计算题(共1小题)22.如图所示,物体AB经凸透镜折射后所成像为A′B′,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u,像距v,试用h1、u、v表示像高h2.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会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根据光路的可逆性,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射出,所以为了制作一束平行光,可以选用凸透镜并把一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这样可以平行光;由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灯泡发出的光线本来就是发散的光束,利用凹透镜会比原来更发散,所以不能选用凹透镜.2.【答案】C【解析】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所以放在载物台上的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位于目镜的焦点之内,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3.【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人患的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成像位置后移.凹透镜的特点是中间薄边缘厚,所以眼睛镜片的边缘厚度大于0.05mm.4.【答案】A【解析】(1)将蜡烛从a点滑到b点后,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说明像距在变小,物距在变大,而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置不变,所以凸透镜应位于a点的左侧.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2)当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点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所以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故C不符合题意.(3)蜡烛在a点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蜡烛在b点时,仍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应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D不符合题意.5.【答案】C【解析】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后方,所以要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使像前移,重新落在视网膜上.故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看到她的眼睛变大了,故BD不符合题意.6.【答案】C【解析】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照相机镜头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当照相机的镜头上沾上一个黑点,还有另外的许多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所以所拍照片不会存在小黑点.7.【答案】B【解析】显微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靠近物体的称之为物镜,另一个称之为目镜,物体首先由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物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投影仪,目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放大镜.8.【答案】A【解析】A、一般情况下,望远镜物镜由凸透镜组成,目镜由凸透镜或凹透镜两种类型.观察天体物理方面,一般采用反射式望远镜,采用凹面镜做物镜.故A错误.B、反射望远镜是用凹面反射镜作物镜的望远镜.故B正确.C、因为距离物体越近,视角越大,如果视角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就大,眼睛所看到的物体就大.所以汽车远去,看起来变小.故C正确.D、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故D正确.9.【答案】B【解析】幻灯机的制作原理是根据,f<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制成的.所以,银幕上看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10.【答案】C【解析】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实像时,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规律制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减小透镜到投影片的距离,增大投影仪和屏幕间的距离,才能将屏幕上较小的画面变大.11.【答案】D【解析】放映幻灯时,成的像是倒立且左右相反的,故字母F的像是D中的形状.12.【答案】B【解析】A、远视眼是眼球的晶状体发生变化造成的,是一种病态,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矫正远视眼,需佩戴凸透镜,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远视眼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变弱造成的,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要看清近处的物体需要戴凸透镜进行矫正,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13.【答案】D【解析】①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①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成像,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①放大镜成像是光的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①照相机成像是光的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①幻灯机成像是光的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是放大倒产的实像;综上所述,成实像的有①①①,成虚像的是①①,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①,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①①,则ABC错误,D正确.14.【答案】A【解析】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的字时,字要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要使透过放大镜看到字的像越大,要适当增大物距,所以凸透镜适当远离字.15.【答案】D【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该凸透镜焦距为10cm,物距在50cm和12cm之间成实像,所以移动的过程中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A、B、C错误,D正确.16.【答案】A和D;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B、C和E;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解析】分析比较图中的五个透镜可以看出,其中A和D两个透镜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而B、C和E三个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属于凹透镜.17.【答案】5;-500【解析】当一个凹透镜的焦距为0.2m时,它的焦度是:=5m−1;眼镜的度数等于焦距倒数的100倍,它的度数是:D==−500度.18.【答案】发散;凹;不一定【解析】两条光原来会聚于B点,经过透镜后会聚于A点,会聚点后移说明透镜使光线“远离”了,故透镜起到发散作用,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这是个凹透镜.19.【答案】(1)焦距;(2)15;大;(3)C.【解析】(1)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亮斑就是所有通过凸透镜的光线的汇聚点,因此叫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焦距.(2)根据图示的蜡烛与凸透镜所在的刻度值,即可确定此时的物距为15厘米.由于此时的像距为30厘米.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小于像距时,此时所成的像也是放大的.(3)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这种像只能用肉眼看到,而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要撤去光屏直接用肉眼观察.20.【答案】(1)光屏的高度;(2)①倒立、放大的实;①倒立、缩小的实;①正立、放大的虚;(3)右;(4)虚;两.【解析】(1)为了保证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则焰心、光心及光屏的中心必须在同一高度上,由图可知,光屏有些高.所以必须要调整的是光屏的高度;(2)①已知f=15cm,将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20处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①将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35处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①将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10处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当物体放在焦点之外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实像越小,所以此时需增大物距,即应将蜡烛向右移.(4)当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物同侧.所以人的眼睛要看烛焰的放大、正立的虚像,人必须和烛焰在凸透镜的两侧.21.【答案】(1)下;(2)15;(3)左;倒立;缩小;实像;(4)能;暗.【解析】(1)根据图示的光屏、凸透镜、烛焰三者的位置关系可知,光屏的中心高于凸透镜、烛焰的中心,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就要使光屏向下调整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2)根据题意,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说明此时满足30cm=u=2f,所以f=15cm;(3)使烛焰向左移动5cm后,此时u=35cm,即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2f>v>f,因此需要将光屏左移;(4)纸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仍能成完整的像,但像比原来变暗了.22.【答案】解:由图可知,①ABO①①AB´O,则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u,像距v,则像高h2=答:像高h2为【解析】已知AB的高为h,物距u,像距v,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得像高h.。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一、填空题1、有以下五种光学镜子:A.平面镜、B.凸面镜、C.凹面镜、D.凸透镜、E凹透镜,其中对光线发生反射的有,对光线发生折射的有;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有,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有。

2.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将点燃的蜡烛从距离凸透镜40 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逐渐;主光轴上距离凸透镜cm处是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

3.摄影师在给某班照集体像后,又给一名同学照半身像。

那么,应使照相机镜头和这个同学的距离________。

(选填“减小”或“增大”)4.二维码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

我们能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图片上发生了______射;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二维码图案通过手机镜头成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5.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6.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阳光,再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你认为凸透镜的焦距f (可能大于/等于/一定小于)距离L.然后小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白纸,如果光斑变大,则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大于/等于/小于)刚才测得的距离L。

7.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须(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地画面。

8.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相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等大的像。

由此可推断:所成的________(选填“都是实像”“都是虚像”或“一个是实像、一个是虚像”),甲透镜的焦距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乙透镜的焦距。

2020—2021学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人教版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

2020—2021学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人教版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正午时,太阳光直射水平地面.取一圆形薄凸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大.透镜的焦距是()A.5cmB.10cmC.15cmD.30cm2.如图所示,小聪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C.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3.某人照相,拍了一张后,他向照相机移近了几步,再拍一张,如果照相机的位置不变,拍照的人应该()A.把镜头向外拉一些,人像变大B.把镜头向里缩一些,人像变大C.把镜头向外拉一些,人像变小D.把镜头向里缩一些,人像变小4.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不妥当的是()A.老花镜是一种凹透镜B.老花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C.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D.爷爷是个远视眼5.如图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和戴上眼镜后观察到的远处帆船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是()A.远视眼凸透镜B.近视眼凹透镜C.远视眼凹透镜D.近视眼凸透镜6.如图所示,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错误的是()A.B.C.D.7.如下图所示,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屏,若用一个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光学器件嵌入其中,发现在光屏M上呈现出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的光学器件()A.一定是凹透镜B.一定是凸透镜C.可能是凸透镜或凹透镜D.可能是厚平板玻璃8.平行光线经如图所示的中空玻璃砖后将会()A.会聚B.发散C.仍为平行光D.无法判断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D.蜡烛不动,透镜不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10.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观察时要用右眼注视目镜B.观察装片时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C.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视野不宜太亮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只与物镜有关,而与目镜无关11.关于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使得所有经过凹透镜的光都不能会聚在一点上B.凹透镜是对平行主光轴的光起发散作用C.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都会比原来更发散一些D.原来会聚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一定不能会聚了12.如图四种情况中所成的像,是实像的是()A.幻灯机成像B.变浅的池底C.放大镜成的像D.水面上的倒影13.两块凸透镜,一个直径比另一个大,在阳光下聚焦,分别点燃两根相同的火柴,哪一个凸透镜先点燃火柴()A.焦距小的透镜B.直径大的凸透镜C.直径小的凸透镜D.焦距大的透镜14.在探究近视眼视力矫正问题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眼睛,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紧靠瓶壁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图中的四幅图是一些同学描绘近视眼矫正的方法和光路,其中能达到近视眼矫正目的是()A.B.C.D.15.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二、填空题(共3小题)16.如图所示,太阳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有______ 作用,它的焦距是______ cm.17.小明为探究近视眼的成因,找来一个圆底烧瓶当着眼球的玻璃体,把里面装入牛奶和水的混合物(如图A)在烧瓶前放一凸透镜,用两激光灯当作物体发射出的光线,实验时:(1)小明把__________当作了眼睛中的晶状体.(2)烧瓶的后壁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把两激光灯(如图B)射向凸透镜,调整光线线使会聚点刚好落在瓶后壁,此时若要验证近视眼成因,应保持光线不变,把B图中的凸透镜换成一个比它__________(厚或薄)的,此时会聚点会落在后壁的__________(左或右)边,实验中的会聚点相当于眼睛看到物体的像点.此时要验证校正方法,应在透镜前再放上一个__________透镜使全聚点又落到烧瓶后壁.18.为了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须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一个__________的光斑,如图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焦距f=__________cm,这个实验也证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__作用.三、实验题(共3小题)19.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通过实验,他发现蜡烛离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越______ (填“大”或“小”).当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_ 凸透镜(填“靠近”或“远离”),此时在光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是______ 的(填“倒立”或“正立”).实验中,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固定蜡烛,将透镜换成一个焦距稍小一点的凸透镜实验,则屏需向______ (填“左”或“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此刻的像比换镜前变______ (填“大”或“小”).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1)明显还需要调整高度的是______ .调整后恰好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______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f 的范围是______ .该成像特点可作为______ 的原理(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2)此时,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是______ (填“凸”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人的眼睛的缺陷是______ (选填“近视”或“远视”).21.小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A和凸透镜B、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光具座等器材.(1)小华首先测量凸透镜A的焦距: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平行光光源发出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镜A上,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光斑最小,如图甲所示,凸透镜A的焦距f1= ______ cm;(2)如图乙所示,保持凸透镜A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______ 像(选填“虚”、“实”);此成像特点常应用在______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上;(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华用焦距为f2的凸透镜B替换凸透镜A,将凸透镜B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像.由此现象可以判断:凸透镜A 和凸透镜B的焦距大小关系为f1______f2(选填“小于”或“大于”).四、计算题(共1小题)22.如图所示,物体AB经凸透镜折射后所成像为A′B′,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u,像距v,试用h1、u、v表示像高h2.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该凸透镜焦点的位置,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说明是太阳光经凸透镜未过焦点会聚的,或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大,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是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光斑的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是已过焦点一半时的,则15cm是焦距和一半的焦距的和,即焦距是10cm,则ACD错误,B正确.2.【答案】C【解析】A、由图知,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此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而幻灯机是根据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原理制成.故本选项说法错误.B、要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小,蜡烛应远离凸透镜.故本选项说法错误.C、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就应该越向上移动,故本选项说法正确.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毛玻璃板.故本选项说法错误.3.【答案】A【解析】保持照相机的位置不变,人向照相机移近了几步,使物距减小,所以像距变大,像变大,即把镜头向外拉一些,人像变大.4.【答案】A【解析】A、老花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因此是凸透镜,故A错误;B、C、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同时也可以用来当放大镜使用,故BC正确;D、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因此爷爷是个远视眼,故D正确.5.【答案】B【解析】近视眼的表现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距离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故若想使像成在视网膜上,需要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是近视眼,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应为凹透镜.6.【答案】A【解析】根据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①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A.从凹透镜焦点发出的光线,经折射后应继续向外偏折,而不是变为平行,故A错误;B.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故B正确;C.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故C正确;D.射向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D正确.7.【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光线经过光学元件后形成了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可能是光学器件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则可能是凹透镜,B错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若M在焦点外,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继续传播,M离得屏越远,则光斑越大,所以可能是凸透镜,此时M在焦点外某一距离处,A错误;光透过厚平板玻璃后,仍平行射出,光斑的大小不变,所以D错误.8.【答案】B【解析】空玻璃砖可看作是左右两个凹透镜组合在一起了,而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会变得发散,经过两个凹透镜变得更加发散.9.【答案】A【解析】根据提供的图示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要使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就要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所以在凸透镜不动时,蜡烛远离凸透镜,同时光屏靠近凸透镜.10.【答案】C【解析】A、使用显微镜时,用右眼还是用左眼都可以,故A错误;B、低倍镜放大倍数小,找到物像后,移动需要更清楚观察部分到视野中央后,再换高倍镜.这样主要是为了观察方便,即找到需要观察的部位,并移动到视野中央,如果在低倍镜下已经看的很清楚了,也就没有必要换高倍镜了,故B错误;C、口腔上皮细胞颜色很浅,视野太亮容易看不清,故C正确;D、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故D错误.11.【答案】C【解析】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被发散”是折射光线相对于原来的入射光线而言的,经过凹透镜的任何折射光线都要比原来的入射光线发散一些.会出现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会聚,折射后还是会聚光束,能相交一点,但是会聚程度明显减弱,会聚点后移;①入射光线的延长线经过凹透镜另一侧的焦点,变成平行光线;①入射光线发散折射后仍然是发散光束,但折射后的光线的张角增大,较原入射光线更加发散.12.【答案】A【解析】A、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制成的,故符合题意;B、变浅的池底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是物体的虚像,故不符合题意;C、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制成的,故不符合题意;D、水面上的倒影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不符合题意.13.【答案】B【解析】要使某根火柴先被点燃,则该根火柴的温度就要高些,这就要求凸透镜会聚更多的光,而会聚光的多少与凸透镜的焦距无关,只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有关,即凸透镜直径大些就会会聚更多的光,所以B符合题意.14.【答案】C【解析】近视眼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像重新成在视网膜上,需要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将像后移,从而重新将像成在视网膜上,看清楚物体.15.【答案】C【解析】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实像时,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规律制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减小透镜到投影片的距离,增大投影仪和屏幕间的距离,才能将屏幕上较小的画面变大.16.【答案】会聚;10【解析】光屏上得到的亮点即为凸透镜的焦点,焦距指的是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7.【答案】(1)凸透镜;(2)视网膜;(3)厚;左;凹【解析】模型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睛中的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太强,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的,故要矫正近视眼需要一个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透镜即凹透镜;凸透镜越厚焦距越短,对光线的折射会聚能力越强.18.【答案】最小最亮;10;会聚【解析】为了测量凸透镜焦距,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须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光斑即为焦点;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该透镜焦距f=10cm,这个实验也证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19.【答案】小;远离;倒立;左;小.【解析】蜡烛离透镜越远即物距越大,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成的像越小;当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物距减小,所以成的像会变大,像距也会变大;在光屏上成的像是实像,所以是倒立的;实验中,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固定蜡烛,当透镜换成一个焦距稍小一点的凸透镜实验时,此时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所以成的像更小,像距也会减小.20.【答案】(1)光屏的高度;缩小;4.5~6.0cm;照相机;(2)凹;近视.【解析】(1)为使所成像能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如图所示,光屏有些高了,所以要调整光屏的高度.此时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大约为12cm,像距大约为9cm,u>v,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成像特点是照相机的原理.此时12cm>2f,所以f<6cm,2f>9cm>f,所以9cm>f>4.5cm,凸透镜的焦距的范围是:6cm>f >4.5cm.(2)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说明物距不变,像距增大了,也就是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这只眼镜是凹透镜;戴这种眼镜人的眼睛的缺陷是近视.21.【答案】(1)10;(2)实;幻灯机;(3)大于.【解析】(1)由图知,光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2)如图乙所示,保持凸透镜A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时,物体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此时应该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3)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凸透镜A成放大的实像,说明此时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凸透镜B成缩小的实像,说明物距大于2倍焦距.因此凸透镜B的焦距小于凸透镜A的焦距.22.【答案】解:由图可知,①ABO①①AB´O,则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u,像距v,则像高h2=答:像高h2为【解析】已知AB的高为h,物距u,像距v,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得像高h.。

2020—2021学年度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

2020—2021学年度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F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表现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此处凸透镜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2.放电影时,电影胶片上的图案经凸透镜在银幕上成的是()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3.放映幻灯片时,要使银幕上所成的像再放大一些,应()A.减小银幕与镜头的距离,同时增大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B.增大银幕与镜头的距离,同时减小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C.将银幕与镜头的距离和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同时增大D.将银幕与镜头的距离和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同时减小4.如图所示的凸透镜,若把它用在书写投影仪上,则物体应放的位置为()A. A点B. B点C. C点D. E点5.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不妥当的是()A.老花镜是一种凹透镜B.老花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C.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D.爷爷是个远视眼6.如图所示,向透明塑料袋内吹气后,将袋口扎紧,再在袋口下挂一重物,将它放入盛水的玻璃容器中,就成了一个“空气透镜”.当平行光束射到这个“空气透镜”上时,射出的激光束将成为()A.会聚光束B.发散光束C.平行光束D.不能确定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烛焰、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A.潜望镜B.放大镜C.照相机D.投影仪8.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 50cm处向 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A.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B.像变大,像距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D.像变大,像距变大.9.不平行的光束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A.不能交于一点B.一定是平行的C.可能交于一点D.一定交于一点10.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11.如图四种情况中所成的像,是实像的是()A.幻灯机成像B.变浅的池底C.放大镜成的像D.水面上的倒影12.小明的爷爷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装片,正当他看清高倍镜下的物像时,小明也争着要看.但他看到的像却有点模糊.通过操作,小明得到了清晰的物像.他的操作方法是()A.调节粗准焦螺旋B.调节细准焦螺旋C.调节反光镜D.调整装片位置13.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①平面镜成像①放大镜成像①电影屏幕上的像①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A.属于实像的是①①①B.属于虚像的是①①①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①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①①14.下列光学仪器中没有凸透镜的是()A.照相机B.反光镜C.放大镜D.幻灯机15.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形成实像的是()A.镜中的小红B.水中的折笔C.眼睛看物体D.放大的手指二、填空题(共3小题)16.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______ (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清晰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操作是 ______17.在凹透镜的四周加一屏障,遮住从平行光源射向凹透镜周围的光线,如图所示.屏障可用硬纸片或薄木板中间开一个圆孔做成.(1)移动光屏便可看到屏上圆形光斑的面积随着______而增大,表明通过凹透镜的光是______的.(2)若换用凸透镜做实验,请画出大致的光路图.当光屏从左向右移动时,光斑如何变化?18.如图所示的六块玻璃制成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 ,对光具有______ 作用,因此,凸透镜又被叫做 ______ 透镜;属于凹透镜的是 ______ ,对光具有 ______ 作用,因此,凹透镜又被叫做 ______ 透镜.三、实验题(共3小题)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1)明显还需要调整高度的是 ______ .调整后恰好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______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f 的范围是 ______ .该成像特点可作为 ______ 的原理(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2)此时,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是 ______ (填“凸”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人的眼睛的缺陷是 ______ (选填“近视”或“远视”).20.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人眼成像情况,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实验时,应使烛焰和 ______ 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2)图中物距u应满足 ______ .(3)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烛焰的像将落在光屏的 ______ 方.(4)在第(3)小题的情况下,若用此实验模拟人眼的调节功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A.将光屏靠近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C.换焦距更大的凸透镜D.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5)在第(3)小题的情况下,若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只眼镜是 ______ 透镜.21.小明想要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现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它们的焦距分别为50cm、25cm、15cm,应选择______ 凸透镜.(选填“甲”、“乙”或“丙”).(2)在实验过程中,将光具座放到水平桌面上,调整凸透镜的中心,蜡烛火焰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应保持在 ______ .(3)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15cm刻度线外,再移动光屏,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四、计算题(共1小题)22.如图所示,物体AB经凸透镜折射后所成像为A′B′,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u,像距v,试用h1、u、v表示像高h2.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凸透镜对通过透镜的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指折射后的光线与原来比较,光线偏转向了主光轴,即为会聚.2.【答案】D【解析】幻灯、投影是利用物距处于1倍、2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原理制成的,图像能成在银幕上,所以是实像,并且银幕上的像要比胶片上的像大得多,所以是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3.【答案】B【解析】当物体能过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如果让像变大,则需增大像距,减小物距;即增大幻灯机到银幕的距离,同时减小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4.【答案】C【解析】投影仪投出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体应当放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5.【答案】A【解析】A、老花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因此是凸透镜,故A错误;B、C、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同时也可以用来当放大镜使用,故BC正确;D、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因此爷爷是个远视眼,故D正确.6.【答案】B【解析】以空气为标准,可以把它分解为左右两个中间薄,边缘厚“水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经过空气透镜时会被发散.因此对照过去的平行光有发散作用.7.【答案】D【解析】由图知,像距大于物距,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D符合题意.A.潜望镜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A不符合题意;B.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B不符合题意;C.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C不符合题意.8.【答案】D【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该凸透镜焦距为10cm,物距在50cm和12cm之间成实像,所以移动的过程中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A、B、C错误,D正确.9.【答案】C【解析】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不平行的光束经过凹透镜折射后,一定变得比折射前发散,会出现:(1)可能是会聚光束,交于一点,可能变成发散光束,不会交于一点,故AD错误,C正确;(2)可能变成平行光线,这是折射前射向凹透镜焦点的光线,是一种特殊情况,B选项太绝对,故B错误.10.【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说明该透镜是一个凸透镜.11.【答案】A【解析】A、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制成的,故符合题意;B、变浅的池底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是物体的虚像,故不符合题意;C、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制成的,故不符合题意;D、水面上的倒影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不符合题意.12.【答案】B【解析】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是升降镜筒,调节物体与物镜的距离,以便观察清楚物像,粗准焦螺旋的升降范围大,属于粗略调节,细准焦螺旋的升降范围小,属于精确调节,而小明的爷爷已经调好了,只是不同的人眼睛略有差别,这时要精细调节,所以调细准焦螺旋.13.【答案】C【解析】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①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①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①电影银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①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观后镜是凸面镜,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其中,属于实像的是①①;属于虚像的是①①①;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①;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①.14.【答案】B【解析】反光镜是应用了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而其他的光学器件都是应用了凸透镜.15.【答案】C【解析】A、镜中的小红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特点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B、从水中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B不符合题意;C、人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D、用放大镜看手指时,看到的手指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16.【答案】倒立;缩小;蜡烛靠近凸透镜或光屛靠近透镜.【解析】近视镜是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凸透镜所成的像会向后移,此时光屏上出现烛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拿走近视镜片后,蜡烛烛焰的像前移,成在光屏的前面,即此时凸透镜所成的清晰的像应该在光屏和透镜之间,所以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或将蜡烛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17.【答案】(1)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增大;发散;(2)当光屏从左向右移动时,光斑先减少后增大.【解析】(1)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当光屏逐渐远离凹透镜时,照向凹透镜的光线更发散,所以屏上圆形光斑的面积随着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增大而增大,所以纸上的光斑越大,光线越分散,光斑的亮度就越小.(2)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一点,这一点为凸透镜的焦点,当光屏从左向右移动,当移动到焦点时,此时光斑最小,继续向右移动,此时在焦点以外,光斑增大,因此光屏从左向右移动时,光斑先减少后增大.18.【答案】ACD;会聚;会聚;BEF;发散;发散.【解析】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是凸透镜,图中的ACD符合要求,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是凹透镜,图中的BEF符合要求,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19.【答案】(1)光屏的高度;缩小;4.5~6.0cm;照相机;(2)凹;近视.【解析】(1)为使所成像能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如图所示,光屏有些高了,所以要调整光屏的高度.此时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大约为12cm,像距大约为9cm,u>v,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成像特点是照相机的原理.此时12cm>2f,所以f<6cm,2f>9cm>f,所以9cm>f>4.5cm,凸透镜的焦距的范围是:6cm>f>4.5cm.(2)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说明物距不变,像距增大了,也就是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这只眼镜是凹透镜;戴这种眼镜人的眼睛的缺陷是近视.20.【答案】(1)光屏;(2)u>2f;(3)前;(4)C;(5)凹.【解析】(1)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在图中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蜡烛应放在大于2倍焦距的位置,故u>2f;(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烛焰的像将落在光屏的前方;(4)像成在光屏的前方说明焦距较小,为了能得到清晰的像应换用焦距更大的凸透镜,故选C.(5)已知在第(3)小题的情况下,烛焰的像将落在光屏的前方;当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这只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这只眼镜是凹透镜.21.【答案】(1)丙;(2)同一高度处;(3)缩小【解析】(1)当物距等于2f时,像距等于2f,此时像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最小,为4f,4×50cm=200cm>100cm,不能使用焦距为50cm的凸透镜;4×25cm=100cm,只能探究等大的情况,不能探究其他成实像的情况,不能使用焦距为25cm的凸透镜;4×15cm=60cm,所以可用此凸透镜进行探究;(2)在实验过程中,调整凸透镜的中心,蜡烛火焰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应保持在同一高度处,这样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3)使蜡烛位于15cm刻度线外,此时u>35cm,物距大于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2.【答案】解:由图可知,①ABO①①AB´O,则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u,像距v,则像高h2=答:像高h2为【解析】已知AB的高为h,物距u,像距v,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得像高h.。

2020—2021学年山东省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一学期期末专题复习: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习题精选

2020—2021学年山东省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一学期期末专题复习: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习题精选

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习题精选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19秋•峄城区期末)如图是小普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白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B.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C.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的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2.(2019秋•东平县期末)我们生活中常常都提到像:其中()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①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

①放大镜成像,①汽车观后镜中的像,①照相机成的像。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①①B.属于虚像的是①①①C.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①①D.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①①3.(2019秋•泰安期末)关于成像,下列说法中()①平面镜成的都是虚像①凸透镜成的都是实像①凸透镜可以成缩小的像,也可以成放大的像①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的像,也可以成正立的像A.只有①①正B.只有①①正确C.只有①①①D.只有①①①4.(2019秋•交城县期末)如图所示,此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A.无像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成正立放大的实像5.(2019秋•任城区期末)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手电筒的反光装置是利用凹面镜使射出的光接近于平行光B.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C.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D.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6.(2018秋•淄博期末)光线经过甲乙两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下列对两透镜类型的分析正确的是()A.甲透镜的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说明甲透镜是凸透镜B.乙透镜的折射光线是发散的,说明乙透镜是凹透镜C.甲透镜的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向主光轴靠拢,说明甲透镜是凸透镜D.乙透镜的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向主光轴靠拢,说明乙透镜是凸透镜7.(2018秋•泰山区期末)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物理导学训练卷——专题五:透镜及其应用考点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A. 一定大于20cmB. 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C. 一定小于8cmD. 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要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为A. 大于30cmB. 小于15cmC. 等于30cmD. 大于15cm,小于30cm3.小丽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 10cm 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 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 20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 65cm 刻度线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请结合此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幻灯机的成像特点B. 保持凸透镜不动,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C. 保持凸透镜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D. 保持凸透镜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80cm刻度线处,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现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若在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放置________.现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缩小的像,蜡烛应向________移动,光屏应向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5.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再将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甲放置在蜡烛和屏之间适当位置,在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实像;在透镜甲位置上换上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乙,不改变蜡烛位置,将光屏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适当距离,就可以再光屏上得到清晰的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实像.6.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1)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_______、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2)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3)在上一步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后,取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可将蜡烛适当向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7.张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 cm.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2)将凸透镜固定在图所示的光具座位置不动,张华将点燃的蜡烛移至10cm刻度处,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________ (选填“实”或“虚”)像;若将点燃的蜡烛移至40cm 刻度处,他通过凸透镜看到烛焰的________ (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虚像.(3)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_A.完整的像 B.一半的像 C.无法成像.8.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 5cm(1)实验前应首先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光屏应在__区域前后移动,才能得到清晰、倒立、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成了__.(3)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则发现像变得模糊了,这时应适当向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4)若实验中将光屏换成平面镜,则从侧面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倒立的烛焰像,此时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像与凸透镜大小____.考点二:生活中的透镜1. 小红利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作放大镜去观察植物标本,则标本离凸透镜的距离应该是:()A. 小于10cmB. 大于10cm,但小于20cmC. 大于20cmD. 放在任何位置都可以2.春节期间,某电视台推出“扫二维码,抢红包”活动.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可成像在内部的识别模块上实现登录,获得红包.扫描二维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B. 摄像头越靠近二维码越好C. 二维码成虚像D. 二维码一定成倒立的像3.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哪个光学器材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A. 投影仪B. 照相机C. 放大镜D. 近视眼镜4.如图,小华参观展览会,在一个展室里可见一个女导游在介绍商品,试着与她握手,却发现是一个虚拟导游,可望不可及.后来他发现这个女导游只是在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电视机屏幕上经过处理的一个形象而已.则这个玻璃屏风是________镜,这个虚拟导游是________像(填“虚”、“实”),电视机屏幕与玻璃屏风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选填“小于一倍焦距”、“大于一倍小于两倍焦距”或“大于两倍焦距”)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cm,物距为25cm,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_.6.阅读材料,回答材料后的问题监控摄像头我们经常会发现城市的几乎每个交通路口都安装有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摄违章行驶或者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并把实时拍摄的图象衔接起来,变成一段流畅的图象显示;同时监控摄像头把每个成像都通过信号传输到监控主机内,监控主机与硬盘录像机是合体的,经过对信号的接受处理以后,存放在硬盘录像机内的监控主机就可以播放视频了,播放的视频就可以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监控摄像头也可以成为监控摄像机,主要有枪机、球机和半球之分,如图所示.枪机的监视范围有限,因为它的角度不能自动旋转,如果不人为移动,录像范围是一定的,而球机和半球机是可以移动的,半球机可以旋转180度,球机则可以旋转360度.(1)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放大镜”)相似,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成像会越来越小是因为车辆行驶离摄像头越来越________(选填“远”或“近”).(2)图片记载的是某校一高中生考试时为了躲避监考的摄像头,用手表反射太阳光到摄像头,导致摄像头内部感光元件损坏,影响摄像头正常使用.请你利用所学光学知识分析感光元件损坏的原因________.考点三:眼睛与眼镜1.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A. 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B. 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C. 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D. 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2.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利用凸透镜可以矫正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3.小明同学身高170c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甲所示.由此可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________cm,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____.人的眼睛是一架精密的照相机,如图乙、丙所示,是描述人眼看物体的成像图,其中看远处景物的是________图,景物在视网膜上成的是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4.视力正常的小明把凸透镜贴近眼睛,观察远处的房屋,眼前“模糊”此时来自远方房屋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_____(选填“前”或“后”)方.如图所示,他又伸直手臂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房屋清晰的_____(选填“实”或“虚”)像,像的位置在凸透镜的_____(选填“左”或“右”)侧.5.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甲)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⑴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应该_____ (将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将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_____ (填“靠近”或“远离”)眼睛.⑵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_________图,其矫正做法是________ .考点四:显微镜与望远镜1.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镜成缩小的实像B. 物镜成放大的虚像C. 目镜成放大的实像D. 目镜成缩小的虚像2.如图所示,小强同学用两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观察远处的物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B.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台显微镜C.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D. 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相同的考点五:透镜的作用与作图1.下列图属于凹透镜的是2.以下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A. 潜望镜B. 平面镜C. 凸透镜D. 凹透镜3.下列关于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 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其对光的会聚作用就越小B. 凹透镜的焦距越小,其对光的发散作用就越小C. 光无论沿什么方向射向凹透镜的光心后,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D. 光无论沿什么方向射向凸透镜后,都能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焦点上4.如图,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射到凹透镜上,请作出折射光线.5.补全图中凹透镜的光路图.6.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通过画光路图去理解.如图所示,O点为光心,A’B’是物体AB经透镜所成的像.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两条入射光线的出射光线.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物理导学训练卷——专题五:透镜及其应用参考答案考点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A. 一定大于20cmB. 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C. 一定小于8cmD. 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u=20cm,v=16cm,且u>v.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由解得10cm>f>8cm,正确的选择是D.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要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为A. 大于30cmB. 小于15cmC. 等于30cmD. 大于15cm,小于30cm【答案】D【解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距为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要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物距为15厘米到30厘米之间.故D符合题意.3.小丽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 10cm 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 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 20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 65cm 刻度线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请结合此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幻灯机的成像特点B. 保持凸透镜不动,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C. 保持凸透镜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D. 保持凸透镜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80cm刻度线处,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答案】D【解析】A. 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即说明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B. 保持透镜在不动,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更清晰像,即增大像距,同时减小物距,所以应该将凸透镜向右移动,光屏右移,故B错误;C. 保持凸透镜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35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D. 保持凸透镜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8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正确.故选D.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现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若在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放置________.现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缩小的像,蜡烛应向________移动,光屏应向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答案】 (1). 凸透镜 (2). 左 (3). 左【解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光具座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并且让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现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缩小的像,则物距应大于两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所以蜡烛应向左移动,光屏应向左移动5.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再将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甲放置在蜡烛和屏之间适当位置,在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实像;在透镜甲位置上换上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乙,不改变蜡烛位置,将光屏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适当距离,就可以再光屏上得到清晰的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实像.【答案】 (1). 靠近 (2). 缩小【解析】首先根据题意“先用焦距为3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可确定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小像变小来确定调节光屏的方法.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v>2f,即v>60cm,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在焦距为30cm的透镜甲的位置上换上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乙,凸透镜的折光能力增强,不改变蜡烛位置,v>60cm,相当于物远了,则屏上的像变近、像变小,故应减小像距,即应将光屏靠近透镜;6.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1)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_______、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2)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3)在上一步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后,取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可将蜡烛适当向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答案】 (1). 倒立 (2). 照相机 (3). 心 (4). 左【解析】(1)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60cm-50cm=10cm;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物距为30cm,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2)当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后,物距减小,像距变大,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右移动.(3)近视眼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的光线推迟会聚,蜡烛向左远离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7.张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 cm.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2)将凸透镜固定在图所示的光具座位置不动,张华将点燃的蜡烛移至10cm刻度处,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________ (选填“实”或“虚”)像;若将点燃的蜡烛移至40cm 刻度处,他通过凸透镜看到烛焰的________ (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虚像.(3)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_ A.完整的像 B.一半的像 C.无法成像.【答案】 (1). 15 (2). 同一高度上 (3). 实 (4). 正立 (5). A【解析】解:(1)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该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焦距是60cm﹣45cm=15cm.在光具座上依次放在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2)当“张华将蜡烛移至10cm刻度线处时”此时u=45cm﹣10cm=35cm,则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张华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线处时”,此时u=5cm,则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下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由于透镜的一半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一半,故亮度会减弱,但还能成完整的像.故答案为(1)15;一高度上;(2)实;正立;(3)A.8.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 5cm(1)实验前应首先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光屏应在__区域前后移动,才能得到清晰、倒立、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成了__.(3)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则发现像变得模糊了,这时应适当向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4)若实验中将光屏换成平面镜,则从侧面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倒立的烛焰像,此时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像与凸透镜大小____.【答案】 (1).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 ③ (3). 放大 (4). 幻灯机(5). 右 (6). 不能 (7). 相等【解析】(1)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由图知,凸透镜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30cm 刻度线位置时,物距为50cm﹣30cm=20cm,即蜡烛在1倍和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在2倍焦距之外,幻灯机(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3)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由于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比以前会聚得要晚了,像距更大了,因此要得到清晰的像,需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当烛焰距凸透镜40cm时,物距大于2f,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4)平面镜所称成的像是虚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的大小相同,所以此时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像与蜡烛大小相等.考点二:生活中的透镜1. 小红利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作放大镜去观察植物标本,则标本离凸透镜的距离应该是:()A. 小于10cmB. 大于10cm,但小于20cmC. 大于20cmD. 放在任何位置都可以【答案】A【解析】放大镜去观察植物标本,应该把物体放在1倍焦距以内.2.春节期间,某电视台推出“扫二维码,抢红包”活动.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可成像在内部的识别模块上实现登录,获得红包.扫描二维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B. 摄像头越靠近二维码越好C. 二维码成虚像D. 二维码一定成倒立的像【答案】D【解析】(1)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故A错误;(2)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并不是摄像头越靠近二维码越好,故B、C错误,D正确;故选D.3.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哪个光学器材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A. 投影仪B. 照相机C. 放大镜D. 近视眼镜【答案】B【解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观察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是照相机的原理.4.如图,小华参观展览会,在一个展室里可见一个女导游在介绍商品,试着与她握手,却发现是一个虚拟导游,可望不可及.后来他发现这个女导游只是在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电视机屏幕上经过处理的一个形象而已.则这个玻璃屏风是________镜,这个虚拟导游是________像(填“虚”、“实”),电视机屏幕与玻璃屏风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选填“小于一倍焦距”、“大于一倍小于两倍焦距”或“大于两倍焦距”)【答案】 (1). 凸透 (2). 实 (3). 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解析】电视机中的“像”与小华看到的“像”的关系可知,电视机中的“像”经过屏风这个“镜”后变成倒立、放大的像,且电视机中的“像”与小华看到的“像”又是在屏风这个“像”的两侧.由此可知,玻璃屏风是一个凸透镜,虚拟导游是实像,此时电视机中的“像”是“物”,它离玻璃屏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故答案为(1). 凸透镜 (2). 实 (3). f<‹u<2f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cm,物距为25cm,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_.【答案】 (1). 缩小 (2). 照相机【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①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②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③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来解答此题.解: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cm,物距为25cm,即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答案为缩小;照相机.6.阅读材料,回答材料后的问题监控摄像头我们经常会发现城市的几乎每个交通路口都安装有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摄违章行驶或者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并把实时拍摄的图象衔接起来,变成一段流畅的图象显示;同时监控摄像头把每个成像都通过信号传输到监控主机内,监控主机与硬盘录像机是合体的,经过对信号的接受处理以后,存放在硬盘录像机内的监控主机就可以播放视频了,播放的视频就可以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监控摄像头也可以成为监控摄像机,主要有枪机、球机和半球之分,如图所示.枪机的监视范围有限,因为它的角度不能自动旋转,如果不人为移动,录像范围是一定的,而球机和半球机是可以移动的,半球机可以旋转180度,球机则可以旋转360度.(1)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放大镜”)相似,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成像会越来越小是因为车辆行驶离摄像头越来越________(选填“远”或“近”).(2)图片记载的是某校一高中生考试时为了躲避监考的摄像头,用手表反射太阳光到摄像头,导致摄像头内部感光元件损坏,影响摄像头正常使用.请你利用所学光学知识分析感光元件损坏的原因________.【答案】 (1). 凸透镜 (2). 照相机 (3). 远 (4). 手表将太阳光反射到摄像头,摄像头里面的凸透镜将太阳光会聚,从而损坏感光元件.【解析】(1)摄像机的镜头与照相机的镜头类似,应用的凸透镜成实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图中汽车的像逐渐减小,说明汽车远离摄像机镜头,像距减小;(2)由题意可知,感光元件损坏的原因可能是手表将太阳光反射到摄像头,摄像头里面的凸透镜将太阳光会聚,从而损坏感光元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