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贴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理论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补贴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理论分析
1.1政府补贴、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
1.1.1 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介入的必要性
本节将从创新博弈的角度出发,论证政府补贴的必要性。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差异较大,他们所处的阶段各不相同,一部分在技术开发刚刚兴起的起始阶段分布,而另一部分则在日趋成熟的产业化发展阶段占领一席之地。本文根据这一客观事实而设立了研究的假定前提,假设在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一个在位企业对应一个潜在竞争对象,而没有其他的参与因素。也就是假定A做为垄断者,B则A在该第一代创新行业产品中的的潜在竞争对象。在进行博弈的过程中,A、B必须同时决定是否要进行产品的创新开发第二代产品。假定A、B研发成功,他们都可以以同样的边际成本c生产该产品。一般来说,第二代的创新产品优于第一代,但随着而来的是成本的差异,尤其是边际成本,创新企业为其所付出的远超过第一代企业。我们可以通过公式来看,假定企业所投入的研发费用为I i
,这一研发投入是其在创新新产品时能够观察到的投入。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概率函数为,这里,vi()代表着无法观测的努力,也就是无法观测的企业研发努力成本。对于企业A我们将研发成功概率假设为数值α,一种假定企业A研发获得成功的前提下B企业也取得了成功,并且其成功概率数值设为β1,另一种假定企业A研发未能获得成功时,B企业的成功概率数值设为β1,第三种是假定A企业放弃研发时,B企业单独研发成功概率数值设为β1,此时(,,,1,1)。企业A和B共同进入第二代产品市场时企业i 的收益函数数值为R i(Y,Y)。同样可知,函数R i(Y,N)、函数R i(N,Y)、函数R i(N,N)则分别代表了企业A、B各自所处的收益状态(进、退)、(退、进)、(退、退)。考虑到战略性新兴产面临着巨大的创新困难,其边际成本很大,因此假设R i (1.1) 在位企业A不进行第二代产品研发的期望收益为: (1.1) 剔除政府提供补贴的因素,A企业能否进行新产品换代研发的关键性因素,就锁定在企业创新成功的换代新产品所取得的收益超过不进行第二代产品研发的收益以及企业研发投入所产生的总成本,即应满足以下的约束条件: (1.1) 令 (1.4) 因此,式(1.1)可以表示为: (1.5) 企业A研发的最优努力为 (1.6) 根据式(1)的推导可知,对于A企业来说,研发外溢效应达到最大值时,βi 趋于1,R A(Y,N)的系数则无限趋于0。这说明,基于此种假设前提从第二代产品市场撤离将成为A企业采取的办法。究其原因不外乎外溢效应趋于最大,A企业研发成功将成为一种示范效应,必然带动B企业效仿为之,从而进行研发。而此种情形下A企业如果希望获得占优地位,其必将采取的策略就是放弃研发或者即便研发成功也不会将产品投入市场以防止B企业搭便车的行为损害自身的利益。 逆向归纳法告诉我们,对于企业B来说其占优策略是加大研发第二代产品。但是如果企业B放弃第二代产品的创新战略应用(N),其产品收益E B(N)将归零。如果其若应用创新新战略(Y),则当企业A选择放弃退出市场,B取而代之研发成功时,市场垄断者的地位将更迭到B企业的手中。不难看出,B企业研发的积极性远远高于企业A,比A更具有创新的意愿,更愿意进行技术创新。由此可知,B进行研发的期望收益是:当企业A进行第二代产品研发时, 当企业A不进行第二代产品研发时, (1.8) 上述理论也同样适用,企业B创新第二代产品的决定需要根据收益来最终确定,即项目的收益最终能否覆盖研发当初支付的成本。对于企业i(i=A,B)而言,在没有政府扶持的情况下,企业i能够在研发成功时生产第二代产品必须满足一下的约束条件: (1.9) 企业i的研发的最优努力为: (1.10) 将c代入式(1.10),接着采用一阶求导的方法对v进行计算: (1.11) 根据式(11)的结论,将(1.11)整体导入(1.9)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11) 由此可推论出:首先,研发外溢的多少某种程度上决定了A企业在与其潜在竞争对手竞争时所采取的策略,这直接决定了他如何从第二代产品市场全身而退,不愿意进行新的创新。而对于潜在进入者B来说,他相对于在位企业A更愿意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可以看到与所显示的研发投资I B相比,B对于研发的期望收益是其两倍。也就是说A企业九七产品的期望收益来说,进行技术创新研发第二代产品的收益E A(Y)一定要高于原期望收益,并且要同时满足另一条件,即研发后的产品收益E A(R)最好应保持在其最初投入的研发投资的两倍以上的水平。另外研究证明剔除上述因素,把剩余条件固定之后,公司边际成本和其所作出的研发的努力水平成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在其余条件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企业的研发收益和其付出的投入努力成正比。 战略性新兴产业拥有很明显的特征,它技术要求高、投资数额大、风险相对集中,并且所要求的技术性确定性较大、边际成本初始化程度高,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外部作用明显。显然式(1.11)做为一个先决行的限制条件来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行业实现的可能性很小。在发展初期就更为明显,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初始边际成本很大而收益不强甚至可能为负,所以企业积极投身于次的主观能动性并不强。与此同时如果研发外溢的效应足够大,对于在位企业A来说其占优策略是不进行研发。而对于潜在进入者B来说,他的占优策略是进行研发,可是考虑到创新活动具有很大的或然性,足够的融资能否满足对于B 来说至关重要、这直接决定了研发工作的成功与否。而且即使研发成功产品投入市场,所获得的收益能否收回初始的投入资金也不确定。因此,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阶段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很容易造成不管是在位企业A还是潜在进入者B都不会轻易的进行研发。由此可以看出,政府介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领域是一种必要的手段。 1.1.1 政府补贴与研发投入 (1)诱导效应 诱导效应是指政府介入企业研发领域的一系列活动所产生的效应,主要是通过补贴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支出,激发企业增加投入研发的力度等措施的采取。可以发现政府补贴越高,企业研发投入就会越多。 政府一般给予补贴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即企业的基础性研究活动和提高技术的研究活动,原因是这些研究一半具有公共物品特性,并不能直接产生高额利润,企业主动投入资金从事研究的积极性不高,如果政府通过给予补贴的形式为企业提供帮助,则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和并规避研发不确定性的风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