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开展宁波大学第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

作品竞赛的通知

各学院: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培养创新性人才,学校将于2007年底举办宁波大学第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同时该项赛事也将作为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校内预选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介见附件1)。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宁波大学在籍的全日制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二、竞赛内容:

1、科技发明制作。

2、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3、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三、参赛要求: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国家竞赛申报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成果,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个人申报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申报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

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参赛作品可以是近年来我校学生完成的课外学术科技或是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单位举办的其它竞赛的获奖作品)等不在报名范围之列。

(一)科技发明制作

1、包括各种类型的发明创造,包括硬件制作和软件编写。

具体分为两类:

科技制作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

科技制作B类:指制作投入较小,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2、必须是以学生为主的构思发明。

3、运用现代化科技,制作精细,作品应用价值大。

(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专科学生参加。

2、若作品已经发表,必须是2006年10月以后发表的。

3、论文观点新颖,逻辑严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三)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1、参赛的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含学术论文、调查报告)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等共六个专业。

2、为使这类作品能更好地结合社会实际,参赛人员可以在《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目》(附件2)和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作品(附件5)范围内参考选题。

3、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此类作品请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

4、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每篇论文在8000字以内,每份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

四、报名方法

本次大赛采取各学院组织统一报名的方式,请各学院切实加强对本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的宣传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同学参与比赛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选拔的基础上将优秀作品推荐参赛。联系人:章磊,校内短号:665298

五、竞赛进程安排

1.宣传动员阶段:(2007年11月5日—11月25日)由各学院统一宣传布置,参赛者自行准备,参赛作品酝酿准备。各学院要特别注重今年暑期社会实践中涌现的优秀调研成果和科研成果的动员和收集。

2.作品收集阶段:(11月26日—12月2日)

本届竞赛评审尝试采用网络科研评审系统,(具体申报操作细则将在近日下发到各学院。)参赛者需认真填写《作品申报书》(附件3)并通过网络上报参赛申请。各学院通过网络审核后将本院计划参赛的作品上报校团委,并填写《参赛作品预报名汇总表》(附件4)上交校学生科协办公室(锦绣学生活动中心208)。

3.学校决赛阶段:(12月4日—12月12日)学校组织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选择本次竞赛将由竞赛评审委员会评审,评

奖时综合考察作品的创造性、学术水平、社会效益等方面因素,评出金奖、银奖、铜等和优秀奖。对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

三、相关说明

1、参赛者必须提交作品申报书一式1份,并上交作品申报书的电子文档。作品申报书必须详细认真填写,申报材料内不得出现学院、导师、项目负责人及相关信息,作品申报资格与形式的初审工作由各学院完成。学院完成学院初赛评审后,由学院于12月3日前将作品汇总表及电子稿统一上交到校学生科协办公室(锦绣学生活动中心208),科协邮箱: 。

2、倡导并积极鼓励各参赛者结合社会所需,结合专业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性,为提高我校学生参加此项竞赛的水平,参赛作品在酝酿时可参考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作品(附件5),请参赛者务必保持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积极参与到本次竞赛当中。

附件1:“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介

附件2: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指南

附件3:作品申报书

附件4:参赛作品报名汇总表

附件5: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作品

宁波大学学生科研管理工作小组

(团委代章)

二00七年十一月五日

附件1: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竞赛于1989年首办,每两年举办一届,至2005年11月已举办九届。竞赛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迎接挑战”为宗旨,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潜力、有作为的优秀人才,充分展示了我国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积极推动了高校与社会间的交流。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著名科学家对竞赛给予了亲切关怀。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目前已形成校级、省级、全国的三级赛事,参赛同学首先参加校内及省内的作品选拔赛,优秀作品报送全国组委会。组委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联合发起单位(含高校、新闻单位、相关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审议、修改章程等竞赛重大事宜,竞赛的具体组织工作主要由承办单位在主办单位的指导下完成。

参加“挑战杯”科技竞赛的作品一般分为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当年7月1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非在职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中国籍学生(含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都可申报参赛。每个学校选送参加竞赛的作品总数不得超过6件(每人只限报一件作品),作品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3件,其中博士研究生作品不得超过1件。各类作品先经过省级选拔或联合发起高校直接报送至组委会,再由全国评审委员会对其进行预审,评选出80%左右的参赛作品进入终审决赛。进入终审决赛的三类作品各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等次奖分别约占该类作品总数的3%、8%、24%和65%,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学历层次作者的作品获奖数与其进入终审决赛作品数成正比例,科技发明制作类中A类和B类作品分别按上述比例设奖。各奖励等级之间的标准是相对的。

经过不断地发展,参赛作品不仅在科学性、先进性、创造性上有所提高,而且逐步从单纯的学术研究转向着眼于解决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和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课题。

附件2:

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指南

这份参考题目,供参赛同学在选题时参考。有些题目较大,可以灵活掌握,选取某个侧面确立课题。

重点方向:

1、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三农”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