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作答方法及例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作答方法及例题
作答方法
1.总:对题目做出判断:正确、错误;
2.分:说明理由
3.总:在阐明理由的基础上得出结论,验证自己的判断
例一:注意转移就是注意分散。
(1)此说法错误。
(2)注意转移是指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有意识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对象所吸引。由此可知,注意的转移是主动的、有意识的行为;注意的分散是被动的、无意识的行为,二者不能等同。
(3)因此,注意的转移不等于注意的分散。故题目说法错误。
例二:学习所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1)此说法错误。
(2)学习是指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药物、疲劳等因素也能引起行为的变化,但这些变化是短暂的。因此不是学习的特征(3)故题目说法错误。
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
(1)此说法错误。
(2)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教育目的分为三个层次性,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其中,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因此,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3)因此,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不同的。故题目中说法错误。
2.课程计划等同于课程标准
(1)此说法错误。
(2)课程计划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因此,课程计划不等同于课程标准。故题目中说法错误。
3.惩罚就是负强化
(1)此说法错误。
(2)负强化是有机体摆脱厌恶刺激(即通过撤消惩罚),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的出现的概率。惩罚是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良好行为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不良行为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3)因此,惩罚与负强化不是同一概念。故题目中说法错误。
4.倒摄抑制是顺向负迁移
(1)此说法错误。
(2)倒摄抑制是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后来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属于逆向迁移,两种学习之间是干扰作用属于负迁移。所以,倒摄抑制是一种逆向负迁移。
(3)故题干说法错误。
5.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
(1)此说法错误。
(2)心理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这时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积极影响。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此时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消极影响。
(3)因此,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故题目说法错误。
6.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1)此说法错误。
(2)非正式群体指的是没有正式文件规定而构成的群体,其成员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非正式群体对群体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程度。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有助于班级管理与建设,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管理起着阻碍作用。教师应该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
(3)因此,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故题目说法错误。
7.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1)此说法错误。
(2)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又要评价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从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又要评价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
(3)题干将教学评价等同于学生学业评价,缩小了教学评价的内涵。故题目说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