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与大学物理力学之衔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与大学物理力学之衔接

目录

引言 (1)

1影响大学力学学习的不利因素 (1)

1.1教学方式 (1)

1.2思维方式 (2)

1.3主观因素 (2)

2中学与大学物理力学衔接的关键 (2)

2.1改进学习方法 (2)

2.2 转变思维方式 (3)

3 力学概念的衔接 (3)

3.1力定义的衔接 (4)

3.2重心的衔接 (5)

3.3 势能的衔接 (6)

4方法的转变 (7)

4.1强化矢量运算 (8)

4.2解题方法的转变 (8)

结束语 (10)

参考文献 (10)

英文翻译 (10)

致谢 (11)

浅谈中学与大学物理力学之衔接

物理系0310班姓名辛峰

指导教师邵贵成

摘要:中学力学到大学力学的过渡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也是初学者较难转变的阶段。本文主要从中学与大学力学中有关概念、解题时所使用的数学工具等方面,结合实例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在两个不同学习阶段所用到的概念以及所使用的数学工具的区别与联系,从知识和方法两方面,力图寻找导致学生学习大学力学困难的原因和拟采取的对策。使刚上大学的学生在短时间内从思维方式上和学习方法上领会出中学力学和大学力学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更好地学习大学物理。

关键词:力学;知识;方法;衔接

引言

大学力学是大学接触的第一门学科,是中学力学的加深和延展。由于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各方面有许多不同。进入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习惯用中学思维看待问题及用中学物理的解题方法解决大学的力学问题,已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对进一步要学的大学物理,起到负面的影响。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力学的“新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本文提出一些建议来解决中学力学到大学力学的过渡,使学生尽快从中学物理过渡到大学物理的学习。

1影响大学力学学习的不利因素

1.1教学方式

目前,中学教学实际上还是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升学率看得很重,同时,为了应试,学校把学习物理的过程分为“课堂听讲题,课后去做题,考试就答题”的题海模式,所以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习惯于老师牵着走的教学方式。大学阶段由于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完全不同于中学,教学方式也有所不同,同时由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因此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讨,强调自觉性学习,对学生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和要求,对于刚升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这势必要影响学生的大学课程学习,特别是大一首门课程—力学的学习。

1.2思维方式

在大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以抽象思维为主,但是由于受中学形象思维的影响,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很强,不善于推理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习惯于套用公式,依葫芦画瓢,缺乏归纳演绎的能力。而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转变到抽象思维需要一个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影响大学课程的学习。

1.3主观因素

刚升入大学的学生,由于暂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又无升学压力,所以对自身的学习要求不严格;同时由于大学物理第一部分的力学知识,学生又较为熟悉,导致学生普遍存在思想松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等现象,这是对大学力学学习的又一不利因素。

2中学与大学物理力学衔接的关键

2.1改进学习方法

(1) 以高等数学的原理和方法为起点

大学物理力学是中学物理力学的加深和延展,要学好其必须用高等数学的原理和方法统领物理现象、概念和原理,忌以初等数学为出发点理解大学物理。如用导数定义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概念;通过求解微分方程了解质点的运动;用微积分知识研究变量;较为普遍地用矢量去描述概念,表述原理,求解问题等等。为了做好大学力学和中学力学的衔接,必须要求学生尽快掌握大学力学学习中所采用的这种数学工具,并能够熟练应用之。

(2) 优化力学概念和原理的学习方法

我们知道,现象是物理学问题的源泉,概念和原理是物理学的骨架。在大学力学的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概念和掌握规律,应该要求学生不断优化力学概念和原理的学习方法。为此,第一要把力学概念和原理放在现象、物理学史的大背景中进行学习,这样既了解物理学家当初解决这些问题时的思索与创新,又扎扎实实学懂概念和原理的实质和适用条件;第二要学会运用概念,构建规律,发展知识;第三要能够运用概念、原理解释客观现象,即要有一种论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做好中学与大学物理力学教学衔接的最有效途径。在

大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表现出:一知半解、不愿深入、死记硬背;不重视现象、不重视基础、好高骜远;作业抄袭、潦草等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辩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使学生轻松愉悦地获取和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达到对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目的。

2.2 转变思维方式

对于刚升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形象思维能力要强于抽象思维能力。完成好大学物理的学习,学生的思维方式必须要经历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尽可能地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物理学中,也即如果能把抽象化的规律还原成物质运动“形象”化的形态,即把“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通过实验、类比、推理和举例等),在教学中给学生建立起“形象”的“物理模型”,使学生在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同时,能“形象”地观察和理解有关的物理现象,有效地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

3 力学概念的衔接

当前,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要求力学概念的教学,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避免被动接受。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注意概念间的本质联系,并让学生亲自体验如何在旧概念、旧理论的基础上建立新概念、寻找新理论的方法。而在大学物理的力学概念教学中,一般是在学生已有的中学物理知识基础上,应用高等数学知识,给出有关力学概念的简洁、完整形式。以下,我们通过力学中三个重要概念在中学和大学两个不同阶段的衔接给予讨论。

3.1 力定义的衔接

力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不论是中学还是大学,关于“力”这一概念的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但是,在中学和大学阶段,力的引入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只有明确这一点,才有可能做好这一概念的衔接。

在中学阶段,力是通过对大量日常生活中有关事例和现象进行抽象而引入的。如:手提水桶、脚踢球、马拉车、机车牵引列车等。力的定义是: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由力的定义容易知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也一定是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使物体发生形变;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