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物态变化》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难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难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达标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下列物态变化的吸放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樟脑丸变小B.露珠的形成C.“雾凇”的形成D.河水结冰2、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①雾的形成②蜡烛滴“泪” ③冻衣服晾干④露珠的形成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3、淡水资源缺乏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利用太阳能、海水等资源获得淡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如图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海水淡化器,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升华,后液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汽化,后凝华D.先液化,后汽化4、“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壳体使用了我国白主研发的新型高强、高韧钛合金。

金属钛是一种晶体,其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为图中的()A.B.C.D.5、下列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寒冬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汽化现象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空气液化形成的D.冬天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凝华现象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所示是一位坚守在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

为了阻断病毒传播,医护人员需要穿戴防护衣、口罩、护目镜。

护目镜内侧常常会出现起______(选填“雾”或“霜”)的现象,这是由于医生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形成的。

2、2020年5月27日,我国完成了珠峰测量任务。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A.0 ℃B.10 ℃C.40 ℃D.100 ℃2.下列物体属于晶体的是()A.钢铁B.玻璃C.蜡块D.沥青3.诗人陆游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河水结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固B.液化C.凝华D.熔化4.如图是新宁崀山八角寨美景:峰峦浓雾缭绕,若隐若现,令人心旷神怡.其中雾的形成是()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凝华现象D.凝固现象5.“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A.凝固B.液化C.凝华D.升华6.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冰雪消融B.壶口冒“白气”C.深秋霜降D.露珠的形成7.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图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8.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室外气温一般在-20 ℃以下,把在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个冻梨拿到温暖的屋子里,一会儿冻梨上全是水珠,则出现的现象可能是() 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梨液化成了小水珠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梨凝固成了小水珠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梨熔化成了小水珠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梨升华成了小水珠9.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C.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D.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出现的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10.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的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B.造雪机喷射出的水雾遇到冷空气凝固成“人工雪”C.夏末夜晚湖边的薄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D.炎热的夏天,水中比岸上凉爽,是由于水汽化放热温度降低11.小雨同学“五一节”期间借助厨房的简易器材完成了一项实践性作业:自制霜.她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放在一铺有湿抹布的桌面上,过一段时间后小雨发现在易拉罐的下端有白色的霜出现,拿起易拉罐时发现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了.小雨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其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易拉罐中的冰加入盐后极易熔化,熔化过程吸收热量B.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是因为水遇冷凝固形成冰C.易拉罐下端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过程要吸收热量D.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冻肉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表面上结了一层霜,这层霜和实验中易拉罐下端形成的霜成因相同12.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3.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图______是寒暑表,在图甲、图乙中分度值较小(精确度较高)的是图________,图甲的示数是________℃,图乙的示数是________℃.14.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将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____(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在第8分钟末,试管里的冰处于__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_.15.某同学自制了一个空调电扇,先将空可乐瓶的瓶盖旋紧,去掉瓶底,开口朝上,倒入适量的冰水混合物,再将其固定在电扇的后而,打开电扇就能感受到凉风,感到凉风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瓶里的冰熔化________,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其中之二是空气流动加快,瓶里的水蒸发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使空气温度降低得更多.16.端午节时很多人家会煮粽子.煮粽子的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打开锅盖取粽子时要注意防烫伤,因为水蒸气液化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剩下的粽子放入冰箱冷冻后再取出时,粽子表面有一层白霜,这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17.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在常温下迅速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为气体,________热量,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三、解答题(18题12分,19题12分,20题13分,21题12分,共49分)18.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明采用了水浴法加热.(1)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图中存在一处明显的不足,请你指出不足之处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小明纠正了不足,重新调整了装置,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作出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第10 min时,该物质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19.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液体酒精水银凝固点-117℃-39℃沸点78℃357℃(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温度是________℃.(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中的a图线.由a图线可知,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________.(3)另一位同学使用相同装置,仅将水的质量减少,其他条件不变,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________.A.a图像B.b图像C.c图像D.d图像(4)结合图表,分析本实验中应选用________温度计.20.请参与以下实验探究过程:【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甲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__________的高低、液体______________的大小和液体表面________________有关.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____________有关.【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乙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________和其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相同.【交流与评估】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1.请你认真阅读下列几份资料,并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海拔高度h/km 0 1 3 6 9 …水的沸点t/℃100 97 91 80 70 …资料1:“大气压”是描述大气对地面物体压力的物理量,离地面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那里的大气压越小;离地面越深的地方(如比地面低得多的矿井),大气压越大.资料2:科学家在研究水的沸点和海拔高度之间关系时,通过实验测出不同高度处的水的沸点大约值(如表所示).资料3: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办法除去糖中的水分.为了使糖在沸腾的时候不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 ℃.资料4:如图所示,为青山、海湾、东京三个城市的等高地形图.【问题】(1)根据你对上述资料的分析思考,你认为在海拔8.848 km的珠穆朗玛峰顶上,水的沸点大约是________℃.(2)资料2给出了水在不同高度处的沸点,决定水沸点高低的因素是“大气压”.请你将水的沸点和大气压之间的关系用文字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如你是制糖集团的老总,准备在青山、海湾、东京三个城市之中选择某个城市办“制糖”分厂,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你会将厂办在________(填城市名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一、1.A2.A3.A 4.B5.C6.A7.A 8.A9.C10.D 11.C12.C二、13.乙;甲;38.5;-714.慢;固液共存态;保持不变15.吸热;加快16.不变;放热;凝华17.凝华;升华;吸收三、18.(1)使物质受热均匀(2)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底,温度计的读数不是被测物质的温度(3)60;固液共存19.(1)89(2)保持不变(3)B(4)水银20.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种类;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温度;夏天在地上洒水来降温(合理即可)21.(1)70.5(2)液体的沸点随着大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大气压减小而降低(3)青山;因为青山所在的海拔高,大气压低,水的沸点也低,这样就能让水在低于100 ℃时沸腾。

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综合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综合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综合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如图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A.①和④B.②和⑤C.③和⑥D.都正确2、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沸点高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D.深秋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液化现象3、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D.“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4、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A.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空气液化形成的B.打开除雾功能,汽车玻璃上的“雾”很快消失,是汽化现象C.冬天,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D.汽车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时吸热、液化时放热5、每年3月至4月,贵港会出现“回南天”这种气候现象,即从中国南海吹来的暖湿气流,与从中国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使贵港地区的天气阴晴不定、非常潮湿。

下面解释正确的是()A.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B.这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C.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D.这是升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截止2021年12月21日,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突破27亿剂次。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含答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二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等,如果温度计中用“水”做测温物质,当被测物体的温度由0℃上升到10℃时,温度计的示数()A.上升B.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上升2.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A 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B.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C.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D.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3.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C.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4.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时,如图所示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B.C.D.5.妈妈在蒸馒头时,沸腾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热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妈妈的做法不科学D.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6.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7.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8.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和寒冷冬天的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A.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B.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C.都在内表面D.都在外表面9.物态变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盛夏,雾的出现是液化现象B.初春,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C.深秋,霜的出现是凝固现象D.严冬,冰雕变小是熔化现象10.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11.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

第2章 物态变化精选训练(原卷版)

第2章  物态变化精选训练(原卷版)

2023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精选训练(原卷版)第二章物态变化一、选择题。

1.(2022•阜宁县二模)甲、乙两同学用同一个酒精灯先后各做了一次“研究水的沸腾”实验后,依据各自的数据,在同一个坐标上画出水的沸腾图像,如图所示。

实线为甲同学的,虚线为乙同学的。

由此下述结论错误的是()A.两同学计时开始时水的温度相等B.两同学实验时水的沸点相等C.两同学实验时水的质量相等D.两同学实验时加热条件相等2.(2022•徐州模拟)滑冰比赛时为消除冰刀滑行造成的划痕,常常需要“补冰”,即在划痕上浇水,并向浇水处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补冰”过程中,浇在划痕上的水迅速()A.熔化B.凝固C.汽化D.液化3.(2021•肥城市模拟)抗击疫情期间,某同学用同一支示数为38℃的水银体温计去测体温,若没有将水银甩下去,结果测自己的体温为38℃,则他的实际体温()A.一定为38℃B.一定高于38℃C.一定低于38℃D.一定不高于38℃4.(2022•宜兴市模拟)每年的6月中下旬是溧阳的黄梅雨季,这期间,家里的瓷砖地面或墙壁上常常挂满水珠,俗称“返潮”,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瓷砖地面或墙壁上渗水B.瓷砖地面或墙壁中的水发生汽化现象C.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瓷砖地面或墙壁发生凝华现象D.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瓷砖地面或墙壁发生液化现象5.(2022•黄石模拟)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由代表中国文化的24节气短片拉开序幕。

下列对与24节气有关的诗句,物理解释有错误的是()A.“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雷声是迅猛放电时发出的B.“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蒸发只发生在温度较高时C.“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霜是由水蒸气凝华而成的D.“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冰雪融化是熔化现象6.(2022秋•沙坪坝区校级期末)在防控“新冠”期间,学校要求每位同学测体温,9班值日生张莉同学用同一只体温计分别测了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体温,记录如下:①甲同学36.5℃,②乙同学37.1℃,③丙同学37.1℃,④丁同学37.5℃。

难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专题测评试题(详解版)

难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专题测评试题(详解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专题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CB.乙物质一定是晶体C.甲物质在0~6min内一定是固态D.乙物质在6~10min内可能是固液共存态2、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3、两条干湿程度相同的裤子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晾晒,则该图主要可以用来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A.与液体温度的关系B.与液体质量的多少的关系C.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D.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4、下列物理现象成因分析正确的是()A.吹电扇感觉凉快是因为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B.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升华吸热C.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利用了冰块熔化时放热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小水珠出现是凝华现象5、淡水资源缺乏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利用太阳能、海水等资源获得淡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如图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海水淡化器,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升华,后液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汽化,后凝华D.先液化,后汽化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端午节时很多人家会煮粽子。

第二章《物态变化》测试题

第二章《物态变化》测试题

第二章物态变化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把一些冰块放在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需要热量;杯外壁出现一层水珠,这是(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2.目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是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人工降雨时利用干冰(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最终形成降雨;夏天起风时,人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速了皮肤表面汗液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3.发送“神舟七号”宇宙飞船的运载火箭用氢作燃料,用氧作助燃剂,这些氢和氧都用的方法液化后装在火箭中;在火箭发射台的下方有一个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水汽化时要,使周围温度不致太高.4.在探究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芳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完成填空.海波的熔点是℃,从开始加热经过2min,海波处于(固/液)态.又经过5min,海波处于态.5.干湿泡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包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所以这个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个的读数,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值大,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6.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代替氟利昂进行工作的.如图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液化/汽化)现象,并(吸收/放出)热量.食物放入冰箱内,温度逐渐下降.7.如图所示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同时伴随着热;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同时伴随着放热.8.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在修建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多年冻土对路基的影响,夏天气温上升,冻土层中的冰吸热就要,上面的路基就塌了.而冬天温度降低,冻土层的水结冰,上面的路基和钢轨就会鼓起来,一降一升,火车极易脱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几种方案中,有一种是在铁路的两旁插了许多叫做热棒的柱子,整个热棒是中空的,里面装有液氨.当路基温度升高时,液氨吸收热量发生现象,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此时气态氨放出热量发生现象,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制冷机”.9.有一支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把它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把它放在某液体中时,示数为22℃,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8分)10.在塑料袋中滴一些酒精,将袋挤瘪后把袋口扎紧,再把它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发生了()A.熔化B.凝固C.汽化D.液化11.有甲、乙、丙三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一支不准确,将甲放在空气中,乙放在密闭的酒精瓶中,将丙放在开口的酒精瓶中,过一段时间,三支温度计的示数都是22℃,则()A.甲不准确B.乙不准确C.丙不准确D.不能判定哪支不准确12.我国北方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达-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是()A.4℃B.0℃C.-40℃D.略高于-40℃13.下列有关蒸发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蒸发是指液体表面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汽化现象B.0℃时由于温度太低水不能蒸发C.夏天用电风扇吹风,降低室内温度D.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能减少蒸发,节约水资源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在熔化和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C.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D.任何情况下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15.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A.水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乙醚温度计16.图中给出的图像中,属于晶体熔化的图像的是()17.实验室要制造一个低温而又干燥的环境,可以用下列措施中的()A.大量冰块熔化B.用电风扇吹风C.用“干冰”升华D.用喷雾法加快蒸发18.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A.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19.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种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A.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B.熔点是2000℃C.沸点是3000℃D.凝固点是3000℃20.小明同学买了一块新鲜的豆腐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当他把冰冻豆腐拿出来化冻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其主要成因是()A.豆腐冷缩而成的B.豆腐膨胀而成的C.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成的D.豆腐里的水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成的21.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A.0℃以下空气中也有水蒸气B.90℃的水也可以沸腾C.物质升华时会吸收热量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22.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而断B.俗话游“真金不怕火炼”,所以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C.水银温度计在-40℃时已失效,不能使用D.在-265℃时,氢气是固态23.图中甲为盛有水的烧杯,试管乙直插入甲容器中(试管未碰底),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绥加热后,试管乙内的液体最终也沸腾起来了.根据有关物质在1个大气压下的沸点.可判断管乙中的液体一定是()A.酒精B.甘油C.煤油D.不好判断24.在温度为0℃的情况下,做下面实验:用小试管装有冰水混合物,置于装有0℃的酒精的大烧杯中,在试管和烧杯中分别各插一支温度计甲和乙,用电风扇吹酒精液面,在此过程中,试管内仍为冰水混合物,烧杯中仍有许多酒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注:此实验系统与外界无热传递)()A.甲温度计示数未变,乙温度计示数降低B.甲、乙温度计示数都降低,但示数相同C.试管中,水与冰的多少不变D.试管中,一部分冰要熔化25.室内温度为200C,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右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26..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大烧杯内放着盛有80O C热水的大试管,如图所示,当对大烧杯内的水加热时,烧杯内的水很快就烧开,若继续加热,试管内的水将()A.升到100O C而沸腾B.升到100O C不能沸腾C.试管内水温保持80 O C不变D.无法确定27.在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和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A.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B.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C.都在内表面D.都在外表面28.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是38℃,若没有甩过,又用它去依次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他们的实际体温是37.5℃和38.5℃,那么两次测完后记下的数据是()A.37.5℃和38.5℃ B.38℃和38.5℃ C.37.5℃和38.5℃ D.38℃和38℃三、实验题(共40分)29.(4分)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认清它的分度值.小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图乙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水的温度是℃.30.(7分)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在“长征二号F”火箭的推动下,开始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飞行。

考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同步测评试题(含解析)

考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同步测评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同步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①雾的形成②蜡烛滴“泪” ③冻衣服晾干④露珠的形成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C.用纸锅烧水,水沸腾但锅不会燃烧D.游泳的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3、“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

下列对诗句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4、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5、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B.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C.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D.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所示.若相同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相同且其他条件不变,对于以下三种情况,实验中记录了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为b、c、d,则b 曲线对应___________情况,c曲线对应___________情况,d曲线对应___________情况.(均选填“甲”“乙”或“丙”)甲:仅增加水的质量乙:仅增大液面上方气压丙:既增加水的质量,又减小液面上方气压2、如图所示,天问一号在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火星表面,祝融号火星车将开启火星探测任务.在火星车顶都,有一个叫集热窗的装置,里面装有正十一烷。

解析卷-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达标测试试卷(附答案详解)

解析卷-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达标测试试卷(附答案详解)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达标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下列关于节气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吸热B.“白露”露的形成是液化,吸热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放热D.“大雪”雪的形成是凝华,放热2、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B.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C.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D.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3、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CB.乙物质一定是晶体C.甲物质在0~6min内一定是固态D.乙物质在6~10min内可能是固液共存态4、下列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过程与霜形成相同的是()A.河流中冰雪消融B.深秋草上冰花剔透C.冰冻的海面D.草叶间露珠晶莹5、关于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铁管比0℃的木头更冷B.体温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为方便读数,需要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与视线相平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所示是饭店服务员在干冰上加一点热水,使菜品上形成了这种烟雾缭绕的感觉。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 (含答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 (含答案)

第二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冬天雨雪过后,停在户外的汽车的前窗玻璃上常会结有一层冰。

要想除去这些冰,下列做法中不可采用的是()A.喷洒盐溶液B.用硬的纸质物体直接清除C.启动车子,打开热风,吹车前窗玻D.将少量沸水洒在车前窗玻璃上-℃中一大盆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列说法不2.将温度计从温暖的室内拿到室外,测量放置在环境温度为10正确的是()A.当温度计示数为3℃时,表示被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3℃B.冰水混合物中,冰的量会增加C.最终水会全部凝固成冰-℃D.温度计的示数最终可能会降到103.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在南极洲南部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

南极的-℃,在那里考察队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最低气温88.3A.酒精容易制造,价格低B.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的凝固点更低C.酒精温度计比水银温度计测量准确D.酒精无毒,水银有毒4.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由表格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铜锅熔化钢块B.铜球掉到铁水中不会熔化-℃时氢气是固态C.在265-℃的气温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D.405.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由于这种混合液具有()A.较低的沸点B.较低的凝固点C.较高的凝固点D.较好的冷却效果6.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正确的做法是()A.温度计放入液体内使水银泡与容器壁接触B.让温度计的水银泡在液面之上C.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再读温度数D.要把温度计的水银泡浸在液体中,不能与容器壁接触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B.飞机在蔚蓝的天空飞过,留下长长的“尾巴”C.樟脑丸越放越小D.冰箱冷藏室的内壁结出“白霜”8.下列各组物态变化中,都放出热的是()A.熔化液化凝华B.汽化凝华凝固C.熔化汽化升华D.液化凝固凝华9.小韩和小李都很喜欢吃冰棍,他们的对话中有明显的科学性错误的是()A.小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这是凝华现象B.小李:刚拿出来的冰棍还会冒“白气”,应该是一个汽化现象C.小韩:我曾经吃冰棍的时候把舌头粘住了,因为舌头上的水遇冷凝固了D.小李:我们吃冰棍时感觉凉爽时因为冰棍熔化时要吸热10.在很冷的地区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其原因是()A.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高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C.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高D.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低11.小华把0℃的碎冰块放在保温杯中,在冰中撒一些食盐,搅拌后用温度计插在碎冰块内测量其温度,发现所测得的温度降到0℃以下。

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能力提升)(作业)(原卷版)

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能力提升)(作业)(原卷版)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能力提升)一、单选题1.下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人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D.使用该温度计前要用力向下甩2.如图所示的实验,在甲、乙两个杯子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酒精和水,放置在相同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甲杯中的酒精消失了,乙杯中的水减少了许多。

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A.酒精和水都会蒸发B.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在相同条件下,酒精蒸发比水快D.以上结论都能得出3.读“水循环示意图”,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③的影响B.人工增雨会改变④的时空分布C.图中①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降水D.植树造林种草会造成⑥的减少4.下面是与热现象有关的四幅图形,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寒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B.图乙中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汽化而成C.图丙是某次温度计读数的示意图,这样读数会使测量结果偏大D.图丁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其中晶体在BC段不吸收热量5.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出冰棒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

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甲、乙两幅图来反映冰棒周围“白气”的情形。

则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B.图乙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C.吃冰棒解热是熔化过程,吸热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属于凝固现象6.某同学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根据记录作出水的沸腾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加热3min后停止了加热B.沸腾温度不足100℃可能是供热不足C.OB段表示沸腾过程,且温度先上升后不变D.AB段虽然温度不变但也在不断吸热7.下表是小阳在实验室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关于该实验及表中数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水吸收热量的多少B.如果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将会降低C.小阳测得水的沸点是99 C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升高8.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有答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有答案苏科版)

第二章《物态变化》综合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1.下列关于0℃的水和0℃的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0℃的冰比0℃的水冷B. 0℃的冰和0℃的水温度一样高C. 0℃的水比0℃的冰温度高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2.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教室里的温度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3.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分度值为0.01℃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4.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为3 500万立方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目前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A.汽化凝固B.汽化液化C.液化凝华D.升华凝华5.下列物体属于非晶体的是( )A.塑料杯B.铜像C.冰雕D.铁画6.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A.电风扇吹来的是冷风B.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温度C.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汗水的蒸发,吸收了皮肤的热量D.以上说法都正确7.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 )A.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B.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C.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8.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像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9.我们生活在这炎炎的夏日里,多么期盼环境的凉爽;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10.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实验中,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水的质量相同,大试管在水中的深度也相同,用常温水而不用开水的好处是 ( )A.缓慢加热B.均匀受热C.增大受热面积D.缩短实验时间11.小智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海波晶体(熔点是48℃).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到48℃左右,人即可饮用,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 )A.海波汽化吸热、液化放热B.海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C.海波升华吸热、凝华放热D.海波熔化吸热、液化放热12.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13.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制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成相同的是( )14.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 )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升华现象15.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激光橡皮”,用它发出的激光照射显示字迹的黑色碳粉,可让字迹消 失,这是由于黑色碳粉发生了( )A.熔化B.汽化C.升华D.凝固16.如图所示的伽利略温度计是世界上第一个温度计,用它测量温度时,液柱从A 上升到B , 由此可以判断此时的温度( )A.上升B.下降C.不变D.无法判断17.以下生活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A.用电吹风吹干头发B.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C.冬天,冰冻的衣服能晾干D.夏天,打开冰柜门会看到冒“白气”18.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 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 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以下能验证水蒸气液化放热的 操作是( )A.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t 比较B.测出烧瓶中的水温并与t 比较C.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 比较D.将另一杯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 比较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19.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分度值是 ,它是根据 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某人拿一个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36. 8 ℃,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6. 4 ℃,测量的结果是 ;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 .20.有些饭店在洗手间外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手一靠近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 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加快了水面 ,提高了水的 ,也可 能增大了水的表面积.21.某品牌空调器使用的新型制冷剂R600a 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 化的物质,它在室内 时吸热,在室外液化时 .压缩机通过使制冷剂 不断发生液化和汽化,将室内的内能搬至室外,制冷剂在室外液化的方式是 (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22.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凝固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23.在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的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 ℃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往往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而成的 (以上三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填“内侧”或“外侧”).24. 2017年5月5日,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首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舱门零件.3D打印的技术之一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凝固成型.25.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形成小水珠的物态变化是(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中要(填“吸热”或“放热”).26.夏天,老师建议不要将冰冻的瓶装矿泉水放在桌子上,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瓶的外壁(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水滴,水滴会弄湿书本.学生喝了这种冰水会感到特别凉爽,这是因为冰在熔化时会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7.如图所示,在图甲试管中放入一些干冰,再将气球紧套在试管口,过一会气球会鼓起来。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含答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二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图是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A.乙醚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C.水温度计D.水银温度计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给湿头发吹热风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3.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是升华现象B.冰块在饮料中逐渐“消失”,这是液化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冬天的早上,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4.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B.乙物质一定是晶体C.甲物质在0-6min内一定是固态D.乙物质在6-10min内可能是固液共存态5.炎热的夏季,在无风的环境中,剥开冰棒纸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如图的甲、乙两幅图描绘冰棒周围冒“白气”的情形。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描绘符合实际,“白气”属于凝华现象B.图乙描绘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C.图甲描绘符合实际,“白气”属于升华现象D.图乙描绘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6.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

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7.一支最大测量值为42℃的体温计示数为39℃,没有甩就去测量一个38℃的发烧病人的体温,当时的气温为36℃,最终体温计的示数是()A.36℃B.38℃C.39℃D.42℃8.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做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A.沸点B.熔点C.温度D.凝固点9.下列实例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给发烧的病人用酒精擦拭身体以进行物理降温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10.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10℃;用它测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是90℃。

考点攻克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专题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考点攻克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专题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专题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A.“山明水浄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2、淡水资源缺乏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利用太阳能、海水等资源获得淡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如图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海水淡化器,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升华,后液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汽化,后凝华D.先液化,后汽化3、下列四幅图中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B.夏天,山顶上形成薄雾C.秋天,草叶上形成露珠D.严冬,树枝上出现雾淞4、重庆是“山城”、“雾都”、“火炉”,好吃好玩好看令人流连忘返,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A.武隆的雪B.人刚从北温泉里出来觉得冷C.沸腾的火锅D.仙女山的雾5、在学校组织的物理知识情景剧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扮演霜、雾、冰、水蒸气,他们的台词正确的是()A.甲:我是由水凝华而来,期间需要吸热B.乙:我是由水汽化而来,期间需要放热C.丙:我是由水凝固而来,期间需要吸热D.丁:我既可以变成甲,也可以变成乙,期间均需要放热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____现象,此过程需要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022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专题测试试卷(解析版)

2022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专题测试试卷(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专题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下列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寒冬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汽化现象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空气液化形成的D.冬天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凝华现象2、下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凝固阶段温度变化的是()A.B.C.D.3、下列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过程与霜形成相同的是()A.河流中冰雪消融B.深秋草上冰花剔透C.冰冻的海面D.草叶间露珠晶莹4、“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下列关于如图所示节气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放热B.图乙:“白露”露的形成是液化吸热C.图丙:“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放热D.图丁:“大雪”雪的形成是凝固吸热5、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甲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水沸腾后杯底所冒出的气泡形状为图______所示(选填“a”或“b”),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______(选填“水蒸气”或“空气”),同时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的形成属于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2022-2023学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2022-2023学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综合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2、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一朵雪花”为轴线,呈现出诗人李白诗句中描述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的浪漫、夸张场景。

北方冬季常见的雪花的形成与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相同物态变化的是()A.露生成B.雾产生C.霜形成D.冰消融3、下列中华古诗中涉及到的有关物质,对它形成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B.“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露的形成过程是汽化现象C.“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雨的形成过程是升华现象D.“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雪的形成过程是凝固现象4、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日恰逢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立春。

“二十四节气”代表着一年的时光轮转,也代表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

联系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立春时节,冰雪消融是液化现象B.秋分时节,浓浓晨雾是汽化现象C.霜降时节,地面白霜是凝华现象D.冬至时节,漫天大雪是凝固现象5、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的水,过一会儿就会变干C.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D.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阳光照射下,海洋和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蒸气;北方的冬季,经常可以看到美丽的“雾凇”现象,“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 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需要 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 2 分)1. 下列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A B C D2. 两支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 39℃,经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 36.5℃和 40℃的两个人,问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分别为( A.36.5℃,40℃B.都是 40℃)C.都是 39℃D.39℃,40℃3. 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酒精蒸发时放热B.98℃的水也可沸腾﹣﹣﹣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降低C.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温﹣﹣﹣酒精的凝固点低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水蒸气凝华 4. 我们晾晒的湿衣服变干了,这种现象属于下面哪种物态变化(A.液化B.升华C.汽化D.凝固)5. 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升 华现象6. 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初春,积雪消融)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7.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 .春雨天晴,路面变干 C .深秋清晨,薄雾弥漫B .盛夏季节,天降冰雹 D .寒冷冬日,冻衣晾干8. 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霜,这()A.冰的熔解现象,吸热B.冰的汽化现象,吸热C.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热D.水蒸气的凝固现象,放热9.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从冰箱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10.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汽化吸热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11. 生活处处皆物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放在衣柜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B.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液化C.用吹风机将头发吹干——汽化D.严冬,堆成的雪人变小——熔化12.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物态变化》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2.有甲、乙两个玻璃杯,都装有冰水混合物.把甲容器放在阳光下,乙容器放在背阴处.在冰块熔化完之前,比较两杯中水的温度,可知( )A.两杯中水的温度都是0℃B.甲杯中水的温度高于0℃C.乙杯中水的温度高于0℃D.不知两杯中冰的多少,无法比较3.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该是( )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A.冬天,冰冻的衣服会慢慢变干——液化B.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干了——汽化D.开药瓶能闻到药味——熔化5.有甲、乙、丙三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一支不准确,将甲放在空气中,乙放在密闭的酒精瓶中,将丙放在开口的酒精瓶中,过一段时间,三支温度计的示数都是22℃,则( ) A.甲不准确B.乙不准确C.丙不准确D.不能判定哪支不准确6.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变熟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无论是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7.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了“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珠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8.下表是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可知,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水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乙醚温度计9.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

10.铁是一种晶体,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铁水凝固成铁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11.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升华B.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C.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凝华D.揭开刚煮熟饭的锅盖,锅盖上附有小水珠——液化12.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右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沸腾,后凝固C.先液化,后汽化D.先蒸发,后沸腾13.刚从冰箱中取出硬邦邦的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粉,剥去纸,棒冰就冒出“白雾”.若把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就会“出汗”,放在嘴里棒冰变成“糖水”.这四种物态变化依次是( )A.凝固、汽化、液化、熔化B.凝固、液化、液化、熔化C.凝华、汽化、液化、汽化D.凝华、液化、液化、熔化14.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白洁、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于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15.图中甲为盛有水的烧杯,试管乙直插入甲容器中(试管未碰底),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试管乙内的液体最终也沸腾起来了.根据下表有关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可判断试管乙中的液体一定是( )A.酒精B.甘油C.煤油D.不好判断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6.如左下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熔化的时间是min.17.如右上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现象;然后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18.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经过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选填“会吸热”、“不吸热也不放热”或“会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选填“内侧”、“内、外侧”或“外侧”).19.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空气中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上成小水珠.白天在阳光照射下,这些小水珠又成水蒸气上升到空气中;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成小水滴或成小冰晶,这些小颗粒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顶起,从而形成了云.水的循环过程伴随着的转移.20.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在修建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多年冻土对路基的影响,夏天气温上升,冻土层中的冰吸热就要,上面的路基就塌了.而冬天温度降低,冻土层的水结冰,上面的路基和钢轨就会鼓起来,一降一升,火车极易脱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几种方案中,有一种是在铁路的两旁插了许多叫做热棒的柱子,整个热棒是中空的,里面装有液氨.当路基温度升高时,液氨吸收热量发生现象,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此时气态氨放出热量发生现象,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制冷机”.21.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应选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选做测温物质.22.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及凝固的规律”时,小琴记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分析表格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1) 在两个实验中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和.(2)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判断海波是,石蜡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的依据是.(3) 在这个过程中,海波和石蜡都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这个过程是(填物态变化名称).三、实验与探究.(第23、24题各12分,第25题8分,共32分)23.【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甲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的高低、液体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有关.【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乙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相同.【交流与评估】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实例:24.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 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选填“均匀”或“不均匀”).(2) 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

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3) 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 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25.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 除了如图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2) 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3) 上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明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你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改正数据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为℃.四、简答题.(第26题4分,第27题9分,共13分)26.从冰箱里拿出来冷藏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马上用干布擦拭却擦不干,但是在桌上放置一段时间后鸡蛋自己会变干.请你解释上述现象.27.如图是化学实验室的一套蒸馏装置,它的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蒸馏烧瓶——装液体的容器.冷凝管——冷水由1号管进入,2号管流出,能带走多余的热量.接收器——装生成物的容器.(1) 由于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有杂质,可采用本套装置除去水中杂质,得到纯净的水,则在制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和.接收器中接收到的是。

(2) 制酒工业中用本套装置可以提高酒精度,则接收器流出的是.如果比较冷凝管上的1和2号水管,请问哪根管的水温高,为什么?第二章《物态变化》综合测试卷参考答案一、1.D 2.A 3.D 4.C 5.C 6.C 7.D 8.C 9.D 10.D 11.D 12.A 13.D 14.D 15.A 二、16.晶体80 15 17.汽化压缩体积18.水蒸气凝华会放热内侧19.液化蒸发液化凝华能量20.熔化汽化液化21.水银酒精22.(1) 温度计(2) 晶体非晶体有无固定凝固温度(3) 放出凝固三、23.温度表面积液体种类表面积温度夏天吹电风扇(不唯一) 24.(1)均匀(2) 侧壁46 (3) 48 晶体(4) (a) 25.(1) 秒表(2) 94 (3) 95 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98 四、26.先液化,后来自己会变干是汽化27.(1) 汽化液化纯净水(2) 纯酒精2号先液化放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