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运动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一直很懒,有些想法都没有说出来。这篇文字是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写的,现在看起来好多地方还是值得深入的。
思维的研究经过30多年的发展,应该进步了很多,但我的了解主要还是人工智能方面的发展比较快,就人的思维模型发展研究还是看到的不多,所以我在快退休的时候还是决定把那时候的想法发出来,让大家看看,并希望能得到指导。
想法很多,都是零散的。生存的必须经常打断思维的模式,现在希望有机会把它们整理出来,不一定有什么意义,只是希望它还有一些新的观点就好。
思维运动初探
一
对于人类思维的探讨,在公元前就始有人在了,并且各有成见。首先,我要声明的是,有关这方面的理论,我无幸得见全善,只是从一些摘录或评论中拜读过它们。因此,本人不准备评判它们的是非曲直,因为在选择材料上,我的态度是适者取之,不适者去之,我想,作为一个后人对前人的敬意,也不过至于如此,我们总不会现在来嘲笑古人的观球中心说,因为这样无异于自己嘲笑自己不懂得认识的发展规律了。
人的思维运动,到现在仍然是一个只能想象而不能全面看手进行研究的禁地,这可能有两个主要的原因。1、自我对象化(思维研究思
维);2、思维的模糊性和神秘性。因此我只能根据自己掌握的一般性知识,对这个主题进行最一般的描述。实际上,人在探来自然秘密时总感能力有限,并常常埋怨大自然把它隐藏得太深。不过,我们应当相信,这也许就是我们人类思维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各门学科之间相互依存渗透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它们之间的介线也越来越不清楚。因此在写本文时,我自己有时也感到很为难,我不知道引用的例证或资料究竟把它们列入何门科学为佳,原则上,人类是无力把各门学科严格地规定在某种范畴之中的,因为自然界中任何现象之间、本质之间都具有强烈的相关性。当然,为了研究自然进行学科分类是必要的,它可以使我们的能力得到局部加强。另外,我们也只能这样,因为我们的脑还没有进化到能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程度。知识的综合可以使各局部知识联系起来,并得以更好的发展。综合—分化—综合—分化,如此反复的过程,也就是科学发展的特点。我们应当相信,科学最终发展的结果就是要打破科学本身所规定的系列条条框框。
美国学者哈尔,哈尔曼在《未来世界中的生物学》一书中写道:“思维是什么?也许你会惊奇地发现,我们真不知道”。尽管这个忠告是非常友爱的,但我们总不能因为某种忠告而去放弃幻想和探索,这无异会显得非常幼稚。
思维是什么?在给它下定义前,我想把它与思想,意识这两个经常被人用混的词分开。从词义上说,思维是动词,所指的是一个运动过程;思想与意识则是词义较近的两个名词,所指的是通过运动已经
形成了的“固有的概念”,即是说,前者是原因,后者是结果。举个例来说,思维就好比计算机的运行过程,而思想(或意识)则为计算机运行后打印出来的结果。
要给一个运动下定义是非常困难的,但为了更明了主题,只好按本文的旨意暂时给它一个定义,时思维是脑神经元在一系列的相关条件下的组合运动。事实上,思维的内容远比这个定义要复杂得多,我们不要指望从这个简单的定义中看出思维的全境,就如我们不要指望从时空的定义中看出时空的真正内容一样。
二
既然思维为一种运动,那么它就有其自己的物质结构基础。客观上说,人的整个神经系统都是思维的物质基础。为了使问题更简单化,这里只选择几个思维运动直接发生的重要神经子团(具有特定功能的神经元集合体),以期从它们的结构和功能描述上来说明思维的物质基础。
(一)神经元:作为思维运动的最小单位,它是的胞体和突起两个部分组成的,它的功能是传输及联络各种信息(当然,这里用信息是不很准确的,但为了大众化,同时也还能说明问题,所以仍采用了它)。神经元按功能又可分为感觉神经元(或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或传出神经元)、联络神经元(或中间神经元)三种。它们的相互关系将在后西进行描述。
(二)脑:一般分类,脑是由大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六个部分组成的,其中由于功能特点,将间脑、中脑、脑桥、延
髓四个部分合称脑干。大脑的主要功能是进行信息的综合处理和抽象,语言的处理;脑干的功能主要是控制一系列生理机制;小脑的主要功能则是协调躯体的随意运动。当然,三者是分工又强烈相关的,并且可以说大脑是三者的“司令部”。
另外,要特别指出的是,大脑皮质的结构构造和功能。大脑皮质的形成有古、旧、新三个阶段,其中新生部分约占总量的96%。大脑皮质约有100亿个神经元,神经元以层状方式排划,同层次的神经元具有相似性。大脑皮质的面积约为2200cm2,它的厚度由于功能区域的不同而不同,平均厚度约2.5mm,大脑皮质发育很多沟裂,形成‘褶皱构造",神经元1/3露在表面,2/3分布在沟裂的底部和两壁上。
大脑皮质的结构构造特征,决定了如下的性质特点:1、面积大,体积小,其比值约等于4;2、便于接收和反射;3、节约能量,能以最小的能量完成运动;4、相关性;5、独立性;6、抗损性等等。
由于大脑皮质具有如此复杂而完善的结构构造和特性,因此它功能齐全,是整个神经系统的“司令部”。在整个神经系统中,来自内列的各种信息(刺激),都通过上行传导束传人大脑皮质并在其中进行综合处理。大脑皮质的功能是定位的,各种不同功能具有相应的位置,同时这些位置的皮质又强烈相关。大脑皮质有综合处理各功能区的中心部位。关于这种分化综合的形成,本人将在后面作一个可能性的解释。
三
运动总是伴随能量的吸收和释放的,没有能量,也就无能谓运动。
因此,讨论一下思维的能量代谢和能量基础,是很有必要的。
神经胶质作为思维运动的能量结构基础,在神经系统中是不具备传导功能的细胞。它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数量是神经元的好几倍。它对神经元和神经纤维起着支持、绝缘和营养、修复的作用。有关脑能量的论述,比较详细的可参看 B.K.齐兹耶的著作《脑的能量代谢》。然而要说明的是,该书主要是从生理学角度出发,结合一系列临床研究,以脑的功能和血流的相互关系为基础进行论证的。因此,本人认为它存在局限性,把人从环境中孤立了出来,这可说是一个严重的不足。
如果我们把人的躯体表面作为一个能界面,那么它的作用就是维持躯体内外的“能量平衡”并成为能量的交换面。从这一假设出发,躯体的能量来源有二种途径,一是食道输入食物转换成能和呼吸系统“摄取能量”的途径;二是躯体外部环境场能直接与能介面交换能量的途径。前者以物质的形式供给思维的物质基础和能量基础,而后者则主要通过感官为思维远动提供环境模型的能量及特性,为组合模型运动提供条件。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两种能源对思维远动都是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
在此基础上,我必须提到一个与能量大小、特征关系密切的一个概念,那就是能级。所谓能级,在这里指能量的可感程度。根据这一定义,将它分为三个大类:一类是可以使感官失去作用甚至损坏感官的能级,我们称它为超感能级;一类是正常感官直接可感的能级,称为可感能级;另外一类是不能引起感官反应的能级,称为非感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