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行政区划

合集下载

明朝行政区划

明朝行政区划

明朝行政区划淮安府辖附郭县:山阳县 其他辖县:淸河县.盐城县、安东县、桃源县、沐阳县属州及其辖县:海州(赣榆县)、邳州(宿迁 县.睢宁县)扬州府辖附郭县:江都县其他辖县:仪真县.泰兴县属州及其辖县:髙邮州(宝应县、 兴化县人泰州(如皋县)、通州(海门县)苏州府辖附郭县:吴县、长洲县 其他辖县:吴江县、昆山县、常熟县、嘉泄县属州及其辖县:太仓州(崇明县)松江府辖附郭县:华亭县其他辖县:上海县、青浦县常州府辖附郭县:武进县其他辖县:无锡县、宜兴县、江阴县、靖江县镇江府辖附郭县:丹徙县其他辖县:丹阳县、金坛县庐州府辖附郭县:合肥县 其他辖县:舒城县、庐江县 属州及其辖县:无为州(巢县)、六安州(英山县、霍山县)安庆府 辖附郭县:怀宁县 其他辖县:桐城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太平府 辖附郭县:当涂县其他辖县:芜湖县、繁昌县池州府辖附郭县:贵池县其他辖县:青阳县、铜陵县、石境县、建徳县、东流县•南直隶应天府辖附郭县:上元县、 江宁县其他辖县:句容县、涕阳县、漂水县、高淳县、江浦县、六合县凤阳府辖附郭县:凤阳县、 临淮县其他辖县:怀远县、 泄远 五河县、虹县属州及其辖县:寿州 (程丘县、蒙城县):泗州 (吁胎县、天长县)(颍上县.太和县). 亳州、宿州(灵璧县)、颍州宁国府辖附郭县:宣城县其他辖县:南陵县、泾县、宁国县、旌徳县、太平县徽州府辖附郭县:歙县其他辖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夥县、绩溪县徐州其他辖县:萧县、沛县、丰县、砺山县滁州其他辖县:全椒县、来安县和州其他辖县:含山县广德州其他辖县:建平县•北直隶顺天府下辖县:大兴县、宛平县、良乡县、固安县、永淸县、东安县、香河县下辖散州:通州、霸州、涿州、昌平州、蓟州保定府下辖县:淸苑县、满城县、安肃县、定兴县、新城县、雄县、容城县、寓县、庆都县、博野县、蠡县、完县、遂县下辖散州:祁州、安州、易州河间府下辖散州:景州、沧州真定府下辖县:真左县.井険县.获鹿县、元氏县、灵寿县.藁城县、栾城县.无极县、平山县、阜平县、行唐县下辖散州:泄州、冀州、晋州、赵州、深州顺德府下辖县:内丘县、任县、邢台县、平乡县.巨鹿县、广宗县、唐山县、沙河县、南和县大名府下辖散州:开州广平府下辖县:永年县.曲周县、肥乡县、鸡泽县、广平县.成安县、威县.邯郸县、淸河县永平府下辖县:卢龙县.迁安县.抚宁县.昌黎县下辖散州:滦州下辖县:元城县、大名县、魏县、南乐县.淸丰县、内黄县、濬县、滑县宣府下辖:怀安卫(今怀安县、阳原县)、万全左卫(今万全县)、万全右卫(今张北县南人宣府三卫(今宣化区)、龙门卫(今赤城县西南)、怀来卫(今怀来县)。

明朝的行政划分

明朝的行政划分

明朝的行政划分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王朝之一,顺治年间首次进行了行
政区划的改革,并开始实行省、府、州、县四级行政区划。

明朝的行政地图分为15个省,分别是北京、南京、云南、四川、陕西、湖广、福建、江南、广东、山东、山西、甘肃、辽东、河北、河南。

在每个省份内,设有府、州、县三个级别的行政区划。

府是下面直接管辖县的一级行政区划,通常是一个大城市周边的行政
区域,比如北京、南京、杭州等大城市都设有府。

州是下面直接管辖县的一级行政区划,州下面设县,是中等城市周边
的行政区域,比如苏州、常州等中等城市都设有州。

县是下面直接管辖乡镇的一级行政区划,县下面设乡,是乡镇周边的
行政区域。

总而言之,明朝的行政地图是由省份、府、州、县四个级别的行政区
域组成的。

除了这些主要的行政区域外,明朝还设有衙门、厅和监察院等一些特殊的行政机构,用于管理和监督各级纳税和公共事务。

总而言之,明朝的行政划分是早期中国行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来的行政制度奠定了基础。

通过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中国的行政区划才得以发展壮大,成为现代化行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代行政区划

明代行政区划

明代行政区划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不同的行政区划,其中明代的行政区划曾经最为复杂,其中的政治中心在北京,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有着集权的政治中心,也就是皇室的家,可以说明明帝国的繁杂程度,其实一般而言,明代的行政区划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省(州)、府(即郡)和县,每一个层次分别有着不同的行政机构和行政条例。

明代的行政区划共分为四十九个省(州),这些省(州)又分别细分为若干府(郡),每一个府(郡)又分分为若干县,比如说南阳府(郡)就是一个府(郡),下辖有宛陵县、西峡县、邓县、桐柏县、社旗县、内乡县等等,每一个府(郡)下边都有着诸多的县,每一个县(街)都有自己的行政区域,从而形成了复杂细致的行政体制。

明代的行政区划除了三层区划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行政区划,那就是节度使制,节度使制是明朝就已经开始了,但是这一制度在明代最为发展,节度使制是明朝朝廷对大型地区行政治理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其历史上的辖区发展范围很广阔,有的节度使的辖区可以涵盖多个省,也有的节度使的辖区只涵盖一个省,也有的节度使的辖区只涵盖一个府,也有的节度使的辖区只涵盖一个县,由此可见,明代的行政区划是出现了多种受形式,而节度使制就是其中一种。

明代的行政区划发展到了非常高度,其中涉及到非常复杂的行
政机构和行政条例,而明朝君主也是掌控着政治中心,所以可以说,明代的行政区划与它的政治中心和统治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明朝君主在统治上利用了行政区划的优越性,形成了一个更为有效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为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明代的行政区划是出现了很多复杂的形式和变异,这些变异形式,不仅减少了行政机构的繁杂,使其统治更为有效,而且也使得明朝统治者更容易管理国家,为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明代山东行政区划

明代山东行政区划

明代山东行政区划
(原创版)
目录
1.明代山东行政区划概述
2.明代山东的布政司
3.明代山东的府、州、县
4.明代山东的卫所
5.总结
正文
一、明代山东行政区划概述
明代,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日臻完善,行政区划也逐渐规范。

山东作为明代的一个重要地区,其行政区划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明代山东行政区划主要由布政司、府、州、县、卫所等构成,层次分明,管理有序。

二、明代山东的布政司
明代山东行政区划的最高层级是布政司。

山东布政司设有左右布政使,负责全省的政务、财政、民政等事务。

其下设有参政、参议等官员,协助左右布政使处理政务。

三、明代山东的府、州、县
明代山东布政司下辖 6 府,分别是济南府、兖州府、青州府、莱州府、登州府和东昌府。

各府设有知府,负责府内政务。

府下设州,州设有知州,再下设县,县设有知县。

各级官员都由中央政府任命,实行官吏回避制度,以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四、明代山东的卫所
明代山东行政区划中还有一种特殊的机构——卫所。

卫所主要负责地
方军事事务,以及维护地方治安。

山东地区设有若干卫所,如济南卫、兖州卫等,各卫所设有指挥使,负责卫所事务。

在战时,卫所可迅速组织兵力,对敌作战。

五、总结
总之,明代山东行政区划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布政司为核心,包括府、州、县、卫所等层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地方管理体系。

明朝地方行政区划

明朝地方行政区划

明朝政府除京师、南京以外,分设十三个布政使司(省):布政使司(省)名称治所古名今地所辖府名京师(直隶) 北京北京顺天、保定、河间、真定、顺德、广平、大名、永平南京(直隶) 南京江苏南京应天、凤阳、淮安、扬州、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庐州、安庆、太平、池州、宁国、徽州山东济南山东济南济南、兖州、东昌、青州、莱州、登州山西太原山西太原太原、平阳、汾州、潞安、大同河南开封河南开封开封、河南、归德、汝宁、南阳、怀庆、卫辉、彰德陕西西安陕西西安西安、凤翔、汉中、延安、庆阳、平凉、巩昌、临洮四川成都四川成都成都、保宁、顺庆、夔州、重庆、遵义、叙州、龙安、马湖、镇雄、乌蒙、乌撒、东川江西南昌江西南昌南昌、瑞州、九江、南康、饶州、广信、建昌、抚州、吉安、临江、袁州、赣州、南安湖广武昌湖北武昌武昌、汉阳、黄州、承天、辰州、德安、岳州、荆州、襄阳、宝庆、郧阳、长沙、常德、衡州、永州、宝庆浙江杭州浙江杭州杭州、严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台州、金华、衢州、处州、温州福建福州福建福州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邵武、泉州、漳州广东广州广东广州广州、肇庆、韶州、惠州、潮州、高州、雷州、廉州、琼州广西桂林广西桂林桂林、平乐、梧州、浔州、柳州、广远、南宁、思恩、太平、思明、镇安云南云南云南昆明云南、曲靖、临安、激江、广西、广南、元江、楚雄、鹤庆、姚安、武定、景东、镇沅、大理、丽江、永宁、永昌、蒙化、顺宁贵州贵阳贵州贵阳贵阳、安顺、都匀、平越、黎平、思南、思州、镇远、铜仁、石阡在黑龙江流域,明朝政府在西起阿嫩河、东至库页岛,北达乌第河,南濒日本海的广大地区,建立了都指挥使司、卫、所等各级行政机构几百个。

永乐七年(1409年),在黑龙江口附近特林地方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统辖这些行政机构。

京师│├─顺天府──────┬大兴县、宛平县││└良乡、固安、永清、东安、香河│├───通州──┐││└三河、武清、漷、宝坻│├───霸州──┐││└文安、大城、保定│├───涿州──┐││└房山│├───昌平州─┐││└顺义、怀柔、密云│└───蓟州──┐│└玉田、丰润、遵化、平谷│├─保定府──────┬清苑县││└满城、安肃、定兴、新城、雄、容城、唐、庆都、博野、蠡、完│├───祁州──┐││└深泽、束鹿│├───安州──┐││└高阳、新安│└───易州──┐│└涞水│├─河间府──────┬河间县││└献、阜城、肃宁、任丘、交河、青、兴济、静海、宁津│├───景州──┐││└吴桥、东光、故城│└───沧州──┐│└南皮、盐山、庆云│├─真定府──────┬真定县││└井径、获鹿、元氏、灵寿、藁城、栾城、无极、平山、阜平、行唐│├───定州──┐││└新乐、曲阳│├───冀州──┐││└南宫、新河、枣强、武邑│├───晋州──┐││└安平、饶阳、武强│├───赵州──┐││└柏乡、隆平、高邑、临城、赞皇、宁晋│└───深州──┐│└衡水│├─顺德府──────┬邢台县│└沙河、南和、任、内丘、唐山、平乡、钜鹿、广宗│├─广平府──────┬永年县│└曲周、肥乡、鸡泽、广平、成安、威、邯郸、清河│├─大名府──────┬元城县││└大名、魏、南乐、清丰、内黄、浚、滑│└───开州──┐│└长垣、东明│├─永平府──────┬卢龙县││└迁安、抚宁、昌黎│└───滦州──┐│└乐亭│├──────延庆州─┐│└永宁│└──────保安州南京│├─应天府──────┬上元县、江宁县│└句容、溧阳、溧水、高淳、江浦、六合│├─凤阳府──────┬凤阳县││└临淮、怀远、定远、五河、虹│├───寿州──┐││└霍丘、蒙城│├───泗州──┐││└盱眙、天长│├───宿州──┐││└灵璧│├───颖州──┐││└颖上、太和│└───亳州│├─淮安府──────┬山阳县││└清河、盐城、安东、桃源、沭阳│├───海州──┐││└赣榆│└───邳州──┐│└宿迁、睢宁│├─扬州府──────┬江都县││└仪真、泰兴│├───高邮州─┐││└宝应、兴化│├───泰州──┐││└如皋│└───通州──┐│└海门│├─苏州府──────┬吴县、长洲县││└吴江、昆山、常熟、嘉定│└───太仓州─┐│└崇明│├─松江府──────┬华亭县│└上海、青浦│├─常州府──────┬武进县│└无锡、宜兴、江阴、靖江│├─镇江府──────┬丹徒县│└丹阳、金坛│├─庐州府──────┬合肥县││└舒城、庐江│├───无为州─┐││└巢│└───六安州─┐│└英山、霍山│├─安庆府──────┬怀宁县│└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太平府──────┬当涂县│└芜湖、繁昌│├─池州府──────┬贵池县│└青阳、铜陵、石埭、建德、东流│├─宁国府──────┬宣城县│└南陵、泾、宁国、旌德、太平│├─徽州府──────┬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徐州──┐│└萧、沛、丰、砀山│├──────滁州──┐│└全椒、来安│├──────和州──┐│└含山│└──────广德州─┐└建平山东│├─济南府──────┬历城县││└章丘、邹平、淄川、长山、新城、齐河、齐东、济阳、禹城、临邑、长清、肥城、青城、陵│├───泰安州─┐││└新泰、莱芜│├───德州──┐││└德平、平原│├───武定州─┐││└阳信、海丰、乐陵、商河│└───滨州──┐│└利津、沾化、蒲台│├─兖州府──────┬滋阳县││└曲阜、宁阳、邹、泗水、滕、峄、金乡、鱼台、单、城武│├───济宁州─┐││└嘉祥、钜野、郓城│├───东平州─┐││└汶上、东阿、平阴、阳谷、寿张│├───曹州──┐││└曹、定陶│└───沂州──┐│└郯城、费│├─东昌府──────┬聊城县││└堂邑、博平、茌平、莘、清平、冠│├───临清州─┐││└丘、馆陶│├───高唐州─┐││└恩、夏津、武城│└───濮州──┐│└范、观城、朝城│├─青州府──────┬益都县││└临淄、博兴、高苑、乐安、寿光、昌乐、临朐、安丘、诸城、蒙阴│└───莒州──┐│└沂水、日照│├─莱州府───────掖县│││├───平度州─┐││└潍、昌邑│└───胶州──┐│└高密、即墨│└─登州府──────┬蓬莱县│└黄、福山、栖霞、招远、莱阳└───宁海州─┐└文登山西│├─太原府──────┬阳曲县││└太原、榆次、太谷、祁、徐沟、清源、交城、文水、寿阳、孟、静乐、河曲│├───平定州─┐││└乐平│├───忻州──┐││└定襄│├───代州──┐││└五台、繁峙、崞│├───岢岚州─┐││└岚、兴│└───保德州│├─平阳府──────┬临汾县││└襄陵、洪洞、浮山、赵城、太平、岳阳、曲沃、翼城、汾西、蒲、灵石│├───蒲州──┐││└临晋、荥河、猗氏、万泉、河津│├───解州──┐││└安邑、夏、闻喜、平陆、芮城│├───绛州──┐││└稷山、绛、垣曲│├───霍州│││├───吉州──┐││└乡宁│└───隰州──┐│└大宁、永和│├─汾州府──────┬汾阳县││└孝义、平遥、介休、石楼、临│└───永宁州─┐│└宁乡│├─潞安府──────┬长治县│└长子、屯留、襄垣、潞城、壶关、黎城、平顺│├─大同府──────┬大同县││└怀仁│├───浑源州│││├───应州──┐││└山阴│├───朔州──┐││└马邑│└───蔚州──┐│└广灵、广昌、灵丘│├──────泽州──┐│└高平、阳城、陵川、沁水│├──────沁州──┐│└沁源、武乡│└──────辽州──┐└榆社、和顺河南│├─开封府──────┬祥符县││└陈留、杞、通许、太康、尉氏、洧川、鄢陵、扶沟、中牟、阳武、原武、封丘、││延津、兰阳、仪封、新郑│├───陈州──┐││└商水、西华、项城、沈丘│├───许州──┐││└临颍、襄城、郾城、长葛│├───禹州──┐││└密│└───郑州──┐│└荥阳、荥泽、河阴、汜水│├─河南府──────┬洛阳县││└偃师、巩、孟津、宜阳、永宁、新安、渑池、登封、嵩、卢氏│└───陕州──┐│└灵宝、阌乡│├─归德府──────┬商丘县││└宁陵、鹿邑、夏邑、永城、虞城│└───睢州──┐│└考城、柘城│├─汝宁府──────┬汝阳县││└真阳、上蔡、新蔡、西平、确山、遂平│├───信阳州─┐││└罗山│└───光州──┐│└光山、固始、息、商城│├─南阳府──────┬南阳县││└镇平、唐、泌阳、桐柏、南召│├───邓州──┐││└内乡、新野、淅川│└───裕州──┐│└舞阳、叶│├─怀庆府──────┬河内县│└济源、修武、武陟、孟、温│├─卫辉府──────┬汲县│└胙城、新乡、获嘉、淇、辉│├─彰德府──────┬安阳县││└临漳、汤阴、林│└───磁州──┐│└武安、涉│└──────汝州──┐└鲁山、郏、宝丰、伊阳陕西│├─西安府──────┬长安县、咸宁县││└咸阳、泾阳、兴平、临潼、渭南、蓝田、鄠、盩厔、高陵、富平、三原、醴泉│├───华州──┐││└华阴、蒲城│├───商州──┐││└商南、雒南、山阳、镇安│├───同州──┐││└朝邑、郃阳、韩城、澄城、白水│├───耀州──┐││└同官│├───乾州──┐││└武功、永寿│└───邠州──┐│└淳化、三水、长武│├─凤翔府──────┬凤翔县││└岐山、宝鸡、扶凤、郿、麟游、汧阳│└───陇州│├─汉中府──────┬南郑县││└褒城、城固、洋、西乡、凤、沔│└───宁羌州─┐│└略阳│├─延安府──────┬肤施县││└安塞、甘泉、安定、保安、宜川、延川、延长、青涧│├───鄜州──┐││└洛川、中部、宜君│├───绥德州─┐││└米脂│└───葭州──┐│└吴堡、神木、府谷│├─庆阳府──────┬安化县││└合水、环、真宁│└───宁州│├─平凉府──────┬平凉县││└崇信、华亭、镇原、隆德│├───泾州──┐││└灵台县│├───静宁州─┐││└庄浪│└───固原州│├─巩昌府──────┬陇西县││└安定、会宁、通渭、漳、宁远、伏羌、西和、成│├───秦州──┐││└秦安、清水、礼│├───阶州──┐││└文县│└───徽州──┐│└两当│├─临洮府──────┬狄道县││└渭源│├───兰州──┐││└金│└───河州│├──────灵州│└──────兴安州─┐└平利、石泉、洵阳、汉阴、白河、紫阳四川│├─成都府──────┬成都县、华阳县││└双流、郫、温江、新繁、新都、彭、崇宁、灌、金堂、仁寿、井研、资、内江、安│├───简州──┐││└资阳│├───崇庆州─┐││└新津│├───汉州──┐││└什邡、绵竹、德阳│├───绵州──┐││└罗江、彰明│├───茂州──┐││└汶川│└───威州──┐│└保│├─保宁府──────┬阆中县││└苍溪、南部、广元、昭化、│├───剑州──┐││└梓潼│└───巴州──┐│└通江、南江│├─顺庆府──────┬南充县││└西充│├───蓬州──┐││└营山、仪陇│└───广安州─┐│└岳池、渠、邻水、大竹│├─夔州府──────┬奉节县││└巫山、大昌、大宁、云阳、万、开、梁山、新宁、建始│└───达州──┐│└东乡、太平│├─重庆府──────┬巴县││└江津、壁山、永川、荣昌、大足、安居、綦江、南川、长寿、黔江│├───合州──┐││└铜梁、定远│├───忠州──┐││└酆都、垫江│└───涪州──┐│└武隆、彭水│├─遵义府──────┬遵义县││└桐梓│└───真安州─┐│└绥阳、仁怀│├─叙州府──────┬宜宾县││└南溪、庆符、富顺、长宁、兴文、隆昌│└───高州──┐│└筠连、珙│├─龙安府──────┬平武县│└江油、石泉│├─马湖府───────屏山县│├─镇雄府│├─乌蒙府│├─乌撒府│├─东川府│├──────潼川州─┐│└射洪、中江、盐亭、遂宁、蓬溪、安岳、乐至│├──────眉州──┐│└彭山、丹棱、青神│├──────邛州──┐│└大邑、蒲江│├──────嘉定州─┐│└峨嵋、夹江、洪雅、犍为、荣、威远│├──────泸州──┐│└纳溪、江安、合江│└──────雅州──┐└名山、荣经、芦山湖广│├─武昌府──────┬江夏县││└咸宁、嘉鱼、蒲圻、崇阳、通城、武昌│││└───兴国州──┐│└大冶县、通山县││││├─郧阳府──────┬郧县│└上津、竹山、房县、竹溪县、郧西县││├─永州府──────┬零陵县││└祁阳县、东安县、宁远县、永明县、江华县、新田│└───道州───┬营道县│└宁远、江华、永明县│├─岳州府──────┬巴陵县││└平江县、临湘县、华容县│└───澧州─┬澧阳县│└安乡、石门、慈利││├─汉阳府──────┬汉阳│└汉川县│├─荆州府──────┬江陵县│││├──荆门州│││└──夷陵州──┬夷陵│└宜都、长阳、远安县│├─衡州府─────┬衡阳││└─衡山、耒阳、常宁、安仁、酃县、临武、蓝山、嘉禾县│││└─桂阳州──┐│└临武、蓝山├─黄州府──────┬黄冈县││└麻城、黄陂、黄安、蕲水、罗田、广济、黄梅县│└───蕲州│├─安陆州──────┬钟祥县││└京山、景陵、潜江、当阳县│││└───沔阳州│├─常德府──────┬武陵县│└桃源、龙阳、沅江│├─襄阳府──────┬襄阳│└宜城、南漳、枣阳、谷城、光化│├─辰州府──────┬沅陵│└泸溪、辰溪、溆浦县││├─长沙府──────┬长沙││└善化县、湘潭、湘阴县、宁乡县、浏阳、醴陵、益阳县、湘乡、攸县、安化县│││└───茶陵州│├─德安府──────┬安陆县│└云梦、应城、应山、随州│├─宝庆府──────┬邵阳││└新化、城步、新宁│└───武冈州│├─黎平府──┬开泰县│└潭溪、、洪州泊里、八舟、古州、西山阳洞、福禄永从│└──均州────┐└武当、郧乡广西│├─桂林府──────┬临桂县││└永福县、灌阳县、阳朔县、义宁县、兴安县、灵川县│││├─────永宁州│││└─────全州──清湘县│││├─平乐府(昭州)──────┬平乐│└恭城、立山、龙平│├─梧州府──────┬苍梧县│└藤县、岑溪、容县、陆川、北流、玉林、博白、怀集县│││├─浔州府──────┬桂平县│└平南、贵县、武宣││││├─柳州府──────┬马平│└柳城县、来宾││├─庆远府──────┬宜山县││└思恩县、天河县、荔坡县│││├──河池州──┬河池县││└│├──东兰州│││├───那地州│││├───南丹州│││├───忻城土县│││├───永定长官司│││├───永顺长官司│││└───庆远卫│├─南宁府─────┬南宁││└─宣化、武缘│││└───┐│└├─思恩军民府───武缘县、迁江县、上林县│││├───宾州│││└───白山、兴隆、定罗、旧城、都阳、古零、安定七土司│├─太平府───┬崇善县││└│││└──左州、养利州、永康州、上石西州、太平州、思城州、安平州、万承州、全茗州、镇远州、│茗盈州、龙英州、结安州、结伦州、都结州、上下冻州、思明州│├─思明府───┐│└下石西州、西平州、禄州│├─镇安府│├─田州│├─归顺州│├─泗城州│├─向武州│├─都康州│├─龙州│├─江州│├─思陵州│└─凭祥州。

明代中国行政区划

明代中国行政区划

明代中国行政区划北直隶(治顺天府)顺天府直隶县:大兴县、宛平县、良乡县、固安县、永清县、东安县、香河县通州县:三河县、武清县、漷县、宝坻县霸州县:文安县、大城县、保定县涿州县:房山县昌平州县:顺义县、怀柔县、密云县蓟州县:玉田县、丰润县、遵化县、平谷县保定府直隶县:清苑县、满城县、安肃县、定兴县、新城县、雄县、容城县、唐县、庆都县、博野县、蠡县、完县祁州县:深泽县、束鹿县安州县:高阳县、新安县易州县:涞水河间府直隶县:河间县、献县、阜城县、肃宁县、任丘县、交河县、青县、静海县、兴济县、宁津县景州县:吴桥县、东光县、故城县沧州县:南皮县、盐山县、庆云县真定府直隶县:真定县、井陉县、获鹿县、元氏县、灵寿县、藁城县、栾城县、无极县、平山县、阜平县、行唐县定州县:新乐县、曲阳县冀州县:南宫县、新河县、枣强县、武邑县晋州县:安平县、饶阳县、武强县赵州县:柏乡县、隆平县、高邑县、临城县、赞皇县、宁晋县深州县:衡水县顺德府直隶县:邢台县、沙河县、南和县、任县、内丘县、唐山县、平乡县、钜鹿县、广宗县广平府直隶县:永年县、曲周县、肥乡县、鸡泽县、广平县、成安县、威县、邯郸县、清河县大名府直隶县:元城县、大名县、魏县、南乐县、清丰县、内黄县、浚县、滑县开州县:长垣县、东明县永平府直隶县:卢龙县、迁安县、抚宁县、昌黎县滦州:乐亭县直隶州延庆州县:永宁县保安州南直隶(治应天府)应天府直隶县:上元县、江宁县、句容县、溧阳县、溧水县、高淳县、江浦县、六合县凤阳府直隶县:凤阳县、临淮县、怀远县、定远县、五河县、虹县寿州县:霍丘县、蒙城县泗州县:盱眙县、天长县宿州县:灵璧县颍州县:颍上县、太和县亳州淮安府直隶县:山阳县、清河县、盐城县、安东县、桃源县、沭阳县海州县:赣榆县邳州县:宿迁县、睢宁县扬州府直隶县:江都县、仪真县、泰兴县高邮州县:宝应县、兴化县泰州县:如皋县通州县:海门县苏州府直隶县:吴县、长洲县、吴江县、昆山县、常熟县、嘉定县太仓州县:崇明县松江府直隶县:华亭县、上海县、青浦县常州府直隶县:武进县、无锡县、宜兴县、江阴县、靖江县镇江府直隶县:丹徒县、金坛县、丹阳县庐州府直隶县:合肥县、舒城县、庐江县无为州县:巢县六安州县:英山县、霍山县安庆府直隶县:怀宁县、桐城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太平府直隶县:当涂县、芜湖县、繁昌县池州府直隶县:贵池县、青阳县、铜陵县、石埭县、建德县、东流县宁国府直隶县:宣城县、南陵县、径县、宁国县、旌德县、太平县徽州府直隶县: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直隶州徐州县:萧县、沛县、丰县、砀山县滁州县:全椒县、来安县和州县:含山县广德州县:建平县山东布政使司(治济南府)济南府直隶县:历城县、章丘县、邹平县、淄川县、长山县、新城县、齐河县、齐东县、济阳县、禹城县、临邑县、长清县、肥城县、青城县、陵县泰安州县:新泰县、莱芜县德州县:德平县、平原县武定州县:阳信县、海丰县、乐陵县、商河县滨州县:利津县、沾化县、蒲台县兖州府直隶县:滋阳县、曲阜县、宁阳县、邹县、泗水县、滕县、峄县、金乡县、鱼台县、单县、成武县济宁州县:嘉祥县、钜野县、郓城县东平州县:汶上县、东阿县、平阴县、阳谷县、寿张县曹州县:曹县、定陶县沂州县:郯城县、费县东昌府直隶县:聊城县、堂邑县、博平县、茌平县、莘县、清平县、冠县临清州县:丘县、馆陶县高唐州县:恩县、夏津县、武城县濮州县:范县、观城县、朝城县青州府直隶县:益都县、临淄县、博兴县、高苑县、乐安县、寿光县、昌乐县、临朐县、安丘县、诸城县、蒙阴县莒州县:沂水县、日照县莱州府直隶县:掖县平度州县:潍县、昌邑县胶州县:高密县、即墨县登州府直隶县:蓬莱县、黄县、福山县、栖霞县、招远县、莱阳县宁海州县:文登县山西布政使司(治太原府)太原府直隶县:阳曲县、太原县、榆次县、太谷县、祁县、徐沟县、清源县、交城县、文水县、寿阳县、孟县、静乐县、河曲县平定州县:乐平县忻州县:定襄县代州县:五台县、繁峙县、崞县岢岚州县:岚县、兴县保德州平阳府直隶县:临汾县、襄陵县、洪洞县、浮山县、赵城县、太平县、岳阳县、曲沃县、翼城县、汾西县、蒲县、灵石县蒲州县:临晋县、荥河县、猗氏县、万全县、河津县解州县:安邑县、夏县、闻喜县、平陆县、芮城县绛州县:稷山县、绛县、垣曲县吉州县:乡宁县隰州县:大宁县、永和县霍州汾州府直隶县:汾阳县、教义县、平遥县、介休县、石楼县、临县永宁州县:宁乡县潞安府直隶县:长治县、长子县、屯留县、襄垣县、潞城县、壶关县、黎城县、平顺县大同府直隶县:大同县、怀仁县应州县:山阴县朔州县:马邑县蔚州县:广灵县、广昌县、灵丘县浑源州直隶州泽州县:高平县、阳城县、陵川县、沁水县沁州县:沁源县、武乡县辽州县:榆社县、和顺县河南布政使司(治开封府)开封府直隶县:祥符县、陈留县、杞县、通许县、太康县、尉氏县、洧川县、鄢陵县、扶沟县、中牟县、阳武县、原武县、封丘县、延津县、兰阳县、仪封县、新郑县陈州县:商水县、西华县、项城县、沈丘县许州县:临颍县、襄城县、郾城县、长葛县禹州县:密县郑州县:荥阳县、荥泽县、河阴县、汜水县河南府直隶县:洛阳县、偃师县、巩县、孟津县、宜阳县、永宁县、新安县、渑池县、登封县、嵩县、卢氏县陕州县:灵宝县、阌乡县归德府直隶县:商丘县、宁陵县、鹿邑县、夏邑县、永城县、虞城县睢州县:考城县、柘城县汝宁府直隶县:汝阳县、真阳县、上蔡县、新蔡县、西平县、确山县、遂平县信阳州县:罗山县光州县:光山县、固始县、息县、商城县南阳府直隶县:南阳县、镇平县、唐县、泌阳县、桐柏县、南召县邓州县:内乡县、新野县、淅川县裕州县:舞阳县、叶县怀庆府直隶县:河内县、济源县、修武县、武陟县、孟县、温县卫辉府直隶县:汲县、胙城县、新乡县、获嘉县、淇县、辉县彰德府直隶县:安阳县、临漳县、汤阴县、林县磁州县:武安县、涉县直隶州汝州县:鲁山县、郏县、宝丰县、伊阳县陕西布政使司(西安府)西安府直隶县:长安县、咸宁县、咸阳县、泾阳县、兴平县、临潼县、渭南县、蓝田县、鄠县、盩厔县、高陵县、富平县、三原县、醴泉县华州县:华阴县、蒲城县商州县:商南县、洛南县、山阳县、镇安县同州县:朝邑县、郃阳县、韩城县、澄城县、白水县耀州县:铜官县乾州县:武功县、永寿县邠州县:淳化县、三水县、长武县凤翔府直隶县:凤翔县、岐山县、宝鸡县、扶风县、郿县、麟游县、汧阳县陇州汉中府直隶县:南郑县、褒城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凤县、沔县宁羌州县:略阳县延安府直隶县:肤施县、安塞县、甘泉县、安定县、保安县、宜川县、延长县、延川县、青涧县鄜州县:洛川县、中部县、宜君县绥德州县:米脂县葭州县:吴堡县、神木县、府谷县庆阳府直隶县:安化县、合水县、环县、真宁县宁州平凉府直隶县:平凉县、崇信县、华亭县、镇原县、隆德县泾州县:灵台县静宁州县:庄浪县固原州巩昌府直隶县:陇西县、安定县、会宁县、通渭县、漳县、宁远县、伏羌县、西和县、成县县:秦安县、清水县、礼县阶州县:文县徽州县:两当县临洮府直隶县:狄道县、渭源县兰州县:金县直隶州河州灵州兴安州县:平利县、石泉县、洵阳县、汉阴县、白河县、紫阳县直隶卫:洮州卫、岷州卫(西固城守御军民千户所)、榆林卫、宁夏卫(灵州守御千户所、兴武守御千户所、韦州守御千户所、平虏千户所)四川布政使司(治成都府)成都府直隶县:成都县、华阳县、双流县、郫县、新繁县、新都县、彭县、崇宁县、灌县、金堂县、仁寿县、井研县、资县、内江县、安县简州县:资阳县崇庆州县:新津县汉州县:什邡县、绵竹县、德阳县绵州县:罗江县、漳明县茂州县:汶川县威州县:保县保宁府直隶县:阆中县、苍溪县、南部县、广元县、昭化县剑州县:梓潼县巴州县:通江县、南江县顺庆府直隶县:南充县、西充县蓬州县:营山县、仪陇县县:岳池县、渠县、邻水县、大竹县夔州府直隶县:奉节县、巫山县、大昌县、大宁县、云阳县、万县、开县、梁山县、新宁县、建始县司:石砫宣慰司达州县:东乡县、太平县重庆府直隶县:巴县、江津县、璧山县、永川县、荣昌县、大足县、安居县、綦江县、南川县、长寿县、黔江县合州县:铜梁县、定远县忠州县:酆都县、垫江县涪州县:武隆县、彭水县真安州县:绥阳县、仁怀县叙州府直隶县:宜宾县、南溪县、庆符县、富顺县、长宁县、兴文县、隆昌县高州县:筠连县、珙县龙安府直隶县:平武县、江油县、石泉县马湖府直隶县:屏山县长官司:平夷长官司、蛮夷长官司、沐川长官司、雷坡长官司镇雄府长官司:白水江肸酬长官司、怀德长官司、威信长官司、归化长官司、安静长官司遵义军民府直隶县:遵义县、桐梓县乌蒙军民府乌撒军民府东川军民府直隶州潼川州县:射洪县、中江县、盐亭县、遂宁县、蓬溪县、安岳县、乐至县眉州县:彭山县、丹棱县、青神县邛州县:大邑县、蒲江县嘉定州县:峨眉县、夹江县、洪雅县、犍为县、荣县、威远县县:纳溪县、江安县、合江县雅州县:名山县、荣经县、芦山县松潘卫千户所:小河守御千户所长官司:占藏先结簇长官司、蜡匝簇长官司、白马路簇长官司、山洞簇长官司、阿昔洞簇长官司、北定簇长官司、麦匝簇长官司、者多簇长官司、牟力结簇长官司、班班簇长官司、祈命簇长官司、勒都簇长官司、包藏先结簇长官司、阿用簇长官司、潘斡寨长官司、别思寨长官司安抚司:八郎安抚司、麻儿匝安抚司、阿角寨安抚司、芒儿者安抚司、思曩日安抚司永宁宣抚司长官司:九姓长官司、太平长官司安宁宣抚司长官司:怀远长官司、宣化长官司酉阳宣慰司长官司:石耶洞长官司、邑梅洞长官司、麻兔洞长官司天全六番诏讨司平茶洞长官司溶溪芝麻子坪长官司叠溪守御军民千户所长官司:叠溪长官司、郁即长官司黎州守御军民千户所江西布政使司(治南昌府)南昌府直隶县:南昌县、新建县、丰城县、进贤县、奉新县、靖安县、武宁县宁州瑞州府直隶县:高安县、上高县、新昌县九江府直隶县:德化县、德安县、瑞昌县、湖口县、彭泽县南唐府直隶县:星子县、都昌县、建昌县、安义县饶州府直隶县:鄱阳县、馀干县、乐平县、浮梁县、德兴县、安仁县、万年县广信府直隶县:上饶县、玉山县、弋阳县、贵溪县、铅山县、永丰县、兴安县建昌府直隶县:南城县、南丰县、新城县、广昌县、泸溪县抚州府直隶县:临川县、崇仁县、金谿县、宜黄县、乐安县、东乡县吉安府直隶县:庐陵县、泰和县、吉水县、永丰县、安福县、龙泉县、万安县、永新县、永宁县直隶县:清江县、新淦县、峡江县袁州府直隶县:宜春县、分宜县、萍乡县、万载县赣州府直隶县:赣县、雩都县、信丰县、兴国县、会昌县、安远县、宁都县、瑞金县、龙南县、石城县、定南县、长宁县南安府直隶县:大庾县、南康县、上犹县、崇义县湖广布政使司(治武昌府)武昌府直隶县:江夏县、武昌县、嘉鱼县、蒲圻县、咸宁县、崇阳县、通城县兴国州县:大冶县、通山县汉阳府直隶县:汉阳县、汉川县黄州府直隶县:黄冈县、麻城县、黄陂县、黄安县、蕲水县、罗田县蕲州县:广济县、黄梅县承天府直隶县:钟祥县、京山县、潜江县荆门州县:当阳县沔阳州县:景陵县德安府直隶县:安陆县、云梦县、应城县、孝感县随州县:应山县岳州府直隶县:巴陵县、临湘县、华容县、平江县澧州县:安乡县、石门县、慈利县荆州府直隶县:江陵县、公安县、石首县、监利县、松滋县夷陵州县:长阳县、宜都县、远安县归州县:兴山县、巴东县襄阳府直隶县:襄阳县、宜城县、南漳县、枣阳县、谷城县、光化县均州直隶县:郧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上津县、郧西县、保康县长沙府直隶县:长沙县、善化县、湘阴县、湘潭县、浏阳县、醴陵县、宁乡县、益阳县、湘乡县、攸县、安化县茶陵州常德府直隶县:武陵县、桃源县、龙阳县、沅江县衡州府直隶县:衡阳县、衡山县、耒阳县、常宁县、安仁县、灵阝县桂阳州县:临武县、蓝山县、嘉禾县永州府直隶县:零陵县、祁阳县、东安县道州县:宁远县、江华县、永明县、新田县宝庆府直隶县:邵阳县、新化县、城步县武冈州县:新宁县辰州府直隶县:沅陵县、卢溪县、辰溪县、溆浦县沅州县:黔阳县、麻阳县郴州县:永兴县、宜章县、兴宁县、桂阳县、桂东县靖州县:会同县、通道县、绥宁县、天柱县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所:大田军民千户所施南宣抚司(隶施州卫)安抚司:东乡五路安抚司(摇把峒长官司、上爱茶峒长官司、下爱茶峒长官司、镇远蛮夷官司、隆奉蛮夷官司)、忠路安抚司(剑南长官司)、忠孝安抚司、金峒安抚司(西坪蛮夷官司)、中峒安抚司散毛宣抚司(隶施州卫)安抚司:龙潭安抚司、大旺安抚司(东流蛮夷官司、臈壁峒蛮夷官司)忠建宣抚司(隶施州卫)安抚司:忠峒安抚司、高罗安抚司(思南长官司)容美宣抚司(隶施州卫)长官司:盘顺长官司、椒山玛瑙长官司、五峰石宝长官司、石梁下峒长官司、水尽源通塔平长官司、木册长官司、镇南长官司、唐崖长官司永顺军民宣慰使司羁縻州:南渭州、施溶州、上溪州长官司:臈惹洞长官司、麦著黄洞长官司、驴迟洞长官司、施溶溪长官司、白崖洞长官司、田家洞长官司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长官司:五寨长官司、筸子坪长官司浙江布政使司(治杭州府)杭州府直隶县:钱塘县、仁和县、海宁县、富阳县、余杭县、临安县、於潜县、新城县、昌化县严州府直隶县:建德县、桐庐县、淳安县、遂安县、寿昌县、分水县嘉兴府直隶县:嘉兴县、秀水县、嘉善县、崇德县、桐乡县、平湖县、海盐县湖州府直隶县:乌程县、归安县、长兴县、德清县、武康县安吉州县:孝丰县绍兴府直隶县:山阴县、会稽县、萧山县、诸暨县、余姚县、上虞县、嵊县、新昌县宁波府直隶县:鄞县、慈溪县、奉化县、定海县、象山县台州府直隶县:临海县、黄岩县、天台县、仙居县、宁海县、太平县金华府直隶县:金华县、兰溪县、东阳县、义乌县、永康县、武义县、蒲江县、汤溪县衢州府直隶县:西安县、龙游县、常山县、江山县、开化县处州府直隶县:溧水县、青田县、缙云县、松阳县、遂昌县、龙泉县、庆元县、云和县、宣平县、景宁县温州府直隶县:永嘉县、瑞安县、乐清县、平阳县、泰顺县福建布政使司(治福州府)福州府直隶县:闽县、侯官县、长乐县、福清县、连江县、罗源县、古田县、闽清县、永福县兴化府直隶县:莆田县、仙游县建宁府直隶县:建安县、瓯宁县、建阳县、崇安县、浦城县、松溪县、政和县、寿宁县延平府直隶县:南平县、将乐县、沙县、尤溪县、顺昌县、永安县、大田县汀州府直隶县:长汀县、宁化县、上杭县、武平县、清流县、连城县、归化县、永定县邵武府直隶县:邵武县、光泽县、泰宁县、建宁县直隶县:晋江县、南安县、同安县、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漳州府直隶县:龙溪县、漳浦县、龙岩县、长泰县、南靖县、漳平县、;平和县、诏安县、海澄县、宁洋县直隶州福宁州县:宁德县、福安县广东布政使司(治广州府)广州府直隶县:南海县、番禺县、顺德县、东莞县、新安县、增城县、三水县、龙门县、香山县、新会县、新宁县、从化县、清远县连州县:阳山县、连山县肇庆府直隶县:高要县、高明县、四会县、新兴县、开平县、阳春县、阳江县、恩平县、广宁县德庆州县:封川县、开建县韶州府直隶县:曲江县、乐昌县、英德县、仁化县、乳源县、翁源县南雄府直隶县:保昌县、始兴县惠州府直隶县:归善县、博罗县、长宁县、永安县、海丰县、龙川县、兴宁县、长乐县连平州县:河源县、和平县潮州府直隶县: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程乡县、饶平县、惠来县、镇平县、大埔县、平远县、普宁县、澄海县高州府直隶县:茂名县、电白县、信宜县化州县:吴川县、石城县雷州府直隶县:海康县、遂溪县、徐闻县廉州府直隶县:合浦县钦州县:灵山县琼州府直隶县:琼山县、澄迈县、临高县、安定县、文昌县、会同县、乐会县儋州县:昌化县县:陵水县崖州县:感恩县直隶州罗定州县:东安县、西宁县广西布政使司(治桂林府)直隶县:临桂县、兴安县、灵川县、阳朔县全州县:灌阳县永宁州县:永福县、义宁县平乐府直隶县:平乐县、恭城县、富川县、贺县、荔浦县、修仁县、昭平县永安州梧州府直隶县:藤县、容县、岑溪县、怀集县郁林州县:博白县、北流县、陆川县、兴业县浔州府直隶县:桂平县、平南县、贵县柳州府直隶县:马平县、洛容县、柳城县、罗城县、怀远县、融县、来宾县象州县:武宣县宾州县:迁江县、上林县庆远府直隶县:宜山县、天河县、忻城县直隶长官司:永顺长官司、永定长官司、永安长官司河池州县:思恩县、荔波县南丹州东兰州那地州南宁府直隶县:宣化县、隆安县横州县:新淳县新宁州上思州归德州忠州下雷州太平府直隶县:崇善县、陀陵县、罗阳县左州养利州永康州上石西州太平州思城州安平州万承州全茗州镇远州茗盈州龙英州结安州结伦州都结州上下冻州思明州思明府下石西州西平州禄州镇安府思恩军民府奉议州上映州县:上林县、武缘县安隆长官司直隶州田州归顺州泗城州向武州都康州龙州江州县:罗白县思陵州凭祥州桂林府云南布政使司(治云南府)云南府直隶县:昆明县、富民县、宜良县、罗次县晋宁州县:归化县、呈贡县安宁州县:禄丰县昆阳州县:三泊县、易门县嵩明州曲靖府直隶县:南宁县、亦佐县沾益州陆凉州马龙州罗平州寻甸府临安府直隶长官司:纳楼茶甸长官司、教化三部长官司、王弄山长官司、亏容甸长官司、溪处甸长官司、思佗甸长官司、左能寨长官司、落恐甸长官司、安南长官司宁州县:通海县、河西县、嶍峨县、蒙自县、新平县建水州石屏州阿迷州新化州宁远州澂江府直隶县:河阳县、江川县、阳宗县新兴州路南州广西府师宗州弥勒州维摩州广南府直隶县:富川县楚雄府直隶县:楚雄县、广通县、定远县、定边县、柷嘉县南安州镇南州武定府和曲州县:元谋县禄劝州景东府镇沅府直隶长官司:禄谷寨长官司大理府直隶县:太和县直隶长官司:十二关长官司赵州县:云南县邓川州县:浪穹县宾川州云龙州永宁府直隶长官司:剌次和长官司、革甸长官司、香罗甸长官司、瓦鲁之长官司蒙化府顺宁府云州长官司:孟缅长官司元江军民府奉化州恭顺州姚安军民府姚州县:大姚县鹤庆军民府剑川州顺州丽江军民府通安州宝山州兰州巨津州永昌军民府直隶县:保山县、永平县直隶安抚司:潞江安抚司、镇道安抚司、杨塘安抚司、瓦甸安抚司直隶长官司:凤溪长官司、施甸长官司、茶山长官司腾越州孟定御夷府安抚司:耿马安抚司缅甸军民宣慰使司长官司:东倘长官司木邦军民宣慰使司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孟养军民宣慰使司老挝军民宣慰使司大古剌军民宣慰使司底兀刺宣慰使司南甸宣抚司十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孟密宣抚司蛮莫安抚司者乐甸长官司钮兀御夷长官司芒市御夷长官司孟琏长官司刺和庄长官司促瓦长官司散金长官司里麻长官司八寨长官司威远御夷州湾甸御夷州镇康御夷州直隶州北胜州广邑州贵族布政使司(治贵阳府)贵阳府直隶县:新贵县、贵定县开州广顺州定番州长官司:程番长官司、小程番长官司、上马桥长官司、卢番长官司、韦番长官司、方番长官司、洪番长官司、卧龙番长官司、小龙番长官司、大龙番长官司、金石番长官司、罗番长官司、卢山长官司、木瓜长官司、麻响长官司、大华长官司都匀府直隶长官司:都匀长官司、邦水长官司、平浪长官司、平洲六洞长官司、麻哈州本麻哈长官司、乐平长官司、平定长官司独山州县:清平县长官司:合江洲陈蒙烂土长官司、丰宁长官司黎平府县:永从县直隶长官司:潭溪蛮夷长官司、八舟蛮夷长官司、洪舟泊里蛮夷长官司、曹滴洞蛮夷长官司、古州蛮夷长官司、西山阳洞蛮夷长官司、新化蛮夷长官司、湖耳蛮夷长官司、亮寨蛮夷长官司、欧阳蛮夷长官司、中林验洞蛮夷长官司、赤溪湳洞蛮夷长官司、龙里蛮夷长官司思南府直隶县:安化县、婺川县、印江县直隶长官司:蛮夷长官司、沿河祐溪长官司、朗溪蛮夷长官司思州府直隶长官司:都坪峨异溪蛮夷长官司、都素蛮夷长官司、施溪长官司、黄道溪长官司镇远府直隶县:镇远县、施秉县直隶长官司:偏桥长官司、邛水十五洞蛮夷长官司、臻剖六洞横坡等处长官司铜仁府直隶县:铜仁县直隶长官司:省溪长官司、提溪长官司、大万山长官司、乌罗长官司、平头著可长官司石阡府直隶县:龙泉县直隶长官司:石阡长官司、苗民长官司、葛彰葛商长官司安顺军民府直隶长官司:宁谷寨长官司、西堡长官司平越军民府直隶卫:清平卫、兴隆卫黄平州县:余庆县、甕安县、湄潭县长官司:凯里长官司、杨义长官司真宁州长官司:十二营长官司、康佐长官司永宁州长官司:慕役长官司、顶营长官司普安州安南卫威清卫平坝卫毕节卫所:守御七星关后千户所赤水卫所:摩尼千户所、白撒千户所、阿落密千户所、前千户所、普市守御千户所敷勇卫所:於襄守御千户所、息烽守御千户所、濯灵守御千户所镇西卫所:威武守御千户所、赫声守御千户所、柔远守御千户所、定远守御千户所龙里卫军民指挥使司长官司:大平伐长官司新添卫军民指挥使司长官司:新添长官司、小平伐长官司、把平寨长官司、丹平长官司、丹行长官司贵州宣慰使司长官司:水东长官司、中曹蛮夷长官司、龙里长官司、白纳长官司、底寨长官司、乖西蛮夷长官司、养龙坑长官司附:(1)明朝行政区划设布政使司(省)、府、县三级;另有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州属布政使司,散州属府,下辖县(2)明朝在少数名族地区设羁縻州和土司进行管理(3)明朝在全国另设都指挥使司,管理军户。

明朝地方行政制度

明朝地方行政制度

明朝地方行政制度明朝的地方行政建置就元朝的十行中书省,改为十三布政使司区。

简称为明朝的政治区划以南北两京的地方为两直隶。

南直隶称南京,包括今之安徽、江苏,于南京城郊置“应天府”。

北直隶称京师,包括今之河北辽宁两面三刀省的南部,于北京城郊置“顺天府”。

顺天府、应天府都设有府尹为长官。

与其他近畿诸府州皆直辖于中央南北两京政府,故称直隶,而不另设布政使。

2、省、府(直隶州)、县(属州)三级制明初改元之路为府,府之下为县,在原则上是“府县两级制”。

府县之外另有州,大州直辖于省,与府相同,谓之直隶州。

小州则属于府,与县相同,谓之属州。

所以在形式上,似乎成为府州县三级制。

加“布政使司”区,成为“省”、“府”、“州”、“县”四级制。

明代晚叶在“布政司”上又设“督”(总督)、“抚”(巡抚),原为中央御史之临时兼职,后成为常驻官,于是在形式上竟成为“督抚”、“布政司”(省)、府、州、县,五级制了。

然而实质上仍以府(或州)、县两级地方行政为基础(如秦汉之郡县,隋唐之州县),上加省级,可称为“三级制”。

3、布政使、按察使和都指挥使(1)布政使:“布政使”的全衔是“承宣布政使”,每省置左右“承宣布政使”二人,秩从二品。

布政使原是一种承上启下的监司性质,放多事不公要陈报中央诸部,不要取得总督巡抚的许可。

不过因其总揽一省(布政使司区)之大政,遂为一省之最高行政首长。

(2)按察使:与“布政使”同列,掌管一省之监察与司法有“提刑按察使”一员,其品秩为正三品,比“布政使”低一级。

在“布政使司”下分设若干不同性质的监察区划,名为“道”,有“督粮道”、“督册道”、“分守道”等,由布政使下的参政与参议兼任之。

有“提督学道”、“清军道”、“驿传道”、“分巡道”等,由按察使下的“副使”、“佥事”分任之,其区划名称颇为复杂。

又京畿地方所设诸道,因直隶无布政使司,其道司则由附近诸布政使司分摄这(如北直隶之密云道、大名道、天津道、霸州道,由山东省兼管,易州道、口北道、昌平道……由山西省兼管)。

明朝疆域——行政区划

明朝疆域——行政区划

明朝疆域——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省”。

1370年于各省设置一都卫,1375年改为都指挥使司。

1427年弃安南后,明朝在全国设置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包括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以上为北五省)、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以上为中五省)、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为南五省)。

共设置十六都司、五行都司、二留守司。

其中十三个是与布政使司同名的都司,其它三个是万全都司、大宁都司和辽东都司。

五行都司是陕西(治甘州卫,今张掖)、四川(治建昌卫,今西昌)、湖广(治郧阳卫,今湖北郧县)、福建(治建宁府,今建瓯市)、山西(治大同府)。

两留守司是洪武年间设置的中都留守司(今凤阳)和嘉靖年间置于承天府(今湖北钟祥)的兴都留守司。

此外,在政教合一的青藏地区设有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在东北女真部落设奴儿干都司,下辖131卫,至万历年间增至384卫;另有置于嘉峪关以西地区的西北八卫,以上均属羁縻卫所,与内陆的都司、行都司性质不同。

明朝最后有140府,193州,1138县,493卫,359所。

明朝地方行政区划简表

明朝地方行政区划简表
安顺州 镇宁州 永宁州 普安州
宣 慰 司一
贵 州
安 抚 司二
金 筑 凯 里
长 官 司80
交阯布政使司②
交州
已废除的布政使司。
说明:
①贵州布政使司的程番府于隆庆六年改为贵阳府。
②交阯,治所在交州。元为安南国,永乐五年(1407)置交阯承宣布政使司,宣德二年(1427)废交阯布政司,仍为安南国
明朝地方行政区划简表
明朝地方行政区划简表
直隶或布政司
治所
府、州数目
府、州名称
顺天府
(北直隶)
北京
府 八
顺天府 保定府 河间府 真定府 顺德府 广德府 大名府 永平府
州 二
隆庆州 保安州
属府州17
昌平州 通 州 易 州 ……
应天府
(南直隶)
南京
府 十 四
应天府 凤阳府 淮安府 扬州府 苏州府 松江府 常州府 镇江府
广州
府 十
广州府 肇庆府 韶州府 南雄府 惠州府 潮州府 高州府 雷州府
廉州府 琼州府
属府州七
广西布政使司
桂林
府 七
桂林府 平乐府 梧州府 浔州府 柳州府 庆远府 南宁府
属州十六
羁縻府三
太平府 思明府 镇安府
军民府一
思恩府
直隶羁縻州11
羁縻属州18
云南布政使司
云南
府 五
云南府 临安府 激江府 楚雄府 大理府
属州三十
军民府六
曲靖府 姚安府 武定府 永昌府 鹤庆府 丽江府
羁縻府十
寻甸府 广南府 广西府 镇沅府 景东府 永宁府 顺宁府 蒙化府
孟定府 孟良府
羁縻军民府一
元江府
羁縻宣慰司六

历史广场:明朝行政区划

历史广场:明朝行政区划

历史广场:明朝行政区划【古代史】历史广场《明朝行政区划》明朝行政区划明朝(公元1368~1644年),共277年。

明朝共16帝,明太祖(朱元璋)仁宗(朱高炽)洪熙、明宣宗(朱瞻基)宣德、明英宗(朱祁镇)正统、明代宗(朱弘治、明武宗(朱厚照)正德、明世宗(朱厚骢)嘉靖、明穆宗(朱载垕)隆庆、(朱由校)天启、明思宗(朱由检)崇祯。

⒈两京十三省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基本上保留了元代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废元中书省,辖境分属河南行国都所在。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由于元的行省制在元末已出现混乱,不全面元代行省制度,改元代的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宣布最大的行政区划是行省,因此习惯上还称为省。

公元1370年于各省设置一都卫,1375年改为部和五军都督府。

另外还有负责监察司法的提刑按察使司,听命于刑部,掌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皇权,罢中书省,直隶。

于是,把当时国都所在的应天府(治所在今南京市),即相当于今江苏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迁都北平(今北京),增设北平为自明宣宗(朱瞻基)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以后,全国统分为两京、十隶)。

十三布政使司简称十三司,俗称十三省,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州、福建。

因习惯上也称一个直隶区为一省,所以又有十五省之说。

值得注但所辖地域有相当差别,不宜以今天的行政区划套用;明朝在公元1406年至明时期,延平郡王郑成功在台湾设立承天府,下辖天兴、万年二县,另设澎⒉督抚制度明朝实行一省分置都、布、按三司的制度,原为防止地方权力集中,不是约定俗成逐渐发展起来的,后来这种官制相缘到清朝,被正式保留并大大明成祖(朱棣)在省级之上临时设置总督和巡抚两官。

总督和巡抚合称“种头衔,全称分别是“总督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和“巡抚后者就是巡抚。

总督和巡抚都属于临时性质,事罢还朝。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以后,开始派部(六部)、院(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和后基本成为各省常制,凌驾于“三司”之上成为一省甚至跨省的最高长官。

明朝开原行政架构

明朝开原行政架构

明朝开原行政架构
明朝的行政架构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制度基础上的,经过了多次改革和完善。

它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层级组成,以实现有效的管理和治理。

一、中央政府
1.皇帝:明朝的最高统治者,拥有绝对权力。

皇帝负责制定政策和法律,决策重大事务,并任命重要官员。

2.内阁:皇帝的重要助手,由内阁首辅和几位内阁大臣组成。

内阁负责起草政策、处理日常政务和向皇帝提供咨询。

3.六部:六部分别是吏、户、礼、兵、刑、工部,负责管理国家的行政、财政、外交、军事、司法和工程事务。

4.都察院:监察中央政府官员的机构,负责监督官员的行为,防止腐败和滥用职权。

5.东厂和西厂:秘密情报部门,负责监视和调查政府内外的敌对势力,维护皇权和国家安全。

二、地方政府
1.行省:国家行政区划的最高级别,分为东南西北四个行省。

行省设有巡抚和按察使,负责管理行省的经济、军事和法律事务。

2.府州县:地方行政区划的次级单位,分别由府、州和县组成。

府由府尹管理,州由知州管理,县由知县管理。

3.监司:监察地方官员的机构,类似于中央的都察院。

监司负责监督地方官员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4.乡村自治:明朝实行乡村自治制度,乡村由村官和村民自治机构共同管理,负责解决当地的日常事务和纠纷。

明朝的行政架构在当时是相对完善和高效的,它将权力分散到不同的层级,实现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有效协调和管理。

这一架构对后来的中国政府体制和管理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奠定了基础,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治理环境。

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的行政区划

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的行政区划

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的行政区划
唐区划的演变:
州/府—县
(道)—州—县
节镇—州—县
宋的区划
次国家级区划:(路)
一级区划:府,州,府级军
二级区划:县,县级军,监
明的区划:
一级区划:布政史司
二级区划:府,直隶州
次二级区划(后取消):府属州
三级区划:县,散州
清的区划:
次国家级区划:总督辖区,盛京将军节制区
一级区划:省
次一级区划:(道)
二级区划:府,直隶州,直隶厅
三级区划:县,散州,散厅
民国的区划:
次国家级区划:大区政务委员会等
一级区划:省、院辖市
次一级区划:道、督察专员公署等
二级区划:县,设治局
共和国的区划:
次国家级区划:大区
一级区划: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
次一级区划(后取消):大行政区、行署区
二级区划:地级市、自治州
三级区划:县、县级市、自治县。

大明朝行政区划

大明朝行政区划

大明朝行政区划两京:南直隶、北直隶十三省: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湖广、江西、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南直隶是明朝时期、由中央六部直辖的江南、江淮等地共十四府四直隶州的统称。

原名“直隶”、永乐十九年后、因废北平布政司、其所辖州府亦改为中央直辖。

为区别两大直辖区、直隶故改名南直隶、简称南直、或称南京。

南直隶范围、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上海两省一市。

南直隶不同于一般承宣布政使司、其本身不属于行政区、范围内的十八府州直接向六部负责。

下辖州府:应天府、凤阳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淮安府、扬州府、庐州府、安庆府、太平府、池州府、宁国府、徽州府、徐州、滁州、和州、广德州应天府: 上元县、江宁县、句容县、溧阳县、溧水县、高淳县、江浦县、六合县凤阳府: 凤阳县、临淮县、怀远县、定远县、五河县、虹县、寿州(领霍丘县、蒙城县)、泗州(领盱眙县、天长县)、宿州(领灵璧县)、颍州(领颍上县、太和县)、亳州苏州府: 吴县、长洲县、吴江县、昆山县、常熟县、嘉定县、太仓州(领崇明县)松江府: 华亭县、上海县、青浦县常州府: 武进县、无锡县、宜兴县、江阴县、靖江县镇江府: 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淮安府: 山阳县、清河县、盐城县、安东县、桃源县、沭阳县、海州(赣榆县)、邳州(领宿迁县、睢宁县)扬州府: 江都县、仪真县、泰兴县、高邮州(宝应县、兴化县)、泰州(如皋县)、通州(领海门县)庐州府:合肥县、舒城县、庐江县、无为州(领巢县)、六安州(领英山县、霍山县)安庆府: 怀宁县、桐城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太平府: 当涂县、芜湖县、繁昌县池州府:贵池县、青阳县、铜陵县、石埭县、建德县、东流县宁国府:宣城县、南陵县、泾县、宁国县、旌德县、太平县徽州府: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徐州: 萧县、沛县、丰县、砀山县滁州: 全椒县、来安县和州: 含山县广德州:建平县北直隶明称直隶于京师的地区为直隶、相当于一个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省、山东省的小部分地区。

12.明朝地方行政区划表

12.明朝地方行政区划表

明朝地方行政区划表北直隶:顺天府,保定府,河间府,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永平府;延庆州,保安州南直隶:应天府,凤阳府,淮安府,扬州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庐州府,安庆府,太平府,池州府,宁国府,徽州府;徐州,滁州,和州,广德州辖14府4直隶州13属府州(散州)96县.治应天府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济南府,兖州府,东昌府,青州府,莱州府,登州府辖6府15属府州(散州)89县.治济南府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平阳府,汾州府,潞安府,大同府;泽州,沁州,辽州辖5府3直隶州16属府州(散州)79县.治太原府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开封府,河南府,归德府,汝宁府,南阳府,怀庆府,卫辉府,彰德府;汝州辖8府1直隶州11属府州(散州)96县.治开封府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凤翔府,汉中府,延安府,庆阳府,平凉府,巩昌府,临洮府;灵州,兴安州辖8府2直隶州20属府州(散州)96县.治西安府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成都府,保宁府,顺庆府,夔州府,重庆府,叙州府,龙安府,马湖府;潼川州,眉州,邛州,嘉定州,泸州,雅州;遵义府,镇雄府,乌蒙府,乌撒府,东川府;永宁宣抚司;黎州安抚司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昌府,瑞州府,九江府,南康府,饶州府,广信府,建昌府,抚州府,吉安府,临江府,袁州府,赣州府,南安府辖13府1属府州(散州)77县.治南昌府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承天府,德安府,岳州府,荆州府,襄阳府,郧阳府,长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宝庆府,辰州府;郴州,靖州辖15府2直隶州14属府州(散州)109县.治武昌府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府,严州府,嘉兴府,湖州府,绍兴府,宁波府,台州府,金华府,衢州府,处州府,温州府辖11府1属府州(散州)75县.治杭州府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福州府,兴化府,建宁府,延平府,汀州府,邵武府,泉州府,漳州府;福宁州辖8府1直隶州57县.治福州府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广州府,肇庆府,韶州府,南雄府,惠州府,潮州府,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琼州府;罗定州辖10府1直隶州8属府州(散州)78县.治广州府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桂林府,平乐府,梧州府,浔州府,柳州府,庆远府,南宁府;思恩府,思明府,镇安府,太平府;田州,归顺州,泗城州,向武州,都康州,龙州,江州,思陵州,凭祥州云南承宣布政使司:云南府,临安府,澄江府,楚雄府,大理府;曲靖府,寻甸府,广西府,广南府,元江府,姚安府,武定府,景东府,镇沅府,鹤庆府,丽江府,永宁府,永昌府,蒙化府,顺宁府;孟定府,孟艮府;北胜州,广邑州;威远州,湾甸州,镇康州。

明朝地方行政制度

明朝地方行政制度

明朝地方行政制度明朝的地方行政建置就元朝的十行中书省,改为十三布政使司区。

简称为明朝的政治区划以南北两京的地方为两直隶。

南直隶称南京,包括今之安徽、江苏,于南京城郊置“应天府"。

北直隶称京师,包括今之河北辽宁两面三刀省的南部,于北京城郊置“顺天府".顺天府、应天府都设有府尹为长官.与其他近畿诸府州皆直辖于中央南北两京政府,故称直隶,而不另设布政使。

2、省、府(直隶州)、县(属州)三级制明初改元之路为府,府之下为县,在原则上是“府县两级制”。

府县之外另有州,大州直辖于省,与府相同,谓之直隶州.小州则属于府,与县相同,谓之属州。

所以在形式上,似乎成为府州县三级制。

加“布政使司”区,成为“省"、“府"、“州”、“县”四级制。

明代晚叶在“布政司”上又设“督”(总督)、“抚"(巡抚),原为中央御史之临时兼职,后成为常驻官,于是在形式上竟成为“督抚"、“布政司"(省)、府、州、县,五级制了.然而实质上仍以府(或州)、县两级地方行政为基础(如秦汉之郡县,隋唐之州县),上加省级,可称为“三级制".3、布政使、按察使和都指挥使(1)布政使:“布政使"的全衔是“承宣布政使",每省置左右“承宣布政使”二人,秩从二品。

布政使原是一种承上启下的监司性质,放多事不公要陈报中央诸部,不要取得总督巡抚的许可。

不过因其总揽一省(布政使司区)之大政,遂为一省之最高行政首长。

(2)按察使:与“布政使”同列,掌管一省之监察与司法有“提刑按察使”一员,其品秩为正三品,比“布政使”低一级.在“布政使司”下分设若干不同性质的监察区划,名为“道",有“督粮道”、“督册道”、“分守道”等,由布政使下的参政与参议兼任之.有“提督学道”、“清军道”、“驿传道”、“分巡道"等,由按察使下的“副使”、“佥事”分任之,其区划名称颇为复杂。

明朝行政区划

明朝行政区划

明朝行政区划明朝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时期,它是明朝王朝的统治时期,从1368年到1644年,共计276年。

明朝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行政区划也非常严谨。

明朝的最高行政单位是“行省”,下设“府”、“州”、“县”等地方行政单位。

明朝时期的行政区划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一、行省明朝时期的行省数目有10个,它们分别是:京畿、东南、南京、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湖广、四川和云南。

其中,京畿行省和南京行省是行朝廷之机关,其他8个行省是分别设置的地方行政区。

京畿行省和南京行省都是中央政府的直接管理单位,是行朝廷之机关。

京畿成为了明朝的都城,因此当时的朝廷机关大多设在这个行省。

南京行省则是明朝在应对金兵攻入时,从京师北迁时设立并逐渐形成的行政机构。

其他的8个行省,则是按照区域性质、文化、地理等因素的考虑设立的,其中包括东南行省、山东行省、山西行省、陕西行省、河南行省、湖广行省、四川行省、云南行省等地的行政管理机构,这些行省的设置与辖区的范围具体情况有关,有些是以山川河流为划分参考,也有些是以文化、语言、民族等方面为划分标准。

二、府府是行省下设的行政单位,是明朝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以京畿行省举例,府的数量有18个,分别是:北京、天津、保定、张家口、承德、杭州、绍兴、富阳、嘉兴、湖州、南京、无锡、常州、苏州、松江、太仓、镇江、南通。

府是主管比州府范围更广的行政机关。

府下设有州、县等单位,主要是负责区域内的行政管理、经济繁荣、民生福祉等事务。

三、州州是府下设的行政单位,是负责各州辖区内的行政管理。

以南京行省的六个府为例,六府共管辖57州,其中六府是:南京府、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常州府。

州下设县和乡,是负责实际管理的、负责保障州辖区内的行政秩序、经济繁荣、社会治安等方面的。

州的设立是考虑到大都市人口较多、交通繁忙、多元文化等因素,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地区。

四、县县是州下设的行政单位,主要负责小规模的行政管理工作,同时承担受州府和府管理、指导的农业、养殖、林业等经济活动,并公共安全、旅游资源、文化传承、附属事项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明朝地方行政制度

明朝地方行政制度

明朝地方行政制度明朝地方行政制度是明朝王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和运行方式,包括地方官员任免、分级管理、税收征收、司法审判等方面的制度安排。

明朝地方行政制度在秦汉制度基础上,结合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和封建主义思想,通过明确行政区划、设立地方官职、规范官员行为等措施,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备的地方行政制度。

具体来说,明朝地方行政制度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方面:第一,地方行政区划。

明朝地方行政区划从最大到最小分别是:行省、府、州、县。

行省是全国分为15个,设有巡抚管理;府是行省下辖的地方行政单位,一般设有府尹;州是府下辖的行政单位,设有知州;县是最小的行政单位,设有知县。

这一分级管理制度,有效地将行政权力分散掉,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行政区划体系。

第二,地方官员任免。

明朝地方官员的任免制度是比较严格的。

除了行省和府的主要官员由君主直接任免外,其他级别的官员都要通过举荐、考选等程序进行任命。

明朝实行了文试、武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官员必须通过科举考试才能晋升。

这一制度使得官员选拔更为公平,提高了官员素质。

第三,地方官员职责。

明朝地方官员一般负责地方的行政管理、税收征收、维护社会治安、司法审判等职责。

各级官员的职权各有侧重,但总的来说都要遵守明代政策法令和君主的命令。

行政管理方面,官员要负责催收赋税、整顿地方秩序、推动经济发展等工作;税收征收方面,官员要负责确保税收按时到账、不压榨百姓;司法审判方面,官员要负责处理民事纠纷、刑事案件等,维护社会和谐与公平。

第五,地方自治。

明朝地方行政制度中,地方自治也有一定的程度。

政府鼓励地方社会团体、行会组织参与地方事务的管理和决策。

此外,地方官员在行政管理中也要尊重当地习俗,求得和谐发展。

这种地方自治虽有限,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方居民的参与感。

总结起来,明朝地方行政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它为后来清朝和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奠定了基础。

明朝地方行政制度通过分级管理、科举考试、行政区划等手段确保了地方政府效率和运行的稳定,也为官员选拔、行政管理与服务百姓提供了相对完善的制度保障。

还大明一个公道:明朝行政区划

还大明一个公道:明朝行政区划

还大明一个公道:明朝行政区划明朝行政区:明朝在地方实行三司制度,即承宣布政史司管民政、都指挥使司管军事、提刑按察使司管司法。

在内陆,三司同设,以承宣布政使司为尊,故明朝内陆省级一般称布政史司,如“河南布政史司”,一般称作“省、行省”,如河南省;而在边疆则一般只设“一司”即都指挥使司来总管军民事务,简称“都司”,如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奴儿干都司,此外边疆区还有卫所区,如关西七卫,(当然,内陆各省也有卫所)都是属于军事单位,边疆情况复杂,以军政管民事,军民同管,有利于处理边疆复杂问题。

此外,少数民族多的地方还有宣慰司,是介于省和州之间的行政区,管理当地或少数民族的机构,定期朝贡,按年缴纳定额赋税,战时听候朝廷征调;有的隶属于省(布政史司),如播州宣慰司,有的直隶于朝廷,如旧港宣慰司。

宣德以后,形成了2京13布政史4都司8边卫1府一、直隶(两京):1,南直隶:治所南京应天府,大致包括江苏安徽上海。

南明弘光元年沦陷于满清。

2,北直隶:即原北平布政史司,永乐年间升北直隶,治所北平、北京顺天府,大致包括河北天津北京;崇祯17年,沦陷于满清。

北平行都司原名大宁行都司,治所大宁卫(今赤峰市),大致包括内蒙古中部东部赤峰等地,有大宁卫、开对卫、外乡卫等10余卫80城。

隶属于北平布政史司(北直隶);宣德年间废弃于蒙古。

二、布政史司:(十三省)1,山西布政史司:治所太原府,大致包括山西大部。

山西行都司,治所大同府,包括大同盆地、内蒙古河套阴山南北的东城卫、云川卫等。

宣德至土木堡至嘉靖年间大同以北废弃于蒙古。

大同地区和山西省崇祯17年沦陷于满清。

2,①陕西布政史司:治所西安府,包括陕西等地。

②陕西行都司治所甘州卫(今张掖市),包括甘肃宁夏青海湖流域,隶属于陕西布政史司。

③关西七卫,包括今甘肃西北、新疆东部和青海西北。

沦陷:嘉靖三年(1524年)废弃于吐鲁番,军民內撤入嘉峪关。

陕西省和陕西行都司,崇祯16年沦陷于顺军,17年沦陷于满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
77
高安县 —— 德化县 —— 星子县 —— 鄱阳县 ——
广信府 建昌府 抚州府 吉安府 临江府 袁州府 赣州府 南安府 武昌府 汉阳府 黄州府
上饶县 —— 南城县 —— 临川县 —— 庐陵县 —— 清江县 —— 宜春县 —— 赣县 ——
7 5 6 9 4 4 12 4 7 2 2 6 2 3 1 1 4 1 4 3 6 3 2 6 —— 6 11 —— 4 6 3 3
巡抚制度
明朝实行一省分置都、布、按三司的制度,原为防止地方权力集中, 不过在实际使用中体现出一定的不便。 所以到宣德以后, 开始派部 (六
部)、院(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和巡抚的名义督抚地方行政,景泰朝 之后基本成为各省常制,凌驾于“三司”之上成为一省甚至跨省的最 高长官。还有同时兼任巡抚与总督的情况,称督抚。此外,还有以监 察御史为巡按,任监察之职 其中,总督主要署理军务,分短期与长期两种。巡抚主理民政,每省 皆有,有的一巡抚辖两布政使地,如正统年间的山西河南巡抚。有的 一省一巡抚。 有的一省几巡抚。 如北直隶有顺天巡抚 (驻今遵化市) 、 保定巡抚(驻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宣府巡抚(驻宣府镇,今河北 宣化, 一度兼领山西大同府) 三巡抚; 南直隶有两巡抚: 应天巡抚 (驻 苏州府,今江苏苏州)、凤阳巡抚(驻淮安府,今江苏淮安楚州)。 有的在几省交界处设置一巡抚,如南赣韶汀巡抚就越江西、广东、福 建三省。 巡抚制度在明朝是约定俗成逐渐发展起来的, 至今历史学界甚至仍有 对于其起源和发展等有一些争议, 不过这一制度在之后的清朝被正式 保留并大大发展,成为标准建制。
省州府列表
明朝省府州列表 直隶及承宣布政使司 县数 南直隶 97 府/直隶州 治所 属州 县数 8
应天府(今南京) 上元县 ——
—— 寿州 凤阳府 凤阳县 泗州 宿州 颍州 亳州 —— 淮安府 山阳县 海州 邳州 —— 扬州府 江都县 高邮州 泰州 通州 苏州府 松江府 常州府 镇江府 吴县 —— 太仓州
5 2 2 7 2 3 3 11 2 1 2 2 6 1 13 1 1 3 2 —— 12 5 5 3 —— 1 2 6 1 8 2 ——
长治县 —— 大同县 —— 浑源州
应州 朔州 蔚州 沁州 辽州 —— —— —— —— —— 陈州 开封府 祥符县 许州 禹州 郑州 河南府 洛阳 —— 陕州 —— 睢州 —— 汝宁府 汝阳县 信阳州 光州 —— 南阳府 南阳县 邓州 裕州 怀庆府 卫辉府 彰德府 汝州 河内县 —— 汲县 安阳县 —— —— —— 磁州 —— —— 华州 商州 陕西 95 西安府 长安 同州 耀州 乾州 邠州
级别与职官
各布政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名,从二品,掌管一省政务,其下辅官 有左右参政、 左右参议 (无定员) 等。 各提刑按察使司置按察使一名, 正三品,其下有副使,掌管一省“刑名按劾”,包括司法、监察等多 重职能,逢重大事宜可以交三司会议,或上报巡抚、巡按。各都指挥
使司设都指挥使一人,正二品,其下有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等辅 官,掌管一省军务、屯田、刑狱等。三司品级排名上,都司为最高, 其次布司,最下按司,按此排序于朝廷表笺。 省以下的各府设知府一名,正四品,辅官有同知、通判等,掌一府政 务,包括清军、巡捕、管粮、治农、水利、屯田、牧马等。府以粮收 入分为三等,粮廿万石以上为上府,廿万石以下为中府,十万石以下 为下府,原来知府品秩因府的等级而不同,不过后来统一。宣德三年 (1428 年)放弃交阯布政司后,明朝共有府 153 个。 各州设知州一名,从五品,辅官有同知、判官等。凡省下的直属州, 其地位相当于府,而府下的属州,则视为府下的属县,不过州官的品 秩并无区别。明朝直隶州、属州合计共 234 个。 府、州下有县,各县设知县一名,正七品,辅官有县丞、主簿等。县 也按粮食收入分为三等,粮十万石以下为上县,六万石以下为中县, 三万石以下为下县,原来县官品秩各有不同,后统一。明朝共有 1171 个县。 各地的军民府、土州、土县等建制,仿照普通的府、州、县。
2 2 2 4 10 2 11 2 2 2 2 2 7 2 3 1 —— —— —— —— 7 3 2 6 3 3 7 —— 3 5 4 7
叙州府 龙安府 马湖府 镇雄府 乌蒙军民府 乌撒军民府 东川军民府 潼川州 眉州 邛州 嘉定州 泸州 雅州 南昌府 瑞州府 九江府 南唐府 饶州府
宜宾县
平武县 —— 屏山县 —— —— —— —— —— —— —— —— —— —— —— 南昌县 —— —— —— —— —— —— —— —— —— —— —— 宁州
汉中府
南郑县
延安府
肤施县
鄜州 绥德州 葭州
庆阳府
安化县
—— 宁州 ——
平凉府
平凉县
泾州 静宁州 固原州 ——
巩昌府
陇西县
秦州 阶州 徽州 ——
临洮府
狄道县 兰州 河州
灵州 兴安州
—— ——
—— —— —— 简州 崇庆州
成都府 四川 111
成都
汉州 绵州 茂州 威州
保宁府
阆中县
—— 剑州
巴州 —— 顺庆府 南充县 蓬州 广安州 夔州府 奉节县 —— 达州 —— 重庆府 巴县 合州 忠州 涪州 遵义军民府 遵义县 —— 真安州 —— 高州
116 顺天府(今北京) 大兴县
霸州 涿州 昌平州 蓟州 —— 保定府 清苑县 祁州 安州 易州 —— 河间府 河间县 景州 沧州 —— 定州 真定府 真定县 冀州 晋州 赵州 深州 顺德府 广平府 大名府 邢台县 —— 永年县 —— 元城县 —— 开州 —— 滦州 —— —— —— 泰安州 济南府 山东 89 历城县 德州 武定州 滨州 兖州府 滋阳县 —— 济宁州
明朝行政区划 明朝行政区划,明初曾沿袭元朝的行省制,但后来深感不便,于是进 行政区划 行了全面改革。太祖洪武九年(1376 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 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和直隶州,府以下有县和属州,各州以下有县, 形成了一个省府州县 省府州县四级制与省州县 省州县三级制并存的大体格局。 明初设 省府州县 省州县 置的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三分各省军 政司法权力的体系,后逐渐被巡抚制度接掌,常常成为各省权力统一 的最高长官。
琼州府
琼山县
儋州 万州 崖州
罗定州
——
—— ——
桂林府
临桂县 全州 永宁州
平乐府
平乐县
—— 永安州 —— 郁林州
梧州府 浔州府 广西 50 柳州府
苍梧县Leabharlann 桂平县 —— —— 马平县 象州 宾州 —— 河池州
庆远府
宜山县 南丹州 东兰州 那地州
南宁府
宣化县 ——
横州 新宁州 上思州 归德州 果化州 忠州 下雷州 —— 思恩军民府 —— 奉议州 上映州 —— 左州 养利州 永康州 上石西州 太平州 思城州 安平州 太平府 崇善县 万承州 全茗州 镇远州 茗盈州 龙英州 结安州 结伦州 都结州 上下冻州 思明州 下石西州 思明府 —— 西平州 禄州 镇安府 —— ——
零陵县 ——
道州 安庆府 邵阳县 —— 武冈州 —— 沅州 —— ——
4 3 1 4 2 5 4 9 6 7 5 1 8 5 6 8 5 10 5 9 2 8 7 8 4 7 10 2 13 2 9 2
辰州府 郴州 靖州 杭州府 严州府 嘉兴府 湖州府 绍兴府 宁波府 台州府 金华府 衢州府 处州府 温州府 福州府 兴化府 建宁府 延平府 福建 57 汀州府 邵武府 泉州府 漳州府 福宁州 广州府 广东 75 肇庆府
布政使司以下,改元朝的路为府,成为主要的二级行政区划,但是同 时又有直属于省的直隶州,行政级别等同于府。府以下有属州和县, 是主要的第三级行政区划,而属州还可能领有少数县,成为结构上的 第四级,但相对重要性很小。直隶于省的直隶州下也领若干县,其级 别相当于府属州或府属县,仍是第三级行政区划。所以州按性质不同 是跨第二、第三两个级别的区划,而与府相比,无论属州或直隶州的 治所所在地均不设县,即使原有县的也被并入州制。 都指挥使司方面,明朝共有 16 个都司、5 个行都司、2 个留守司。16 个都司中,有 13 个都司与布政使司同名,其它 3 个分别是北直隶境 内的万全都司、大宁都司和山东省的辽东都司。5 个行都司分别是陕 西(治甘州卫,今张掖市)、四川(治建昌卫,今西昌市)、湖广(治 郧阳卫, 今郧县) 福建 、 (治建宁府, 今建瓯市) 山西 、 (治大同府) 。 2 个留守司是洪武年间设置的中都留守司(今凤阳县)和嘉靖年间置 于承天府(今湖北钟祥市)的兴都留守司。此外,还有统辖黑龙江、 松花江流域和库页岛等地的奴儿干都司,在政教合一的青海、西藏地 区设置有乌斯藏、朵甘二都司,另有置于今甘肃、青海交界地区的哈 密、曲先等卫,不过这些属于羁縻性质,与内地的都司、行都司性质 不同。
沅陵县 —— ——
钱塘县 —— 建德县 —— 嘉兴县 —— 乌程县 —— 安吉州
浙江
75
山阴县 —— 鄞县 ——
临海县 —— 金华县 —— 西安县 —— 丽水县 —— 永嘉县 —— 闽县 ——
莆田县 —— 建安县 —— 南平县 —— 长汀县 —— 邵武县 —— 晋江县 —— 龙溪县 —— —— 南海县 —— —— 连州 —— 德庆州
高要县
韶州府 南雄府 惠州府 潮州府 高州府 雷州府 廉州府
曲江县 —— 保昌县 —— 归善县 —— 连平州
6 2 8 2 11 3 2 3 1 2 7 1 1 1 2 4 1 2 7 —— 5 4 3 7 1 2 3 2 —— —— —— 2
海阳县 —— 茂名县 —— 化州
海康县 —— 合浦县 —— 钦州 ——
3 1 3 4 12 2 2 1 10 3 3 11 2 4 3 6 1 9 9 8 2 4 1 1 —— 15 2 2 4 3 11 3
永平府 延庆州 保安州
卢龙县 —— ——
东平州 曹州 沂州 —— 东昌府 聊城县 临清州 高唐州 濮州 青州府 益都县 —— 莒州 —— 莱州府 掖县 平度州 胶州 登州府 蓬莱县 —— 宁海州 —— 平定州 太原府 阳曲县 忻州 代州 岢岚州 保德州 —— 蒲州 山西 79 解州 平阳府 临汾县 绛州 霍州 吉州 隰州 汾州府 潞安府 大同府 汾阳县 —— 永宁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