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丹参及其制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论文

题目丹参综述

学号201240301077

学生姓名__ 杨益________ ___ _年级2012级中药3班

学科专业方向中药学

所属院(所)___ 药学院_ ___ _

丹参综述

摘要:

丹参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从7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对丹参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如丹参资源调查、化学成分分离、药理作用、制剂及制剂工艺等。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本文对丹参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丹参资源情况、丹参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纯化工艺、丹参制剂类型、丹参药材及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关键词:丹参;资源情况;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制剂;提取分离纯化;质量控制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等。对冠心病、心血管病、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病有良好疗效。

1.丹参正品、习用品、伪品及资源开发现代研究情况

1.1丹参正品资源情况

上世纪60年代之前,丹参以应用野生品为主,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野生资源锐减,因此,各地开始对丹参进行引种栽培,获得成功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主产于四川、山东、浙江省等,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野生丹参与栽培丹参所处的生长环境迥异,野生者多生于林下,阳光遮蔽,植株生长矮小,地上茎分枝少,根条细长; 而栽培丹参则生长在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丘陵或平原地区,植株高大,地上茎分枝多,根条粗。临床应用常以人工栽培丹参代替野生丹参,但由于生产中长期的只种不选引起品种退化,

导致药材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程度下降。

1.2丹参习用品及伪品

1.2.1 丹参习用品

(1)南丹参(Sal via bawl eyana Dun):根较小,外皮灰红色。小叶卵状披针形,无毛。花萼筒状或近筒状;花冠筒短,内藏。

(2)甘西鼠尾(S.przewals kii Maxim.):别名甘肃丹参。多年生草本,高达70 厘米,全株密被柔毛。根粗壮,圆锥形,红褐色。单叶,有基生叶和茎生叶两种,均具柄,叶片三角状或椭圆戟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花萼钟状,2 唇形;花冠紫红色;小坚果,灰褐色。

1.2.2 丹参伪品

非正品未列入药典,不具备正品丹参的各种功效,故不可代替正品丹参入药。

市场上存在丹参伪品,主要有四种:

(1)甘肃丹参:主要特征在于叶为单叶,三角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8-20厘米,基部心形至戟形,边缘有钝锯齿,上面被白色绒毛。在甘、宁、青、滇地区作丹参入药。

(2)褐毛丹参:主要区别点,叶为基部耳状,叶下面密生褐色柔毛,根特别粗大,长15-30厘米,根头单条或岔分为数枝,每枝由数股合成,主根有多数不规则的纵沟,表面紫褐色。

(3)云南丹参:根肉质,数个簇呈小萝葡状或条状。云南地区以根作紫丹参入药。

(4)土丹参:全株被长柔毛,单叶具长柄,叶片狭长三角形至卵状三角形,连续有粗齿牙。根粗壮,大者似萝卜状。暗褐色,表面有纵沟纹,习称毛丹参。

1.3 丹参资源开发现代研究情况

由于直接从丹参中提取有效成分纯度低、效率低、提取纯化困难、加之野生丹参资源有限, 栽培品质量差异大,影响了临床用药质量和天然药物的开发与持续利用。为解决此

问题,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多种现代技术手段应用到丹参资源质量及产量的提高中,并已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如丹参活性成分的人工合成,如丹酚酸A,B,C,D,E,F及丹参酮ⅡA等有效成分已被成功合成;生物技术手段的应用,如多倍体诱导、悬浮细胞培养、毛状根培养技术、离体组织培养[2]的使用是高效获取丹参药用成分的重要手段;次生代谢调控及次生代谢工程使丹参中丹参酮及丹酚酸含量增加,近年来已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为了解决丹参资源缺乏的问题,开始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改良丹参品质、提高丹参产量[3]。

2. 丹参主要化学成分及活性成分

2.1 丹参主要化学成分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就有许多国内外的学者研究它的化学成分。丹参的化学成分[4]复杂,其中包括①脂溶性的二萜类成分,二萜醌类,如丹参酮I,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异丹参酮I,异丹参酮Ⅱ、隐丹参酮、异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I、二氢异丹参酮I等;②水溶性的酚酸类,如丹酚酸A—K、原儿茶醛、丹参素、熊果酸、异阿魏酸等;③其它成分,黄酮类,三萜类,甾醇等成分。如黄芩苷、β-谷甾醇、胡萝卜苷、氨基酸、无机元素等。2.2 丹参活性成分

丹参的活性成分为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5]。

2.2.1 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化合物

二萜醌类化合物是丹参脂溶性的主要成分,它们在骨架上大多具有三元或四元碳环的邻醌或对醌结构.因此统称为丹参酮类化合物(tanshinones)。如丹参酮I 为菲醌并呋喃环的结构,丹参酮IIA 为萘醌并呋喃环的结构,隐丹参酮为萘醌并二氢呋喃环的结构,丹参酮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他们具有抗肿瘤、抗氧化等活性的结构基础,是解释他们具有许多共同活性和活性差异的根本依据。目前,丹参脂溶性成分以丹参酮为有效成分参考指标。

2.2.2 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

丹参的水溶性活性成分主要为酚酸类物质,包括原儿茶醛,3,4 一二羟基苯甲酸以及其缩合而成的多酚性酸等。目前,水溶性成分以丹酚酸B、原儿茶醛、丹参素为有效成分参考指标。

3. 丹参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

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丹参及其活性成分等的药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其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对多种疾病有确切的疗效。

3.1 抗感染作用

3.1.1 抗菌消炎作用

刘岩,等[6],做实验证明丹参具有拮抗AngⅡ的作用,可在多层次、多靶点对抗RASS,迅速降低炎症反应因子AngⅡ,且有使肝、肺、肠组织病理损害减轻的作用。

3.1.2 抗氧化作用

Zhao, GR[7],等做实验证实,丹参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丹参素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损伤的活性,且其清除能力大于维生素C,对过氧化氢导致的人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州也与抗氧化活性有关。

3.1.3 抗内毒素作用

张萃,等[8],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 a和IL-1 3产生的影响显示丹参酮ⅡA、丹参酮I和丹参总酮抑制细胞增殖效果较好。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和丹参总酮对模型细胞产生TNF-a有明显抑制作用,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对模型细胞产生IL-10有明显抑制作用,丹参酮ⅡA、丹参酮I和隐丹参酮可不同程度抑制内毒素炎症过程中的炎症因子变化以及巨噬细胞的过度活化增殖。

3.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3.2.1 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