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探究题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探究重要句子的丰富含意

淡红深碧挂长竿车前子

什么地方没有缸?石门的缸让我有印象。以致我觉得石门就是一只缸,石门的丰子恺故居也是一只缸。丰子恺故居这一只缸里,我第一次去,装满黄酒,“杯盘草草供笑语,灯火昏昏话平生”,这两句诗如果没记错,是王安石写给妹妹的绝妙好词;第二次去,相隔不到五六年,故居对面音山绿更多,我却觉得这只缸里装满掺了水的黄酒,味道不对了。

笫—次去,那天黄昏,我从丰子恺故居出来,黑漆漆的门发出摇橹一般声响,在我身后摇上。石门像码头的话,码头上没几个人,形体黯淡且痩。抽烟的;咳嗽的;一边抽烟一边咳嗽的;帽子下警觉的神色;老头;老头。我在石门镇上瞎转,走进供销社,瓶子里装着红红绿绿的硬块,我知道这是糖。肥皂。套鞋。柜台里还有连坏画,是营业员自己的读物。

第一次去丰子恺故居,许多房间都没开放。我觉得好,有想象。想象丰子恺在这间房里喝酒,在那间房里读书,或者干一点不可以给我们看见的事。这多好。后来再去,修葺一新,房间全都打开了,成了展览馆:到处挂着复制品。

有一件事很有意思,是丰子恺代孙子或者孙女“捉刀”,画了一个红小兵在听半导体收音机,图画老师在上面打了个分:“良”。想象丰子恺的孙子孙女回家,缠着爷爷不放,说画画作弊,让你代笔了,结果还是没得到“优”。早知道自己画了,也不用老忐忑不安的,怕被图画老师发现。于是他们上前,啪,啪,啪,揪下丰子恺三根胡须——为什么是三根?他们要去玩三毛流浪记。一个丰子恺,一个画《三毛流浪记》的张乐平,中国这两个艺术家,对孩子是真有体会的。

丰子恺故居外有一块空地,临河地方萧散,连野草也懒得从泥地爬出。这是一块泥地,颜色较深,一直潮湿没干的样子。现在想起来它的尺寸大概有我读过的小学的操场那么大小。在这个“操场”上,却只有三只缸。一只缸独自站立,在那里练习立正;两只缸套在一起,在那里练习叠罗汉。

这三只缸是何用途,打听颇费周折。问了几个经过我身边的当地人,他们瞧瞧我,咕哝一句,立定两脚,陪我一起看。有个人还走上前去,敲敲一只缸,回过身来瞧瞧我,再敲敲另一只缸,最后回到我身边,继续陪我看。

其实我在打听这三只缸用途的时候,已经认定它们是染缸。即使它们本来是米缸、酒缸、水缸,或者是从陕北长途跋涉而来的酸菜缸,我还是认定它们是染缸。从书本上看来,丰子

恺家是开染坊店的。放在民国二三流小说里,他就是一个怀着理想去日本求学的染坊店小开:梳着分头,抹着发油,戴着金丝边眼挽,一身输永西装,皮鞋却怎么也穿不惯,常常穿的还是黑布鞋。我头脑里真想象不出当初丰子恺东渡日本之际的形象,丰子恺在我的生活里,是没有少年,也没有青年的。他是从中年开始的,渐渐须发皆白。

范成大有句诗“淡红深碧挂长竿”,说的是染布的小贩沿街叫卖的情景。这句诗用来说染坊店也是传神的:染过的布有淡红的有深碧的,都挂在长竿上晒着,在太阳里闪着特别的光。这句诗用来说丰子恺的绘画也是贴切的,丰子恺画中的色彩极其鲜艳,他是在染坊店玩大长大的,淡红深碧,耳濡目染。

夕阳独红,大家普蓝。淡红深碧挂长竿,底下坐着个丰子恺。

三只缸,排成队,在石门镇上跑起来,咕咙咚,掉下水,呼噜呼噜沉没了。

14.文章开头说“石门的丰子恺故居也是一只缸”,结合全文内容探究这句话的探刻意蕴。(6分)

答案①丰子恺家是开染坊店的,染缸染出好布,故土故居“染”出丰子恺。

②故居如缸,淡红深碧,丰子恺耳濡目染,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③“缸”是丰子恺的成长环境,故居熏染了他做人的品格。

④丰子恺从故居走出,无论他到哪里,都会带着故乡的色彩和文化印痕。

【精要点拨】探究文中重要句子的丰富含意与分析文中重要句子的丰富含意在答题方法上是相同的,都要抓住句中关键词语、结构层次、表达特色并联系上下文,只是前者在选取句子上不同,它一定选取最能涵盖全文主旨、情感或关涉文章的多数内容的句子作探究,不像后者可以选取一些关涉局部文字的句子。前者之所以叫探究,是因为它强调由浅入深、由表层到深层。一般而言,第一个点是该句的表层意思,第二个点是背后的意思,第三个点是与主旨、情感相关的意思,第四个点可能是结合背景或联系现实得出的意思。

(二)探究标题的丰富意蕴

1,有人认为,文章所写内容并不限于三幅画,但以“三幅画”为题,远胜“汪曾祺其人”“我与汪曾祺”等标

题,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参考答案:文章以三幅画开篇和结尾,是围绕“三幅画”构思的;(2分)汪曾祺的“真性情”主要是通过三幅画而得以表现的,写演戏和作诗是为写三幅画做铺垫的;(2分)以“汪曾祺其人”或“我与汪曾祺”为题,可以表现多种主题,范围过大,不能像“三幅画”那样突出“真性情”的主题;(2分)“三幅画”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读者留有思考的余地,而“汪曾祺其人”或“我与汪曾祺”过于直白,一览无余。(2分)

2,文章标题“娘的那轮中秋月”意蕴丰富,请加以探究。

娘的那轮中秋月

余显斌

故乡在山中。那儿有青葱的竹林,有粉白的房子,有密如细雨的虫鸣。这一切,在中秋的晚上,都显得

那么温馨,显得那么和谐。这时,一轮月缓缓地升起来。这,是故乡的中秋月。故乡的中秋月下,总少不了

响亮的笑声,是一群孩子的笑声。

中秋,对于小村而言,很是热闹。

小村人一直有中秋做月饼的习惯。小村的月饼,做法很简单:村人将芝麻炒熟,粒粒饱满,然后和白糖

搅拌在一起,放在石臼中,用石锤研成末,包入蒸馍中;再然后,将蒸馍压平,放在烧红的油锅里,左右翻烤,烤得焦黄焦黄的。咬上一口,又甜又香又烫,很好吃的。

我们喜欢中秋,更喜欢中秋的月饼。

炒芝麻,一般是在黄昏开始的。太阳刚刚落下,天边,还沁着一抹红晕,和天边的蛋青色渗透在一起,亮亮的。这时,家家户户的烟囱上,都冒出一缕烟,蓝蓝地升上高空,在黄昏的余光里显得格外清晰。多年后,行走在异地,回首故乡时,那一幕情景,总是时时出现在我的眼前,总会让我的心暖暖的,十分熨贴。

此时,炒芝麻的香味也浮荡在小村中,浮荡在小村的角角落落里。我们嗅着了,停止了打闹,一个个扭头向

家里跑去。芝麻炒熟,一般放在簸箕中,鼓鼓胀胀地晾着。我们悄悄溜到厨房,抓一把塞进嘴里。每次这时,

娘看见了,总会笑着对我说:“小心烫着,馋嘴。”我答应了一声,忙又抓一把,呜地一声跑了。

西天,最后一抹亮光也消失了。可是,东边山头上,一轮圆圆的月亮却慢慢爬上了山顶,刹时,一切都

亮了,包括小村、树木、河水,包括田里的庄稼。月光也照着我们,银片一样。我们傻望一眼月亮,然后,也不知谁喊一声月亮出来了,大家都呜地一声散了,各自回到各自的家。因为,月饼快做好了,我们要吃月

饼了。

故乡过去吃月饼,就是当做一顿饭。娘系着围裙,用盘子将月饼拿上桌,还炒了菜。我抓了一个月饼就咬。娘急了,连连说:“慢点,小心烫着。”刚拿出来的月饼,真的很烫人的。我有一次一不小心,就让月

饼里的馅儿烫着了,呜儿呜儿哭了。

吃剩的月饼,娘给收起来,就成了我的零食。我在外面疯玩着,一旦饿了,跑回家喊一声肚子饿了,娘

就会拿出一个。我接过,大口吃着。娘问:“香不?”我说香,娘一笑道:“馋猫。”我举着月饼让娘吃,娘低下头轻轻咬了一下,连连咂着嘴,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

多年后,在城中,我吃了各种月饼,可都没有娘做的好。行走城中,一晃多少年,记忆最深的仍是故乡

的中秋节。

在故乡,春节守岁,中秋守月。

吃罢月饼,娘拿一张椅子,还有爹,还有其他人,都坐在院子中。这时,月亮白光光地升高了,爬过了

三叔家的屋顶,爬过了二叔家的椿树枝头,贴在当空。椿树上,一个老鸦窝清清楚楚的,淹没在月光中。河

里的水哗哗地响着,在院子看去,月光下,河水白白亮亮地流着。

村子静下来,有虫声细细密密地响起来。我靠在娘的怀里,望着圆满的月亮。娘告诉我,月亮里有一个

女孩,名叫嫦娥。娘说,月亮中有一棵桂花树,很粗很大。娘教我儿歌:“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去带路,一直带到娘门口……”然后,我就在娘的怀中睡着了,朦胧中,感觉到娘用手在轻轻拍着我,隐隐约约

听到娘的歌声:“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去带路……”然后,我沉沉睡去,醒来,已经天亮了。

记得一个中秋的夜晚,娘曾问我:“喜欢娘做的月饼吗?”是时,我刚刚四岁,靠在娘的怀中,吃着娘

做的月饼,点着头说:“喜欢!”娘又轻声问:“娘老了,你走远了,中秋时回家看娘吗?”我点着头,脆

声说:“我还给你买月饼吃。”娘高兴地笑了,一脸的幸福。

一晃,多少年过去了。月亮又圆了,中秋又近了,娘,你还记得那句话吗?一直,我都还记得四岁时的

那句话,记得娘一脸阳光的样子。

6.文章标题“娘的那轮中秋月”意蕴丰富,请加以探究。(6分)

答案①暗指儿时发生在中秋节与娘有关的故事。②代表着娘对我的无私呵护与慈爱以及表达了我对娘的思念。

③蕴含了对儿时幸福团圆生活的追忆。④暗含着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每点2分,三点6分)

【精要点拨】

标题意蕴主要表现在:①标题自身义(表层义);②在文中的含意,主要包括引申义、象征义或比喻义;③主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