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骰子模型揭开概率统计之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骰子模型揭开概率统计之谜
——抽象形象与数形思想
●骰子坦然设局不公
一赌场庄主正在大声吆喝:恭喜发财,骰子可爱,输1元钱,赢100块!这种吆喝还真有效果,围上赌席的赌客还真的不少.
一位中学数学教师对这种赌局也产生了“兴趣”,钻上前去想看个究竟.原来,赌具是三粒骰子:
赌局设计如下:如果同时出现3个6点(即下图):
则赌客可以赢得庄家的100元!如果不同时出现3个6点(下图为其一种):
则赌客输给庄家的只是1元钱!
难怪有这么多人参赌的,原来输赢之比竟为1:100!
这位数学教师稍微一想,差点笑了出来! 此时也正好与一个赌客回头相见:“你站在这儿干啥,还不快点押,输一赢百,天下哪有这种便宜事!”
说也奇怪,赌场上还真的有赢100元的人,当然他不一定是押的3个6,也可能押的是3个5,或3个4的,总之都是输一赢百.
数学教师摇了摇头,小声对那位赌客说:“假如我手中现在有216元钱,按这种赌局,在未投下骰子之前,我事先就输子116元!”
那位赌客听不懂这位教师的话,回头又赌去了.
这数学教师对满场的赌客感到遗憾,但又无法说服他们.回家之后,赶紧挥笔,写下这篇奇文——抛掷骰子,揭开概率统计之谜!
●一掷骰子敲开概率之门
投掷一枚骰子后,不论哪一面朝上,都是一个“事件”.
不同的人去投掷这枚骰子,或同一个人多次投掷这枚骰子,结果会不尽相同.所以每次投掷,都是“随机事件”.
投掷一枚骰子的结果,不看也知道:出现的点数必定是1,2,3,4,5,6之一,所以出现1-6点是“必然事件”.
不论什么人投掷这枚骰子,决不会出现1—6以外的点.所以出现这些点都是“不可能事件”.
投掷一枚骰子,有6种不同的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所以又称这样的事件为“等可能事件”.
投掷一枚骰子,既然是等可能事件,所以出现1—6的任何一点,可能性都是1
6
.或者说,出现1—6的任何一点,概率都是
16
. 投掷一枚骰子,既然出现1—6的任何一点,概率都是
16,而且这6个1
6
之和是1,所以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是1;出现1—6以外的任何一点都不可能,所以不可能事件发生的
概率是0;而随机事件是既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所以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总界于0与1之间.
概率学就是研究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我们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一定会碰到大量的“事件”,通过“骰子模型”学好了概率论,掌握其基本规律,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有害事件,促成有益事件,有应对各种不同事件的强大能力.
● 再掷骰子 认知概率初步
【例1】将骰子先后抛掷2次,计算: (1)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2)其中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结果有多少种? (3)向上的数之和是5的概率是多少?
【解析】 (1)一枚骰子抛掷一次,骰子向上的点数可以是1,2,3,4,5,6.共6种不同的结果.先后抛掷两次,属于重复排列,故有2
636=种不同的结果.
(2)用数对(),x y 表示先后两次抛掷骰子出现的点数,那么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情况有(1,4);(2,3);(3,2);(4,1)共4种.
(3)由(1)知将骰子先后抛掷2次的基本事件总数为36n =,由(2)知事件A :其中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事件A 的种数4m =.
故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概率是:()19
m P A n =
=. 【说明】 本例提供了求等可能事件概率的基本方法:
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card (I )=n 个,其中某个特殊事件A 出现的结果有card (A )=m 个,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
P (A )=
()1m n
.
公式(1)就是古典概率的基本公式.
链接:一个骰子连续投2 次,点数和为4的概率是 . 【答案】
112
● 三掷骰子 找到加法公式
【例2】 抛掷骰子一次,(1)出现2点或3点的概率是多少?(2)不出现2点或3点的概率是多少?
【解析1】 (1)设抛掷骰子一次,出现2点或3点的事件为A ,因为基本事件总数n =6,而事件A 的种数m =2.由公式(1):()21
63
p A =
= (2)设抛掷骰子一次,不出现2点或3点的事件为B ,则B 有1,4,5,6共四种可能.即这时n =6,m =4. 由公式(1):()42
63
p B =
=.
【解析2】 (1)设抛掷骰子一次,出现2点的事件为A ,出现3点的事件为B ,那么:
()()1,6p A p B ==故出现2点或3点的概率()()()111
663
p A B p A p B +=+=+=.
(2)设抛掷骰子一次,不出现2点或3点的事件为C ,则
()()1211.33
p C p A B =-+=-=
在本例中,抛掷骰子一次,出现2点与出现3点不能同时发生.这种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互斥事件适合概率的加法,即若事件A 与B 互斥,那么
P (A +B )=P (A )+P (B ) (2).
若事件A ,B ,C ,…X 互斥,那么
P (A +B +C +…+X )=P (A )+P (B )+P (C )+…+P (X ) (2′). 抛掷骰子一次,出现2或3点与不出现2或3点也不能同时发生.所以这两个事件也是互斥事件.但抛掷骰子一次,出现2或3点与不出现2或3点又必定有一个发生.这种其中必定有一个发生的事件称为对立事件. 故若记事件A 的对立事件为A ,那么
()()
()1
3P A P A +=.
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关系:两事件互斥时不一定对立,但两事件对立则一定互斥.也就是说:两事件互斥是它们对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反过来,两事件对立则是它们互斥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链接:从20名男同学,10名女同学中任选3名参加体能测试,则选到的3名同学中既有男同学又有女同学的概率为( )
A .
929 B .1029 C .1929 D .2029
【分析】 本题不属于“骰子模型”,但很容易将其改造成为“骰子模型”:投掷30枚骰子,
其中有20枚出现奇数点,10枚出现偶数点.从中任取3枚既有奇数点又有偶数点的概率是多少?
【解析1】 (利用互斥事件)不受限制的选法有3
301
C 30292840606
=
⨯⨯⨯=种,选出的3名同学中既有男生又有女生有两种情况,1男2女的选法有12
2010C C 2045900⋅=⨯=种,2男1女的选法有21
2010C C 190101900⋅=⨯=种.这两种情况互斥,故选出的3名同学中
既有男生又有女生的选法共有1900+900=2800种,其概率为280020
406029
P =
=
.选D.
【解析2】 (利用对立事件)不受限制的选法有3
301
C 30292840606
=
⨯⨯⨯=种,选出的3名同学中全为男生的选法有3201
C 20191811406
=
⨯⨯⨯=种,全为女生的选法有3
10C 1
10981206
=⨯⨯⨯=种.故不合条件的选法有1140+120=1260种,其概率为12609406029P =
=.于是选出的3名同学中既有男生又有女生的选法,其概率为20
129
P P =-=,选D.
● 四用骰子 弄明乘法规律
【例3】 回到文首的问题上来,某一家赌场开出的参赌条件是:每人每次出资1元掷骰子3枚,如出现3个6点则奖100元,否则付出的1元归赌主所有.
你认为这条规则公平吗?试简述理由.
【解析】 不妨将投出的3枚骰子编号为1,2,3.
显然第1枚骰子出现6点的概率是1
6
;在第1枚骰子出现6点的条件下,第2枚骰子出现6点的概率也是
1
6
;在1,2号骰子都出现6点的条件下,第3枚骰子再出现6点的概率还是16.根据分步计数原理,3枚骰子同时出现6点的概率是1111666216
⨯⨯=.
这就是说,这家赌场所设置的参赌规则1:100是不公平的,只有将规则定为1:216
才算公平.
事实上,一切赌场都是赢利机构,它们所制定的参赌规则都不可能公平.
在本例中掷骰子3枚,每枚是否出现6点互相没有影响,这种事件就是相互独立事件. 一般地:相互独立事件A 与B 同时发生的概率是
P (A ·B )=P (A )·P (B ). (4)
如果事件A ,B ,…X 都互相独立,那么它们同时发生的概率是
P (A ·B ·…·X )=P (A )·P (B )·…·P (X ). (4′)
链接:某人射击一次击中的概率是0.6,经过3次射击,此人至少有两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
A .
81125 B.54125 C.36125 D.27125
【解析】 设此人在3次射击中,至少有两次击中目标的事件为A ,则A 有两种情况.
一是3次全击中,其概率为3
3275125
⎛⎫
= ⎪⎝⎭;
另一是3次射击恰有两次击中,这又有2
3C 种情况,每种情况都是2中1不中,故其概
率为:2
23
3354
C 155125
⎛⎫
⎛⎫⋅⋅-=
⎪
⎪⎝⎭
⎝⎭. 这两种情况互斥,根据公式2,所求概率为()275481
125125125
p A =
+=
,选A. 【说明】 1.本题虽然不是骰子模型,却很容易改造成为骰子模型:掷骰子3枚,其中至少出现2个6点的概率是多少?读者不妨解之.(参考答案:
227
) 2.本例的题型属于“独立重复试验”.一般地,如果在1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该事件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
()15n k
k k
n n P k C P P -=-.
● 五看骰子 见到概率“期望”
抛掷一枚骰子,设得到的点数为ξ,则ξ可能取的值有1,2,3,4,5,6共6种不同的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都是
1
,写成分布列就是:
这样,抛掷一枚骰子,得到点数的期望是:
()1
123456 3.56
E ξ=
+++++= ()11226n n E x p x p x p ξ=++++L L
.
需要说明的是:
1.ξ是随机试验过程中的自变量,而P 则是ξ的函数.在本质上它与函数()y f x =中的变量x 与y 的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一般地说,x 表示连续型的变量,它是不可数的;而ξ则是离散型的随机变量,它是可数的,只能在正整数范围内取值;
2.写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实质上是写出某种试验过程中所有不同的试验结果及其发生的概率;
3.任一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都具有如下的两个性质:
(1)0,1,2,i P i ≥=L ; (2)121P P ++=L . 这两个性质是检测分布列是否写得正确的主要标准.
4.所谓ξ的数学期望就是ξ各种取值的平均数.如果ξ的不同值出现的概率都相等,它就是简单平均数;如果ξ的不同值出现的概率不全相等,它就是加权平均数.
例如:同时投掷10枚骰子,出现3个1点,4个2点,2个5点和1个6点,那么这次投掷中平均点数是多少?
显然,用
()1
1256 3.54
+++=计算是不妥的,正确的算法是: ()1
13245261 2.7110
⨯+⨯+⨯+⨯=.
这里所掷相同点的次数3,4,2,1便称为权.
如果利用期望公式6,那么应该先写出点数ξ的分布列. ∵()()()()3421
1,2,5,6
p p p p ξξξξ========,故有: ξ的期望1256 2.7210101010
E ξ=⨯
+⨯+⨯+⨯=
比较1,2两种算法,可见它们的实质是一样的.而且在多种情况下,第1种算法更为简便.因此我们说,求期望就是求平均数.
【例4】 掷骰子3枚,如果出现6点就能获奖,写出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和获奖的数学期望.
【解析】 掷骰子3枚,随机变量ξ=0,1,2,或3.
ξ=0表示3枚骰子中没有一个出现6点,∴P (ξ=0)=3
5125
6216⎛⎫= ⎪⎝⎭;
ξ=1表示3枚骰子中恰有一个出现6点,∴P (ξ=1)=2
131575
C 66216⎛⎫⋅⋅= ⎪
⎝⎭; ξ=2表示3枚骰子中恰有2个出现6点,∴P (ξ=2)=2
23
1515
C 66216
⎛⎫⋅⋅= ⎪⎝⎭;
ξ=3表示3枚骰子都出现6点,,∴P (ξ=3)=3
116216⎛⎫
= ⎪⎝⎭
.
ξ的数学期望是:
E ξ=0×125216+1×75216+2×15216+3×1
216=12
.
链接:甲、乙等五名奥运志愿者被随机地分到A B C D ,,,四个不同的岗位服务,每个岗位至少有一名志愿者.
(Ⅰ)求甲、乙两人同时参加A 岗位服务的概率; (Ⅱ)求甲、乙两人不在同一个岗位服务的概率;
(Ⅲ)设随机变量ξ为这五名志愿者中参加A 岗位服务的人数,求ξ的分布列. 【解析】 5个人分配到4个岗位服务,每岗至少1人,所以必然是某一个岗位有2人,
其余各岗都是1人.于是基本事件总数为24
54C A 240⋅=.
(Ⅰ)设“甲、乙两人同时参加A 岗位服务”的事件为A ,则其余3人只能分配到B ,C ,
D 岗各1人,所以事件A 的种数为33
A 6=,于是332454A 1
()C A 40
P A ==.
即甲、乙两人同时参加A 岗位服务的概率是
140
. (Ⅱ)设“甲、乙两人不在同一个岗位服务的”事件为B ,则其对立事件为B :“甲、乙两人在同一个岗位服务”.
由(Ⅰ),甲、乙两人同时参加A 岗位服务的概率是
1
40
.同理,甲、乙两人同时参加B ,C ,D 岗位服务的概率也是140.这四种情况互斥,∴()11
4.4010
p B =⨯=,所以,甲、乙两
人不在同一岗位服务的概率是()
19
11010
p B =-=.
(Ⅲ)由条件,参加A 岗位服务的人数至少1人,最多2人.所以随机变量ξ=1或ξ=2.且这两类世间互相对立.
设事件C :恰有两人同时参加A 岗位服务,则事件C 的种数为23
53C A 60⋅=,而基本事件总数仍为24
54C A 240⋅=.∴()()601
22404
p C p ξ===
=. 而()()
13
11.44
p p C ξ===-=于是ξ的分布列是
● 六邀骰子 妙释 “方差” 真谛
【例5】 在某次商业活动中,甲、乙2人同时获得了头彩.可是头奖名额只有一个,于
当商家看到这个结果时全傻眼了.如果计算总点数,两人都是35;如果计算平均数,两人都是3.5.商家让他们重掷,却又遭到两人拒绝.亲爱的读者,你有办法解决吗?
【分析】 解决本例,仅用期望的知识已经不够了,必须借助方差:
()()()()222
11227n n D x E p x E p x E p ξξξξ=-⋅+-⋅++-⋅
+L L
或标准差:()8σξ=
.
【解析】 记甲在每次投掷骰子中所获得的点数为ξ. 则ξ的期望
()1
122231415262 3.510
E ξ=
⨯+⨯+⨯+⨯+⨯+⨯=,其方差: ()(
)()()()()2
22222
2211 3.52 3.53 3.5101010
1224 3.55 3.56 3.5 3.45
101010
D ξ=-⋅
+-⋅+-⋅+-⋅+-⋅+-⋅=
记乙在每次投掷骰子中所获得的点数为η
,则η的期望
()1
112133435161 3.510
E η=
⨯+⨯+⨯+⨯+⨯+⨯=其方差: ()()()()()()2
22
2221131 3.52 3.53 3.5101010
311
4 3.5
5 3.5
6 3.5 1.85
101010
D η=-⋅
+-⋅+-⋅+-⋅+-⋅+-⋅=
因为乙所掷出的点数波动较小.故若两人中有且只有一人获头奖,则头奖应给乙.
【说明】 1.由于期望的实质就是平均数,所以本例利用求加权平均数的方法去求期望,计算反而更为简单;2.判断期望与方差的优劣,标准是不一样的.一般的说,因为期望反映平均数,所以其值越高越好,而方差则是反映数据温带性的,所以波动越小越好.
链接:甲、乙、丙三名射箭运动员在某次测试中各射箭20次,三人的测试成绩如下表:
123s s s ,,分别表示甲、乙、丙三名运动员这次测试成绩的标准差,则有( )
A.312s s s >> B.213s s s >> C.123s s s >> D.231s s s >> 【分析】 虽然是一道选择题,但数据不少,计算繁多.若处理不当,必然耗时费力.
对于客观题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多想少算.即如本题要选出正确答案,按常规须要4个步骤:(1)求期望;(2)求方差;(3)求标准差;(4)比较3个标准差的大小.以上繁复计算达10次之多.如此操作决不是命题人的本意.
减少计算量的主要途径是:(1)利用求加权平均数的方法期望;(2)尽可能使用心算.
【解析】 ()7891058.520
x +++⨯=
=Q 甲
()()()()2222
21578.588.598.5108.5 1.2520
s ⎡⎤⨯-+-+-+-⎣⎦∴=
=
()()71068948.520
x +⨯++⨯=
=Q 乙
()()()()2222
2
2678.5108.5488.598.5 1.4520
s ⎡⎤⎡⎤⨯-+-+⨯-+-⎣⎦⎣⎦∴=
= ()()71048968.520
x +⨯++⨯=
=Q 丙
()()()()2222
2
3478.588.5688.598.5 1.0520s ⎡⎤⎡⎤⨯-+-+⨯-+-⎣⎦⎣⎦∴=
= 于是由222213s s s >>,得213s s s >>,选B.
● 七让骰子 验明“正态”真身
【例6】 将1枚投掷骰子1次,若出现奇数点则记0分,出现偶数点则记1分.试写出
这枚骰子投掷10次后得分和的分布列.
【解析】 记这枚骰子投掷10次后的得分和为ξ,则ξ的可能值为0,1,2,3,4,5,6,7,8,9,10.共11种.
记投掷骰子1次出现奇数点的事件为A ,那么出现偶数点的事件为A . 显然()()
111,1.222
p A p A =
=-=由公式(5):()()1n k k k
n n
P k C P P -=-得: ()0
10010101110C 1221024p ⎛⎫⎛⎫=-= ⎪ ⎪⎝⎭⎝⎭;()1
101
110101110
1C 1;221024p -⎛⎫⎛⎫=-=
⎪ ⎪⎝⎭⎝⎭
()2
102
2101011452C 1;221024p -⎛⎫⎛⎫
=-= ⎪ ⎪⎝⎭
⎝⎭()3
103
3101011120
3C 1;221024p -⎛⎫⎛⎫
=-=
⎪ ⎪⎝⎭
⎝⎭
()4104
41010
112104C 1;221024p -⎛⎫
⎛⎫=-= ⎪
⎪⎝⎭
⎝⎭
()5
106
5101011252
5C 1;221024
p -⎛⎫⎛⎫
=-=
⎪ ⎪⎝⎭
⎝⎭
图
1 以下()()101021064;1024p p ==
()()101012073;1024p p ==()()101045
82;1024p p == ()()10101091;1024p p ==()()10101
1001024
p p ==
可知ξ的分布列是:
ξ 0
1
2
3
4
5
6
7
8
9
10
P
11024
10
1024
45
1024
120
1024
210
1024
252
1024
210
1024
120
1024
45
1024
10
1024
11024
我们仔细观察这张表,不难发现它除仍然符合(1)0,1,2,i P i ≥=L ; (2)121P P ++=L 外,还具有对称性,即与首末等距离的两概率之值相等. 如果再计算期望与方差,可得:
()15120
01090360840126012608403609010510241024E ξ=
++++++++++=
= ()12560
25160405480210021048040516025 2.510241024D ξ=++++++++++=
=
如果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的图象如图1,那么我们已经可以见到正态曲线的雏形:它关于直线x =5对称,这正好与E ξ=5相吻合.(而方差或标准差则正态曲线的“高低”,“胖瘦”,这里略去.)
在这个图象中,如果过折线的各个顶点依次向右画x 轴的平行线段,得到10个小矩形.显然这些矩形面积之和近似等于折线与x 轴及其两端的垂线所包围平面部分的面积.
由于这些小矩形的宽度都是1,所以所有矩形面积的和为:
1
1045111102410241024
1024S ⎛⎫=++++⨯= ⎪⎝⎭L .
以上所分析的是n =10的情况.可以设想:当n →+∞时,这条折线的极限就是正态曲线,
这与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所得到的正态曲线,在实质上是一样的.
正态曲线的性质很多.但在解题中,最重要最实用的性质是如下两条:
图 2
图3 图4 (1)它关于直线x μ=对称.这里μ表示总
体平均数,即总体中变量ξ的期望;
(2)它的主要功能是利用面积来表示概率.
如图2,当[],x a b ∈时,直线x a =与x b =
之间所包围的平面部分的面积,就是总体在区间
(),a b 内取值的概率.特别地,整条正态曲线与x
轴所包夹的平面部分面积,一定是1.
链接1:设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2,9)N ,若(1)(1)P c P c ξξ>+=<-, 则 c =
( )
A.1
B.2
C.3
D.4
【解析】 条件(1)(1)P c P c ξξ>+=<-表示
如图3中两块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所以x c =必为
正态曲线的对称轴.
条件(2,9)N 说明题中总体平均数μ=2,也就是正
态曲线的对称轴为x =2.(方差29s =或标准差3σ=).
故知c =2,选B.
链接2:在某项测量中,测
量结果ξ服从正态分布N (1,2σ)(σ>0),若ξ在
(0,1)内取值的概率为0.4,则ξ在(0,2)内取
值的概率为 .
【解析】 如图4,条件N (1,2σ)说明正态
曲线的对称轴x =1,故当ξ在(0,1)内取值的概率
为0.4,时ξ在(1,2)内取值的概率亦为0.4,
∴ξ在(0,2)内取值的概率为0.8.
链接3:已知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22,N σ,()40.84P ξ≤=,则()()0P ξ≤=
A .0.16 B. 0.32 C. 0.68 D. 0.84
【解析】 如图5,正态曲线的对称轴为x =2.
图 5 图6 ∵()40.84P ξ≤=,∴()410.840.16P ξ≥=-=. 而()()2222,p p ξξ≥+=≤-即
()()040.16p p ξξ≤=≥=.选A.
【评注】 以上3道试题,从题型看它们都不是 标准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的条件是期望μ=0,即 相应正态曲线的对称轴为y 轴).若按常规解题,应首 先通过公式()F x =φx μσ-⎛⎫ ⎪⎝⎭
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其方法是:以下的解析是方法吗??? 【解析】由()()224220.84P P P ξξξσσ-⎛⎫≤=-≤=≤=
⎪⎝⎭, ()()022P P ξξ≤=-≤-22P ξσ
σ--⎛⎫=≤ ⎪⎝⎭ 222211P ξφφσσσσ-⎛⎫⎛⎫⎛⎫=-=-=-≤ ⎪ ⎪ ⎪⎝⎭⎝⎭⎝
⎭0.16=. 显然这个计算将繁杂得多.
链接4:设两个正态分布2111()(0)N μσσ>,和2222()(0)N μσσ>,的密度函数图像
如图6所示.则有( )
A .1212,μμσσ<<
B .1212,μμσσ<>
C .1212,μμσσ><
D .1212,μμσσ>>
【解析】 正态分布2()(0)N μσσ>,中,
x μ=表示对称轴,由图6知12120,0,μμμμ<>∴<.σ表示标准差.由正态分布公式 ()()()222,,2πx f x x μσσ--=∈-∞+∞可知,σ越大,曲线越“矮胖”;σ越小,曲线越“瘦高”,∴12σσ<.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