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未成年人犯罪的论文
未成年人犯罪的论文未成年人犯罪的论文内容提要:未成年人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并将成为我国犯罪的主体,其社会危害性极大。
未成年人犯罪同成人犯罪不同,它拥有自身的特点,并且趋向于智能化、成人化、暴力化,农村未成年人犯罪、毒品犯罪日益增加。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也是错综复杂的,他们既有自身原因,家庭、学校、社会的原因等。
本论文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主要特点、成因几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就如何有效控制和预防未成年犯罪,从家庭、学校、人际关系、社会综合治理方面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探讨未成年人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是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第三大公害,越来越呈现复杂性。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未成年人全国就有4.23亿之多。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且已有成为我国犯罪主体的趋势,社会危害性极大。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21世纪的主力军,重视未成年人的教育与培养、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仅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还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及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因此,深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际,就未成年人犯罪状况、主要特点、犯罪原因、预防对策及司法完善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未成年人犯罪状况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状况较之以前也有了新的变化。
笔者综合江西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简称未管所)十年来的有关数据,未成年人犯罪总的状况是:1、犯罪数量呈持续高发状态,平均每年递增15.1%,全所未成年犯关押量是十年前的两倍多。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活动目的花季的年龄,特殊的呵护。
未成年人正值发育时期,具有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他们最积极、最有生气、最少保守思想,朝气蓬勃,但也存在许多弱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生活经验不足,辨别是非能力弱。
为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培养教育工作、优化其健康成长的外部条件,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防止其违法犯罪,需要运用法律手段、综合治理.明确规定各方面在教育保护未成年人工作中应当承担的责任,规定未成年人在我国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学习与讨论,了解国家和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规范,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努力使自己学法、懂法、守法、护法,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贡献力量。
二活动方式运用多媒体课件、数字化教学平台,通过在线浏览、在线讨论、在线测试等方式进行.三课件设计㈠引言自文明时代以来,政治就和人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政治意味着统治,同时也意味着管理公共事务。
中国几千年来的专制,人治文明更多地体现了政治的统治性,它无疑限制了历史的活力。
中华民族在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创了时代的新纪元.为现代民主和现代法制社会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法的意义无须多言.现代社会应当是人民享有充分权利的社会,因而现代社会的法必须体现民主性和公共性的原则.未成年人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主人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后天教化而形成的,教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是万能的,为了保障教化的顺利实施,塑造合格的社会人,社会主义中国依靠人民政权的力量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就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律。
㈡法律常识(资料展示模块)《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㈢在线测试(在线测试模块)例如:1。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周岁的公民。
A.16周岁 B.18周岁 C.20周岁2。
我国分别于1991年9月4日,1999年6月28日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两部专门以未成年人为保护对象的单行法律。
团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实施方案
团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实施方案准格尔旗团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我旗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全面提高青少年道德、法制素质,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根据我旗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针,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法律依据,坚持“从小,从现在、从校园抓起”的原则,以在校生为主体,以品德不良学生为主要对象,整合全社会的力量,采取政治的、法律的、处罚的各种手段,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二、二作目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程的工作目标是:提高认识,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良好氛围;增强责任,履行职责,建立和完善学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网络;创新工作载体和工作机制,提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水平,遏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三、二作内容 1、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强化青少年法制教育。
利用禁毒日、法制宣传日有利时机开展大型法制宣传活动,同时在学校开学后和放假前进行集中的法制学习活动,确保每年不少于四次法制集中宣传教育活动。
2、建立青少年法律学校。
每所中学要建立青少年法律学校,每月开展一次法律知识学习,认真学习《预防青少年犯罪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由班主任或政治老师负责上课做到专兼结合,备有课本、有教案、有课时安排、有上课记录。
3、重点人群,重点教育。
要建立一套边缘学生群体、违法学生、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档案,组织德才兼备、善长法制心理、思想道德等教育的师生组建帮教小组,落实帮教措施、对象,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帮教活动。
4、聘任法制副校长,开展法制教育。
略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原则,是指体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指导思想,贯穿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始终的基本准则。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2条、第3条、第5条的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原则有四项,即教育保护原则,及时防治原则,综合治理原则,科学性原则。
(一)教育保护原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保护原则,是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以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通过教育和保护,达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这一原则是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和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客观原因而提出的。
未成年人最显著的特点是处于成长阶段、知识不多,是非模糊、可塑性大。
未成年人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未成年时期是一个自我抑制能力薄弱时期,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争夺期,是一个需要塑造、教育、保护的时期。
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除了自身主观原因外,客观外界环境的好坏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也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家庭、学校、社会对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此,无论从未成年人的特点来看,还是从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客观原因来看,在制定和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时,都应强调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
教育保护原则包括教育和保护两方面内容。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充分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
该法第二章专章规定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就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的内容、教育的目的、不同教育主体在对未成年进行预防犯罪教育的责任作了具体规定;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第四章“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第六章“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等部分在强调对未成年不良行为以及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和矫治的同时,突出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教育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教育是为了保护,保护必须进行教育,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保护原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一项符合未成年人成长特点的科学原则,它的确立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与实施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共七章五十六条,于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从1992年1月1日起施行。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颁行填补了我国法制建设的一项空白,为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一、立法宗旨和意义(一)立法宗旨1、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条的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身心指人的生理、心理两个方面,身心健康指生理与心理的健康。
未成年人不同于成年人,他们在生理、心理上具有自身突出的特点:生理方面,未成年人身体的各种器官发育尚不完备,显得非常柔弱;青春期的未成年人身体发育速度加快,并渐趋成熟,特别是性成熟所产生的性差别明确化及性本能出现,身体各器官及功能急剧变化,此时,他们对物质、精神上的渴求极为强烈。
这种生理变化使他们在适应社会方面常遇到困惑与不安,若不能及时地加以保护与引导,很容易导致人格、心灵的扭曲。
心理方面,童年期的未成年人对成年人的依恋感、依赖性较强,角色意识、自我中心意识较强;青春期的未成年人心理上渐趋成熟,独立意识产生,对成年人的依赖性减弱,情感色彩强烈,易冲动,此时的心理矛盾性明显,心理处于较复杂的状态。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正处于一个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思想体系也正处在形成之中。
这个时期非常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给予特别的关心、爱护、引导与帮助。
2、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合法权益是指公民实际享有的符合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利益。
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就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和利益,防止和制止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的发生,并对已被侵害的未成年人的权益予以救助和回复。
预防未成年犯罪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未成年犯罪主题班会教案预防未成年犯罪主题班会教案为了提__少年守法意识,预防青少年犯罪,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法制教育,使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班会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掌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所见所闻、或利用在课前的探究活动中调查了解到的典型事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特别是对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
二、教学过程:1.出示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第一组:文字资料:弱智儿遭虐待死亡图片:三缺一,凑个手第二组:图文资料老师打学生耳光图片:地摊游戏莫伸向孩子等学生分析,老师归纳,说明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造成的身心伤害。
2.学生分组讨论:还有哪些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如何才能有效制止这些现象?(10分钟)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本组讨论结果,老师适当补充。
包括如下内容:家长、监护人对孩子粗暴对待,甚至虐待,强迫孩子辍学、早婚等;学校忽略学生安全措施,酿成事故,老师教法不当,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身心受挫;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为谋求经济利益,雇佣童工,兜售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用游戏厅、网吧诱惑青少年。
而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
因此,如果要制止这些现象,必须通过立法,用法律防止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三、揭示主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板书)案例分析:他们竟向同学连某某70多刀学生分析:和大家一样的中学生,为什么会如此凶残?分析方向:社会的不良影响;自身的抵抗力弱,法律意识淡薄。
犯罪学——答案
犯罪学试题一、简答1.简述犯罪黑数及形成原因犯罪黑数,又称犯罪暗数或刑事隐案,是指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犯罪数量。
犯罪黑数的主要原因:①立案不实,警方不破不立、隐瞒不立、立而不统、立案不准等。
②受害不报,被害单位、群体和个人,因担心名誉受损、害怕遭到报复、不信任警方等种种原因没有投诉,不愿或不敢报案。
③犯罪知情人因为害怕打击报复,顾及连带责任而持与己无关、消极观望等不作为心态不报案。
④犯罪行为人为逃避刑罚制裁,隐姓埋名,流窜作案,制造现场假象嫁祸于人,以对抗警方打击,抵赖受害人、知情人的检举、控告等。
2.简述促成犯罪发生的主体因素一、心理学因素1、本能因素2、人格因素3、感情因素4、智力因素5、能力因素6、认知发展因素7、社会适应不良因素8、精神疾病二、心理学因素1、年龄因素2、性别因素3、体型因素4、遗传因素5、神经生理学因素6、生物化学因素3.菲利的“犯罪饱和法则”是在正常情况下,犯罪现象的总量以及增减幅度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的规律。
犯罪统计资料表明,无论是自然犯罪还是法定犯罪,其总量都是继续增长的,但各年度之间有升有降,呈波动式变化,这些变化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会累积成为一系列真正的犯罪浪潮。
4.犯罪预防的基本原则(P344)1、法制原则2、人道主义原则3、调动公众参与原则4、具体化原则5、统筹协调原则6、科学化原则7、动态性原则5.简述犯罪现象的3个层次大陆法系的犯罪构成体系是三阶层递进式。
其由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组成。
一个行为要构成犯罪,除了行为符合构成要件并属于违法之外,行为人亦必须负有责任。
该理论在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首先判断该行为是否符合某罪的构成要件(构成要件该当性就是构成要件符合性)。
如果符合,再判断该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
通常来说,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就是具有违法性的行为。
但有时也有例外,例如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就是不具有违法性的行为。
构建青少年犯罪的防御体系
构建青少年犯罪的防御体系作者:高路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06期[摘要]目前,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突出,青少年犯罪不仅在案件数量上急剧增加,虽然经过多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有了明显好转,各种犯罪率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但青少年犯罪问题依然十分严重,不但青少年犯罪年龄相对提前,而且蔓延快,犯罪手段凶狠,社会危害严重。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特点预防[中图分类号]D9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6-0109-01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社会治安的热点问题,而且青少年犯罪团伙作案突出,反复性强,再犯罪率高,在社会上已造成严重危害,对当前社会的稳定构成了威胁,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因此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一直是党和政府关心的重大问题。
因此,研究和分析青少年犯罪特点和成因的社会问题,努力探究青少年犯罪形成的原因,寻求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措施就越发重要。
因此,笔者就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危害、特点预防等略谈浅见。
一、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目前,青少年犯罪的团伙案件增多,在校学生犯罪增多,初中及高中生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发生人群。
具体而言当代青少年犯罪主要呈以下一些特点:(一)犯罪主体复杂、犯罪类型多样化在青少年的犯罪案件中,犯罪主体以男为主,女性次之;再有犯罪主体男女混同,互以性别、年龄等特殊身份、生理特征作诱引,打破被害人的心理防线。
从过去的简单型犯罪转向多样化发展,涉案罪种多,且有交叉性,按发案量多少排列顺序分别为:盗窃、抢夺和抢劫、聚众斗殴和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
家居农村的青少年犯罪多涉及侵犯财产型犯罪,而家居市区的青少年犯罪多涉及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
这与他们的心理和心理特点以及身处的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二)犯罪年龄低,犯罪手段成人化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大,再加上青少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生理、心理早熟,犯罪年龄低龄化势头明显。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律讲座心得精选5篇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律讲座心得精选5篇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特殊之处在于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
他们从心理上正处于从无知到有知、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时期,心理上比较脆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外界的侵犯,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律讲座心得,方便大家。
四月十六日,学校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法制教育讲座》,辅导员深入浅出的分析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青少年如何维权》等法律法规的实施,举证了大量的案例,充分说明了少年儿童如何正确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全校师生受益匪浅。
作为教师,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青少年如何维权》等有关内容,知道执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
教师在现实教育工作中充当重要角色。
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道德,要知法、懂法、守法,按法律法规去规范教育学生。
教师是作为社会成员,应具备社会公德,作为家庭成员,应有家庭美德。
由于教师这一职业的非凡性,有人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同时对教师的苛刻与责备也日益增多,这就要求做教师的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博大宽广的胸怀,还要有甘于清贫的孺子牛精神,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境界。
而忽略了教师面对成千上万性格各异的、情绪不同的学生时所承担的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之下可能产生的心理反应。
不过这种压力也造就了教师百折不挠、勇于奉献的青松般的性格。
但教师究竟是人而不是神,老师的言行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我们提倡教师要讲究职业道德,要摒弃那些功利的、腐朽的思想,简单粗暴的方法,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把培养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的责任勇敢的承担起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用多样化的、积极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与学生发生冲突,多鼓励,少批评,多表扬,少讽刺、讥讽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使学生感到家庭的关爱,从而迸发出学习的热情。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精选11篇)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精选11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篇1近几年,校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未成年人被成年人控制卖艺、乞讨、叫卖的现象呈上升趋势,不少青少年沉迷网络不能自拔,少年犯罪呈低龄化趋势,未成年人吸烟喝酒的现象随处可见,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台的。
新法有这几个特点:突发事件优先救护未成年人,禁止体罚未成年人,首次为学生休息时间立法,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将受行政处罚,免费或优惠提供“绿色上网”。
通过认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条文及规定,我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二、培育教师人格魅力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
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紧紧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
他们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
2023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易混易错知识点汇总(附专题训练60道)
2023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易混易错知识点汇总(附专题训练60道)第一部分易混易错知识点“基本、基础、基石”类1.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
2.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3.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4.我国的基本国情: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7.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8.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家庭保护。
9.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宪法。
10.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
12.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
13.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
14.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
15.公民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权利等。
16.公民的基本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
“根本”类1.国家的根本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
2.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5.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
“核心”类1.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
2.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3.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4.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09秋社会工作周娟贞【摘要】近年来,刑事犯罪出现低龄化的趋势,青少年涉足犯罪的时常发生,其中盗窃、抢劫、伤害、敲诈勒索居多,也有的属于非常严重的暴力犯罪,如:杀人、放火、强奸等。
青少年犯罪现在影响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想要根本彻底的改变减少青少年的犯罪率,就应找到犯罪的根源。
就是正确的教会青少年及他们的家长,老师的处理方法。
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问题已经引起社会有关部门和每一个家庭的关注,探究青少年的犯罪原因,寻找防御对策,已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特点原因防治措施一、青少年犯罪特点(一)青少年犯罪数量剧增,犯罪率显著上升。
(二)犯罪主体多元化。
(1)青少年犯罪呈低龄化趋势明显。
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17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60%左右。
(2)女性犯罪增加。
女青少年犯罪以财产性犯罪和性犯罪为主,目前全国女性青少年犯罪占整个刑事犯罪案的15%。
(3)辍学“双差生”、“困难生”犯罪居多。
(三)犯罪类型既复杂多样又相对集中。
抢劫、伤害、杀人等暴力型犯罪日渐升级,全国暴力型犯罪占整个青少年犯罪案的75%左右;淫乱、涉黄、涉毒等新类型有增无减,该类犯罪占整个青少年犯罪案的15%左右。
(四)青少年犯罪向恶性化、团伙化方向发展。
青少年团伙化犯罪比重有所增加,青少年犯罪案中有70%属团伙作案。
此外青少年犯罪呈恶性化趋势,目前全国刑事犯罪案中青少年犯罪占65%。
针对犯罪原因,新派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如龙勃罗梭强调了犯罪的人类学的、遗传学的原因。
凯特勒在其著作中阐明了犯罪的社会原因,提出了“社会制造犯罪、犯罪人只是社会制造犯罪的工具”的著名论断。
菲利也提出了著名的犯罪三原因论,即犯罪是犯罪人人类学原因、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日本学者团藤重光也认为,”犯罪行为是行为人人格的现实化,即在犯罪行为的背后预想行为人潜在的人格体系,犯罪行为与人格不可分离;人格的形成虽受素质、环境的制约,但又是主体自身的努力形成的,因此,可以针对人格态度对行为人加以非难。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案例叙述,学生讨论发言导入本课:学生杨某,15岁。
学习较好,但贪慕虚荣,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常因没钱花而发愁。
一天中午12点左右,他到某市201中学后巷,见该校某男生一人回家,就手持小刀威胁该男生,迫使其交出财物。
勒索了该男生300元人民币,后被抓住。
杨某的行为构成勒索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0天。
2、讨论明确:未成年人违法也判刑二、理论讲解,法律是治国的工具。
以法治国,是我们D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
三、联系生活1,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继承法》《兵役法》《经济合同法》《环境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交通管理法规》)2,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哪些(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包括: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私财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2),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3),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4),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5),民事侵权的行为3,现身说法,谈谈自己的一件违法小事。
四,学法用法1,小品表演:情景一:近几天,王威感到非常苦恼,在放学的路上,总有几个高年级的学生拦住他,向他索要钱物,并且威胁说,如果交不出钱来,就让他尝尝拳脚的厉害。
王威把这事告诉了中学刚毕业的表哥。
第二天,表哥带了几个同学,埋伏在路上,把那几个小“路霸“狠狠地揍了一顿,并且逼着他们交出了身上所有的钱。
[讨论]王威错在哪里报复心理怎样产生的除了像王威那样直接受到伤害还有哪些情况容易使人萌发报复心理情景二:王丽在过往行人的帮助下躲过了坏人的抢劫,找同学玩的心情已经没有了,王丽想到去商场买些东西,可就在买好东西离开商场准备回家时,被几位店员拦住了,说她偷了商场的东西,要搜她随身携带的物品。
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心得体会4篇
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心得体会4篇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心得体会1未成年人犯罪者可以说是社会大环境的“牺牲品”,是社会的消极方面在孩子们身上的表达。
说是“牺牲品”,就是指未成年人犯罪的根在社会,毁在孩子。
这也是让家长、让社会、各级党政痛心、焦虑的关键所在。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主客观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要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关键做好以下几点:一、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观念。
我们每位老师都要认真的上好法制课。
做到有方案、有课时、有教材,并亲密联络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理论中,一是注意根据我们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程度由浅入深地分阶段、分层次施教。
小学阶段侧重法律常识的启蒙教育,使其初步理解一些与日常社会生活亲密相关法律常识,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才能,进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是要把法制教育浸透到各学科教学中。
要指导各学科老师在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意识地浸透法律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法制教育。
在小学,结合思想品德课、社会课和语文等学科教学,浸透《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小学生日常行为标准》等知识;在中学,结合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浸透《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分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知识。
二、有效利用形式,进步法制教育效果。
一是我们要利用举办主题班队会、模拟法庭、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理论等法制教育的形式,通过宣讲法律故事,进展典型案例审理等,对学生进展生动直观的教育,进步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
二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
要依靠居委会、村委会协助学校和家长做好所在区域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及教育活动,并协助家长做好监护工作,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做好对“行为偏常”学生的帮教工作,努力切断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头,确保学生不出问题。
论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现状
论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现状摘要: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是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
因经济的发展及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等主客观原因,未成年人犯罪出现了犯罪数量增多、恶性案件突出、团伙犯罪等现象。
然而未成年人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认清其犯罪现状,对预防及减少未成年犯罪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犯罪特点、犯罪成因、低龄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1、未成年人犯罪年龄出现低龄化,且犯罪数量日益增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由于未成年人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的影响等原因,我国青少年犯罪呈现明显低龄化。
特别是14至16岁的未成年人在犯罪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
较以前平均提前了2-3岁,2002年上半年,18岁以下青少年犯罪达到80%以上,上升了大约120%,14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上升了大约280%。
[1]另一方面,未成人犯罪数量增加较快。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各方面的转型期,致使未成年人犯罪量由过去的20%-30%增加到现今天的70%左右。
[2]2、结伙作案、流窜作案盛行。
2002年底、2003年初,新密市公安局在”飓风行动”中,抓获未成年犯罪嫌疑人37名,共有两人以上结伙作案的团伙9个、26人,占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总数的70%,作案56起,占全年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犯罪总数的67%。
结伙作案的形式往往由其中年龄较大或经验丰富者为主,作案时相互依赖、相互鼓励,以多胜少、以强欺弱,最终达到犯罪的目的。
未成年人流窜作案也是近年来的一个新趋势。
2003年2月16日,新密市公安局平陌派出所破获的杨晓军、张文龙、王彦伟抢劫、盗窃团伙,在平陌镇盗窃一辆摩托车后,骑着行往登封县城,沿途分别对两名单身女子实施抢劫,又将其中一个打成重伤,并轮奸。
通过上述两个案例可知,未成年犯罪还有反复作案、作案手段恶劣、不计后果等特点。
[3]3、犯罪手段呈现智能化、动机呈现无因性。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律讲座心得范文5篇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律讲座心得范文5篇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渠道,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体.为此,我们特别重视对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观念教育.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律讲座心得,方便大家.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律讲座心得1上一周,我们学校利用下午第一节课时间,给我们讲了一堂法制报告会.透过这次开会,我的感触很多.能够说,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与同学.朋友,以及社会上的人发生一些矛盾,也许都是一些小事.既然是一些小事,那我想我们就应能够和平能够处理,不需要动用武器,这样会毁了大家.在我的生活中出现过这样的事:一天,一个小组在班里值日,最后只剩下两个人还没有值完.一个男生只是在外面刚刚涮完墩布回来,不留意把水溅到了另一个男生的身上.那个男生随口就说了一句:〝喂,你没长眼睛啊,往哪甩呢!〞拿着墩布的男生还比较有诚意地说:〝对不起,真是不好意思,我必须注意.〞可另一个男生却得理不让人,〝你一声对不起就完了,这衣服怎样办.〞那个男生见情势不对,有点怒火了,这下,两个人便吵了起来,还动用上了扫把.被水溅到衣服的男生用扫把的后面把另一个男生的眼睛给弄伤了.仅仅一滴水的事,就引发出这么大的事,太不值了.接下来,又透过学生们演的一个〝抢钱事件〞又揭示了如今社会的黑暗.三个男生管一个男生要钱,不给钱就得挨揍,这简直是天理何在呀!我认为,一个人如果没钱,他不是最穷的;但如果他连一点宽容都没有的话,那就是真的穷了.说到尊重,也与宽容紧紧相连.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就应做到自我该做的事,就就应学会去宽容别人,善待自我.这样才有资格理解别人的尊重,才有资格提〝人.〞如果你能够做到宽容一小步,那么社会就会少一份伤害,警察叔叔就会多一些功夫去做别的事.从这天起,就让我们来靠近宽容,建立和谐社会吧!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律讲座心得2人生会面临许多选择,当你正处于十字路口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时,你将做出如何决择?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选错了道路使自己后悔一生,当然尤其是我们青少年.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学校为我们组织了一节法制教育课.这对于我们来说真可畏谓意义重大.我认真地听完了这次报告会的内容,给我的感触很深.做这个报告会的是三位正在服刑的人员,不仅如此,他们都是拥有自己美好青春的三位年轻青年.他们为我们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走上这条不归路的,又是如何的后悔与失去自由的无奈和悲哀.他们用自己犯的过错来警示我们——这些正处于美好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们,这些正享受着生活的美好与自由的可贵的我们,告诉我们要从小树立省法律意识,遵纪守法,要学法.懂法.守法,做一个社会上的好公民.同时还告诉我们要慎重交友并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不忘父母对我们的恩情.这是一个处于失去自由的天空的人发自内心的悔恨和领悟.他们想把这些道理传达给拥有自由的我们.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有很大的启发,甚至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可以产生心灵的震撼.听完这节课,我想这对于我以后的人生道路起着巨大的作用.它给了我许多真理和启发,告诉我要想成才必先学会做人,我会一直受用!听了今天的报告,我感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什么呈上升趋势,主要是他们法律意识淡薄,有的不懂法,还有的不知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什么是自己应有的权利,什么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没能真正理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不能在社会行为中自觉地运用法律知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要培养未成年人的自觉法律意识,首先应组织未成年人系统学习法律,多形式组织未成年人学习新《宪法》.《刑法》.《刑诉法》和《社会治安处罚条例》等法律条文,在社会行为中自觉地运用法律知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用法律武器与一切违法犯罪的现象作斗争.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律讲座心得3未成年人是我们小学教师面对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此时的他们从心理上正处于从无知到有知.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时期,心理上比较脆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外界的侵犯;另外,我们这个社会还是一个以成年人为中心的社会,所制定的法律政策的主要参照物是成人.那么如何面对未成年人身上发生的问题呢?对此我认真的学习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习后感触颇深:(一)分层教育,上好法制课.要利用班会课给学生上好法制教育课,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实践中,一是注意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水平由浅入深地分阶段.分层次施教.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权威的意识和依法享有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的观念.同时,要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要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要在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意识地渗透法律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法制教育.(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法制教育效果.比如举办主题班队会.模拟法庭.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是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形式,通过宣讲法律故事,进行典型案例审理等,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三)突出重点,提高法制教育针对性.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除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外,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少数有不良行为以及有不良行为倾向的〝问题学生〞实施重点帮扶,预防和减少犯罪.一是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自己要对全体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的校内外表现重点掌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同时,学校领导.老师结对帮扶,防患于未然.二是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一环.法制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总之,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主与法制的推进,都寄希望于广大青少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律讲座心得4通过近一段时间在市局春训期间集中学习法制教育讲座过程中,我对坚持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理念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特别是税务机关干部正确用法的不可或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学习讨论,本人深深感到,学习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管理,特别是对税务干部执法人员运用法制理念指导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听取法制教育讲座的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一.充分认识学法用法的重要意义,增强使命感,是学好法.用好法的前提.自觉学习法律.宣传法律.贯彻法律,关键是要提高思想认识,认识有多深,决心就有多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科学有机的统一体.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我认为要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具体应该做到:一是依法治国有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确定为党和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治〝官〞,从〝人治〞走向法治,从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依靠法律手段管理,这就需要有一支法律素质较强的领导干部队伍,才能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方针的落实.二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为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先后制定了近四万部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央提出以人为本,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国家税务机关干部正确运用现有的法制,进行科学的管理是时代的要求.三是自身建设的需要.一个以法为基础办理各项事务的国家人员,基本的法律知识都不懂,如何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将是一句空话,能更好的用法,学法这个头带得不好,自身法制观念就不强,严格执法做不到,就会直接影响到我们日常管理工作和造就良好的法制氛围,对新干部的成长就会有阻碍.自身教的法制不提高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对于我们这些执法干部来说,严格自身的法制学习,必须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二.坚持并运用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武装执法干部的头脑.坚持与时俱进,学好法.用好法.在学好法方面,我个人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处在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我国经济充满生机活力的同时,市场经济利益法则也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处于种种思想兹生的时期,一些个别的执法干部由于对法制的理解过得轻浮,无法在其思想中产生震摄,使一些违法犯罪心理上产生了的侥幸,使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遭受严重的损失.滋生和诱发违法犯罪的因素的客观存在,都提醒我们,用法制理念武装我们执法干部的头脑是十分重要的.与此同时,一些知法犯法的干部,法制基础意识的不断提高,司法程序打击职务犯罪应日益增强,对政法机关公正执法的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应对新挑战.适应新要求,需要用科学.先进.正确的法治理念武装干警头脑.坚持并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我们的头脑既是正确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格依法办事.只有将学法与用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推进各项事业顺利健康发展.在今后各项活动中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做到:研究问题先学法,制定决策遵循法,解决问题依照法,言论行动符合法.在法制教育学习中,使我从中学到了许多关于法的知识,使我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不断与我的工作结合起来,使我在学法的同时也在用法不断我的法律知识,更好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律讲座心得5艾山二中于_67年建校,学校占地45亩,建筑面积7656平方米,现有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70人,在职教职工81人.学校有教学.办公楼2栋,教学设施齐全,配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图书室.阅览室.教研活动室.音美教室及理.化.生实验室等,仪器图书配备达省二类标准.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按照〝教育思想现代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学生素质优良化.办学条件标准化〞的理念,强化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以人为本.民主治校.科研兴校〞为治校方略,确立了〝常规为本.教研引路.注重过程.讲求实效〞的教学思路,明确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宗旨,学校逐步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科学严谨.爱生育人〞的教风,〝勤奋好学.苦读精思〞的学风.学校先后被评为莱芜市规范化学校.莱芜市实验教学规范化学校.莱芜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市电化教学示范学校.市绿色学校和优秀家长学校.__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研究实验基地,_._两次被评为市.区教育行风建设先进单位,_._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体育选材输送先进单位,__年1月被市政府授予振兴莱芜市体育〝突出贡献奖〞.多次在市区运动会及乒乓球.篮球.排球等单项中获奖牌.奖杯,在莱芜市联众杯信息学竞赛.国防知识竞赛中获优秀组织奖.一.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全面贯彻上级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文件精神,不断加强我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我校根据实际高度重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理顺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建立起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长效机制,积极动员,广泛宣传,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狠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使各项任务落到了实处,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年来,我校无一例违法犯罪案件发生,在社会上广受好评.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做法和经验(一)实施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一些青少年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教育观念决定教育行为.现阶段我们虽然不能彻底摆脱分数决定命运的教育现状,但我们可以在关注分数的同时,更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关注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近年来,我们学校把学校建设的工作重点确定为:坚持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以人为本,务实常规管理,搞好优质服务.我校始终围绕以上两个重点全面展开.步步推进,严格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和省素质教育工作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强化学校精细化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我校一直把师德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注重加强师德教育,制定并实施了《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并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每位教师都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其次,注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教师的良好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引导青少年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越人生的〝伦理底线〞.学校实行校务公开,民主监督,设立了校风教风举报电话.对学生及家长反映的问题做到及时办理,及时反馈,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师德师风校风建设常抓不懈,促进了教师依法执教的自觉性.(三)加强德育教育,转变教育行为学校强调〝育人以育德为先,学业以人品为基〞.近几年来,学校大力实施〝一三一〞德育工程,即成立一个德育领导小组.形成三条育人主线(教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突出爱国主义一个重点,大大推动了我校德育工作上水平.同时学校为响应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实际,重新审视学生的评价标准,制定出了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把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的过程.交际能力等纳入评价范围,并细化为五十个操作性强的小项,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使学生不仅重视自己的文化学习,更加关注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为学生一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德育教育,除了保证上好思想品德课外,还有针对德育的校本课程,经常组织召开主题班会,利用宣传橱窗.墙报.班报等阵地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充分利用好学校的每一面墙,力争让每一面墙都说话,都能启迪教育学生.坚持开展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活动,表彰文明,鞭策后进,坚持一周一个重点,循序渐进的做好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学校力争做到〝全程育人,人人育人〞,通过各种途径,以活动为载体,让美好的言行在学校每一个角落闪光,良好的品德渗透于每一个学生心灵深处.最新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律讲座心得精选范文5篇。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最新版。总主编:钟启泉
• (二)教育法律的特点:P33
• 1、主体的复杂性。
• 教育活动多种多样,包括兴办教育、 管理教育、实施教育、接受教育、参 与和支持帮助教育等诸多方面。而这 些活动又会涉及到诸如教育机关、企 事业单位、集体组织、学校和受教育 者家庭中的每一位公民。这些公民、 法人、组织都是教育法调整的对象, 从而使得教育法的主体呈现出复杂性 。
• (2)教育法律注重保护教师的职业权利。
• 《教师法》给教师赋予了教育权、 教学权、科研权、指导学生发展权 、带薪休假权、进修培训权等一系 列权益。
• 在学校里,由于学生的自身原因造 成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的,教师不 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是教师体罚或 变相地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身体伤 害的,教师要承担相应责任。
• 比如: • 《教师资格条例》、 • 《幼儿园管理条例》、 •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
(5)地方性教育法规(由各省 人大根据自身的行政区域的实际 需要而制定)
比如: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 《校园、校舍管理保护条例》;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职工 教育条例》。
• (6)教育规章(分为部门教育规章和地方政 府教育规章)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P41
1、修订过程:1986 年 4 月 12 日通过, 1986 年 7 月 1 日实施;2006 年 6 月
29 日修订,2006 年 9 月 1 日实施。 2、立法宗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
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 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
3、立法依据:《宪法》和《教育法》
D、强制性原则
• (五)教育法律的功能:P35 4个
• 1、规范功能:教育法律具有普遍性,是 由各种规范、规定组成的,对人们的教 育行为具有约束性,因此,它具有规范 的功能。
《未成年人保护法》学习心得7篇
《未成年人保护法》学习心得7篇《未成年人保护法》学习心得篇1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知道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
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二)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三)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未成年人保护法》学习心得篇2今天,学习重温了未成年人保护法,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学习未成年保护法的心得体会。
本法共有七章五十六条,分为总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附则六章,对其中的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社会保护感受比较多。
第二章第九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原则,是指体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指导思想,贯穿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始终的基本准则。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2条、第3条、第5条的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原则有四项,即教育保护原则,及时防治原则,综合治理原则,科学性原则。
(一)教育保护原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保护原则,是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以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通过教育和保护,达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这一原则是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和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客观原因而提出的。
未成年人最显著的特点是处于成长阶段、知识不多,是非模糊、可塑性大。
未成年人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未成年时期是一个自我抑制能力薄弱时期,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争夺期,是一个需要塑造、教育、保护的时期。
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除了自身主观原因外,客观外界环境的好坏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也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家庭、学校、社会对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此,无论从未成年人的特点来看,还是从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客观原因来看,在制定和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时,都应强调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
教育保护原则包括教育和保护两方面内容。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充分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
该法第二章专章规定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就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的内容、教育的目的、不同教育主体在对未成年进行预防犯罪教育的责任作了具体规定;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第四章“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第六章“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等部分在强调对未成年不良行为以及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和矫治的同时,突出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教育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教育是为了保护,保护必须进行教育,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保护原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一项符合未成年人成长特点的科学原则,它的确立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二)及时防治原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及时防治原则,是指根据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的特点,坚持治本和疏导,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任何一种犯罪行为的发生,都会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害,甚至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犯罪行为所具有的严重危害性表明了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及时做好防治工作,就能够有效地制止哪些处在犯罪边缘的人,使其不去犯罪,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及时防治原则可分为两个方面内容:一是采取积极预防的措施,整顿包围未成年人的不良社会环境,消除产生犯罪的原因和条件;二是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矫治。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充分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及时防治原则。
该法第29条规定,任何人不得教唆、胁迫、引诱末成年人实施本法规定的不良行为,或者为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提供条件;第26条规定,禁止在中学学校附近开办营业性歌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第27条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加强中小学校周围环境的治安管理,及时制止、处理中小学校周围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第30条规定,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渲染暴力、色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第对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电子出版物;第32条规定,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节目,不得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第33条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
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等。
该法第52条、第53条、第54条、第55条分别规定了违反第30条、第引条、第32条、第33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所有这些规定旨在整顿包围未成年人的不良社会环境,消除产生犯罪的原因和条件。
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矫治,早已成为未成年人立法的一种发展趋势。
许多国家在青少年法规中,都对青少年的不良行为进行种种限制,并采取相应的保护处
分。
如埃及青少年法规定:年龄不满18周岁的青少年,品行不好,不听父亲、抚养人、监护人的管教,与不正经的人或有嫌疑的人鬼混在一起,参与伤风败俗、淫荡、赌博、贩毒活动等等,皆被认定是不轨行为和对社会构成危害,应给予训诫、交保人管教、强行职业训练、施加必要的限制、实行司法考验、放置社会管教所、送往专业医院等等。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一章中,也规定了严加管教、训诫、送工读学校、收容教养、治安处罚等多种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方式。
及时防治原则的积极意义在于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着眼放在消除犯罪的原因和条件方面,放在预防和矫治本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方面,从而使刑罚的目的由事后的消极惩罚转向事前的积极预防。
这种抓早、抓小、抓苗头、抓原因的立法思想,有利于把未成年人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三)综合治理原则预防末成年人犯罪的综合治理原则,是指在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下,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学校、家庭、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等各方面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这一原则是根据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复杂性、未成年人犯罪的多样性、未成年人自身的特殊性以及为了加强各行各业、各方面人士的社会责任而提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