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再认识》

合集下载

作家六十岁——以《带灯》《日夜书》《牛鬼蛇神》为例

作家六十岁——以《带灯》《日夜书》《牛鬼蛇神》为例

到2020年,50后作家们都将先后步入六十岁,中国俗称“花甲”之年。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六十而耳顺。

”郑康成注:“耳顺”,闻其言,而知微旨也。

皇《疏》:“但闻其言,即解微旨,是所闻不逆于耳,故曰耳顺也。

”由此可知,“耳顺”就是耳的功能已经通顺自己以及他人的心理,故能闻他人之言,即知他人的心意。

此是耳闻无碍之境。

一方面是古人的耳顺之年,意味着再没有听不懂或者逆耳的话。

另一方面,六十岁可以退休了,接近颐养天年的年龄了。

对早熟的中国人来说,还有“人生三十不学艺,人生四十午过天”的说法。

这种心理暗示,不可能不影响到中国作家的写作。

2012、2013年,贾平凹、韩少功、马原先后步入六十岁。

贾平凹在《带灯》后记中写道,这是一个人到了既喜欢《离骚》,又必须读《山海经》的年纪了。

他焚香默念,向母亲祝祷自己的六十岁,并祈愿新书《带灯》圆满完成;韩少功则半带调侃地对记者说:到了这个年纪,快完蛋了,快退场了,因此更应珍惜时间,善用自己的体力,把该做的事情做完。

他把这部《日夜书》当作献给自己这代人的纪念,“中国的知青和老三届都要60岁了,很多人都陆续退休了。

所以我通过这部小说来做一个回顾,而且也正是合适的时候”。

马原更是因为诊断出罹患绝症,声称在六十岁来临之际,对生命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并以此为契机,重回小说界,有了这部《牛鬼蛇神》……那么,这三位最早步入六十岁的作家,在献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三部长篇里,是否带有一定普遍性规律性地折射出中国作家六十岁所呈现的写作状态。

当然,这三位作家无疑位列当代文学最活跃、最具革命性及最有各自特征的成员之中。

他们分别从三个面向,向读者展示出过人的才华及对当代小说的贡献:贾平凹的语言才能、韩少功的思想功力、马原的形式实验,(众所周知,莫言、余华、苏童等一批作家都自有贡献,此文专论贾、韩、马三人)对当代文学体貌的塑形进程产生了影响。

汉语言理性认识激活的必要性——《现代汉语》对英语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汉语言理性认识激活的必要性——《现代汉语》对英语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ma trt e n c sa y l g it h oy W e s o l o p y at n in t e t i i g o td n s l g it ai n l se e e s r i u s c t e r . h n i h ud t a t t o t r n n f s e t ’ i u s c r t a e o h a u n i o h n i g a i t , h s s me n n t yn g a e t i k n b l y t i i a i g f rt e s d ig l n u g . i o h u a
Ke wo d : e mo e c ne e r a o ; b ta t lg c y r s t d m hi s ; e s n a s c; o i h r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汉 语 言 价 值 判 断 与 科 学定 位
语言学 , 无论就其理论结构而言, 还是就其任务之确切性而言 , 都是在人文科学 中最先进而且对其他各 种学科有重大作用 的带头学科¨ . J语言之所 以重要, 是因为它是人类 日常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交际工具. 无
第2 8卷
第 4期
吉 林


工 程


学 报
Vo . 8 No 4 12 .
Au . 01 g2 1
21 0 1年 8月
Ju n l f in Isi t fA c i cu e& C vlE gn eig o ra l nt ueo rht tr oJi t e ii n iern
Th c siy o i s n u g to lKno e e Ac i a i n e Ne e st fCh ne e La g a e Ra ina wldg tv to

对汉语量词重叠现象的再认识

 对汉语量词重叠现象的再认识

对汉语量词重叠现象的再认识作者:金依璇袁庆德来源:《现代语文》2019年第02期摘要:以往语法学家们所说的汉语量词重叠“MM”,其实是“一+量词”短语重叠的省略形式,它可以表示“一类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人或事物数量众多或种类繁多”、“动作行为重复的每一次或每一个时间单位”等语法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MM”与“一M一M”及其另一种省略形式“一MM”并存,但三者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MM”产生于古代汉语中,是古汉语数词“一”习惯省略的产物。

关键词:量词;重叠;生成机制著名语法学家如赵元任(1979)、吕叔湘(1954)、朱德熙(2005)等以及主要的现代汉语教材都认为,汉语的量词可以重叠,如“个个”“回回”等。

但经研究发现,以往学者们所说的量词重叠,其实并非量词重叠,而是“一+量词”短语重叠的省略形式。

同时,语法学界对量词重叠的语法意义、语用功能、生成机制的论述也有所不足。

因此,我们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谈谈对汉语量词重叠现象的再认识。

一、量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为了表述方便,我们用英文字母把量词重叠形式表示为“MM”。

量词重叠“MM”是“一+量词”短语重叠“一M一M”的省略形式。

“一M一M”还有另一种省略形式:“一MM”,只省略后一个数词“一”,如“一个个”“一次次”。

“MM”“一M一M”“一MM”在语法的意义、功能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这里先归纳一下“MM”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然后再分析三者的异同。

(一)表示一类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MM”最常用的语法意义是表示一类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意思相当于“每一(个、只、条……)”。

通常用来强调一类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在某一方面都相同,没有例外,或者强调对一类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施以相同的处置。

这类情况下的量词重叠主要有三种用法:1.在主语中作定语这种用法的量词重叠所修饰的中心语大都是双音节的词语,偶尔也有单音节的。

例如:(1)他拿着一条藤教鞭,动不动打学生,最爱打脑袋。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doc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doc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大学语文课程为全院公共必修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的与任务:以重新发现和认识母语为出发点,通过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评析、相应的写作训练和口语练习,使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牛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情操O三、课程内容: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分三个模块:第一部分,阅读欣赏模块。

由重新认识和发现母语为出发点,以古今中国文学作品为主体,以历史发展为线索对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文学风格、欣赏方法进行全面的概述。

介绍不同体裁文学作品发展过程、特点及欣赏方法。

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挖掘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精神。

第二部分,口语表达模块。

语言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实际生活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影响人在社会上的发展。

“说话的艺术”和“日常生活与写作”,从辩论、朗诵、演讲等方面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

第三部分,应用文写作模块。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课堂上讲解文体的基础知识和写作技巧,课下结合学院的招聘会、学生的实习和对专业的认识写出相对应的应用文书。

四、教学方式:1、通过讲解和阅读经典的作品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

2、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师牛互动的方式为主。

3、指导布置学生课外阅读。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张新颖宋炳辉文贵良编著《大学语文试验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岀版。

杜菁锋、李科林编著《大学实用语文》,科学出版社。

六、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考核方式:平吋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评价结构比例:平时考核占20%,期末考试占80%o七、讲授内容和教学思路: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八个单元。

三个模块:阅读欣赏模块、口语表达模块应用文写作模块。

八个单元:“重新发现母语”、汉语文学的长河、汉语中的译文、立意与构思、组织与结构、修辞与风格、说话的艺术、应用文写作。

第一单元:重新发现母语教学思路:“重新发现母语”目的是想提醒我们:对于以为非常熟悉的语言,需要去经历一个重新认识、重新发现的过程。

现代汉语语法的开创性著作——《新著国语文法》的再认识和再评价

现代汉语语法的开创性著作——《新著国语文法》的再认识和再评价

现代汉语语法的开创性著作——《新著国语文法》的再认识和再评价新著国语文法是由陈寅恪教授编著的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的开创性著作,它标志着现代汉语语法的诞生。

自1953年出版以来,新著国语文法一直被誉为中国汉语史上研究历史发展最为细致、最先进的研究成果之一,被中国学术界广泛认可。

陈寅恪教授:继承传统,弘扬规训陈寅恪教授是中国著名的汉语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有《新汉语词典》、《新汉语标准语言》、《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等,可以说他是汉语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陈寅恪教授所撰写的《新著国语文法》,他不仅把汉语自古以来的文法规则系统地梳理编纂,而且结合现代汉语的特点,形成了汉语新文法,整理出了汉语文法学、句子学、语段学等多个分支学科,彻底改变了以往汉语语法研究的方方面面,对20世纪以来汉语语法研究影响深远,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新著国语文法:深刻地改变中文的发展历程陈寅恪教授著作的《新著国语文法》不仅把传统汉语的文法规则完整地列出,而且把古代、近代以及现代汉语考证论析的研究成果汇集起来,从宏观的角度系统地剖析现代汉语的特点,结合实际,将此汇集性的知识成果精准地归纳总结,勾勒出了现代汉语文法学的完整结构。

这一系列著作,深刻地改变了汉语的发展历程。

从理论研究上来看,《新著国语文法》为汉语的几千年发展历史创造了完整的理论基础,是一部十分重要的研究著作,在理论上有着独特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从实际应用上来看,《新著国语文法》规范了汉语的书写标准,特别是在现代汉语中,它使汉语的书写便于掌握和更好地使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汉语,同时它也有助于汉语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结论新著国语文法是一部重要的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的开创性著作,它不仅把汉语的文法规则系统地梳理编纂,而且从宏观的角度,把古代、近代以及现代汉语考证论析的研究成果汇集起来,同时也规范了汉语的书写标准和使用。

它的出版,对20世纪以来汉语语法研究影响深远,改变了汉语的发展历程,为汉语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现代语言学再认识 宏观角度

现代语言学再认识 宏观角度

现代语言学再认识宏观角度本文以现象学和后结构主义话语理论为指导,以三本中国大陆通用的“现代汉语”教科书(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用)为主要对象文本,以语音研究为着眼点,对现代语言学文本中现代汉语的再现进行解构式的考察,考察旨在揭示现代语言学对于有声音的现代汉语的再现在其话语的发生和接受中的根本的历史性。

现象学是当代西方哲学从知识论向生存论转变的代表,它以“悬置”和“还原”的方法作为自己的基本特征,旨在对话语的发生学问题作出突破本质主义形而上学的解答,并因此与当代西方后结构主义理论及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等具有密切的联系。

本文试图以话语的发生学问题为线索,将现象学方法与解构主义理论相联系,以此反观当代科学哲学,并最终实现对关于现代汉语的现代语言学话语之根本历史性的反思。

在综合分析并借鉴前人话语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汉语语言学话语的特点,本文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展开对现代汉语之现代语言学再现的考察:宏观考察抓住作为现代汉语语言学话语建立之根本基础的比较方法和普遍主义科学观,旨在对现代汉语语言学话语发生的整体格局进行反思;微观考察则在宏观考察所呈现的背景下,以三本“现代汉语”教科书中的“语音”部分为主要对象文本,着重对现代语言学关于现代汉语语音的话语再现的历史性进行揭示,这一部分考察又分为对话语思想结构的考察和对话语历史发展的考察两部分。

在宏观考察中,本文发现,作为现代汉语语言学话语建立之根本基础的比较方法和普遍主义科学观分别具有因根源于心物分立的哲学观而无法解决的悖论,即“第三对比项”悖论和科学关于其不具有对象性的悖论。

以“第三对比项”为核心的比较法继承了本质主义的根本矛盾,给现代汉语语言学话语的发生带来了看似实实在在,实则无所依傍的可比性“基础”,而这种“基础”立刻和以自身感性生活为世界之“共性”的科学话语相结合,并将现代科学的世界形象带进了现代汉语本身的再现中。

虽然这种再现并不是典型的“东方主义”的,但是现代汉语在现代语言学中却必然是通过遮蔽自身“它者性”的它者而被把捉为现代汉语本身的。

国家开放大学《现代汉语专题》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现代汉语专题》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现代汉语专题》案例分析参考答案案例1:百余学者举报新版《现汉》违法【北京晚报2012 年08 月28 日新闻】本报讯( 记者张棻) 今天上午,一封由一百多名学者联合签名的举报信,被分别送到了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

签名的学者中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敏生、"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和翻译家江枫等。

这封举报信称,商务印书馆今年出版的第 6 版《现代汉语词典》( 以下简称《现汉》) 收录" NBA "等239 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违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 国务院第594 号令) 等法规。

"汉语词典对于语言文字来说一般具有标准、规范的意义和作用。

在" 词典" 中把英语词汇作为" 正文" ,用英文替代汉字,从现实的作用和长远的影响来看,是汉字拉丁化百年以来对汉字最严重的破坏。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敏生在8 月27 日下午的一场学术研讨会上表示。

李敏生等学者认为,第 6 版《现汉》正文第1750 页至1755 页收录了239 条所谓"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有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等规定。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傅振国说:"《现汉》第 6 版在" 正文" 中收录了英语缩略词等词汇之后,等于将汉语汉字的标准规范擅自改变为英语等外语可以进入汉语,英文可以代替汉字。

"2010 年央视根据广电总局的相关规定,在电视转播中放弃" NBA "改用"美职篮"的做法,在坊间一度引起了强烈争议;直到被第 6 版《现汉》收录," NBA "才又重回荧屏。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曾在第 6 版《现汉》的出版座谈会上说:"以前官方媒体用" 美职篮", 和真正喜爱NBA 的群体不在一个语言环境下,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啊!所以我说,当《现汉》收录了NBA 之后,给从事语言工作的人员带来方便。

对现代汉语“X于”结构性质的再认识

对现代汉语“X于”结构性质的再认识

对现代汉语“X于”结构性质的再认识现代汉语“X于”结构的成员复杂,既包括动词、副词等典型的词,又包括短语,还有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短语词。

以韵律特征分析为切入点,可以对“X于”结构形成新的认识:“X单于”符合标准音步的要求,构成标准韵律词;“X双于”构成超韵律词;“X多于”则是标准韵律词和超韵律词的结合。

标签:“X于”结构韵律特征音步韵律词“X于”是一个开放性的结构,所包含的成员性质复杂。

如果从语法结构的角度来看,其中有的成员是词,如“属于、关于”等,有的是短语,如“全神贯注于”,还有的成员性质介于词和短语之间,如“生于、致力于、集中于”等。

而说汉语的人仅凭语感又觉得这些结构似乎都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理解,这就涉及到汉语词语分界的问题。

要想给纷繁复杂的“X于”结构确定语法性质,从韵律特征分析为切入点或许是一条可行的路径,本文正是这方面的一次尝试。

一、音步与韵律词(一)音步韵律学中最基本的研究现象是“轻重”。

“把‘轻重’这种最基本的形式当作韵律现象中的最小的独立单位,叫做‘音步’”(冯胜利,2000:40)。

人类语言中的音步一般只有“音节音步”和“韵素音步”。

汉语以音节为单位组成音步,因此是音节音步。

现代汉语标准音步是两个音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双音形式,包括双音词(如“语言”“研究”等)和双音短语(如“睡觉”“走路”等)。

单音步是“退化音步(Degenerate Foot);三音节音步是“超音步”(Super Foot)(如“副经理”“皮鞋厂”等);三音节以上的音节组合一般都是由标准音步和超音步组成的。

(冯胜利,2000:40~42)需要指出的是,音步是韵律学上的概念,是按照韵律结构划分出来的,与那些从句法层面来看的结构单位或是语义层面划分的语义单位并不是一回事。

音步与句法层面、语义层面的单位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董秀芳(2003)就提出跨层音步是“与结构层次不一致的音步”,例如单音动词与紧接其后的介宾短语中的介词常常会发生跨层的音步组合(董秀芳,2003)。

韩少功:优质汉语的创造者——韩少功散文选读

韩少功:优质汉语的创造者——韩少功散文选读

2 1 , 冬 缀, 0 九 1 一
越 《 一 ## 囊
了文字 、职位 、电脑 以及 偶 尔寄生其 中的铁 壳子 汽 车。 人是 大地 、植 物 、动物 对 某个 衣 冠者 临 时的 身份客 串,就像 在 化装 舞 会上 有 了一 个假 面。你 抬起 头 来眺 望群 山 , 目光 随着驮 马铃 声在 大山 那里 消失 ,看到起 伏 的 山脊 那边 ,有 无数 的 蜻蜓 从 霞光 的 深 处飞 来 ,在你 逆 光 的视 野里 颤抖 出万 片金 光 ,刹 那间洒 满 了寂静
与感 受 ,不 拘 形 式 ,不 在 乎 是 否 “ 文 学 ” 纯 。


韩 少 功
你 看 出 了一只狗 的寒冷 ,给 它垫 上 了温 暖 的棉 絮 .它躺在 棉 絮
里 以后会 久久地 看 着你 。 它不 能说 话 ,只能 用这 种方 式表 达 它的 感
激。
你 看到 一只 鸟 受伤 了,将 它从 猫嘴 里 夺 下 来 ,用药 水治 疗它 的
任 弥漫在 大 山里 ,群 山就有 了温 暖 ,有 了亲情 。某一天 ,你在 大 山 里行 走 的时候 ,大山给你 一 片树 荫 ;你在 一条 草木覆 盖 的暗 沟前 失
足 的 时候 , 大 山 垫 给 你 一 块 石 头 或 者 借 给 你 一 根 树 枝 , 阻 挡 你 危 险 地 下 坠 。 在 那 个 时 候 。 你 就 会 感 触 到 一 只 狗 或 一 只 鸟 的 温 暖 ,在 石
当 面砍 伐 它 们 的 同 类 它们 在 特 殊 的 “ 电 仪 ” 和 “ 电仪 ” 里 同 心 脑
样神 绪 万般 。只是 无法 尖叫 着拔 腿 而逃 罢 了。你还 应该 知道科 学 的
反 复 试 验 还 证 明 : 大 地 同 样 是 “ ” 物 和 “ ” 物 .只 要 你 给 它 们 活 动

语音功能再认识——现代汉语语音的语法手段功能

语音功能再认识——现代汉语语音的语法手段功能

语音功能再认识——现代汉语语音的语法手段功能
王鸿雁
【期刊名称】《丝绸之路》
【年(卷),期】2004(0)S2
【摘要】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人类语言本质上首先是一种有声语言,其次才是书面语言。

语音在语言和言语中,既承担负载区别词汇意义的功能,同时,我们不应该忽视,语音也具有担负语法意义的功能。

在语法层面上,语音也是汉语的一种活跃的语法手段。

【总页数】3页(P122-124)
【关键词】语音;语法;语法手段
【作者】王鸿雁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语言文化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16
【相关文献】
1.吴方言平湖话“多”的三个语音及语法功能的历史层次 [J], 顾骁晨
2.系统功能语法隐喻理论视角下对汉语流行语的语音隐喻浅析 [J], 宋淼
3.河南新密方言中“给”的语法功能和语音形式探源 [J], 魏梦洋
4.论现代汉语语音形式对语法意义的标记功能 [J], 高洁
5.系统化语音功能训练对舌癌术后患者吞咽和语音功能的影响 [J], 陆晓欣;任晨露;章爱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汇学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汇学

葛本仪的《现代汉语词汇学》第一章对词汇的再认识第一节词汇的内容一、词汇的界定及其性质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所有的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汇。

二、词汇的内容和范围(一)词的总汇1.基本词汇特点:①普遍性②稳固性③产生新词的基础基本词成为产生新词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构成单纯基本词的词素,如“人”作为词素构成了“人”这一基本词,同时“人”作为词素又可以参与构成许多其他的合成词,从而形成它的能产性;另一方面是由合成词充当的基本词,当它被社会广泛使用并具有一定的稳固性之后,它就会以整体的形式转化成为合成词素,并参与创制新词。

稳固性不能和历史悠久完全等同起来,因为许多非基本词也同样可以具有历史悠久的特点。

但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词如果没有普遍性仍不可能成为基本词,同样一个并非具有悠久历史的词,但它某个历史发展阶段内具有普遍性,并进而形成了它的稳固性,那么它也有可能进入到基本词汇中来。

2.一般词汇①历史上承传下来的固有词②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新词③因特殊需要而加以运用的古语词④从方言中吸收来的方言词⑤受外族语影响而产生的外来词(1)音译词——直接模仿外语词的语音形式,再用汉语语音加以改造,使它符合汉语语音的特点和规则,从而产生新词。

(2)形兼音译词——书面上直接借用外语字母的形式,再将其读音用汉语语音加以改造,使其符合汉语语音的特点和规则,从而形成为汉语的外来词。

(3)音加意译词——把已经汉化了的音译成分和原外语词的意义有关的汉语词素相组合,从而形成新的外来词。

(4)形加意译词——把直接借用的代表汉语词的字母形式,用汉语语音加以汉化后,再和有关的汉语词素相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外来词。

(5)音意兼译词——在外语词汉语语音化的基础上,巧妙地把一个音节用汉语的与之语音相近意义相关的汉字来表示,这些汉字从形式上看很像组成该词的汉语词素。

(6)意译词——在外语词的基础上,借鉴其意义,然后用汉语的词素和组词规则形成新词。

《现代汉语词汇学》第一章 读书笔记

《现代汉语词汇学》第一章 读书笔记

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读书笔记第一章对词汇的再认识第一节词汇的内容一、词汇的界定及其性质1.“词汇”是一个指称词的集体的概念,是表示词的总和的意义的。

我们在一些著述中能够经常见到一些解释,如:“语言中所有的词构成所谓语言的词汇”(斯大林语),“一部书中所用的词的总和就叫做词汇”,或者说不论在什么情况下,“词的总称就叫做词汇”等等。

在日常交际中,在某种语境下,这样的解释是完全正确的。

但是从语言研究的角度来考虑,用词汇学的科学术语的含义来要求,这种解释显然就不够严格和正确了。

要给词汇作出正确的界定,还必须从词汇的性质谈起。

2.词汇的性质:早在50年代,斯大林就已经指出:“拿词汇本身来说,它还不是语言,——它好比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建筑业中的建筑材料并不就是房屋,虽然没有建筑材料就不可能建成房屋。

同样,语言的词汇也不就是语言,虽然没有词汇,任何语言都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当语言的词汇受着语言语法的支配的时候就会获得极大的意义。

”斯大林这段话今天看来,尽管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它总也提出了词汇的基本性质和作用。

在语言中,应该说,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的成分很多,这就要看是在什么范围内,什么条件下,充当什么样的建筑材料等问题。

例如形成为音位的音素只能是音节的建筑材料,词素只能是词的建筑材料等。

对于词汇来说,它作为建筑材料,其作用是为了构成句子,也就是说词汇作为建筑材料,就是用来组成言语以进行交际的,因此,作为造句的材料就是词汇的功能和性质。

根据词汇的这一特点,应该承认,凡是具有这种功能和性质的语言成分,都应该属于词汇的范围之内,例如成语、惯用语等等,因为它们虽然都是由词组成的词组形式,但是它们却都是一种组句的备用单位,都具有和词一样的建筑材料的性质和作用,语言词汇当然不应该而且也不能够把这类成分排斥在词汇之外。

因此我们认为,词汇应当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所有的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汇。

所以,任何种语言的词汇都包括着两个基本的内容:①该语言中所有的词的总汇②所有的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汇。

部编历史教科书《丝绸之路》一课问题商榷

部编历史教科书《丝绸之路》一课问题商榷

部编历史教科书《丝绸之路》一课问题商榷作者:徐谦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2018年第4期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我的旅行成果》一书中,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的概念。

2014年6月,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一天山廊道的路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当前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和实践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近2000年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等知识点一直是初中历史教学和考试的重要内容,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到:“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统编《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二子目《丝绸之路》中写道:“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Ⅱ1这句话存在三处问题,特提出以供商榷。

一、“等”和“以及”用词堆砌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是西域传来的物品,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也同样是来自于西域的物品。

教材编者的用意是对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这堂瓜果、植物作单独强调,但在语言表述上有用词堆砌之嫌。

“以至”用词不妥《现代汉语词典》写道:【以至】连词①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②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他非常专心地写生,以至野地里刮起风沙采进叼≈坠会。

[乐器、歌舞、佛教、魔术、雕塑等文化艺术与“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这些物品之间是并列关系,文化现象不是物品在时间、数量、范围、程度等方面的延伸,更不存在因与果的关系。

东华大学大学语文课件-PPT课件

东华大学大学语文课件-PPT课件

十个春天 十五个春天 二十个春天 二十五个春天
我好 您好吗
我好 你好吗
在语词密林里采撷小草
“在密林里散步,每走一步都会踩到小草……语词的密林里 最可爱的是无人知道的,却又在顽强地生长着的小草。” 尘元 《在语词的密林里》 ——选自《在语词的密林里》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
尘元(陈原)
北京奥运会徽
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
世博会会徽“世”字变形
会徽释义:中国2019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世”字 图形意寓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表达世博会“理解、沟通、 欢聚、合作”的理念和中国2019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北京奥运会会徽小篆体“京”字变形
艺术特色
• 语言质朴:语言简单、直白、口语化。 • 感情真挚:爱国、思乡、想念母亲。
• 继承并运用母语的独特魅力:运用中国语言声调、押韵的音乐
性特征,并以一种重复的、排比的、对称的结构显现,可以使平淡的 语言彰显出很强的艺术魅力。
《信》
——熊秉明
昨天母亲来信说
我好 你好吗 我给母亲回信 我好 您好吗
平声 仄声
《静夜思变调》之四 ——熊秉明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音乐性
韵脚ang
举头望明明明月低头思故思故思 Nhomakorabea乡 床前光 地上霜 望明月 思故乡 月光 是霜 望月 思乡 月 霜 望 乡
《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上声长) 你看云时很近(去声短)
仄平仄平
重复
• • • • • • • • • • • • • • • 十年以前我站在黑板旁边 说了一遍又一遍 “这是黑板 这是粉笔 我是中国人” 九年以前我站在黑板旁边 说了一遍又一遍 “这是黑板 这是粉笔 我是中国人” 八年以前 七年以前 …… 三年以前 …… • • • • • • • • • • • • • • • • • • • • 昨天我站在黑板旁边 说了一遍又一遍 “这是黑板 这是粉笔 我是中国人” 我究竟还有多少中国人呢 我似乎一天一天地更不像中国人了 又似乎一天一天地更像中国人了 但有一件事是我确实知道的那是 我的头发一天一天 从黑板的颜色 变成粉笔的颜色 而且像粉笔一样渐渐 短了 断了 短成可笑的模样 请你告诉我 我究竟一天一天更像中国人呢 一天一天更不像中国人呢 “这是黑板 这是粉笔 我是中国人”

《现代汉语词典》中“意义上需要分别处理”的条目

《现代汉语词典》中“意义上需要分别处理”的条目

《现代汉语词典》中“意义上需要分别处理”的条目作者:王楠来源:《辞书研究》2010年第02期摘要《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一部分“意义上需要分别处理”的条目,这部分条目右上方标有上标号,学术界一般都认为这部分词语为同形词。

通过近年来对这部分词语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这些词语大部分意义上没有联系或联系不明显,可以看作同形词;有一部分则在意义上有着明显的联系,不应该把它们看作是同形词。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同形词单字条目多字条目一、《现代汉语词典》中“意义上需要分别处理”的条目的立目形式《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凡例中关于条目安排有这样的说明:(a)关于单字条目。

……形同音同,而在意义上需要分别处理的,也分立条目,在字的右肩标注阿拉伯数字,如“按1”、“按2”,“白1”、“白2”、“白3”。

(b)关于多字条目。

……形同音同,但在意义上需要分别处理的,也分立条目,在【】外右上方标注阿拉伯数字,如_【大白】’、【大白】2,【燃点】1、【燃点】2,【生人】1、【生人】2。

可以看出,《现汉》中“意义上需要分别处理”的条目,就是指那些有上标号的字和词。

二、《现汉》中“意义上需要分别处理”的条目概况1关于单字条目。

《现汉》中“意义上需要分别处理”的单字条目有746组,大部分条目之间意义上没有联系或在现代汉语中联系不明显,有一些则有明显的联系。

这和单字条目立目原则不一有关,我们对分立条目的单字进行初步分析总结,发现情况多种多样,如:(1)既表示音译外来词又表示汉语固有词的一组词目,如安、米、牛、酷、秀、召等组。

(2)汉字简化前字形和意义都不同、简化后字形相同意义不同的一组词目,如板(闆)、才(纔)、谷(糓)等组。

(3)有假借义的一组词目,如表示天干、地支系列中的“甲、乙、丁、辛、子、丑、卯、辰、未、申”等组。

(4)汉字简化前用字范围不同的一组词目,如摆、酸等组。

(5)有旧读音的一组词目,如框、盟、上、下等组。

优质汉语的创造者——韩少功作品阅读

优质汉语的创造者——韩少功作品阅读
者 支 持 人 的 智 性 活 动 , 者 支 持 人 的 后
文 学 。 所 以 韩 少 功 从 乡下 回 到城 市 , 从 省城 到湘 西 , 又从 湖 南 到海 南 , 再从
都 市到隐居 山野 , 当过农 民 、 他 编辑 、
公 务 员 , 过 世 界 各地 , 去 他在 实践 中 不 断 修 炼 自 己 、 华 自己 。与 他 的 经 历 升
动物 能 力 以外 的什 么 事情 。
这 一 刻很 快会 过 去 。 但 有 了这 一
刻, 世界就不再是原来 的世界 , 不再是
没有 过 这 一 刻 的世 界 。 感 激和 信任 的
证 明 : 地 同样 是 “ ” 和“ ” , 大 活 物 动 物 只 要 你 给 它们 足 够 的 高 温 , 方说 给 它 比
实践相配套 , “ 他 我手写我心 ”力图表 ,
达 自己 的 多样 与 多 面 的 思 考 与 感 受 ,
不拘形式 , 不在乎是否“ 纯文学 ” 。
Im口 一 zNc0 .一张 “ ^造Z I 0 口 一 z l 性 活 动 ” 并J 》 m1 m 优 的 汉 》 》 感 , 主 创『 ( 质
沟 前 失足 的 时 候 , 山垫 给你 一 块 石 大 头 或 者 借 给你 一 根 树 枝 , 阻挡 你 危 险 地 下坠。在那 个时候 , 就会感触 到 你

快 会 忘 记这 一切 , 将来 再 见 你 的 时候 ,
目光 十 分 陌 生 , 不 经 心 , 张 西 望 . 漫 东 追 逐 它们 的食 物和 快 乐 。 它们 不 会 注
【 美文链接 】
语 ” 。
韩 少功创作昕 追求与探 索的 , 其 实一直是这种感觉能力与思想能力的

现代汉语中俗语地位再认识论文

现代汉语中俗语地位再认识论文

现代汉语中俗语地位的再认识摘要:俗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古已有之,且在现代汉语中仍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尽管关于俗语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但对于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的认识仍莫衷一是,缺乏统一的认识。

本文拟站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俗语问题的溯源,俗语同相关语言形式如熟语、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的辨析解读俗语的地位,以期为学界深化对俗语的认识有所助益。

关键词:俗语地位熟语成语1.俗语问题溯源语言是一条凝固的河流,解读语言学的问题不能仅限于共时平面,也要做历时性分析。

研究现代汉语中的俗语问题自然也不能只看俗语的现在,更应当把俗语问题放在语言学变化发展的历史中去考量。

俗语不仅是现代汉语的语言现象,早在先秦典籍里就时有出现,常名之为“野语”、“鄙语”、“谚”、“鄙谚”等,此种说法就是在当时指俗语。

如: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庄子·秋水》)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四》)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国语·周语》)鄙谚曰:“莫众而迷。

”今寡人举事,与群臣虑之,而国愈乱,其故何也?(《韩非子·无蠹》)俗语作为词汇单位的最早见于西汉刘向《说苑·贵德》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可入,刻木为吏,期不可对。

”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

唐魏徵《隋书·经籍志》一书中记载刘齐撰有《释俗语》八卷,这是首部研究俗语的论著。

(一说东汉《通俗文》一书是最早研究俗语的典籍)。

在隋唐以后,特别是盛行杂剧散曲和小说的元明清时代,俗语已经被广泛使用,文献中虽然所代表“俗语”含义的名称几经转变,如“常言”“俗话”等,但都应含混地属于广义俗语的范畴。

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学作品中,在叙述俗语时多用“俗话说”“常言道”等说法。

2.俗语在熟语中的地位俗语作为一个特殊的语言形式自从被学界关注起,关于其范畴和地位的问题就争议不断。

现代汉语“体”范畴研究简述

现代汉语“体”范畴研究简述

现代汉语“体”范畴研究简述本文概括了现代汉语“体”范畴研究的发展过程,总结了“体”范畴研究表现出的趋势和特点,同时也指出了现代汉语“体”范畴的研究中还存在争议的问题,旨在为现代汉语“体”范畴的研究理清脉络。

标签:现代汉语“体”范畴“体”系统在戴维·克里斯特尔的《现代语言学词典》中,“体”的定义是:“对动词作语法描写的一个范畴(其他范畴有时间和语气),主要指语法所标记的由动词表示的时间活动的长短或类型……”“体”范畴是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语言学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国内学者对“体”范畴的研究早已开始,但目前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争议,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学者们的观点还未达成一致。

本文首先概括了现代汉语“体”范畴研究的发展过程,然后综述了“体”范畴研究表现出的趋势和特点,旨在为现代汉语“体”范畴的研究理清脉络。

一、现代汉语“体”范畴研究的发展脉络如果从对现代汉语的个别“体”标记“了”“着”“过”的研究算起,现代汉语“体”范畴的研究已经有八十多年的研究历程了。

①经过八十年的探索,语法学家一方面从现代汉语的语言事实出发,着力于描写现代汉语中的各种“体”范畴,做了很多基础性的总结工作;另一方面又积极吸取国外“体”范畴研究的成果,对现代汉语中的“体”范畴研究进行理论观照,使得现代汉语的“体”范畴研究不断深化,进入了有意识的发展阶段,并且从各个方面逐步向揭示现代汉语“体”范畴系统的面貌接近,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

不少学者通过介绍“体”范畴研究中有代表性的文章的方法来描写“体”系统研究的发展情况。

如万波的《现代汉语体范畴研究述评》、左思民的博士论文《现代汉语体的再认识》(1997)、陈前瑞的博士论文《现代汉语体貌系统》(2003)等。

但是,对现代汉语“体”范畴的研究发展进行阶段性梳理的文章并不多见,总结比较全面的文章有金昌吉、张小萌的《现代汉语时体研究述评》(1998)。

金昌吉、张小萌指出:“现代汉语时体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再认识

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再认识

The Re-understanding of the Loanwords in Modern
Chinese
作者: 赵秀文[1]
作者机构: [1]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山西阳泉045200
出版物刊名: 鄂州大学学报
页码: 47-48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6期
主题词: 外来词;历史;形式;规范化
摘要:不少人研究过外来词,尤其是外来词的形式。

大家一致认为:汉语在引进外来词时,主要是单用、合用或兼用音译、意译及借形这三种形式。

但是“半音译半意译”和“音意兼译”是
否应属同一种形式,却存在着分歧。

文章追述外来词的历史,重点对外来词的形式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实例说明二者在形式上的不同,最后对外来词的规范化问题提出看法,以期大家对汉语外来词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 音韵美是汉语基本特征之一,古典诗词更是韵律美的代表
汉语是单音节语言,一个字一个音节,整齐和谐。
例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向熊秉明等旅居海外的华人之所以以赤子之心对待汉语,可能跟他们身处语言异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就像一些运动员所说的,在中国获奖放国歌不一定会流泪,但在外国如果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奏响国歌的时候,经常泪流满面。当然,无论是海外华人还是为国争光的运动员,他们都有爱国心,这点是最重要的。
2、与其他语种相比,音乐性是其最大的特点。
三、思考讨论题:
1、你觉得汉语在国内目前还有哪些尴尬?为什么对汉语的再认识反而会出现在国外?比如上文所讲过的熊秉明《教中文》。
目前我们国家还存在不合理的教育体制,将英语教育人为地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汉语的教学在一味强调专业培养的同时在相当程度上被漠视了,造成很多中国人不会讲中国话,讲不好中国话的现象。如果连自己的母语都被忽视,一个民族是要被灭亡的。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语言的诞生和消亡是个自然的过程,大家都学过都德的《最后一课》,里面有一句话令人终生难忘:“当了亡国奴的人们,只要牢记自己的语言,就拿到了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它的血统,而是它的语言,以及由此决定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日本人侵华战争时,就在占领区推行日语和奴化教育,妄图从精神上消灭中国人的意志,成为他们统治下的顺民。法国人认为自己的语言是世界上最优美的,你到法国如果不懂法语,那么你不会受到他们的尊重和欢迎。很多国家都立法保护他们的语言,那些亵渎与破坏其传统和语言的行为被禁止。
6、创造优质的现代汉语,和你,和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有什么关系?
韩少功认为优质语言一是要有很强的解析能力,二是要有很强的形容能力。前者支持人的智性活动,后者支持人的感性活动。一个人平时说话要“入情入理”,就是智性与感性的统一。创造优质的现代汉语与每一个中国人的关系都十分密切,从个体来说,这是成为文明时代文明人的条件;从国家来说,这也是确定中国人与其他国家平等交流的条件。
叠字、叠词:也称重言、复字,就是把相同的字叠加起来使用,或将词语重复叠加使用的方法。
如:
胖乎乎 酸溜溜 软绵绵 闹哄哄
散散心 通通气 晒晒太阳刮刮胡子
大大方方 平平安安 红红火火 干干净净
打扮打扮 研究研究 照顾照顾 修理修理
叠字、叠词的运用,增加了汉语的语韵美,可以突出词语的意义,强化词语的形象性,增加某种特殊的情趣。
陈红《喜乐年华》:“真真情情爱流着浪,了了断、圆了谎,莫道当时已茫然”
刘欢《胡雪岩》主题歌《去者》:“天降仇敌忾。”
青春散场,一地肝胆,剑煮酒五味
任贤齐:誓言了你,等待了我
5、从语言上来说,什么是文明时代的野蛮人?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3.汉语音节同声、同韵现象很普遍。
同声容易造成双声;同韵容易造成叠韵,且便于押韵。
双声和叠韵
双声:两词声母相同 仿佛 忐忑 伶俐 尴尬 崎岖
叠韵:两词韵脚相同 窈窕 彷徨 烂漫 逍遥 从容
例:《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但是韩少功说:“环视中国的四周,像日本、韩国、越南,以前都大量借用汉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构成了汉语文化圈的一部分,更准确地说,是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但随着民族国家的独立浪潮,他们都觉得汉语不方便,甚至很落后,纷纷走上了欧化或半欧化的道路”。上面的话混淆了语言和文字两个概念。
不知道韩少功说的到底是汉语文化圈还是汉字文化圈?如果是汉语文化圈,那么无论是日语还是韩国语和越南语,这些语言中并不包含汉语,因为语言是一个系统,语音、词汇、语法是一个语言系统的必要条件,缺少任何一个必要条件,都不成为语言。日语、韩国语和越南语借用了不少汉字词,但借用某一外语中的词,并不意味着这种语言中包含另一种语言。如果韩少功说的是汉字文化圈,那么日本至今还使用汉字,而且大部分基本词汇是用汉字来书写的,日本本土词和功能词用平假名(假名也借自汉字),外来词用片假名。韩国语废除了汉字书写形态,保留了汉字词,但是并没有采用欧化的拼写形式,他们采用的是自己开发的独特拼音形式。只有越南语保留了汉字词,采用了欧化的拼音形式。因此韩少功说他们“纷纷走上了欧化或半欧化的道路”不是事实。
音节界限分明,语音清脆响亮,加上声调高低变化,朗读起来真可谓抑扬顿挫、大珠小珠落玉盘。汉语汉语语音的音韵美表现在:
1.元音占优势
无复辅音。汉语的每个音节都含有元音,或完全由元音构成,大多数音节以元音收尾,几乎没有辅音音节,更没有复辅音。发音清晰响亮、和谐悦耳。
2.有声调
汉语是声调语言,声调起了区别意义的作用。英语法语俄语都不是。汉语不同的声调能构成平仄对应,使语音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超语法、反语法现象
语法的变异:欧典地板,真的很德国。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但类似如:很雷锋、很男人、很绅士、很阳光等等用法很多。
马东主持的央视三套《文化访谈录》《你听歌,我看词》
歌词里的语言变异现象:
田震《北京之雪》:“快快步”。
一、对汉语和汉字两个概念的混淆
语言和文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并不是语言的必然要素。世界上有4000种左右的语言,绝大部分语言没有文字。在文字产生之前早就有了语言。自然语言的外部符号是语音(能指),语音的所指是概念。一个能指和一个所指合起来是一个语言单位(词或短语)。文字只不过是记录语言单位的书写符号。符号并不是对象本身,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
4、你认为说眼下电视、广播、手机、因特网、报刊图书都是语言垃圾是否以偏概全?目前社会上还有哪些常见的反语法、超语法现象?如何看待?
答:现在的网络论坛上、博客上,都有很严肃的写作与讨论,并不全是语言垃圾,但是整个社会的确存在这种现象:严肃的写作,好的语言,往往被淹没在这种语言垃圾之中,如果上网,我们就会发现,你想找的信息都淹没在网络垃圾里面,有句调侃的话语说:在网上赚钱的网络公司。
第二段,“创造优质的汉语”,这一部分告诉我们汉语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现代汉语在语法上,在规范性、纯洁性上都有问题,语法是西方的,并不适合“汉语这只脚”;表述是含糊的,“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意思是中国队胜了;“中国队大败美国队”,意思也是中国队胜了;而且目前电视、广播、手机、因特网、报刊图书,各种语言载体都在实现爆炸式的规模扩张,语言垃圾到处泛滥。但我们要克服这些问题,“创造优质的汉语”。我们要看到自己的强势。
附录:对这篇演讲稿的争议:
韩少功对汉语概念的误解
金立鑫
当代著名作家韩少功先生在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全球文化条件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暑期研讨班上作了一个演讲《现代汉语再认识》,演讲全文在文汇报8月6日第6版上发表。此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当代某些文学家对语言的一些误解。本文就其中对语言的一些看法略作点评。
第一部分,“走出弱势的汉语”,实际上讲的并不是汉语的弱势,反倒是汉语的强势。第一点,字数比英语少得多;第二点,输入速度不比英语慢;第三点,理解起来方便,可以“望文生义”;第四点,语种规模大,有十几亿使用者。这不是汉语的强势吗?按照西方语言学家提出的三项指标,第一项,人口,我们中国没得说。第二项,典籍,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典籍浩如烟海。第三项,经济实力,也就是这一项差一点。因此汉语应该有自己的优势。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乔吉《天净沙》: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
停停当当人人。
叠字、叠词的使用可以突出词语的意义,强化词语的形象性,增加某种特殊的情趣。
本文结束时讲的那个有钱的老板的故事,尤其精彩,既使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深思不已。作者提醒说,我们都要警惕:不要成为胡言乱语或有口难言的人。我们自己是什么状况呢?真该好好想想。
二、课文理解
这篇课文是是韩少功2004年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演讲,演讲共三个部分:一、走出弱势的汉语;二、来自文言的汉语;三、创造优质的汉语。这里选取的是第一和第三部分。这篇演讲稿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我想,他已经成了一个新时代的barbro,一天天不停地说话,但节骨眼上倒成了个哑巴。就是说,他对自己最重要、最入心、最动情的事,反而哑口无言。事情上,我们都要警惕:我们不要成为文明时代的野蛮人,不要成为胡言乱语或有口难言的人。”文明时代的野蛮人,就是不会用母语来说话的人,不会用母语来描述对自己最重要、最入心、最动情的事情的人。
韩少功是著名作家,不但小说写的好,各类文章也很有影响。近年他尤其关注语言问题,发表了不少论述。本篇是他对现代汉语及其写作“再认识”的一部分。演讲中提出“创造优质的汉语”,这说出了当下知识分子、关心汉语文的人们的心声。他对优质汉语给出的标准是:有很强的解析能力,有很强的形容能力,是智性与感性的结合。在这方面,我们的白话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者接着先从三个方面谈了汉语的三个特点,提出建立自己的符合汉语实际的语言论述,唤起“语言的自觉”;又分析了眼下的语言危机。讲述生动而有深度。
大学语文王老师给予的资料(《现代汉语再认识》)师生互动 2010-04-14 13:49:14 阅读12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
《现代汉语再认识》
一、韩少功介绍
韩少功(1953—),著名作家。1953年1月出生于湖南。1978年就读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职湖南省《主人翁》杂志社;1985年进修于武汉大学英文系,随后调任湖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88年迁调海南省,历任《海南纪实》杂志主编、《天涯》杂志社长、海南省作协主席、海南省文联主席等职。现兼任海南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2002年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他的中篇小说《爸爸爸》被认为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山南水北》《完美的假定》等,另有长篇笔记小说《暗示》,译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等。《马桥词典》曾获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台湾《中国时报》和《联合报》最佳图书奖,入选海内外专家推选的“二十世纪华文小说百部经典”。作品有多种外文译本在境外出版。《现代汉语再认识》是韩少功2004年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演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