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讲义
1.△ABC中,AB=AC,∠A=70°,则∠B=_55°_____
2.等腰三角形一底角的外角为105°,那么它的顶角为_30_____度
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6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C )
A.30° B.150° C.30°或150° D.120°
【知识梳理】
1、等腰三角形及其性质
(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2)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3.一般地,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都等于45°.
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ABC可以表示为Rt△ABC.
(1)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两条直角边为a、b,斜边为 c,斜边上的高为h,那么它们存在这样的
关系:或.
(2)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理过程:在△ABC中,∵∠C=90°,
∴∠A+∠B=90°(或∠A=90°-∠B,∠B=90°-∠A).
说明:这一定理应用的前提是Rt△,已知一个锐角,求另一个角.
反过来,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可以作为判定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3)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为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推理格式:∵在△ABC中,∠C=90°,∠A=30°,∴BC=AB.
(4)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为30°.推理格式:
∵在△ABC中,∠C=90°,BC=AB,
∴∠A=30°.
【典型例题】
知识点一:等腰三角形
考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判断与证明
例1、如图,△ABC中,D、E分别是AC,AB上的点,BD与CE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EBO=∠DCO;②∠BEO=∠ODC;③BE=CD;④OB=OC.
(1)上述四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可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所有情形).
(2)选择第(1)题中的一种情形,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
这是一道开放型的题目,考虑分析各种情形,从中选出适合题意的情形.解:
(1)①③,①④,②③,②④.
(2)选择①④来证明结论成立.
已知:∠EBO=∠DCO,OB=OC.
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OB=OC,∴∠OBC=∠OCB.
又∵∠EBO=∠DCO,∴∠ABC=∠ACB,
∴AB=AC.
∴△ABC为等腰三角形.
例2、如图,在△ABC中,AB=AC,O为△ABC内一点,且OB=OC.求证:AO⊥BC.
证明:
延长AO交BC于D.
在△ABO与△ACO中,
∴△ABO≌△ACO,
∴∠BAO=∠CAO,即∠BAD=∠CAD,
∴AO⊥BC.
考点二:利用等腰三角形求度数
例3、如图,点D在AC上,点E在AB上,且AB=AC,BC=BD,AD=DE=BE.求∠A的度数.
分析:
本题中没有给出一个角的度数,而要求∠A的度数,必然是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其解题思路是设某一个角的度数为x,其他各角都能用x的代数式表示,列出代数方程求解.
解:
设∠A=x.∵AD=DE=EB
∴∠DEA=∠A=x,∠EBD=∠EDB.
又∵∠DEA=∠EBD+∠EDB,
∴∠EBD=∠EDB=.
∴BDC=∠A+∠ABD=.
∵BD=BC,AB=AC,
∴∠BDC=∠BCD=∠ABC=.
在△ABC中,∠A+∠ABC+∠ACB=180°,
即,
∴x=45°,即∠A=45°.
例4、已知:AD和BE是△ABC的高,H是AD与BE或是AD、EB延长线的交点,BH=AC.求∠ABC的度数.
(1)当H是AD与BE的交点时,
∵BE、AD是△ABC的高,
∴∠4=∠3=∠5=90°,
∴∠1+∠C=∠2+∠C=90°,
∴∠2=∠1.
又∵BH=AC,∴△BHD≌△ACD,
∴BD=AD,∴∠DBA=∠6.
又∵∠6+∠DBA=90°,
∴∠DBA=45°,即∠ABC=45°.
(2)当H是AD、EB延长线的交点时,
∵BE、AD是△ABC的高,
∴∠3=∠2=90°,∠4=90°,
∴∠1+∠H=90°,∴∠CAD+∠H=90°,
∴∠1=∠CAD.
又∵BH=AC,
∴△DBH≌△DAC,
∴DB=DA,
∴∠5=∠6.
又∵∠5+∠6=90°,∴∠6=45°,
∴∠ABC=180°-45°=135°.
故∠ABC的度数为45°或135°.
考点三:几种辅助线作法: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时,常采用“截长”、“补短”等方法.
例6、如图,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B=2∠C,求证:AC=AB+BD.(你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证明吗)
方法一:
(截长法)在AC上截取AE=AB,连接DE.
因为AD平分∠BAC,所以∠2=∠1.
又因为AD=AD,所以△BAD≌△EAD(SAS).
所以BD=ED.所以∠3=∠B=2∠C.
因为∠3=∠C+∠4,
所以2∠C=∠C+∠4,所以∠C=∠4,
所以DE=CE.所以CE=BD.
所以AC=AE+EC=AB+DB.
方法二:
(补短法)如图,延长AB到E,使BE=BD,连接DE,所以∠E=∠1.
因为∠2=∠E+∠1=2∠E,
又因为∠2=2∠C(已知),所以∠C=∠E.
因为∠4=∠3,AD=AD,所以△ADC≌△ADE(AAS),
所以AC=AE.
因为AE=AB+BD,所以AC=AB+BD.
例7、数学课堂上,老师布置了一道几何证明题,让大家讨论它的证明方法,通过大家的激烈讨论,有几位同学说出了他们的思路,并添加了辅助线,你能根据他们的辅助线的作法写出证明过程吗?
如图,已知△ABC中AB=AC,F在AC上,在BA延长线上取AE=AF.求证:EF⊥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