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案例分析
小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案例分享
![小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案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85f8d0c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b.png)
小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案例分享心理辅导是帮助人们解决情感和行为问题的重要工具,而小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案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几个小学生厌学的案例,并探讨他们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心理辅导来帮助他们重新燃起对学习的兴趣。
一、小节1. 案例一:小明近期,我遇到了一个名叫小明(化名)的小学生。
他曾经在学习上非常积极主动,但突然间开始出现了对学校和功课的极度厌恶情绪。
在与他进行深入访谈后,我发现了以下几个可能的原因。
2. 学习环境不佳通过与小明交流,我了解到他所在班级里存在严重的班级纷争和同龄孩子之间的攀比竞争。
这种不友好的环境使得小明感到无法专注于学习,产生了对于上学和功课的抵触情绪。
3. 缺乏自信心另外,在进一步调查中,我发现小明缺乏自信心。
他害怕在同伴面前被嘲笑或者失败,在学习时更容易感到焦虑和压力。
二、小节1. 解决方案一:改善学习环境为了帮助小明摆脱对学习的厌恶情绪,我首先建议他寻求改善班级环境的方法。
我鼓励他与老师和同班同学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同时,我还建议他找到可以信任的朋友或者加入兴趣小组,扩展自己的交际圈子,并培养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
2. 解决方案二:提升自信心在提高自信心方面,我使用了一些肯定性的训练和认知重建技巧。
例如,我鼓励小明记录下自己取得进步的事情,并且给予肯定和鼓励。
同时也指导他正面思考挫折与失败,并认识到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
通过这些方法,小明逐渐恢复了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三、小节1. 案例二:小红除了小明之外,我还想分享一个名叫小红(化名)的案例。
她是一个成绩一直不理想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兴趣和动力。
经过与她的深入交流,我得出了一些可能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
2. 学业压力过大小红家庭对于成绩的要求非常严格,而适度的竞争压力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但是过度的压力则会让小红感到沮丧和无望,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厌恶情绪。
3. 学习方式不当此外,我还观察到小红在学习方面存在一些困难。
小学生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
![小学生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bc94d9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c3.png)
小学生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小学生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一、案例描述我班有名女生叫赫文辉,9岁才上一年级学生,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
课堂上能遵守纪律,但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
有时干扰同学上课,同学们不喜欢他。
父母是小商贩,无暇顾及他的学习,也没有心思管他,平时住在奶奶那里。
奶奶没有文化,也没有能力管得动,因为他的奶奶说话根本不听。
由于讨厌学习,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学习兴趣,对学习越来越怕。
针对这一情况,我专门作了研究。
二、原因分析她的心理问题是从家庭成员对她的过分满足、迁就和教育误导开始的。
爷爷、奶奶的话对她影响很大:反正学不到什么,不去就不去吧。
父母由于忙于生意,对她不闻不问,所以她经常性的找借口这疼,那伤,奶奶就让她不上学,任由她在家不到学校。
造成她和其他学生格格不入,不合群,一到学校就感到孤独,害怕,产生害怕学习的焦虑性格。
三、个案处理1、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与家长沟通与协调。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
指导家庭对策。
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同时不要让爷爷奶奶再溺爱孩子。
2、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
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
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
所以教师要对这类学生多一些鼓励的语言。
例如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让赫文辉练习造句,他小声说出了一个句子,我试探着问:“还能继续吗?再说一句,试一试。
”我带着微笑,用赞许、期待的目光望着他,他不慌不忙地为大家描述了一个很美的图景。
小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题
![小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f7fafe11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0c.png)
小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题心理辅导在小学生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些小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产生厌学心理,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小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案例,探讨如何应对和解决小学生的厌学问题。
案例描述:某校一位名为小明(化名)的五年级学生经常表现出不愿意上课、不想做作业等厌学行为。
他总是抵触实践类课程,并且在语文、数学方面成绩下滑。
思路一:寻找原因分析首先,在进行心理辅导前,我们需要了解导致小明产生厌学行为的可能原因。
通常情况下,小孩子出现这种情况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原因。
可能与家庭环境、老师教学方式以及自身成长阶段有关。
二级标题:家庭环境造成的影响小节一:家庭教育方式小明所处的家庭环境是影响他形成厌学心理观念的重要原因之一。
父母刻板地要求孩子“好好读书”,过度看重分数,家长过多地干预和压力会让孩子感到束缚,并将学习视为一种负担。
小节二:家庭关系除了教育方式,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对小明产生影响。
家庭气氛紧张、冷漠或者存在矛盾可能使小明产生回避学校的心理。
思路二:有效方法解决问题针对小明的厌学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辅导,并帮助他重新建立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级标题:提供支持与鼓励小节一:建立良好沟通机制与小明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在学习中所面临的困扰和挑战。
通过表达自己观点、倾听他们心声以及互动交流等方式,来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
小节二:积极正面激励给予小明实时反馈并进行积极激励。
例如,在他进步、努力完成作业或者参与课堂讨论时给予赞扬和奖励,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思路三:培养积极学习氛围为帮助小明重新建立对学习的兴趣,我们可采用以下方法来培养积极的学习氛围。
二级标题: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小节一: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根据小明个人特点和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实践活动等让他们参与其中,提高他们对于课程内容的接受度。
小节二:鼓励合作与互助在课堂中鼓励小组合作活动,为他们提供良好互动平台。
小学厌学教育案例分析(3篇)
![小学厌学教育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04d8a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02.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小明自入学以来,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等水平,但近一段时间,他表现出明显的厌学情绪。
每天上学时,小明总是无精打采,不愿意参加课堂活动,甚至有时会出现旷课现象。
家长和老师多次进行沟通,但效果不佳。
本案例旨在分析小明厌学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小明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导致他在家庭中缺乏关爱和安全感。
此外,父母对小明过于严厉,对他的学习要求过高,使得小明在家庭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2)家庭环境不佳。
小明家中环境嘈杂,经常有亲戚朋友来家中聚会,导致小明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2. 学校因素(1)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小明所在班级的教师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缺乏互动和趣味性,使得小明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2)同学关系紧张。
小明在学校里与同学关系紧张,有时会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排斥,导致他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3. 学生自身因素(1)学习动力不足。
小明对学习缺乏兴趣,认为学习枯燥乏味,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自我认知偏差。
小明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一般,缺乏自信,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三、教育对策1. 家庭教育(1)改善家庭教育方式。
家长要关注小明的情感需求,多陪伴他,给予关爱和支持。
同时,要调整教育方式,尊重小明的个性,适当降低学习要求,让他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长要为小明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减少家庭聚会,确保小明能够集中精力学习。
2. 学校教育(1)改进教师教学方式。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性。
(2)加强班级管理。
班主任要关注班级氛围,及时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营造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
3. 学生自身(1)培养学习兴趣。
家长和教师要引导小明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了解到学习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小学生厌学症案例分析
![小学生厌学症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448bac9e31433239689395.png)
第三:适当组织班级学习好的同学或班干部 到厌学或成绩差的同学家里定期进行辅导。
第四:改善教学方法,增加课外活动,增加 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培养小学生对学习 的兴趣,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轻松的学习 环境。
h
2
某小学生张丽丽:该同学在课堂上沉默 寡言,经常神不守舍,对学习没有兴趣, 作业不按时交,有时甚至根本就不做;早 上起床后不爱上学,随着年级的升高, 学习知识内容的加深,再加上父母外出 打工,将其交给爷爷奶奶抚养,爷爷奶 奶年纪大又不识字,看管孩子是心有余 而力不足,于是张丽丽同学的学习在家 里被放任自流,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h
5
总之,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不是一朝一 夕的事情,要有耐心,有爱心,只有这 样才能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端 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之更好的学习与 成长。
h
6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h
7
早上起床后丌爱上学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知识内容的加深再加上父母外出打工将其交给爷爷奶奶抚养爷爷奶奶年纪大又丌识字看管孩子是心有余而力丌足亍是张丽丽同学的学习在家里被放任自流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h
1
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条件改善了,但厌学 的学生却越来越多。有些小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 学习成绩一塌糊涂。
h
3
案例分析:
案例中张丽丽的症状属于小学生厌学 症。而她的厌学原因主要是对学习没有 兴趣,和受家庭环境影响。教育学家研 究表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 生,特别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而很大 一部分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矫正小 学生的厌学症主要应注意下几点:
农村小学生厌学问题的探究及对应的激励措施 (2)
![农村小学生厌学问题的探究及对应的激励措施 (2)](https://img.taocdn.com/s3/m/fe4d823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bc.png)
农村小学生厌学问题的探究及对应的激励措施目录 (2)二、笔者对农村小学生厌学的观察 (3)三、农村小学生厌学问题的成因分析 (4)1. 家庭环境因素 (4)2. 学校环境因素 (5)3. 动机与意愿因素 (6)四、对农村小学生的激励措施 (7)1. 家庭教育 (7)2. 学校教学改革 (8)3. 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 (9) (10) (11)随着经济的全面发展,我国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但是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却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进程。
农村小学生的厌学问题严重,一直是教育界所关注的重点之一。
农村教育环境的落后,缺乏相应的教育资源,加上家庭因素的干扰,使得农村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出现厌学情况。
为了有效地解决农村小学生的厌学问题,本文对农村小学生厌学问题的成因分析,以及制定改进方案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
二、笔者对农村小学生厌学的观察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小学生厌学问题,笔者在不同的农村小学进行实地观察。
发现,农村小学生常常出现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自习时四处游荡,而且上下学乘坐校车时吵吵闹闹、斗殴打闹,极度厌烦上学。
这种现象引起了我的极大关切。
三、农村小学生厌学问题的成因分析1. 家庭环境因素农村的家庭生活多为在农田中工作,而没有时间跟孩子交流。
另外,农村父母的教育水平较低,对子女学习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差强人意。
在学习上的帮助和引导也较少,家长在儿女的学习中缺乏及时的激励和鼓励,这使得孩子的自我动力不足,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 学校环境因素在教育方面,农村小学的教育资源比较欠缺。
很多学校没有配备合适的教材和教学设备,课堂教学普遍缺乏趣味性,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另外,农村小学逐渐面临着生源质量下降的问题,学生在家庭中得到的教育质量也参差不齐,这一方面会使得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评价缺乏标准,另一方面也会使学习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3. 动机与意愿因素动机与意愿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
农村小学生在长期的生活环境中,很难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和抱负,也不易考虑到自身的未来发展,因此缺乏对知识的追求和学习意愿。
小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及建议
![小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feee4878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d.png)
小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及建议小学生阶段是学习路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当然也是一段令人艰辛和烦恼的时期。
因为小学生我心智水平相对较低,无法很好的理解和适应学习,可能会出现厌学心理。
本文将通过一个小学生的实例案例,分析其厌学原因,并提出建议。
案例:小学二年级的小明本来是学习中等水平的学生,在学习时也挺认真的,成绩一般都能够达到老师的要求。
但是自从小明升入小学二年级后,他对学习变得越来越不感兴趣,不再认真听讲,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更不用说课下的作业了。
学校老师和家长多次进行交流,总结出小明出现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对一些科目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家里所接触的娱乐方式较多,且父母对于学习重视程度较低。
分析:小明的厌学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学习科目的问题。
很多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理解一些艰深的知识,因此也难以感到学习的乐趣。
其次是娱乐方式的问题,儿童兴趣爱好是多样化的,如果家里的娱乐方式过多过于单调,小提琴练习、数学作业、阅读可能成为一种痛苦。
还有就是父母的态度问题,父母如果对学习的重视程度较低,可能会给小明一种不学习也无所谓的感觉,这对于小明的成长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建议:针对小明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可以提出以下的建议。
1. 制定学习计划:为了减轻小明的学习负担和降低他的厌学情绪,可以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让他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和规律性。
2. 丰富娱乐方式:可以尝试丰富小明的娱乐方式,如安排一些户外运动,或者推荐一些小说或动漫给他看,以此带动他对知识的兴趣。
3. 家长的积极参与: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引导者,他们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适当与小明互动,参与他的学习,给予他正确的引导和鼓励。
4. 适量的奖励:可以在小明完成学习任务后给予适当的奖励,如金币、礼品等,让他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期望和成就感。
总结:小学生阶段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如果存在学习厌学的情况,需要及时解决。
针对小明的厌学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良好的学习计划、丰富娱乐方式、与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适量的奖励等多种手段,旨在激发小明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让他更好的适应学习生活。
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案例分析
![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635944f524ccbff0218458.png)
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案例分析一、案例: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受家庭环境教育的影响很大。
最近调查表明,我们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非常明显。
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
这种现象越到高年级越严重。
很多问题学生就具有这些特点,他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玩东西;作业不做或敷衍了事。
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孩子让双方的老人看管,不能给予家庭辅导,只是问问孩子作业是否完成而已,老人不懂网络,孩子随便上网玩游戏。
导致学习成绩迅速下滑。
二、案例分析:(1)由于长期跟不上进度,学习比较吃力,对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
(2)受生活环境的影响。
很多孩子父母在外务工,跟从爷爷、奶奶生活,很少见到父母,对父母缺少依恋,爷爷奶奶时时顺从为事,千方百计地满足他,缺乏独立性和进取心。
(3)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电脑越来越多进入了农村家庭。
孩子更觉得新奇,毫无目的的上网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家长对电脑一窍不通,没有能力指导和监督孩子的上网情况,全凭孩子自主学习和操作,以至上网成瘾。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4)随年级升高课本知识相应加深。
所学知识难度增大。
学生困难生感到学习累,心里烦;对某些较落后科目感到无兴趣,随之对学习缺乏热情,学习既不刻苦也不主动,学习没有效率。
三、建议措施:(1)在学校,教师要给孩子应有的爱和关心,努力创造温暖、和谐的师生关系。
可适当组织学习好的同学定期到问题学生家中帮助补习功课。
(2)及时同家长取得联系,全面介绍和分析近来孩子的学习变化和行为变化,充分肯定其优点和长处,委婉地指出由于家庭的影响而导致孩子厌学的情况,晓之以理,融之以情,力求引起家长的重视和警惕。
(3)及时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积极向家长普及网络知识,家长也应该主动学习一些网络知识,提高自身的指导能力。
家长要了解关心孩子的上网活动,承担起引导孩子上网的责任。
小学生厌学教育案例分析(2篇)
![小学生厌学教育案例分析(2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68bce4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0.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学生,原本对学习充满热情。
然而,随着年级的升高,小明的学习成绩逐渐下滑,对学习产生了厌学情绪。
他的父母和老师都十分关心,希望通过教育帮助小明重拾学习的兴趣。
二、案例分析1. 厌学原因分析(1)学业压力: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小明在数学、英语等科目上遇到了困难,成绩不佳导致他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2)家庭因素: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导致小明在学习上缺乏支持和鼓励。
(3)学校因素:小明所在班级的学习氛围较为紧张,同学间存在攀比现象,小明担心自己无法跟上大家的步伐,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4)个人因素:小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导致他在遇到学习困难时,无法及时寻求帮助。
2. 教育策略(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调整学习内容和方法:针对小明的学习困难,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家校沟通: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小明的家庭环境,共同为小明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团体辅导等形式,帮助小明学会调整心态,面对学习压力。
3. 实施过程(1)第一阶段:了解小明的情况,与其建立信任关系,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2)第二阶段:针对小明的学习困难,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逐步提高他的学习成绩。
(3)第三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明调整心态,树立自信。
(4)第四阶段:家校合作,共同为小明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4. 效果评估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干预,小明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1)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2)与老师、同学的关系更加融洽,能够积极面对学习压力。
(3)性格变得更加开朗,愿意与人交流。
(4)家庭关系得到改善,父母更加关注小明的学习。
三、结论小学生厌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小学生家庭教育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和对策
![小学生家庭教育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9db435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0.png)
小学生家庭教育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和对策厌学心理是指学生对学习或上学感到极度厌烦、痛苦甚至抵触的心理状态。
这种问题在小学生中尤为常见,原因可能包括学业压力过大、学习方法不当、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
本文将以小学生士明为例,分析其厌学心理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士明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在过去的学习中表现较好,但最近逐渐对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
仔细观察士明的学习情况,可以发现以下问题:1.学习压力过大:士明习惯于追求卓越,他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要求很高。
这导致他产生了较大的学习压力,进而使他对学习感到痛苦和厌烦。
对策:家长应与士明进行正面的沟通,让他明白学习并非一定要取得完美成绩。
同时,教育士明学会适度放松,放下一些过于苛求的心态,从而减轻他的学习压力。
2.不良学习方法:士明在学习中采用了一些不良的学习方法,如死记硬背、缺乏思维训练等。
这直接导致了他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对策:家长应帮助士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讨论问题等方式来培养他的思维能力。
鼓励他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3.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士明的父母一直以严厉和强迫的方式要求他学习。
他们给予士明压力,却忽略了给他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对策:父母应改变教育方式,采取理解、关心和鼓励的态度对待士明的学习。
他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给予他足够的自主权和支持,以增加他的学习动力。
4.缺乏学习目标和方向:士明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了迷茫的感觉,他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这使得他对学习充满了抵触情绪。
对策:家长可以和士明一起探讨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帮助他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
同时,父母可以引导士明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和领域,激发他的学习动力。
总之,对于小学生的厌学心理问题,家长应深入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是要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为孩子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小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小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f6e509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d.png)
小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厌学是指小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消极情绪和抵触心理,不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这在教育界被视为一种常见的问题,需要及时准确地进行心理辅导来帮助孩子克服困难,重拾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小学生厌学案例,探讨背后的原因,并介绍相应的心理辅导策略。
一、问题描述小明是个十岁的小学五年级学生,近期在语文和数学方面出现了厌学的现象。
他表现出对作业不感兴趣,经常逃避完成任务,在课堂上也缺乏注意力,并且变得容易激动和冲动。
父母非常关心他的情况,希望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分析原因1. 学业压力过大成绩要求可能成为小明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之一。
家长或老师过于强调分数而忽视了培养孩子兴趣与内驱力,在良好心态下完成任务会对孩子造成沉重负担。
这样会引发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从而导致对学习的抵触心理。
2. 学习动力不足小明可能找不到充满激情与动力的学习目标,缺少明确的奖励或认可机制。
当他看不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时,就会产生困惑和无助感,进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3. 缺乏自信心在过去的学习经历中,小明可能遭受过失败或批评,导致他对自己能力的否定。
这种负面经验会使他丧失自信心,在面对新挑战时感到焦虑和恐惧,并最终表现为厌学行为。
4. 学习方式不适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和节奏。
如果小明所处的学习环境不能满足他个体化的需求,在长时间内以同一方式进行学习可能引发厌倦与焦虑。
三、心理辅导策略1. 建立积极情绪与态度了解小明真正关心和喜欢什么领域是改善其厌学现象的第一步。
通过鼓励并赞美他正在做出的进步,提高他的积极情绪和自尊心,可以缓解学业压力,并激发兴趣和动力。
2. 设定明确而有意义的目标帮助小明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他的个人兴趣和优点,制定一些可量化和具体的学习目标。
这样能增加他对学习内容的认同感,并培养他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3. 调整学习方式了解小明在不同环境下适应性学习效果如何,寻找其适合的学习方法。
小学生厌学的教育个案分析
![小学生厌学的教育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c7df52312b3169a451a41a.png)
小学生厌学的教育个案分析公正九年制学校张培巧一、研究背景“厌学”现象已引起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普遍重视。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对农村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课书,免杂费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对农村教育的硬件投入也逐年加大。
然而,农村教育质量的改善,并未阻止住农村学生的流失,也并未改变农村人传统的思想观念。
今天的农村孩子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更是中国农村的希望。
而愈来愈重的厌学潮流,在冲击着中国农村基础教育。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加深了教材的内容,给一部分学生带来了学习的难度;教学方法的陈旧、教学形式的呆滞,主体作用的忽视,抑制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的周边环境也诱惑了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使他们迷恋于网吧、游戏机房、桌球房等场所,以至于不能自拔,甚至于玩物丧志;等等。
没有崇高的目标理想的催发,学习就成了一件很普通的“日常”生活。
那么作为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就是对学生中出现的厌学情绪进行分析与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二、个案情况吴军,男,公正九年制学校六年级学生。
身体健康、学习成绩差,好动。
总是逃学;上课不听讲,尤其不喜欢上文化课,经常不完成作业(认为这些事情根本不重要),不喜欢管理严格要求高的老师,不喜欢交朋友(认为与同学、朋友交往是可有可无的事情),经常和同学有打架。
进一步了解情况,其生活环境、家庭成员情况简介如下: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在城区打工,自我支配空间较大,生活不规律。
爷爷奶奶都比较溺爱,无条件答应他的任何要求。
三、学生厌学,古来有之。
那么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呢?概括地说可以分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这两类。
厌学的一方面原因在于学生本身,他们学习目的模糊,认识不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对学习没有兴趣,丧失了求知欲,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厌学便是很自然的事了。
小学生叛逆厌学教育案例(3篇)
![小学生叛逆厌学教育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82b49c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8.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开朗的六年级小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然而,随着六年级的到来,小明的学习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开始对学习失去兴趣,经常逃课、玩手机,甚至在课堂上公开顶撞老师。
面对小明的变化,家长和老师都感到十分困惑和担忧。
二、案例分析1. 家庭环境因素: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很少有时间陪伴小明。
这使得小明在家庭中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此外,父母的过度期望也给了小明巨大的压力,导致他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2. 学校教育因素: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难度逐渐加大,小明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
然而,老师并没有及时发现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导致小明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3. 同伴关系因素: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同伴关系对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大。
小明在班级中与同学关系紧张,这使他更加封闭自己,不愿意与同学交流,也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
三、教育措施1. 家庭辅导:- 建立亲子沟通机制:鼓励小明父母每周安排固定时间与小明进行交流,了解他的学习生活,倾听他的想法和感受。
- 调整期望值:帮助父母认识到,过度期望会给小明带来压力,不利于他的成长。
建议父母给予小明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而不是批评和指责。
- 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鼓励父母多陪伴小明,参与他的兴趣爱好,增进亲子感情。
2. 学校教育:-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老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 调整教学方法:针对小明的学习特点,老师可以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 同伴关系:- 开展团队活动:组织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 开展心理辅导:针对小明与同学关系紧张的问题,可以邀请心理老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改善人际关系。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改善。
小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和对策
![小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586e74a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2.png)
小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和对策第一篇:小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和对策小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和对策塘溪镇上城小学胡永菊“人之初,本爱学。
” 人从呱呱坠地后,他就不断模仿大人的表情、声音、动作,因此他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学会了吃饭……学会了许许多多他日后生活必需的技能。
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孩子竟然有如此强烈的模仿欲和求知动力,那么是什么让他们一改初衷,变得不再爱学习了呢?是他们的先天学习能力太差?还是家庭环境的原因?也许这些因素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然而,负载着神圣的教育使命的教师尤其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也应该积极探索这个问题,为“厌学”的孩子在茫茫学海中点亮一盏航灯。
我们都知道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
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
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因此,找到孩子“厌学”的原因和对策,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认为,厌学的原因有三个方面: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一、家庭因素家庭和学校一样,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知识的传授,家庭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都超过学校,而且起决定作用。
1.父母感情不和孩子都希望有一个温暖而安宁的家,但不少家庭中夫妻感情不够和睦,冷战、吵架、打架、摔东西等过激行为无形中会刺激孩子,让他们感到父母的关怀、家庭的温暖已不再,因此倍受孤独、焦虑、伤心等情绪的困扰。
自然在学习上的表现也就不再那么积极,在他看来,他表现的好坏父母已经无暇关注,那么好坏有什么分别呢? 2.家庭文化氛围缺乏随着经济发展,人民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过去那种靠读书谋出路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关注得也就不那么多了。
他们中有的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大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有的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甚至干脆把他们丢在家里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有的人认为自己有钱好办事,现在孩子学得怎样不重要,反正家里的钱很多,孩子只要平平安安地长大就行,学习成绩好不好无所谓,以后可以用钱为他们安排出路……来自这一类家庭的厌学学生比较重物质享受,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儿童厌学教育心理学案例(3篇)
![儿童厌学教育心理学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3733b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06.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从小聪明伶俐,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和家长的喜爱。
然而,近一年来,小明出现了厌学的现象,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甚至出现了逃学的行为。
家长和老师都非常担忧,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1)家庭期望过高:小明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成为班级里的佼佼者。
然而,过高的期望给小明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产生了厌学情绪。
(2)家庭沟通不足:小明父母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这使得小明感到孤独,缺乏安全感,进而影响了他的学习积极性。
2. 学校因素(1)教学方式单一:小明所在班级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使得小明对课堂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
(2)师生关系紧张:小明与部分同学关系紧张,这使他不愿意参加课堂活动,影响了他的学习兴趣。
3. 学生自身因素(1)自信心不足:小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挫败感,导致自信心不足,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2)缺乏学习兴趣:小明对某些学科不感兴趣,导致他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不佳。
三、教育干预策略1. 家庭干预(1)调整期望值: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不要过分追求高分,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2)加强沟通: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和需求,给予他关爱和支持。
2. 学校干预(1)改进教学方式: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
(2)改善师生关系:教师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 学生自身干预(1)培养自信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2)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四、干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小明逐渐走出了厌学的阴影。
他开始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同时,他与同学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参加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
西乡县农村中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分析
![西乡县农村中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d4775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1.png)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进一步深入调查西乡县农村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 研究不同对策在不同情况下的实施效果;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 发展,提高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竞争力。
参考内容
在当前的农村教育中,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厌学现象日益突出。这一现象不仅影 响到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对整个农村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次演示将 深入探讨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解 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四、案例分析
以西乡县某农村小学为例,该校在实施上述对策后,学生的厌学情况得到了明 显改善。首先,学校引进了多名优秀教师,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学校开设 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如自然、科学、文学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 家长们逐渐转变了教育观念,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不仅孩子的学习成绩, 还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来。此外,学校还加强了与社会的,组织学生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增强学习动力。
(3)发挥媒体宣传作用,营造良好氛围。媒体应加强对农村幼儿教育的宣传报 道,营造全社会和支持农村幼儿教育的良好氛围,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社会地 位和影响力。
总结
本次演示以黔西县农村幼儿教育为例,深入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 对策。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黔西县农村幼儿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 和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本次演示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对策措施,包括政府加 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培训、建立家长教育引导机制等以及社会各 界参与、促进校际交流与合作、发挥媒体宣传作用等。
对策
1、政府对策 (1)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政府应增加对农村幼儿教育的经 费投入,改善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资料,提高幼儿园的 教育水平。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通过设立奖学金、提供培训机 会等措施,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 (3)建立家长教育引导机制,转变家长观念。政府应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 引导他们重视幼儿教育,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
案例分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案例分析
一、问题行为情境(案例)
小浩是我上一届带的学生,家住农村,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一年最多回来2、3次。
平时他由爷爷奶奶照看。
五年级时小浩从乡下转入我校,刚来时厌学情绪较为突出:他上课的时候一般坚持不到五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用手碰碰左边的同学,用笔捣捣右边的同学,或者用脚踢踢前位的同学……总想和别人说上几句。
当别的同学不理睬或老师发现并制止后,他又会摸着东西玩,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十分钟。
总之对学习不感兴趣,作业经常不交,成绩越来越差,甚至逃课上网!和家长反映多次,家长虽重视,但由于在外地务工,远水不解近渴。
二、对案例的分析:
厌学情绪是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
在每一个人成长学习的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这种情绪,这是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自我动态失衡,和谐度不稳定的表现。
学生厌学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上课时常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磕睡,或者做小动作,或者搞恶作剧,干扰课堂。
第二,课后不愿复习和做作业,练习、作业抄袭或者偷工减料,少做、漏做、字迹潦草,甚至干脆不做。
对考试、测验无所谓,只勾几道选择题应付了事,既不管耕耘,更不管收获。
第三,逃学,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借故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等。
(这三个方面在案例中小浩的身上均有体现)严重者,甚至跌到少年犯罪的泥坑。
总之,厌学者,总幻想离开学校、离开课堂。
离开老师、离开作业、离开考试,做一些不动脑不劳力的事,总想冲破校园纪律,自由自在。
可是,空虚、孤独、无聊也常常伴随着他们。
因此,经常用吸烟、玩电子游戏、上网、谈恋爱、幻想来自我麻醉。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案例中的小浩,厌学的三方面具体表现在他身上均有体现:上课小动作不断,或者搞恶作剧干扰课堂,课后作业马虎或抄袭,借故旷课,外出玩游戏等。
其实,像小浩这样厌学的农村孩子我以前接触过不少,
有一定的经验。
因为我校虽是县城中心小学,仍有不少来自周边农村乃至偏远乡村的孩子。
于是,我先找到他奶奶询问家庭背景,然后打电话给他父母和他原来学校的老师了解情况。
最好通过和他多次谈心终于掌握了他厌学的主要原因。
1.缺少关爱:
在经济发达的今天,打工成了很多农村家长生活方式,为了工作,大多数人只能把孩子留在家中,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寄养在其他亲戚家里。
他们一年很少回来,他们的孩子便成了留守、半留守儿童或寄养儿童。
小浩的父母在他三岁时便外出打工,长年在上海一家皮鞋厂上班,一年最多回来2次。
小浩成了典型的留守儿童。
众所周知,家庭和学校一样,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知识的传授,家庭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都超过学校,而且起决定作用。
人们留守儿童或寄养儿童从小就缺少父母关爱,失去了家的温暖,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容易养成惰学的习惯。
留守儿童或寄养儿童孩子失去了父母的关心,慢慢地对学习的苦差事无耐性了,自觉性缺失了,久而久之,就会对身边的人和事产生不满,个别学生甚至产生仇恨老师、学校和社会,开始放纵自我,认为学习没有什么意思,厌学情绪随之产生。
像小浩这样的表现就是典型的缺少父母家庭关爱。
小浩的奶奶说,刚开始时,小浩每天晚上睡觉时总哭闹着要妈妈。
时间久了,哭闹虽然少了,但他常常望着一个物体发愣,半天不说话。
刚上学时他也没有表现的像其他孩子一样兴奋。
不过小学低学段成绩还勉强,学习积极性不高。
渐渐地厌学情绪凸显,一让他看书、做作业就发煩,还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火。
最后发展到逃课。
父母知道情况后决定把他送到县城小学,以求改观。
2.管教失度:
有的家长长期在外打工,鞭长莫及,没有时间或管不了孩子,同时又感到对不起孩子、亏欠孩子,于是就在经济上给与“补偿”,孩子要什么就给什
么,零花钱不加限制,通过物质激励孩子好好学习。
殊不知这样最容易使孩子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
案例中的小浩就是这样:父母打电话询问学习情况时经常对他这样说:你要好好学习,考试考好了,爸爸妈妈给你买你喜欢的玩具等等…平时零钱不断、零食不离口,结果好的学习习惯没养成,坏毛病一身…而这些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老年人也易娇惯孩子,通常在教育方式方法容易不当,而且有时候打不得、骂不得,宽严容易失度。
最后导致孩子任性、厌学…
3、网吧、游戏厅台球室等场所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逐步推进,网吧、电子游戏、打牌赌博、黄色书刊影碟等充斥农村集镇。
而农村对网吧等娱乐场所的监管不如城市到位!而青少年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于是对那些自制力不强、厌学的农村学生来说,这精彩的“外面世界”无疑成了他们的“快乐天堂”与寻求刺激的地方。
案例中小浩原来的学校周边也有3家网吧和一家游戏厅和2家台球室,他以前也去过多次。
4、改革开放后一些错误思想和不正之风的影响。
许多农村家长认为教育投入战线长、回报慢,不如打工挣钱来得快、来的实惠。
考上大学和考不上大学都一样,大学生神圣光环已不再有。
过去,村里如果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那是十分光荣的事。
如今,村里人并不羡慕出了大学生的家庭。
相反,他们反而认为孩子早挣钱早找工作更好。
于是上学“读书无用”、书中未必有黄金屋,不正之风,迷惘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目的。
另外,市场经济带来的不正之风,如“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哥儿们义气等很容易侵蚀少年儿童纯真的心灵,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惘,不知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最终厌学。
5、学校因素
⑴、农村教育机制问题
在农村读书,在时间上不像城市里有比较严格的规定。
他们上午和下午放过学之后,大多书包一丢,或去帮着大人干农活或者玩耍去了,很少有人主动去读书。
这不能怪孩子们,在城市里孩子们读书有许多人去监督着去做,而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这方面的环境。
⑵、教学观念方法陈旧落后
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三心的应试教育,弄得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禁锢、被压抑的状态,无暇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或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导致学习兴趣降低,久而久之,逆反心理便随之产生。
这是产生厌学心理的直接原因。
有的学校为了应对上级评比、考核,频繁地考试、排名次,使学生超负荷的学习,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经常受到冷落、批评、指责,他们很少受到表扬、鼓励、关心,一旦超出其心理承受能力,就厌烦教师,不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进而对这门学科产生厌学心理。
三、诊断治疗
在这个个案中,很明显,小浩的厌学的根源在于家庭环教育的缺失及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境。
(社会因素我们个人很难改变)家长对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及其所采取的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只是直接原因。
因而对小浩厌学的治疗就要特别注重家庭的作用,“解铃还须系铃人”。
所以经过反复与家长交流沟通,让小浩妈妈暂时放弃外面的工作,回来陪读几年。
等到小浩完全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以后再外出。
毕竟,孩子的成长比什么都重要。
况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渐渐成熟、懂事。
到那时家长便可安心外出挣钱。
自从小浩妈妈回来后,在学校和家庭的配合下,小浩渐渐发生了变化:五年级下学期时上课明显认真多了,偶尔也举手回答问题了。
到小学毕业时成绩已进入班级优秀行列了!现在他已经读年纪了,听他妈妈说成绩很好,学习基本不用父母督促。
听到这,我有一种如释重负感和欣慰感,也坚定了我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