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作者:刘林戈来源:《商业会计》2016年第05期摘要:风险投资活动是支持创新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型非传统投融资方式。

风险资本的退出是风险投资的重要环节,并且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数据表明,我国风险投资主要通过IPO退出,而北美和欧洲主要通过收购、二次收购等股权转让的方式退出。

我国股权转让方式退出比例较低的原因是目前的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滞后,三板市场与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缺乏配合,没有全国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导致股权转让退出的信息不对称情况较为严重,成本较高。

基于此,本文认为我国亟需整合三板市场和区域性的产权交易中心,制定全国性的产权交易法律规定,建设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为风险资本通过收购、二次收购提供更好的渠道。

关键词:风险投资风险资本退出场外市场产权交易一、引言(一)研究背景风险资本是投资于具有成长潜力的创业公司的资金。

风险投资公司是专业化的风险投资基金管理者,一个风险投资公司旗下可以成立多支风险投资基金。

风险投资基金通过私募方式向基金投资者筹集风险资本,将资金投资于基金投资组合中的创业公司,获得创业公司的股份。

风险投资一般都会经历项目发掘、筛选、谈判、投资、合作、退出等几个阶段。

风险投资的退出是风险投资的最后一个阶段,即风险投资基金管理者根据创业公司的发展情况和其他相关因素,选择合适的退出渠道,将所持有的创业公司的股份出售,实现投资收益。

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以科学技术和自主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背景下,研究风险投资退出,考察风险投资退出的必要性以及不同渠道、影响因素和跨国比较,对于了解风险投资的运作,促进更合理风险投资环境的建设,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广义上的风险投资机制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包括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选择,退出时间的安排,完全退出与部分退出,等等。

狭义的风险投资机制仅指风险投资退出渠道。

篇幅所限,本文将着重研究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对其他方面也会有所涉及。

风险投资退出研究综述

风险投资退出研究综述

其次,现有的研究主要于风险投资退出的具体操作层面,而对退出后的效果 评估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 何通过有效的评估方法和风险管理措施来提高风险投资退出的效率和稳定性。
最后,风险投资退出作为整个风险投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与其他 环节相互配合、协同发展。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将风险投资退 出的研究与风险投资整体发展的研究相结合,从而为整个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提 供更为深入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2、风险投资退出方式
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根据退出的时间不同, 可以分为早期退出和晚期退出;根据退出的数量不同,可以分为部分退出和全部 退出;根据退出的策略不同,可以分为主动退出和被动退出。不同类型的退出方 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投资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风险投资退出流程
风险投资的退出不仅对投资者和风险企业产生影响,还会对整个风险投资市 场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成功的退出可以为投资者带来可观的收益,提高其 投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退出的成功与否也会对风险企业的形象和声誉产生影 响,进而影响其未来的融资和发展。此外,风险投资的退出还可能对整个风险投 资市场产生影响,如引发市场情绪的波动、影响其他投资者的决策等。
谢谢观看
风险投资献综述
目录
02 引言 04 结论
摘要
本次演示对风险投资退出的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全面综述。通 过归纳整理文献资料,重点探讨了风险投资退出的渠道、方式、流程和效应,以 及风险投资退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本次演示旨在为研究者、投资者和政策 制定者提供有关风险投资退出的综合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风险投资的退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对风险企业的估值,这 需要借助于专业的评估机构和评估方法;其次是寻找潜在的投资者,这可以通过 多种途径实现,如通过私募基金、借助公开市场等;再次是协商并签订转让协议, 这需要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协商;最后是完成股权交割和资金支付等手 续。

论文《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论文《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摘要】:本次论文主要内容是写关于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问题.首先研究什么是风险投资退出,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途径,各种途径的优缺点,接着论述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状况,论述由于中国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善制约风险投资的发展,从而讨论适合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提出应从中国市场、国内风险企业自身两方面考虑,逐步解决目前我国风险投资退出不完善问题。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中国市场【正文】:一、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概念、作用和意义。

(一)风险退出机制的概念.所谓“风险投资”,系指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为上市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通过提供创业管理服务参与所投资企业的创业过程,以期在所投资企业相对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实现高资本增值收益的资本运营方式。

(二)风险退出机制的作用和意义.风险投资的本性是追求高回报的,这种回报不可能像传统投资一样主要从投资项目利润中得到,而是依赖于在这种“投入—回收—再投入”的不断循环中实现的自身价值增值。

所以,风险投资赖以生存的根本在于资本的高度周期流动,流动性的存在构筑了资本退出的有效渠道,使资本在不断循环中实现增值,吸引社会资本加入风险投资行列.投资家只有明晰的看到资本运动的出口,才会积极的将资金投入风险企业.因此,一个顺畅的退出机制也是扩大风险投资来源的关键,这就从源头上保证了资本循环的良性运作.可以说,退出机制是风险资本循环流动的中心环节.风险投资与一般投资相比风险极高,其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动力在于追求高额回报,而且由于风险投资企业本身所固有的高风险,使风险投资项目和非风险投资项目相比更容易胎死腹中。

一旦风险投资项目失败,不仅获得资本增值的愿望成为泡影,能否收回本金也将成为很大的问题.风险投资家最不愿看到的就是资金沉淀于项目之中,无法自拔。

因此,投资成功的企业需要退出,投资失败的企业更要有通畅的渠道及时退出,如利用公开上市或将股权转让给其他企业、规范的破产清算等,以尽可能将损失减少至最低水平。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

资评09310908********沈子翔我国风险投资退出中文摘要本文通过参考归纳有关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研究的文献,简述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作用,综述分析各种退出方式的优劣并评价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现状与利弊,浅谈创业板市场的问题。

最后得出要发展我国风险投资就要建立健全的退出机制的结论。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创业板市场一、简述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作用退出机制是构建完善风险投资体系的重要环节,是所有者权益变现的出路,是实现投资回报的有效途径。

退出机制有助于解决风险资本形成的障碍并支持了风险企业的后续发展,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具有促进作用。

二、综述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及我国现状(一)比较各种退出方式及利弊1.首次公开发行(IPO) :即公开上市,根据Venture Economics 做出的研究表明,平均持期为4.2年的风险资本通过IPO获得的资本回报率为195%;而等量的其他投资在3.7年内获得平均投资回报率仅为40%①。

(1)利:有利于保持了对公司经营和管理的独立自主权;真实地反映了风险企业的资产价值;上市获得声誉与广告效应;保证了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高透明度;对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企业都有示范效应。

(2)弊:持有风险资本股本期长,受监管限制多;支付的各项杂费昂贵。

2.其他企业兼并收购:收购、兼并、次级收购。

(1)利:并购的规模经济效应;并购的多角经营效应;降低效益费用效应;企业间的并购功能互补,重获活力。

(2)弊:可能存在黑箱操作;市场价值评估较IPO低;有不能利益最大化的风险;并后管理需时间和精力磨合,进而浪费资源;有失去经营方向自主权的风险。

3.企业回购:股权返还。

(1)利:至少收回协议价格;与兼并一样低廉的费用,过程简单时间少。

(2)弊:收益远低于IPO。

4.清算破产:一旦确认风险企业失去了发展的可能或成长太慢,无法达到预期回报,就只能清算破产,止损退出。

综上所诉制表:表1-1市场价值评估交易过程透明度交易过程及时间各项交易费用附加优势首次公开发行(IPO) 高高繁琐昂贵自主权保护;广告效应;示范效应其他企业兼并收购小于IPO 小于IPO 简单低廉规模经济效应;多角经营效应;功能互补企业回购小于前两者高简单低廉清算破产止损退出————————表1-2退出方式平均持有期(年)平均投资额(千美元)平均收入(千美元)(收回倍数)公开上市 4.2 814 5804 7.1收购 3.7 988 1699 1.7企业回购 4.7 595 1268 2.1二次出售 3.6 715 1431 2.0清算 4.1 1030 198 0.2小结:1.从两个表可直观看出IPO是最好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其收益最高,但同时IPO过程繁杂,费用昂贵,是门槛最高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

科研课题论文: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科研课题论文: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107722 投资决策论文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一、引言(一)研究背景风险资本是投资于具有成长潜力的创业公司的资金。

风险投资公司是专业化的风险投资基金管理者,一个风险投资公司旗下可以成立多支风险投资基金。

风险投资基金通过私募方式向基金投资者筹集风险资本,将资金投资于基金投资组合中的创业公司,获得创业公司的股份。

风险投资一般都会经历项目发掘、筛选、谈判、投资、合作、退出等几个阶段。

风险投资的退出是风险投资的最后一个阶段,即风险投资基金管理者根据创业公司的发展情况和其他相关因素,选择合适的退出渠道,将所持有的创业公司的股份出售,实现投资收益。

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以科学技术和自主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背景下,研究风险投资退出,考察风险投资退出的必要性以及不同渠道、影响因素和跨国比较,对于了解风险投资的运作,促进更合理风险投资环境的建设,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广义上的风险投资机制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包括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选择,退出时间的安排,完全退出与部分退出,等等。

狭义的风险投资机制仅指风险投资退出渠道。

篇幅所限,本文将着重研究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对其他方面也会有所涉及。

(二)文献综述许多学者从退出的渠道、影响退出方式的因素、退出的国际比较等不同角度对风险投资退出进行研究。

在风险资本退出的理论研究方面,Cumming与MacIntosh(2003)研究了风险资本完全退出与部分退出的问题。

作者使用美国和加拿大风险投资机构的数据,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严重,风险资本更可能使用部分退出。

Cumming(2008)则研究了风险投资基金与创业企业相关协议对风险资本退出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如果合约规定中,风险投资者对创业公司的控制力越强,那么风险投资者越有可能通过收购退出,而不是清算或者IPO。

相关学者研究了我国风险资本的退出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张俊芳(20xx年来通过IPO退出的私募股权基金有不断减少的趋势,企业之间的收购兼并是主流,但总的来说退出的市场环境良好,退出的交易活跃。

关于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问题研究

关于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问题研究

关于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问题研究关于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问题研究【摘要】在当今,高新科技产业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热门产业,而风险投资作为其创业所需资本投入的一个最佳选择,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主流的资本运作模式。

风险投资发源于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发展风险投资到如今20年,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尤其是美国仍有不小差距,尤其是在退出机制上,我国由于法律、法规、市场体制等因素的制约,使得作为风险投资收益实现的退出过程阻碍重重,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主要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介绍以及现今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现状与美国相比较得出问题症结,即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受到法制以及市场的制约,使得退出方式不合理,资本退出困难重重。

并且针对此问题,提出完善资本市场,完善政府(法律法规)职能,完善投资机构三方面的改进意见,以此健全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关键字】:风险投资,退出机制,IPO,企业并购,回购,清算AbstractHigh-tech industry has become a focus which our country put more and more emphasis on. While venture capital as the best choice for the investment,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mainstream mode of operation of the capital. Venture capital origin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the mid-1980s China has begun to develop venture capital for over 20 years. Though many developments have been introduced,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of the world,especially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Capital exit process as the main method to realize investment revenue has meet many obstacles as a result of our laws and regulations,marketstructure,and other factors. This has become the major problem which constraining the development of venture capital in China. This paper intends to illustrate the Venture Capital Exit Mechanism and compare China's modern with that of America to draw a conclusion. As a result of our law and market structure, exiting from the capital market is extremely difficult. Aiming to solve this problem,the improvement of the capital market, the improve of the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investment institutions have to be introduced. Only in this way, the evolution of venture capital exit mechanism in China can be witnessed.Keywords : venture capital,exit mechanism,IPO,mergers and acquisitions,repurchase,write- off目录一序言 (1)二文献综述 (1)三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概述 (1)(一)风险投资定义的发展 (1)(二)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 (2)(三)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意义和作用 (2)(四)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主要形式 (3)四中美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现状分析 (4)(一)美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发展与现状 (4)(二)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现状 (5)(三)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症结分析 (6)五取长补短,建设有中国特色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建议 (7)(一)构建完善的多层资本市场体系 (7)(二)加大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支持力度 (8)(三)健全和完善以投资银行为主体的中介服务体系 (8)参考文献 (9)一序言风险投资作为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资本运作方式,不仅对于促进资本市场的活跃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对于我国的本土新兴产业发展亦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宁波大学答题纸(20 10 —20 11 学年第 1 学期)课号:0135009 课程名称风险投资管理文献研读改卷教师:王其冬学号:1011121005 姓名:周之轩得分: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文献综述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退出策略和分配策略上,在退出阶段,主要研究退出的时机和退出的方法;在分配决策上,主要考虑的是分配现金还是分配股份。

一、国外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现状1.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比较研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可供选择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也不断增多,风险投资退出问题逐渐受到学术界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从目前各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状况来看,风险资本的退出方式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类: (l)首次公开发行(IPO)。

包括在普通的股票市场上市,以及上市条件相对较低的特定股票市场上市;(2)出售。

它包括兼并收购、公司或企业家本人回购和转让给第三方;(3)清算。

其中前两类已经成为风险投资最主要的退出方式。

法兰克福大学Castern Bienz教授在其论文《风险投资退出优序的决定因素》中指出:以欧洲和美国的被投资公司的大量案例为分析对象建立模型,该模型可以解释风险投资退出的最优选择是IPO或者出售。

Beniz教授认为,高利润的公司会采用上市作为退出手段,低利润的公司会选择出售的方式退出,而那些不盈利的公司则采用清算的方式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Bgyrvae和Timmons(1992)证明,同等条件下,IPO是利润最高的退出方式。

尽管IPO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在实践中,将股份出售给第三方是最常见的退出方式。

Murray对种子期和早期阶段投资退出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处在早期的投资者更倾向于通过兼并收购来实现风险资本的退出,接着依次是企业回购、IPO、二次收购。

Petty等在研究美国风险投资家通过出售完成风险资本的退出过程中发现:尽管出售往往可以比IPO获得更多的现金流量,却容易使风险企业家失去对风险企业的控制权,所以易遭到风险企业家的反对。

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问题研究

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问题研究

程度不高, 风险投资发展时间较短 , 国风 险投 资退出机制仍然存 我 在着较多问题 : 乏退 出所需的合理 的市场制度安排。主板市场 ①缺 门槛过高 , 以形成 为风 险资本主要的退 出渠道。由于 目前我国风 难 险投资公司普遍规模较小 , 考虑到短期 资金 回报 的压力和分散化持 有降低风险的要 求, 不太可能将绝大多数的资金都投入一个风险企 业, 一般风险企业将很难仅靠风险投资达到主板上市的要求。②缺 乏完善的法规与政策体 系。主板市场难以为风险投资提供畅通的公 开上市 渠道。主要表现在: 主板市场 门槛相对 太高 ,股 票发行与交 < 易管理暂行条例 > 公司法> 与< 关于上市公司必须达到 的上市标准 , 对于那些刚刚步入扩张阶段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来说, 存在难以逾
越的规模障碍。 ⑨缺乏有效的中介组织。为风险投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务的中介机
才可实现资金退 出的限制, 而且上市成本一般较高。② 契约式转让 :
出售或回购 。一般来说契约方式退 出有两种形式: 股份出售或回购 。 股份出售是指另 一家风 险投资公司或非风 险投资公司, 按协商 日价 勺 格收购 或兼并风险投 资企业或风险资本家所持有 的股份 的一种退 出渠道 , 也称收购。 股份出售 分两种: 一般购并和第二期购并。 第二期 购并是指由另一 家风险投资公司收购, 接受第二期投资。股份 回购 是指风 险企业或风险企业家本人出资购 买风险投资家手 中的股份。 ⑧ 强迫式转让: 破产清算。 众所周知 , 风险投 资并不总能成功。 当风 险 企业因不能清偿 到期债务被依法宣告破产 时,按照有关法律规定 , 组织股东、 关专业人 员和单位成立清算组 , 有 对风 险企业进行破产 清算。这种方式退出投资者会承担很大程度 的损失 , 是投资失败 的 必然结果 ; 对于风 险资本家来说 , 一旦确认风险企业失去 了发展 的 可能或者成长太慢 ,不能给予预期的高额 回报 ,就要果 断地撤出 , 将能收回的资金用于下一个投资循环 。 20 0 7年度 , 我国共 有 1 7个投资项 目实现退出 , 出总金额 为 9 退 9 . 4亿元。 98 其中 ,1 7个项 目的退 出金额达到 9 . 7亿元, 4 92 平均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案例分析论文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案例分析论文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案例分析论文摘要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通过分析一个实际案例,探讨了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运作方式和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些对风险投资者和创业企业家有价值的启示。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案例分析1. 引言风险投资是指风险投资者向初创企业投资资金,以获得收益的一种投资活动。

然而,风险投资存在一定的风险,投资者需要在一定时间内退出投资,实现本金和收益的回收。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就是指投资者如何在投资完成后撤离投资,以实现投资回报的过程和方式。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实际案例,探讨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运作方式和影响因素。

2. 案例分析以某创业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一家创新技术企业,专注于开发和销售智能家居产品。

在初创阶段,该公司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此开始寻找风险投资者。

2.1 风险投资阶段该公司获得了一家风险投资基金的关注,并最终达成了投资意向。

风险投资基金在第一轮投资中投入了500万元人民币,并获得了公司10%的股权。

2.2 退出机制风险投资基金在投资初期就明确了退出机制,即在4年内通过IPO(首次公开募股)退出。

基金管理人认为,在科技行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该公司有望在4年内快速增长,实现IPO退出。

2.3 影响因素然而,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市场需求、竞争环境等因素对公司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第三年的时候,公司收入增长乏力,市场竞争加剧,增加了实现IPO的难度。

此时,风险投资基金对公司的退出机制进行了调整,计划在第五年通过收购其他公司的方式实现退出。

这一决策是基于对市场变化的分析和对公司潜力的判断。

3. 启示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3.1 制定合理的退出机制非常重要。

风险投资者在投资初期就应该与创业企业共同制定退出机制,明确退出的方式和时间。

3.2 考虑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

风险投资者在评估投资风险和退出机制时,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竞争环境的影响。

3.3 及时调整退出策略。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风险投资是投入到具有高成长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一种权益投资行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投资收益。

风险投资退出是风险投资进行利益分配的环节,选择适宜的退出时机与退出方式对实现风险投资项目的投资收益有重要意义。

我国风险投资起步较晚,风险退出机制不完善阻碍了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本文就退出时机和退出方式两方面对风险投资退出决策理论成果进行梳理, 以期为风险投资退出理论的发展完善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研究参考。

[关键字]:风险投资、退出时机、退出方式[正文]:一.引言根据全美风险投资协会(NVCA)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中的一种股权资本。

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领域的过程。

从运作方式看,是指由专业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机制。

风险投资在扶植高科技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帮助许多高技术企业取得了成功。

我国正在进入一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新纪元,要想使高科技企业在世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建立我国的风险投资体系以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因此国内许多学者都在关注着中国风险投资的状况,并做了很多相关研究。

但多数研究集中在融资和蜕资渠道较窄、政府资金过多、投资规模不大、法律不完善、政策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缺乏高水平的风险企业和风险投资家等方面。

风险资本的特征以及风险投资独特的运行方式,使风险资本与创新项目的结合只会是一种短暂的结合,风险资本从它投入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努力寻找一种便捷、安全、能够获得最大增值的退出通道,能否成功地退出是风险投资能否成功的重要检验标准之一。

本文将从风险投资为什么退出入手,主要从退出时间和方式选择两方面对风险投资退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研究

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研究

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研究内容摘要:风险投资是知识经济时代一种特殊的投资方式,它专为那些成长潜力大,技术含量高而又无法筹集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权益资本,用以从事不确定性大的高风险投资活动。

建立顺畅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取得成功的基础,近几年来我国的风险投资速度滞缓,找不到有效的退出机制是症结所在。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和成长潜力大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应建立起畅通的退出机制,以带动本国经济的新一轮增长。

本文从风险投资一般理论入手,对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论述我国风险投资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对我国风险投资中的退出机制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解决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问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一、风险投资推出机制的理论分析(一)风险投资的概述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高科技产业也因此成为全球经济的热点。

其产业本身具有的高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高风险及高收益的特性需要一种不同于其他产业的融资渠道,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型投资方式应运而生。

来自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管理机制最完善的风险投资基金的美国的数据表明,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风险投资充当着极为关键的“孵化器”作用。

据估计,1970-1979年期间,美国靠风险投资支持成立的高技术公司达1.3万家以上,从1979年到1985年美国风险投资从25亿美元增加到115亿美元,1990年为330亿美元,1995年达400亿美元,其中70%投向了诸如信息产业、生物工程产业、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成为高技术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面对21世纪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国政府适时地把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教兴国”战略上来。

因此风险投资在中国市场潜力的吸引下也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二)风险投资的含义及特点1、风险投资的含义什么是风险投资,不同的投资专家对其有不同的描述与概括。

退出机制在风险投资中的应用研究

退出机制在风险投资中的应用研究

退出机制在风险投资中的应用研究风险投资在近年来成为了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领域。

它不仅是创业者们筹集资金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投资机构获得高收益的途径。

然而,风险投资的成功并不是每一个投资者都能够一帆风顺地取得的,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精力。

在这个过程中,退出机制成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退出机制指的是投资者在投资了一段时间后,将自己的股份出售,获得收益的方式。

本文将介绍退出机制在风险投资中的应用研究。

一、传统的退出方式在过去,获取收益的方式主要依靠IPO(首次公开募股)和收购。

IPO是指将私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并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过程。

而收购则是指其他公司对某一公司的资产或是股份的购买。

这两种方式都是比较传统的方式,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两种方式在近年来需要付出的成本越来越高。

因此,在风险投资行业中,退出机制的方式也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二、现代的退出方式现代的退出方式有很多种,本文将介绍其中主要的几种。

1. 快速上市(SPAC)SPAC是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是一种比较新的退出方式。

它的实质是在公开市场上募资,然后将募资所得用于收购或合并其他公司,创建一个新的上市公司。

SPAC给了投资者一个快速的上市渠道,可以大幅度缩短时间成本,从而使投资者很快获得高回报。

2. 其他的上市方式除了SPAC之外,有很多种其他的上市方式。

其中比较常见的是直接上市和在新三板上市。

直接上市是指未通过IPO而直接上市的方式。

在新三板市场,因为规模较小,投资的门槛较低,相较于A股而言,流程也要简单,市场的风险和收益也相对更低。

3. 股份回购(buyback)股份回购的方式就是在公司现有的上市情况下,企业向市场上的股民回购股票。

股票的回购可以降低公司的股票供给,这样就可以提高每股股价,为投资者获得更多的收益。

股权回购可能是由于企业成长过快、经营不善等原因,使得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而实行回购是为了达到使股票价值回归合理水平的目的。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摘要】:风险投资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发育还不完善,风险投资及其退出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技术与资本对接仍然存在困难。

本文首先对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其次对风险投资退出机制进行了阐述,并且针对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完善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可行性措施【正文】:一、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一)风险投资的基本概念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其在国内是一个既定的而且还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就像很多人称之为创业投资更贴切。

其从广义的角度来讲,是泛指一切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但对于VC狭义的理解就是指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之上,生产并且经营技术相关密集型产品的一种投资。

根据全美风投协会的界定,风投则是由专业人才对有强力竞争的、新兴的、快速发展的企业进行投资的权益资本。

(二)风险投资的特征风险投资主要具有如下重要特点:1.高风险以及高收益风险投资的主要投资对象集中在具有潜在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致力于发现新的高科技企业),而这些企业由于处于初创期,往往面临的风险(比方说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等)是很大的,需要承受比较高的投资风险。

风险投资把风险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其目的是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转化为产品化、商业化和产业化。

风险投资在发展过程中虽然面临着一些特殊风险,失败的可能性远远高于传统投资方式,但是一旦在投资上获得巨大的成功,所创造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一旦获得市场认可的话,风险投资者从中获得的投资回报率是相当可观的。

2.风险投资以股权转让为主要目的风险投资是一种以股权转让为主要目的权益性的中长期投资。

首先,科技类产品与其它产品相比的话比较独特,经过研究开发再到产品成型往往需要花费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在所有的过程中,即研发-生产-销售,也就意味着风险投资机构不可能在短期内撤资,所以风险投资机构一般就会采用长期的权益投资或与权益投资相类似的方式进行注资,而不会选择借款给企业。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风险资本退出作为风险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实现资本增值和资本循环的关键。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渠道,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指出了现阶段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意见和建议。

标签: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建议风险投资起源于美国,这种投资周期长、风险大、高回报行业的兴起,对于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极大的活力。

之后,风险投资逐渐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推广开来,成为了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风险投资培育了一大批科技创新企业,作为这些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支持力量,其重要性也日渐突出。

一、研究意义我国的风险投资不论是从发展速度,亦或是规模上来看,同发达国家相比都较为落后。

风险资本循环流动机制不完善是其发展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作为风险投资运作的最终环节--风险退出是实现风险资本增值的前提条件;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是维持风险资本循环,提高风险投资收益的重要支撑。

因此,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对于促进我国风险投资行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分析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主要是指風险投资者回收先前所投入的资金,并获得一定收益的具体方式。

目前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主要包括首次公开发行、股权转让和清算退出三种。

1.首次公开发行退出根据《2016年中国创业投资风险报告》的数据显示,通过首次公开发行方式退出的风险投资占到总数的1/3,投资收益最高可超6倍。

风险投资退出的最终目的是回收资本并获得回报。

基于首次公开发行退出的高收益率,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人愿意采用这种方式。

与此同时,企业公开发行股票能够大大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在保证企业的独立性和管理层稳定性的基础之上,为企业后续在资本市场上以较低的成本筹集资金提供了便利。

但由于我国企业上市门槛高,很多风险企业难以达到上市条件,且上市费用较多、手续繁杂,也大大提高了风险投资人退出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摘要:论文结合中国目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中国的经济环境下,有借鉴意义的改进思路,以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我国风险投资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步晚,但速度较快,每年风险投资募集的资金不断在增长,资金结构不断地变化。

风险投资的主要收益不是来源于企业的利润分配,而是投资的资本收益。

通过不同的退出机制来实现其投资收益。

1、中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从退出方式来看,股权转让是近年来主要的退出方式,同时公开上市交易受ipo重启和创业板推出的带动,比例亦有所增加。

1.1股权转让即风险投资公司将投资所持股份转让给其他投资者。

一般通常是风险企业达不到上市要求,无法在公开市场上出售其股权。

如果企业具有独特的技术、良好的发展前景,就会吸引企业或投资者的感兴趣。

风险投资公司可以借机退出,收回投资,取得可观收益。

此外还存在另一种情形是创业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或资金短缺,被其它企业兼并,这时企业的价值通常是被低估的,风险投资公司能否收回投资则看双方博弈的结果。

1.2初始公开发行(ipo)这是风险投资家追求的目标。

当创业企业发展到成熟期时必然会选择在证券市场上市的方式。

实现ipo的前提条件是具有适合创业企业上市并且流通性很好的证券交易市场,有完善的交易规则和监管法律。

在度过一定期限的禁售期后风险投资者便可以将持有的股份抛售变现获得收益,这是风险投资获得回报最高的退出方式。

但就数量而言,ipo并不是主要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超过60%甚至更多的企业是采取并购方式作为退出方式的。

我国2005年的新《证券法》对公司股份上市的规定作了修改,将公司股本总额的规定由5000万改为3000万;将社会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降低至10%;取消;“公司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以及“公司预期利润率可达银行存款利率”的规定,这些改变为风险投资的顺利退出创造了一定的法制环境,有利于风险资本的变现再投资,促进了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大力发展,也为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融资平台。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摘要】: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运作体系中的核心机制,是决定风险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因此建立一套高效完善的退出机制,不仅是风险投资活动本身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于当前我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本文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阐述了论文的写作意义,并对国内外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述评。

第二部分从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了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内涵及作用,并从现代企业理论的角度解释了风险投资退出的必要性。

在第三部分,文章比较分析了美国、德国和以色列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实践经验,通过对其差异的分析,可以发现风险投资退出与一国的金融体制、资本市场发展程度、政府的引导等因素有着必然联系。

第四部分指出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证券市场体系不健全,产权效率低下和缺乏有效的中介服务环境。

在最后一部分中,借鉴美欧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的自身状况,作者提出了构建和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相关建议:完善资本市场,建立多种退出方式并存的体系;政府应为风险投资的退出创造有利的条件;以及均衡风险投资主体的结构。

【关键词】:风险投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首次公开发行并购回购【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6【分类号】:F832.48【目录】:摘要6-7ABSTRACT7-111导论11-141.1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11-121.2国内外研究述评12-142相关选题的理论综述14-292.1风险投资的一般理论14-172.1.1风险投资的特征14-162.1.2风险投资的运作及相关理论16-172.2.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分析17-292.2.1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及其作用17-202.2.2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经济学解释20-222.2.3影响风险投资退出方式选择的因素分析22-293典型国家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比较研究29-403.1美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29-333.2德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33-353.3以色列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35-363.4比较结果及差异的原因分析36-404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40-534.1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现状40-464.1.1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状况40-434.1.2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现状43-464.2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46-534.2.1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46-484.2.2证券市场体系不健全48-504.2.3产权交易效率低下50-514.2.4缺乏有效的中介服务环境51-535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构建和完善53-685.1完善资本市场,建立多种退出方式并存的机制53-645.1.1尽快将中小企业板发展成为真正意义的二板市场53-545.1.2主板市场买壳或借壳上市54-565.1.3海外二板市场上市56-575.1.4积极拓宽其它风险投资退出渠道57-605.1.5案例分析60-645.2政府应为风险投资的退出创造有利的环境64-665.2.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64-655.2.2制定和落实有利于风险投资退出的优惠政策655.2.3建立适合国情的监管机制65-665.3均衡风险投资的主体结构66-685.3.1规范风险投资的中介机构66-675.3.2培养优秀的风险投资家团队67-68参考文献68-72致谢72-7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3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风险投资是投入到具有高成长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一种权益投资行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投资收益。

风险投资退出是风险投资进行利益分配的环节,选择适宜的退出时机与退出方式对实现风险投资项目的投资收益有重要意义。

我国风险投资起步较晚,风险退出机制不完善阻碍了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本文就退出时机和退出方式两方面对风险投资退出决策理论成果进行梳理, 以期为风险投资退出理论的发展完善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研究参考。

[关键字]:风险投资、退出时机、退出方式[正文]:一.引言根据全美风险投资协会(NVCA)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中的一种股权资本。

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领域的过程。

从运作方式看,是指由专业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机制。

风险投资在扶植高科技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帮助许多高技术企业取得了成功。

我国正在进入一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新纪元,要想使高科技企业在世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建立我国的风险投资体系以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因此国内许多学者都在关注着中国风险投资的状况,并做了很多相关研究。

但多数研究集中在融资和蜕资渠道较窄、政府资金过多、投资规模不大、法律不完善、政策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缺乏高水平的风险企业和风险投资家等方面。

风险资本的特征以及风险投资独特的运行方式,使风险资本与创新项目的结合只会是一种短暂的结合,风险资本从它投入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努力寻找一种便捷、安全、能够获得最大增值的退出通道,能否成功地退出是风险投资能否成功的重要检验标准之一。

本文将从风险投资为什么退出入手,主要从退出时间和方式选择两方面对风险投资退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二、风险投资退出时机(一)风险投资退出时机国内研究风险投资退出时机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国内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相对滞后。

且有限的退出研究主要集中在退出方式和传导机制等方面,较少考虑风险投资退出时机的选择。

马正利、罗丽萍(2011)在《风险投资退出时机决策模型研究》一文中提出风险投资退出应遵循的原则有:效用最大化原则、安全性原则、多段阶原则、全局性原则。

其中多阶段性原则是指在接受风险投资的企业或其产品的不同发展阶段,风险投资资金以不同方式不同规模退出,是对风险投资退出时机的综合考虑。

黎灿(2012)在《浅析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一文中指出我国中小企业风险投资退出上市比较困难,可以在成长期以并购重组方式退出。

(二)风险投资退出时机国外研究关于风险投资退出时机的实证研究方面,Gompers and Lerner(1999)通过对美国433 份风险投资的研究发现其平均上市时间在3-5 年。

Megginson and Weiss(1991)发现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会过早上市,而且年轻的风险投资比有经验的风险投资上市更早。

Schwienbacher(2002)比较了美国和欧洲风险投资家退出时间,结果发现美国和欧洲的风险投资退出时间不同,他将这种差异归因于风险投资面临的资本流动性不同。

在定性分析方面,部分学者对影响退出时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Bruton etal(2002)认为风险投资退出决定的控制权在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分配对退出时机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然而他们并没有认识到控制权的分配本质上是为了解决由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代理问题。

Lieber(2004)认为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和表现对退出时机具有重要影响。

在此基础上,Mckaskill et al(2004)提出了“退出准备就绪指数”,这一指数通过对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当前表现和商业计划书等变量进行打分然后加权得到,“退出准备就绪指数”值越大表明退出时机越成熟。

尽管如此,他们都只看到了这些变量的内容,而没有考虑这些变量的“信息”表现形式对退出时机的影响。

Cumming and Macubtish (2001)认为风险投资资金的可得性对于平均的退出时间具有重要影响,资金的可得性越强,平均持有时间越短;而Ljungquist andRichardson(2003)证明市场环境和风险投资的竞争水平对于退出的时间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投资机会较多,平均的持有时间一般较短。

总体上看,以上文献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影响退出时机的因素,但是他们都忽略了表现这些因素的“信息”形式。

Cumming and Macintosh(2006)认为在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风险投资者、风险投资家以及风险企业家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且其信息不对称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双层信息不对称和双边信息不对称。

Brutonetal(2007)认为进入退出阶段后,风险投资的信息不对称会更加复杂,而且由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代理冲突会更加剧烈。

因此,梳理风险投资退出环节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并剖析其对退出时机的影响一方面可以加深对其它具体因素影响退出机制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为退出时机的决定理论增加新的内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三、风险投资退出方式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包括:公开上市、买壳上市或借壳上市、并购退出、风险企业回购、寻找第二期收购、清算退出。

各种渠道在实际运用中的地位各不一样,其回报率也各不相同。

(一)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国内研究国内对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研究多是全面分析公开上市、股份回购、兼并收购、破产清算这四种主要退出方式的利弊,强调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具体选择退出方式。

王晓东、赵昌文和李昆(2004)对上市和并购两种退出方式进行了系统的比较,他们认为退出收益和退出效率最大化是风险投资选择退出方式的标准,而退出价格、退出成本、内部控制权激励、退出时效性和退出容量会影响退出收益和退出效率从而影响退出方式的选择,通过比较上市退出和并购退出的退出收益和退出效率,他们认为并购方式是较好的退出方式。

翟绪祯, 穆瑞田(2011)通过分析金融体系、风险企业未来收益能力、控制权、经济景气程度等因素,指出发行股票上市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方式,风险企业被兼并收购是投资收回最迅速的方法, 股份回购作为一种备用手段是风险投资能够收回的一个基本保障, 而破产清算则是及时减少并停止投资损失的最有效的方法。

产权协议转让暂居主渠道地位。

李璐、彭海城(2012)认为风险投资退出应参照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相机选择退出方式,退出方式选择指标包括以下13 项:退出外收益、退出后企业经营方式、退出后企业治理方式、定价方法、定价方式、市场结构、搜寻成本、中介费用、机会成本、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企业家风险和定价风险。

李怡秋(2010)认为IPO难以成为国内主要退出方式,建议建立以收购为主的退出机制,建成全国性产权交易市场,大力发展创业板。

郑君君、钟红波、徐明媛(2012)认为风险投资退出中产权交易为避免企业价值被低估,应采取统一价格拍卖的方式。

(二)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国外研究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上市和并购两种退出方式进行了比较。

大部分学者都认为上市退出是较好的退出方式(Poavly,2007)。

Cumming and Macintosh(2003) 认为上市退出能够有效激励企业家,弱化了风险投资家与企业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代理成本。

Bascha and Walz(2001)认为企业家在上市退出后能获得企业控制权,从而获得额外的非货币化收益,因此企业家偏好以上市方式退出。

Gomper(1996)认为上市退出经常受到媒体关注,能吸引更多投资者的眼球,而这些投资者将来可能投资风险投资发起的基金,因此上市退出对于风险投资机构来讲具有一定的宣传效应,这种宣传效应在企业上市后将会长期持续;相比之下,宣传效应虽然在并购之后仍然存在,但是会很快消失。

实证方面,Wright and Robbie(1998)和Gompers and Lerner (2004)的研究均表明上市退出与高退出收益相关。

四、总结评价在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活动还不是十分活跃,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不完善和不畅通已成为制约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瓶颈。

本文简要概括了国内外风险投资退出时机和方式的相关研究,国外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已比较健全,但是国内由于缺乏法律规范、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往往不能实现风险投资的最大收益。

目前国内的风险投资退出以收购为主,但是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和规范,IPO方式在风险资本退出中所占比例将越来越大。

风险投资机构在考虑退出方案的时候, 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同时结合中国的实际法律和监管环境, 在专业机构的帮助下设计并执行相应的退出方案。

参考文献[1]瞿建梅.对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研究[D].四川大学,2010.[2]胡艳梅.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9.[3]黎灿.浅析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J].金融经济[D].安徽财经大学,2012.[4]徐明媛.风险投资退出股权拍卖机制设计与研究[D].武汉大学,2011.[5]郑君君.风险投资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6]翟绪祯,穆瑞田.风险投资退出机制[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1,(3).[7]彭海城,林建坤.风险投资退出时机研究[J].金融市场,2011,(4).[8]吴文建.风险投资退出研究综述[J].重庆社会科学,2005,(6).[9]李璐,彭海城.试论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相机抉择[J].西部金融,2012,(10).[10]王晓东,赵文昌.风险投资的退出绩效研究—IPO与M&A的比较[J].经济学家,200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