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实验PPT课件
合集下载
鱼类学-鱼类的系统分类ppt课件教学教程.ppt
![鱼类学-鱼类的系统分类ppt课件教学教程.ppt](https://img.taocdn.com/s3/m/16e3bdc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f.png)
12 - 14
双歧括号检索表
东海鲷科属的检索表
1( 2)上下颌两侧无臼齿,前鳃盖骨被鳞………黄鲷属Taius 2(1)上下颌两侧具臼齿。前鳃盖骨无鳞 3(8)体红色。上下颌两侧臼齿2列。后鼻孔椭圆形 4(5)背鳍无延长鳍棘………………………真鲷属Chrysophrys 5(4)背鳍具延长鳍棘 6(7)背鳍第3—4鳍棘延长呈丝状………二长棘鲷属Parargyrops 7(6)背鳍第2一5鳍棘延长呈丝状…………四长棘鲷属Argyrops 8(3)体黑色。上下颌两侧具臼齿3列。后鼻孔裂缝状 9(10)头钝。背鳍鳍条13—14。…………平鲷属Rhabdosargus 10(9)头尖。背鳍鳍条11。……………………鲷属Sparus
12 - 13
对选并靠检索表
南海鲱科亚科的检索表
1. 腹部圆,无棱鳞………………圆腹鲱亚科Dussumieriinae 腹部通常侧扁,有棱鳞………………………………见 2
2. 臀鳍条 15—28…………………………………………见3 臀鳍条30以上………………………鳓亚科Pristigasterinae
12 - 1
亚种——是种内繁殖单元。地理宗、生态宗。 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属于同一物种的所有 个体的总和,这些种群在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方面 都有一定的特点,特别在产卵习性、洄游等方面有所 差异。
12 - 2
二、分类阶元
界 动物界
动物界
分类词尾
门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12 - 6
第三节 鱼类分类的主要性状和术语
分类的形态特征: ➢ 可数性状:如鳃耙、背鳍和臀鳍鳍条、侧线鳞 等数目。 ➢ 可量性状:计算诸如体长与体高、体长与头长、 头长与吻长、头长与眼径、尾柄长与尾柄高等比值, 以反映该鱼的体形等特征; ➢ 外部和内部构造的某些特征:如口的位置和形 状、须的有无、腹部棱突的有无、齿的形状等等。 ➢ 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
双歧括号检索表
东海鲷科属的检索表
1( 2)上下颌两侧无臼齿,前鳃盖骨被鳞………黄鲷属Taius 2(1)上下颌两侧具臼齿。前鳃盖骨无鳞 3(8)体红色。上下颌两侧臼齿2列。后鼻孔椭圆形 4(5)背鳍无延长鳍棘………………………真鲷属Chrysophrys 5(4)背鳍具延长鳍棘 6(7)背鳍第3—4鳍棘延长呈丝状………二长棘鲷属Parargyrops 7(6)背鳍第2一5鳍棘延长呈丝状…………四长棘鲷属Argyrops 8(3)体黑色。上下颌两侧具臼齿3列。后鼻孔裂缝状 9(10)头钝。背鳍鳍条13—14。…………平鲷属Rhabdosargus 10(9)头尖。背鳍鳍条11。……………………鲷属Sparus
12 - 13
对选并靠检索表
南海鲱科亚科的检索表
1. 腹部圆,无棱鳞………………圆腹鲱亚科Dussumieriinae 腹部通常侧扁,有棱鳞………………………………见 2
2. 臀鳍条 15—28…………………………………………见3 臀鳍条30以上………………………鳓亚科Pristigasterinae
12 - 1
亚种——是种内繁殖单元。地理宗、生态宗。 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属于同一物种的所有 个体的总和,这些种群在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方面 都有一定的特点,特别在产卵习性、洄游等方面有所 差异。
12 - 2
二、分类阶元
界 动物界
动物界
分类词尾
门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12 - 6
第三节 鱼类分类的主要性状和术语
分类的形态特征: ➢ 可数性状:如鳃耙、背鳍和臀鳍鳍条、侧线鳞 等数目。 ➢ 可量性状:计算诸如体长与体高、体长与头长、 头长与吻长、头长与眼径、尾柄长与尾柄高等比值, 以反映该鱼的体形等特征; ➢ 外部和内部构造的某些特征:如口的位置和形 状、须的有无、腹部棱突的有无、齿的形状等等。 ➢ 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
科学鱼类课件ppt
![科学鱼类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939f17f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a.png)
鱼类的生理结构与特点
总结词
鱼类的生理结构与特点
详细描述
鱼类具有独特的生理结构,如鳃裂、鳍、鳞片等。这些结构特点使得鱼类能够在 水中呼吸、运动和感知环境。此外,鱼类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等也 具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特殊结构。
PART 02
鱼类的生态与环境
鱼类的食物链与生态位
总结词
鱼类的食物链与生态位是研究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作 用的关键概念。
总结词
生态适应研究
详细描述
该研究关注某海洋鱼类在不同生境中的适应 性进化。通过比较不同生境中的鱼类种群, 研究发现该鱼类在形态、生理和行为方面均 表现出明显的适应性差异。这些适应性特征 有助于该鱼类在不同生境中生存和繁衍。
案例三:鱼类遗传多样性与物种保护研究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遗传多样性与物种保护研究
文学描写
在文学作品中,鱼类常被 用作隐喻和象征,表达作 者的思想和情感。
鱼类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平衡
鱼类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保护鱼类有助于维护生态平
衡。
濒危物种
一些鱼类物种由于种种原因处于濒 危状态,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 恢复。
可持续利用
合理利用鱼类资源,实现可持续发 展,确保人类对鱼类的长期需求得 到满足。
REPORTING
过度捕捞
过度的捕捞作业导致鱼类资源迅速减少,破坏了生态平衡。
渔业资源的无序开发
缺乏科学的管理和规划,导致渔业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发。
栖息地破坏
水域的填埋、占用和污染,破坏了鱼类的栖息地,影响了鱼类的生 存和繁衍。
鱼类保护的措施与建议
实施禁渔区和禁渔期制度
鱼类学Ichthyologyppt课件
![鱼类学Ichthyology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69813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3.png)
6
三、鱼类学的发展简史
亚里士多德:《动物史》。描述了鱼类的构造、 洄游、繁殖,记录了115种鱼类。
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 林奈的《自然系统》,记录了鱼类2600种。并提 出“双名法”。
7
我国鱼类学的发展成就
1、古代:公元前460年左右范蠡《养鱼经》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
2、近代:朱元鼎、方炳文、伍献文、张春霖等。 3、建国以后的成就:
各省区: 《新疆鱼类志》、《广西淡水鱼类志》、《福建鱼类 志》、《云南鱼类志》、《广东淡水鱼类志》等。
9
(二 )鱼类分类方面
朱元鼎《中国软骨鱼类志》(1960) 朱元鼎《中国石首鱼类分类系统的研究和新 属新种的叙述》(1963) 伍献文等《中国鲤科鱼类志》(1964、1977) 朱松泉《中国条鳅志》(1989) 成庆泰、郑葆珊主编《中国鱼类系统检索》 (1987):是我国鱼分类研究史上的第二块里程 碑,共记录了我国出产的鱼类2831种。 孟庆闻《鱼类分类学》(1995) 《中国动物志》鱼类部分。
鱼类分类区系研究方面的研究成就 在鱼类分类方面的研究成就 鱼类形态学的研究 鱼类生态学和资源调查方面
8
(一)鱼类分类区系研究方面
各海区: 《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 《南海鱼类志》、《南海诸岛海域鱼类志》 《东海鱼类志》、 《东海深海鱼类》
各江河: 《长江鱼类》、 《珠江鱼类志》 《图们江鱼类》、《黑龙江鱼类》
17
圆口纲 Cyclosyomata
最原始的鱼类,骨骼全为软骨,无上下颌,故又称 为无颌类。
现存种类不多,可分为盲鳗目和七鳃鳗目。
18
软骨鱼纲 Chodrichthyes
内骨骼全为软骨,具上 下颌,头侧有鳃裂5—7个。
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 纲。板鳃亚纲包括鲨类和鳐 类,全头亚纲头侧有皮褶形 成的假鳃盖。
三、鱼类学的发展简史
亚里士多德:《动物史》。描述了鱼类的构造、 洄游、繁殖,记录了115种鱼类。
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 林奈的《自然系统》,记录了鱼类2600种。并提 出“双名法”。
7
我国鱼类学的发展成就
1、古代:公元前460年左右范蠡《养鱼经》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
2、近代:朱元鼎、方炳文、伍献文、张春霖等。 3、建国以后的成就:
各省区: 《新疆鱼类志》、《广西淡水鱼类志》、《福建鱼类 志》、《云南鱼类志》、《广东淡水鱼类志》等。
9
(二 )鱼类分类方面
朱元鼎《中国软骨鱼类志》(1960) 朱元鼎《中国石首鱼类分类系统的研究和新 属新种的叙述》(1963) 伍献文等《中国鲤科鱼类志》(1964、1977) 朱松泉《中国条鳅志》(1989) 成庆泰、郑葆珊主编《中国鱼类系统检索》 (1987):是我国鱼分类研究史上的第二块里程 碑,共记录了我国出产的鱼类2831种。 孟庆闻《鱼类分类学》(1995) 《中国动物志》鱼类部分。
鱼类分类区系研究方面的研究成就 在鱼类分类方面的研究成就 鱼类形态学的研究 鱼类生态学和资源调查方面
8
(一)鱼类分类区系研究方面
各海区: 《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 《南海鱼类志》、《南海诸岛海域鱼类志》 《东海鱼类志》、 《东海深海鱼类》
各江河: 《长江鱼类》、 《珠江鱼类志》 《图们江鱼类》、《黑龙江鱼类》
17
圆口纲 Cyclosyomata
最原始的鱼类,骨骼全为软骨,无上下颌,故又称 为无颌类。
现存种类不多,可分为盲鳗目和七鳃鳗目。
18
软骨鱼纲 Chodrichthyes
内骨骼全为软骨,具上 下颌,头侧有鳃裂5—7个。
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 纲。板鳃亚纲包括鲨类和鳐 类,全头亚纲头侧有皮褶形 成的假鳃盖。
4.实验四-鱼纲分类PPT课件
![4.实验四-鱼纲分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7ae4fc3169a4517723a3f8.png)
实验三1 鱼纲分类
.
1
一、实验目的
了解鱼类各主要目的特征; 认识常见的和有经济价值的种类; 学习鱼纲分类方法 检索表编写。
.
2
二、实验内容
鱼类的测量方法及常用术语 鱼纲分类:国内常见目及代表的识别 检索表编写。
.
3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鱼类代表种的浸制标本 测量尺等
.
4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 (见P71,图18-1)
包藏于具有3-5个棱骨的
体甲内,
尾部裸露,无鳞甲, 如角箱鲀,无经济价值。
.
58
14.鲀形目
河鲀
.
刺鲀
59
14.鲀形目
翻车鱼科,体侧扁而高, 尾鳍短,背鳍和臀鳍均高, 且同形相对,如翻车鱼。
翻 车 鱼
.
60
15.鮟鱇目:体粗短,平扁或侧扁,有小刺或小骨板。 本目均为底栖的肉食性鱼类,以鮟鱇较为常见。
亚
鲫鱼、罗非鱼、团头鲂、青海湖裸鲤等; 鳅
纲
科,如泥鳅。
鲫鱼
鲤鱼
.
36
青鱼
草鱼
鳙
四大家鱼
鲢
.
37
武昌鱼
锦鲤
.
泥鳅
38
三、辐鳍亚纲
.
银鲴 gu
黄尾鲴
39
三、 辐 鳍 亚 纲
7.鲇形目,有韦伯氏器,口须1-4对,通常 有脂鳍,胸鳍和背鳍常有一强大的鳍棘。 如鲇科的鲇;
胡子鲇科的胡子鲇等。
.
40
鲶. 鱼
中华鲟
.
26
三、辐鳍亚纲
.
27
三、辐鳍亚纲
2. 雀鳝目,体被硬鳞,无喉板及喷水孔。鳔有呼吸 作用,现在仅存雀鳝科。 雀鳝——世界十大凶猛淡水鱼之一
.
1
一、实验目的
了解鱼类各主要目的特征; 认识常见的和有经济价值的种类; 学习鱼纲分类方法 检索表编写。
.
2
二、实验内容
鱼类的测量方法及常用术语 鱼纲分类:国内常见目及代表的识别 检索表编写。
.
3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鱼类代表种的浸制标本 测量尺等
.
4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 (见P71,图18-1)
包藏于具有3-5个棱骨的
体甲内,
尾部裸露,无鳞甲, 如角箱鲀,无经济价值。
.
58
14.鲀形目
河鲀
.
刺鲀
59
14.鲀形目
翻车鱼科,体侧扁而高, 尾鳍短,背鳍和臀鳍均高, 且同形相对,如翻车鱼。
翻 车 鱼
.
60
15.鮟鱇目:体粗短,平扁或侧扁,有小刺或小骨板。 本目均为底栖的肉食性鱼类,以鮟鱇较为常见。
亚
鲫鱼、罗非鱼、团头鲂、青海湖裸鲤等; 鳅
纲
科,如泥鳅。
鲫鱼
鲤鱼
.
36
青鱼
草鱼
鳙
四大家鱼
鲢
.
37
武昌鱼
锦鲤
.
泥鳅
38
三、辐鳍亚纲
.
银鲴 gu
黄尾鲴
39
三、 辐 鳍 亚 纲
7.鲇形目,有韦伯氏器,口须1-4对,通常 有脂鳍,胸鳍和背鳍常有一强大的鳍棘。 如鲇科的鲇;
胡子鲇科的胡子鲇等。
.
40
鲶. 鱼
中华鲟
.
26
三、辐鳍亚纲
.
27
三、辐鳍亚纲
2. 雀鳝目,体被硬鳞,无喉板及喷水孔。鳔有呼吸 作用,现在仅存雀鳝科。 雀鳝——世界十大凶猛淡水鱼之一
1鱼类学实验终PPT课件
![1鱼类学实验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606646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4.png)
鲶形目: 鲶(鲶科) 胡子鲶(胡子鲶科) 海鲶(海鲶) 黄颡(鲿科)
鳕形目: 鳕(鳕科:大头鳕)
三、作业 1 比较鲶科、胡子鲶科的主要分类特征 2 将下列6种鱼编制分类检索表: 马口鱼、鳡鱼、刺鲃、泥鳅、黄颡。
实验十一、十二:鲈形目分类(一)、(二)
一、目的要求 了解各目特征、下属科\属特征及代表鱼。
二、实验鱼:见实验指导 三、作业:比较下列各组鱼的主要分类特征
1 花鲈、鳜、青石斑鱼 2 沟鯵、大甲鯵、竹甲鯵、蓝圆鯵 3 大黄鱼、小黄鱼、棘头梅童鱼 4 白姑鱼、黄姑鱼、鮸鱼 5 黑鲷、真鲷、黄鲷
实验十三 鲈形目分类(三); 实验十四 鲉形目、鲽形目、鲀形目等分类
一、目的要求 了解各目特征、下属科\属特征及代表鱼。
一、实验材料:大黄鱼、鲫鱼 二、解剖方法:见实验指导 三、观察内容:
消化系统:口咽腔(咽齿)、食道、胃、肠、 肛门、肝脏(或肝胰脏)、胰脏、胆囊的位置、形 态特征。
骨骼:脑颅、咽颅(颌弓、舌弓、鳃弓)、 脊柱(躯椎、尾椎)肋骨、肩带、腰带、支鳍骨。 四、实验报告
绘制小黄鱼或鲫鱼的消化系统结构图,比较 小黄鱼与鲫鱼消化系统异同;绘制小黄鱼或鲫鱼的 躯椎结构图。
为分类依据。 鳍条(软条):1 2 3 4等阿拉伯数
字表示。 棘:Ⅰ Ⅱ Ⅲ等罗马数字表示。 棘与鳍条分离以“,”表示,相连以
“-”表示。
鳍表示:D:背鳍 A:臀鳍 C:尾鳍 P:胸鳍 V:腹鳍
鳍式举例: 鲈鱼:D Ⅻ,Ⅰ-13;A Ⅲ-7~8;C 17;
P 16~18;V Ⅰ-5 鲤鱼:D 3-15~22(或Ⅲ-15~22);
• 作业:
写出1-12种实验鱼的中文学名\拉丁 名、分类地位(目、科)、主要分类特 征?
鱼类学实验PPT课件
![鱼类学实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d6502d102de2bd970588a1.png)
二鱼类检索表的编制二鱼类检索表的编制15分分要求编制连续检索表双歧括号检索表要求编制连续检索表双歧括号检索表能利用编制出能利用编制出的检索表将以下鱼类区分出来
鱼类学实验
一、鱼类分类及鱼类标本参观(5分)
二、鱼类检索表的编制(15分) 要求编制连续检索表(双歧括号检索表),能利用编制出
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59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1.灰星鲨 2.何氏鳐 3.中华鲟4.日本鳗鲡5.胭脂鱼 6.青鱼 7.翘 嘴红鲌 8.团头鲂 9.鲮鱼 10.鲤 11.鲫 12.鲢鱼 13.鳙鱼14.泥 鳅 15.大口鲇 16.长吻鮠17.黄鳝 18..翘嘴鳜鱼19.花鲈20.青 石斑鱼 21.蓝圆鲹22.大黄鱼 23.小黄鱼24.真鲷25.尼罗罗非鱼 26.军曹鱼27.带鱼28.银鲳29.乌醴 30.中华舌鳎31.双斑东方鲀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三、鱼类的外形观察和解剖(15分) (1)外形观察和测量:鳞式、鳍式、全长、体长、体高、
头长、躯干长、尾长、尾柄长、尾柄高、吻长、眼径、 眼后头长、眼间距(5分) (2)内脏器官的观察:鳃、鳃耙、心脏、胃、鳔、肝胰 脏、胆囊、脾脏、肾脏、输尿管、生殖腺、输精(卵) 管、泄殖窦(10分) (3)脑结构的观察: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 脑垂体
鱼类学实验
一、鱼类分类及鱼类标本参观(5分)
二、鱼类检索表的编制(15分) 要求编制连续检索表(双歧括号检索表),能利用编制出
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59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1.灰星鲨 2.何氏鳐 3.中华鲟4.日本鳗鲡5.胭脂鱼 6.青鱼 7.翘 嘴红鲌 8.团头鲂 9.鲮鱼 10.鲤 11.鲫 12.鲢鱼 13.鳙鱼14.泥 鳅 15.大口鲇 16.长吻鮠17.黄鳝 18..翘嘴鳜鱼19.花鲈20.青 石斑鱼 21.蓝圆鲹22.大黄鱼 23.小黄鱼24.真鲷25.尼罗罗非鱼 26.军曹鱼27.带鱼28.银鲳29.乌醴 30.中华舌鳎31.双斑东方鲀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三、鱼类的外形观察和解剖(15分) (1)外形观察和测量:鳞式、鳍式、全长、体长、体高、
头长、躯干长、尾长、尾柄长、尾柄高、吻长、眼径、 眼后头长、眼间距(5分) (2)内脏器官的观察:鳃、鳃耙、心脏、胃、鳔、肝胰 脏、胆囊、脾脏、肾脏、输尿管、生殖腺、输精(卵) 管、泄殖窦(10分) (3)脑结构的观察: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 脑垂体
农业类鱼类学-鱼类的生物学基础PPT优秀课件
![农业类鱼类学-鱼类的生物学基础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11e8390975f46526d3e15f.png)
➢ 为了还原被鱼类吃下的饵料生物的重量,可以利用水生生 物样品中所测定的饵料生物平均重量的资料,上述的水生 生物样品是与收集鱼类营养样品时同时采集的。最好是同 “活体”的平均重量,也就是说用活体生物的重量,而不 是对固定了的生物称重所得的“湿”重量。也不要用消化 道中未被消化的完整的个体来求平均“活”重。一般应从 同一水域、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所采集的水生生物样品中, 取出足够数量同一体长、同一年龄的个体称重所得。
➢ (一)因发育阶段不同而引起的食性转换 ➢ (二)食性的季节变异 ➢ (三)栖息场所不同而引起的食性变异 ➢ (四)鱼类食饵的昼夜变化
➢ 此外,有些鱼类的食物组成在不同的年份也会反映出不同 的变异。
➢ 鱼类食性的种种变异,往往一方面是受着食物数量的波动, 特别是受基本食料的多少所影响,另一方面也在极大程度 上依食物的易得性为转移,两者是互相联系的。
三、食性研究材料的整理
➢ 鱼类消化道内含物分析的结果可以用各种方式表示,常用 的是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 (1)计算各饵料成分个数。 ➢ (2)测定饵料成分的出现频率。 ➢ (3)测定饵料成分的容积。 ➢ (4)测定饵料成分的重量。
➢ 胃和肠的内容物要分别进行称重。用刮刀或解剖刀取出每 一段中的内含物,根据食物团的多少放于盘、培养皿或表 面玻璃上。仔幼鱼胃肠道的内含物最好置于载玻片上,在 放大镜下用弯形针或昆虫针,将内含物挤出。胃和肠内的 食物团置于滤纸上将水分吸掉,直到滤纸上不再留有稍为 明显的水分痕迹,然后在药用天平或扭力天平上称其重量, 这就是食物团的实际重量。
1.生物学测定
➢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分析材料可取10—100尾鱼。在取 出胃肠之前,先要作生物学测定,大致内容是记录它的产 地、日期、编号、体长、全长、重量、性别及性腺成熟度 等内容。然后取鉴定年龄和生长速度的材料——鳞片或耳 石、鳍条、鳃盖骨等骨片。
➢ (一)因发育阶段不同而引起的食性转换 ➢ (二)食性的季节变异 ➢ (三)栖息场所不同而引起的食性变异 ➢ (四)鱼类食饵的昼夜变化
➢ 此外,有些鱼类的食物组成在不同的年份也会反映出不同 的变异。
➢ 鱼类食性的种种变异,往往一方面是受着食物数量的波动, 特别是受基本食料的多少所影响,另一方面也在极大程度 上依食物的易得性为转移,两者是互相联系的。
三、食性研究材料的整理
➢ 鱼类消化道内含物分析的结果可以用各种方式表示,常用 的是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 (1)计算各饵料成分个数。 ➢ (2)测定饵料成分的出现频率。 ➢ (3)测定饵料成分的容积。 ➢ (4)测定饵料成分的重量。
➢ 胃和肠的内容物要分别进行称重。用刮刀或解剖刀取出每 一段中的内含物,根据食物团的多少放于盘、培养皿或表 面玻璃上。仔幼鱼胃肠道的内含物最好置于载玻片上,在 放大镜下用弯形针或昆虫针,将内含物挤出。胃和肠内的 食物团置于滤纸上将水分吸掉,直到滤纸上不再留有稍为 明显的水分痕迹,然后在药用天平或扭力天平上称其重量, 这就是食物团的实际重量。
1.生物学测定
➢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分析材料可取10—100尾鱼。在取 出胃肠之前,先要作生物学测定,大致内容是记录它的产 地、日期、编号、体长、全长、重量、性别及性腺成熟度 等内容。然后取鉴定年龄和生长速度的材料——鳞片或耳 石、鳍条、鳃盖骨等骨片。
鱼类学-3.鱼类的肌肉与骨骼PPT课件
![鱼类学-3.鱼类的肌肉与骨骼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d8215ebceb19e8b8f6bae3.png)
鲱鱼Anchoa与斑马鱼咽颅骨骼排 列上的差异?前后轴和背腹轴
躯椎与尾椎结构上的 区别。
脊椎
1 髓棘,2 髓弓,3 前关节突, 4 后关节突,5 肋骨,6 椎体, 7 脉弓,8 脉棘
脊椎与肌节: 脊椎位置位于两肌节之间
鲤形目鱼类椎骨的变异
韦伯氏器:三叉骨(tripus),间叉骨(intercalarium),舶状骨(scaphium),带 状骨(claustrum),这些骨骼由结缔组织相连. ?为什么只有鲤形目鱼类会变异,研究韦伯氏器的发生可能有助于了 解鲤形目鱼类的进化历史。
鲑鱼不能合成虾青素 ,其来源主要依赖食物. 鲑鱼养殖中,饲料中需要添加叶黄素. 为什么?因为,红色的肌肉是高质量鲑鱼肉的 标准之一. 产卵其间,鲑鱼肉味道是否更好?
肌肉的发生
红肌和白肌的差别
白肌light muscle:产生ATP的来源是糖原.大 部分是无氧代谢,产生的产物乳酸,需要转运 到肝脏后,作进一步的代谢. 因此,白肌适合 strong, short muscle bursts.
头部肌肉
bundles to the skeleton of the animal.
躯干和尾部肌肉
Instead, fish has muscle cells running in parallel and connected to sheaths of connective tissue (myocommata), which are anchored to the skeleton and the skin. The bundles of parallel muscle cells are called myotomes.
肋骨
腹肋和背肋(背肋比 较少见)
【完整】鱼类学资料PPT
![【完整】鱼类学资料PPT](https://img.taocdn.com/s3/m/c1e969cd192e45361166f5bb.png)
鳍棘 不分成左右两半 假棘 用水煮分成左右两半
第一章 鱼体的外部形态
二、鳍的形态、功能和适应
背鳍Dorsal fin--位于背部,功能:维持身体直立和平衡,
有的种类一个D、有的2个D或3D,甚至有的后面有一个或若干个小鳍 (副鳍,如马鲛鱼),还有些鱼背鳍后方有一个富含脂肪的小鳍,称 脂鳍如鲑形目,鳕有3D 旗鱼、鮟鱇、鮣鱼、鲽形目鱼类、软鳍鱼 类、棘鳍鱼类
骨类的鼻瓣、鼻口沟、入水孔、出水孔,硬骨鱼多数头侧具2个鼻孔,少数1
个鼻孔,极少数鱼类没有鼻孔(鲀形目的少数种类,仅有嗅三节 鱼类的头部器官
鳃裂和鳃孔 腹鳍喉位--位置前移至喉部,如犀鳕科、鳚亚目
海如龙鮟、 鱇海、马棘、茄鲀鱼形、目鳐鱼、类魟鳃等孔。很小。
圆口类、软骨类头侧孔裂为外鳃裂,呼吸时水流:口
躯干部——鳃盖骨后缘到肛门(或泄殖孔后缘)。有些鱼类 (如鲽形目)肛门前移,则以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尾椎骨 为界,如果以肛门划化会失去自然的真实性。
尾部——躯干部之后。
第一章 鱼体的外部形态
第一节 鱼体的外部分区
二、头部分区
吻部——眼以前的头部。 颊部——眼的后下方和鳃盖骨的后缘部分。 颏部——下颌联合的后方。 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 峡部——颏部和喉部之间(分隔两鳃腔的地方)。 鳃盖膜——鳃盖后缘的皮褶。 鳃条骨——支持鳃盖膜的细长骨骼。 眼间隔——二眼眶的背缘正中距离。
颊部——眼的后下方和鳃水盖孔骨的。后实缘部际分上。是退化的鳃裂(胚胎时喷水孔和鳃裂一样;喷水孔内可见鳃 平扁形——1轴较短,2轴丝短)、3鳐轴长类。喷水孔较大,用于进水;鲨类喷水孔不大或无(不太需要);硬
骨鱼中鲟有小喷水孔。
第一章 鱼体的外部形态
第四节 鳍
鳍是鱼类特有的器官,用于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分奇鳍和偶鳍二类。各鳍是根据所在位置命名。
鱼类学PPT课件
![鱼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790722844769eae009eddc.png)
三、鳎亚目 Soleoidei
背鳍起点至少在上眼的上方或更前;各鳍均无 鳍棘,前鳃盖骨边缘不游离;成鱼胸鳍多退缩或不 存在。 本亚目共包括 2科, 鳎 科:眼位于头的右侧。 舌鳎科:眼位于头的左侧。
17
1.鳎科
眼位于头的右侧。 本科我国产有9属、16种。常见的种类有: ①条鳎:沿海南北均有分布,较常见。 ②卵鳎:产于东海及南海,较常见。
9
杜父鱼科
特征:两腹鳍不愈合成吸盘。肛门腹位;体圆筒 形,有时具骨板。 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头每侧鳃 膜上有2橙红色条纹,酷似鳃片,故有“四鳃鲈”之 称。降河产卵鱼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0
(七)豹鲂鮄亚目 Dactylopteroidei
特征:体方柱形,头方形,被骨板。鼻骨愈 合。无下肋骨。胸鳍很大,分成两部分,前部长 约等于头长,成鱼长达尾鳍。 我国产 1科,经济价值不大。
2
2.毒鲉科
体无鳞;鳃盖膜连于峡部;后颞骨前端不分叉, 内弯,固者于颅骨上;腹鳍1鳍棘4—5鳍条。 包括了一些体态特殊,有些还有强烈刺毒的鱼类, 我国现知产6属、约12种,常见种类如下: 鬼鲉:鱼肉鲜美。我国沿海均有产。 毒鲉:体重可达2 kg。鳍棘的毒腺剧毒,为刺毒 鱼类中毒性最强的种类之一。
3
3. 鲂鮄科
头部被骨板;吻侧有吻突或吻棘。胸鳍下部有3 游离鳍条。上下颌均有齿。体被鳞。下颌无须。 我国产3属、约14种。常见的如: 绿鳍鱼:肉味佳,我国沿海均产。 短鳍红娘鱼:为重要捕捞对象之一。 日本红娘鱼:为重要捕捞对象之一。
4
(二)前鳍鲉亚目Congiopodoidei
背鳍起点位于眼的后上方、上方或前上方。前 部3—4间髓棘固着于颅骨上或前延于额骨上。 大多是分布于南海的小型鱼类。无甚经济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5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鱼类学实验
一、鱼类分类及鱼类标本参观(5分)
二、鱼类检索表的编制(15分) 要求编制连续检索表(双歧括号检索表),能利用编制出
的检索表将以下鱼类区分出来:
1.灰星鲨 2.何氏鳐 3.中华鲟4.日本鳗鲡5.胭脂鱼 6.青鱼 7.翘 嘴红鲌 8.团头鲂 9.鲮鱼 10.鲤 11.鲫 12.鲢鱼 13.鳙鱼14.泥 鳅 15.大口鲇 16.长吻鮠17.黄鳝 18..翘嘴鳜鱼19.花鲈20.青 石斑鱼 21.蓝圆鲹22.大黄鱼 23.小黄鱼24.真鲷25.尼罗罗非鱼 26.军曹鱼27.带鱼28.银鲳29.乌醴 30.中华舌鳎31.双斑东方鲀
三、鱼类的外形观察和解剖(15分) (1)外形观察和测量:鳞式、鳍式、全长、体长、体高、
头长、躯干长、尾长、尾柄长、尾柄高、吻长、眼径、 眼后头长、眼间距(5分) (2)内脏器官的观察:鳃、鳃耙、心脏、胃、鳔、肝胰 脏、胆囊、脾脏、肾脏、输尿管、生殖腺、输精(卵) 管、泄殖窦(10分) (3)脑结构的观察: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 脑垂体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5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鱼类学实验
一、鱼类分类及鱼类标本参观(5分)
二、鱼类检索表的编制(15分) 要求编制连续检索表(双歧括号检索表),能利用编制出
的检索表将以下鱼类区分出来:
1.灰星鲨 2.何氏鳐 3.中华鲟4.日本鳗鲡5.胭脂鱼 6.青鱼 7.翘 嘴红鲌 8.团头鲂 9.鲮鱼 10.鲤 11.鲫 12.鲢鱼 13.鳙鱼14.泥 鳅 15.大口鲇 16.长吻鮠17.黄鳝 18..翘嘴鳜鱼19.花鲈20.青 石斑鱼 21.蓝圆鲹22.大黄鱼 23.小黄鱼24.真鲷25.尼罗罗非鱼 26.军曹鱼27.带鱼28.银鲳29.乌醴 30.中华舌鳎31.双斑东方鲀
三、鱼类的外形观察和解剖(15分) (1)外形观察和测量:鳞式、鳍式、全长、体长、体高、
头长、躯干长、尾长、尾柄长、尾柄高、吻长、眼径、 眼后头长、眼间距(5分) (2)内脏器官的观察:鳃、鳃耙、心脏、胃、鳔、肝胰 脏、胆囊、脾脏、肾脏、输尿管、生殖腺、输精(卵) 管、泄殖窦(10分) (3)脑结构的观察: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 脑垂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