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版微观经济学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最新高鸿业微观经济学 第四版 四五章 课后题答案
![最新高鸿业微观经济学 第四版 四五章 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3a00730029bd64793e2cbc.png)
第4章 课后习题详解1.下面是一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1)在表中填空。
(2)该生产函数是否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如果是,是从第几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的?答:(1)利用短期生产的总产量(TP )、平均产量(AP )和边际产量(MP )之间的关系,可以完成对该表的填空,其结果如表4-2所示:(2)是。
由上表中数据可知,从第5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出现规模报酬递减。
所谓边际报酬递减是指短期生产中一种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在达到最高点以后开始逐步下降的这样一种普遍的生产现象。
本题的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具体地说,由表可见,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由第4单位增加到第5单位时,该要素的边际产量由原来的24下降为12。
2.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 f L K 的TP L 曲线、AP L 曲线和MP L 曲线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短期生产函数的TP L 曲线、AP L 曲线和MP L 曲线的综合图,如图4-5所示。
图4-5 生产函数曲线由图4-5可见,在短期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MP L 曲线呈现出先上升达到最高点A 以后又下降的趋势。
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MP L 曲线出发,可以方便地推导出TP L 曲线和AP L 曲线,并掌握它们各自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关于TP L 曲线。
由于LL dTP MP dL=,所以,当MP L >0时,TP L 曲线是上升的;当MP L <0时,TP L 曲线是下降的;而当MP L =0时,TP L 曲线达最高点。
换言之,在L =L 3时,MP L 曲线达到零值的B 点与TP L 曲线达到最大值的B'点是相互对应的。
此外,在L <L 3即MP L >0的范围内,当MP L '>0时,TP L 曲线的斜率递增,即TP L 曲线以递增的速率上升;当MP L '<0时,TP L 曲线的斜率递减,即TP L 曲线以递减的速率上升;而当MP L '=0时,TP L 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换言之,在L =L 1时,MP L 曲线斜率为零的A 点与TP L 曲线的拐点A'是相互对应的。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六版第四章练习题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六版第四章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d1387c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7.png)
第四章一、名词解释1. 生产函数2. 生产的短期和长期3.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4. 等产量曲线5.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6. 扩展线7. 规模报酬二.单项选择题1.当总产量开始下降时( C )A.AP L为零B.AP L为负C.MP L为负D.MP L递减2.等产量线上某一点的切线的斜率等于( )A.预算线的斜率B.等成本线的斜率C.边际技术替代率D.边际报酬3.等产量线的坐标分别为( C )A.两种消费品B.消费品和价格C.两种生产要素D.生产要素及其产出4.等成本线向外平行移动表明( B )A.产量提高了B.所投入的成本增加了C.生产要素价格按相同比例上升了D.以上任何一个都是5.当某厂商以既定的成本生产出最大产量时,他( A )A.一定获得了最大利润B.一定没有获得最大利润C.没有获得正常利润D.经济利润为零6.在生产者均衡点上(D )A.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B.MRTS LK = P L/P KC.MP L/P L=MP K/P KD.上述情况都正确7.其它条件不变,等产量线离坐标原点越近,表明BA.产量越高B.产量越低C.产量不变D.不确定8.其它条件不变,等产量线离坐标原点越远,表明AA.产量越高B.产量越低C.产量不变D.不确定9.理性的生产者选择的生产区域应是BA 第一阶段B 第二阶段C 第三阶段D 不知道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 只要总产量增加,边际产量一定为负B 只要MP减少,总产量一定减少C MP曲线必定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D 只要MP减少,AP 也一定减少11.最优点生产要素组合点上应该有AA 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相切B 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相交C 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不相关D 不知道12.等产量曲线上任意两点的产量肯定是AA相等B不等C无关D以上情况都存在13.若横轴代表劳动,纵轴表示资本,且劳动的价格为w,资本的价格为r,则等成本线的斜率为CA w/rB r/wC -w/rD -r/w14.当其它生产要素不变,而一种生产要素连续增加时CA TP会一直增加B TP会一直减少C TP先增加后减少D不知道15.一企业采用最低成本进行生产,若资本的边际产量为5,单位资本的价格为20元,单位劳动的价格为8元,劳动的边际产量应为BA 1B 2C 3D 416.当生产函数Q=f(L,K)的平均产量为正且递减时,边际产量可以是DA 递减且为正B 递减且为负C 为零D 上述任何一种情况17.关于等产量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A 同一条等产量曲线的任一点都代表相同的产量B 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C 同一平面坐标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会相交D 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18.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的时候,边际产量曲线与(C)相交。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详细答案(128页)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详细答案(128页)](https://img.taocdn.com/s3/m/e7e7cc50a98271fe900ef923.png)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课后习题详解1.回想你看到过或接触过的西方经济学著作。
它们各自属于本章所说的三种类别中的哪一种?答:第一类,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
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内容。
著作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等。
第二类,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
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和通货膨胀等问题的论述。
著作有《资源经济学》、《农业经济学》。
第三类,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如微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著作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2.为什么我国学员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不同于西方?答:由于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这就决定了我国学员学习它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上对它持否定的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是否真正有用还需要考虑到国情的差别,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借鉴吸收,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洋为中用”。
(1)我国学习下岗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从中得到对我国有用的知识,即“学以致用”。
对西方经济学而言,“为艺术而艺术”的学习目标是不适用的。
因为,如果不是为了“实用”而学习,那么还不如去从事其它的活动。
“经济学”这一名词的英文来源是希腊文的名词“家庭管理”。
由此也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的“致用”的性质。
(2)既然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致用”,那么就必须注意到它涉及对西方“致用”的两个特点:其一,它宣扬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以便巩固西方社会的共识或凝聚力,即增加西方学者所说的“社会无形资本”;其二,它总结西方市场运行的经验,以便为改善其运行提供对策。
西方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存在于西方,其原因即在于此;这就是说:它存在于西方的原因正是由于他对西方国家有用。
(3)在以上两个特点中,第一个特点显然对我国不但没有用处,反而会引起有害的作用。
习题--《微观经济学》第四章 生产函数--高鸿业,人教版
![习题--《微观经济学》第四章 生产函数--高鸿业,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d7f1a66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9.png)
第四章生产论一、选择题1.当劳动(L)的总产量下降时()。
A.APL 是递增的 B.APL为零 C.MPL为零 D.MPL为负2.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
A.与纵轴相交 B.经过原点C.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D.与横轴相交3.在生产者均衡点上()。
A.MRTSLK =PL/PKB.MPL/PL=MPK/PKC.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 D.以上说法均正确4.规模报酬递减是在下述情况下发生的()A.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B.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C.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D.上述都正确5.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单位时间里增加了10%的劳动使用量;但保持资本量不变,则产出将()A.增加10% B.减少10% C.增加大于10% D.增加小于10%6.经济学中,短期是指()。
A.一年或一年以内的时期B.在这时期内所有投入量都是可变的C.在这时期内所有投入量都是不可变的D.在这时期内,至少有一种投入量是固定的,也至少有一种投入量是可变的7.当雇佣第7个工人,每周产量从100单位增加到110单位;当雇佣第8个工人时,每周产量从110单位增加到118单位,这种情况()。
A.规模收益递减B.边际成本递减C.边际收益递减D.资本密集型生产8.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F(K,L)=2.2K1/3L1/2,则()A.生产规模报酬递增 B.生产规模报酬递减C.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D.无法判断9.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所研究的问题是()A.各种生产要素同时变动对产量的影响。
B.两种生产要素同时变动对产量的影响。
C.其他生产要素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变动时对产量的影响。
D.一种生产要素不变,其他生产要素变动是对产量的影响。
10.当生产函数Q=f ( L,K ) 的APL 为递减时,则MPL()。
A.递减且为正 B.递减且为负 C.为零 D.上述情况都可能11.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A.产量递增B.平均产量递减C.平均产量不变D.边际产量递增12.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A.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相同的。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第五版第四章复习与思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第五版第四章复习与思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485c2be2bd960590c677af.png)
1、下面是一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1)、在表中填空。
(2)、该生产函数是否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如果是,是从第几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答:(1)、利用短期生产的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分(2)、所谓边际报酬递减是指短期生产中一种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在达到最高点以后开始逐步下降的这样一种普遍的生产现象。
本题的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且从第5单位开始。
从表中可看出,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由第4单位增加到第5单位时,该要素的边际产量由原来的24下降为12。
2、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f(L,F)的TP L曲线、AP L曲线和MP L曲线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如图4-1所示短期生产函数的TP L曲线、AP L曲线和MP L曲线的综合图。
图4-1中的横轴表示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L,纵轴表示产量Q,TP L、AP L、MP L三条曲线依次为劳动的总产量曲线、劳动的平均产量曲线和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
(1)、TP L曲线。
由于MP L=dTP L/dL,所以,当MP L>0时,TP L曲线是上升的;当MP L<0时,TP L曲线是下降的;而当MP L=0时,TP L曲线达最高点。
换言之,在L=L3时,MP L曲线达到零值的B点与TP L曲线达到最大值的B’点相互对应。
(2)、AP L曲线。
由于AP L=TP L/L,所以,在L=L2时,TP L曲线有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切线,其切点为C。
该切线是由原点出发与TP L曲线上所有的点的连线中斜率最大的一条连线,故该切点对应的是AP L的最大值点。
再考虑到AP L曲线和MP L曲线一定会相交在AP L曲线饿最高点。
因此,在图中,在L=L2时,AP L曲线和MP L曲线相交于AP L曲线的最高点C’,而且与C’点相对应的是TP L曲线上的切点C。
TP L曲线和AP L曲线。
(3)、MP L曲线。
高鸿业版微观经济学第四章习题与答案
![高鸿业版微观经济学第四章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4d1181227916888586d728.png)
习题一、名词解释生产函数边际产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规律等产量线等成本线规模报酬扩展线二、选择题1、经济学中,短期是指()A、一年或一年以内的时期B、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可以变动的C、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至少均是可以变动的。
D、在这时期内,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2、对于一种可变要素投入的生产函数QfL,所表示的厂商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为(D)A、开始于AP的最大值,终止于TP的最大值B、开始于AP与MP相交处,终止于MP等于零C、是MP递减的一个阶段D、以上都对3、当MP L AP L时,我们是处于(A)A、对于L的Ⅰ阶段B、对K的Ⅲ阶段C、对于L的Ⅱ阶段D、以上都不是4、一条等成本线描述了()A、企业在不同产出价格下会生产的不同数量的产出B、投入要素价格变化时,同样的成本下两种投入要素的不同数量C、一定的支出水平下,企业能够买到的两种投入要素的不同组合D、企业能够用来生产一定数量产出的两种投入要素的不同组合5、当单个可变要素的投入量为最佳时,必然有:A.总产量达到最大B.边际产量达到最高C.平均产量大于或等于边际产量D.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6、当平均产量递减时,边际产量是()A、递减B、为负C、为零D、以上三种可能都有7、以下有关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也即成本最小化原则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MPL/r L=MPK/r KB.MRTS LK=r L/r KC.P MP rKKD.A和B均正确8、等产量曲线上各点代表的是()A.为生产同等产量而投入的要素价格是不变的B.为生产同等产量而投入的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C.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D.无论要素投入量是多少,产量是相等的9、如果厂商甲的劳动投入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13,厂商乙的劳动投入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23,那么(D)A.只有厂商甲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B.只有厂商乙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C.厂商甲的资本投入是厂商乙的两倍D.如果厂商甲用3单位的劳动与厂商乙交换2单位的资本,则厂商甲的产量将增加10、如果等成本曲线围绕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转动,那么将意味着(A)A.横轴表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B.纵轴表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C.横轴表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D.纵轴表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11、若等成本曲线在坐标平面上与等产量曲线相交,那么该交点表示的产量水平()A.应增加成本支出B.应减少成本支出C.不能增加成本支出D.不能减少成本支出12、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若劳动的使用量增加5%,而资本的使用量不变,则()A.产出增加5%B.产出减少5%C.产出的增加少于5%D.产出的增加大于5%13、规模报酬递减是在下述哪种情况下发生的()A、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B、不按比率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C、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D、上述都正确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B、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C、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D、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15、当某厂商以最小成本生产出既定产量时(D)A、总收益为零B、获得最大利润C、没有获得最大利润D、无法确定是否获得了最大总利润三、判断题1、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四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da2c1708a1284ac85043db.png)
第四章1.(1)利用短期生产的总产量(TP )、平均产量(A P)和边际产量(MP )之间的关系,可以完成对该表的填空,其结果如下表:()所谓边际报酬递减是指短期生产中一种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在达到最高点以后开始逐步下降的这样一种普遍的生产现象.本题的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具体地说,由表可见,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由第4单位增加到第5单位时,该要素的边际产量由原来的24下降为12。
2.(1).过T PL(2)连接TPL (3)当MPL 〉 当 当M3。
解答:(1)由生产数Q =Q=20L-=20L -0。
5L 2-50于是,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定义,有以下函数: 劳动的总产量函数TP L =20L —0。
5L 2-50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AP L =20—0.5L-50/L 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 L =20—L(2)关于总产量的最大值:20—L=0解得L=20所以,劳动投入量为20时,总产量达到极大值.关于平均产量的最大值:-0.5+50L-2=0L=10(负值舍去)所以,劳动投入量为10时,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
关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由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L=20—L可知,边际产量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
考虑到劳动投入量总是非负的,所以,L=0时,劳动的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
(3)当劳动的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一定有APL=MPL.由(2)可知,当劳动为10时,劳动的平均产量APL达最大值,及相应的最大值为:APL的最大值=10MPL=20—10=10很显然APL=MPL=104。
解答:(1)生产函数表示该函数是一个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所以,厂商进行生产时,Q=2L=3K。
相应的有L=18,K=12(2)由Q=2L=3K,且Q=480,可得:L=240,K=160又因为PL=2,PK=5,所以C=2*240+5*160=1280即最小成本。
5、(1)思路:先求出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要素的边际产量根据最优要素组合的均衡条件,整理即可得。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bde3d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c.png)
需求弹性
2
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不
同,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消费者偏好
影响消费者需求的个人喜好、经验、社会和文化背景等。消 费者偏好决定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 商品数量。
供给
供给定律
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化,即当价格上涨时,供给量增加;反之,价格下降时,供给 量减少。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number {01}
目 录
• 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 第二章弹性理论 •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01
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 格
需求
1 3
需求定律
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化,即当价格上涨时,需 求量减少;反之,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
政策制定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也需要考虑市场弹性的影响,如对某些商品实施 价格管制时需要考虑供给和需求的弹性。
03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效用理论
效用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是衡量消费者从消费行为中获得多少幸福或满足的尺度。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而序数效用论 则认为不同消费者对同一物品的效用评价不同,无法具体衡量
第二章弹性理论
弹性的定义
1 2
弹性的定义
弹性是衡量某一经济变量变化时,其他经济变量 变化的程度。具体来说,弹性是因变量变化率与 自变量变化率之比。
弹性的计算公式
弹性 = (因变量变化量 / 因变量原值) / (自变量 变化量 / 自变量原值)。
3
弹性的分类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第五版第四章复习与思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第五版第四章复习与思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c4005d7e21af45b307a8bd.png)
1、下面是一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1)、在表中填空。
答:(1)、利用短期生产的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计算,其结果如(2)、所谓边际报酬递减是指短期生产中一种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在达到最高点以后开始逐步下降的这样一种普遍的生产现象。
本题的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且从第5单位开始。
从表中可看出,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由第4单位增加到第5单位时,该要素的边际产量由原来的24下降为12。
2、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f(L,F)的TP L曲线、AP L曲线和MP L曲线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如图4-1所示短期生产函数的TP L曲线、AP L曲线和MP L曲线的综合图。
图4-1中的横轴表示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L,纵轴表示产量Q,TP L、AP L、MP L三条曲线依次为劳动的总产量曲线、劳动的平均产量曲线和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
(1)、TP L曲线。
由于MP L=dTP L/dL,所以,当MP L>0时,TP L曲线是上升的;当MP L<0时,TP L曲线是下降的;而当MP L=0时,TP L曲线达最高点。
换言之,在L=L3时,MP L曲线达到零值的B点与TP L曲线达到最大值的B’点相互对应。
(2)、AP L曲线。
由于AP L=TP L/L,所以,在L=L2时,TP L曲线有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切线,其切点为C。
该切线是由原点出发与TP L曲线上所有的点的连线中斜率最大的一条连线,故该切点对应的是AP L的最大值点。
再考虑到AP L 曲线和MP L曲线一定会相交在AP L曲线饿最高点。
因此,在图中,在L=L2时,AP L曲线和MP L曲线相交于AP L曲线的最高点C’,而且与C’点相对应的是TP L曲线上的切点C。
TP L曲线和AP L曲线。
(3)、MP L曲线。
在短期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MP L曲线呈现出先上升达到最高点A以后又下降的趋势。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四版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word精品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四版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word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3c1bed6883c4bb4cf6ecd114.png)
可變典索的敘绘说码* 14L (I )利用短期生产的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 )和边际产量(2)始逐步下降的这样一种普遍的生产现象,本题的生产函數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的现栗,具体地说,由表可见,当可变要素的投入董由第4单位增加到第5单位时,该要嗦的边厢产量由黒举的24下降为IX(I ).过TPL曲线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NPL的值.(2)连接TPL曲线上热和一点和坐标隊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相应的AIM. 的值“(3 )雪幡L>APL3^4 APL曲线是上升的.当M)L<APL时’APL曲线是下降的.SW)L=APL时* APL曲线达到极大遛L3.解答:(I )由生产数QJKL-Q.孔‘理.5K.且結1 0、可得起期生产函数为:Q=20L- 9 5L:-0 5*102=20L-0* JL2-50于是,粮据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飾定义*有以下函教:劳动的总产量函数TPf2UL$1?・50mhtnl:II I e: C; '■ Documnt i^Oiid^OSell I ngi\Adai niilril Df 桌面i 西方「- 2QD9- 7-20可变坐索的数量页码’ 2H 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數51.- 50/L劳动的边I乐严童西数L(2 )关于总产量的最丸值:20-L=D解得L“Q所以*劳动投入量为H时、总产量达到极丸值°关于平均产量的最大值:■0.5+50L'2=OL=1O (负值舍去)所”劳动投入量为lO&t*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关干边际产董的議大位:际产寿八环川严“厂知.迪际尸寻购经乏一纟74:说:飞厲线°考虑到劳动投入量恳是非负的、所以,L胡时,劳动的边除产量达到极大值。
(3 )当劳动的平均产董达到最丸值时,一定冇APLuMPL*由(2)可知- 当劳动为10时’劳动的平均产豈APL达最丸值勺及相应的鼓大值为:APL的最丸值KPL=20-10=10很显然APUVPL^IO(1 }生产函數晨示该函數是一个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數’所以,厂商进行生产时* Q=2l=3K.相应的有L二18, K=I2(2 )由Q=2L=3K,且Q=480i 可得:1=240. 4160又因为PL=2. PK=5.所以C=2*24#+3M6G=US0即最小成本.5,(I)思路:先求出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要素的边际产量很据最优要素俎合的均衝条件,整理即可得.(a)K=(2P /1 )L’ 、11 2(b ) K=( PJ* %(c ) K=(P /1P K)Lnllt mi:f i I fi:UC Docvm^nt $%2Qand^2GSei t i ng; Admi m $1 r^t or<: E^ihi )$. . . 20 03-1 20可变藍素的数量页码.(d ) K=J L(2)思路:把PLT. PK叮“ QlMth 代人扩展线方程与生产虜数即可卑出(a ) L=2OO,4> l;J K=400M' 1/3(b) L=2000 K=2DOO{c) L=IO*2IB K=5,2IB(d) L=IOOO/3 K=IOOft6 (l).Q=AL1/3K h'F( AH At )=A (M ) h 3 (XK) [ ;?= XAL1 Ll K1 ;5= Xf(L:K}所以.此生产画盘属于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2)假定在短期生产中.资本投入量不变* M 巖示;而劳动投入整可变,以L表示"对于生产*48tOAL l/3K r\有:M1]L=]HAL'1;3K k\ 且(1 M^/dLz^/Q AL'5n这表明:在短期资札I殳入量不曼的繭提下,随着一种可愛要素劳动投入量的増加,劳动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相类似的,在短期劳动投入量不愛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可愛要索资本投入量的增加,资本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八(1 )当Of。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生产函数)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生产函数)](https://img.taocdn.com/s3/m/59d4db2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2.png)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生产函数)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第4章生产函数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下面是一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表4-1 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1)在表中填空。
(2)该生产函数是否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如果是,是从第几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的?答:(1)利用短期生产的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可以完成对该表的填空,其结果如表4-2所示。
表4-2 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2)边际报酬递减是指短期生产中一种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在达到最高点以后开始逐步下降的这样一种普遍的生产现象。
本题的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具体地说,由表4-2可见,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由第4单位增加到第5单位时,该要素的边际产量由原来的24下降为12。
2.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 f L K =的L TP 曲线、L AP 曲线和L MP 曲线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短期生产函数的L TP 曲线、L AP 曲线和L MP 曲线的综合图如图4-2所示。
图4-2 短期生产函数曲线由图4-2可见,在短期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L MP 曲线呈现出先上升达到最高点A 以后又下降的趋势。
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L MP 曲线出发,可以方便地推导出L TP 曲线和L AP 曲线,并掌握它们各自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关于L TP 曲线。
由于d d L LT M P LP =,所以,当0L MP >时,L TP 曲线是上升的;当0L MP <时,L TP 曲线是下降的;而当0L MP =时,L TP 曲线达最高点。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四五章配套练习题及其答案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四五章配套练习题及其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a196aa02d276a200292eb8.png)
第四章概念:边际产量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规模报酬生产函数等成本线判断:34.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AP>MP>0的阶段。
35.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MP>AP的第一阶段。
36.生产理论中的短期是指未能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
37.AP曲线与MP曲线相交于MP曲线的最高点。
38.能提供相同效用的不同商品数量组合的点的连线即为等产量曲线。
39.等产量曲线表示的是用同样数量劳动和资本生产不同的产量。
40.当劳动的边际产量小于其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肯定是下降的。
41.边际产量递减,平均产量也递减。
42.在生产的第Ⅱ阶段,AP是递减的。
4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MP曲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
44.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中,只要平均产量是上升的,就应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量。
45.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中,企业处在合理投入区域时,MC必然递减。
46.在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若劳动的使用量增加10% ,资本的使用量不变,则产出增加10%。
选择:46. 在如下生产函数下:Q=f(L,K),理性的生产者选择的生产区域应是A.MP>AP阶段B.MP下降阶段C. AP>MP>0阶段D.MP与P相交之点起至MP与横轴交点止4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为负B.只要MP减少,总产量一定减少C.MP曲线必定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D.只要MP减少,A也一定减少48. 对于生产函数Q=f(L,K)和成本方程C=wL+rK来说,在最优点生产要素组合点上应该有A. 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相切B.MRTS lk=w/rC.dk/dl=w/rD. MP l/MP k=w/r49. 等产量曲线上任意两点的产量肯定是A.相等B.不等C. 无关D.以上情况都存在50. 若横轴代表劳动,纵轴表示资本,且劳动的价格为w ,资本的价格为r,则等成本线的斜率为A.w/rB.r/wC. - w/rD.- r/w51. 当其它生产要素不变,而一种生产要素连续增加时A.TP会一直增加B.TP会一直减少C.TP先增加后减少D.MP会有一最大值52. 在既定的等产量曲线上,若增加1个单位的劳动,需要减少2个单位的资本,则有A.RTS lk=2,MP l/MP k = 2B.RTS lk=1/2, MP l/MP k=1/2C.RTS lk=1/2, MP l/MP k =2D. RTS lk=2, MP l/MP k =1/253. 一企业采用最低成本进行生产,若资本的边际产量为5,单位资本的价格为20元,单位劳动的价格为8元,劳动的边际产量为A.1B.2C.3D. 454. 当生产函数Q=f(L,K)的平均产量为正且递减时,边际产量可以是A. 递减且为正B.递减且为负C.零D.上述任何一种情况55. 关于等产量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代表相同的产量B.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C.同一平面坐标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D.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计算:16.已知某厂商生产函数Q=1/2•LK,劳动价格w=50元,资本价格r=25元,求当C=8000元时,该厂商生产最大产量的L与K最佳购买量是多少?17.设某企业生产函数为Q=(LK)1/2,且已知L的价格w =2元,K的价格r=1元,当产量为100个单位时,K、L最优组合的量应为多少?18.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L2/3K1/3,劳动的价格w=2,资本的价格r=1。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四章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0224775b561252d380eb6efa.png)
1.总产量(答案)2.边际产量(答案)3.平均产量(答案)4.等成本线(答案)5.等产量曲线(答案)6.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人大1998研)(答案)7.生产函数(人大1998研)(答案)8.扩展线(武大2002研;人大2000研)(答案)9.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技术替代率(北大1997、1998研)(答案)10.齐次生产函数与欧拉定理(北大2002研)(答案)11.规模报酬不变生产函数(北大1999研)(答案)12.规模报酬(复旦大学1997研;中南财大2000研)(答案)13.外在经济数(复旦大学1999研)(答案)14.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复旦大学2000研)(答案)15.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武大2001研)(答案)16.边际技术替代率(中南财大2003研;武大2002研)(答案)名词解释1.总产量(total product):厂商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的投入所获得的产量总和。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要素的投入和最优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短期内,如果其他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仅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如劳动的投入发生变化,以L表示这种劳动投入,以Q表示产量,则生产函数可以改变为:Q=f (L)上式中的Q即为总产量。
如果可变投入要素有很多个,则生产函数或总产量可以表示为:下图给出只有劳动要素投入L可变时的总产量曲线TP。
微观经济学分析表明,随着可变投入要素的逐渐增加,总产量增加的幅度不同,最初以递增的增长率上升,然后以递减的增长率上升,当总产量达到最大值后,随着可变投入的增加,总产量下降。
在图中,TP曲线上点的斜率最大,表示增长率最高;b点的斜率小于点的斜率,表示增长率下降;c 点的斜率为0,表示总产量达到最大值;过了c点以后,总产量下降。
图4—8总产量曲线TP2.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指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可变投入要素所得到的总产量的增加量。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四版四五章课后题答案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四版四五章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d3ff02f7ec4afe04a1df63.png)
第4章 课后习题详解1.下面是一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1)在表中填空。
(2)该生产函数是否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如果是,是从第几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的答:(1)利用短期生产的总产量(TP )、平均产量(AP )和边际产量(MP )之间的关系,可以完成对该表的填空,其结果如表4-2所示:(2)是。
由上表中数据可知,从第5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出现规模报酬递减。
所谓边际报酬递减是指短期生产中一种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在达到最高点以后开始逐步下降的这样一种普遍的生产现象。
本题的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具体地说,由表可见,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由第4单位增加到第5单位时,该要素的边际产量由原来的24下降为12。
2.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 f L K 的TP L 曲线、AP L 曲线和MP L 曲线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短期生产函数的TP L 曲线、AP L 曲线和MP L 曲线的综合图,如图4-5所示。
图4-5 生产函数曲线由图4-5可见,在短期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MP L 曲线呈现出先上升达到最高点A 以后又下降的趋势。
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MP L 曲线出发,可以方便地推导出TP L 曲线和AP L 曲线,并掌握它们各自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关于TP L 曲线。
由于LL dTP MP dL=,所以,当MP L >0时,TP L 曲线是上升的;当MP L <0时,TP L 曲线是下降的;而当MP L =0时,TP L 曲线达最高点。
换言之,在L =L 3时,MP L 曲线达到零值的B 点与TP L 曲线达到最大值的B'点是相互对应的。
此外,在L <L 3即MP L >0的范围内,当MP L '>0时,TP L 曲线的斜率递增,即TP L 曲线以递增的速率上升;当MP L '<0时,TP L 曲线的斜率递减,即TP L 曲线以递减的速率上升;而当MP L '=0时,TP L 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换言之,在L =L 1时,MP L 曲线斜率为零的A 点与TP L 曲线的拐点A'是相互对应的。
高鸿业微观第七版第4,5,6,7章习题参考答案
![高鸿业微观第七版第4,5,6,7章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6e762390c69ec3d5bb75ff.png)
第四章生产函数第一部分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一、简答题1. 如何准确区分生产的短期和长期这两个基本概念?生产的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短期不可调整的生产要素称不变生产要素,一般包括厂房、大型设备、高级管理者、长期贷款等,可调整的生产要素成为可变生产要素,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普通劳动者等。
生产的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生产的短期和长期是相对的时间概念,不是绝对的时间概念,其与企业所属行业、所用技术设备和规模等因素有关。
2.下面是一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表4—1):(1)在表中填空。
(2)该生产函数是否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如果是,是从第几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的?—解答:(1)在表4—1中填空得到表4—2。
3.区分边际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情况与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情况。
解答:边际报酬变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量,即边际产量的变化,而其他生产要素均为固定生产要素,固定要素的投入数量是保持不变的。
边际报酬变化一般包括边际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三个阶段。
很显然,边际报酬分析可视为短期生产分析。
规模报酬分析方法是描述在生产过程中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均同比例变化时所引起的产量变化特征,当产量的变化比例分别大于、等于、小于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变化比例时,则分别为规模报酬递增、不变、递减。
很显然,规模报酬分析可视为长期生产的分析视角。
区别:①前提条件不同,边际报酬变化生产要素分为不变和可变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比例发生变化;规模报酬分析研究生产要素同比例变动。
②考察时间长短不同。
边际报酬变化分析的是短期生产规律;规模报酬研究长期生产规律。
③指导意义不同。
边际报酬变化指出要按比例配置生产要素;规模报酬指出要保持企业的适度规模。
④由于前提条件不同,两规律独立发挥作用,不存在互为前提,互为影响关系。
高鸿业课后答案第四章
![高鸿业课后答案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63fd3584ec3a87c24028c4f7.png)
第四章一、填空题1、一个人从增加1单位物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增加的效用称为。
边际效用2、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是的,这被称为。
递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消费者消费各种物品达到了效用最大化也就是实现了。
消费者均衡4、每单位货币(或每元)支出的边际效用等于某物品最后1单位消费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除以该物品的。
价格5、边际效用理论预测,如果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它的消费量就,而另一种物品的消费量。
减少,增加。
6、根据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递减快的物品需求价格弹性,收入变动对需求的影响也;边际效用递减慢的物品价格弹性,收入变动对需求的影响也。
缺乏,小,富有,大。
7、如果用横轴表示A物品的数量,纵轴表示B物品的数量,A物品价格上升将使预算线。
收入增加将使预算线向移动。
更加陡峭(或倾斜),外(或右方)。
8、曲线表明了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物品的各种不同组合。
无差异。
9、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是形的,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是一条的直线,普通物品的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倾斜,且的曲线。
L,向右下方倾斜,右下方,凸向原点。
二、判断题1、消费者的收入增加而商品的价格不变,则无差异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2、两条无差异曲线的交点所表示的商品组合,对于同一个消费者来说具有不同的效用3、每1元钱对富人和穷人的效用是相同的4、如果消费者从每一种商品中得到的总效用与它们的价格之比分别相等,他将获得最大效用5、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消费都是消费者个人的事,政府不必用政策进行调节6、在预算线的任何一点上,所有的收入全都支出了7、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一定的条件下,消费可能线是一条确定的直线8、只要商品的数量在增加,边际效用大于零,消费者得到效用就一定在增加9、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表示消费者所得到的总效用越小10、个人消费不会对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11、效用就是使用价值12、同样商品的效用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而不同13、基数效用论才用的分析方法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三、单选题1、对边际效用理论的一种批评是,人们实际上并不能进行效用最大化所必要的计算。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07f07831b765ce05081412.png)
第四章1.(1)利用短期生产的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可以完成对该表的填空,其结果如下表:(2)所谓边际报酬递减是指短期生产中一种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在达到最高点以后开始逐步下降的这样一种普遍的生产现象。
本题的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具体地说,由表可见,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由第4单位增加到第5单位时,该要素的边际产量由原来的24下降为12。
2.(1).过TPL曲线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MPL的值。
(2)连接TPL曲线上热和一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相应的APL的值。
(3)当MPL>APL时,APL曲线是上升的。
当MPL<APL时,APL曲线是下降的。
当MPL=APL时,APL曲线达到极大值。
3.解答:(1)由生产数Q=2KL-0.5L2-0.5K2,且K=10,可得短期生产函数为:Q=20L-0.5L2-0.5*102=20L-0.5L2-50于是,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定义,有以下函数:劳动的总产量函数TP L=20L-0.5L2-50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AP L=20-0.5L-50/L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 L=20-L(2)关于总产量的最大值:20-L=0解得L=20所以,劳动投入量为20时,总产量达到极大值。
关于平均产量的最大值:-0.5+50L-2=0L=10(负值舍去)所以,劳动投入量为10时,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
关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由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 L=20-L可知,边际产量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
考虑到劳动投入量总是非负的,所以,L=0时,劳动的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
(3)当劳动的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一定有APL=MPL。
由(2)可知,当劳动为10时,劳动的平均产量APL达最大值,及相应的最大值为:APL的最大值=10MPL=20-10=10很显然APL=MPL=104.解答:(1)生产函数表示该函数是一个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所以,厂商进行生产时,Q=2L=3K.相应的有L=18,K=12(2)由Q=2L=3K,且Q=480,可得:L=240,K=160又因为PL=2,PK=5,所以C=2*240+5*160=1280即最小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 题 一、名词解释生产函数 边际产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规律 等产量线 等成本线 规模报酬 扩展线 二、选择题1、经济学中,短期是指( ) A 、一年或一年以内的时期B 、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可以变动的C 、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至少均是可以变动的。
D 、在这时期内,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2、对于一种可变要素投入的生产函数()Q f L =,所表示的厂商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为( D )A 、开始于AP 的最大值,终止于TP 的最大值B 、开始于AP 与MP 相交处,终止于MP 等于零C 、是MP 递减的一个阶段D 、以上都对 3、当LL MP AP >时,我们是处于( A )A 、对于L 的Ⅰ阶段B 、对K 的Ⅲ阶段C 、对于L 的Ⅱ阶段D 、以上都不是 4、一条等成本线描述了( )A 、企业在不同产出价格下会生产的不同数量的产出B 、投入要素价格变化时,同样的成本下两种投入要素的不同数量C 、一定的支出水平下,企业能够买到的两种投入要素的不同组合D 、企业能够用来生产一定数量产出的两种投入要素的不同组合5、当单个可变要素的投入量为最佳时,必然有: A. 总产量达到最大 B. 边际产量达到最高C. 平均产量大于或等于边际产量D. 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6、当平均产量递减时,边际产量是( ) A 、递减B 、为负C 、为零D 、以上三种可能都有7、以下有关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也即成本最小化原则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MPL /r L =MPK /r K B.MRTS LK =r L /r K C.KP MP ⋅=r KD.A和B均正确8、等产量曲线上各点代表的是( )A.为生产同等产量而投入的要素价格是不变的B.为生产同等产量而投入的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 C.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D.无论要素投入量是多少,产量是相等的9、如果厂商甲的劳动投入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13,厂商乙的劳动投入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23,那么( D )A.只有厂商甲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B.只有厂商乙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C.厂商甲的资本投入是厂商乙的两倍D.如果厂商甲用3单位的劳动与厂商乙交换2单位的资本,则厂商甲的产量将增加10、如果等成本曲线围绕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转动,那么将意味着( A )A.横轴表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B.纵轴表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C.横轴表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D.纵轴表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11、若等成本曲线在坐标平面上与等产量曲线相交,那么该交点表示的产量水平()A.应增加成本支出B.应减少成本支出C.不能增加成本支出D.不能减少成本支出12、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若劳动的使用量增加5%,而资本的使用量不变,则()A.产出增加5% B.产出减少5%C.产出的增加少于5% D.产出的增加大于5%13、规模报酬递减是在下述哪种情况下发生的()A、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B、不按比率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C、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D、上述都正确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B、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C、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D、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15、当某厂商以最小成本生产出既定产量时( D )A、总收益为零B、获得最大利润C、没有获得最大利润D、无法确定是否获得了最大总利润三、判断题1、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
2、平均产量曲线一定在边际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3、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为负。
4、凡属齐次生产函数。
都可以分辨出其规模收益的类型。
(对)5、假定生产X产品使用A、B两要素,则A的价格下降必导致B的使用量增加。
(错)6、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面临单个生产要素的报酬递减的情形。
7、如果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那么厂商最好要用相同数量的这两种要素投入。
六、作图分析。
1、利用短期生产规律,做出曲线图并分析说明理性生产厂商为什么会把生产区域停留在第二阶段2、运用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作图论证厂商在既定的成本条件下实现最大化的最优生产要素组合原则。
(同步辅导 P82页第9题)3、一个厂商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生产汽车。
假设平均劳动生产率(总产出除以工人的数量)在最近几个月里一直增加。
这是否意味着工人工作越来越努力了或者,这是否意味着该厂商变得更加有效率了请作图并加以解释。
(习题集P146页第11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所以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产量:是增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边际报酬递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几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价值,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这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这一规律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规律。
等产量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规模报酬: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
扩展线: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曲线就会发生平移。
这些不同的等产量曲线将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
二、选择题DCCBD DCCAB CDB1、D.2、D.厂商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为生产的第Ⅱ阶段。
第Ⅱ阶段可描述为:①开始于AP的最大值,终止于TP的最大值。
②开始于AP与MP相交处,终止于MP等于零。
③是MP递减的一个阶段。
3、A.4、C.等成本线是在企业生产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不变的前提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5、C.单一可变要素投入量为最佳时,必定处于生产第二阶段。
有平均产量大于或者等于边际产量,且总产量在以递减的速率增加。
6、D.7、D.8、C.9、D.10、A.成本线以纵轴为交点逆时针旋转,意味着横轴代表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了,所以其价格当然是下降的。
11、B.12、C.规模报酬不变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现在两种生产要素只有一种增加,另一种不变。
所以产量的增加比例当然就小于要素增加的比例。
13、D.规模报酬的递增、递减或者不变与要素量如何变化是没有关系的,只与生产函数有关。
14、D.规模报酬递减问题讨论的是一座工厂本身规模增大(这假定为该厂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和劳动、原材料等可变要素发生了同比例的增加)相应的产量是递减的。
而边际收益递减论及的则是厂房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增加可变要素时相应的产量是递减的。
因此规模报酬递减和边际收益递减是可以并存的,并没有谁是谁的原因。
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根源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详见课本第103页。
15、D.三、判断题对 错 对 对 错 错 错 1、对。
2、错。
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3、对。
4、对。
对于齐次生产函数,次数大于1则属于规模报酬递增,等于1则是规模报酬不变,小于1就属于规模报酬递减。
5、错。
A 的价格下降,A 的使用量将增加,所以B 的使用量反而将减少。
6、错。
7、错。
厂商生产一定产量使总成本最小的条件是花费每1元钱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所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即A BA BMP MP P P =,当AB P P =时,均衡的条件是A B MP MP =,而不是A=B 。
六、作图分析题1、利用短期生产规律,做出曲线图并分析说明理性生产厂商为什么会把生产区域停留在第二阶段答:如图4-1所示,第一阶段(O~L 3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三条产量曲线中至少有两条曲线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而上升,从0到L 2三条曲线都呈上升趋势,从L 2到L 3两条曲线上升,一条曲线下降。
劳动的边际产量始终大于劳动的平均产量,从而劳动的平均产量和总产量都在上升,且劳动的平均产量在L 3达到最大值。
说明在这一阶段,可变生产要素相对于固定生产要素投入量显得过小,固定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不高,因此,生产者增加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就可以增加总产量。
因此,理性的生产者不会将自己的生产停留在此阶段,将增加生产要素投入量,把生产扩大到第Ⅱ阶段。
第二阶段(L 3~L 4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三条产量曲线中只有一条曲线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而上升。
劳动的边际产量小于劳动的平均产量,从而使平均产量递减。
但由于边际产量仍大于零,所以总产量仍然连续增加,但以递减的变化率增加,在终点L 4,TP L 达到最大。
第三阶段(L 4之后):在这一阶段中,三条产量曲线中没有一条曲线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而上升。
平均产量继续下降,边际产量变为负值,总产量开始下降。
这说明,在这一阶段,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对于固定生产要素来说已经太多,生产者减少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是有利的。
因此,理性的生产者将减少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把生产退回到第二阶段。
由此可见,短期内合理的生产阶段在第二阶段,理性的厂商将选择在这一阶段进行生产。
至于选择在第二阶段的哪一点生产,还要结合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收益进行分析。
如果相对于资本的价格而言,劳动的价格相对较高,则劳动的投入量靠近L 3点对于生产者有利;如果相对于资本的价格而言,劳动的价格相对较低,则劳动的投入量靠近L 4点对于生产者有利。
2、运用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作图论证厂商在既定的成本条件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生产要素组合原则。
答:如图4-2所示,对于唯一的等成本线,在存在多条等产量线时进行分析:产量Q 1最大,但自己目前成本支出无法实现该产量;产量Q 3的生产中存在成本的浪费;只有产量Q 2是既定成本下的最高产量,对应最优要求组合为(L 1,K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