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_05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重点
![体育测量与评价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09e2b7027d3240c8547ef04.png)
有效性的类型?1、内容有效性;2、结构有效性:指一组测量所包含的各种属性与总体属性各种拟测成分在结构上的一致性程度;3相合有效性【体格评价】描述人体整体发育水平的指数P821、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x10002、维尔威克指数:(体重+胸围)/身高x1003、劳雷尔指数:(体重/身高)的三次方x 10的七次方4、利维指数:P845、贝利迪西指数:P856、布罗克指数:体重-(身高-100)简答题一、简述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内容1、速度:P144①反应速度: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②动作速度:两手快速敲击,坐姿快速踏足③位移速度:50m跑,4s快跑2、力量:P150分为(1)静力性力量(等长收缩)、动力性力量(等张收缩);(2)绝对力量(最大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①肌肉力量:握力,背力,1min仰卧起坐②爆发力:立定跳远,纵跳,原地纵跳摸高3、耐力:P158分为力量耐力(分为动力性力量耐力和静力性力量耐力)和心血管耐力(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①有氧耐力(又称一般耐力):800m跑(女)或1000m跑(男),12min跑,50mx8往返跑②速度耐力:400m跑③动力性力量耐力:俯卧撑(跪卧撑)、引体向上、斜身引体、双杠屈臂屈伸④静力性力量耐力:屈臂悬垂,仰卧举腿4、柔韧性:P169分为绝对柔韧性和相对柔韧性①绝对柔韧性:坐位体前屈,立位体前屈、俯卧背伸②相对柔韧性:后屈体造桥、俯卧抬臂、转肩5、灵敏性:P176往返跑(10mx4),“十字”变向跑,反复侧跨步,10s立卧撑,象限跳6、协调能力:分为一般协调能力和专项协调能力足球曲线运球,双脚连续跳,对墙传球,投远(垒球、网球、手球、实心球等等),投准7、平衡性:分为静态平衡性(时间)和动态平衡性(时间、距离、分值等)括号里它们的是测量形式。
①静态平衡性:闭目单足立,单足前脚掌站立,鹤立测验,横向踩木(纵向踩木)②动态平衡性:平衡木行走,闭目原地踏步,直线行走二、简述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1、体格测量:①量度测量(体重、瘦体重、体脂重)②长度测量(身高、坐高、颈长 (74)③宽度测量(肩宽、胸廓横径 (77)④围度测量(胸围、呼吸差、臂围 (80)2、身体成分测量:①皮褶厚度法②水下称重法③生物电阻抗法3、体型测量:①柯里顿分类法②希思-卡特分类法4、身体姿势的测量:①局部姿势测评(脊柱前后弯曲测量与评价、脊柱侧弯测量与评价、胸廓形状测评、臀部形状测评、腿部形状测评、足型测评)②整体姿势测评(班科罗伏特三段检查法、托马斯影响对照法、整体姿势综合测评)(体型分类:内胚层型(肥胖型)、外胚层型(细长型)、中胚层型(匀称型))三、机能测试和素质测试测试哪些内容,怎么测?四、简述有效性客观性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影响客观性的因素?1、测试者水平;2、测验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3、测量的指标特征;4、测量的尺度影响有效性的因素?1、测量的可靠性;2、校标有效性;3、受试者总体特征;4、测量指标的数量影响可靠性的因素?1、受试者个体差异及能力水平;2、重复测量间隔时间;3、受试者能力发挥的水平关系在P41五、如何确保测量的准确性,误差来源于?误差来源于测量仪器的精度、测量技术、测量方法还有测试者、受试者和指标的误差。
体育测量与评价(合集5篇)
![体育测量与评价(合集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f2e69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10.png)
体育测量与评价(合集5篇)第一篇:体育测量与评价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目的:为了鼓励和推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保卫祖国服务特点:中国为儿童和青少年制定的体育锻炼标准的制度。
1975年由国务院颁布实施。
根据不同性别和年龄分组,每组有不同的锻炼项目和标准。
在规定时限内达到标准者,被授予国家统一颁发的证章、证书。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目的:为了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制定。
特点: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是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
2功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名称的外延涉及到它的激励和教育功能、反馈功能和引导锻炼功能。
教育激励《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
所选用的指标可以反映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的身体成分、心血管系统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以及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等要素的基本状况。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将使学生和社会能够对影响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引导人们去积极追求身体的健康状态,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还规定,对达到合格以上等级的学生颁发证章,以激励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内在积极性。
反馈调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并规定了各校应将每年测试的数据按时上报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按各种要求进行统计、分析、检索的功能,并定期向社会公告。
该系统为学生及其家长提供了在线查询和在线评估服务,向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身体健康诊断,使学生能够在准确地了解自己体质健康状况的基础上进行锻炼;该系统还可为各级政府机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提供翔实的统计和分析数据,使之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时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件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320dbf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3.png)
如何应用体育测量与 评价指导训练和提高 运动成绩
分享如何将体育测量与评价的 结果应用于具体的训练计划, 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和 学习体会
提供对本次课程所学知识的简 要总结,并鼓励学员分享他们 的学习体会和经验。
结束语
感谢大家参加本次课程
向学员表达感谢之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感谢他们参加本次课程,与分享他们宝贵的学习时间。
《体育测量与评价》PPT课件
# 体育测量与评价 PPT课件 ## 第一部分:介绍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和意义(20分钟)
1
体育测量的定义和分类
探索体育测量的定义,介绍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以及不同指标的测量。
2
评价体育水平的重要性
解释评价体育水平对运动员发展和训练的重要性,强调其在提高竞技水平中的作用。
3
希望本次课程对大家有所帮助
鼓励学员相信本次课程能够为他们带来新的知识和思考方法,对他们的学术和职业生涯有所 帮助。
鼓励学员在日后继续关注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
鼓励学员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并保持对体育测量与评价领域最新发展的兴趣。
体育测量与评价在训练中的作用
探讨体育测量与评价在训练环节中的具体作用,以及如何借助评价结果优化训练计划。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具体方法与指标
体成分的测量
介绍不同的体成分测量方法,包括体脂率、肌肉质 量等,帮助运动员了解自身身体组成。
功能性测试
解释功能性测试的重要性,介绍各种测试方法,以 评估运动员的力量、速度、灵敏度等功能表现。
4
介绍心理测试问卷的设计和分析过程, 以便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
实验室演示体成分的测量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了解在实验室环境 下测量体成分所需的工具和技术方法。
体育测量与评价PPT课件第四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PPT课件第四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e13f9ff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e.png)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9. 小腿长:大小腿屈曲900时胫骨点至内 踝点之间的距离。
10. 小腿+足高:大小腿屈曲900时胫骨 点至凳面的垂直距离。
2 测量的基本姿势及测点 基本姿势 直立位
正确的直立位 前面观:耳屏前 肩峰 大转子 膝 踝 侧面观:左右髂前上肌的连线与长 轴互成直角 后面观:棘突成一直线两肩齐平
3 测点 指人体的表面标志.即活体测量试点简称测点
4 常用测点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腹中线:是胸骨中线的延 续,是腹部四区分法的 垂直线。
脐:位于腹部中心,向后投 影相当于第3~4腰椎之 间,是腹部四区分法的 标志。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九个区
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
(20)桡骨点 (21)桡骨茎突点 (22) 尺骨茎突点 (23) 桡侧掌骨点 (24)尺侧掌骨点 (25) 指尖点
尺骨茎突点 桡骨茎突点
桡侧掌骨点 尺侧掌骨点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测试者用测径规测量左右肩峰之间的距离。 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cm。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d9746a0bed5b9f3f80f1c28.png)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田春兰执笔人:田春兰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体育科学学院课程名称: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编号:143406英文名称: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限选课总学时:18 理论学时:18 实验学时:学分:1开设专业:体育舞蹈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统计学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体育测量与评价是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体育范畴内各种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方法学范畴。
本课程是体育舞蹈专业专业方向限选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常用方法,培养学生对体育问题的系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从事体育测量与评价方面科学研究的能力,为学生在今后体育工作中能够运用科学化方法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2、能够初步应用相关知识对体育测量与评价现今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3、运用自身体育测量与评价素养,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4、结合理论结合实践的启发性教学,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了解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理解体育评价的意义和功能,了解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发展概况。
【讲授内容】:1、了解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理解体育评价的意义和功能;2、了解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研究对象、意义和功能【教学难点】: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性质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教学目标】:理解测量与评价的概念,了解测量量表的种类及特性、评价的基本形式及类型,基本掌握测量的客观性、可靠性、有效性的概念及检验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评价量表和评价方法。
【讲授内容】:第一节体育测量的基础理论1、理解测量与体育测量的概念;2、了解测量量表的种类及特性;3、基本掌握测量的客观性、可靠性、有效性的概念及检验的基本方法,4、了解体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第二节体育评价的基础理论1、理解评价体育评价的概念、评价的基本形式及类型;2、掌握常用评价量表和评价方法。
体育测量与评价 实验报告
![体育测量与评价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071c7e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4.png)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和掌握运用测量手段对体育运动进行评价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掌握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测量。
实验过程:本次实验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进行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臂展、腰臀比、肺活量等指标。
采用的测量方法分别是使用体重秤、卷尺、肺活量计等基本工具进行测量。
具体步骤如下:1、身高的测量:运动员站直后,用卷尺沿着头顶至后背中央的直线往下落,与运动员的极点相接,然后读出身高数值。
2、体重的测量:运动员光着脚站在体重秤上,保持平衡,待秤面平稳后,读出体重数值。
3、臂展的测量:运动员双臂伸直,向两侧微张,上下臂与地面垂直放平,测量两个手指尖之间的距离。
4、腰臀比的测量:运动员先用卷尺测量腰围和臀围,然后将腰围的数值除以臀围的数值,得到的结果即为腰臀比值。
5、肺活量的测量:运动员深吸一口气后,将肺活量计嘴部口含紧密,将后面的球拨开,然后尽力将气吹入肺活量计中,让气球上升到最高点,读出数字即为肺活量的数值。
实验结果:我们对10名运动员进行了身体素质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运动员 | 身高(cm) | 体重(kg) | 臂展(cm) | 腰臀比 | 肺活量(mL) || ------ | ---------- | ---------- | ---------- | ------ | ------------ || 1 | 170 | 62.5 | 171 | 0.88 | 3680 || 2 | 175 | 75.0 | 181 | 0.92 | 4250 || 3 | 168 | 60.0 | 168 | 0.86 | 3320 || 4 | 172 | 70.0 | 174 | 0.89 | 4010 || 5 | 178 | 76.0 | 186 | 0.93 | 4520 || 6 | 165 | 58.0 | 166 | 0.87 | 3180 || 7 | 173 | 72.0 | 177 | 0.90 | 3890 || 8 | 180 | 80.0 | 188 | 0.99 | 4650 | | 9 | 167 | 56.0 | 163 | 0.85 | 3050 | | 10 | 171 | 69.0 | 174 | 0.88 | 3980 |实验分析: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不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差异比较大,其中有些运动员身高比较高、体重比较重,肺活量也比较大,而有些运动员则相反。
体育测量与评价作业05(答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作业05(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165b4c69eae009581bec23.png)
《体育测量与评价》作业05第03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1、人体形态:是指人体的概观性特征,包括器官的外形结构、体格、体型和姿势等。
2、在身体形态的重复测量时,较长部位测量误差不能超过0.5厘米,其它不能超过0.2厘米,体重测量误差不能超过0.1千克。
3、体格:指人体外部形态结构,包括人体量度、长度、宽度、围度等。
4、体重是反映人体骨骼、肌肉、脂肪和内脏器官发育状况的重量整体指标。
体重一般宜在上午十时左右测量。
5、身高是指头顶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是反映骨骼发育状况的长度指标,测身高时要求足跟、骶部及两肩胛间部与立柱相接触。
6、坐高是反映躯干长度的指标,测量时应使骶部、两肩胛间部紧靠立柱。
7、胸围是指平衡呼气时,经胸中点、肩胛下角点绕胸一周的长度,是反映呼吸器官、胸部肌肉和脂肪发育情况的围度指标。
8、男子腰围不宜超过85厘米,女子不宜超过80厘米。
9、形态指数:是指根据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和相互内在关系,把两项或两项以上形态指标的测量值按照一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得出的相对值。
10、腰围指数= 100 ×腰围/臀围。
男性超过100,或女生超过85为肥胖。
11、某成年男子身高170cm,体重80kg,胸围100cm,则其肥胖度为23.1%,BMI指数为27.68,维尔威克指数为105.88。
12、发育指数是由尺度指标和重量指标综合形成的指数,又称充实度指数或营养指数。
13、身体成分:指皮肤、脂肪、肌肉、骨骼及内脏器官等身体的组成成分。
14、通过体密度测量体脂率常采用水下称重法和皮褶厚度法。
若通过上述方法测得体密度为1.0786g/ml,则体脂率为9.50%。
15、成年女子正常体脂率范围是20%-25%,超过30%为肥胖。
成年男子正常体脂率范围是10%-15%,超过20%为肥胖。
16、人体三大发育指标是身高、体重、胸围。
17、体型:是指身体外部形态特征的类型,是对人体某阶段形态结构及组成成分的描述。
18、体型分内胚层型、中胚层型、外胚层型三类。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验报告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ac224a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4.png)
实验一体格的测量与评价【实验目的】通过标准化测量,了解人体的基本外部形态,包括身体量度、长度、围度指标,并计算出部分体格指数,对人体生长发育状况和体质水平进行初步评价。
【实验原理】体格测量与评价是定量化研究人体外部形态结构、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方法。
体格是指人体形态发育特征,即是人体各个环节在空间所占的比例大小,它包括身体的量度、长度、围度、宽度。
【实验方法】1.体重的测量测量仪器:电子体重计测量方法:体重计放在平坦的地面上,受试者轻上体重计,立于中间,测试者待受试者站稳后,记录显示屏的数据。
测量误差:少于0.1kg。
注意事项:(1)受试者按要求着装,上下秤台动作要轻。
(2)测试一定数量(约25人)受试者后,应校对仪器,将指针调整至零点。
2.身高的测量测量仪器:身高计测量方法:受试者以自然立正姿势站在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30°-40°,足跟、骶骨及两肩胛间与立柱相接触,保持耳眼水平位。
测试者将水平压板下滑,轻压其头顶点,两眼与压板呈水平位读数。
测量误差:少于0.5cm。
注意事项:(1)仪器选择平坦靠墙的地方放置,立柱的刻度尺向着光源。
(2)测试者读数时两眼视线与受试者的身高保持在同一水平。
(3)水平压板与头顶接触的松紧应当适度,头发蓬松者要压实。
3、胸围的测量测量仪器:带状皮尺测量方法:受试者两足分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平静呼吸。
按照围度测量要求(已发育女性置乳头上方第四胸肋骨关节处,其他人置乳头上缘),选择测量参照点,带状尺水平绕行一周读数。
测量误差:不得超过1cm。
注意事项:(1)测量时要注意带状尺是否有折转,位置是否正确,带状尺松紧要适宜。
(2)读数应在呼气之末、吸气之前进行。
4、上臂紧张围的测量测量仪器:带状皮尺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将左手掌心向上握拳并用力屈肘。
测试者将带状尺绕行肱二头肌最隆起部位一周后读数。
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cm。
人体测量与评价范文
![人体测量与评价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63a791f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2.png)
人体测量与评价范文人体测量与评价是运动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对人体各项指标的测量和评价,可以了解个体的身体状况、功能水平以及潜在的健康风险,为制定个性化的健身计划和科学的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人体测量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并探讨其在健身与康复中的应用。
一、人体测量与评价的内容1.身体形态评价:通过测量个体的身高、体重、体脂率、骨骼肌含量等指标,了解个体的身体形态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超重或营养不良的情况。
2.功能评价:通过测量个体的肌力、肌耐力、柔韧性、有氧能力等指标,评估个体的身体功能水平,了解其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
3.生理评价:通过测量个体的血压、血糖、血脂、心肺功能等指标,评估个体的生理状况,掌握其潜在的健康风险和疾病风险。
二、人体测量与评价的方法1.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仪器设备对个体的身体形态、功能和生理状态进行直接测量。
例如,使用体重秤测量个体的体重,使用皮尺测量个体的身高和各个身体部位的围度,使用刷筒测量个体的柔韧性,使用人体运动仪测量个体的肌力和肌耐力。
2.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一些指标的间接测量,推测个体的身体形态、功能和生理状态。
例如,通过测量个体的腰围和臀围,计算腰臀比指数,评估个体的脂肪分布情况;通过测量个体的身高和体重,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评估个体的超重和肥胖程度;通过测量个体的最大摄氧量,评估个体的有氧能力。
三、人体测量与评价在健身与康复中的应用1.健身应用:通过人体测量与评价,可以了解个体目前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健身计划和训练目标。
例如,根据个体的身体成分和有氧能力评估结果,合理安排力量训练和有氧训练的比例;通过身体形态评价,设计针对性的减脂计划。
2.康复应用:通过人体测量与评价,可以评估康复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生理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例如,通过肌力评估,确定肌肉萎缩的程度,并制定相应的肌力恢复训练;通过心肺功能评估,设计适宜的有氧运动量,提高康复患者的心肺功能。
体育测量与评价 (3)全文
![体育测量与评价 (3)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971ea537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5.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 体育测量的基本理论1、测量的可靠性(又称信度)是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批受试者使用相同测量手段,重复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2、有效性分为:内容有效性、结构有效性和效标有效性。
3、内容有效性:内容有效性是指所选择测量内容反映总体属性的准确性程度。
结构有效性:结构有效性是指一组测量所包含的各种属性与总体属性各种拟测成分在结构上的一致性程度。
效标有效性:是指所选择的测量与效标之间的关联一致性程度。
4、测量三性:可靠性、有效性和客观性。
其关系如下:(1)有效的测验必须是可靠的和客观的。
(2)可靠性对有效性的影响。
一项测验的有效性系数不能超过它的可靠性系数的平方根。
(3)可靠测验不一定有效,有效的一定可靠。
5、有效性系数的估价方法(一)逻辑分析法(二)积差相关法(三)等级相关法)1(6122--=∑n n d r第二章评价的基本理论1、离差法要求数据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百分位数法没有这个要求。
2、常见的三种评价标准类型:比较标准、理想标准、个体标准。
3.相关法4累进计分法第三章测验的编制与实施1、在实际测验中,如何选择测量次数和标准观测值?(1)强度大、且需要受试者做极限强度的测验,一般只测一次,而且就取仅有的一次成绩为标准观测值。
(2)观测和操作难度大的测验一般只测一次,而且就取仅有的一次成绩为标准观测值。
(3)强度大而持续时间短以及非极限负荷的测验一般应测2到3次,或测多次取最佳测验成绩或平均成绩。
(4)易变、敏感、波动较大的测验。
一般要求测多次,标准观测值应取平均成绩或取总和。
(5)无需受试者操作而直接量度的测验一般测1到2次,标准观测值应取准确测量的一次成绩。
(6)理论测验。
一般只测一次,标准观测值也就是该次测验成绩。
2、测量的相关性与独立性原则。
测验的相关性,是指成套测验中各个测验与总体属性的相关关系。
测验的独立性是指成套测验中各个测验应具备的单一属性和独立性。
体育测量与评价_05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_05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71ee1d089eb172ded63b74e.png)
2.纵跳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垂直向上跳跃时下 肢肌肉快速收缩的能力。 测量仪器:电子纵跳计或纵跳计
3.原地纵跳摸高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 受试者垂直向上跳跃 时下肢肌肉快速收缩 的能力。 测量器材:纵跳测量 板(标有刻度,固定 于墙上)、皮尺、白 粉末。
(三)力量测量的注意事项
1.进行负重测量时,。要根据受试者的身体情况, 选择适当的重量,避免负荷过重或负荷过轻而导致 测量无效。 2.测量前,受试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加强 安全保护措施,要经常检查器械,以免受伤。 3.在使用留针式仪器时,每次测试后切记指针回 “0”。每测100次应校对一次仪器,误差不得超过 正负0.5kg。
第三节 耐力的测量与评价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 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 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 能力。
一、耐力素质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一)耐力素质的分类 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耐力素质可分为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 力。肌肉耐力又称力量耐力,力量耐力又可分为动力性力量耐 力和静力性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二、柔韧性的测量内容和方法
(一)绝对柔韧性的测量
1.坐位体前屈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躯干和下肢 各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以及下肢 肌群、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
测量器材:坐位体前屈测量计,薄垫子
3.俯卧背伸
除此之外,还有前后劈腿、左右劈 腿、转体及关节运动幅度的测量等测 量指标。
1.后屈体造桥 2.俯卧抬臂
第一节 速度的测量与评价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其表现形式有 反映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等。 速度素质是人们生活和体育运动中的一项很重要的 身体素质,是体质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 身体训练水平和竞技能力高低的客观依据。 速度素质不仅是运动员选材客观依据之一,而且也 对其他身体素质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速度素质影响因素较多,如运动员的肌肉类型、肌 肉的收缩速度、力量、年龄、性别、体型、柔韧性 以及协调性等。
体育测量与评价与衡量教案设计10
![体育测量与评价与衡量教案设计10](https://img.taocdn.com/s3/m/c95ffa8a2cc58bd63186bd83.png)
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并掌握身体素质的基本概念;2.了解速度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容;3.掌握力量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容。
重点难点:1. 速度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容;2. 力量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容。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身体素质也称身体适应性,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协调及平衡等机能能力的总称,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
运动能力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并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大脑皮质主导下的不同肌肉的协调性。
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一个人体质好坏的主要依据之一,两者与人的体型、体格、机能、神经反应和心理等均有密切关系。
同时,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也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一般运动能力强的人身体素质也好,而且身体素质好的人,运动能力也比较容易提高,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在体育教学、训练以及科研和国民体质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诊断和评价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水平,了解未成年人身体素质的发展情况;第二,预测少年儿童的运动能力,为运动员选材提供较准确的依据;第三,评价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效果,为改进和提高教学和训练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第四,测量与评价国民体质状况,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第一节速度的测量与评价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其表现形式有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等。
速度素质是人们生活和体育运动中的一项很重要的身体素质,是体质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容,是衡量身体训练水平和竞技能力高低的客观依据。
速度素质不仅是某些运动项目运动员选材的客观依据之一,而且对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速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快,但女性到16岁,男性到17岁以后提高的速度减慢。
速度素质影响因素较多,如运动员的肌肉类型、肌肉的收缩速度、力量、年龄、性别、体型、柔韧性以及协调性等。
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技术的测量与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技术的测量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451880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b.png)
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技术的测量与评价前言体育运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强身健体,而且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都需要通过各种体育测量与评价方法来评估自己的技能和进步。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体育测量与评价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评估自己的体育运动水平。
身体组成身体组成是指身体中各种成分的分布情况,包括肌肉、脂肪、骨骼等。
体脂率是身体组成评定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许多人认为体脂率越低,身体健康状况越好。
但是,一定量的脂肪对于身体运动和代谢都是必要的,过低的体脂率可能会危及到身体健康。
常用的体脂率测量方法包括皮褶厚度、生物电阻抗和双能X射线吸收法等。
皮褶厚度测量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评估方法,它通过测量身体的三个主要部位(胸部、腹部和大腿)的皮褶厚度来计算出体脂率。
生物电阻抗法则是采用微弱的电流通过身体来测量身体的组成成分,包括水分、脂肪和肌肉。
双能X射线吸收法是一种高科技的方法,可以通过扫描人体来测量身体不同部位的脂肪含量。
动作分析动作分析是研究运动技能中各种技术要素的分析方法。
它通过对每个动作的不同阶段、关节角度、力量和速度等细节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如何改进和优化运动技能。
常用的动作分析方法包括高速摄影、电子测距仪、压力平衡板和运动员踝镜等。
高速摄影技术可以捕捉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每一帧画面,用于分析运动员在不同阶段的动作基本要素。
电子测距仪是一种通过光学测量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
压力平衡板则是通过测量运动员站立平衡能力的方法,可以帮助分析和改善运动员的平衡能力。
运动员踝镜则是一种帮助分析和改善运动员踝部技术的设备。
有氧耐力有氧耐力是指运动员在进行长期、低强度的运动时,持续产生能量的能力。
有氧耐力主要依赖人体的心肺功能,通过增强心脏功能、提高肺活量和增加氧气运送量等方法来提高。
常用的有氧耐力评估方法包括VO2max检测、乳酸阈值检测和心率监测等。
体育学中的运动人体测量与评价
![体育学中的运动人体测量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10b7c5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17.png)
体育学中的运动人体测量与评价体育运动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对运动人体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则是体育学研究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探讨体育学中的运动人体测量与评价,从测量方法、评价指标和应用方面进行综述和分析。
一、测量方法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直接测定身体的各项指标来评估运动人体的特征。
例如,身高、体重、肢长、臂展等指标可以通过直接测量来获取。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2. 功能性测量法功能性测量法主要用于评估运动人体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
常用的功能性测量方法包括跳远、抛掷、纵跳等测试项目。
通过这些测试项目,可以评估运动员的爆发力、柔韧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3. 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测定运动人体的某些特征来间接评估其他指标。
例如,通过测量心率来判断运动员的心肺功能、通过测量血压来评估运动员的循环系统健康等。
这种方法虽然不直接测量目标指标,但可以通过间接测量得到相关信息。
二、评价指标1. 功能指标功能指标主要用于评估运动人体的各项运动能力。
包括最大摄氧量(VO2max)、心肺功能指标、柔韧性指标、力量指标等。
这些指标可以全面反映运动人体在运动中的表现和潜力。
2. 体型指标体型指标主要用于评估运动人体的身体比例和外形特征。
例如身高、体重、BMI指数等可以反映运动人体的发育状况和体型特征。
这些指标可以作为选拔运动员和评估运动员身体素质的重要参考。
3. 生理指标生理指标主要用于评估运动人体内部机能的状况。
例如心肺功能、血液指标、代谢指标等可以反映运动人体的生理健康状况。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三、应用方面1. 运动训练通过对运动人体的测量与评价,可以了解运动员在不同方面的特点和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运动训练和能力提升。
例如,对于某些运动项目,可以根据测量结果制定专门的训练计划,针对性地提高运动员在某个方面的能力。
2. 运动选拔运动人体的测量与评价也在运动选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编大学体育 第五版 模块五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与评价
![新编大学体育 第五版 模块五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84000e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4.png)
XINBIAN DAXUE TIYU
模块五
《国家学生体质 健康标准》测试
与评价
01 训练项目一 了解《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02
训练项目二 掌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测试的方法
03
训练项目三 熟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的测试内容及成绩评定标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测试与评价
05 模块五
了解《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知道测试内容和方法 掌握测试评价办法
训练项目一 了解《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 局共同组织研制并正式颁布的,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组成部分。
一、体质的概念
体质,即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 态、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遗传、营养、体育锻炼起了重要作用。
4.注意事项
(1)有心脏病的学生不能参加测试。 (2)按2s上、下一次的节律进行。当受试者跟不上 节奏时应及时提醒,如果3次跟 不上节奏应停止测试,以免发生伤害事故。 (3)上、下台阶时,膝、髋关节都应伸直。 (4)受试者不可自测脉搏。 (5)如果受试者不能完成3min的负荷运动,以实 际上、下台阶的持续时间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同上。
训练项目二 掌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方法
二、体重
1.测试目的
体重
2.测试器材 3.测试方法 4.注意事项
(1)测量体重前受试者不得进行剧烈体育活动或体 力劳动。
(2)受试者站在秤台中央,上下杠杆秤的动作要轻。
(3)每次使用杠杆秤时,均需校正。测试人员每次 读数前都应核对砝码标重以避免差错。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34a0ef32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68.png)
1、定量计时式:以完成特定动作次数(或距离)所用时间为成绩的测验。如“1500米跑”、“400M跑”等测验。 2、定时计量式:以特定时间内完成的动作次数(或距离)为成绩的测验。如“12分钟跑”、“1分钟仰卧起坐”等测验。 3、极限式:以特定强度运动至力竭时完成的动作次数(或距离)为成绩的测验,如“引体向上”、“俯卧撑”测验。
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七节 平衡性的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 二、测量形式 三、测量内容与方法 四、测量注意事项
1、静态平衡性:是指人体在相对静止状态下保持姿势稳定的能力。 2、动态平衡性: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维持平衡的能力。
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七节 平衡性的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P186) 二、测量形式 三、测量内容与方法 四、测量注意事项
1、绝对力量测量:指以负荷量为成绩的测量法。 2、相对力量测量:指以负荷量与受试者体重之比为成绩的测量法。
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二节 力量的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 二、测量形式(P151) 三、测量内容与方法 四、测量注意事项
1、最大肌力的测量:握力、背力等。 2、爆发力的测量:立定跳远、纵跳、原地纵跳摸高等。
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二节 力量的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 二、测量形式 三、测量内容与方法 四、测量注意事项(P158)
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三节 耐力的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 二、测量形式 三、测量内容与方法 四、测量注意事项
耐力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P158)。
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速度的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P144) 二、测量形式 三、测量内容与方法 四、测量注意事项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验报告范例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验报告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dcc8575b960590c69fc376c9.png)
2)、数据计算:
○1 利用体密度推算回归方程式计算身体密度 D;
○2 计算体脂百分比
F%:
F%=
4.570 D
4.142
100
;
○3 计算体脂重:F=W×F% W 为体重;
○4 计算瘦体重:LBW=W-F 2、库茨尔曼体脂百分比简易测量法:受试者自然站立,暴露测试部位,测试者选准测量点,用左手拇指、食
3、培养分析人体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发展水平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
中体同方反应时、平衡能力、俯卧撑、立定跳远、握力、坐位体前屈测量仪,秒表。
三、实验方法:
1、选择反应时测量(反应速度):受试者取自然站立姿势,站在测量仪前,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以指腹按
住启动键,双眼观察信号键,出现光或声信号后,以最快的速度去按该键;信号消失后,回到准备状态,等待下一
三、实验方法:
给定若干假设群体(500-1000 人),选择体质测试项目,编制测试方案并实施。
给定若干体质测试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
四、实验步骤:
1、编写测试方案。
实验 时间
X月x日
2、分析处理数据(请写出详细处理步骤)。 a、
3、做出简要评价。 五、实验测量结果及分析:
1、实验数据结果(请另附图)。 2、结果分析:(对实验测量所得数据的意义参照相关标准进行简单分析评价)
2、结果分析:(对实验测量所得数据的意义参照相关标准进行简单分析评价)
教师评语:
实验课名称
体育测量评价
实验内容 五、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测量与评价
实验者姓名
学 xxx
号
年 xxxx 级
级
班级
体教 x 班
实验 时间
X月x日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95e7cf33687e21ae45a967.png)
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并掌握耐力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2.了解并掌握柔韧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1. 耐力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2. 柔韧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耐力的测量与评价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
一、耐力素质的分类及测量形式(一)耐力素质的分类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耐力素质可分为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
肌肉耐力又称为力量耐力,力量耐力又可分为动力性力量耐力和静力性力量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动力性力量耐力是指机体在动力性工作中多次完成相应强度的肌收缩的能力,静力性力量耐力是指机体在静力性工作中长时间保持相应强度的肌紧张的能力。
有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有氧耐力通常叫一般耐力。
一般耐力与心肺功能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代表心肺功能的水平。
无氧耐力也叫速度耐力,是指机体以无氧代谢为主要供能形式,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二)耐力素质的测量形式根据耐力素质的特点,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测量形式:(1)定量计时法:测量受试者完成特定动作或距离所需时间的方法。
(2)定时计量:测量受试者在单位时间内完成规定动作的次数或距离的方法。
(3)极限式测量:测量受试者竭力完成规定动作或距离的方法。
二、耐力素质的测量内容与方法(一)一般耐力的测量1.800m跑(女)或1000m跑(男)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心肺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中学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800m跑(女)或1000m跑(男)时间越短,则受试者的耐力就越高。
中国学生800m跑(女)或1000m跑(男)评价标准见表5-11。
2.12分钟跑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心肺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是衡量一般耐力水平较为理想的指标。
适用对象:适用于初中至大学男、女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速度耐力的测量
测量项目:400m跑
(三)动力性力量耐力的测量
1.俯卧撑; 2.引体向上
(四)静力性力量测量
1.屈臂悬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上肢肌群 和肩带肌群的静力性力量耐力。 测量仪器:高单杠、秒表、凳子
三、耐力测量的注意事项 1.在测量时,应向受试者做必要的宣传鼓动工作,
以鼓励受试者尽力完成测验。
(一)速度的分类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的快 慢。
一、速度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动作速度是指人体完成某一单一动作或成套 动作的快慢。
位移速度是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或单位距离所需要的最短时间。
(二)速度素质的测量形式
速度素质的测量,通 常采用固定距离计时,固 定时间计距离等方法来测 定。
2.闭目原地踏步走
3.直线行走
1.在闭目单足立测量时,受试者周围2m不能有 其他物体,以免受试者身体失去平衡摔倒碰 伤。
三、平衡性测量的注意事项
2.在进行静态平衡性的测量时,受试者所穿鞋 对平衡能力的测量结果有影响,所以,要统 一赤足测量。
二、测量的内容和方法
(一)位移速度测量 1.50m跑; 2.4秒钟快跑
(二)动作速度测量
1.两手快速敲击
测量意义:主要反应受试者的两手快速 交替重复特定动作的能力。 测量仪器:时间计数自动控制器、金属 敲击棒两支。
2.坐姿快速踏足
(三)反应速度测量
1.简单反应时
测量意义:主要反应受试者对特定光信号反应的速 度。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人体的静态平衡能力, 也可评价受试者在不依赖视觉的情况下,位 置感觉和本体感觉间的协调能力。
2.单足前脚掌站立
3.鹤立测验
1.平衡木行走
(二)动态平衡性的测量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人体动态平衡的能力。 测量仪器:高30cm、宽10cm、长10m的平衡 木,两端的七点线和终点线外各加一块与平 衡木等高的20 cm×20 cm的平台。
(1)受试对象:男、女,20-39岁。 (2)动作规格:双足同时跳跃 (3)测试场地:在平坦的地面上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 线(约1米长)。将测试地面分为4个象限,并标示 数字 (4)测试方法:受试者双脚并拢,微屈膝立于象限"1" 中。听到开始信号后,双脚并拢按1→2→3→4→1 的顺序跳跃,计完成10次循环动作所需时间。 (5)测试单位:秒(精确到1/100秒)。 (6)测试器材:秒表、发令哨、直尺、粉笔。 (7)注意事项:双脚要同时起跳、落地;受试者每完 成一次时,测试员应向受试者提示次数
(二)相对柔韧性的测量
3.转肩
(三)柔韧性测量的注意事项
1.受试者在测量前应做好准备活动。测量时动 作勿过大或过猛,免拉伤,同时应由一同伴 保护并协助完成测量。 2.受试者在测量中应与测试者配合,当受试者 身体处于最大伸展部位时,要尽量稳定一些 时间,以便测量。测试者动作要迅速、准确。 3.评价时要注意,有些实测值是越大越好,而 有些值是越笑越好。
第三节 耐力的测量与评价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 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 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 能力。
一、耐力素质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一)耐力素质的分类 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耐力素质可分为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 力。肌肉耐力又称力量耐力,力量耐力又可分为动力性力量耐 力和静力性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6岁至老年人。 测量仪器:光反应时测量仪。
2.选择反应时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神经与肌肉系统协调性 和快速反应能力。
测量仪器:反应时测试仪
第二节 力量的测量与评价
(一)肌肉力量的测量 1.握力图5-5 握力测试
测量意义:是测量上肢静 力性力量的常用指标,它 主要反映受试者前臂及手 背部肌肉的抓握能力。 测量仪器:指针式握力计 或电子握力计。
第四节灵敏性测量与评价
灵敏性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 快速、准确、协调地完成改变身体姿 势、运动方向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它不仅与年龄、性别、疲劳、体型和 神经类型有关,而且与力量、速度和 协调性等素质有密切关系。
一、灵敏性的测量形式
灵敏性的测量形式分为:
疾跑方向的转换
身体位置的变化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在体育教学、训练 以及科研和国民体质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诊断和评价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水平,了解未 成年人身体素质的发展情况;
第二、预测少年儿童的运动能力,为运动员选材提供较 准确的依据; 第三、评价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效果,为改进和提高教学 和训练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测量与评价国民体质状况,为政府只能部门提供 决策依据。
平衡性分为静态平衡性和动态平衡性。静 态平衡性是指人体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保 持姿势稳定的能力。动态平衡性是指人体在 运动过程中维持平衡的能力。
(二)平衡性的测量形式 静态平衡性以时间形式来测量,而动态平 衡性以时间、距离或分值等多种形式测量。
(一)静态平衡性的测量 1.闭目单足立
二、平衡性的测量内容和方法
身体局部的方向转换
1.往返跑(4×10m)
二、灵敏性的测量内容和方法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的速度及在快跑 中急停、急起和快速变换动作方向的能力。
图8-30 10米×4往返场地跑
2.“十”字变向跑 测量意义:主要 反映受试者在快跑中 快速变换身体方向的 能力。 3.反复侧跨步 4.10秒立卧撑
五、象限跳
2.纵跳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垂直向上跳跃时下 肢肌肉快速收缩的能力。 测量仪器:电子纵跳计或纵跳计
3.原地纵跳摸高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 受试者垂直向上跳跃 时下肢肌肉快速收缩 的能力。 测量器材:纵跳测量 板(标有刻度,固定 于墙上)、皮尺、白 粉末。
(三)力量测量的注意事项
1.进行负重测量时,。要根据受试者的身体情况, 选择适当的重量,避免负荷过重或负荷过轻而导致 测量无效。 2.测量前,受试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加强 安全保护措施,要经常检查器械,以免受伤。 3.在使用留针式仪器时,每次测试后切记指针回 “0”。每测100次应校对一次仪器,误差不得超过 正负0.5kg。
图5-5 握力测试
2.背力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背部肌肉的力量。
测量仪器:电子背力计或背肌拉力计。
背肌耐力测试
用背力计测腹肌力
3.腹肌力
1分钟仰卧起坐
使用器材:垫子、秒表。
图5-7 仰卧起坐
1.立定跳远
(二)爆发力的测量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向前跳跃时下肢肌 肉的力量和爆发力。 场地器材:量尺、标志带、平地
动力性力量耐力是指机体在动力性工作中多次完成相应强度的 肌收缩的能力,静力性力量耐力是指机体在静力性工作中长时 间保持相应强度的肌紧张的能力。 有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氧气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能坚 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有氧耐力通常叫一般耐力。一般耐力与 心肺功能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代表心肺功能的水平。无氧耐力 也叫速度耐力,是指机体以无氧代谢为主要功能形式,坚持长 时间工作的能力。
第一节 速度的测量与评价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其表现形式有 反映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等。 速度素质是人们生活和体育运动中的一项很重要的 身体素质,是体质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 身体训练水平和竞技能力高低的客观依据。 速度素质不仅是运动员选材客观依据之一,而且也 对其他身体素质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速度素质影响因素较多,如运动员的肌肉类型、肌 肉的收缩速度、力量、年龄、性别、体型、柔韧性 以及协调性等。
(二)耐力素质的测量形式
根据耐力素质的特 点,通常采用以下几种 测量形式:
定量计时:
定时计量:
极限式测量:
(一)一般耐力的测量
二、耐力素质的测量内容与方法
1.800m跑(女)或 1000m跑(男)图8-27 50米×8往返场地跑 2.12分钟跑
3.50×8往返跑
图8-27 50米×8往返场地跑
第五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身体素质也称为身体适应性,是指人体 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 耐力、柔韧、灵敏、协调及平衡等机能 能力的总称,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 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 运动能力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并有效地 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 现在大脑皮质主导下的不同肌肉的协调 性。
一、协调能力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协调能力可分为一般协调能力和 专项协调能力。协调能力的测量形式 一般有测量按固定的路线移动所需要 的时间,测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动 作的次数,以及测量掷远的距离及准 确性等。
二、协调能力的测量内容和方法 1.足球曲线运球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运动中既要观 察目标,又要在快速移动中完成运球的协调 能力。
第四节 柔韧性测量与评价
一、柔韧性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一)柔韧性分类
柔韧素质可分为绝对柔韧性和相对柔韧性两类。 绝对柔韧性是指反映受试者本身或某部位所具有的柔 韧性。相对柔韧性是指受试者某一部位的柔韧性与另 一部位之比的一种相对值。相对柔韧性排除了受试者 身体差异。
(二)柔韧性的测量形式 柔韧性的测量形式有绝对柔韧性测量和相对柔韧 性测量之分。
2.在进行肌肉耐力测量时,每个测试者应负责一 名受试者的测量,并及时、明确指出错误动作。错 误动作不计入成绩。 3.耐力测量均测一次,测量后应让受试者自行放 松。 4.肌肉耐力的测验可用定时计数的形式进行,时 间可选择30秒或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