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法学通论(高起专)》期末考核-标准答案
东师法学通论17春在线作业1-1
![东师法学通论17春在线作业1-1](https://img.taocdn.com/s3/m/30fbcf02964bcf84b9d57bd5.png)
东师法学通论17春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D
2、A
3、C
4、A
5、A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第一顺位的继承主体不包括()。
A. 父母
B. 子女
C. 配偶
D. 兄弟姐妹
正确答案:D
2. 法最根本的是由()决定。
A. 物质文明
B. 政治文明
C. 精神文明
D. 阶级状况
正确答案:A
3. 依照保险法和公司法的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经营财产保险业务或人身保险业务及其再保险业务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被称为()。
A. 投资公司
B. 证券公司
C. 保险公司
D. 中国保监会
正确答案:C
4. 回避制度适用的对象不包括()。
A. 律师
B. 审判员
C. 书记员
D. 鉴定人
正确答案:A
5. 作为独立学科的法学的出现以哪个学派的诞生为标志()。
A. 分析法学派
B. 自然法学派
C. 哲理法学派
D. 历史法学派
正确答案:A
6. 当代美国哪位哲学家论述了社会正义和个人正义之分以及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之分?()。
A. 罗尔斯
B. 华盛顿
C. 边沁
D. 罗斯科庞德
正确答案:A
7. 资本主义法律与以往私有制社会的法律存在着()。
A. 沿袭关系
B. 补充关系。
法学通论17春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
![法学通论17春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c6877e783e0912a3162a0c.png)
法学通论17春在线作业1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abc1. 无论企业法人还是非企业法人,因依法被撤销、解散、宣告破产或其他原因而进行清算时,法人()。
A. 主体资格消灭,不能进行民事活动B. 主体资格不消灭,仍然可以进行各种民事活动C. 主体资格不消灭,但不能进行民事活动D. 主体资格不消灭,但不能进行清算范围以外的活动正确答案:D 满分:3 分得分:3正确答案:D2. 因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
A. 无效民事行为B. 为民事法律行为C. 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D. 如损害国家利益则为无效民事行为正确答案:D 满分:3 分得分:3正确答案:D3. 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指的是()。
A. 用益物权B. 担保物权C. 所有权D. 占有权正确答案:C 满分:3 分得分:3正确答案:C“工伤本公司概不负责。
”该公司职工李某为完成工作任务,4. 某公司在其劳动合同中规定:于某日加班时被机器轧断一条胳膊,花去医疗费数万元。
对此,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应当李某自己承担,因为劳动合同对此有明确规定B. 应当李某自己承担,因为加班时的受伤不属工伤C. 应由该公司承担,因为该种规定无效D. 根据公平原则,该公司应承担适当的赔偿责任正确答案:C 满分:3 分得分:3正确答案:C5. 认定公民的出生时间,其证明依据的效力顺序为()。
A. 其他相关证明、医院证明、户籍证明B. 户籍证明、医院证明、其他相关证明。
《法学通论》(高起专)练习题
![《法学通论》(高起专)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e6e498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7c.png)
《法学通论》(高起专)练习题《法学通论》(高起专)练习题一一、名词解释题1.法的体系2.宪法修改3.行政处罚4.缓刑5.诉讼时效6.法律制裁7.人民主权原则8.信赖保护原则9.累犯10.消费者知情权二、单项选择题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对象B、法律书籍C、法律条文D、法律现象2.下列不属于封建制法的有()A、萨力克法典B、唐律C、教会法大全D、法国民法典3.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是依据()来对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A、法律调整方式的不同B、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进行C、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D、法律规则内容是否确定4.按照是否具有原创性可以将宪法分为()A、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B、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C、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D、原生宪法和派生宪法5. 根据我国宪法,( )有权制定行政法规A、全国人大常委会B、省级人大C、国务院各部委D、国务院6. 我国刑法对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A、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B、保护原则C、普通原则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和保护原则,在一定范围内也兼采普遍原则7. 故意伤害致死与间接故意杀人的区别是()A、犯罪的目的不同B、犯罪故意的内容不同C、使用的手段不同D、打击的部位不同8.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属于()A、无效合同B、可撤销的合同C、效力未定的合同D、部分无效的合同9.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是必经程序。
A、调解B、仲裁C、和解D、判决10. 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中哪一机构是公司的权力机构、最高决策机构()A、股东会B、董事会C、经理D、监事会11.划分部门法的主要标准是()A、法律的调整对象B、法律调整的方法C、法律的制定主体D、法律的效力12.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主要表现形式是()A、法律B、政策C、习惯D、命令13.法律规范属于()A、技术规范B、社会规范C、道德规范D、团体规范14.宪法的最根本的出发点是()A、限制国家权力B、授予国家权力C、保障公民权利D、规范公民权利15. 市工商局撤销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行为属于()A、行政处罚B、行政检查C、行政强制D、行政裁决16.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是()A、各级人民法院B、各级人民检察院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7.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法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法学通论》期末复习题汇总
![《法学通论》期末复习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10d08fa680203d8cf2f2458.png)
1、“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提出这一法治思想的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洛克D、卢梭2、我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该规定属于()A、禁止性规则B、命令性规则C、义务性规则D、权利性规则3、法律事实分为两类:一类是法律事件,一类是()A、法律后果B、法律责任C、法律制裁D、法律行为4、法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的作用,属于法的()A、规范作用B、维护政治统治的作用C、指引作用D、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5、根据宪法的规定,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副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年满()A、18周岁B、22周岁C、30周岁D、45周岁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每届任期为()A、4年B、5年C、6年D、10年7、万某于1996年12月2日,因投机倒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期3年,万某未上诉。
1997年10月1日新刑法生效后,万某以新刑法中取消投机倒把罪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要求依新刑法改判其无罪,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对万某的申诉法院应支持,因按从旧兼从轻原则,万某应无罪B、对万某的申诉不能支持,但可以对其减刑C、对万某的申诉不能支持,因新刑法对已经生效的判决不具有溯及力D、对万某的申诉不能支持,还应撤销其缓刑,改判实刑,因其不服管理8、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A、应当B、可以C、视情节轻微程度D、如果是过失的9、某市政府机关职员张某因涉嫌犯间谍罪被有关部门立案侦查。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本案应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B、本案应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C、本案应由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D、本案应由军队保卫部门立案侦查10、关于监护制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设置目的是为了保护行为能力受限制的人的合法利益B、经过被监护人同意,可以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C、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由其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等担任D、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11、关于民事行为的效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民事行为的有效是指依法成立的行为能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效果B、可撤销行为是指行为的效力取决于行为人撤销权行使状况的行为C、效力待定行为是指行为成立时效力尚未确定,有待将来某种事实发生才能确定的行为D、无效行为是指行为因欠缺有效要件因而没有任何法律后果12、代理人行使代理权应维护被代理人的利益,尽谨慎和勤勉义务。
法学通论期末复习题汇总图文稿
![法学通论期末复习题汇总图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6f9f2367a58da0116d174968.png)
法学通论期末复习题汇总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1、“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提出这一法治思想的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洛克D、卢梭2、我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该规定属于()A、禁止性规则B、命令性规则C、义务性规则D、权利性规则3、法律事实分为两类:一类是法律事件,一类是()A、法律后果B、法律责任C、法律制裁D、法律行为4、法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的作用,属于法的()A、规范作用B、维护政治统治的作用C、指引作用D、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5、根据宪法的规定,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副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年满()A、18周岁B、22周岁C、30周岁D、45周岁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每届任期为()A、4年B、5年C、6年D、10年7、万某于1996年12月2日,因投机倒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期3年,万某未上诉。
1997年10月1日新刑法生效后,万某以新刑法中取消投机倒把罪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要求依新刑法改判其无罪,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对万某的申诉法院应支持,因按从旧兼从轻原则,万某应无罪B、对万某的申诉不能支持,但可以对其减刑C、对万某的申诉不能支持,因新刑法对已经生效的判决不具有溯及力D、对万某的申诉不能支持,还应撤销其缓刑,改判实刑,因其不服管理8、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A、应当B、可以C、视情节轻微程度D、如果是过失的9、某市政府机关职员张某因涉嫌犯间谍罪被有关部门立案侦查。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本案应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B、本案应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C、本案应由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D、本案应由军队保卫部门立案侦查10、关于监护制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设置目的是为了保护行为能力受限制的人的合法利益B、经过被监护人同意,可以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C、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由其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等担任D、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11、关于民事行为的效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民事行为的有效是指依法成立的行为能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效果B、可撤销行为是指行为的效力取决于行为人撤销权行使状况的行为C、效力待定行为是指行为成立时效力尚未确定,有待将来某种事实发生才能确定的行为D、无效行为是指行为因欠缺有效要件因而没有任何法律后果12、代理人行使代理权应维护被代理人的利益,尽谨慎和勤勉义务。
《法学通论》习题集
![《法学通论》习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ee4552e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1e.png)
《法学通论》习题集《法学通论》习题集考试重点章节:A. 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为主要考察内容,比重在85%以上;B.诉讼法(含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以及行政诉讼法);C.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国际法;D.法制史不考察。
理论法学系《法学通论》教研室1目录第一章法学基本理论 (1)参考答案 (7)第二章宪法 (14)参考答案 (20)第三章刑法 (26)参考答案 (36)第四章刑事诉讼法 (44)参考答案 (48)第五章民法 (52)参考答案 (61)第六章商法 (69)参考答案 (73)第七章民事诉讼法 (77)参考答案 (81)第八章经济法 (86)参考答案 (90)第九章行政法 (94)参考答案 (99)第十章行政诉讼法 (105)参考答案 (108)第十一章国际法 (113)参考答案 (114)附录一近年来考试真题 (116)附录二参考书目 (163)附录三推荐书目 (165)11第一章法学基本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法作为规范,指令人们应为之事、可为之事和不可为之事,给人们的()提供共同的标准尺度,为调整社会关系提供基本的框架。
A、思想B、精神C、行为D、语言2、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史基本观点认为没有法的社会形态是()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3、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渊源主要表现为()A、成文法B、判例法C、习惯法D、不成文法4、以下法官可以创造法律的国家是()A、法国B、德国C、英国D、日本5、法的历史类型的划分主要是按照法律的()A、适用范围B、制定和实施的主体C、经济基础和法所体现的阶级意志D、制定和表现的形式6、法的主要内容包括()A、权利B、权力C、义务D、权利、权力和义务7、法的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其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A、人口B、环境C、气候D、社会生产方式8、在一个国家里,由部门法组成的一个国家法律的有机整体称为()1A、法系B、法律体系C、法学体系D、法的历史类型9、“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是以下哪位名人所言()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洛克D、卢梭10、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是在()A、1982年宪法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C、党的十五大D、党的十六大11、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体是()A、司法机关B、广大人民群众C、公检法机关D、中国共产党12、人权中的首要权利是()A、经济权利B、社会和文化权利C、生存权与人身人格权D、政治权利和自由13、西方司法独立原则的核心是()A、司法权独立B、司法机关独立C、审判独立D、司法人员独立14、狭义的法的适用是指()A、执法B、守法C、司法D、违法15、依据法的作用的形式与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法划分为()A、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B、一般作用与具体作用C、整体作用与局部作用D、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116、国家赔偿的主体是()A、公安机关B、人民检察院C、人民法院D、国家17、导致法律关系变化的诸如遗嘱、公证、结婚等属于()A、法律行为B、法律规范C、法律事件D、法律规则18、在我国,通常意义上的立法是指()A、法的制定或认可B、法的修改和补充C、法的废止D、法的立、改、废活动19、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主要是指()的平等。
法学通论17春在线作业3满分答案
![法学通论17春在线作业3满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24dbca76a20029bd642db8.png)
法学通论17春在线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abc
1. 钦定宪法的制定主体是()。
A. 人民大众
B. 君主
C. 代议机关
D. 上帝
正确答案:B 满分:3 分得分:3
正确答案:B
2. 以下规范性文件不属于行政法渊源的是()。
A. 宪法
B. 党的决议
C. 国际条约
D.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的文件
正确答案:B 满分:3 分得分:3
正确答案:B
3. 民法调整的对象不包括()。
A. 婚姻关系
B. 财产关系
C. 继承关系
D. 劳动关系
正确答案:D 满分:3 分得分:3
正确答案:D
4. 以下哪项不属于民法的基本原则()。
A. 诚实信用原则
B. 平等原则
C. 等价有偿原则
D. 比例原则
正确答案:D 满分:3 分得分:3
正确答案:D
5. 第一顺位的继承主体不包括()。
A. 父母
B. 子女
C. 配偶
D. 兄弟姐妹。
法学通论
![法学通论](https://img.taocdn.com/s3/m/89d3ef3e58fb770bf78a55b2.png)
期末作业考核《法学通论》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法的体系答:指由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2.宪法修改答:宪法修改是宪法制定者或者是依照宪法的规定享有宪法修改权的国家机关或其他特定的主体对宪法规范中不符合宪法制定者利益的内容加以变更的宪法创制活动。
3.行政处罚答: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4.缓刑答:缓刑即对原判刑罚附条件的暂缓执行。
5.诉讼时效答: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 简述法律规范的概念和特征。
一、法律规范的概念法律规范又称为法律规则,是指通过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法律上的某种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结构的特殊行为规则。
二、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法律规范作为特殊的社会规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认可的,由国家强制的行为规范。
2、法律规范规定了社会关系参与者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
3、法律规范是普遍适用、并能反复适用的。
4、法律规范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
5、法律规范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
2.简述宗教信仰自由的主要内容。
:①每个公民都有信仰或不信仰宗教的自由;②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③有在同一宗教里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④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⑤有按宗教信仰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也有不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
3. 简述行政行为的效力。
1、公定力:具体行政行为一旦作出,假定该行为合法;具体行政行为不因复议或诉讼而停止执行。
2、具体行政行为生效的效力:(1)确定力:具体行政行为一旦作出,不得随意更改:已确定的行政决定,公民无权自行变更;已确定的行政执法行为,非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随意改变。
2017年春季《法学通论(高起专)》期末考核答案
![2017年春季《法学通论(高起专)》期末考核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a8d73a5901020207409c81.png)
期末作业考核《法学通论》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法的体系:指由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2.宪法修改:宪法修改是宪法制定者或者是依照宪法的规定享有宪法修改权的国家机关或其他特定的主体对宪法规范中不符合宪法制定者利益的内容加以变更的宪法创制活动。
3.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4.缓刑:缓刑即对原判刑罚附条件的暂缓执行。
5.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 简述法律规范的概念和特征。
一、法律规范的概念法律规范又称为法律规则,是指通过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法律上的某种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结构的特殊行为规则。
二、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法律规范作为特殊的社会规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认可的,由国家强制的行为规范。
2、法律规范规定了社会关系参与者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
3、法律规范是普遍适用、并能反复适用的。
4、法律规范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
5、法律规范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
2.简述宗教信仰自由的主要内容。
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由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由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简单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既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这就是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它是全面的、完整的政策。
3. 简述行政行为的效力。
行政行为的效力主要表现为:(1)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2)行政行为具有拘束力(3)行政行为具有公定力(4)行政行为具有执行力4.简述犯罪既遂的四种类型。
东师法学通论17春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1
![东师法学通论17春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d16c3145312b3169a451a4d1.png)
法学通论17春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以下属于主物和从物关系的是()。
A. 电视和遥控器
B. 房屋和门窗
C. 苹果树和苹果
D. 汽车和轮胎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A
2. 下列哪项不是担保物权和用益物权的区别()。
A. 用益物权以追求物的使用价值为目的,担保物权以追求标的物的交换价值为目标
B. 用益物权具有独立性,担保物权具有从属性
C. 用益物权往往有明确的存续期限,担保物权往往没有明确的存续期限
D. 用益物权具有物上代位性,担保物权不具有物上代位性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D。
法学通论(高起本).pdf
![法学通论(高起本).pdf](https://img.taocdn.com/s3/m/7303d24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75.png)
单选题1.“违法必究”的含义是指()。
A.对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必须予以追究B.对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必须追究C.对任何违法的行为,都必须依法追究D.对刑事犯罪必须追究答案:C2.以下哪项不应当属于法律要素()。
A.法律原则B.法律规则C.法律条文D.法律概念答案:C3.权力分立和制衡学说的代表人物不包括下列哪一位()。
A.洛克B.孟德斯鸠C.汉密尔顿D.卢梭答案:D4.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作用以下列哪项为核心()。
A.国家的根本任务B.阶级统治C.抵御外来侵略D.经济建设答案:A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治等于法制B.法治代表着一种法律精神C.法治是民主的法制模式D.法治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答案:A6.下列关于行政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法根本无法制定统一法典B.行政法的核心是控制行政权C.法国行政法院的建立标志着行政法部门的形成D.行政法只规范国家行政答案:B7.划分法的历史类型的标准是()。
A.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B.法的效力和法的地位C.法的形式和历史传统D.法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答案:D8.法最根本的是由()决定。
A.物质文明B.政治文明C.精神文明D.阶级状况答案:A9.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法创制的三种主要方式()。
A.起草B.制定C.认可D.解释答案:A10.以下哪项不属于民法的基本原则()。
A.诚实信用原则B.平等原则C.等价有偿原则D.比例原则答案:D11.甲、乙两人订立买卖一幅古画的合同,甲交付定金100元,后乙因故违约,则乙应返还定金()。
A.50元B.100元C.200元D.300元答案:C12.以下规范性文件不属于行政法渊源的是()。
A.宪法B.党的决议C.国际条约D.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的文件答案:B13.民法调整的对象不包括()。
A.婚姻关系B.财产关系C.继承关系D.劳动关系答案:D14.在我国,国家的根本法指的是()。
A.刑法B.民法C.宪法D.行政法答案:C15.“商”的广义含义指的是什么()。
2017年春季《经济法学(高起专)》期末考核答案材料
![2017年春季《经济法学(高起专)》期末考核答案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ab21dd45804d2b160b4ec021.png)
期末作业考核《经济法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物权的优先效力答:物权的优先效力分为两种:一是物权之间的优先效力,二是物权和债权的优先效力物权之间的优先效力判断以成立在先,权利在先为原则,以定限物权优于所有权,法定物权优于约定物权为例外.2、表见代理答:表见代理制度是基于本人的过失或本人与无权代理人之间存在特殊关系,使相对人有理由相信无权代理人享有代理权而与之为民事法律行为,代理行为的后果由本人承受的一种特殊的无权代理。
3、债答:欠别人的钱财等。
4、抵押答: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某些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
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抵押是建立在某些特定的物之上的,是一种债的担保形式。
主要保障债权人在债务中不履行债务时有优先受偿的权利,而这一优先受偿权是以设置抵押的实物形态变成值来实现的,所以抵押是以抵押人所有的实物形态为抵押主体,以不转移所有权和使用权为方式作为债务担保的一种法律保障行为。
按揭是抵押的一种。
5、提存了规定。
提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债务纠纷的及时解决,更好地平衡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的利益冲突,保证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提存在法律性质上,兼具私法和公法的双重性质。
提存应符合一定的条件,并按法定的程序进行。
提存实施后,在债务人、债权人、提存机关相互之间将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
答:特征:1.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管理关系和经济协作关系相统一的法律关系。
经济法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和经济协作关系之间尽管有差别,但它们又是有机联系,相互统一的,是统一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2.经济法律关系是以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为内容的。
任何法律关系都是以当事人之间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内容。
在经济法律关系中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则是以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为内容,否则不是经济法律关系。
法通期末复习答案
![法通期末复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48a3020b4c2e3f5727638e.png)
法学通论复习卷(A)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在给定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答题纸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狭义上的法律,专指(B )A、以“法”命名的规范性文件B、立法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C、一国的基本法律D、宪法2、下列法律部门中,体现国家对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管理的是(D )A、宪法B、民商法C、行政法D、经济法3、由国务院所制定的法律文件称为(B )A、法律B、行政法规C、行政规章D、行政决定4、下列关于法律的效力层次的表述,错误的是(C )A、立法主体的地位越高,其制定的法律效力越高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C、行政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D、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5、根据法律关系主体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规定,(D )A、婴幼儿无行为能力是指婴儿不能实施任何行为B、婴幼儿没有享有权利的能力C、婴幼儿有实施法律行为的能力D、婴幼儿能成为权利主体6、美国是(B )国家A、单一制B、联邦制C、邦联D、政合制7、我国的政体制度是( C )A、总统制B、议会制C、人民代表大会制D、多党合作制8、下列不可以被个人私有的财产是(B )A、房屋B、矿藏C、知识产权D、土地使用权9、个人对其创作的根雕设计,可以享有的知识产权是(A )A、著作权B、专利权C、商标权D、外观设计10、梅因在其《古代法》中指出: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
在婚姻关系中,“身份到契约的运动”主要是指婚姻(B )A、一夫一妻原则B、自由原则C、不受法律调整D、是合同11、下列关于诉讼离婚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如果军人不同意则不能离婚B、法院判决不准离婚的案件,任何一方在半年内都不得再次提起诉讼C、诉讼离婚案件中,法院应秉持“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的理念D、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必须进行调解12、生育权是指(A )A、公民有生育的自由,也有不生育的自由B、公民有生多生少的自由C、女方专属的一种权利D、已婚夫妻才享有的权利13、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B )A、故意犯罪B、过失犯罪C、意外事件D、不可抗力14、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行为,造成损害的,属于(C )A、故意犯罪B、过失犯罪C、紧急避险D、不可抗力15、下列纠纷的解决方式中,具有最终的权威性的是(C )A、协商B、调解C、诉讼D、行政复议二、多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东师法学通论17春在线作业2(004)【标准答案】
![东师法学通论17春在线作业2(004)【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70723da5e9856a5612606c.png)
法学通论17春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以下部门法学属于私法体系的是()。
A. 行政法
B. 商法
C. 刑法
D. 诉讼法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B
2. “民法”一词最早源于()。
A. 英吉利
B. 古希腊
C. 古罗马
D. 德意志城邦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C
3. 王某和张某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同时履行,王某在自己还没有履行的情况下,请求张某履行,张某予以拒绝,这时张某所行使的权利是()。
A. 请求权
B. 形成权
C. 绝对权
D. 抗辩权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D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法治等于法制
B. 法治代表着一种法律精神
C. 法治是民主的法制模式
D. 法治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A
5. 我国刑法规定,判处无期徒刑,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
A. 20年
B. 18年
C. 15年。
法学通论(奥鹏高起专离线作业)
![法学通论(奥鹏高起专离线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1213be9e1ed9ad51f11df21b.png)
期末作业考核《法学通论》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法律责任是指因损害法律上的义务或根据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2.成文宪法:指在一个国家中用名称为宪法的成文法典来表现的各种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
:指享有行政职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
:刑法是关于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法律关系的客体有哪些?答: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是构成法律关系的要素之一。
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包括:物、人身、精神产品、行为结果。
2.我国采取单一制结构形式的原因有哪些?答:我国现行《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在法律制度方面,我国只有一部宪法,只有一套以宪法为基础的法律体系,维护宪法的权威和法制的统一是国家的基本国策;(2)在国家机构方面,只有一套包括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和最高司法机关的中央国家机关体系;(3)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方面,无论是普通的省、县、乡行政区划,还是民族自治区域,或者特别行政区域,都是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得脱离中央而独立;(4)在对外关系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法主体,公民只有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而决定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1)历史原因。
我国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建立的就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尽管也曾有过分裂割据的状态,但时间较短,而国家统一的局面则一直居于主导地位。
长期的历史传统,决定了我们必须建立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2)民族原因。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历史状况和民族关系决定了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不适宜采取联邦制,而应该采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东师2015年春季《法学通论(高起专)》期末考核 答案
![东师2015年春季《法学通论(高起专)》期末考核 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0f47ee04a1b0717fd5ddf6.png)
期末作业考核
《法学通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法律责任
答:法律责任是指因损害法律上的义务或根据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2.成文宪法:
答:指在一个国家中用名称为宪法的成文法典来表现的各种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
3.行政主体
答:指享有行政职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
4.刑法
答:刑法是关于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5.合同
答: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法律关系的客体有哪些?
答:(1)物。
法律意义上的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支配的、在生产上和生活上所需要的客观实体。
物要成为法律关系客体,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应得到法律之认可。
第二,应为人类所认识和控制。
第三,能够给人们带来某种物质利益,具有经济价值。
第四,须具有独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
《法学通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法的体系
法的体系,通常指由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2.宪法修改
宪法修改又称“宪法修正”,是宪法制定者或者是依照宪法的规定享有宪法修改权的国家机关或其他特定的主体对宪法规范中不符合宪法制定者利益或社会实际需要的内容而根据宪法所规定的特定修改程序加以删除,增加,变更宪法部分内容的宪法创制活动。
宪法修改对宪法自身的稳定性和政治的连续性都有消极作用。
频繁的宪法修改,甚至会破坏宪政治程序和社会秩序。
为了减轻宪法修改的负面影响和充分发挥其适应现实社会的积极作用,宪法修改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宪法修改实质上是宪法变动的一种主要形式。
同时要注意的是,宪法修改是对宪法的部分内容进行改变的。
3.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
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4.缓刑
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5.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
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
值得注意的是,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其义务,权利人请求权的行使仅发生障碍,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
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受理后,如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且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如果另一方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则视为其自动放弃该权利,法院不得依照职权主动适用诉讼时效,应当受理支持其诉讼请求。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简述法律规范的概念和特征。
答:1、法律规范的概念:法律规范又称为法律规则,是指通过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法律上的某种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结构的特殊行为规则。
2、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法律规范作为特殊的社会规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a、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认可的,由国家强制的行为规范。
b、法律规范规定了社会关系参与者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
c、法律规范是普遍适用、并能反复适用的。
d、法律规范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
e、法律规范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
2.简述宗教信仰自由的主要内容。
1、每个公民都有信仰或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2、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
3、有在同一宗教里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
4、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
5、有按宗教信仰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也有不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
3. 简述行政行为的效力。
答: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能够产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这种行为是行政主体所有行为中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
行政行为的效力主要表现为:
1、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是指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具有不可变更力,即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和不可争辩力。
2、行政行为具有拘束力:行政行为具有拘束力是指行政行为成立后,其内容对有关人员或组织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有关人员或组织必须遵守、服从。
主要表现为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的拘束力。
3、行政行为具有公定力:所谓“公定力”是指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相关的当事人都应当先加以遵守或服从。
这是行政效率原则的要求。
4、行政行为具有执行力:行政行为具有执行力是指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依法有权采取一定手段,使行政行为的内容得以实现的效力。
4. 简述犯罪既遂的四种类型。
答:犯罪既遂的四种类型如下:
1、结果犯,指由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共同构成犯罪的客观方面的犯罪。
结果犯的既遂,不仅要求有犯罪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缺少危害结果,犯罪的客观方面就不具有完整性或者说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就不齐备。
结果犯的结果,是指有形的、可以计量的具体危害结果,是与犯罪的性质相一致的结果。
这类常见的犯罪很多,如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等。
故意杀人罪的犯罪结果就是他人死亡,如果发生了死亡结果,就是犯罪既遂,如果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
发生死亡结果,就是犯罪未遂。
2、行为犯,指以危害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客观要件齐备标准的犯罪。
只要行为人完成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犯罪的客观方面即为完备,犯罪即成为既遂形态。
这类犯罪的既遂并不要求造成物质性的和有形的犯罪结果,它以行为是否实施完成为标志。
但这些行为又不是一着手即告完成,这种行为要有一个实施过程,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视为行为的完成。
在着手实施犯罪的情况下,如果达到了法律要求的程度,完成了犯罪行为,就视为犯罪的完成,构成了犯罪的既遂。
这类常见的犯罪有:强奸罪、奸淫幼女罪、脱逃罪、诬告陷害罪等。
3、危险犯,指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
这类犯罪不是以造成物质性的和有形的犯罪结果为标准,而以法定的客观危险状态的具备为标志。
例如,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都是以行为人的破坏行为造成足以使火车、汽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作为犯罪既遂的标准,而不以造成实际的损害为标志。
4、举动犯,指按照法律规定,行为人一着手犯罪实行行为即构成既遂的犯罪。
例如我国刑罚规定的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等,只有犯罪既遂,不存在犯罪未遂的问题。
三、论述题(共15分)
1.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基本地位。
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这一地位表现三个方面:在内容上,
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是一切公民、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的最高行为准则;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